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范本

合集下载

小五台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学知识,提高野外识别植物的能力,我们于2023年某月某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五台山植物学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采集、鉴定等手段,加深对植物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协作和野外工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与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了小五台山的植物资源概况,了解了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类型等基本情况。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野外实习所需的工具,如采集箱、放大镜、指南针、笔记本等。

2. 实习行程安排实习期间,我们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区域的植物进行考察。

具体行程如下:(1)第一天:山涧口我们首先抵达山涧口,这里是中高海拔地区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集了多种植物标本,如太平花、红丁香、黄栌等。

(2)第二天:杨家坪孔涧第二天,我们前往杨家坪孔涧。

与第一天相比,这里的植被较为干旱,但仍有许多植物生长。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集了更多植物标本,如沙柳、白蜡、胡桃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褐马鸡的栖息地,希望这片圣地能得到有效保护。

(3)第三天:郑家沟第三天,我们来到金河口景区周边的郑家沟。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山沟的幽静与凉爽。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集了多种植物标本,如侧柏、榉树、猕猴桃等。

3. 实习内容(1)植物形态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特征,了解了不同植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差异。

(2)植物分类鉴定通过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我们进行了植物分类鉴定。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对植物进行准确的分类。

(3)植物生态调查我们还对实习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生态调查,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组成、结构及功能。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植物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的理解。

小五台实习报告

小五台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标本的制作以及种类的鉴定,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学会软体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认识脊椎动物并进行分类,制作浸制标本;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动植物;认识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以及生存环境,对植物生态学有初步的认识。

二.实习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小五台山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地的自然概况:小五台山在太行山脉的最北端,是太行山的主峰。

地理坐标: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

小五台山的东台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的最高峰,华北地区第二高峰。

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

山体岩石均为石英长石斑岩,由于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使山峰峻峭,谷深坡陡。

小五台山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常年流水淙淙,水量充沛,五个主峰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北、西两台之水入安定河,南、中两台之水入壶流河,两河又汇入桑干河。

东台之水注入拒马河。

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

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显。

春季短促,夏季阴晴不定,多云,秋季晴天居多,冬季漫长,昼夜温差最大可达四十多摄氏度。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据不完全统计,小五台山己发现高等植物1350种,陆生脊椎动物137种,昆虫1500种,微生物(菌物)468种小五台山拥有杉、松、柏、杨、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特有物种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还有苏铁、银杏等珍稀物种。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wang)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wang)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一、实习概况 (1)二、实习地点 (1)三、实习目的 (2)四、实习安排 (2)五、实习收获 (4)六、个人收获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3)一、实习概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实习时间:6月29日——7月6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参加人员:动物组教师:吴岳峰、安瑞永、杨振玲、李亮等…植物组教师:梁红柱、韩留福等....二、实习地点小五台山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0′-115°15′,北纬39°40′-40°10′,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45公里。

其最高峰东台海拔为2882M,山峰峻峭,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

由于山地的影响,在气候上表现为北方山区的特点。

一年中温差大,降水大且时间集中,风大、寒冷、冻冷时间长,无霜期短等。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 674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85种,草本植物共622种。

有小五台山特有种:小五台紫莹小五台风毛菊、中国风毛菊等;有华北珍贵植物臭冷杉、杜松等。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

小五台山的垂直高度上植被的分布(自上往下):亚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2100米以上的阳坡,2500米以上的阴坡。

海拔越高,植株越矮,木本越少,仅有小灌木,菊科和禾本科的多种草类。

亚高山灌丛带:是森林带与草甸带的过渡地带。

树种为矮化的桦、山柳;草本有地榆、蒿草、乌头等植物。

针叶林带:2000m—2400m的阴坡,植物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杜松等。

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树有:华北落叶松、油松等植物;阔叶树有:白桦、红桦等植物。

