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企业管理分析培训讲学
耐克公司战略分析 PPT课件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耐克并没有在产品的设计 本身追随德国人。因为,耐克自信其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 是值得对手借鉴的。同时,耐克也深知,靠一款经典的产 品培育和维持一个固定的市场是可能的。当这种需求的目 标市场达到饱和以后,再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就比较困 难了。如果维持现状,就很有可能被其他的品牌赶超。因 此,为了实现销售额的持续增长,就必须根据市场的状况, 预测可能的消费需求,进行必要的产品创新,引导消费者 的消费观念。
3.机会
首先,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美国运动鞋产 业由"不用工厂生产"的品牌型公司组成,大公司在广告、 产品开发以及销售网络、出口方面都更有成本优势。更重 要的是,品牌个性与消费者忠诚度都给潜在的进入者设置 了无形的屏障。其次,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耐克发起 外购浪潮后,超过90%的生产都集中在低工资、劳动力远 远供过于求的国家,议价能力较弱。第三,美国运动鞋市 场被看作具有挑战性并已饱和,对于新进入者只有很小的 空间。耐克、阿迪达斯和锐步,这些主要品牌抢占了超过 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耐克全球品 牌的高度认知,耐克公司的业务得以在国际间开拓。从耐 克的2010 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2006 年收入分配美国 本土占38%, 国际收入占49%, 而到了2010 年美国本土 占34%,而国际收入已经超过一半占53%。Fra bibliotek2.劣势
首先,虽然耐克公司的运动产品范围广泛、多样。但 公司的收入仍然主要依赖于它在鞋类市场的份额。将来如 果全球鞋类市场份额萎缩,将会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其次, 零售部门对价格非常敏感。耐克公司的主要入源于向其他 零售商提供产品。当零售商们设法将一部分低价竞争压力 转嫁给耐克公司时, 公司的利润就会遭受挤压。第三, 在耐克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它的价格就成为它比较致 命的缺点,相较于当地品牌而言,耐克的价格较高,与当 地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且产品质量和产品舒适度 也需要提高。第四,耐克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耐克从低人力成本国家广辟代工厂商,使成本大幅下降。 但在美国国内耐克不断遭到一些民间团体的抗议,逼迫耐 克提高海外制鞋工人的工资。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课件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14
SWOT
分析
weakness Nike竞争劣势
W
公司的收入仍然主要依赖于它在鞋类市场的份额
向零售商提供产品为主要收入。当零售商设法将
部分低价竞争压力转嫁给公司时, 公司的利润就
会遭受挤压
耐克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它的价格就成为它
比较致命的缺点
耐克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LOGO
耐克NIKE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1
目录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2
公司
简介
对一项产品的准确理解和定位, 是成功推广该产品的关键!
NIKE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 1972年成立,前身为蓝带体育公司 1978年正式成立为NIKE国际公司; 设计及行销运动鞋类、服装、设备 和附件; 随后进入加拿大、澳洲、欧洲等海 外市场; 一举成为全球运动产品市场占有率 最高的品牌。
者的选择多,于
是购买者具有很
大的议价能力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12
SWOT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13
SWOT
S
strength Nike竞争优势
分析
