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联合装置

合集下载

芳烃联合装置

芳烃联合装置
120
硫含量,wt%,≯
0.02
蒸发残余物,mg/100ml,≯
二甲苯精馏单元采用精密分馏工艺,将混合芳烃中的C8A、C9A分离出来,分别作为原料提供给吸附分离和歧化单元,从而将联合装置各单元有机的联合起来。二甲苯塔采用加压操作,操作压力为1.0Mpa(a),利用塔顶和塔底高温物流分别作为其它单元集中供热热源,多余的塔顶汽相通过蒸汽发生器发生1.0Mpa蒸汽,全塔的热量均被利用,节能效果显著。
二甲苯异构化单元采用UOP的ISOMAR工艺,选用乙苯异构型I-9K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建立限定性平衡,通过环烷烃中间体将乙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二甲苯,采用这种催化剂可以从混合二甲苯中获取最高产率的对二甲苯。该催化剂稳定性好,反应压力和氢油比低,不需注氯,减少了系统腐蚀,改善了操作环境。
吸附分离单元采用UOP的PAREX工艺,通过多通道旋转阀实现连续逆流接触,利用分子筛选择吸附PX,再用解吸剂对二乙基苯将PX置换解吸,从而达到分离PX的目的。选用最新分子筛吸附剂ADS-27,改进吸附系统设备和优化工艺参数,增大了吸附塔的处理能力,对二甲苯单程收率可提高到97%,纯度达到99.80%。
5
⑤6#溶剂油及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项目产品
6#溶剂油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初馏点,℃,≮
60
80
98%点,℃,≯
85
110℃馏出量,%,≮
93
120℃馏出量,%,≮
98
残留量,%
1.5
芳烃含量,%,≯
1.5
3.2
溴指数,≯
1000
溴价,≯
0.14
密度(20℃),kg/m3
655-681
色度号,≮
+25

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优化

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优化

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优化曹坚(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北京,100101)摘要:以某石化公司拟新建的450 kt/a对二甲苯芳烃联合装置为个案,从技术和经济评价两方面对几个不同处理量的工艺装置的组合方案进行了设计计算,探讨了利用富含芳烃的乙烯裂解汽油作为芳烃原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芳烃联合装置优化石油化工厂中的乙烯和芳烃联合装置是最基本的两个基础原料装置,其原料大多来源于石脑油。

因此如何优化乙烯和芳烃原料,减少对原料石脑油的依赖程度,优化芳烃联合装置设计方案,是当前发展石油化工的重要课题。

对二甲苯(PX)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而PTA和DMT再和乙二醇、1,4-丁二醇等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

PET、PBT是进一步生产涤纶、聚酯切片、聚酯中空容器和轮胎工业用聚酯帘子布的原材料。

此外,PX还是生产涂料、染料、农药和医药的原料。

在世界合成纤维的产量中涤纶占63%,可以说PX是化纤工业最主要的原料之一。

并且聚酯还是重要的包装材料,在美国,此种用途现已超过纤维。

随着世界聚酯消费量的不断增长,PX的消耗也随之稳步增长。

由于PX装置流程复杂,主要原料通常是石脑油,与上游炼油装置关系紧密,公用工程及储运系统要求高,因此在我国PX装置都建设在炼油厂下游,单独的或民营的PX生产厂目前还没有。

但是以PX作为原料的PTA装置以及再下游的聚酯装置的合资化、民营化投资趋势目前在江浙地区发展很快,正是这一地区的PTA及聚酯装置的飞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未来几年内PX的严重短缺。

因此,为满足我国PX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内,除已有PX装置挖潜扩能外,建设新的PX装置势在必行。

1 芳烃原料的优化方案1.1原料选择在石油化工厂中,芳烃联合装置通常以对二甲苯(联产邻二甲苯)为目的产品,作为下游PTA装置的原料。

要生产最大量的对二甲苯,除了催化重整和乙烯裂解汽油中的二甲苯外,主要是采用歧化烷基转移的工艺方法把甲苯和C9芳烃在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歧化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混合二甲苯和苯,混合二甲苯再通过二甲苯临氢异构化工艺转化为对二甲苯。

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研究

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研究

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研究摘要:芳烃联合装置的传热系统庞大,需要填充大量的中间热介质。

