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越大鱼越小 - 科学网—资讯

合集下载

我是未来科学家,用纳米造渔具《小作文》

我是未来科学家,用纳米造渔具《小作文》

我是未来科学家,用纳米造渔具《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谈谈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未来科技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听起来好像很难理解,不过没关系,让我慢慢给你们讲解吧!想象一下,将来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先进的科技世界。

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在为人类服务。

有人能在空中行走,有人能在水下呼吸,连我们小小的渔具都变得不可思议了!我最喜欢的就是纳米渔具。

纳米是指非常微小的东西,小到肉眼无法看见。

将来,我们可以用纳米科技制造各种渔具。

比如钓竿,就不需要用传统的竹子或碳纤维制成了,而是用纳米材料做成的。

这种钓竿虽然很轻薄,但却比钢铁还要结实坚硬。

而且最神奇的是,它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意伸缩,收起来的时候小到可以放进口袋里!纳米渔线更加厉害。

它比头发丝还要细小,几乎是透明的,鱼儿根本看不见。

可是即使这么细小的线,它的力度却惊人的大,钓上几十斤重的大鱼也绝对不会断裂。

有了这种渔线,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钓大鱼时线断了鱼跑掉了。

钓钩自然也是用纳米材料做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可以释放出一种对鱼儿无害的化学物质,吸引鱼儿上钩。

这种物质闻起来就像鱼儿最爱的美食一样香喷喷的,鱼儿肯定会蜂拥而至,争相被钩住。

最神奇的还属那些纳米诱饵。

这是用纳米科技制造出来的仿真小鱼,它们看上去和真的小鱼一模一样,而且还能自己游来游去,活灵活现的。

对于爱吃小鱼的大鱼来说,肯定会把它们当做美味大餐啊。

等大鱼把诱饵咬住时,纳米诱饵就会迅速膨胀变大,这样钓钩就能牢牢地钩住大家伙啦!有了这些纳米渔具,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尽情钓鱼了。

到了水库边,只要从口袋里掏出那根小小的纳米钓竿,按下一个开关就能变成巨大的钓竿准备钓鱼。

把透明的纳米渔线系上,挂上带香味的钓钩和逼真的纳米诱饵,大鱼们就会蜂拥而至,个个上钩。

等钓上一条大家伙后,用那根超轻超硬的纳米钓竿就能很容易地把鱼拽上来。

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一名科学家,我一定要研究这些未来科技。

丝印油墨的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有何关系

丝印油墨的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有何关系

丝印油墨的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有何关系在印刷加工的领域,丝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印刷材料的适应性和效果的质量。

那么,在丝印油墨的印刷加工中,其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是否有着紧密的联系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1. 丝网网目和印刷精度的基本关系丝印是一种网版印刷技术,即将油墨印刷在平面或立体物件的表面,其中以丝网为印刷网版。

网版是通过在织物上密织细丝,制作成网孔不同的丝网版而成。

当油墨被推通过网版时,油墨便通过了一个网孔,从而得到印刷效果。

网版的网目大小直接决定了油墨的印刷精度。

具体来说,网目越大,则油墨与印刷材料表面的交界越不清晰,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

2. 网目的合适尺寸合理的网版网目对于所要印刷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网版网目太小,则印刷线条和圆面的清晰度过高,不利于油墨的传递和流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较为细小而精细的印刷内容时,影响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如果网孔过大,则影响油墨在印刷材料表面的附着程度和涂覆量的均匀度。

在使用较为粘稠的油墨进行印刷前,应选择合适的网版网目尺寸,以确保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3. 网目配合与精细印刷当需要对一些细小的印刷内容进行加工时,丝印油墨的精细印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丝网版的网目密度必须非常高,才能保证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

但是,在选择高密丝网印刷时,印刷材料的表面平整度和粗糙度的掌控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在多重印刷或染色的情况下出现模糊和失真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丝网版的制作和丝印油墨的选取在进行印刷之前也非常重要。

仅在合理地配合上述各因素后,才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印刷效果。

4. 网目大小与印刷应用的关系不同的印刷应用需要不同的网版网目大小和油墨种类。

例如,在印刷箱包和制品标签等应用中,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网版网目进行油墨的印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压印时出现锐头,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这个话题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聊聊。

