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74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赵旭红,生于1994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道德教育。
通讯作者:刘 剑,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
基金项目:2020年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2020G182)中华传统孝肃家风传承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新疆医科大学 赵旭红,黄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3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历程,新时代赋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新内涵,要求明确改革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坚定积极作为。
攻坚期新老问题交汇,“老问题”“硬骨头”还尚未解决和触及,“新”问题就已经衍生出来,需要对标政策,纵深推进,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深水区突出潜在风险,需要统筹兼顾,部分利益换取整体利益增进。
本文通过在客观认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基础上,通过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优势进行系统分析,深化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领导人民的大道理,科学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互动,左右博弈,直至改到深处就是成功。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74-0002古今中外所有国家走向进步与文明中无一例外选择了改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秉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先行的改革方法,使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治理成为一个奇迹。
新时代预示改革进入新阶段,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头”表达改革的决心,用“甩开脖子”形容改革的迫切性。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内涵(一)顶层设计的内涵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在官方文件里首次使用顶层设计。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五大鲜明时代特色

15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五大鲜明时代特色高新民中共中央颁发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构成部分,又是担负起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职责的政治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是全方位的改革,理所当然包含有党的建设。
但是,党的建设并非简单地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引领或改造环境。
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如制定政策的规则,实施政策所需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都需要有特定的制度环境予以保护。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构成有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党内制度环境。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党的建设各方面,从发展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到思想教育,再到党内监督、党风廉政建设,都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制度进行协调、贯通,体现共同的而非矛盾的价值取向和制度效应。
这种综合性把握就属于顶层设计。
《实施方案》本身就是在内容、方向、时间进度上顶层统筹安排的结果。
但所有的制度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有的制度就直接来源于基层创新成果,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基层在实践中提出,中央予以升华并以制度形式确立为全党基层党建的共同目标。
没有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就没有制度改革的实际进步。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16党的建设二、长期性、阶段性和回应热点问题相结合有些制度是党内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如民主集中制。
但民主集中制如何具体实施,怎样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怎样有序实现党内选举,就与时代赋予的条件以及运行规则的科学化相关。
按照《实施方案》的统筹安排,建立地方党委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就是可以预期的重大事项,将成为党的建设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民主集中制下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制度。
这就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结合。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2015年06月12日来源:凤凰财经顶层设计,一个近年来频频被应用于政治领域的工程学术语。
在中国的改革史中,顶层设计是重要的改革逻辑——由中央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改革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高效实现目标。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的2014,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2015,这两年,中央一直“蹄疾而步稳”地推进改革。
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无论政治局会议、深改组会议形成的方案,还是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都体现出浓重的“顶层设计意味”。
为何如此?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改革的何种趋势和走向?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词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各种“顶层设计”密集出炉。
这些顶层设计,类别不少,有的叫“决定”,有的则叫“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条例”、“纲要”等等,可统称“方案”。
这些方案,看似“应接不暇”,实则有规可循,可通过三个词读懂。
首先,“全面”。
理解为何如此众多方案密集出炉,先要理解一个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既然要“全面”,涉及领域、地域、范围必然宽泛: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等体制要改,户籍制度等制度要改,足球等项目要改,新型智库等要建设,上海自贸区等要试点,京津冀则要推动协同发展,等等,它们无不属于“全面”中“一面”。
梳理十八大以来大量的顶层设计方案,不难,它们正是围绕“四个全面”铺开。
其次,“层次”。
顶层设计之间,层次分明。
有的位于“最高层”,属于“上位法”,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的则属于“下位法”,就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某个方面展开。
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党的纪律检查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属于从严治党的几个方面。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何以良性互动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何以良性互动作者:洪向华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33期【摘要】四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
