宁化客家_关于宁化的作文600字

合集下载

宁化的文化作文

宁化的文化作文

宁化的文化作文
哎呀,宁化可真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呢!嘿嘿,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首先,宁化有个特别厉害的木活字印刷术,这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据说,这种印刷术可以让字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呢,比现代印
刷术还厉害呢!而且,活字印刷的字都是用老宋字体刻的,看起来好有
文化的感觉呀。

还有还有,宁化的客家擂茶也很有特色哦!哈哈,你知道吗?宁化人好喜欢喝擂茶呢,他们会把花生、粉皮、芝麻、绿豆、猪小肠等好多东
西放在擂钵里捣成泥状,然后用沸水冲泡,就可以喝啦!这种擂茶喝起
来香香的,还很有营养呢。

对了对了,宁化还有个很特别的祭祖大典,每年阳历10月15日—
17日都会举行,好多海内外的客家乡贤都会回来参加呢!祭祖大典庄严
肃穆,很有古典气息,让人感觉好神圣啊。

另外,宁化的红色文化也很抢眼哦!那里有很多革命纪念馆和历史照片,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革命先烈的故事。

我觉得这些红色文化可以让我
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哎呀呀,宁化的文化真是太丰富了!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呢!嘿嘿,你是不是也对宁化的文化感兴趣了呢?。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
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中国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的中转站,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总祖地和朝圣中心,也是黄慎、郑文宝、李世熊等客家历史名人的出生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从东晋到南宋的900 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

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

唐朝末年,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又向赣、闽、粤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且主要聚居在石壁。

后来先民们又以宁化为据点,向外拓殖。

客家先民进入宁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时期,正是客家民系形成时期,自宁化迁徙到各地的客家被称为正宗客家。

因此,石壁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

如今已有1.2亿客家人播衍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开拓力量。

客家人特殊的经历造就了客家勤劳、勇敢、刚毅、团结、吃苦、朴素、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台湾客家人认为“硬颈精神”才是客家精神最精辟的概括。

石壁早已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而更是-一个文化的意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令世人关注。

客家文化的内涵包括居住、饮食、服饰、语言、宗教信仰等。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观后感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观后感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观后感
《宁化客家祖地作文观后感》
哎呀呀,前几天去了宁化客家祖地,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呀!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大大的牌坊吸引住了,上面写着“客家祖地”几个字,特别醒目。

走进里面,那感觉可不一样了,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客家世界。

说起来有件事特别搞笑。

我看到那边有一群人围着一个东西在看,我那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连忙跑过去凑热闹。

凑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古老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我看不懂的字。

我就在那琢磨呀,这到底写的是啥呢?我还傻傻地问旁边的一个大爷,结果大爷也没给我说出个所以然来,哈哈。

然后我就在祖地里到处溜达,看到了好多古老的建筑,还有那些展示客家文化的东西,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就在想呀,这些客家人当年是怎么生活的呢?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一定经历了很多很多吧。

想着想着,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也穿越回了过去,跟那些客家人一起生活了一样。

逛着逛着,还看到了一些表演,哇塞,那些演员穿着客家的传统服装,跳着舞、唱着歌,可有意思了。

我还在边上跟着瞎比划了几下呢,嘿嘿。

等我要离开的时候,我回头又看了一眼客家祖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次来这里,真的让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客家祖先们。

总之呢,宁化客家祖地真的很值得一去呀,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来,好好地再感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介绍宁化,画的作文

介绍宁化,画的作文

介绍宁化,画的作文在福建的西北部,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那就是宁化。

说起宁化,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对于我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宁化的山水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像巨龙蜿蜒,有的像睡美人侧卧,姿态各异。

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是大自然为其披上的绿色披风。

春天,山上的花朵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山装点得如诗如画。

夏天,绿树成荫,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小虾。

我曾经沿着小溪漫步,听着溪水的欢歌,感受着清凉的水汽扑在脸上,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

秋天,山上的树叶渐渐变黄,风一吹,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冬天,山上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宁化的乡村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古朴的土楼或者木质结构的老屋,岁月在墙壁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村子,就能看到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安详的笑容。

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打闹,那纯真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村里还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凉甘甜。

