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及报告解读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Word 文档

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临床医师最大的抱怨是: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药敏实验?临床医师最大的不解是: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本文对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解决临床提出的问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解答。
一、正确的解读药敏报告需掌握以下知识。
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2、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4、NCCLS/ CLSI: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5、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6、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7、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8、敏感S: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普通剂量在体内达到的浓度大于被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治疗有效。
耐药R:表示被测抗菌药物最大剂量在体内浓度小于被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使用大剂量该抗菌药物治疗仍无效。
中介I:表示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区域,需加大剂量使用才可能有效,在药物选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万古霉素 利 ≤0.5 S μg/m
奈唑胺 替加 ≥8 R
环素
≥≤80.125 RS
≥512 R
2
S
l μg/m l μg/m
万古霉素S折 ≤4 点 利奈唑胺S折 ≤4 点
大肠埃希菌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复方磺胺 头孢曲松 氨曲南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ESBL筛选
R
I
S
自动化仪器-微量稀释法,抗菌药
头孢他 啶
≤1 187 20
≥2 1
物不能任意选择
4
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 (MIC)
S
I
R
头孢他啶 ≤4 8
≥1
6
GN13
阴 性 菌 药 敏 卡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CLSI折点
≤
≥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 葡萄球菌 属、淋病 奈瑟菌 肠球菌
肠杆菌科
所有菌属 所有菌属 肠杆菌科
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敏感 和耐药 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及其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敏感和耐药 亚胺培南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敏感
1
64
4
64
1
64
1
16
0.5
8
0.25
4
0.25
8
2
64
1
16
1
16
16
512
1
《解读药敏报告》课件

药敏报告的重要性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致病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信息,有助于医生选择 合适的药物。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药敏报告,医生可以选择对致病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控制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报告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男性,因尿路感染住院 治疗。
病原体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药敏报告
显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治疗过程
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同时根据药 敏报告调整剂量和疗程。
THANKS
告并合理选用敏感药物。
加强与实验室的沟通合作
03
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反馈和解决药敏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05
实际案例分享
案例一:耐药菌感染治疗失败
01
患者情况
一位70岁女性,因
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02
。
耐药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对 多种抗生素耐药。
04
结果
患者死亡,诊断为
03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02
药敏报告解读步骤
确定病菌种类
01
确定病菌种类是解读药敏报告的第一步,因为 不同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02
通过查看报告中的细菌名称或编号,可以确定 感染的病菌类型。
03
了解病菌种类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判断是否耐药
耐药性是指病菌对某些药物产 生抵抗力,导致药物无法有效 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
04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及未来展 望
药敏报告的局限性
01
培养基的局限性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及选择抗菌药物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及选择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报告对于临床有很多指导价值:帮助我们临床选择治疗的抗菌药物,鉴定细菌,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
但临床医生对药敏报告却是一大堆抱怨,最大的抱怨是:报了一堆医院没有使用的药物,而医院使用的药在药敏试验中没有做?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会解读药敏报告,并能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首先必须了解以下概念:1、药敏试验(AST):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指杀死99.9%(降低级3个数量)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2、NCCLS/CLSI: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3、多重耐药(MDRO):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 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常用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敏感S: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常规用药时到达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5倍以上。
耐药R: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到达的浓度。
中介 I:被检菌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浓度,治疗效果不肯定。
剂量依耐性敏感SDD:依赖于患者所用剂量的菌株敏感性,患者应使用最大的允许剂量。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该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解读。
实验原理药敏实验的原理基于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或抗真菌活性。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收集需要测试的细菌或真菌样品,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2. 制备培养基: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其含有必要的营养物质。
3.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4. 微量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加入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5. 结果记录:记录不同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效果,通常使用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评估药物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药敏实验的结果通常以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表示。
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最小抑菌浓度越低,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是治疗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反,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抗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产生干扰。
2. 实验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相关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结论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并避免使用对细菌或真菌无效的药物。