想象一下,你在一条小河边钓鱼,水流潺潺,河宽河窄不一。

这时候,钓鱼的速度和水流的情况就像我们的孔径和带宽,虽然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就是个简单的道理。

孔径就像是你钓鱼的网眼大小,越大,能抓到的鱼就越多,带宽也差不多。

说白了,带宽就是信息传输的“宽度”,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车道越多,车流就越畅通。

这些东西互相影响,就好比你在小河里钓鱼,水流快了,你就得把网收得快一点,才能不让鱼跑掉。

孔径大了,渡越时间也就短了,鱼上钩的几率也就提高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比如说,网络传输的时候,带宽宽,数据流动自然就畅通无阻,咱们在线看视频也不容易卡。

想象一下,带宽窄了,就像车流拥堵,数据包一个个排队,像是等着过马路的行人,慢得让人心急。

孔径越大,带宽就能越宽,真是个完美的循环。

再来看看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孔径大,带宽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数据传输速度也就快。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菜摊子多,挑选的时间就短,吃得也快,爽快得很。

如果你把孔径想象成一个漏斗,漏斗越大,水流下来越快,带宽和孔径的关系也大致如此。

事情总是没那么简单。

我们还得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说干扰和信号质量。

就好比你在河边钓鱼,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水波荡漾,让你钓的鱼扑腾得像是在跳舞。

信号受到干扰,带宽就可能下降,数据传输就会变得不那么顺畅,这个时候你就得小心翼翼,不能让鱼跑掉。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调节带宽,或者增加孔径,这就像是在调整钓鱼的技巧,看看用什么样的饵料最有效。

这些技术的调整能帮助我们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想象一下,像是找到了一种特别好用的钓鱼竿,能让你钓到更多的鱼,乐在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些技术细节,但其实无形中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你在玩游戏时,突然掉线了,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就像是在河边钓鱼,鱼没钓到还一身湿。

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农业部通告〔2013〕1号

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农业部通告〔2013〕1号

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正文:----------------------------------------------------------------------------------------------------------------------------------------------------农业部通告〔2013〕1号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为加强捕捞渔具管理,巩固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成果,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决定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

现通告如下:一、实行时间和范围自2014年6月1日起,黄渤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全面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有关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详见附件1、2。

二、主要内容(一)根据现有科研基础和捕捞生产实际,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分为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两大类。

准用渔具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海洋捕捞渔具,过渡渔具将根据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需要,今后分别转为准用或禁用渔具,并予以公告。

(二)主捕种类为颚针鱼、青鳞鱼、梅童鱼、凤尾鱼、多鳞鱚、少鳞鱚、银鱼、小公鱼等鱼种的刺网作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此次确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实行特许作业,限定具体作业时间、作业区域。

拖网主捕种类为鳀鱼,张网主捕种类为毛虾和鳗苗,围网主捕种类为青鳞鱼、前鳞骨鯔、斑鰶、金色小沙丁鱼、小公鱼等特定鱼种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捕捞生产实际,单独制定最小网目尺寸,严格限定具体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

上述特许规定均须在2014年4月1日前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同意后执行。

各地特许规定将在农业部网站上公开,方便渔民查询、监督。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在本通告规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并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

鱼网实验报告

鱼网实验报告

鱼网实验报告鱼网实验报告引言:鱼网是一种常见的渔具,用于捕捞鱼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鱼网的结构和捕鱼效果,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鱼网的结构鱼网主要由网身和网眼构成。

网身通常由纤维材料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

网眼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捕捞的目标鱼类而定,一般为方形或菱形。

鱼网的上部通常有浮标,用于浮起整个网的一端,而下部则有铅块,使网能够垂直下沉。

二、鱼网的捕鱼原理鱼网的捕鱼原理是利用鱼类的游动行为。

当鱼类游过鱼网时,它们会被网眼阻挡住,无法通过。

由于鱼类的游动速度较快,它们无法及时感知到鱼网的存在,从而被困在网中。

此外,鱼网还可以通过改变网眼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性地捕捞目标鱼类。

三、鱼网的捕鱼效果鱼网是一种高效的捕鱼工具,能够大量捕捞鱼类。

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网眼,发现网眼越小,捕获的鱼类越多。

这是因为小网眼可以限制鱼类的通过,增加了捕获的概率。

然而,过度使用鱼网可能导致过度捕捞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四、鱼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鱼网的使用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过度捕捞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