记得有一次,我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打水,大家你争我抢,水桶在井里晃来晃去,好不容易才打上一桶水,结果还洒了一半,弄得大家浑身湿漉漉的,却都笑得合不拢嘴。

宁化的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宁化的烧麦可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它的皮是用芋子和地瓜粉做的,晶莹剔透,里面包着猪肉、香菇、笋干等馅料,一口咬下去,软糯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宁化的老鼠干,别被名字吓到哦!这可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其实就是用田鼠腌制而成的,味道极其鲜美,用来炒辣椒或者大蒜,那叫一个香!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特意做了一道老鼠干招待他们。

一开始,客人还有些害怕不敢吃,在我们的劝说下,尝了一口之后就赞不绝口,一口气吃了好几碗饭。

宁化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多样。

每年的元宵节,村里都会举行游龙灯的活动。

美丽的家乡作文福建宁化

美丽的家乡作文福建宁化

美丽的家乡作文福建宁化《美丽的家乡——福建宁化》福建宁化是我心中最棒的地方,那是生我养我的老家呢。

咱宁化啊,虽然没有那种特别大的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就有一种让我觉得特别舒服、踏实的劲儿。

先说宁化的山吧,那山看起来就特别憨厚。

山上的树啊,密密麻麻的,就像一群好伙伴紧紧挨在一起。

我记得有一次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上山去玩,那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们就像一群小猴子似的往山上蹿。

山上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周围的草丛里时不时有小虫子在叫,就好像在演奏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我们沿着小路走,还发现了一些野果子,虽然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但是那红红的小果子看起来特别诱人。

小伙伴里有个叫二狗的,他说他以前吃过类似的,肯定没事,就偷偷地摘了一个咬了一口,结果那酸劲儿啊,让他的脸一下子皱成了一团,就像个皱巴巴的核桃,我们都在一旁笑得不行了。

再讲讲宁化的水,那水可清澈了。

在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流,溪水下面的石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还有小鱼在石头缝里游来游去。

夏天的时候啊,我们都会跑到小溪里玩水。

那水凉凉的,把脚一放进去,一整天的热气一下子就没了。

有一回我在水里捉鱼,那鱼滑溜溜的,怎么都捉不住。

我猫着腰,眼睛死死地盯着一条小鱼,双手悄悄地伸过去,就在快要捉到的时候,那小鱼尾巴一摆,溜走了,还溅了我一脸的水。

不过我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觉得特别有趣。

宁化的吃的那也是一绝。

像客家擂茶,喝起来口感丰富极了。

我看奶奶做擂茶的时候可有意思了。

她把茶叶、花生、芝麻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放在一个大钵子里,然后拿着个大木杵就开始捣啊捣。

那姿势特别有力量,就像在进行一场特别重要的仪式。

捣了好久,那些东西就慢慢变成糊状物了,再加入开水,一碗香喷喷的擂茶就好了。

喝的时候那浓浓的香味就在嘴里散开,又香又有营养。

我爱我家乡福建宁化,这里有我快乐的回忆,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水,还有那些好吃的食物,都是我心目中最珍贵的东西。

不管我走到哪儿,我都会想念它。

《宁化——那充满乐趣的家乡》我老家宁化啊,到处都是好玩的地方。

宁化研学作文

宁化研学作文

宁化研学作文篇一《宁化之旅:邂逅奇妙的客家文化》去宁化研学,那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惊喜万分的探险。

刚到宁化,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左顾右盼,啥都新鲜。

我们第一站就到了宁化的客家祖地。

那地方,一进去就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息,不是香水味,也不是饭菜香,就是那种古老建筑和大地融合的一种独特味道。

我看到那些古老的屋瓦,一块一块的,好像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故事。

墙上的砖石也很奇特,摸起来糙糙的,有些地方还有小坑洼,感觉就像岁月的手指头不小心在上面按出的印记。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客家老屋里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做擂茶。

她坐在一个小凳子上,面前的擂钵可厚实了。

老奶奶把茶叶、芝麻还有花生一股脑儿地放进擂钵里,然后拿起那根擂棍就开始慢慢地转动着磨起来。

那擂棍也是个老物件,木质的,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

老奶奶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擂棍在她的手里不紧不慢地转着,一会儿工夫,那些茶叶、芝麻和花生就变成了黏糊糊的一团。