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声誉以及生产设计能力 耐克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可以在任何用可能的
最低成本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地方进行外包生产 耐克在其资源和实力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它的竞争
企业价值评估—NIKE公司
3
耐克作为一家国际 知名企业,它缔造 了很多的传奇,但 在传奇的背后也涵
盖了挑战
企业环境分析
目的
近年来一方面耐克公 司的创新能力似乎陷
于枯竭
耐克企业管理分析

耐克企业管理分析企业管理作业题目:耐克企业管理分析姓名万晶晶学号 200607040111 班级人力061 姓名鹿陈萍学号 200607040109 班级人力061 姓名李小刚学号 200607030221 班级人力061 姓名相望学号 200607040114 班级人力061 姓名陈婷学号 200607040101 班级人力061 姓名郑卿学号 200607040117 班级会计062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实施虚拟化生产,耐克将自己的设计图纸交给生产厂家,让他们严格按照图纸样式进行生产,之后由耐克贴牌,将产品通过公司的行销网络销售出去。
耐克的这一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节约了生产投资及设备购置费用,将产品的生产的生产加工外包给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节约了人工费用。
这是耐克在与其他品牌竞争中占优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铿锵之言:“做你做的最好的,剩下的外包”被耐克视为金科玉律奉行至今。
耐克采用“哑铃型”的企业结构,哑铃的一端是产品的研发创新,另一端是品牌整合营销,中间的细长部分是产品的生产制造。
这样企业内部只保留增值最大的技术研发和销售功能,而将其很占成本的生产环节虚拟化地结合外力整和弥补。
耐克的“全球借力”降低了企业风险,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人才战略2005年街头篮球争霸赛,是由世界著名的运动品牌公司Nike(耐克)主办的。
该公司的标志飞天勾勾也称之为“飕飕声”,是速度、年轻、时尚、运动的象征。
那么在这光彩的背后又有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耐克,走进耐克独具个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看看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
当大部分HR都强调招聘是招最合适的人,而非最优秀的人时,Nike却走在了前列,招最优秀的人才是每一次招聘的目标。
在它的人力资源部门看来,耐克公司生产世界最好的运动产品,是世界最优秀的品牌,需要最优秀的人才。
也有很多公司跟耐克一样,也想招最优秀的人才,以提升自己在同行业的竞争力,但他们却认为这样的难度很大,有时候甚至很难做到。
某品牌战略管理培训教材

耐克的董事会中董事年龄偏高,不利于引入新的思想。
0.1
耐克没有具体明确的公司目标,只是空泛的树立领导地位的 0.05
不确定的不可估量的模糊目标,这样就使一些利益相关者不
能很好的理解耐克公司和它的发展方向。
同远东的低工资的工厂靠合同来进行生产使公司易受到法律、0.05
自然灾害和国外经济问题的影响
多样化经营战略起步较晚,女性产品、凉鞋、便鞋、靴子不 0.1
耐克的员工忠诚度高,团队精神强,营造出了轻松和谐的企 0.05
业文化
耐克的品牌认知度高,市场响应度高,顾客忠诚度高;创新 0.15
能力也强,不断推出新的高质量产品,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
品牌形象
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强大的营销网络。
0.1
独特的外包生产模式,且外包商集中在东南亚等劳动力廉价 0.1 的地区。 内部劣势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10 15:43 :4515 :43Ju n-211 0-Jun- 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5: 43:45 15:43: 4515: 43Th ursday , June 10, 2021来自6.进出口规章的不利影响。
BCG矩阵分析 按销售地区划分
按产品类型划分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矩阵)
战略制定与实施
企业愿景和使命
“To be the world‘s leading sports and fitness company.”