阔叶林带:1300m—1700m的阴坡.植物有柏桦等。

混生有山杨、山柳、忍冬、猕猴桃等植物。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生物科学星辰班于2023年秋季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五台山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2. 实习时间:2023年秋季,为期一周3. 实习课程安排:(1)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了解动物多样性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2)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学习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知识(3)第三天: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植物分类鉴定(4)第四天:进行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动物分类鉴定(5)第五天:进行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分析生态环境现状三、实习过程1. 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在谢松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内的大型哺乳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等。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 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抵达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山涧口,这里植被覆盖率极高,采集到了许多不同海拔的物种。

随后,我们来到了杨家坪孔涧,感受到与第一天相比的干旱环境,但动植物种类仍然丰富。

第三站郑家沟,我们感受到了金河口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 第三天: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唐宏亮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鉴定知识,并采集了植物标本。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我们加深了对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特征的认识。

4. 第四天: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范鑫磊老师和徐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通过采集昆虫、鸟类等动物标本,我们学习了动物分类鉴定知识。

5. 第五天: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在殷文琦助教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分析了小五台山的生态环境现状。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提高了实践能力。

小五台山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实习报告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小五台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2年6月29日-2012年7月6日实习地点:河北张家口小五台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实习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实习人员:2011级本科第二批(第二组)实习指导人员:吴跃峰赵建成杨震玲安瑞永李亮杨小龙李东明等老师及研究生小五台山又称东五台山、雪山,古称倒刺山。

因由东、西、南、北、中5峰组成,且为别于山西佛教名山五台山,故名小五台山。

●地理简介:小五台山在太行山脉的最北端,是太行山的主峰。

地理坐标: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

小五台山的东台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的最高峰,华北地区第二高峰。

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

山体岩石均为石英长石斑岩,由于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使山峰峻峭,谷深坡陡。

小五台山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常年流水淙淙,水量充沛,五个主峰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北、西两台之水入安定河,南、中两台之水入壶流河,两河又汇入桑干河。

东台之水注入拒马河。

●气候特点: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

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显。

春季短促,夏季阴晴不定,多云,秋季晴天居多,冬季漫长,昼夜温差最大可达四十多摄氏度。

●生物资源: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壤、垂直带谱比较完整,物种饱和度大,区系组成复杂,植被群落类型多,是华北植被的典型代表地区。

但近200年来的连续开发,植被屡遭破坏,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现均属天然次生植被。

1983年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其面积为22107公顷。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674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85种,草本植物共622种。

又见五台山实习报告

又见五台山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2023年五台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2023年7月5日至7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联合举办的五台-恒山国际联合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共有来自三所高校的81名师生参加,旨在提高学生在变质岩区进行岩石和构造地质分析能力,将地质学理论与野外观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恒山地区,以恒山、滹沱河谷和世界自然遗产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主要实习区域。

实习涉及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第四纪地质等学科,采用野外实地观察、小组分工实践与协作、讨论与汇报等学习方式。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有幸得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的张进江教授、魏春景教授、张波副教授、李秋根副教授、张贵宾副教授、吕增副教授和吴辉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的周锦添教授和詹彦助理教授,以及泰国玛希隆大学的Prinya Putthapiban教授和Apivut Veeravinantanakul 助理教授的亲自指导。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深入了解了五台-恒山地区的地质特点,掌握了岩石和构造地质分析的方法,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恒山、滹沱河谷等地区,对实习区的地质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实习区的构造演化、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地质信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地质学知识对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报告和讨论。

大家积极分享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表达。

四、实习总结与感悟通过这次五台山地质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实践的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中,我逐渐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动物野外实习报告小五台

动物野外实习报告小五台

小五台动物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动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态环境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动物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这里进行动物野外实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动物学理论学习,掌握了动物分类、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实习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如野外求生、观察记录方法等。

2. 实习过程(1)观察鸟类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小五台山的金河口管理区观察鸟类。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了许多鸟类,如褐马鸡、红腹锦鸡、灰喜鹊等。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调查哺乳动物在实习的第二、三天,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五台山的哺乳动物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了野猪、狍子、獾等哺乳动物的踪迹,并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3)研究昆虫实习的第四天,我们专注于研究小五台山的昆虫。

