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

2013年安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
2013年安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

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单位完成人

1 奇瑞E5轿车研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卢礼华、单峰、陈文仙、张志文、石建伟、马荣、朱国强

2华菱星凯马重型牵引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

底盘自主研发与技术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合

肥工业大学

刘汉如、钱立军、白云志、汪

祥支、吕林、赵长金、张刚、

熊涛、周雪峰、鲁俊

3多工位压空塑料真空成

型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

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宗海啸、庄元兵、付文忠、张

建国、李先芬、葛孝华、杨闪

闪、钱思圣、范坤

4高性能海船水下工程及

动力定位工艺研究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

汪胜超、钱发胜、阮建荣、屈

正民、刘晓东

5100型核反应堆冷却剂泵

主泵泵壳铸件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

限公司

程玉江、陈雁翔、童德兴、施

长坤、张金波、束学成、曹启

稳、韩冰、郑琪、李勇

6高温冶金废液循环利用

卧式耐腐泵

安徽凯特泵业有限公司

唐训民、汪卫平、唐子一、张

青松、叶忠祥、陈家亮、聂继

兵、沈旭

7大容量对开门冰箱门体

精密成型成套模具

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

公司、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

徐鹏、王和升、孙贵厚、徐师

桥、苗红民、胡军、张学丰、

尚树海

8年产百万件楔横轧轿车

轴类件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胡正寰、孙爱生、张巍、何庆

芬、张康生、王砚、王宝雨、

刘友刚、郑振华、刘和全

9排气系统(紧耦合式)三

元催化器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

限公司

李后良、范礼、姜倩

10纯电动汽车风冷电驱动

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

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刘蕾、陈雁翔、王淑旺、孙纯

哲、汤伟、马祥宏、周政、苑

红伟

11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

池技术及产业化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

份公司

宋金保、徐小明、徐兴无、贺

狄龙、陈宇、韩成祥、王晨旭、

孙顺林、詹昌辉、谢佳

12智能化、高效率LED驱

动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大先

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王晓蕾、尹勇生、张溯、茅

俊虎、王德和、贾靖华

13涡喷灭火技术在消防装

备上的应用研究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倪军、石年仁、黄志安、徐晓

14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

管理关键技术及其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

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陈宗海、张陈斌、何耀、刘兴

涛、詹昌辉、李缜、宋金保、

韩廷、陈立、卢雪梅

15数字式大范围超高精度

液压控制技术与装备

合肥海德数控液压设备有

限公司、安徽大学

刘红梅、顾玉红、肖培青、王

振、曹志明、潘信强、彭保林

16高品质多工况系列化液

压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

开发

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

司、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

严建文、谭建荣、王玉山、冯

毅雄、李贵闪、翟华、甄冒发、

吴玉程、高一聪、张麦虎

17

新铭丰蒸压加气混凝土

砌块生产线成套装备、工

艺及控制系统新技术

芜湖科达新铭丰机电有限

公司

陆洁、徐顺武、王忠华、唐少

林、何安顺、付智红、江勇、

李稳

18卧式纵梁翼面剪板机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

司、安徽工业大学

孙锦玉、宋崇智、石贤林、石

贤峰、詹永庆、陈宇

19轿车整车自主性能开发

体系建设及其产业化应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马德仁、徐有忠、陈文敏、洪

燕、李张银、沈光勇、薛志祥、

卢生林、李淳

206K12柴油发动机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

梁和平、陈贻云、王玉茂、陈

晓东、高庆文、山冈良一

21江淮4×2中型载货车开发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

周福庚、邹琳、居刚、朱伟伟、

王俊伟、何为、童世伟、严法

东、李国振、陈刚

2210万m3储油罐油泥清洗

回收成套设备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安庆

师范学院

薛胜雄、王永强、陈正文、巴

胜富、张杰、苏吉鑫、鲁飞、

庞雷、任启乐、朱华清

23电动机智能逆向多目标

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安徽大学、安徽皖南电机股

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李国丽、王群京、孙跃、周睿、

李志中、陈学锋

24yl1000型智能粮食翻仓

安徽省界首市云龙粮机配

套工程有限公司

曹鹏飞、刘志峰、汪福友、李

25全自动切割贴敷冷柜内

胆绕管成型柔性制造成

套装备

安徽省科昌机械制造有限

公司、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

何平阳、石成学、苗红民、程

西伟、胡军、陈家亮、姚杰、

梅志平

26煤矿井下液压驱动精确

定位行车和嵌入式挡车

系统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

徽理工大学

李敬兆、王世森、杨振洲、王

和志、许帮贵、陈辉、汤文兵、

詹林

27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

压架突水灾害防治技术

研究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中国矿业大学、安徽恒

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吴玉华、王晓振、林青、许家

林、张宏忠、傅昆岚、刘汉喜、

杨永林、刘瑜、陈秀友

28煤田地质体构造与物性

探测的多波地震技术与

应用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

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安徽煤田

蒋法文、张忠杰、方良才、王

赟、高远、黄晖、廖斌琛、芦

俊、于光明、韩必武

地质局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多分量地震技术研究

29口孜东矿巨厚冲积层冻

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

与应用

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

司、安徽理工大学、中煤第

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煤矿深井建设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淮北)

