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 人才培养是核心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
从2010年开始的10年中,大学如何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使命,落实好《纲要》的这一精神?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技能,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800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大学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场所。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功能分析

NO .5
Oc t ob e r 2O1 3
●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我 国现 代 大 学制 度及 其 功 能 分 析
张 金 辉
( 华北 电力 大学 法政 系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3 )
摘
要: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是 现 代 大 学 的制 度 根 基 , 现 代 大 学 是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主体 , 学 术 性 是 大 学 的 根 本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华北 电力大 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I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I S c i e n c e s )
An a l y s i s a b o u t Mo d e r n Un i v e r s i t y S y s t e m i n Ch i n a a n d i t s Fu n c t i o n ZHAN G J i n — h u i
Ab s t r a c t :M o de r n u ni v e r s i t y s ys t e m i s t he s y s t e m f o un da t i o n of mo de r n u ni v e r s i t y,
mo d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i s t h e s u b j e c t o f mo d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a c a d e mi c i s t h e f u n d a me n t a l
现代大学功能的再认识

现代大学功能的再认识陈嘉【专题名称】高等教育【专题号】G4【复印期号】2006年09期【原文出处】《辽宁教育研究》(沈阳)2006年4期第6~8页【作者简介】陈嘉,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1 陈嘉(1967—),男(满族),四川渠县人,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大学在知识观念、科学研究观念和服务于社会的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现代大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具备新的教育发展观念,才能使大学具备强劲的动力,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负社会的期望。
【关键词】大学/发展/知识观/科学研究观/社会服务观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6)04—0006—03 关于大学,普西在《学者的时代》一书中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社会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
换而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
”大学的诞生无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传播人类的先进文化和道义理想是它的使命所在。
在大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功能也逐渐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进行科学研究,再到服务于社会,这已成为现代大学的广泛共识。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体现和人们对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深切渴望,大学的地位已远非往昔可比,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那么大学还要往哪里走呢?这个问题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是无数大学人苦苦思索和追问的。
雅典的一座神庙刻着一句古希腊人留下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那么今天的大学又该如何剖析自己呢?在观念决定行动效果的时代,反思大学的知识观、科学研究观和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对于大学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教育学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

等
学 校
• 3、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现状
的 职
• 4、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能
第
三 讲
视频欣赏
高
等 学
“通才与专才”辩论
校 的
赛
职
能
第 (二)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三 讲 •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
高 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
等 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
三 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
10.09万所,比上年增加0.57万所,各类学历
高 等
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比上年增加
学
240.9万人。统计表明,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
校 的
高等教育的学生达271.85万人次,接受各种非
职
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5448万人次。
能
第 • (三)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高
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等 学 校
发展科研既有助于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 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
的 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
职
的素质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
能
及技术应用的水平。
二 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学 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
校 的
备的教育。
职
能
第 三
过分专业化导致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上:学生知识和能力
讲 不合理;学生适应性较差;学生在工
高 作岗位上不断自我发展和不断创新的
等 能力较差,缺乏后劲。也就是做事的
学 校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陈伟;葛金国;周元宽【摘要】基于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的热门讨论:是否要打破“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大学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成为现代大学职能的核心.“一心两翼”构成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其中,人才培养是基础,发展科学是关键,服务社会是核心.【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大学职能;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一心两翼”【作者】陈伟;葛金国;周元宽【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通常认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
因为大学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两个阵营的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打破大学“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
争论说明大学各项职能的关系需要厘清和整合。
现代大学的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经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
大学三大社会职能是“一心两翼”——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而非传统说法的“三驾马车”关系。
“职能”,通常是指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
“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最适宜表述某事物由于社会分工所应发挥的社会作用。
”[1]所谓大学的职能,就是指分工赋予大学应承担的社会作用。
这种职能与社会的需要呈正相关,主要反映社会的诉求,表达为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的社会职能主要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支柱构成。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以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2]由于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产生了贯穿两个多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界最热门话题的讨论,这就是:大学是否要打破“围墙”走出象牙塔?由此,形成了“两大阵营”观点的激烈争论。
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

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大学职能观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高等教育职能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在不断地扩展,从而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属性。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的传统职能不断地被改造和发展并产生出新职能,可以说,新的大学办学模式也由此而产生,大学的职能变化正是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的缩影。
持什么样的职能观对大学发展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职能观意味着不同的大学发展定位。
大学如果能够预见到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趋势并进行超前的结构变革,将对大学地位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提出大学“新三大职能”说,认为,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说已经无法涵盖今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必须适时地补充“知识转化”、“促进就业”和“终身教育”等新三大职能。
“新三大职能”是对传统三大职能说的进一步拓展,不仅概括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而且特别是有利于引导我国大学实现科学定位和结构调整,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对“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的重新审视1993年,笔者在《论当代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一文中提出了“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
该假说提出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向适应市场商品经济转轨,这意味着大学功能必须进行适时地调整,随之要求大学职能观必须变化,从而引导大学工作机制的调整。
鉴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已经获得了世界公认,单纯地坚持这些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不大,为了促进大学发展从适应计划经济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笔者提出了新的两大职能,即科研成果孵化职能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
这两大职能将引导大学从只重视生产转向同时重视市场对自己产品的检验,从而能够促进大学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的发挥,并进一步完善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并不需要关心自己产品的社会效益如何,也不计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何,因为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即可。
大学的学科架构