我们采集了许多昆虫标本,如蝴蝶、蛾、甲虫等,并学习了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鉴定。

(4)探索植物世界在实习的第五天,我们转向植物世界,跟随老师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生长习性和生态特点。

我们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并了解了小五台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5)总结与讨论实习的最后两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和讨论。

我们分享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分析了小五台山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小五台山的动物资源,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小五台山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小五台山野外实习,这是生物科学星辰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锻炼了野外观察、采集和鉴定的技能。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背景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是进行生物科学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加深对动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掌握野外调查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参观了保定市动物园,学习了各种动物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保护现状。

动物园的参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野外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实习实习的第一站是山涧口,这里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极高。

我们在这里采集到了许多不同海拔的物种,如绢粉蝶、曲带闪蛱蝶等。

太平花、红丁香等植物的芳香四处飘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站是杨家坪孔涧,与山涧口相比,这里明显干旱了许多。

尽管如此,动植物种类仍然丰富,尤其是植物种类随着海拔的攀升而变化。

传说这里还是褐马鸡的栖息地,希望这片圣地能得到妥善保护。

第三站是郑家沟,位于金河口景区周边。

虽然只有半天的行程,但我们仍然感受到了这里的生态多样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植物、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并进行了动植物调查。

3.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加深了对动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了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

其次,我们掌握了野外调查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后,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野外实习中得到了验证和拓展。

2. 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从七月十三日起,为丰富学习生活,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无论从生活还是学习,我们收获良多,接下来是我实习总结。

一实习目的1.验证巩固和提高课上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席间动物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物学生态学的了解。

2.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动物之间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4.掌握一些动物调查,采集,制作和保存标本的方法,为今后的动物学教学和科研打下基础5.培养爱国国主义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等二地理概况小五台山位于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114°50′-115°15′,北纬39°40′-40°10′,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45公里。

其最高峰东台海拔为2882M,山峰峻峭,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

由于山地的影响,在气候上表现为北方山区的特点。

一年中温差大,降水大且时间集中,风大、寒冷、冻冷时间长,无霜期短等。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 674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85种,草本植物共622种。

小五台山拥有杉、松、柏、、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特有物种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还有铁、银杏等珍稀物种。

除了植物繁多,种类相对较齐全以外,动物的数量也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

鸟类有山麻雀、国宝级的褐马鸡、大鸨等;哺乳类的有梅花鹿、野猪等;爬行类的有蝮蛇等。

三动植物采集与鉴定头,唐松草2.蔷薇科:叶互生,常有托叶。

花两性,整齐;花托凸隆或凹陷;花部5基数,轮状排列;花被与雄蕊常结合成花筒;子房上位,少下位。

种子无胚乳。

代表植物:桃,杏,梨,绣线菊3. 豆科:为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

叶常绿或落叶,通常互生,稀对生,常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少数为掌状复叶或3小叶、单小叶,或单叶,罕可变为叶状柄,叶具叶柄或无;托叶有或无,有时叶状或变为棘刺。

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果为荚果。

代表植物有:杭子梢、硬毛棘豆、苦参等植物。

4. 菊科:多为草本。

叶常互生,无托叶。

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

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

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称为冠毛;花冠合瓣,管状、舌状或唇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合生成筒状,称聚药雄蕊。

代表植物有:蓝刺头、银背凤毛菊、牛蒡等植物。

5. 唇形科:唇形科植物通常为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或匍匐状,常四棱形;枝条对生,稀轮生。

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稀为复叶,大多对生,稀轮生或部分互生。

花序聚伞,通常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萼钟状、管状或杯状。

果为4枚小坚果或核果状。

代表植物有:糙、益母草,黄岑等植物。

6. 伞形科:伞形科植物为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木,根通常直生,呈圆锥形,少数呈块状、球状或为成束的须根。

