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合集下载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对教育的重视和影响、教育方法和实践的探讨,揭示了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在当代的启示和应用。

孔子教育哲学重视培养人的品德和思想,提倡以德育为先,注重实践教育。

在当今社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价值观教育、师德师能培养、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望未来,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可以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更多启示和借鉴,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孔子、教育哲学、思想、核心理念、重视、影响、方法、实践、启示、当代、社会应用、当代价值、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孔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孔子一直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强调“教无类”,即教育应该普及给所有人,无论身份和地位。

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其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特点而闻名于世,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典范。

研究和传承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合格的国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孔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研究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其核心理念和教育方法,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影响,探究其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效果,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而其德育思想更是宝贵的经验。

本文从孔子德育思想的德育地位、德育内容、德育手段方法、德育过程等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当下德育、社会建设和个人修养实际,解读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现实价值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德育思想更是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全球化趋势日益突现的今天,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越来越不可小觑;而孔子的德育思想对今日亦很有借鉴价值,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以为今用。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1.德育的内容孔子的德育内容是以“仁德”为主要内容和基础的庞大的丰富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仁德是孔子要求学生培养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含了人应该具备的所有美德,具体来说,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1)孝悌。

孔子认为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奴隶主贵族用“孝悌”之道,就可以把上下左右的关系都控制起来,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

(2)爱人。

爱人是“仁德”的核心。

孔子强调要“泛爱众”,这打破了宗族的界限和贵贱的等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将爱人放在爱物之上,珍惜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存权利,是极为可贵的。

(3)复礼。

复礼是“仁德”的表现。

孔子认为“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做人必须知礼、执礼、达礼,要求学生养成“克己复礼”的品质。

(4)忠恕。

在孔子看来,忠恕是行仁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尽力帮助别人去做,此所谓“忠”;二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此所谓“恕”。

2.德育的原则和方法(1)立志有恒。

孔子鼓励学生立志、言志,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要求学生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仁,并“志于仁”。

(2)安仁乐道。

孔子特别注意从改变情绪和陶冶精神入手,把道德观念和道德信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发生由“知之”到“好之”然后“乐之”的转变。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倡导以身作则、提倡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关注以及鼓励师生平等互动等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教师可以借鉴和应用孔子教育思想,结合现代教学实践,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认识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当代教师教学, 启示, 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个性化关注, 平等互动, 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实践, 融入教学.1. 引言1.1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识别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根源和精髓。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教育的理念和原则,以及他对学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孔子教育思想融汇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为当代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人才。

深刻理解和把握孔子教育思想,对于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述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述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论述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答: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以其雄才大略、滴水穿石的教育思想穿越千百年,让后世敬仰不已。

他的德育思想,充满理性的哲学思维,助力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及社会发展,至今仍具有现代价值。

孔子认为,修身以礼序凝神,以修养治身,本着“仁至其际”的原则,注重健全人格,构建正规礼体,熔炼实在品德,是做雅正人的基本准备。

孔子主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其独特的实施措施和良好的工作方式,凝聚人们实现真理的夙愿,让社会进入了和平美好的变革,使儒家思想益发壮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的德育思想,表现在“以仁收众”的座右铭,落实在“明仁知义”的修养理念,他相信,只有崇尚仁,沿着仁的道路走,才能够得以良善的行动表现出来。

在现代的不断变化中,孔子德育思想仍不断作用着,他认为,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树立,让人们懂得仁爱生活,熔炼出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另外,孔子也强调责任、勇气、自我调节,倡导自觉、认真、严格施行,拒绝滥放而聚焦于伦理实践。

在做人上,要互相尊重,尊严正当;在关系上,要正视自身,共同服务他人等方面,从而积极推动社会的和谐,实现共同看好的未来。

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孔子的德育思想具有很高的参照价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可以获得到孔子的精神支持,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形成和精神修养。

修德实践,仁义有余,这便是今天人文精神中最为体现的诸多价值之一。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讲,现代生活几乎包含了孔子的深刻思想启迪,人中的仁科仁义德育理念,仍然会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各种行为准则。

总之,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无可比拟,它对我国的文化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现代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现代价值。

当今社会,也应当倡导用孔子的真理宣传与传播,用孔子的仁义约束与纪律,让每一个人都有良好的心态,珍视孔子的精神精神以赢得真正的和平及自由的社会环境。

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请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孔子被称为我国古代教育第一人,其创立的儒家学派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思想的主流,其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主流。

他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即: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忠恕,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中国几千年,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世界几千年。

可以说,孔子的德育思想是我们新时代德育教育的宝库,它不仅为现代德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方法。

即使过了两千五百多年,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仁”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他思想的核心。

作为教育家,孔子认为理想中的国家治理应该不是充满刑罚的治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的德育教育进行治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现代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孔子的德育思想,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

一、重视人格树立,实现个体价值人是道德的主体,人格的树立有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

儒家文化的“仁爱”思想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思想之一,这种仁爱体现了社会崇尚志士仁人的气节和精神。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子认为:“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

”“为仁由己”,“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教育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升华,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锻炼实现仁义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的完美的结合,最终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的德育的提升。