其次,鱼网在捕捞过程中可能误伤其他海洋生物,如海龟、海豚等。

此外,底拖网等大型渔具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损害底栖生物的栖息地。

结论:鱼网是一种高效的捕鱼工具,能够大量捕捞鱼类。

然而,过度使用鱼网可能导致过度捕捞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鱼网的同时,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捕捞措施,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鱼网的结构、捕鱼原理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鱼网作为一种常见的渔具,虽然能够满足人类对鱼类资源的需求,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渔业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摘要】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mm(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9(043)006【总页数】12页(P1527-1538)【关键词】金枪鱼围网;网目尺寸;模型试验;网具形态;沉降性能【作者】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东京海洋大学学术研究院,日本东京108-847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21围网是捕捞集群性中上层鱼类效率最高的一种渔法[1]。

钓谚杂谈之一:鱼是近视眼,水中看不远

钓谚杂谈之一:鱼是近视眼,水中看不远

钓谚杂谈之一:鱼是近视眼,水中看不远这名钓谚是对鱼类视觉功能的准确描述。

鱼类的视觉器官是眼睛,鱼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一边一只。

鱼通过视觉(远距离主要依靠嗅觉)进行游动、觅食、躲避敌害、接近同类和辨别物体。

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的视力大与眼球大小成正比,眼球越大视力越强,眼球越小视力越差。

由于鱼眼的水晶体不能收缩,加之在水中光线透射受阻力及水的浑浊度影响,鱼一般只能看清两米左右的物体,视力最强者也不过十几米。

也就是说鱼类都是近视眼,而且终生不能改变。

鱼的视力虽差,但它却能清楚地分辨光线的明暗,并具有识别物体颜色的能力,尤以鲤鱼的辨别能力最强。

实验表明,淡水鱼对红、黄、绿和水体本色较为敏感,并各有所偏爱。

鱼的视距虽短,但在阳光照射下通过光的折射,却能看到岸上我物体——当然是倒影,而且它所看到的水体以外物体的距离,要比实际距离近。

例如钓后将抄网插在岸边,鱼在水中看到的则是一根大头朝下的树桩,而且就悬在它的头顶上方。

<应用>鱼类视觉的上述特点,垂钓者应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该利用的利用,该避免的避免,许多钓手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突出饵料的颜色。

鱼类有以色取食的特点,这就要投其所好,诱其上钩。

正如钓谚所说:“多用红黄白,不怕鱼不来”,饵料颜色鲜明,易被鱼儿发现,发现了又有兴趣,它才会吞食。

还应注意不同的鱼种,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例如鲫鱼喜欢黄色,鲤鱼偏爱红色,而草鱼则对绿色感兴趣。