药敏实验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的方向。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敏感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在药敏试验结果 中,敏感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表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通常以M表示。如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中介 度为M,说明该细菌对药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抵抗力越强,治疗效果越差。在药敏试验结果中 ,中介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不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表示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通常以R表示。如果药敏试 验结果显示耐药度为R,说明该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使用该 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基因的变异和传播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菌株的监测
02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遏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耐药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03
通过研究耐药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个体化用药的探索
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临床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药敏试验的目的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帮助医 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 免盲目用药和耐药性的产 生。
监测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监测细 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抗生 素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依据。
控制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控制 感染,减少传播和交叉感 染的风险。
药敏试验的分类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纸片贴 在细菌培养皿上,通过测量纸片 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对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目录
• 药敏试验简介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用药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未来展望
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指导 合理用药。
结果解读:根据MIC值判断药物的 抗菌活性,MIC值越低,抗菌活性 越强。
药敏试验的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菌对药物敏 感性的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纸片法、稀释法、Etest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通过测量细菌在药物作用下 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 感性
病菌因素
病菌种类:不同种 类的病菌对药物的 敏感性不同
病菌浓度:病菌浓 度过高或过低都可 能影响药敏试验结 果
病菌生长阶段:病 菌在不同生长阶段 对药物的敏感性也 不同
病菌耐药性:病菌 可能对某些药物产 生耐药性,导致药 敏试验结果不准确
宿主因素
宿主的生理状态:如年龄、性别、体重等 宿主的免疫状态:如免疫功能、免疫应答等 宿主的疾病状态:如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等 宿主的用药史:如既往用药、药物敏感性等
耐药性定义: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导致药物治疗效果降低 耐药性产生原因:细菌基因突变、药物使用不当、抗菌药物滥用等 耐药性检测方法:药敏试验、基因测序等 耐药性应对策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加强感染控制等
影响药敏试验结果的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药物稳定性:药物在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可能会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药物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可能会影响药敏试验结果
报告的呈现方式:可以选择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以便于理解和交流
报告的审核和修改:在提交之前,需要对报告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及报告解读

明确提出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感染科与感染临床药师(第12、
13条),及临床微生物室(第14条)
6
Company name
概况和制定过程
第一章 总则
第六章 附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共六章 53条
第二章 组织机 构和职责
• 组织医院管理、临床、药学 、微生物检验、感染等方面 专家起草《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办法》
19
Company name
培养条件(一)
需氧菌: 35℃ ±2 ℃ ,16-18小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0-24小时 葡萄球菌:33-35 ℃ ,OXA、MET、NAF、VAN24小时 肠球菌:VAN 24小时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20-24小时
20
Company name
操作:
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在管壁内将多余菌液旋 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 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 周。 室温干燥或35℃干燥5-15分钟 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药物纸片紧贴于 琼脂表面 纸片间距 20mm 纸片离平板内缘 15mm
15
Company name
抗生素药敏试验质控
• 4月11日起征求全国意见
•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
第三章 抗菌药物 级管理目录》
临床应用管理
• 4月15日期征求全国意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7
Company name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三级医院 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 不得超过35种 •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
葡萄球菌属 Mueller-Hinton(MH)琼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不同的菌种选择糖肽类抗生素的品种也 有差别,由于替考拉宁对溶血葡萄球菌的 作用较差,因此在溶血葡萄球菌感染选择 糖肽类抗生素时常选择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意义:根据NCCLS(CLSI)规定, 一旦确定MRSA其临床意义不仅仅对苯唑 西林耐药,而是对对现在批准上市的所有 β-内酰胺类均无效,而不论该药的体外药 敏试验结果耐药与否
呼吸道 胸腹水 脑脊液
伤口分泌物 血液 其他
泌尿道 粪便
产超广谱ß -内酰胺酶(ESBLs)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产ESBLs的代表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 肠埃希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如奇异变形 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也能产生。 这种酶能水解新一类ß -内酰胺类药物。 治疗这类细菌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等碳青 霉烯类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在耐药监测中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与头孢菌素仅存在部分交叉耐药,因此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仍有许多可选头孢他啶,同样头孢他啶耐 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有许多可选碳青霉 烯类抗生素。
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分布(%)
0.8 1.3 3.8 5.1 0.8 0.3 6.9
81
常用实验药物及其代表的药物
试验药物 苯唑西林 四环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可被推测的药物 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药、碳青霉烯类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 霉素 林可霉素
一些特殊菌株引起的感染在选药时有特 殊的要求 例如:
沙门菌属的肠道外分离株应测试并报告氯霉 素和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 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即使出现对阿米 卡星、奈替米星敏感的结果,也只抑菌而不 杀菌。
2% 3% 4% 11%
1% 1% 12%
54% 12% 呼吸道标本 血液 粪便
泌尿道标本 生殖道标本 脑脊液
伤口分泌物 胸腹水 其他
通过何种方法来避免这种局限性?