茎直立或匍匐上升;叶互生,叶柄的基部具叶鞘,边缘通常为膜质;叶片通常分裂,为1回掌状分裂或1~4回羽状分裂的复叶,花两性或杂性,呈顶生或兼有侧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少数为头状花序;子房下位;果实多为干果。

代表植物有:白芷、独活,水芹等植物。

7. 蝶形花科:草本、灌木或乔木,叶为单叶三出复叶或一回至多回羽状复叶;托叶明显,或呈刺状。

花两性,两侧对称,具蝶形花冠;常组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为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花瓣5,覆瓦状排列,雄蕊10,合生为单体或二体(通常9枚合生为一管,对着旗瓣的1枚离生而成(9)+1的二体,稀为5枚各自合生为相等的二体),很少为全部离生。

雌蕊1,子房上位,1室,胚珠2至多数生于沿腹缝线着生的侧膜胎座上;荚果不开裂13.半翅目:口器刺吸式,前翅基部增厚为革质,端部为膜质。

狭义的半翅目则专指蝽类,相当于异翅亚目。

通称“蝽”。

四综合分析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以下摘自《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医药大全》及高莉老师的课件。

)生物用药使用毒性小,有效成分在生物材料中浓度很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对于酸碱热等变化敏感,已被微生物分解,这些种种生物药物的性质决定未来生物药物的前景,但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带我们解决植物类部分药性动物类动物制药现在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研制出蝎毒素作为有效的镇痛剂,蜥蜴的唾液有望治疗糖尿病,僧袍芋螺毒素可用于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无依赖作用以及部分昆虫动物药用前景一、斑蝥斑蝥是鞘翅目Coleoptera 芫菁科Meloidae昆虫的统称南宋《仁斋直指方论》斑蝥可治疗癌症现代医学研究:斑蝥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能生发,为生发水主要成份,治疗头癣、秃发斑蝥成虫和幼虫体均含有剧毒的斑蝥素主要药用种类: 斑芫菁属,豆芫菁属,短翅芫菁属,绿芫菁属.药理作用斑蝥素,是倍半萜类油状剧毒物质,能侵蚀皮肤,消肿破瘀、解毒、消炎、利尿、抗癌、通经、杀虫等作用抗癌机理是首先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继而影响RNA和DNA 的生物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二斑衣蜡蝉斑衣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以干燥虫体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俗名“红娘子”三.蚁狮用药量小,疗效独特----骨髓炎、脉管炎和心血管病四、蜂毒用蜂毒治病有2000多年历史,活蜂蜇刺治疗风湿类疾病五蝎子蝎毒素(一种毒蛋白)、三甲胺、甜菜碱、牛黄酸、软脂酸,硬脂酸,胆固醇、明磷脂等成分抗惊厥、癫痫;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血管,降低血压;对破风杆菌与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及淋巴肉瘤有抑制的功效。

五实习心得在小五台山虽然只有短短七天,但我的收获却有不少,刚来第一天时,对一切充满新奇,我知道我即将面临一场奇妙之旅。

当我看到各式各样的昆虫时,由一开始的害怕到后面觉得很刺激。

到了第二天,我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上午爬山,下午制作标本,晚上上课。

我们一组有八个人,在这几天中一直携手并进,互相帮扶,很快乐,学到很多,记得我们小组一起制作标本,一起灯诱昆虫,一起吃西瓜,一起打扑克,一起探蝙蝠洞,一起唱朋友,爬山,看日出,各种美好是以前都不能想象的,记得最后一天,有一个同学要提前走,我们送她到车站,那种感觉有不舍,有眷恋,更有深刻的友谊在里面。

从中,我们理解了团结协作,什么叫做队友,而在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一只手伸在你的面前,是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而在于学习方面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在小龙老师,亮老师等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标本制作,毒蛇防治等问题。

总结如下植物方面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植物标本因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许多种,有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浇制标本、玻片标本、果实和种子标本等。