模拟计算的平均传热温差为16.58℃,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总传热面积较大。

可以设置若干组热交换器。

该设计对降低装置能耗有明显效果,所得到的低温热能可供炼油厂其他装置使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关键词: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应用前言据统计,石化行业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16%左右。

石化企业每年燃料消耗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余热的形式损失掉。

炼化企业的低温余热量巨大,温位大多集中在50~150℃区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化集团范围内的炼化企业中80~150℃相对集中、具有利用潜力的中低温位余热资源量约为几千兆瓦,回收利用好这部分余热对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芳烃装置流程长,循环物料多,分离过程多,分馏塔也多,大部分塔是常压操作,回流温度一般为100~200℃,由此带来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塔顶冷凝低温热源多,大部分的低温热由于温位较低,难以在装置内部进行利用,只能是采用空冷及水冷来进行冷却。

一套250kt∕a芳烃联合装置存在的90~200℃温度区间的低温热可达到88MW,因此这样一套芳烃联合装置存在的低温热约相当于8360MJ∕t,占芳烃联合装置总能耗的25%~35%,非常可观。

若用来发生0.4MPa蒸汽,可发生蒸汽约152.3t∕h,其产值可达到4880万元∕a,产生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是巨大的。

本文介绍现阶段芳烃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的现状,并以中国南部某石化企业的芳烃联合装置为例介绍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低温热利用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1芳烃装置低温热回收现状1.1芳烃装置低温热回收技术难点现阶段芳烃装置是高耗能装置,低温热得不到有效利用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关于芳烃装置的用能优化尤其是芳烃装置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已有很多的研究与应用。

其中,绝大部分的回收技术(如提压操作等)研究主要集中在甲苯塔、二甲苯塔、脱庚烷塔等塔顶低温热源的回收,而对于抽余液塔、抽出液塔以及成品塔的低温热回收利用研究很少。

芳烃装置(1)

芳烃装置(1)

抽提蒸馏部分工艺流程图(一)
抽提蒸馏部分工艺流程图(二)
二甲苯分馏装置
把混合二甲苯、C9芳烃分离的装置。当有生产邻二甲苯方案时,

拥有抽提、歧化、异构化及吸附分离等芳烃分离专利技术
的公司有数家,各有其特点,且从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各家 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均不断发展。
预加氢装置
预加氢装置是重整原料的精制装置,目的是脱除石脑
油原料中的硫、氮、砷、铅、铜、烯烃和水等杂质, 保证重整进料中的硫<0.5ppm,氮<0.5ppm,水<4ppm 。 预加氢有循环氢流程或一次通过流程,汽提塔底通常 采用重沸炉加热,采用国产催化剂及工艺技术。

苯是最重要的单环芳烃,也是较为廉价的有机溶剂。
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异丙苯、苯酚、氯苯、烷基苯、 硝基苯、尼龙66盐、苯胺、环己酮、顺酐等衍生物。 也用于农药、医药、染料和部分中间体的生产。 苯的物理性质: 具有特殊芳香味的的液体,熔点5.54℃,沸点 80.1℃,爆炸极限1.5-8.0%,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 d420=0.8786,剧毒,有致癌作用。
芳烃联合装置通常包括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



二甲苯异构化、吸附分离等五项专利技术; 目前拥有全套工艺生产技术的专利商有美国UOP和法国IFP两家, 他们分别开发了分离PX的吸附分离核心技术。 国内外其它公司分别拥有一些单项工艺技术。 UOP拥有生产芳烃的全套专利技术,各项工艺技术先进,尤其 是分离PX的旋转阀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对二甲苯回收率 高(>97.0%),纯度高(>99.9%),工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安 装方便。 目前UOP已设计和建设了81套装置,其中投产了71套,总PX产 量超过1500万吨/年,装置规模从2.1万吨/年到120万吨/年不等。 目前采用1台V#旋转阀,两台吸附塔最大装置负荷为45-50万吨 对二甲苯/年,采用两台吸附塔和两台V#旋转阀的流程,PX产 品规模可达到100万吨/年。

