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wang)
小五台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学知识,提高野外识别植物的能力,我们于2023年某月某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五台山植物学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采集、鉴定等手段,加深对植物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协作和野外工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与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了小五台山的植物资源概况,了解了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类型等基本情况。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野外实习所需的工具,如采集箱、放大镜、指南针、笔记本等。
2. 实习行程安排实习期间,我们共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区域的植物进行考察。
具体行程如下:(1)第一天:山涧口我们首先抵达山涧口,这里是中高海拔地区的典型代表。
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集了多种植物标本,如太平花、红丁香、黄栌等。
(2)第二天:杨家坪孔涧第二天,我们前往杨家坪孔涧。
与第一天相比,这里的植被较为干旱,但仍有许多植物生长。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集了更多植物标本,如沙柳、白蜡、胡桃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褐马鸡的栖息地,希望这片圣地能得到有效保护。
(3)第三天:郑家沟第三天,我们来到金河口景区周边的郑家沟。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山沟的幽静与凉爽。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集了多种植物标本,如侧柏、榉树、猕猴桃等。
3. 实习内容(1)植物形态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形态特征,了解了不同植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差异。
(2)植物分类鉴定通过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我们进行了植物分类鉴定。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对植物进行准确的分类。
(3)植物生态调查我们还对实习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生态调查,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组成、结构及功能。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植物形态学、分类学以及生态学知识的理解。
小五台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标本的制作以及种类的鉴定,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初步学会软体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认识脊椎动物并进行分类,制作浸制标本;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动植物;认识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以及生存环境,对植物生态学有初步的认识。
二.实习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小五台山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地的自然概况:小五台山在太行山脉的最北端,是太行山的主峰。
地理坐标: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
小五台山的东台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的最高峰,华北地区第二高峰。
居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蔚县与涿鹿县交界的地方。
山体岩石均为石英长石斑岩,由于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使山峰峻峭,谷深坡陡。
小五台山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河,常年流水淙淙,水量充沛,五个主峰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北、西两台之水入安定河,南、中两台之水入壶流河,两河又汇入桑干河。
东台之水注入拒马河。
小五台山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
冰冻期长,无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四季更替明显。
春季短促,夏季阴晴不定,多云,秋季晴天居多,冬季漫长,昼夜温差最大可达四十多摄氏度。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据不完全统计,小五台山己发现高等植物1350种,陆生脊椎动物137种,昆虫1500种,微生物(菌物)468种小五台山拥有杉、松、柏、杨、柳、槭、栎、花椒、樱桃、苹果、榛、忍冬、山楂、绣线菊等常见物种,特有物种有蚂蚱腿子、榛子、土贝母、地枸叶、小台黄芪、小五台柴胡等,还有苏铁、银杏等珍稀物种。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wang)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一、实习概况 (1)二、实习地点 (1)三、实习目的 (2)四、实习安排 (2)五、实习收获 (4)六、个人收获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3)一、实习概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实习时间:6月29日——7月6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参加人员:动物组教师:吴岳峰、安瑞永、杨振玲、李亮等…植物组教师:梁红柱、韩留福等....二、实习地点小五台山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0′-115°15′,北纬39°40′-40°10′,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45公里。