郭圣旵、陆卫国、沈华军、梅

家敏、荣传新、潘存银、马进、

李铁、李子祥、武胜男

30破碎难采矿体诱导冒落

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东北大学

任凤玉、李大培、王文潇、王

文景、陈宪龙、李海英、朱铁

林、张华、丁航行、韩智勇

31含水层下薄基岩浅部煤

层控水开采技术与应用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皖北煤

电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

公司

孔一凡、杨本水、程真富、祁

明峰、宣以琼、焦殿志、葛英

豪、姚曹节、杨自友

32穿层抽采瓦斯钻孔堵漏

新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矿业大学、淮北矿业股份

有限公司芦岭煤矿

李伟、周福宝、陈家祥、胡胜

勇、王新琨、夏同强、余根海、

胡依鲁、周二元、李义敬

33特大断面冻结立井与永

久井塔平行施工的关键

技术研究与实践

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中煤

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赵士兵、杨仁树、吴信远、李

清、方体利、郭保国、羊群山、

刘宁、张红旗、吴宣旺

34深厚表土层高地应力条

件地面钻井卸压瓦斯抽

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李平、刘泽功、方良才、汪敏

华、张士环、黄晖、秦永洋、

曹承平、童碧、白国基

35高硫矿井矿石自燃火灾

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冬瓜山铜矿、中南大

孙浩、李孜军、汪令辉、吴超、

王鹰鹏、孙魁明、朱继生、陈

慧泉、董世华、孟稳权

36基于超深孔爆破预裂的

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控制

技术研究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

唐永志、曹海山、郑群、李春

睿、方昌才、毛德兵、张继兵、

李俊斌、陈士虎、钱统傲

37复杂难采煤层超长大采

高俯斜综采面围岩控制

机理及安全高效开采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

司、安徽理工大学

陈培、华心祝、梁袁、杨科、

陶仁友、王志根、李志华、朱

若军、刘正茂、李迎富

38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

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

钻杆研制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

地质队、中国地质装备总公

司、地质矿产部无锡钻探工

具厂、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

朱恒银、刘跃进、蔡正水、张

文生、王幼凤、高申友、余善

平、田波、王强、漆学忠

有限公司

39 基于热点理论的高安全

飞片式无起爆药雷管技

术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雷

鸣红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沈兆武、马宏昊、陈志军、伍

朝胜、周听清、刘智、宋志平

40马钢新区二次资源综合

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工业大学

高海建、黄发元、乌力平、刘

玉兰、金俊、刘自民、李辽沙、

方正芳、陈广言、邱艳生

41家电用环保型热镀锌钢

板研究开发与制造技术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杨兴亮、张启富、张建、赵云

龙、郝晓东、管长林、刘茂林、

刘劼、江社明、柴立涛

42高耐磨复合电磁线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

有限公司

陈彬、张永忠、储中京、钱立

海、郑守国、孙敏、杨晓春

433000m3高炉工艺装备、

技术系统集成与创新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

沈涛、陶鉴、程长贵、夏伟、

汪延来、张翔、李河、顾沪春、

黄东升、刘向朋

44顶吹冶炼喷射洗涤一步

炼金技术研究与开发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稀贵金属分公司

张源、梁海卫、孙先如、王爱

荣、王海荣、龚昌合、李春侠、

陈志刚

45Q345~Q420级高强度耐

候H型钢产品研制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汪开忠、程鼎、吴坚、孙维、

张卫斌、龚庆华、汤寅波、吴

保桥、杨应东、吴林

46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基

站全制式射频滤波器

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

公司

孙尚传、童恩东、李锋、申风

平、吴川、肖竞、赵可沦、刘

峰、孙兴华、卢天宙

47超宽带电磁信号测试与

测量接收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四十一研究所

许建华、杜会文、向长波、张

志、张志刚、战云、赵永志、

孟庆立、杨东营、路波

48高效节能陶瓷HID双电

弧管氙气节能照明技术

的开发与应用

安徽柏利照明电器有限公

柏林、陈国华、戴德龙、尹新

平、袁飞、雷佳丽

49RF-41无线识别标签安徽徽斯顿电子科技有限

公司

张小波、乐新仓、胡文淮、陆

奇、张明皓、史长胜、陈雅芹、

向吉翔、仇霄云、郭莉莉

50钙系稀土永磁铁氧体材

料及器件的生产技术与

成套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安徽大学

刘先松、李广、张战军、黄凯、

冯双久、翁革平

51

高性能

TD-LTE/TD-SCDMA终

端设备测试关键技术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四十一研究所

刘祖深、凌云志、黄武、铁奎、

王志、赵润年、杨政、周建烨、

徐波、陶长亚

系列化仪表开发

52新型单(多)晶太阳能电

池组件

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孟祥法

53新型触摸屏纳米功能薄

膜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

研究院、芜湖长信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刘锦淮、许沭华、黄行九、何

晏兵、陈星、余道洋、曹永祥、

李民强、夏大映、王连超

54文康警博士雷达测速仪合肥文康科技有限公司金庆江、隋新、赵跃东、邵堃、金碧琼、吴晓凌、柏龙灏、徐

秋红

55卫星通信监测与控制系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电子

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

胡以华、单洪、郝士琦、王勇、

马涛、王磊、闫飞、袁泉、宋

时勇、焦均均

56安徽省卫星定位综合服

务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

及其应用

安徽省测绘局、安徽省气象

局、武汉大学

姜卫平、刘磊、杨如华、罗辉、

张忠民、段宗来、吴孔国、汪

腊宝、孙宏飞、聂桂根

57光纤熔接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四十一研究所

杨小光、姚吉椽、朱文星、尚

守锋、李蓓、张伟、孙海华、

徐波、郭韬、朱晓萍

58全自动集成电路封装系

铜陵中发三佳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赵仁家、汪祥国、曹杰、汪辉、

陈昌太

59基于GIS 的制造产业集

群支撑技术服务系统研

安徽京诺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合肥工业大学、北京中

机科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北京智科信达科

技有限公司

黄双喜、李艾丹、李春梅、郭

秋梅、桑道静、薛中玉、郑红

梅、朱红、苏薇、杨思维

60消防报警设施远程维护

保障系统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

任公司、安徽省公安消防总

石险峰、单夫来、冯勇、范杰、

孙峻岭、胡长杰、李力、翁斌、

汪礼苗、艾红斌

61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多业

态企业3G商务协同关键

技术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吴红星、巢良存、王浩、许家

贵、刘光景、张皓、余保山、

章龙

62基于视频的人机交互技

术及产业化

合肥寰景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安徽大学

陈拥权、梁栋、李华、张羽、

王年、汤进、赵亮、李梁

63数字黄山地理空间框架

建设

黄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

查秋生、张耀波、张迁、毕

云华、马霖、侯恩兵、洪天宝、

赵超、陈春晖、厉香蕴

64机动车驾驶技能考试系

统中关键技术的研发与

应用

安徽三联交通应用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

赵峰、王敬刚、魏涛、方有明、

叶国顺、刘二政、吴治斌、斯

勇、姜旭初、陈婷娟

65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

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省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

圳市松特高新实业有限公

方潜生、孙富康、徐杰、张振

亚、杨亚龙、汪小龙、夏晓波、

张彦礼、张庆、孙小娟

66煤燃烧建模与控制技术

应用研究

安徽三元工业自动化设备

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工业学

院、安徽工程大学

郑国祥、吕虹、宫为今、朱达

荣、段颖妮

67DMX300系列多功能测

控装置及其在智能电网

中的应用

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

司、安徽工程大学

束龙胜、陈其工、江明、张全

有、高文根、王金海、秦小州、

许钢、陈坚伟、王冠凌

68绝缘电气设备中SF6气体

的分解产物与其故障关

系的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陕西电

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

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电力

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苏镇西、陈锋、王承玉、赵也、

宋杲、杨韧、鲁钢、姚强、颜

湘莲、祁炯

69风力发电的场网协调和

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及应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

