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为母猪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其病因主要有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和疾病性等,尤以感染性疾病最大,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或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新生仔猪死亡,从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先天性繁殖障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较常见,在非育种猪群中占较大比例。先天性繁殖障碍除阴瓣发育过度可手术治愈外,其余的病症用一般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只有用现代育种手段才有效,在品种或品系繁育过程中严格选留淘汰制度,消除致畸基因。

技能性繁殖障碍包括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卵黄和卵泡发育障碍4种类型。卵巢发育不全的母猪生殖道因缺乏雌激素的刺激而处于幼稚型。它与季节性乏情期的卵巢有不同直径的卵泡,而卵巢发育不全者则无。卵巢囊肿分为3类。单泡性囊肿表现卵巢上有1~2个囊肿卵泡,其大小直径2~3cm,是正常卵泡的2~3倍,一般有卵泡闭锁引起;多泡性大型囊肿表现两侧卵巢如拳头大,一个卵巢平均有5~6个大的卵泡,直径2~5cm。多数猪不发情;患猪发情不规则,但发情症状强烈。卵巢囊肿的发病率高,为18.50%~37.30%,治疗可肌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200~500mg/次,1~4次即可,治疗到发情时间为22d,发情率为77.40%,受胎率达70.20%;可肌注孕铜(P4)15~25ml。具有特久黄体的母猪长期不发情,因它分泌P4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治疗可用F2a象前列腺素,能迅速地使黄体消退与孕马血清促腺激素联用时效果更佳,即先用F2a型前列腺素3~5mg肌注,3~5日依部肿胀时,注射孕马血清促性激素1 000单位,大多数在3~4日内发情,此时配种易受胎,产仔数也多。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巢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不发情母猪中有69.60%为卵泡发育障碍所致。可用促卵泡素50~100单位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2~3次;或绒毛膜促腺激素500~1 000带为肌注,隔1~2d重复1次;或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200~1 000单位肌注或皮下注射,连日或隔日1次,连用2次。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750~1 000单位可获得满意效果,同时注射孕马性腺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效果更佳,受胎率达80.70%。三合维生素(A、D、E)5~7ml,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10单位/kg体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治疗患猪,发情率为91.20%,第1情期受胎率达83.90%。未患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但屡配不孕的猪,打庆大霉素注射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200mg,6~18h配种,受胎率为48.20%,表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对诱导排卵和黄体形成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屡配不孕猪的受胎率。

营养性繁殖障碍高能量日粮能使母体过肥,导致肥胖性不育。能量和单白质供给不足,则母猪瘦弱,初情期推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1周每天给母猪2.50kg饲料(消化能12兆焦/kg),可获得最高排卵率;怀孕后第1周限饲为1.50kg/d,能获得最高胚胎存活率。维生素需求

量很少,但维生素(ABDE)是母猪维持繁殖机能不可少的元素,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会造成母猪不易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或死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1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查若仔;缺维生素B2时查的仔猪易成为僵猪;缺维生素B6时,青年母猪延迟发情;缺维生素B12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仔猪易患恶性贫血症;缺维生素B3时,仔猪运动失调。缺乏维生素D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低,易患后瘫痪,表现为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生长不良,易患佝偻症。缺E时,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

毒无致畸一般表现在器官生长期。导致猪胎儿畸形的主要因素有3类;有毒植物、环境污染物及真菌毒素。有毒植物有芸苔、烟草、野黑樱、芹叶钩吻和曼陀罗均可导致猪胎儿骨骼畸形;环境污染中有数百种化学物质可引起先天性畸形、生殖细胞突变。多种农药杀虫剂通过污染饲料及食物链,而影响胚胎的发育。

疾病性反之障碍在本病中,传染性因素占主导地位,可引起地区性、流行性的“死流产”风暴,其余3种因素只能导致局部的、个别的猪繁殖障碍。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抗热力强、传染性强等特点。能耐560C48h或720C2h。呈地方流行性,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到交配这段时间。康复猪和亚临床感染猪为其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粪尿、胎盘等排出,经消化道、呼吸道、配种传播,胎儿是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的。本病尚不能用药物治疗,可以种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病毒除青年母猪外,猪感染的亚临床型。经产母猪除血液抗体和异常产仔升高外,多无症状。康复猪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上海产的JEV弱毒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力低下的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时,常引起繁殖障碍,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接种大剂量猪瘟免化弱毒疫苗(5~10个免疫剂量),以后每次配种前半个月再接种,妊娠后不应注射疫苗,并将妊娠母猪与接种过疫苗的猪隔离,鹦鹉热衣原体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经病猪和潜伏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染,可危害各年龄的猪,以妊娠猪最为敏感。分娩前20d喂维生素1g/10kg体重,也可在母猪怀孕后1~2个月,用抗CPO多价灭能菌苗,间隔6~7d,共用2次。钩端螺旋体是致流产的重要原因,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本病,配种前后10~15d喂抗菌药物,可明显提高产仔数。母猪感染猪肠病毒后死胎,怀孕前期感染时更甚,仔猪生活力低下,多在5d内死亡。真菌毒素也常引起母猪引起障碍。

综合防治由于引起本病原因较多,病因复杂,因此,对发生反之障碍的猪群应及时诊断,找出确切的病因,并对症治疗。合理选留和培育后备猪群,淘汰先天性生理障碍的猪只,避免遗传性反之障碍和传染性病免疫后形成的隐性传染源。猪只给予适当的营养水平,避免过肥或过瘦,不喂霉变饲料,加强对初产母猪的保护工作,因初产母猪是大多数病原侵害最严重的易感染期。应适时预防接种。妊娠期间(尤其前期)不应注射活疫苗,严防胎内感染,并将妊娠母猪同注射过疫苗的猪隔离。猪场应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感染。作好灭鼠工作,因鼠是传染病原的主要媒介。猪场发生可疑情况,及时诊断,查明病因,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传染源进行隔离直至销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