当然,最明显的例子:用红蚯蚓做钓饵,除上鲤鱼外,鲫鱼、鳊鱼、草鱼、鲶鱼乃至甲鱼等不同品种的鱼都可能光顾,这在平时垂钓中司空见惯。

二、根据情况尽量用活饵。

例如蚯蚓、红虫、河虾、蚂蚱等等,很多鱼都爱吃。

这些活饵入水后能蠕动,容易被鱼儿发现,招诱力强。

使用素饵采取“逗”钓,也是这个道理。

三、针对某些鱼的特性,可用拟饵诱钓。

所谓拟饵,就是人工制作的假饵,外形酷似某些昆虫。

鱼钩隐藏期间,鱼儿难辨真假,误以为是可吃的美餐,一口吞进,正中钓手计谋。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徐国强;张洪亮;虞宝存;陈峰;朱文斌【摘要】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 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9(043)006【总页数】10页(P1539-1548)【关键词】小黄鱼;帆张网;网目尺寸;选择性;东海区【作者】徐国强;张洪亮;虞宝存;陈峰;朱文斌【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12帆张网属单锚张纲张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在传统张网(鮟鱇网)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技术发展而来[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Heino 的兴趣,作为一位理论生物学家, 他 开始用自己的方法研究鱼类的生命史。
方法革新
在过去, 研究人员通常绘制种群成熟 反应 标准图, 这种图主要反映鱼性成熟时的典 型体 但是, 如果在不考虑 形和年龄。 Heino 意识到, 食物供应、 气候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生 长率 变化的前提下, 比较种群间的成熟反应范式可 能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因此 Heino 开发出一种 兼顾生长率变量的概率分析法。 利用这种技术,他发现 与出生于 1980 年 的大西洋鳕鱼相比,出生于 1987 年的同类鳕 鱼 出现 成熟低 龄 化现 象 ,并 且 成 熟时 体 形 更 小。 2004 年, Heino 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自 然》 杂志, 研究报告还指出, 这些变化发生在上 世 纪 80 年 代末 90 年 代初 加 拿 大离岸 海域鳕 鱼物种崩溃之前。 “这 是近代 最 著名 的 一次 渔 业崩 溃。 ” Heino 说, 渔 业捕捞带来的 沉重 负担是 导致 鱼 类生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过捕鱼时的体 形选 择使这 个问题 变 得更 为 复杂 。 但 有批 评 者 指 出, 该 趋势 与海水 变冷 、 厚重 海 冰 覆盖 洋 面 以 及其他因素也有关联。 无论如何 , Heino 的研究打 开了一 扇新 的 大门,带领人们进入达尔文渔业管理领域, 进 化 生物学家很 快 尝试 评 估尺寸 限 制在 其他 野 生生物种群中产 生的影响。 2009 年的一项 研 究 使用 Heino 的方 法 发 现 , 37 种 商 品 鱼 类 中 的大多数出现早熟,并且体 形比过去要小, 这 些变化在过度捕捞的鱼类中尤其明显。 美国国家 海 洋与 大 气管 理 局 渔业 署 的 遗 传 学家 Jeff Hard 指出, 1976 年, 在阿拉斯 加的 体形最大的雌性大马哈 鱼—— 一条河中, —身长 大于 100 厘米—— —所 产 的 卵 占 所 有此 类 鱼 卵 的 20%甚至更多。现在, 这个比例低于 4%。 因此 但是这些物种的基因数据存在缺失, “我们 科学家通常将该现状归咎于环境变化。
诱发进化