限公司

殷骏、程琦、谢芝东、陈超、

姚琦、温全

70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预测

方法与防腐蚀技术应用

研究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郑敏聪、李建华、聂新辉、马

加俊、宫改花、陈健

71330kV风电场用电力变

压器

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

限公司

李新建、王长连、宋建新、程

河清、刘波、闫大治、许庆

秀、沈琳、王冬、方囡囡

72矢量型底部灌浆锚固技

术工艺创新与应用

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

有限公司

余海平、徐先俊、陈宜强、杨

方、张忠良、朱徐平、汪忠宝、

宋亚莉

73三高三低绿色混凝土的

研发与应用技术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叶浩文、罗战平、冯乃谦、令

狐延、林力勋、程群、孙晖、

徐立斌、江国胜、林仲龙

74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关

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

院、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

有限公司

钱礼平、曾伟、刘超、王新娣、

马良浮、项炳泉、宫海、王红

松、程世锁、秦旭飞

75临江深厚软土地层复杂

环境下深大基坑综合施

工技术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程群、丁克伟、席培胜、宋千

军、刘运林、金学胜、刘芳玲、

何夕平、叶海龙、胡晓梅

76夏热冬冷地区外墙自保

温砌块系统关键技术研

究及产业化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佳

安建材有限公司、安徽建工

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祥新

孙道胜、李俊、丁益、廖绍锋、

张高展、潘胜祥、李祥飞、翟

红侠、张彩侠、王荣树

型建材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山恒泰非金属材料分公司、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淮北瑞隆商贸有限公司

77煤矸石填筑高速公路路

堤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黄志福、袁海平、李晓勇、施

建刚、吴建民、刘文庆、汪哲

荪、窦维禹、王建国、卢坤林

78安徽省公路交通安全关

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交通运

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安徽

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彭道月、沈国华、吴玲涛、徐

欣、姜明、胡晓泉、李伟、汪

波、张铁军、龙光

79富水砂层地铁车站综合

修建技术研究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

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

公司、中南大学

王福恩、程贤红、周赣、孙爱

军、施成华、彭立敏、雷明锋

80京台高速皖南段建设创

新成套技术研究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投

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陈修和、王吉双、胡可、王宏

祥、毛洪强、张胜、蔡永昌、

洪春林、陈为成、王飞

81低高度密肋式预应力混

凝土简支T梁上部构造

成套技术研究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投

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省公路管理局

王耀明、胡可、朱新实、席进、

徐宏光、梁长海、王宏斌、吴

平平、吴志刚、朱自萍

82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修

筑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合

肥工业大学、安徽路桥工程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戴良军、姚华彦、王洁、费瑞

林、廖绍锋、沈银斌、钱叶琳、

陈刚、卢坤林、殷铭

83餐饮废水处理隔油提升

一体化设备技术开发与

应用研究

安徽天健水处理设备有限

公司

李文兵

84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锅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安徽金鼎锅炉股份有限公

司、浙江大学

王东风、童水光、钟崴、朱才

林、黄兴华、钱路、吴燕玲、

陈秋明、樊节斌、周勇

85智能移动式生活垃圾压

缩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

合肥市劲旅环卫设备有限

公司、合肥学院

于晓娟、吴克、金杰、王传

华、俞志敏、马金宁、李铁岭、

陈迎

86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用树

脂及水性合成革制造工

艺技术

合肥市科天化工有限公司、

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戴家兵、李维虎、王武生、许

戈文、张兴元、郭子伦、祝彬、

郭荣军、赵曦、赵春娥

87高纯高分散纳米氧化铝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徐进、徐勇、汪瑾、徐卫兵、

徐健、王传荣

88甘三酯分子重构塑性脂肪安徽康尔美油脂有限公司、刘增武、张部昌、许德宏、方

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大学玉明、孙钧

89超高浓度SO2烟气绿色

制酸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中国瑞

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宋修明、汪卫东、余磊、杜峰、

何好平、束亚君、左延治、孙

来升、宋飞、刘会巨

90绿色聚氨酯灌浆材料的

制备及其在煤矿中的应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合

肥工业大学

倪建明、丁运生、王和志、许

帮贵、刘东风、丁允杰、董继

华、杨善中、徐佩、孙晓红

91光学聚酯薄膜的研发与

产业化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

司、合肥工业大学

高青、周正发、王旭亮、侯景

滨、崔书海、刘长丰、熊跃斌、

张鹏、徐卫兵、李敏合

92轨道交通用乙丙绝缘防

鼠防蚁低烟无卤阻燃直

流高压软电缆

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

司、合肥工业大学

后博、付世财、丁运生、居盛

文、王文渊、孙其勇

93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清洁

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及产

业化

安徽新远化工有限公司、南

京林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

学院

朱新宝、程振朔、黄显怀、郭

登峰、周孜、季永新、李大钱、

付承祥、王芳、姚洪

94PVC系列新型环保辅助

热稳定剂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

限公司

李兑、黄先胜、李平、周星源、

王艳

95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软

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

公司

夏迎松、刘兵、毛学斌、晏光

福、李爱民、冯雷

96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生产

工艺及技术创新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

王从春、姜维强、程光锦、周

睿、贺玉、耿庆保、陈月安

97HYY87系列航空航天用

聚酰亚胺复合绝缘电线

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

限公司

赵彬、姜绪宏、贾超、张小平、

李才有

98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研发

及产业化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安徽皖维花山新材

料有限责任公司

吴福胜、潘晓明、季学勇、李

春雏、王平林、许宏平、周健、

裴吉溢、王大莲、沙建宝

99 环保型增塑剂DPHP绿

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与

应用

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

潘学松、王修福、郑建东、张

金龙、张礼军、姚宁广、江伟、

潘正栓

100

超细低氯电子级异氰脲

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

关键技术研究

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

方向宏、林光伟、项纯、杨志

萍、潘国荣、汤增荣、何领、

闫树影

101高档陶瓷色料级高纯氧

化锆制备成套技术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

责任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

计研究院

王永和、彭寿、刘强、董树人、

魏晓俊、汤忠海

102高能效熟料烧成关键技

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张自力、何平、莫昌发、李松、

刘春杨、万善奎、巩晓亮、崔

洪坤、徐松柏、许平娟

103超长寿命宣纸制浆新工

艺的研究与应用

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有

限公司

卢一葵、卢昌宁、韩可荣、曹

国才、盛日东

10432英寸电视用液晶显示

模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

公司

李乘揆、徐宇博、尹傛俊、秦

锋、李小和

10526系列高效节能变频滚

筒洗衣机的研制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

金友华、杨宇澄、杨光、王红

强、金乃庆、吴增元、毛玉金、

童怀俊、任臣栋、陈绍一

106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家电

产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

及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美菱股

份有限公司

刘志峰、白连社、黄海鸿、张

雷、王玉琳、宋守许、李新宇、

李猛、柯庆镝、鲍宏

107祁门红茶高效加工关键

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研究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