体验竞争、获胜和击败对手的感 觉
企业价值观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3时4 3分45 秒下午 3时43 分15: 43:45 21.6.1 0
耐克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演示教学

耐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SWOT)
• 2、W(劣势) • (1)核心竞争力单一 • (2)产品价格不适于部分人群 • (3)耐克召回9000双儿童鞋 • 2004年08月23日耐克公司宣布自愿召回9000双儿
童运动鞋,因为这款新鞋有可能造成儿童窒息。 • (4)压榨工人、竞业限制
耐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SWOT)
耐克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
耐克公司外部环境分析(PEST)
• Nike国际营销政治环境。纵观Nike的国际市场, 加拿大、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澳洲 的澳大利亚、欧洲国家、拉美部分国家都是Nike 的主要销往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从政局上看, 都相对比较稳定,国家动荡和战争相对较少,并 且人口密集,人民的生活状态相对稳定。再加上 这些国家都是比较开放,这些国家国际贸易也在 不断的发展。比如欧洲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国家 ,贸易的自由程度较高,政局稳定,成为Nike最 主要的市场。
• 4、T(威胁) • (1)在中国市场,遭遇本土品牌李宁 • 李宁作为本土品牌,拥有一部分很忠诚的消费者,
耐克绝不能小觑李宁的实力,如何争取这些消费者 是一个值得耐克深思的问题。
• (2)耐克阿迪达斯对杀奥运赛场 • (3)金融危机对耐克的影响 • (4)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及国内人力、原材料
成本的上升)
耐克行业环境分析
• 3、行业的季节性:总的说来,运动鞋的销售 在一年内相对平稳
• 4、行业的周期性:整个运动鞋行业周期性比 较明显,例如在奥运年以及世界杯年,销售 额会有较大的增长。
耐克的内部环境分析
• 1、创新。
• 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 •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 运动研究实验室 • 针对产品改进的工程部 • 每年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 其拥有的专利数、产品工艺一直处于行业领
耐克公司战略管理分析

课程论文耐克公司战略管理分析学生:常青学号:********** 课程:公司战略管理教师:王琴班级:06人力资源管理目录一、公司简介------------------------3二、发展历程------------------------3三、关键战略要素分析----------------8四、鞋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10五、耐克的远景及使命分析------------11六、耐克公司的SWOT分析------------13七、耐克品牌的营销战略--------------17耐克公司战略管理分析一、公司简介耐克NIKE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为各类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设计及行销运动鞋类.服装.设备和附件,居世界领先地位。
公司成立于1972年,其前身是现任NIKE总裁菲尔耐特以及在1967年开发的第一款由轻质耐磨尼龙马拉松跑鞋的比尔鲍尔曼教练投资的蓝带体育公司。
在1973年,全美2000米到10000米跑所有记录创造者佩里方庭成为第一个穿NIKE运动鞋的田径运动员。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也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一举成为全球运动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
NIKE公司从一家生产跑步鞋的小型公司起步,一直致力于创新和设计,不断增加投入,以期生产出能提高运动员表现的产品。
在中国,NIKE早在1994年便与4支甲A足球俱乐部签订赞助协议。
同时,也与男篮,女篮国家队保持密切地合作关系。
公司还致力于体育明星的培养及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96-97年NIKE公司全力赞助中国健力宝青年队在巴西的留学。
首次创办3对3篮球赛,NIKE高中男子篮球联赛,耐青少年足球超级杯赛等。
NIKE的口号"Just Do It"和"There's No Finish Line"便是NIKE所取得的一切成绩的最好证明:成功永远没有过去式,只是一个将来式。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案例分析——NIKE

供应者
行业内 竞争者
购买者
替代品
行业进入壁垒
合理定价
较高的 行业壁垒
规模经济 仓储运输
产品品质
专利技术 分销渠道
波 特 五 力 模 型 分 析
潜在进 入者
Nike 供应者
行业内 Adidas
竞争者
购买者
Reebok
替代品
Puma
Fila
Converse
波 特 五 力 模 型 分 析
潜在进 入者
利润
2223.0 2485.0
(百万美元)
2014
462
Nike的现状
只要你还在穿鞋子, 你就会知道耐克!!
二、Nike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对于nike来说,无 疑创造了更好的商业环境。纵观nike的国际市场,加 拿大、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澳洲的澳大 利亚、欧洲国家、拉美部分国家都是Nike的主要销售 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从政局上看,都相对稳定。再 加上这些国家都是比较开放,这些国家国际贸易也在 不断地发展。比如欧洲国家,均为资本主义国家,贸 易的自由程度较高,政局稳定,成为Nike最主要的市 场。
你可知这些战靴属于哪几位球星?