有关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既是自然的客观过程。

又是社会历史文化过程,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

随着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他自身就有一种自尊自信和追求真理的自觉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德育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理念和治国之策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德育思想体现了勤俭节约、礼仪尊崇、尊师重道、诚信为本等核心价值观,这些思想在现实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孔子的德育思想以培养品德为核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自我修养,修好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品质,才能够德行高洁地对待他人,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对于教育发展当下,孔子的德育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今天的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素质教育,但忽略了对其品德的培养。

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提醒我们,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关注他们的道德修养,教育他们具备诚实正直、宽容礼让、勤奋进取等优秀的品质,从而使他们在面临社会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其次,孔子的德育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建立,强调礼仪尊崇。

他认为,通过仪式、礼乐等传统文化的实践,可以培养人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使人们懂得行为的规范和礼节,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一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竞争的环境,使得人们普遍存在着道德沦丧、不讲究礼仪谦逊等问题。

然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提供了一个思路,通过恢复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人们重新认识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社会形成更良好的风气和道德规范。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和道德素养,才能使个人和社会更加和谐与稳定。

此外,孔子强调尊师重道,认为教育是最高的事业。

他提倡师道尊严的观念,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教育关系的建立。

这一思想对当前教育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师德低下等问题,而孔子强调的尊师重道,呼吁尊重教育者,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些都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孔子的德育思想还提醒我们,当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观念和社会风俗。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古代有重要的地位,也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仁义思想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其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仁”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首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学术成就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更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现代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实践中,仁义思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课堂,例如通过经典读物的学习、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体会同理心的重要性。

实际上,通过伦理道德课程或德育活动,学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中庸之道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一种适度与和谐的状态,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同样适用。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知识更新迭代迅速,许多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压力。

此时,中庸之道所倡导的平衡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实现学习与生活、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合理平衡。

通过有计划的方法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紧张与放松中找到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孔子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这一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教育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开发他们的潜力。

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对于擅长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动手实验和项目式学习;对于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这种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论语》中孔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育人艺术价值

《论语》中孔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育人艺术价值

268《论语》中孔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育人艺术价值曹彬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孔子是我国教育的奠基者,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其思想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其《论语》成为儒家的经典,他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奉为“万世师表”,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结晶,其中他的德育思想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他提出了“有教无类”思想、“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现代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孔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德育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当代的文化瑰宝,而且对当代教育的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的德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思想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论语》;德育思想;现代育人艺术价值;探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在其教育思想中也有体现。

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德育教育思想的人,他认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另外其还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制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他认为“礼”是道德规范,“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他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强调教育必须将德育放在首位,认为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对我国现代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在当代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以育人为本,发挥孔子思想的艺术价值,以育德为先,体现在对学生品行的重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德育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应该融入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以育德为先,这是当代教育之本,也是发挥孔子思想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孔子德育思想的分析(一)德育教育以“仁”为核心孔子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典范,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是孔子的思想依然散发着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这是孔子德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产生艺术文化价值的体现[1]。

在孔子思想中提出“仁者爱人”,他认为一个有仁心的人必然能够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从孔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仁”几乎贯穿了其整个思想体系,其他思想都是由“仁”演化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研修日志
孔子的德育思想:
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仁爱。

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

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才能够实现道德的标准,才能够为实现最高境界的仁爱奠定基础。

礼义。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爱是其核心的价值理念,而礼则是其德育教育的修身准则,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把仁爱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

儒家德育思想的目标是通过礼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的道德、社会的法律和家庭的准则对受教育的人都具有规范作用,使礼成为每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达到人对自己有礼、人对人有礼、人对自然界有礼的境界。

忠恕。

忠恕原则是孔子思想中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意思就是说忠恕是仁爱之道的主要方面。


恕主要以忠为思想的核心,对于自己而言,主要是指做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朋友等,要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也就是说,做事要体现忠诚原则。

忠恕就是要宽以待人,以己量人,推己及人,实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明智。

明智的思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明智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明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反思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提升自我内在品质的高度。

其次,明智是一种道德品质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所谓知者不惑,也可以说是智者不惑,拥有智慧的人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认识,还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诚信。

儒家思想中的诚信主要是指做人应该从自身出发,追求真正的人格的实现。

“诚”的含义等同于孔子思想的知,就如同知一样,其核心的思想内涵主要是指精确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意思。

“信”就是不失言于人,不欺人、守诺言,是全心全意履行和实践一个人的诺言。

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孔子的德育教育是其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以德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用道德去约束百姓的行为和思想,他认为理想中的国家治理应该不是充满刑罚的治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的德育教育进行治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育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现代社会延续了传统的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礼仪之邦的
德育实践理论使当时的社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在现代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借鉴孔子的德育思想,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开展系统活动。

学校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在办学的全部过程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继承儒家把德育作为核心和本质的德育思想,更加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把德育置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

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我国第三次全教会再次强调素质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做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品德、心理、责任感、精神、观念等。

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事之道。

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

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培养主体意识,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打好学生思想基础的下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
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设定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德育教育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把个体道德的行为上升为社会道德的行为,把个人内在心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把教育者传达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外化”为道德行为。

首先,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培养恒心与毅力,接受严格的意志锻炼,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为自我修养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自己,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提高自我教育的起点和必要条件。

最后,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以校教育为主渠道,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互动的综合德育系统。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工作网络。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体系是取得教育合力,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