究所、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

有限公司

黄建琴、丁勇、王昶、王烨军、

徐奕鼎、张必桦

108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籼稻

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及

应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

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

总站、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

任公司、芜湖市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池州市贵池区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

李泽福、夏加发、汪新国、王

元垒、马廷臣、熊忠炯、桂云

波、徐启发、刘春盛、曹新国

109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氨

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技

术及产业化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莱姆佳

肥业有限公司

汪建飞、张从军、邢素芝、程

亮、赵建荣、李孝良、陈世勇、

周毅

110奶牛生物快繁技术研究、

集成与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畜牧

技术推广总站、现代牧业

(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市

和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六

安亿牛乳业有限公司、安徽

九牛牧业集团有限公司

章孝荣、刘亚、张运海、曹鸿

国、张尚坤、方国跃、李运生、

韩春杨、章美玲、丁建平

111茶叶籽油低温压榨、精制

技术研究

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魏柱银、陈同铸、窦维祥、郝

中存、安骏、魏星、陈伟、陈

勇、王守年、吴文良

112辣椒系列专用型品种选

育与应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

究所

张其安、方凌、江海坤、严从

生、王朋成、董言香、杨凯文、

戚仁德、王明霞、王艳

113六安瓜片茶产业化关键

技术开发与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六安

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夏涛、李兵、曾胜春、方世辉、

宁井铭、李尚庆、曾雪鸿

114水产动物抗病促生长中

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的

研制与应用

安徽安丰堂动物药业有限

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李槿年、江河、丁常宏、张丹

俊、张莉、夏生林、汪兴生、

胡王、凌俊

115

高蛋白高产耐逆大豆皖

豆28、皖豆24选育与应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

究所

张磊、黄志平、张丽亚、李杰

坤、燕宁、胡晨、周斌、胡国

玉、汪建来、赵小庆

116乌塌菜种质资源创新及

系列新品种选育示范推

广

安徽农业大学、淮南市农业

科学研究所

汪承刚、朱世东、宋江华、卢

英杰、查振英、汪荣锋、王素、

张身嗣、平庆江、黄毅

117安徽省林木种质资源整

理整合与利用研究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肖正东、孙启祥、陈素传、蔡

新玲、程光茹、季琳琳、傅松

玲、汪小进、方乐金、王陆军

118梨炭疽病发生规律、因素

研究与防治方法探索

安徽省砀山果业技术研究

所、砀山县科学技术局

王永光、李建东、朱本玉、叶

振风、张红、宋清、王建岭、

常洁、李春雨

119国审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皖杂棉9号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

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

技术研究所

路曦结、叶泗洪、郑曙峰、孙

国清、添长久、朱加保、胡积

送、刘方志

120家蚕系列新品种育成与

健康饲养关键技术应用

及推广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

蚕桑服务站

徐家萍、黄德辉、刘朝良、鲍

先巡、张虹、秦凤、陈宗庆、

石凉、刘明辉

121新糖源植物甜叶菊自育

品种选育推广应用

安徽大学、明光市江淮分水

岭试验站

王钰、尤谨慎、开桂青、王原

中、苏婷婷、李新耀、陈达伟、

康炳龙、闵笛、汤其坤

122

转新型双价基因

(Cry1Ac+ApI)棉花新

品种产业化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

司、河南科润生物技术有限

责任公司、安徽省农业技术

推广总站

马惠应、徐继萍、彭家成、程

国旺、陈先锋、汤海峰、刘政

群、张正祥、张梦郁、吴盛国

123皖北黄牛乳肉兼用牛品

系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天达饲

料集团

王力生、陈宏权、章孝荣、刘

永文、刘善斋、陈华、肖向东、

涂晓华、郭强

124高性能浅色亚麻油酸绿

色环保生产技术及产业

安徽省瑞芬得油脂深加工

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张云荣、崔鹏、王军

125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

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

医研究所

赵辉玲、陈胜、贾玉堂、程广

龙、李立冰、杨永新、黄冬维、

赵小伟

126杏鲍菇高产高效集成栽

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许忠、许腾龙、王钰、柯丽霞、

陶鸿

127优质专用玉米种质创建

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市农科

院、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

公司瓜菜种子公司、安徽荃

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安徽

程备久、马庆、江海洋、李猛、

李纯、谈应权、朱苏文、项艳、

陶芳、陈洪俭

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28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

治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萧县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

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

檀根甲、王向阳、缪勇、张立

新、江俊起、王娥梅、丁克坚、

李桂亭

129江淮对流云增雨关键技

术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

袁野、周述学、吴林林、黄勇、

杨光、李爱华、吴汪毅、李建

邦、翟菁、刘慧娟

130皖中皖北缺水态势及供

水保障综合技术研究与

应用

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

院(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

室)、安徽省水文局、安徽

农业大学

王振龙、丁峰、吴传余、钱筱

暄、许良元、张家柱、彭建和、

许一、郑继、王辉

131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综合

治理理论技术与实践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

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

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

院、河海大学、淮河水利委

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安徽省水利水电勘

测设计院

何华松、虞邦义、王船海、顾

洪、张友祥、章洪、程观富、

陈彪、齐克、刘玲

132宽河谷碾压混凝土拱坝

关键技术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院、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

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安徽白莲崖水库开发有限

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

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陈景富、贾德斌、王久晟、刘

毅、金问荣、汤洪洁、侯祥林、

谢斌、张江红、宁春华

133爆炸定向滑移处理海堤

淤泥质软基新技术研究

与应用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中科力爆炸技术工

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

学研究所

许克顺、王峰、苏颖、张建华、

司马文、黄春花、齐普衍、陈

媛媛

134淮河流域涝渍灾害治理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

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

学、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

王友贞、储德义、胡铁松、汤

广民、蒋尚明、王矿、薛亚锋、

郭旭宁、陈广淳、黄华金

135基于物理基础的地震预

报方法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地震局

王行舟、陈宇卫、缪鹏、洪德

全、姜薇薇、孙盼盼、倪红玉、

李军辉

136产前诊断技术的临床应

用与推广

安徽医科大学

丛林、王玲、袁静、李涛、陈

薇、方慧琴

137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

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

中的应用

安庆市立医院

江兵、潘宏、曹燕庆、章小军、

朱成润

138睾酮和生长激素小剂量

补充治疗对中老年男性

血管保护的临床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老年

医学研究所

康冬梅、沈干、沈国栋、朱翔、

叶山东、严光、王卫东、宋青

139穿支血管预扩张皮瓣基

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

赵宇、丁浩、张林、王邦河、

谢娟、商子寅、丁晓红、李心

怡、朱飞

140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

略优化组合模式及效果

评估的研究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

所、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张世清、何家昶、汪天平、操

治国、潘新平、田学根、张功

华、汪奇志、高风华

141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学系

列应用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学高

等专科学校

潘发明、段振华、徐胜前、曾

臻、张立、叶冬青、徐建华、

夏果、邹延峰

142慢性缺氧性肺疾病致认

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研究及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