耐克的企业使命
耐克掌握了青少年厌恶说教与追星 的特点,祭起“明星攻势”的法宝, 相继与一些体育明星签约。 • 通过这样不间断的广告投放,明星 效益。耐克公司将自己的理念传递给 消费者:生活永远都在运动,运动就 是生活。 •
战略总结
从总体上看,耐克公司仍旧要以自己年轻,喜欢挑战, 时尚的形象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旗下主打产品仍需 加大研发力度。另外,以城市女性为主题的一系列产品 也是需要继续坚持的。这体现了耐克的一种独特的人文 关怀。 • 耐克独特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低成本,但同时也 具备很高的质量,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现在耐克要 做的就是坚持这样的生产模式,进攻更多的市场。 •
耐克公司战略管理ppt课件

发展历程
1979年,耐克又一次建立了在技术上的霸主地位——耐克气垫技术, 从而占领了50%的跑步鞋市场 1984年走进奥运会 1985年, 签下芝加哥公牛队的体育新人麦克.乔丹,他给nike带来的是运 动的创新,推动了产品的开发。 1987年nike在面对reebok进入市场的反应策略 1990年耐克世界校园开放 1994年全球营业额达到近48亿美元。Nike公司的利润从1985年的 1300万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约4亿美元,10年之间利润增长了大约30 倍! 1997年nike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和成长 中国成为nike在亚洲最大的资源地和销售市场 签约罗那尔多-----巴西球星 开始进入世界足球市场 2000悉尼奥运会 –运动员的新品牌和创新的产品 2010世界最著名的一线品牌之一
Get started >> 背景-利益相关者-内外部环境分析-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战略实施
发展历程
1976-1977年—研究,设计和发 展重要时期
创新科技 表现的专业 符合生理学 ,物理学 以及所使用的材料 使的运动鞋更具功能性
1980 –1981年在美国的成长与 发展扩大
最具专业的足球鞋
Get started >> 背景-利益相关者-内外部环境分析-业务层战略-公司层战略-战略实施
现有竞争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与耐克公司一样 属于国际大牌的企业有很多,例如阿迪达斯,KAPPA等 等。运动品牌的产品主要就是几个大类,大同小异。并 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方,有一些重视顾客。 另外,一些二三线的品牌对耐克公司也有一定的冲击力。 拿中国市场为例,首先有李宁,一些新晋品牌例如特步 都是以抢占国内市场为目的的,并且价格更加低廉。所 以,耐克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不小。目前,在大众体育用 品的高端市场,Nike和Adidas 一个称霸篮球领域,一个 瞄准足球市场,地位已经是固若金汤。国际大的体育运 动赛事,基本上都被这两家垄断,虽然也有其它一些国 外的中档运动品牌参与, 但在职业竞技的领域,耐克和 阿迪达斯两家绝对是勿庸置疑的“霸主”。而国产品牌 李宁凭借在二、三级市场的有利地位,才在整个体育市 场份额排名中获得与国际品牌一争天下的权力。 其它国 产品牌仰仗整个运动装市场的上升态势而盈利,尤其是 在二、三级体育用品市场中一争高下,却无力从高端国 际品牌的杯中分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经峥嵘的”JIST DO IT”
”JIST DO IT”,是美国著名的运动鞋生产商Nike的企业口号,也是其文化个性鲜明的体现——“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的精神”,这一反传统观念的企业形象的树立与发扬,甚至输出国际,都要从其创办人菲利浦·奈特的汽车行李箱里诞生Nike的传奇性故事开始。
第一集Nike的崛起
如果要问是谁造就了Nike的今天,很多人会指向Nike公司创建者和CEO菲利浦·奈特,但最根本的我认为是阿迪达斯的嚣张。
由于阿迪达斯的高价位使很多热爱运动的穷人望而却步,具有商业头脑的奈特抓住了最广大的群体,又随着“慢跑热”的兴起,在商业巨头的眼皮底下跑步进入了运动服饰的市场,开始了传奇的谱写。
一个故事的开始肯定会有一个主旨贯穿全文,而奈特的目标很简单——干掉阿迪达斯。
但是想把拥有市场三分之一的阿迪达斯并非易事,不光要有勇气,还有上帝的青睐。
为了能在运动产品市场站住脚,奈特并没有过度激进的与当时的三巨头正面对决(当然他也没有那个实力),他抓住了当时的社会趋势——运动的普及。
随着运动的大众化,专业领域的产品便显得有些过时,市场要求更富有美感和多元化的产品,所以奈特便从最普通的跑鞋下手,打造出符合大众的跑鞋。
因此确立了Nike的首要一个战略目标——占据美国市场。
