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合集下载

侵权责任法期末重点

侵权责任法期末重点

侵权责任法期末重点侵权责任法是调整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侵权责任法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关键因素。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害行为加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如故意殴打他人;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履行其义务导致他人损害。

2、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指因加害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后果,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精神损害等。

损害后果应当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确定的。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通常有相当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等。

4、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二、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责任归属的依据和标准。

侵权责任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种归责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本条件。

受害人需要证明行为人存在过错,才能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除外。

常见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包括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等。

3、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受害人的损害、双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由双方分担损失。

三、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形。

高中政治选修二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高中政治选修二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一、权利保障于法有据1.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⑴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

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⑵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①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惩罚性赔偿。

②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民事权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侵权人所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特别提醒】民事权利侵权形式不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也不同⑶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①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2.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⑴一般侵权责任①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A.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B.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a.形式:故意或者过失。

b.影响: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

③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特别提醒】区分几种不同侵害⑵特殊侵权行为: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和无过错责任①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而言之:先推定有过错,行为人需要自证。

②无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而言之:无论有无过错,均需承担责任。

【知识拓展】常见过错推定侵权责任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②患者因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医疗机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③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④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具有过错;⑤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⑥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⑦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过错⑧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损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

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律规定(3篇)

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我国《民法典》对侵权责任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本文将围绕《民法典》中的侵权责任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侵权责任概述(一)侵权责任的概念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因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具有以下特征:1. 法律责任性: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人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 民事性:侵权责任属于民事责任范畴,其目的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 损害性:侵权责任是基于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而产生的责任。

4. 补偿性:侵权责任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 违法行为:侵权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者社会公德的行为。

2. 损害事实: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损害。

3.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责任能力:侵权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三、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侵权责任的承担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前提。

1. 过错认定:过错是指侵权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

2. 过错推定: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推定侵权行为人有过错,如高度危险作业、产品责任等。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即使没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侵权责任的承担不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前提。

1.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2. 遗传因素:因遗传因素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三)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侵权责任无法确定过错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分担损失。

在公平责任原则下,侵权责任的承担不以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为前提。

四、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一)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侵权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包括:1. 财产损失赔偿:赔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失。

侵权责任适用法律依据(2篇)

侵权责任适用法律依据(2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我国,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侵权责任适用法律依据展开论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其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

”4.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是专门规定侵权责任的法律法规,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权责任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侵权责任,是指因侵权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三条规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

”4.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侵权责任法》第五条规定:“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包括(3篇)

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包括(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因其违法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着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从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侵权责任的基本概念1. 侵权行为: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 侵权责任:指侵权行为人因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 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指国家通过立法对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

三、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 违法行为:侵权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

2. 侵权事实:侵权行为造成了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3. 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责任能力:侵权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四、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1. 赔偿损失: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 恢复原状:侵权行为人应当恢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 赔偿精神损害: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精神损害。

4. 惩罚性赔偿:在特定情况下,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

5. 公正补偿:在侵权行为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造成重大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公正补偿。

五、相关法律条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3)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人应当恢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4)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精神损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第三条: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第四条: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3)第五条:侵权行为人应当恢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4)第六条: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精神损害。

侵权人需承担法律责任(3篇)

侵权人需承担法律责任(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侵权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

一、侵权行为的定义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侵犯著作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行为。

2. 侵犯专利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

3. 侵犯商标权: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等行为。

4. 侵犯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等。

5. 侵犯其他知识产权:侵犯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二、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侵权人承担的首要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侵权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赔偿损失: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3)赔礼道歉:侵权人应当向权利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2. 行政责任侵权行为可能触犯行政法律法规,侵权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机关可以没收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2)罚款: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人进行罚款。

(3)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登记:行政机关可以吊销侵权人的许可证或者撤销其登记。

3. 刑事责任侵权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侵权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拘役:对侵权行为较轻的,可以判处拘役。

(2)有期徒刑:对侵权行为较重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

(3)罚金:对侵权行为严重的,可以并处罚金。

三、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意义1. 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可以有效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权利人得到应有的赔偿和补偿。

侵权责任法 第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侵权责任法  第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主旨:本条是对侵权责任方式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责任的,就应当承担具体的法律后果。