费广鹤、范晓云、胡先纬、李

永怀、黄芸、李静

143腰椎退行性疾病个体化

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徐宏光、王弘、陈学武、杨晓

明、刘平、王凌挺、张玙、李

逸峰、黄德刚、俞宏星

144我国青少年主要心理行

为问题评定关键技术与

应用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陶芳标、郝加虎、黄锟、万宇

辉、苏普玉、朱鹏、孙莹、许

韶君、孟秀红

145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关

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赵亚男、戴敏、孙华、李相鸿、

周理想、谢海棠、裘福荣、杨

菁菁、卢建平、王伟佳

146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防治

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和临

床研究

安徽省立医院

叶山东、陈燕、胡闻、郑茂、

胡圆圆、邢燕、赵俐丽、陈若

147富血小板纤维在牙周组

织再生手术中促进牙周

软硬组织再生的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

徐燕、何家才、江崇英、孙晓

瑜、李为、伍雪丽、何昕、张

雷、郑桂婷

148基于新安医学理论的健

脾化湿通络中药治疗类

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刘健、汪元、纵瑞凯、许霞、

姜辉、黄传兵、孟楣、谌曦、

张皖东、曹云祥

149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异

常的调控机制及免疫抑

制剂的干预作用

安徽省立医院

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陶

金辉、钱龙、陈竹、马艳、张

宏、王怡平、俞宁

150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

础应用研究及临床分级

手术治疗

安徽省立医院

尚希福、胡飞、贺瑞、李旭、

牛敬才、黄炎、赵其纯、朱亚

林、姚刚、纪小枫

151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系

统优化

安徽省立医院

葛勇胜、荚卫东、马金良、余

继海、李建生、隋秀芳、邓克

学、许戈良、叶显俊

152经前纵裂入路在鞍区肿

瘤手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

计颖、牛朝诗、姜晓峰、丁宛

海、凌士营、傅先明、鲍得俊、

程传东、夏养华、董永飞

153窦性心律震荡联合心率

减速力检测技术在慢性

心衰中的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

高敏、陆闻生、顾朋颖、潘爱

军、冯克福、陈鸿武、吴学勤、

郑洁

154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

像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

余永强、钱银锋、沈玉先、余

长亮、李小虎、李仁民、王乐、

张诚、赵本胜

155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小

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

损中的临床应用

阜阳市人民医院

周洪翔、祝斌、曹金林、李超、

干阜生、周洁浩

156

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

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梁朝朝、郝宗耀、樊松、邰胜、

谢申菊、周骏、张翼飞、张小

马、张贤生、江长琴

157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

病机的肝豆灵片临床应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鲍远程、杨文明、张波、陈怀

珍、韩辉、谢道俊、杨兴涛、

汪瀚、方朝晖、江婷战

158

Survivin基因在肺癌筛

查、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及

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余清、李伟、王效静、黄礼

年、李殿明、夏雪梅、赵成岭、

沈圆兵、刘黎明、丁静

159全舌再造临床应的技术

创新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陈传俊、陈晓阳、王军民、丁

长春、冯大军、韩冬、葛婷、

姜大川

160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从

“脾(胰)”论治的理论及

临床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方朝晖、王长江、赵进东、舒

仪琼、康冬梅、刘剑、罗源、

江婷、鲍陶陶、倪英群

161COX-2在消化系肿瘤中

的作用与应用

安徽医科大学

孙国平、魏伟、沈玉先、范璐

璐、仲飞、彭万仁、雷宇、马

泰、王华

162应用现代诱变技术选育

林可霉素高产菌株及其

产业化研究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皖北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薛正莲、刘瑞华、王洲、李为

全、赵世光

163中药复方黄黛制剂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应用与机理

安徽省天康药业有限公司

赵宽、蒋磊、许云高、潘国旗、

林昌军、陈金林

164修饰siRAN的氟代寡核

苷酸(2’-FANA)的合成

及应用研究

安徽瑞赛生化科技有限公

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

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矿业大

胡晓、李玉平、刘旭东、周敏、

王玉成、王理想、胡曼曼、吕

春玲、蔡佩君、王菊仙

165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S-奥

美拉唑及其盐生产工艺

的改进

安徽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

公司

沈正清、杨吉、刘宇翔、熊世

武、汪庭辉、吴卫红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模板】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高速轮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XX市科技局 提名意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指明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国家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持智能制造的发展。飞马智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马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中高端轮轴加工制造为主,普通轮轴配套为辅,形成国内一流的全谱系轮轴产品研发、制造和维修基地,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工程之一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为响应国家智能制造的号召,“高速轮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的实施既适应当下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该项目坚持“产学研用”紧密合作,以科技带动生产的思路,建设建成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轮轴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了以科技推动管理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该项目实施后,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制造及组装技术促进产品升级,采用了高效的CAPP软件提升了设计速度,采用无线量具及配套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解决了人工录入易错且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智能化的贴标机器人解决关键工序生产单件跟踪等等,各方面都体现了智能制造的先进技术,取得了有效的应用成果,体现了科技带动生产力的方针,符合国家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实施,授权了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权,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且项目实施以来提高了轮轴研发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合格品率,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名该项目为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胶质瘤的microRNA通路机制研究及靶向干预 拟申报奖项及 等级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彭英(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 容小明(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本项目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发的构想和规划,论文撰写和修改) 邱树卫(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miRNA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 岳培建(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斑马鱼模型建立、胶质瘤靶向药物研发的实验研究) 梁兵(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主要负责(FA-PEG-PEI)复合物治疗胶质瘤的离体和在体实验验证) 何蕾(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 黄达泉(职称:医师,工作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 龚汉贤(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 沈庆煜(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 李梅(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miRNA340和胶质瘤发病相关实验研究参与大分子前药LF-HA-DOX的功能验证) 黎祥喷(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模型建立) 项目简介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脑原发肿瘤,临床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仅为15-18月,五年生存率小于10%。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是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其诊断和预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此外,由于该肿瘤的高侵袭性,手术往往难以将肿瘤细胞完全切除,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在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寻求突破,但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抗肿瘤药物进入脑实质,是导致胶质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并靶向胶质瘤细胞的载体和药物,对于胶质瘤的诊治具有深远意义。 自2005年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团队在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针对胶质瘤microRNA相关通路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靶向药物的临床前研发。取得如下成绩:1、建立了斑马鱼异源胶质瘤模型,利用斑马鱼透明的特点,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材料公示 一、项目名称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有组织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已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对传统的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形成了严重威胁。该项目针对APT攻击的技术对抗难题,历经十多年的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一套以基于硬件模拟软件深度分析技术为核心的APT攻击检测关键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高透明、细粒度的软件深度分析能力,解决了传统安全产品面临的检测系统与被检测目标同系统平台技术竞争难题;提出了漏洞利用攻击检测、基于数据流的攻击特征提取、协议逆向追踪与僵尸网络溯源等技术与方法,有效解决了类攻击代码识别、动态生成代码提取等难题。基于动态分析基础引擎,研制了金刚软件智能分析系统、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系统、天眼新一代威胁感知系统等系列产品,提升了APT攻击的检测防御能力。 项目研制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在通信、金融、能源等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军队、公安等国家安全部门,百度、中船、航天等大型企业应用和专业机构。近三年新增产值11.56亿元;项目成果还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在海莲花、蓝宝菇等重大APT攻击事件的发现与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多次获得主管部门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 网络空间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方向。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以强大的、有组织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以特定的高价值任务为目标,攻击破坏性强,对抗能力高,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内容