将植物全株或部分(通常带有花或果等繁殖器官)干燥后并装订在台纸予以永久保存的标本称为腊叶标本。

一份合格的标本应该是:(1)种子植物标本要带有花或果(种子),蕨类植物要有孢子囊群,苔藓植物要有孢蒴,以及其它有重要形态鉴别特征的部分,如竹类植物要有几片箨叶、一段竹竿及地下茎。

(2)标本上挂有号牌,号牌上写明采集人、采集、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4项容,据此可以按查到采集记录。

(3)附有一份详细的采集记录,记录容包括采集日期、地点、生境、性状等,并有与号牌相对应的采集人和采集号。

一.标本采集用具1.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主要用具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吸湿草和标本置于其压紧,使花叶不致皱缩凋落,而使枝叶平坦,容易装订于台纸上。

标本夹用坚韧的木材为材料,一般长约43厘米,宽30厘米,以宽3厘米,厚约5~7毫米的小木条,横直每隔3~4厘米,用小钉钉牢,四周用较厚的木条(约2厘米)嵌实。

2.枝剪或剪刀:用以剪断木本或有刺植物。

3.高枝剪:用以采集徒手不能采集到的乔木上的枝条或陡险处的植物。

4.采集箱、采集袋或背篓:临时收藏采集品用。

5.小锄头:用来挖掘草本及矮小植物的地下部分。

6.吸湿草纸:普通草纸。

用来吸收水分,使标本易干。

最好买大的,对折后用钉书机订好。

其装钉后的大小为,长约42厘米,宽约29厘米。

7.记录薄、号牌:用以野外记录用。

二.标本的采集应选择以最小的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性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

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

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

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手折容易伤树,摘下来的压成标本也不美观。

不同的植物标本应作不同的采集方法1.木本植物应采有代表特征的,带花或果的枝条,乔木或灌木标本的先端部能剪去,以便区别于藤本类。

2.草本及矮小灌木:要采取地下部分如根茎、匍匐枝、块茎、块根或根系等,以及开花或结果的全株。

3.藤本植物:剪取中间一段,在剪取时应注意表示它的藤本性状。

4.寄生植物:须连同寄主一起采压。

并且寄主的种类、形态、同被采的寄生植物的关系等记录在采集记录上。

5.水生植物:很多有花植物生活在水中,有些种类具有地下茎.有些种类的叶柄和花柄是随着水的深度而增长的.因此采集这种植物时,有地下茎的应采取地下茎,这样才能显示出花柄和叶柄着生的位置.采集这类植物时,最好整株捞取,用塑料袋包好,带回室立即将其放在水盆中,等到植物的枝叶恢复原来形态时,用旧报纸一,放在浮水的标本下轻轻将标本提出水面后,立即放在干燥的草纸里好好压制.6.蕨类植物:采生有孢子囊群的植株,连同根状茎一起采集.三.野外记录我们在野外采集时只能采集整个植物体的一部分,而且有不少植物压制后与原来的颜色,气味等差别很大.如果所采回的标本没有详细记录,鉴定植物时也会发生更大的困难.因此,记录工作在野外采集是极重要的,而且采集和记录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到野外前必须准备足够的采集记录纸(格式见下)一般应掌握的2条基本原则是:一是在野外能看得见,而在制成标本后无法带回的容,二是标本压干后会消失或改变的特征。

有关植物的产地、生长环境,习性,叶、花、果的颜色、有无香气和乳汁,采集日期以及采集人和采集号等必须记录。

植物标本采集记录采集标本时参考以上采集记录的格式逐项填好后,必须立即用带有采集号的小标签挂在植物标本上,同时要注意检查采集记录上的采集号数与小标签上的号数是否相符。

同一采集人采集号要连续不重复,同种植物的复份标本要编同一号.记录上的情况是否是所采的标本。

四.标本的压制1.整形:对采到的标本根据有代表性、面积要小的原则作适当的修理和整枝,剪去多余密迭的枝叶,以免遮盖花果,影响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