人 为 捕 鱼 诱 发 进 化 的理论 可 以 追 溯 到 1981 年 , 当 时 加 拿 大 渔 业 科 学 家 William Ricker 发现, 银大马哈鱼和细鳞大马哈鱼在体 形较小时就出现了性早熟, 而原因是在公海使 用 刺网捕 鱼的日本 渔民只 捕 捞 那些 体 形 更大 的鱼。 上世纪 90 年代,研究人员也已经开始关 许多年 注其他物种中存在的类似现象。但是, 过去了, 舆论更倾向于关注一些气候变化和污 染等环境因素, 而非基因。 直到 2002 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 校的 David Conover 和 Stephan Munch 发布了 他们称在长岛附近海 一份有争议的实验报告。 域捕捉到包括大西洋银河鱼在内的大批鱼类。 他们 将 这些鱼 分 成 6 组, 每 组 1000 条 。 190 天之后, 他 们捕 捞走每 组鱼 的 90%。在第 一 批的两 组鱼里, 他 们只 捕 捞 大鱼 ; 第二 批 的 最后一批的两组鱼 两组鱼里他们只捕捞小鱼; 他们刺激 中, 捕捞的个体大小比较随机。 之后, 剩下的 10%的鱼 繁育 后代, 4 代之 后,大鱼 被 捕 捞的两 组的 平均重 量只 有 被 随机捕 捞 的两 组的 1/3。 刺 但是,批评者认为这些实验不切实际, 激生育本质上与自然繁殖不同。 这场辩论引起
全球科技政策新闻与解析
政事
有人将 类 似 的鱼类缩水归咎 于海水温度变化 导致其食物来源 减少。但是, 科学 家却指出, 罪魁祸 首可能是渔业保 护方案的实施。
日本削减 2013 年科技预算
逐渐缩水的鱼 图片来源: ILLUSTRATION BY WESLEY FERNANDES/NATURE
日本新预算案增加了对隼鸟 2 号小行星样本返 回飞船的资金支持。 图片来源: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日 本政府 日前批 准了一 项始于 4 月的 年 度预 算, 看 上 去 科学 家 成 为了大 输 家。 占 据 大部分 国家 研 究 支 出 的 文 部 科 学 省 科 技预 算 下 降 3.3% , 只 有 132 亿 美 元 。 一 份 更 详 细的分 析 表明,科学家 不 用 过 于 抱怨 。 文 部科学 省 2/3 的 下 降 预 算 是 由 于 核 安全 研究被 转 移 到了一 个 新 的机构 。 而 且 在 与去 年 同 期预 算 的对 比 中 , 不 包括 本 月 初 通过 的 资金 刺 激 方 案 中 的研究 支 出 。尽 管刺 激 资金必 须 在 3 月 底 支 付 , 但 可能 会 用 于 文 部科学省 在 它 的日 支持下 一 财 政 年度 的研究活动。 通过 注 释各 研究 项目 的 刺 文网 站 公 示的 预 算 文 件上, 激 资金 分 配 说 明了这一 点。例如, 用 于大 型 研究 设备 的 资金 — —— 包括 SPring-8 同步 加 速 器 、 日 本 质 子 加 速 器 研究 设备 和 K 超级 计 算 机 — ——有 5.41 亿 美 元 , 然 而, 这一 下 调 却 远远 比 去年 同 期 减少 4200 万 美 元 ; 比 不上 刺 激 资金拨 给 大 型设备 的 2.99 亿 美 元。 为 支持包括 新 预 算 案 将钱 分 配 到一些 不同领 域 。 使用 诱 导 多 能 干 细胞 在 内 的 加 速 再 生 医 学 商 业 化项 目 ,预 算 翻 番 至 9900 万 美 元 ,刺 激 资金亦拨款 1.41 亿 美元 。 一 个支持 药物发 现 的项 目 获 得了 以 往资金 的 其 9 倍— —— 4700 万美 元 , 刺 激 资金拨款 1500 万 美 元。 增 长近 两 他 预 算 增 长 的 项 目 包括 : 新 一 代 能 源 技术 , 倍 至 8000 万 美 元 ; 在 法 国 Cadarache 建 造 的 ITER 实 验核聚 变 反应 堆 , 增 长 40%, 至 1.85 亿美 元; 隼鸟 2 号 小 行 星 样本 返回飞 船 和 先 进 陆地 观 测 卫 星 -2 的 发 展 项目 , 增 长 80% , 达 1.6 亿 美 元 , 同时获刺激资金 1.13 亿 美 元 。 绝 大 多 数 的 受 支持 项 目 都 符 合 新 政府支持有 经 济 回 报 的 创 新 性研究和 可提 振 经 济的 硬 件 建设 目 标。 研究者驱动 项目的预算持稳定态 势,对科学家和 小团 体的资助最 多只上涨了 0.5%, 达 25 亿美元。 (张冬冬)
主编: 赵路 编辑: 张冬冬 校对: 么辰 E-mail押lzhao@
国际
2013 年 2 月 7 日 星期四 Tel( 押 010) 82619191-8120
3
科学线人