其最高峰东台海拔为2882M,山峰峻峭,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
由于山地的影响,在气候上表现为北方山区的特点。
一年中温差大,降水大且时间集中,风大、寒冷、冻冷时间长,无霜期短等。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 674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85种,草本植物共622种。
有小五台山特有种:小五台紫莹小五台风毛菊、中国风毛菊等;有华北珍贵植物臭冷杉、杜松等。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
小五台山的垂直高度上植被的分布(自上往下):亚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2100米以上的阳坡,2500米以上的阴坡。
海拔越高,植株越矮,木本越少,仅有小灌木,菊科和禾本科的多种草类。
亚高山灌丛带:是森林带与草甸带的过渡地带。
树种为矮化的桦、山柳;草本有地榆、蒿草、乌头等植物。
针叶林带:2000m—2400m的阴坡,植物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杜松等。
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树有:华北落叶松、油松等植物;阔叶树有:白桦、红桦等植物。
阔叶林带:1300m—1700m的阴坡.植物有柏桦等。
混生有山杨、山柳、忍冬、猕猴桃等植物。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野外综合实习,实习地点为一
座位于山区的农场。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耕作、动物饲养、植物种植以及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
二、实习内容。
1. 农田耕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农场的耕作工作,学习了
如何使用农具进行土壤松土、施肥、种植作物等基本农田耕作技能。
2. 动物饲养,我还参与了农场的动物饲养工作,学习了如何给
牲畜喂食、清理畜舍、照顾动物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植物种植,在农场的果园和菜园,我学习了如何种植果树和
蔬菜,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浇水、施肥等技术。
4. 野外生存技能,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野外生存技能,比如搭建帐篷、生火、野外取水等。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农田耕作、动物饲养和植物种植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也让我对野外生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我在野外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实习感想。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还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对我的人生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将永远怀念这次难忘的实习经历,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的一切。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生物科学星辰班于2023年秋季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五台山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2. 实习时间:2023年秋季,为期一周3. 实习课程安排:(1)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了解动物多样性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2)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学习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知识(3)第三天: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植物分类鉴定(4)第四天:进行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动物分类鉴定(5)第五天:进行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分析生态环境现状三、实习过程1. 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在谢松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内的大型哺乳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等。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 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抵达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山涧口,这里植被覆盖率极高,采集到了许多不同海拔的物种。
随后,我们来到了杨家坪孔涧,感受到与第一天相比的干旱环境,但动植物种类仍然丰富。
第三站郑家沟,我们感受到了金河口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 第三天: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唐宏亮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鉴定知识,并采集了植物标本。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我们加深了对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特征的认识。
4. 第四天: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范鑫磊老师和徐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通过采集昆虫、鸟类等动物标本,我们学习了动物分类鉴定知识。
5. 第五天: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在殷文琦助教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分析了小五台山的生态环境现状。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提高了实践能力。