树立了目标之后,接下来便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战略分析,了解内外部环境是第一步。
1.外部环境
当时的美国的市场大部分由Adidas,Puma,Tiger三家瓜分,怎样做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呢?先由最为经典的SWOT分析法对Nike的市场开拓进行分析:
2.内部环境
Nike创建初期,各种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很容易导致资本的流失,仅仅凭借自己的专利技术想在市场站稳脚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一个切实的突破口,才能打进市场。
但是这正是Nike早起能迅速崛起的一个动因,由于制度的不健全,菲尔·奈特和鲍尔曼才能控制Nike的全部运营,在企业行为反应较快的情况下能将设想迅速变成现实,这是Nike初期内部环境的一大优势。
3.梦想成真
通过以上简单的定性分析,便可得知,Nike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否则很容易失去机会,于是Nike通过将新技术运用到跑鞋,并将其在大众市场推广,迅速打开市场。
Nike1976年的销售额猛增到1400万美元。
这便成为了Nike进行下一步的资本。
到了1979年,Nike通过策划新产品的上市及其强劲推销,市场占有率达到33%,终于挤进原来的阿迪达斯、彪马和Tiger所建的“铁三角”,成为销售明星。
第二集开拓市场
“我们本能地就能判断出,什么事是Nike公司要做的,什么事是Nike公司不做的。
”这是Nike营销人员的语录。
在开拓市场的初期,必须要做的是建立一种符合企业性格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忽悠员工为其老板卖命。
Nike的文化就是“反传统”(顺应传统式阿迪的宗旨),以思维的碰撞为产品灵感的源泉,这对X 一代的消费群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并赋予Nike一种充满挑战正统、进取活力的形象。
但是光有企业文化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才能支撑起
整个战略计划。
将竞争优势转换为盈利能力便成为了Nike现在要做的。
图1 竞争优势的基础
从最初开始,Nike就将自己的营销战略定位于让运动员做产品的代言人,Nike发现了所谓的“影响金字塔”,它认为一小部分超级体育明星的偏好和行为会影响人们对产品和品牌的选择。
因此对Nike而言,在广告中使用专业的运动员是高效的和有影响力的。
乔丹青年时期被Nike发觉(当然这是一次冒险),使Nike成为美国运动产品的真正品牌,乔丹使Nike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几乎无可动摇的形象。
但乔丹代言的成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时代在前进,当年的主流已经慢慢成为稳重的社会的中流砥柱,运动式的服饰不能满足原有的消费群体(Swoosh 是股价的下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必须开发新的消费者,对于Y一代而言,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是他们所主要关注的。
因此,Nike 更新“外观”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新款跑鞋、运动鞋和多种训练用鞋,扩大资金达2亿美元的户外运动品部门,旅游鞋及外表粗皱的鞋类便成为热门的产品。
同时,处于企业周期中“发展期”的Nike不忘随时调整营销模式,大规模的开展广告营销,在1988年公司口号“Just Do It”发布时,共有12个电视版本的2000万的广告炫目的循环播出,使得新的一代迷上了运动,去追求他们的梦
想。
这些广告中调整以前明星运动员代言的Nike模式,加入了普通人的运动生活的主题,使产品更加平民化。
而进入成熟期的Nike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在美国国内,它需要更大的市场来达到规模效应,因此必须海外开拓,第一站就是Adidas和Puma的领土——欧洲。
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Nike发现美国式的广告在欧亚大陆显得过于张扬,并且在欧洲的主流运动式足球,与美国的篮球、棒球及橄榄球有些摩擦,因此必须找出合适的符合欧洲风格的营销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广告。
欧洲市场的进入使Nike侵入了Adidas的领土,真正的较量开始在这两大巨头之间展开。
但德国战车是不容易击败的,首先进行的比拼就是广告大战。
Nike广告方案的提出也童谣遵循5M的模式
任务(mission):广告的目标是什么?