同一类药物中,有很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 体外活性,其差别主要在药代动力学、毒 性等方面,因此很多情况下一种抗菌药可 作为其它一种或几种密切相关的药物的代 表进行常规药敏试验
临床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及报告解读
药敏试验的作用
常规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的数目不断增 多,大多数实验室不可能将所有的药物 均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新的耐药机制 不断被发现,使药物选择更加困难
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送检率低 标本采集不规范 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落后,观念陈旧 临床与实验室缺少沟通 临床医师不会分析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 不能区分定植与感染
肠球菌报告修正
对于肠球菌属,头孢菌素类、氨基糖
甙类、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在体外可 能有活性,但在临床上耐药,所以不能 报告对这些药物敏感。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于1986年在
欧 洲首先被检测到,此后有大量报道。有3个主 要表型(表2)。 VanA基因位于质粒转座子 (Th1546),它能转移至其他G+球菌;VanB 基因位于染色体,也有可能转移至其他肠球菌; 但VanC是不能诱导也不能转移的,鹌鹑肠球菌 (VanC-1)和铅黄肠球菌(VanC-2)是唯一 表达VanC耐药的肠球菌,推测其耐药是固有的
铜绿假单胞菌
主要耐药机制:外膜通透性下降、主动外 排机制、-内酰胺酶介导耐药 连续监测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 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铜绿假单胞菌
由于存在膜通透性低、生物被膜、
产生头孢菌素酶、金属酶及主动外排等耐 药机制,对许多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即使 对其作用比较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 培南和美罗培南、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 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复合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氨基糖甙类的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的环丙 沙星,近年大医院的耐药监测发现其敏感 率均在85%以下。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国内不同地区MRSA的分离率为同期 分离金葡菌的25.9%~93.75%;院 内感染分离的金葡菌中MRSA占60% 以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的比例更高。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由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生了新 的PBP2a,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亲和 力较低,同时又有诱导mecA基因表 达的作用,因此所有β-内酰胺抗生素 均不适用,往往需要选择糖肽类抗生 素如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 拉宁进行治疗。
药物敏感试验的规则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临床微生物实 验室均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 会(CLSI/NCCLS)出版的对各类细菌进 行常规药敏试验和报告时的选药指南
临床分离细菌分布
40%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60%
临床常见的耐药菌有哪些?
1 2 3 4 5来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分布(%)
15.7
1.7 1.9 2.1 4.2 5.3 5.5
48
15.6
呼吸道 泌尿道 生殖道
伤口分泌物 胸腹水 脑脊液
血液 粪便 其他
肠球菌
HLAR的筛选意???义 R表示氨基糖苷类与作用于细 胞壁的抗生素无协同作用;S表 示氨基糖类与作用于细胞壁的抗 生素有协同作用。
解读
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 和奇异变形杆菌,不管体外药敏试验的 结果如何,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和单酰胺类均应视为耐药。
举例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
药物临床疗效 耐药菌株流行情况 预防耐药菌株产生 经济 最终目的是达到控制感染
这可能是在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革 兰阴性菌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诱导作 用使细菌逐渐产生对ß -内酰胺类药物 的耐药。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对所有ß -内酰胺类药物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 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即使体 外敏感也应视为耐药,并常表现为 对其他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