动物野外实习报告小五台

小五台动物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动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态环境相结合,提高我们对动物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这里进行动物野外实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动物学理论学习,掌握了动物分类、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实习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如野外求生、观察记录方法等。
2. 实习过程(1)观察鸟类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小五台山的金河口管理区观察鸟类。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了许多鸟类,如褐马鸡、红腹锦鸡、灰喜鹊等。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利用望远镜等工具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调查哺乳动物在实习的第二、三天,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五台山的哺乳动物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了野猪、狍子、獾等哺乳动物的踪迹,并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
(3)研究昆虫实习的第四天,我们专注于研究小五台山的昆虫。
我们采集了许多昆虫标本,如蝴蝶、蛾、甲虫等,并学习了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鉴定。
(4)探索植物世界在实习的第五天,我们转向植物世界,跟随老师学习了植物的分类、生长习性和生态特点。
我们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并了解了小五台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
(5)总结与讨论实习的最后两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和讨论。
我们分享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分析了小五台山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小五台山的动物资源,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小五台山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小五台山野外实习,这是生物科学星辰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锻炼了野外观察、采集和鉴定的技能。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背景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一个典型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
这里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是进行生物科学野外实习的理想场所。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加深对动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掌握野外调查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参观了保定市动物园,学习了各种动物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保护现状。
动物园的参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野外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实习实习的第一站是山涧口,这里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极高。
我们在这里采集到了许多不同海拔的物种,如绢粉蝶、曲带闪蛱蝶等。
太平花、红丁香等植物的芳香四处飘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站是杨家坪孔涧,与山涧口相比,这里明显干旱了许多。
尽管如此,动植物种类仍然丰富,尤其是植物种类随着海拔的攀升而变化。
传说这里还是褐马鸡的栖息地,希望这片圣地能得到妥善保护。
第三站是郑家沟,位于金河口景区周边。
虽然只有半天的行程,但我们仍然感受到了这里的生态多样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植物、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并进行了动植物调查。
3.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加深了对动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了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
其次,我们掌握了野外调查和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后,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野外实习中得到了验证和拓展。
2. 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前言实习时间:2011年7月8日--2011年7月14日实习地点:河北省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杨家坪管理区参加人员: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老师和大部分河北省内同学我们利用暑假前的时间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我们的目标是学习、验证动植物学的理论,学习、研究基础,同时进一步考察动植物,从课本走向实物,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而使我们对动植物进一步了解。
由此,这次实习增进我们对动植物研究的兴趣,我们积极参加实习的每个活动,增长了见识。