芳烃部工艺---芳烃部装置简介--81页ppt

芳烃部工艺---芳烃部装置简介--81页ppt

装置概况1#MTBE/1-丁烯装置装置由中国石化总公司齐鲁石化设计院设计,外围工程包括界外管道, 丁烯-1储罐等设计由原上海石化金山设计院负责。

装置设计年处理抽余碳四10万吨/年,甲醇2.68万吨/年,MTBE 产量4万吨/年,2001年改造后提高到7.4万吨/年,丁烯-1产量2.5万吨/年。

装置概况4#汽油加氢装置装置原设计年处理裂解汽油20万吨,装置于1998年4月30日开车一次成功,产出合格加氢汽油。

2002年进行了增量改造,改造后装置处理量增加至30万吨/年裂解汽油(以8000小时计),年产加氢汽油20.52万吨、副产C5馏份5.3万吨、C9馏份4.17万吨。

2008年7月,装置对一、二段催化剂进行了更换,使用了由上海石化研究院设计研究的SHP-01,SHP-02/02F催化剂。

装置概况1#芳烃抽提装置装置是由上海金山设计院根据德国克虏伯公司提供的吗呋啉(NFM)抽提蒸馏专利技术进行设计的国产化芳烃抽提装置,于1998年5月27日开车投料一次成功。

原设计处理能力为30万吨/年加氢汽油,后来因4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扩展配套需要,装置于2002年1月进行了扩能改造,改造后处理能力增加至42万吨/年(以8000小时计),装置年产纯苯19.04万吨、甲苯9.8万吨、C8+馏分7.28万吨、抽余油5.88万吨。

装置概况预加氢装置170万吨/年石脑油预加氢处理装置的基础设计是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SSEC)负责设计 。

装置主要产品为精制石脑油,年产量约为161.88万吨,可送往3套连续重整装置作原料。

本装置副产品为含硫轻石脑油,年产量约为8.27万吨,通过管道送往罐区,作乙烯裂解装置原料。

装置概况2#MTBE装置10万吨/年M TBE(甲基叔丁基醚)的基础设计由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SSEC)负责设计,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工艺包,施工建设则有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工程公司和石建公司承接。

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

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

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一、引言芳烃联合装置是炼油厂中的重要单元之一,其关键单元过程在整个装置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芳烃联合装置的关键单元过程优化展开讨论,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概述1. 芳烃联合装置的工艺流程芳烃联合装置是指利用芳烃分离和净化技术,将原料油中的芳烃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分离出来的装置。

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进料、预分离、萃取分离、精馏分离等步骤。

这些关键单元过程的优化对于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的优化意义关键单元过程的优化对于提高装置的产物收率、产品质量、能耗、环境排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这些过程,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现状1. 传统的关键单元过程优化方法过去,对于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的优化,主要采用经验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装置的运行情况,但存在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2. 现代优化技术在芳烃联合装置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优化技术在芳烃联合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数学建模、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关键单元过程进行深度优化,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运行。

四、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挑战当前在芳烃联合装置关键单元过程优化研究中尚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获取与建模、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优化结果的验证与实施等方面需要加强研究。

2. 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芳烃联合装置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构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二是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研发更高效的优化算法;三是加强优化结果的实时监控和调整,实现优化算法的实际应用。

芳烃联合装置节能措施及效益分析

芳烃联合装置节能措施及效益分析

芳烃联合装置节能措施及效益分析摘要:持续改造和芳烃装置是炼油化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单元之一。

因为改革能为芳烃装置提供原料,所以一般来说是作为组合单位建造的。

连续重整装置以精制石脑油和加氢裂化重石脑油为原料,以氢为副产品,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混合组分,一般包括原料预处理、连续重整和催化剂再生装置。

芳烃装置采用改性油或购买的混合二甲苯作为原料生产苯、甲苯、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

吸附牵引技术的芳烃装置一般包括芳烃抽提取、不成比例、吸附分离、异构化、二甲苯提取和供应单元。

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家公司能够提供全套工艺包技术,包括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连续重整和芳烃成套技术。

关键词:芳烃装置;静设备;节能;优化引言受市场影响,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芳烃抽提装置断断续续地启动和停止,每次启动时都需要建立调整质量的周期,只有质量质量设置合格后,才能输送材料,设备的周期调整时间通常为12小时,这使得公共能耗高,设备占用量低。