《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是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部分)和附件(第十一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主件第二、三、四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 ㎝,上下各2.8 ㎝(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十部分)和附件(第十一部分),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纸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应紧紧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 研究的表述,不得出现企业名称和具体商品品牌等字样。项目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 个汉字。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 2、《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

动生成。 3、《主要完成单位》,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专业)分类》,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所填学科应与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所列科技创新点所属学科名称等保持一致。 6、《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门类填写。 7、《任务来源》,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8、《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不超过300 字。应按重要程度填写,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不超过10 项。 9、《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填写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8914861491.html,)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未呈交的可不填。 10、《授权发明专利(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容成立的已授权发明专利数目。列入计数的发明专利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 11、《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填写直接支持本项目科技创新容成立的除发明专利外的其他授权知识产权数目,如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列入计数的知识产权应为本项目独有,且未在其他获奖项目或本年度其他推荐项目中使用。 12、《项目起止时间》,起始时间填写立项、任务下达、合同签署等标志项目开始研发的日期;完成时间填写项目整体通过验收或正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清单

附件2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完成人名单提名单位提名等级农林养殖专业评审组F011 1优质肉鸡效率育 种关键技术开发 与应用 罗成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瞿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舒鼎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王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马杰(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鹏(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劼(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李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刘天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徐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计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严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黄爱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邹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蔡曼珊(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 一等奖 2优质家禽羽毛成 熟性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技术的应 用 李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于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李培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谭淑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张正芬(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胡拥军(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邝智祥(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景栋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方桂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姜慧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赵海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黄得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杨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沈峰(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科学技 术局 一等奖

3淡水池塘环境生 态工程调控与尾 水减排关键技术 及应用 谢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刘兴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 程香菊(华南理工大学) 李志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刘汉生(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广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郁二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余德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张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龚望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潘厚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符云(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蒋天宝(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夏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桑朝炯(广州先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科学技 术局 一等奖 4轻量化水果采摘 视觉机器人关键 技术 邹湘军(华南农业大学) 王红军(华南农业大学) 熊俊涛(华南农业大学) 唐昀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李兰云(广东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陈燕(华南农业大学) 林桂潮(华南农业大学) 彭红星(华南农业大学) 陈明猷(华南农业大学) 黄矿裕(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教育厅 (省委教育工作 委员会) 二等奖 5新型环保络合工 艺全水溶肥料的 关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 曹向东(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飞宇(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曹连川(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技创 新委员会 二等奖 6胡椒鲜果高效脱 皮工艺及配套装 备 张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明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韦丽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邓怡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玉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葛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罗文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陈雄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张晓红(湛江市麻章区仓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湛江市科学技 术局 二等奖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 【发文字号】皖政[2014]9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1.29 【实施日期】2014.01.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皖政〔2014〕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省政府决定,对为我省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授予侯建国、胡承霖同志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授予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系统研究所、法国必维国际检验局高级副总裁邢继顺2013年度安徽省技术合作奖;授予“顶吹冶炼喷射洗涤一步炼金技术研究与开发”等16项成果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授予“光学聚酯薄膜的研发与产业化”等40项成果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授予“奇瑞E5轿车研发”等117项成果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全省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获奖者学习,大力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4年1月29日附件 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重大科技成就奖(2人) 侯建国 胡承霖 技术合作奖(2项) 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系统研究所 邢继顺(法国) 一等奖(16项) 1.顶吹冶炼喷射洗涤一步炼金技术研究与开发 2.华菱星凯马重型牵引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底盘自主研发与技术 3.高品质多工况系列化液压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高性能高密度聚乙烯大中空系列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李静静(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1.提出和确定短支链分布可控的钛改性铬系催化剂开发的方案;2.直接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树脂生产技术开发;3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系列树脂工业化,并解决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4.是第一篇论文作者;5.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1、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蔡伟(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1.提出和确定短支链分布可控的钛改性铬系催化剂开发的方案;2.直接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树脂生产技术开发;3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系列树脂工业化,并解决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4.是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塑料燃油箱专用吹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汽车塑料燃油箱专用吹塑材料”的权利人;5.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1、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3.许敏(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1.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树脂生产技术开发;2.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系列树脂工业化,并解决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3.是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塑料燃油箱专用吹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汽车塑料燃油箱专用吹塑材料”的权利人; 4.是第1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5.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4.邵磊山(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1.参与高性能HDPE 大中空吹塑树脂生产技术开发;2.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系列树脂工业化,并解决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3.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5.庆增利(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1.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树脂生产技术开发;2直接参与高性能HDPE大中空吹塑系列树脂工业化,并解决生产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3.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第2、3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6肖明威(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贡献1.直接参与研究氧化铬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报奖公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推荐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 完成单位: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完成人:杨成渊、雷思维、汪友元、谭自强、蒋晓云、胡忠东、余旦新、王栋、王强、冯治兵、李和平、唐光炜、刘永龙、武卫国、李鹏 项目简介: 随着冶金工业的迅猛发展,冶炼矿产资源中而伴生的铅、锌、砷等有害杂质呈上涨趋势。在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中砷及重金属的含量大幅增加,造成冶金工业废水处理难度的增大。根据(国办发〔2009〕6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的排放提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重金属排放企业必须做到达标处理。本项目通过两家企业联合研究,结合白银公司生产工艺现状及生产实际,开发出了高砷多金属酸性废水处理技术。2010年12月,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成功使用,处理后的废水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该技术率先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并已成功推广到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山东恒邦、豫光金铅、云南冶金、灵宝黄金等铜铅锌镍及黄金冶炼企业。 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率先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应用,并已成功推广到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山东恒邦、豫光金铅、云南冶金、灵宝黄金等铜铅锌镍及黄金冶炼企业。 前三完成人主要贡献: 1、杨成渊高级工程师,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主持了项目技术方案论证、可研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将①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②研发了智能模块化电化学装置③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管理包三项创新点应用于该项目。 2、雷思维高级工程师,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负责。主持了项目前期方案论证、组织协调、全程跟踪监督项目的实施。创造性地将①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②研发了智能模块化电化学装置③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管理包三项创新点应用于该项目。 3、汪友元教授级高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技术路线的确定和技术方案的论证,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协调等,提高了项目研发效率,加快了建设进度。创造性地将①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②研发了智能模块化电化学装置③开发了高砷多金属废水处理工艺管理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 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 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 “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 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 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 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 CI 、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 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 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 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人益 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 求 科技进步类项目又细分技术开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三类: ●技术开发类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并推广应用的成果。 ●社会公益类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应用推广的成果。 ●重大工程类项目,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和国防工程等成果。重大工程类项目的科学技术奖仅授予组织。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制作要求: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和附件。主件从政务平台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 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用线装订,不要另加封面。附件页码总数不超过75页。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一、项目基本情况 1.《专业评审组及代码》按项目主要创新点所属学科领域在政务平台中选择B类专业评审组。 2.《项目名称》(中文)限30字。应围绕主要技术创新的技术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 研究的表述,不得出现企业名称和具体商品品牌等字样,不用英文缩写。 3.《项目名称》(英文)系指项目中文名称的英译文,选填。 4.《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该栏目由政务平台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自动生成。 5.《推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地级以上市科技管理部门、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