我们的实习地点——杨家坪管理区,地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温带大陆季风性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树种是杉、松、柏、杨、柳、槭、栎、榛,而且有很多油松林和侧柏林,植物种类繁多垂直变化明显,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四个非常清楚的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藤本和附生植物林中的消费者动物有鼠、松鼠、鹿、鸟类,以及狐、狼等,小五台山动物资源丰富,有世界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对象褐马鸡,并有响尾蛇、金钱豹、麝、貉、黄鼬等动物,确是观察研究动植物的好场所。
实习期间,7月9日到7月13日我们的实习地点分别是贺家沟、北沟、贺家沟、北沟、西陵山,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海拔高度我们都采集了很多标本。
7月14日,我们则进行了实习最后的室内工作,主要进行了鉴定标本、规整采集到的动植物、总结实习工作。
在14日晚,我们举行了篝火晚会。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实习中团结了很多,同学情谊也增进不少,不得不说这次小五台山实习之行确实让大家收获颇丰。
7月8日(贺家沟):我们在8日这天共采集了30多种植物,但由于有些植物采集的不够好,扔掉了很多,植物采集时要注意采集根、茎、叶、花、果均有的植物,若不是成熟季节无果也可,叶子太密也可去掉一些,并且要挑选生长状况正常的,如发生病变不再典型,就没有了采集和观察价值。
若采集寄生植物,如:菟丝子,需把寄主也菜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学号:一、实习概况 (1)二、实习地点 (1)三、实习目的 (2)四、实习安排 (2)五、实习收获 (4)六、个人收获总结 (13)七、参考文献 (13)一、实习概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实习时间:6月29日——7月6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小五台杨家坪国家自然保护区参加人员:动物组教师:吴岳峰、安瑞永、杨振玲、李亮等…植物组教师:梁红柱、韩留福等....二、实习地点小五台山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0′-115°15′,北纬39°40′-40°10′,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45公里。
其最高峰东台海拔为2882M,山峰峻峭,小五台山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
由于山地的影响,在气候上表现为北方山区的特点。
一年中温差大,降水大且时间集中,风大、寒冷、冻冷时间长,无霜期短等。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 674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85种,草本植物共622种。
有小五台山特有种:小五台紫莹小五台风毛菊、中国风毛菊等;有华北珍贵植物臭冷杉、杜松等。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
小五台山的垂直高度上植被的分布(自上往下):亚高山草甸带:分布海拔2100米以上的阳坡,2500米以上的阴坡。
海拔越高,植株越矮,木本越少,仅有小灌木,菊科和禾本科的多种草类。
亚高山灌丛带:是森林带与草甸带的过渡地带。
树种为矮化的桦、山柳;草本有地榆、蒿草、乌头等植物。
针叶林带:2000m—2400m的阴坡,植物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杜松等。
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树有:华北落叶松、油松等植物;阔叶树有:白桦、红桦等植物。
阔叶林带:1300m—1700m的阴坡.植物有柏桦等。
混生有山杨、山柳、忍冬、猕猴桃等植物。
次升灌草丛带:1200m—1400m。
植物有沙棘、绣线菊、等灌木。
草本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
农田果林带:<1200m。
是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植物主要有:杏、桃、苹果、梨等。
除了植物繁多,种类相对较齐全以外,动物的数量也比较多,种类也比较齐全。
鸟类有山麻雀、国宝级的褐马鸡、大鸨等;哺乳类的有梅花鹿、野猪等;爬行类的有蝮蛇等。
二:实习目的1理论结合实际,巩固课堂知识。
2培养学习兴趣,学习野外工作方法。
3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实习安排6月29日晚动植物标本采集讲座6月30日北沟(水环境),晚上毒蛇讲座,灯诱7月1日北沟(森林),晚上昆虫讲座7月2日贺家沟7月3日北沟7月4日西灵山7月5日室内整理鉴定标本、晚上篝火晚会7月6日早晨或中午返回其中,6月30日到7月3日下午整理标本。
标本采集制作方法如下:⒈采集原则⑴全面采集:大的小的,普通的特别的,雌的雄的,成熟的幼年的,漂亮的丑陋的等要采集全面⑵标本完整:注意保护好标本的完整性,整个采集制作过程中标本无破损⑶正确记载: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采集环境、采集地海拔、以及一些寄生共生情况⑷保护昆虫资源⒉采集方法⑴网捕:a空网:采集跳跃力强和能飞翔的昆虫b扫网:扫捕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网袋与草和树枝的摩擦刮拉都很厉因此扫网的网袋布需要结实的,通常用亚麻布。
c水网:采集水生昆虫,网袋要求透水良好,通常用铜纱、尼龙筛网制成。
d 可折叠的网:便于携带⑵振落⑶搜索⑷诱集⑸挖掘二):标本制作⒈插针:(1)昆虫针:依昆虫标本大小不同,选定适合的昆虫针(2)插针原则:牢固,不破坏标本(3)插针位置:蛾蝶类插在背部正中,蚊蝇类插在背部偏右,蝗虫、蟋蟀和蝼蛄插在前胸背板偏右,甲虫类插在右鞘翅基部,椿类一般插在中胸小盾片中央。
2、展翅:有些昆虫需要展翅,例如蝴蝶、蜻蜓,蛾子等。
先将插好针的标本,小心插入展翅板中,使虫体陷入凹槽内,翅膀和展翅板呈水平位置。
再用镊子将翅展开,使前翅的后缘水平,前翅外侧缘与后翅不能重叠。
将翅调整至理想位置后,一手用压条纸压住翅膀,一手拿大头针插在压条纸四周,但不能插到翅膀,固定翅膀。
然后调整一下触角、脚及腹部位置,使其美观。
3、整姿:整姿时,前足及触角向前,中后足向后,将身体各附属器官伸展开来。
用镊子将固定的部位放到适当位置后,用大头针协助将肢体固定在整姿板上。
4、浸制标本:浸制液有70-75%酒精,0.5-1%甘油:福尔马林;冰醋酸5ml,福尔马林5ml,白糖5g.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鉴定:植物标本采集对象及要求⑴真菌及地衣型真菌采集要带有子实体⑵苔藓植物要带有孢蒴⑶蕨类植物要带有孢子囊群⑷裸子植物要带有孢子叶球⑸被子植物要尽可能带有花和果,因为花和果是种子植物分类的学的重要依据。
草本植物还要尽可能带地下茎部分。
⑹采集寄生植物的时候,必须连同它所寄生的部分同时采下,并且把寄生的种类、形状以及与寄生植物的关系记录下来。
采集记录。
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时间、地点、天气、气温、海拔高度、生态特征、采集方法、标本编号、采集人、鉴定人。
标本的制作。
制作标本首先要对标本进行裁切和整形。
调整标本的大小35cm左右,调整成N型M型或V型;枝和叶需要剪去多余的部分,但要注意能看的出叶序;花要展开,并要有正有反,果可以装入袋中。