接着,她又慢慢倒入热水,再继续搅和。

那香气啊,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一样直往我鼻子里钻。

我厚着脸皮求老奶奶让我尝尝,喝上一口,哎呀,那味道真是绝了,苦苦的茶叶味,加上香脆的芝麻花生味,还有那热乎乎的感觉,顺着喉咙滑下去,别提多舒坦了。

在宁化的研学过程中,这种惊喜不断。

从客家祖地的建筑,到这小小的擂茶,都让我感受到了客家人独特的魅力。

我想,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要把宁化剩下的那些角落都好好探索一番,看看还有多少这样有趣的东西藏在这片土地里等待我去发现。

篇二《宁化好吃的:一场舌尖上的研学》到宁化研学啊,除了看风景、了解文化,最让我激动的那还得是吃的。

要是把我的胃比作一个挑剔的评委,那宁化美食绝对能拿到高分。

一提到宁化美食,就不得不说老鼠干。

一开始听到这名字,我心里是直打鼓啊,老鼠干?那还能吃?可是好奇心作祟,我还是决定勇敢尝一尝。

当那盘老鼠干端上桌的时候,我眼睛都瞪大了。

它看起来就像是样子奇特的肉干,深褐色,一小块一小块的。

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放到鼻子前嗅了嗅,嘿,没有那种想象中的怪味,反而是带着一种特殊的熏香。

宁化风俗作文500字

宁化风俗作文500字

宁化风俗作文500字宁化的传统客家礼俗涵盖到客家人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尽管这些礼俗良莠杂处,但经过千百年来客家人的传承、选择、演化和发展,最后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客家民间礼俗,有了相对固定的仪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会有些简化,但基本的礼仪习俗依旧延续下来,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客家人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桥梁与纽带。

同时,客家礼俗也以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客家人好客,乡里人比城里人好客,山里人比乡里人更好客。

进门便是客,不进门,路过者也是客。

只要经过门口的人,主人都打招呼:“进门坐!”、“放下肩吧!”。

客人进屋后,主人首先让座敬茶,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也是对不认识的过路客人的一般礼节。

若是亲、朋,男客则招待家酿水酒,配点炒黄豆、湿子花生、小菜等配酒。

女客上门,一般招待吃擂茶。

宁化人待客还有一项“洗澡”,也是必不可少的。

请客人洗澡是一种礼节。

宁化人好客的习俗由来,一是由于客家先民饱尝流离之苦,在那长期流浪的生活之中,深深体会到相敬于人、好客待人的重要;二是从当地少数民族那里学来的。

当地原住民每逢节日遇到远客,必接至家中款以酒肴美食,各以客多为荣。

宁化客家人重礼。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称“中国是礼仪之邦”。

客家人重礼,最主要的是由古礼沿袭,但也少不了演绎,赋予地域特色。

如客家人的婚丧节庆礼俗基本沿袭古礼,但在具体活动程序和内容上,却千姿百态,富有地方特色。

如“接亲”,就有“哭嫁”、“吵嫁”、“拦嫁”等等不同”节目”。

宁化人的婚、丧、寿庆等,在“请”和“贺”的双方均有不同礼俗。

婚嫁要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寿筵和新迁要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丧葬祭奠,要先送“烛礼”,后做“拆封”(谢客宴)。

“烛礼”不宜太多,认为“多了下辈要还”。

宁化客家人尊老爱幼,长幼有序。

老人要严于律已,为人表率。

俗语说:“为老不尊,教坏子孙”。

在家吃饭,长辈上座,宴席座位排列有严格规定,如果安排(俗语称“拘席”)不好,客人可离席而走,主人得赔礼道歉,加以挽留。

宁化客家之旅(全文)

宁化客家之旅(全文)