这些具体的法律后果就是本条所称的侵权责任方式。

侵权责任方式是落实侵权责任的具体形式,也是侵权责任的具体体现,没有侵权责任方式,侵权责任法就似一把断刃的剑,没有任何威慑力;没有侵权责任方式,本法第一条所强调的立法目的就似空中楼阁,成为一句空话,无法实现。

从境外的立法看,英美法系的侵权责任方式主要是损害赔偿,受害人无论受到何种类型的损害,都可以采用损害赔偿的方式予以救济。

大陆法系的侵权责任方式主要是恢复原状和损害赔偿。

这两大法系都强调了损害赔偿这种责任方式的主导地位,一些国家的侵权责任法甚至被称为侵权损害赔偿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这就需要侵权责任方式适应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损害赔偿主要是在保护物权等财产权益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人格权、知识产权等民事权益,单纯采用损害赔偿,其作用就受到了较大限制,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人格权、知识产权等民事权益进行保护,包括恢复名誉、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

例如名誉权受到侵犯的,最直接的损害后果首先是名誉受到毁损,社会评价降低,对受害人最直接的补救方式是恢复名誉。

只有采取恢复名誉的方式才能消除这种损害发生的根源,才能对受害人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补救。

恢复名誉的方式不是损害赔偿能够代替的。

赔礼道歉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十分有效的补救方式,在有些案件中,受害人并不需要得到多少赔偿,他只需要加害人赔礼道歉,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满足人格尊严的需要,也可能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但不管怎么样,它是在侵害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时的一种很好的补救方式。

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3篇)

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3篇)

第1篇一、引言侵权行为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

在我国,法律对侵权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侵权行为的定义、种类、法律责任以及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的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侵权行为的定义与种类1. 定义侵权行为是指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

侵权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

2. 种类(1)侵犯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侵犯财产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侵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

(4)侵犯其他合法权益:如侵犯消费者权益、侵犯隐私权等。

三、侵权人的法律责任1. 民事责任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侵权人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防止损害扩大。

(2)赔偿损失:侵权人应当赔偿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赔礼道歉:侵权人应当向受害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4)消除危险:侵权人应当消除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危险。

2. 行政责任侵权人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

(2)行政拘留:对侵权行为严重者,可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3. 刑事责任侵权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拘役:对侵权行为严重者,可依法给予拘役。

(2)有期徒刑:对侵权行为严重者,可依法给予有期徒刑。

(3)无期徒刑:对侵权行为特别严重者,可依法给予无期徒刑。

(4)死刑:对侵权行为特别严重者,可依法给予死刑。

四、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的具体途径1. 自行协商受害人可以与侵权人进行协商,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协商过程中,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2. 诉讼途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一般侵权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具备构成要件,则构成一般侵权责任;欠缺任何一个构成要件,都可能会导致一般侵权责任的不构成。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影响。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需要行为人有过错;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

无论在哪种归责原则下,都需要有行为、损害事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构成要件。

同时,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无论有无过错",也要建立在过错概念的基础上。

二、侵权责任法无过错责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

2、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4条)。

3、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35条)。

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

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销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1-43条)。

5、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6、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6 8条)。

7、高度危险责任中,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的经营者、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9-77条)。

8、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8-80条;第82-84条)。

9、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条)。

10、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5条)。

11、因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的,可以选择医疗机构或者产品提供者承担责任,为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9条)。

12、在道路上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的,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9条)。

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1、停止侵害
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在进行的或继续之中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侵权行为,只要这种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之中或在延续的情形下;
2、排除妨碍
排除妨碍是由侵权人解除因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3、消除危险
危险是对将来的、有造成侵权损害后果可能的事实和状态而言的,处在此种状态中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予以消除。

4、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侵权人将其非法占有的或管理的财产转移给被侵权人。

一般而言,有权请求返还财产的是财产的所有人;同时该财产必须还存在,如果不复存在,只得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责任;如果侵权人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还要看第三人在受让财产时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如果符合,为第三人利益及整个交易安全考虑,也不得请求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主要适用于财产损害的场合,它是请求侵权人恢复到物原来的状态。

请求恢复原状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可能性,即被损害的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该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必要。

6、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它不仅可能适用于侵害财产权益的场合,也可以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损失的范围不仅包括积极损失还包括消极损失,赔偿损失一般以实际损害为限。

7、赔礼道歉
赔礼道歉是侵权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它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不良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对被侵权人的不利后果;恢复名誉是指侵权人在其造成损害所及的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于其未曾受损的状态。

它们通常只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