多浆植物制作标本要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压制脱水,每天翻2到3次,而且纸张要晾晒。
在压制标本的同时要对标本进行识别在标本上系上标签。
最后是标本制作的最后一步,那就是上台纸,标本的鉴定。
最后交与老师保存,消毒。
标本要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阴暗环境中。
四、实习收获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收集到了许多种动植物。
植物部分槭树科:元宝槭,落叶乔木,高8~12米,胸径可达60厘米。
树冠近球形;树皮黄褐色或深灰色,纵裂;一年生的嫩枝绿色,后渐变为红褐色或灰棕色,无毛;冬芽卵形。
单叶对生,宽长圆形,长5~10厘米,宽6~15厘米,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有时裂片上半部又侧生2小裂片,叶基部截形或近心形,掌状脉5,两面光滑或仅在脉腋间有簇毛;叶柄长2.5~7厘米。
花杂性同株,常6~10花组成顶生的伞房花序;萼片黄绿色,长圆形;花瓣黄色或白色,长圆状卵形;雄蕊4~8,生于花盘内缘;花盘边缘有缺凹。
翅果连翅长2.5厘米左右,果体扁平,有不明显的脉纹,翅宽约1厘米,长与果体相等或略短;果柄长约2厘米;两果翅开张成直角或钝角。
花期4~5月;果期8~10月。
萝藦科:白首乌牛皮消又名飞来鹤,蔓性半灌木。
具乳汁。
根肥厚,类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断面白色。
茎被微柔毛。
叶对生;叶柄长3-9cm;叶片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12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两侧呈耳状内弯,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被微毛。
聚伞花序伞房状,腋生;总花梗圆柱形,长10-15cm,着花约30朵;花萼近5全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反折;花冠辐状,5深裂,裂片反折,白色,内具疏柔毛;副花冠浅杯状,裂片椭圆形,长于合蕊柱,在每裂片内面的中部有一个三角形的舌状鳞片;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连成筒状,花药2室,附着于柱头周围,每室有黄色花粉块1个,长圆形,下垂;雌蕊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圆锥状,先端2裂。
蓇葖果双生,基部较狭,中部圆柱形,上部渐尖,长约8cm直径约1cm。
种子卵状椭圆形至倒楔形,边缘具狭翅,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长绒毛。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杜鹃花科:照山白,半常绿灌木,高达2米。
小枝褐色,有褐色鳞片及柔毛。
叶互生,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狭卵圆形。
长2~3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疏浅齿或不明显,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密生褐色腺鳞。
花密生成总状花序;花萼5裂,卵形至披针形,外面被褐色鳞片及柔毛;花冠钟形白色,5裂,裂片卵形;雄蕊10;雌蕊1。
蒴果长圆形,成熟后褐色,5裂,外面有鳞片,花期5~7月。
果期7~9月。
木贼科:问荆(Equisetum arvense),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横生地下,黑褐色。
地上气生的直立茎由根状茎上生出,细长,有节和节间、节间通常中空,表面有明显的纵棱。
药用有清热利尿、止痛消肿的功能。
木犀科: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科属:双子叶植物纲,木犀科白蜡树属形态: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
小枝光滑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
圆锥花序恻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
花萼钟状;无花瓣。
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
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
翅果扁平,披针形。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
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由其制成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薯蓣科:穿山薯蓣桑科:桑蔷薇科:有莓叶委陵菜、龙牙草、水杨梅、沙棘、灰枸子、美丽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珍珠梅、悬沟子、山荆子、委陵菜、榆叶梅珍珠梅,落叶灌木,高2-3米。
枝开展;小枝弯曲,无毛或微被短柔毛,幼时嫩绿色,老时暗黄褐色或暗红褐色。
冬芽卵形,称端圆钝,无毛或被疏柔毛,紫褐色,具数枚鳞片。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连叶柄长13-23厘米,叶轴微被短柔毛;托叶叶质,卵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长8-13毫米,宽8毫米;小叶片对生,无梗或近无柄,相距2-2.5厘米,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1.8-2.5厘米,基部近圆形广楔形,偶有偏斜,先端渐尖,稀尾状尖,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两面无毛或近无毛,羽状脉,具侧脉12-16对,背面明显,顶生圆锥花序大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星状毛或短柔毛,果期逐渐脱落;花径10-12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微被短柔毛,萼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花瓣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宽3-5毫米,白色;雄蕊40-50,比花瓣长1.5-2倍,生于花盘边缘;心皮5子房被短柔毛或无毛。
蓇葖果长圆形,具顶生弯曲的花柱;果梗直立,宿存萼片反折,稀开展。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委陵菜,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约500种,草或灌木。
多原产于北温带和北极,多数为多年生。
茎匍匐或直立,掌状或羽状复叶,小叶多为5枚(故原文因此得名),有的3或7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