宁化客家之旅大巴飞奔在209省道上。

这是一条穿行在闽北大山里的公路,通向我的目的地,宁化。

宁化地处闽西北与赣南接壤的崇山峻岭中,是客家最早迁入福建的聚居地之一,宁化石壁镇更被称为客家祖地。

在未来的几天里,我将循着客家曾经的迁徙足迹,开始我的宁化客家之旅。

正是农忙时节,公路两边的稻田里农人们正忙着埋头插秧。

远处的山峦和绿树、天上的白云在水田里投下的倒影和绿油油的新苗相映成趣。

我把车窗推开了一条缝隙,贪欲地呼吸着外面的空气。

牛粪、青草、松树叶子、麦杆燃烧的烟味,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就是路上的味道。

客家人――永远在路上车缓缓驶入宁化县城。

说实话,车窗外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城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惊喜,它和我见过的许许多多的小县城一样,喧闹拥挤,车水马龙。

不过,我相信在这杂乱纷繁的外表下,一定还隐藏着许多精彩。

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从小,我们就听过不少类似的祖训。

中华民族大概是全世界最留恋故土的民族之一了。

而这样一个民族内部,却出现了一个不断迁徙上千年,人数达到一亿二千万之众的庞大民系――客家民系。

翻开厚重的历史册页,时间追溯到两千年前。

早在客家人到达以前,ZG南方的土地上生活着百越人,他们是南方土著的传人。

百越族自成一体,这块土地一直游离于ZY政权的统治之外。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建立封建皇朝之后就马上开始了对百越的征讨,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整整用了一个世纪才将这块土地收归ZY的管辖之下。

在百越人被强行迁徙到江淮地区后,这块蛮荒的土地更显空旷。

这之后,渐渐有中原汉人迁入南方,根据宁化石壁客家族谱记载,那时就已经有管、邓、许、巫、罗、陈等姓氏的汉人迁进宁化了,只是人数还非常有限。

时间又过了四百年,中原大地的一次动荡终于导至了客家的第一次大迁徙。

八王之乱后的西晋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洛阳城被匈奴攻破,怀帝被捕获杀害,3万军民在接下来的屠城中死于异族刀下,史称“永嘉之乱”。

紧接着,是长达136年的“五胡乱华”,中原大地一片刀光血影,胡骑过处,城池被毁,生灵涂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化客家_关于宁化的作文600字
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天气:晴
迅速起身,大步大步地迈开双脚,手臂热烈而豪迈地摆动着,似一颗子弹毫无征兆地飞去厨房。

奶奶老早就笑咪咪地候着我,手下压着盆芋泥:"我先教你压压芋泥。

"便抄起只大勺,捞起一堆泥,再狠狠拍下去。

不一会儿,在我的"捣鼓"下,那一盆"散沙"总算成了个"光头"样儿,再撒入木薯粉,乱搅一通,又摇身一变成个"美男子"。

搓成一根泥棒,切成小粒"丸子",接着奶奶又端起了馅儿。

抓起一粒丸子揉了揉,却又即刻成了面"碎镜子",好不容易用刀拍了拍-总算成了个饼样,包起馅儿来却折不成个"金元宝"。

细细思考一番,先将"泥饼"等分三份,再分界线上缝上了光滑的曲线,总算"纸包住火"般的第一个芋饺--出世了,连那经验丰富的奶奶也只能搓个不成样的球儿。

顷刻,蒸气中飘来丝丝清香,我骄傲地笑了笑,朝着那美好星空。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天气:晴
盼望着,盼望着,明星点缀着星空,我采访的那位客家人,总算有了回复。

他身在三明,从宁化迁居而来。

打小是在宁化生活的他,还记得大名鼎鼎的"祭祖会",这是在神仙前祭拜,"祭祖"自然是怀念先亲人的,但场面却不乏热闹,还有诸多文艺表演,想来必然人声鼎沸。

"叶剑英、朱德、李光耀--"我仿佛看见了他豪气十足地说出这些名字,这些一代代从客家走出的英雄!
紧接着,他道出了对三明与宁化的看法。

其实差异不大,只是习俗不同罢,生活却是大同小异--起床、工作、吃饭等等。

美食方面嘛,米酒,还有辣!想着那些美食,我也不禁想一口吞入腹中。

最终,他道:"毕竟宁化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还是更喜欢宁化!"真让我想起了: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