正是这一良性互动模式,开启了既有方向又有路径的改革局面,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筹安排与具体执行相结合的理论逻辑是使两者有机结合的重要结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顶层设计基层探索【中国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历经初步探索、框架搭建与建构、体制逐步完善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迎来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而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诸项改革措施对于各领域的均衡受惠面较小,社会动力因素必须与上层政策的牵引力密切结合,才能推动改革的快速进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在各领域不断扩展,利益分化进程加快,改革的统筹性需求加强,意味着必须把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深化融合,改革开放才能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时至今日,其广度和深度已今非昔比。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要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顶层设计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尤其是那些对于改革开放攸关重要的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与尊重和鼓励群众的自觉实践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完全可以做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作为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
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纠错和创新。
40年来,坚持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始终是改革开放历史的重要线索,始终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前进的基本动力,也始终是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的重要方法论。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继续坚持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
一、改革开放40年历史凝结的一条重要经验基层探索是改革开放的源头活水。
40年来,若干推动改革开放大局的创新举措,都是先从基层探索开始,再通过顶层设计提升为国家政策,然后推广到全国。
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形态,也是凝结于改革开放历史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正是得益于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才得以在重重阻力中破茧而出。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
这个敢为天下先的举动在当时是冒着巨大风险的,然而,也正是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包产到户”,解张述存在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在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放了农村被束缚已久的生产力,使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益。
这种做法符合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农村的客观实际,有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小岗村,这个中国最基层单位的探索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并最终提升为顶层设计,以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推广至全国。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小岗村的基层探索开始起航的,并最终通过顶层设计提升为国家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作者:庞立平来源:《领导之友》2014年第04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了,开始由基层冲动推进了改革,中间又有高层顺应形势部署了改革,在上下的互动中,我们走上了曲折前进的改革之路。
现在思考未来改革的路径和路线图,我认为改革总体应该进入到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新阶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谓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就是要以全局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从而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
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意义其一,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步骤、改革的内容必须由高层统一安排和部署,不能自行其是搞改革。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社会领域广泛、情况十分复杂的国家,重大改革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路径。
中央要加强对改革全局、改革进程的指导和调控,有力推动改革。
我们讲“宏观调控”,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活动,对改革活动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即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其二,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必须相互衔接和配套,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都要互相协调。
此次改革称为全面改革,强调改革的五位一体,就内含总体推进、协调推进的意思。
解决任何一个难题,都需要综合措施。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没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缺乏就业、住房、社保、人口管理等方面支撑,“异地高考”的阳光便难以照进现实;少了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分配秩序、公共财政等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欠缺法制规范、行政整合、信息公开等配套政策,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只鸡、十几个单位管不好一桌菜”的怪事。
老百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这些改革难题说明,没有全面改革的统筹谋划,没有各项改革的协同推进,就难免顾此失彼、相互掣肘。
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正视了不同利益主体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同样重要

线, 建立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 照 中共 “ 按 十五 大 ” 的要 求 , 立法 建 治 国家 . 设社 会主 义 民主政 治 建
最关 键 的问题 是要 搞清 楚到 底我 们要 一个 什 么样 的 市场 经 济. 这个 问题 不解 决 , 的都 谈 不上 。其 次 . 们 究 竟是 要 坚 持 别 我
权 为 民所用 。 民众 成 为改 革 的 主人 和 根本 推 动 力 , 么 , 革 使 那 改 要么 就会停 滞不 前 . 么就会 急躁 冒进 而偏 离方 向 。 无疑 都 是 要 这
人们 所不愿 意看 到 的 只有 彻底 “ 革 ” 改 某些 过 时的 “ 改革 思维 ” , 真正 让人 民成 为改革 的推动 者 和 主导者 , 建起 在 党 的领导 下 , 构
中 国 今 日改 革 的 关 键 在 于 “ 何 改 革 ” 如 口 邓 清 波
把改革 寄希 望于上 层 的全 面设 计 和 自觉 推动 .忽 视 民众 的 意愿 和权利 . 已经 被历史 一 再证 明是代 价 巨大 的。 这 在今 天 . 改革 如 果不 真 正 落 实 以人 为本 , 到权 为 民所 赋 、 做
的问题上 . 歧很 大 。 分
一
种 观点 认为 . 国应 沿着 强 势政 府 的道路 , 中 加强 政府 对经
济 、 会 的管控 。有人 大讲 “ 国模 式 ”创造 的各种 奇迹 , 社 中 如何震
撼 了 世 界 还 有 人 认 为 . 国 应 该 沿 着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以 来 的路 中
进程 。在 这个特 定背 景下 , 加强改 革 的“ 层设 计 ” 顶 至关 重要 。
பைடு நூலகம்
更要 有“ 顶 层设计 ”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