因此,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将三塔(萃取、剥离、回收塔)的溶剂循环转化为两塔(萃取、回收塔),可以加快启动周期的调整时间,减少公共能源的使用,提高设备的整体经济效益。

1芳烃联合装置工艺流程芳烃联合装置的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来自加氢装置的石脑油进入2#连续重整装置,经过反应、精馏的重整脱戊烷油C+5进入重整油分离塔,塔顶物料C6、C7经冷却后送至芳烃抽提装置,塔底C7以上的物料通过白土塔脱除烯烃后与歧化装置甲苯塔塔底产物混合送入二甲苯塔第73层塔盘,异构化脱庚烷塔塔底产物送至二甲苯塔第39层塔盘。

二甲苯塔塔顶物料作为吸附分离原料,塔底物至重芳烃塔。

重芳烃塔塔顶物料送至歧化装置作原料,塔底物料经冷却后送出装置。

在吸附分离单元经吸附、解吸后得到产品对二甲苯送出装置,抽余液(贫二甲苯)送至异构化进行反应,再送至二甲苯塔。

图1芳烃联合装置工艺流程示意2芳烃抽提装置蒸汽用能现状及分析在芳香抽提装置中,3.7 MPa(g)过热蒸汽和锅炉水从装置管网通过过热器和过热器,产生3.7 MPa(g)satt蒸汽和2.2 MPa(g)satt蒸汽,分别发送到每个蒸汽消耗装置。

大型芳烃联合装置的优化

大型芳烃联合装置的优化

大型芳烃联合装置的优化摘要:结合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以装置竞争力和解决装置大型化问题为重点,探讨芳烃联合装置大型化的重要性以及装置大型化对提高芳烃联合装置竞争力和可靠性的影响; 实现联合装置大型化的方案和途径,结果表明: 以两套近期投产的芳烃联合装置A,B 为例,其中A,B 均由连续重整、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和PX( 对二甲苯) 等装置构成,与A 相比,B 投资和占地面积可分别节省9.6%和5.7%。

分别从工艺方案、设备选型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对装置进行优化,通过采用先进催化剂、新型高效设备以及局部双系列等手段,可在保证装置竞争力的同时降低大型化工程的难度,但装置单系列最大规模应结合芳烃技术、工程技术和装备制造的能力确定。

关键词:芳烃;联合装置;设计随着芳烃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芳烃联合装置的规模也迅速扩大,目前单套芳烃联合装置的对二甲苯( PX) 产能从20 世纪末的200-300 kt /a迅速增加到2.0 Mt /a以上。

装置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投入的增加,如何优化大型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在充分发挥装置规模效益、提高装置竞争力的同时,确保装置的操作可靠性,是当前芳烃设计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一、芳烃联合装置的重要性芳烃联合装置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投资和占地面积越小,装置的规模效益越明显,竞争力也越强。

以下结合两套近期投产的芳烃联合装置( A,B) 进行对比: 两套芳烃联合装置的PX 产能均为1.6 Mt /a,均由连续重整、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和PX 等装置构成。

两套芳烃联合装置的主要区别: A 的PX 装置按照两套800 kt /a 双系列设计,B 的PX 装置按照一套1.6 Mt /a 单系列设计。

两装置对比,A 和B 的能耗指标差异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和工艺方案不同造成的,与双系列和单系列关系不大。