2014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名单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项) 项目名称: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 推荐单位:池州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丁士启、陆冰沪、于君杰、王同、徐文斌、何建波、贾金涛、杜荣斌、朱勇、郑小伟 项目名称:乙醇灵活燃料发动机系列产品开发 完成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安徽省国资委 完成人员:靳素华、高伟、杨林强、刘青林、陈园明、李明、李自强、李杰、穆立侠、邱若友 项目名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丁大益、完海鹰、王元清、罗永峰、李德章、王静峰、李庆锋、李海锋、郑岩、李军 项目名称:沿淮低洼地农作物减灾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阜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怀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 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推荐单位:专家推荐 完成人员:程备久、李金才、李泽福、朱德泉、蔡德军、汪建来、张友华、陈黎卿、郜红建、谈应权

项目名称:煤矿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扰动效应与控制技术 完成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完成人员:程桦、姚直书、荣传新、唐永志、蔡海兵、汪春芹、梁袁、宋海清、王晓健 项目名称: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安徽海螺信息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单位:芜湖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何承发、张长乐、李大明、李群峰、汪克春、程占、王恒兵、程小兵 项目名称:深部中软煤层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成套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 推荐单位:淮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袁亮、薛生、方良才、谢军、李平、夏抗生、张纯如、刘冠学、郭之宝、余国锋 项目名称:国审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五星黄鸡”的培育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五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耿照玉、文杰、姜润深、胡祖义、赵桂苹、陈兴勇、郑麦青、田传春、毛传国、刘冉冉 项目名称:转基因作物风险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水产加工副产物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 位 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业辉(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项目的整体构思并主持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2.尹寿伟(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抗菌性蛋白膜的制备、性质分析及机理研究) 3.黄君铭(经济师、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 4.黄利华(副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5. 彭述辉(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的品质控制、安全性评价及推广应用) 6.张友胜(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鱼蛋白短肽类临床营养品的产业化开发和鱼肉新鲜研究) 7.刘凯(研究实习员、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水产加工高脂肪副产物的品质控制及应用) 8.汪婧瑜(研究实习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海洋胶原蛋白螯合肽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9.程镜蓉(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式传统食品制作技术的升级与改造) 10.王思远(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高静压对蛋白的品质影响及分析) 11.钟伟锐(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 12.张丽(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与安全性研究) 13.刘学铭(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小分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制冷空调装备绿色工质替代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二)提名意见 针对我国履行环保国际公约的迫切需求和制冷工质绿色替代的技术难题,突破了绿色工质制冷空调装备基于新型热力学循环的增效机理、复合制冷系统安全节能调控、流动传热与除霜降噪协同设计、高安全性测试方法与环境友好性评价等关键技术,首次建立了我国制冷空调装备绿色工质替代的技术体系,研发多种制冷空调新装备并实现产业化。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冷冻冷藏设备、空调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和工业、建筑、食品等重点领域,产品出口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为履行环保国际公约贡献了“中国方案”,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工质在制冷空调装备中承担着能量转换和传输的重要作用,制冷空调装备使用的传统工质存在破坏臭氧层、温室

效应高等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对绿色发展的日益关注及《蒙特利尔议定书》、《巴黎协定》等系列环保国际公约的签署,积极寻找制冷空调装备安全适用的绿色工质替代技术是全球同行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也将成为抑制全球温升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装备制造国和消费国,传统工质年消费量占全球的50%以上。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制冷空调装备绿色工质的替代并保障行业平稳转换过渡,已成为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迫切需求。 本项目依托联合国框架下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等专项支持,集合国内制冷空调行业产学研各界优势资源,针对R32、CO2、NH3等不破坏臭氧层且具有低温室效应潜值的绿色工质,历时近十年联合攻关,突破了绿色工质制冷空调装备基于新型热力学循环的增效机理、复合制冷(供热)系统安全节能调控、流动传热与除霜降噪协同设计、新型测试评价方法与安全可靠运行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制冷空调装备绿色工质替代的技术体系,并实现多种新装备的应用和产业化。创新成果主要包括: 1.国内率先开展了可燃性工质多因素耦合泄漏燃烧性能试验,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湿蒸气压缩”热力学循环和自然工质复叠式热力学循环,测定了工质含油状态下的强化换热准则,探明了绿色工质制冷空调装备基于新型热力学循环的增效机理,提出行业绿色工质替代路线图,为全面替代传