资金(money):要花多少钱?
信息(message):要传送什么信息?
媒体(media):使用什么媒体?
衡量(measurement):如何评价结果?
图2 5M的模式
毫无疑问,Nike的任务就是在欧洲打开市场,而要向广大欧洲消费者宣传的
就是“Nike的反传统文化”但一直都缺少机会。
1994就是一个机会,Nike赞助的巴西队捧得的大力神杯见证了Nike在欧洲的完美进军。
为加深欧洲人对Nike这个商标的印象,Nike的广告费与推广费高达8000万美元,这使运动鞋从运动员的脚上转移到了普通人的脚上。
直到2003年,Nike的海外收入终于超过了美国本土,达到了100亿。
欧洲战场的胜利是不能完成生产全球化的宏伟目标的,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与销售市场在亚洲,主要是东亚。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强国,代表着亚洲的市场主体,因此日本被选为Nike进军亚洲的首战。
由于亚洲与美国较之欧洲与美国的文化差异更为巨大(语言不通),使得市场的开拓更为困难,如何传播Nike文化也就显得问题多多。
Nike遵循的是企业文化的品牌扩展,保持Nike的美国气息,这会使思想更为保守的中国日本等国家是产生反感与否目前还未有定论,但在中国的市场开拓无疑是Nike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
第三集指点江山
当Nike侵入了欧洲市场的同时,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结构问题便慢慢产生。
由于供货模式和物流与零售商产生的摩擦,Nike的“期货”供货模式的确为自己转移了风险,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无法正确估计市场,也就“无法赚到该赚的钱”。
并且由于Nike从低人力成本国家广辟代工厂商,使成本大幅下降,虽然堪称是“业界革命性的创举”,但在美国国内Nike不断遭到一些民间团体的抗议,逼迫Nike其提高海外制鞋工人的工资。
从21世纪初在东南亚和中国,Nike不断显现出来血汗工厂问题。
第三方机构在2003年和2004年对Nike的上百家工厂进行调查,发现工厂有1/4以上存在身体和口头虐待工人现象,约有25%至50%的工厂禁止工人在工作时间喝水和上厕所,还有25%至50%的工厂甚至不给工人休息日。
报告还说,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每周工作超过60小时;而在将近1/4的工厂中,工人拒绝加班会受惩罚,加班工资也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刚从Nike北京分公司离职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实中,Nike在自己公司内部实行高压政策,严格监视员工的言行,除了公关总监,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
Nike实行低工资制度,压榨员工的血汗(很多职位的工作,
薪水只有3000―4000元)。
Nike还没有节假日和加班的补偿制度。
现在很多的商科教材均以此作为商业道德教育的反面典型进行批评。
Nike还被指与员工签订不对等合同。
以“竞业限制条款”为例。
条款里面规定了被Nike列为竞争企业的60家左右的公司(其中不只是体育品牌公司,甚至还包括Gap、Tommy、Hilfiger、百事可乐这样的体育赛事推广机构和消费品品牌)。
Nike的竞业限制,把行业内的国内外企业一网打尽,一个不剩。
对员工实行竞业限制,但Nike却不停地从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挖优秀人才进来。
体现了他们对人对己的双重标准和价值观的沦丧。
这些负面影响不停的在威胁着Nike的地位。
Nike的任务使命是什么,恐怕没有谁能说清,但能说清的是不论Nike将来能否实现它的企业远景,很大取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此我就其中一个比较关注的产品定价问题与发展中国家工人工资薪酬问题做出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评析。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不再同一基础水平上,所以导致Nike在美国的平民化服饰无法在亚洲国家拥有竞争力,对Nike(其实对所有外企都是一样)全球统一定价的战略是一大危害,再加之Nike在发展中国家的利润过大,导致这些国家的生产群体和消费群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产品推广。
Nike作为一个世界品牌,应该做的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牟取暴力,根据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一个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放在肩上,这个企业才能会有长远发展。
我相信在未来的经营中这位胜利女神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