二、大型芳烃联合装置优化设计1、工艺方案优化(1)采用先进的催化剂和吸附剂。

先进的催化剂在保持良好反应性能的同时,反应条件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特别是空速和氢油比,如某新型歧化催化剂与传统歧化催化剂相比,重时空速由1.6 h-1 提高至3.0 h-1,氢油摩尔比由5.0 降低至3.0,高空速意味着更少的催化剂装填量,低氢油比在降低压缩机和临氢管线投资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操作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提蒸馏塔的作用是在溶剂(环丁砜和助溶剂)作用下,实现芳烃与非芳烃分离。抽提蒸馏塔塔顶产品为非芳烃,作为非芳烃副产品送出装置,塔底产物为富含苯的溶剂,送溶剂回收塔作为进料。抽提蒸馏塔重沸器热源由中压蒸汽提供,通过控制加热蒸汽量来调节热负荷,加热蒸汽分成两股进行控制,主流股(约80%)由定流量控制,次流股流量(约20%)由灵敏板温度与流量串级控制。
预处理单元采用变温吸附(TSA)技术,从PX释放气中脱除C5以上高碳烃、甲苯、乙苯等杂质,以获得净化的PX释放气。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的吸附质的选择特性和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差异的特性,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吸附剂的再生。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内部表面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和在不同压力下对同一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的特性进行气体分离的。
二甲苯精馏单元采用精密分馏工艺,将混合芳烃中的C8A、C9A分离出来,分别作为原料提供给吸附分离和歧化单元,从而将联合装置各单元有机的联合起来。二甲苯塔采用加压操作,操作压力为1.0Mpa(a),利用塔顶和塔底高温物流分别作为其它单元集中供热热源,多余的塔顶汽相通过蒸汽发生器发生1.0Mpa蒸汽,全塔的热量均被利用,节能效果显著。
非芳烃+碳九芳烃含量,wt%,≯
1.5
外观
清晰,无沉淀物
馏程范围,℃,≯
2(包括144.4)
蒸发残余物,mg/100ml,≯
5
水溶性酸或碱

纯度,wt%,≮
95
⑦对二甲苯
项目
指标
颜色(Pt-Co色号),≯
10
酸洗比色,号,≯
2
结晶点(干基),℃,≮
12.95
硫含量

杂质含量:
NA含量,wt%,≯
间二甲苯含量,wt%,≯
甲苯歧化-烷基转移单元采用UOP的TATORAY工艺,选用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较高的新一代TA-4催化剂,在高温作用下,甲苯和C9A发生歧化和烷基转移反应,生成目的产品苯和二甲苯。可以通过调整甲苯和C9A的比例来实现苯和二甲苯产品的分布。2003年月份催化剂进行了国产化,使用上海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HAT-97催化剂,该催化剂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加工3-5%的C10A,并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2
烃类杂质含量:
非芳烃含量,wt%,≯
甲苯含量,wt%,≯
0.10
0.05
铜片腐蚀
通过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馏程范围,℃,≯
1(包括80.1)
蒸发残余物,mg/100ml,≯
5
③苯(芳烃抽提)
项目
指标
颜色(Pt-Co色号),≯
20
比重(15.56℃/15.56℃)
0.882~0.886
酸洗比色,号,≯
第二章芳烃联合装置
第一节芳烃联合装置的工艺组成及工艺原理
一、概述
芳烃联合装置由PSA制氢装置、芳烃抽提装置、苯抽提蒸馏装置、对二甲苯(PX)装置、中间原料及溶剂油罐区、化学药剂站六大部分组成。
1、PSA制氢装置
PSA制氢装置采用西南化工研究院的PSA专利技术,利用炼油厂催化裂化干气、PX装置释放气为原料,生产纯度99.99%的氢气。包括变温吸附单元(100#、TSA)、变压吸附单元(200#、PSA)、脱氧干燥单元(300#)三部分。
120
硫含量,wt%,≯
0.02
蒸发残余物,mg/100ml,≯
3
油渍试验
合格
机械杂质及水分


铜片腐蚀(50℃,3h),级,≯
1
水溶性酸或碱


博士试验
通过
⑥邻二甲苯
项目
指标
颜色(Pt-Co色号),≯
20
酸洗比色
酸层颜色不深于重铬酸钾含量为0.15g/l的标准比色液的颜色
总硫含量,wtppm,≯
1
溶剂回收塔的作用是实现苯产品与溶剂的分离。溶剂回收塔在减压下操作,塔顶残压由压力控制器控制回收塔蒸汽喷射泵的尾气返回量或氮气吸入量进行调节。溶剂回收塔塔顶产物为苯产品,经白土处理后送往苯检验罐,塔底贫溶剂大部分直接循环使用,少部分去溶剂再生罐进行减压蒸发再生后循环使用。溶剂回收塔重沸器热源由中压蒸汽提供,加热量由重沸器出口凝结水流量进行控制。
5、中间原料及溶剂油罐区负责芳烃联合装置的原料、甲苯、溶剂油的收储工作。包括中间原料油罐区、溶剂油罐区、芳烃原料罐区三部分。
6、化学药剂站负责化纤生产所需的醋酸、乙二醇、碱的收储工作。包括化学药剂卸车台、化学药剂罐区两部分。
二、原料、产品质量指标
1、原料
①重整生成油
项目
烷烃
环烷烃
芳烃
C5
2.00
0.21
数据
Kg/h
T/d
×104t/a
进料
1
重整生成油
97.07
68750
4650
55.00
2
重整氢气
2.93
5075
49.8
1.66
合计
100
70825
1699.8
56.66
出料
1
PX
37.94
26875
645
21.50
2
苯(芳烃抽提)
5.75
4075
97.8
3.26
3
苯(苯抽提蒸馏)
8.72
6180
148.2
甲烷
3.40
氯化氢
2
乙烷
2.80
硫化氢
1
丙烷
2.00
一氧化碳
5
丁烷
0.78
二氧化碳
5
戊烷以上
0.80