2019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2019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亳州市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浓香型白酒产业酿造微生物优化组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是由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重大应用科研项目。 该项目以中国浓香型白酒代表古井贡酒的酿造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分布规律及其功能,筛选优良菌株并进行优化组合,投入到生产实际中提高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品质,促进白酒由生产经验型的操作应用提升到微生物定向代谢风味品质调控技术层面,形成成熟的应用技术。 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在4家浓香型白酒企业和1家科技公司应用,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3.36亿元,节约成本8050万元。该项目技术提高了现代酿造的生产效率、酿造质量,为浓香型白酒产业制造高端优质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我省白酒产业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浓香型白酒产业的提质升级。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同意该项目提名为2019年度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项目简介 项目“浓香型白酒产业酿造微生物优化组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工程、风味化学等多项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酿造体系进行深入研究,解析了大曲、窖泥和酒醅基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系统分析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分布及代谢规律,筛选出酿造过程中的优良菌株,根据菌株理化性质及代谢特征分析,通过优化功能微生物的组合方式,调控酿酒过程中菌群结构和代谢方式,应用到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白酒酿造品质。 1、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1)研究了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大曲、酒醅、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总结出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酿造微生物群落的两段式作用模式,阐明了窖泥微生物结构影响酿酒质量的机理,形成了提升浓香型白酒品质的关键技术。 (2)通过比较优质窖泥与普通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和酒样中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结合数据的关联分析,得到了优质窖泥微生物含量较多的5个菌属,阐明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和发酵差异规律,用于指导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窖池的养护、改善和提升。 (3)基于MAFFT多序列比对和核糖体RNA基因全长筛

安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

201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网评通过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单位完成人 1 奇瑞E5轿车研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卢礼华、单峰、陈文仙、张志文、石建伟、马荣、朱国强 2华菱星凯马重型牵引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 底盘自主研发与技术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合 肥工业大学 刘汉如、钱立军、白云志、汪 祥支、吕林、赵长金、张刚、 熊涛、周雪峰、鲁俊 3多工位压空塑料真空成 型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有 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宗海啸、庄元兵、付文忠、张 建国、李先芬、葛孝华、杨闪 闪、钱思圣、范坤 4高性能海船水下工程及 动力定位工艺研究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 厂 汪胜超、钱发胜、阮建荣、屈 正民、刘晓东 5100型核反应堆冷却剂泵 主泵泵壳铸件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 限公司 程玉江、陈雁翔、童德兴、施 长坤、张金波、束学成、曹启 稳、韩冰、郑琪、李勇 6高温冶金废液循环利用 卧式耐腐泵 安徽凯特泵业有限公司 唐训民、汪卫平、唐子一、张 青松、叶忠祥、陈家亮、聂继 兵、沈旭 7大容量对开门冰箱门体 精密成型成套模具 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 公司、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 徐鹏、王和升、孙贵厚、徐师 桥、苗红民、胡军、张学丰、 尚树海 8年产百万件楔横轧轿车 轴类件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胡正寰、孙爱生、张巍、何庆 芬、张康生、王砚、王宝雨、 刘友刚、郑振华、刘和全 9排气系统(紧耦合式)三 元催化器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 限公司 李后良、范礼、姜倩 10纯电动汽车风冷电驱动 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 用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 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刘蕾、陈雁翔、王淑旺、孙纯 哲、汤伟、马祥宏、周政、苑 红伟 11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 池技术及产业化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 份公司 宋金保、徐小明、徐兴无、贺 狄龙、陈宇、韩成祥、王晨旭、 孙顺林、詹昌辉、谢佳 12智能化、高效率LED驱 动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大先 行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王晓蕾、尹勇生、张溯、茅 俊虎、王德和、贾靖华 13涡喷灭火技术在消防装 备上的应用研究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倪军、石年仁、黄志安、徐晓 辉 14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 管理关键技术及其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国 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陈宗海、张陈斌、何耀、刘兴 涛、詹昌辉、李缜、宋金保、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安徽省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意见 面向农业防灾减灾、脱贫攻坚战略需求,针对沿淮涝渍灾害突出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按照“结构避灾、生物抗灾、技术减灾”新思路,通过良种良机良法融合、避灾抗灾减灾统筹,开展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灾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经过18年研究,揭示了沿淮“降水-汇流-入渗-涝渍”成灾机制,创建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与标准,创新了改土增渗降渍技术;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在行蓄洪区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合作奖2项,发明专利10项,作物新品种4个,行业、地方标准11项;2009年以来,技术累计推广3.29亿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系统化解决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潜难题。中国农学会评价认为成果总体水平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沿淮地区是指鄂豫皖苏四省淮河沿岸50-80km的大片低洼平原,耕地面积约1.4亿亩,光温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势低洼,洪涝灾害多年平均成灾面积占全国同期的39%,面广、频发、重发的涝渍灾害长期困扰着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增产潜力的提升。针对传统种植模式适应性差、品种涝渍抗性弱、防灾减灾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8年联合攻关,创建了“创新种植结构避灾、增强作物耐渍能力抗灾、调水改土技术减灾”涝渍灾害综合防控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技术,主要创新如下: 1.首创沿淮行蓄洪区“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创新了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首次揭示旱稻在该区生态适应性强,率先提出“旱粮调旱稻”结构避灾新策略,破解了传统“玉米(大豆)-小麦”模式产量低而不稳难题;发明新型板茬宽幅小麦旱稻兼用施肥播种机,首创旱稻免耕开沟条播、侧位精准施肥、覆土镇压保墒一体化作业的轻简化精量播种方式,首次明确潮土旱稻旱管补灌的盈亏临界点,制定技术规程4套;新模式较原模式稳产增产、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二、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在建双江口大坝高达312m,是全球第一高坝,建成的大岗山拱坝210m,地震加速度高达557.5cm/s2,为同类世界最大。随着电站群规模、建成时间和新建电站技术难度的增大,安全风险和调度、维护难度逐渐凸显,急需创新突破,以保障安全,避免灾害,提高效益。项目基于20余项重大科研,历经10余年,形成了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成套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主要创新包括: 1.大坝与边坡安全管控系统集成与预警技术。首创多因子全要素定量化风险动态评估模型,提出电站群危险源分级管控技术,研发高精度外部变形一体化监测技术,建立流域梯级库坝群安全风险智能管控模型。成功预报并治理重特大地质灾害危险点10处,提前4小时在节日期间预警大渡河中游川藏生命线滑坡体大规模垮塌,避免了高车流情况下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2.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创多数据源混合同化流域气象预报技术,实现气象水情高分辨率、多时空尺度、自动耦合预报;发明大型梯级水电站间负荷实时智能调控技术,自动匹配市场需求、梯级来水、设备状况及经济运行等要素,首次实现大型流域调度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每年减少人工负荷调节3万余次。 3.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研发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安全帽等产品,实现设备健康状态智能感知化转变;发明基于超球算法的设备健康趋势预警和故障诊断技术,首次实现设备故障早期预警,减少检修冗余,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大幅提高约10%。

(完整版)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浙江省 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2)突破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块体和薄片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3)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实现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规模化稳定生产。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 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同时,材料温度特性显著改善。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成果在项目参加企业全面应用,促进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产品不仅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铁、手机等重要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