网眼越大鱼越小
—五十年护鱼政策或弊大于利 ——
姻 本报记者 唐凤
1913 年的一 个 春 日, 渔民 Johan Norman 在 挪 威 莫 斯克 内 斯 附 近 追逐 着 一 条雌 鳕 鱼 。 积雪覆盖 的 陡峭 高 山矗立 在这片 海域 , Norman 一 边 小 心驾驶 , 一 边 测 量 这 只鱼 的大 小 : 82 厘米 。 然 后, 他 取 出 匕首 , 割 掉 一些 鳞 片, 并 将 它 们 封 在一 个 小 信封 里 , 存 放 在 挪 威 海 洋 研究所。 “沉睡 ” 在 一 个 世纪 过 去 了, 这些 鳞 片 依然 储藏 室 中 , 但 是 海 洋 却 出现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挪 威 和其他 渔 业国家的 小 帆船 被 拖 网渔轮 但同 时 所 取 代 。 1968 年, 北 大西 洋 鳕鱼丰 收 , 鳎目 鱼、 龙虾 在 内 的许 多 海 产 包括 大 马 哈 鱼 、 品数 量 开 始迅 速 减少。 到 上 世纪 80 年 代初 ,生物学家 开 始 为 另 一 个 问题担 忧 。一些 海域 的 鱼 类 生 长 得 更 缓 且产卵 量下降。这不 仅是渔 慢, 出现早熟现象, 而 且 体形较 小 的 鱼 业可 持续 发 展 的 不利 征兆, 也不如 大 鱼有 价值 , 因为 它 们的 肉 更 少。
忽视这个问题, 但是其影响却在累加。 ”挪威 卑尔根大学生物学家 Mikko Heino 说。 实际上, 很多科学家对这种理论持怀疑态 度 。去 年, Heino 向 Norman 保 存 了 100 年的 鳞片寻求帮助。 他从鳞片中提取了 DNA, 拼凑 出这只鱼的全部基因序列, 从而寻找其生长发 育基因, 以便了解此类鱼体形缩水的情况。 但是, 尽管实验证明这种进化的观点是真 的, 人们依旧对如何处理该问题争论不休。加 拿 大 不 列颠哥 伦 比 亚 大学的 Carl Walters 表 示, 只有 少数 人认为, 增 加 渔 业限 制 是 明智 且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进化 几乎无法证明这些。” 生态学家 Andrew Hendry 提到。这也是 Heino 和其他 研究 人员 要 从 鳕鱼 及其他物 种 的历史 样本中寻找 DNA 的原因。 另 一方面, Heino 补充 了基因研究。在 其 所在大学的一 个 特殊房间 里, Heino 培 养 了 9 种孔雀 鱼 。为了 让 实验 比 Conover 和 Munch 的更加符合自然规则, 他让这些孔雀鱼自由地 进行繁殖。如同在自然界中一样, 繁 殖种群包 含 一 个 广泛 的年 龄 和 体 形 范 围 。 他 希望 自 2009 年启动的这项研究能持续到 2014 年。 不过要使持怀疑态度者信服不是件容易的 事。 “渔业引发的种群演化是一个颇有趣的次要 美国华盛顿大 问题, 但是它却被过度渲染了。” 学渔业学家 Ray Hilborn 说。 他指出, 毫无疑问, 鱼类种群在进化, 但是一些特性, 例如早熟等, 让这些鱼更加多产, 而非变少。 “相关数据表明, 生长率放慢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保护鱼类最 就是少捕捞。” 他说。 好的方式很简单, 此外, Heino 还希望 找出 海洋 政策带 来的 其他变化。例如, 他不认为海洋保护区仅能保 护产卵区, 实际上这也给那些早熟的鱼提供了 , 因为相 比晚 熟 的 鱼, 它 们 能更 快 额外 “福利 ” 是时候放弃 地返回产卵区繁殖。另外他认为, 捕鱼尺寸限制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这些观点。 去 年,一 个国 际水产 专 家小 组 撰 文反 对 尺寸 限 其中包括进化问题。 制, 他们提到的原因很多, 卑尔根 大学的 Jeppe Kolding 研究了 非 洲小型 鱼类后发现, 在那些渔民使用非法渔网捕鱼的 地区似乎拥有多样、 完整的食物网。 他指出, 当 捕捞压力遍及种群和体形时, 渔民能网到更多 “你能说这 鱼,灭绝某个种群的风险也较低。 (非法 渔 网 捕 鱼) 是 错 误 的 捕 鱼 方 法 吗 ? ” Kolding 反问道。 Heino 知道推 翻 这 种 根 深蒂固 的 捕 捞 行 为需要 数十 年,因 此 现在 他 关心 的 仅仅是 数 实际意义慢慢才会显现出 据。 “我们要有耐心,的 鱼 类缩 水 归咎 于 海 水温 度 但是, 科学家指出, 变化导致其食物来源减少。 各种法 罪魁祸首可能是渔业保护方案的实施。 规和条约规定, 拖网渔船使用的渔网网眼应当 够大, 这就允许小鱼、 幼鱼能够从渔网中逃出。 原因很简单,只捕捞那些最成熟最大的鱼, 留 繁衍下一代。渔业科学家和自然 下小鱼产卵, 保护论者支持这种规格限制, 而且渔民也更喜 欢捕捉更有价值的大鱼。 但是, 这个理论是否是错的? 在过去的 50 年里,科学家并没有提出任何证据能证明, 减 一部 少捕捞幼鱼和小鱼能增加年产量。相反, 分研究人员认为, 鱼已经进化得适应这种限制 条件, 它们开始早熟而非长大。并且由于鱼类 体形变小, 产卵数量也随之减少。 尽管 这些科学家 没有否认过度捕 捞是 鱼 但他们 表示 , 这种进 化 压力 带 类的最 大威胁, 人们可以 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逆转。 “在几年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