1
③催化裂化干气
组成
Mol%
组成
Mol%
氢气
26.44
丁烷
0.21
甲烷
28.21
丁烯
0.45
乙烷
13.06
氧气
1.00
乙烯
13.73
氮气
14.33
丙烷
0.20
二氧化碳
1.70
丙烯
1.12
硫化氢
1.05ppm
2、芳烃抽提装置
芳烃抽提装置采用美国UOP环丁砜工艺技术,以炼油厂重整生成油为原料,主要产品为苯、甲苯、6#溶剂油、橡胶工业用溶剂油。包括重整生成油预分馏单元、环丁砜抽提单元、B/T精馏单元、溶剂油加氢单元四部分。
重整油中的C6、C7馏分进入抽提塔中部,与塔顶流下的溶剂(第一溶剂)进行逆向接触,抽提溶剂经抽提段和返洗段从塔底部排出,此时溶剂中已经将进料中的芳烃和少量非芳烃溶解下来(该溶剂称为富溶剂)。为了将溶解在富溶剂中的非芳烃除去,设置了汽提塔,利用组分间相对挥发度不同,非芳烃在汽提塔顶部蒸出,并循环回到抽提塔返洗段进行返洗,以除去溶解在溶剂中的重质非芳烃,减轻在后面芳烃与非芳烃的分离难度,因此可以提高产品纯度。为了保证芳烃的纯度,在汽提塔顶部引入了一股补充溶剂(第二溶剂),由于这股溶剂在较高温度下进入汽提塔,因此在塔内不消耗热量,这种方法提高了相对挥发度,也提高了芳烃与非芳烃分离的效果。
1
中性试验
中性
结晶点(干基),℃,≮
5.45
总硫含量,wtppm,≯
1
烃类杂质含量:
非芳烃含量,wt%,≯
甲苯含量,wt%,≯
0.020
0.015
铜片腐蚀,
通过
外观
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馏程范围,℃,≯
1(包括80.1)
蒸发残余物,mg/100ml,≯
5
④苯(歧化)
项目
指标
颜色(Pt-Co色号),≯
5
⑤6#溶剂油及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项目产品
6#溶剂油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初馏点,℃,≮
60
80
98%点,℃,≯
85
110℃馏出量,%,≮
93
120℃馏出量,%,≮
98
残留量,%
1.5
芳烃含量,%,≯
1.5
3.2
溴指数,≯
1000
溴价,≯
0.14
密度(20℃),kg/m3
655-681
色度号,≮
+25
硫含量,wtppm,≯
C6
8.86
0.89
10.73
C7
6.83
0.50
21.55
C8
2.25
0.37
25.92
C9
0.39
0.02
16.00
C10
0.05
0.06
2.42
C11
0.04
0.01
0.72
C12
0.02
0.16
合计
20.44
2.06
77.50
②重整氢气
组成
Mol%
杂质
Mol ppm(≯)
氢气
90.22

15
4.94
4
苯(歧化)
7.52
5322
127.8
4.26
5
OX
4.41
3125
75
2.5
6
戊烷油
2.12
1500
36
1.20
7
6#溶剂油
8.33
5922
141.6
4.72
8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9.32
6600
158.4
5.28
9
轻重NA
2.49
1550
37.2
1.41
10
燃料气
10.22
7245
1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