划分:12个学科门类、89个一级学科、386个二级学科
120 90
一 学 级科 二 学 级科
量 数
60 30 0
学 门 科 类
哲 学 经 济 学 法 学 教 育 学 文 学 历 史 学 理 学 工 学 农 学 医 学 军 事 学 管 理 学
学科传统
• 学科传统是不同高校之间的根本区别。 每一学科在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受到了特定的校园环境的影响,有着 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 的学科传统。 • 学科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校区大学人 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的不同。
• 《辞海》--- “学科” 是学术的分类。指一 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物理学、 生物学, 历史学、教育学。
学科与专业的含义 • 《辞海》
–学科:① 学术的分类;② 教学的科目 –专业:专门的学业
• 《高等教育学》
–学科:专门化的知识体系,划分知识或学问 的门类 –专业:以学科分类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划分 的学业门类
大学建设
核心 学科 平台
承载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
传授知识
(大学功能的核心)
发现知识
应用知识
一、学科与学科建设
学科方向
学科发展的根本和动力
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定位依据 国民经济发展 学科发展的科学价值 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
一、学科与学科建设
学科群
科学问题 社会问题 带有多学科特征 经济问题
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
12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
• 目标与建设侧重点不同
学科建设 侧重 科学研究 专业建设 教学
出高层次、前沿性的科研 提高教学质 目标 成果,在领域中形成有特 量为出发点 色和优势的学术力 和归宿
论现代大学的三大传统职能

本身并 不严谨 。 严谨 表达的基本要求是既要
避免歧 义又要反映其丰富 内涵 , 也就是说 现 代大学 三大传 统 职能 的表述 既要忠 于 “ 职
能” 这一概 念 的本 义 , 又要 体现 三大职 能本
首先 , 将 大学 的第 一 大职能表 述 为“ 培 养人才” , 这毫无异议 。培养人 才是大学“ 教 学” 活动所发挥 的作用 , 是大学 的首要职责 ,
践 来看 , 传 统职 能 的未 来拓展 需要 时间的考 验和 历 史的 沉淀 。
[ 关键词] 大学职能; 大学传统职能 ; 培养人 才; 发展知识 ; 为社会服务 [ 作者 简介 ] 朱 玉 山 , 江 苏师 范 大学 高等教 育研 究 中心 副研 究 员 , 研 究方 向 为 高等 教 育管理 ( 徐州 2 2 1 1 1 6 )
涵, 同时“ 发展 知识 ” 也很好 地表 达 了“ 科 学
认 为是 , 学者对各 自领域的权威传统加 以解 释, 在传统 上加 上 自己 的创造 贡献 , 并提出 新 问题 , 或是 以新 的形 式重组 传统 , 给 传统
其次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为社会服务这三大传统职能遵循知识的保存传承创新和应用的内在逻辑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搭建起了大学职能大厦的基本平台如果再有第四职能必然是要在这基本平台之上的高级职能或附加职能而不应是仍然处于基本平台的文化传承创新国际文化交流改造社会等职能的重复表达
2 0 1 4年第 2期
( 总第 2 6 0期 )
功能” , 圆 大学职能 当然就是大学这一机构所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三大传统职能的准确表述
应 当发挥 的作用 。徐辉认 为 , “ 教学 、 科研和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所从事 的活动 , 而 不是或不等 同于高等学校 的职能 。 ……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
从2010年开始的10年中,大学如何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使命,落实好《纲要》的这一精神?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技能,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800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大学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
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场所。
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但这一功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
明确赋予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始于德国。
19世纪初,一批受新人文主义影响的德国思想家、教育家如洪堡、费希特等,力图使国家从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重新崛起,着手建立柏林大学等一批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功能的新大学,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获得知识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但洪堡等人并不认为科学研究是大学的最终目标。
他们继承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认为科学研究只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大学要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英国的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也践行了同样的理念:科学研究之所以是大学的重要活动,是因为它能够对教学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
美国虽然继承了德国大学的模式,形成若干研究型大学,但依然保留了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的传统。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基础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
但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上,一些人还存在认识误区。
有人简单地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
在这种思想推动下,一些学校盲目地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把大量的人财物投向科研工作,同时引入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大学的重心逐渐倒向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教书育人功能反而被忽略。
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中虽然许多是研究型大学,但也不乏优秀的教学型大学。
即使在一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中,人才培养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纽曼所指出的,如果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科学研究,那为什么还要有学生呢?大学和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大学的首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而不是科研。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确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点进行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路。
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回顾大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大学服务社会早已有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克尔将这种现象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诡辩学派的学府,这些学府专门讲授修辞学等实用技能。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及赠地运动为大学增加了农业学院、工程学院、家政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等,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融合。
着眼于这一新趋势,克尔指出,大学作为行会或学院联合体的时代已经结束,成为不同社会群体的联合机构、应对社会的多样诉求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得到了公认。
从19世纪末诞生之初,我国的大学就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使命。
100多年来,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一直是我国大学的重要功能。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学引领科技创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也要看到,大学不同于企业,它服务社会的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
同时还要看到,服务社会不等于一味满足社会需求,大学还肩负着社会批评的功能。
对于大学而言,社会服务和社会批评是同一功能的不同方面。
在实践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功能。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3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