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提升途径

浅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树立社会责任观念、提升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培养方法。
同时强调了大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
未来,应该在教育和社会环境方面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不足原因、提升途径、社会责任活动、培养方法、教育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上。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大学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培养,对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足的原因,提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深入探讨大学生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意义,以及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法,旨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为未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近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够深刻,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和行动。
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探析和教育对策研究

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探析和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大学生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 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部分女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认识和认同。
在当前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年轻人更加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这种价值取向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得部分女大学生关注自我的忽略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2. 教育体制的缺失教育体制的缺失也是造成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之一。
当前教育体制过分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教育部门应该思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业之余,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培养起社会责任感。
3. 家庭教育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还在于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些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陷入自我的世界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如果家庭教育忽视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对策1. 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活动,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比如通过开设一些社会实践类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社会责任感的主题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来。
2. 引导家庭积极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家长学校,普及相关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与对策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一些大学生偏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与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很不相符。
以上现象表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表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漠视理想,注重实惠。
大学生应该是最富有理想的群体,但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复杂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很多理想距离现实太远而无法实现,于是学习不努力、工作不投入,对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
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前途乃至有关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事项都不主动参与甚至拒绝参与,他们以一种近乎调侃的态度对待一切,在面对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时,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寻找种种理由将责任和义务一推了之,或者干脆拒绝、逃避。
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一些大学生过多地注重实用性、短期性和直观表面性的东西,而忽略对长期目标、事物本质和真谛的把握。
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找到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工作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甚至不惜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证书等,缺乏起码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2、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一、引言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所担负的义务和责任的认知程度和行为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提升,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研究。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1. 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其主要责任是学习和成长,对于社会和国家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盲区。
2. 行为不负责有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不负责任的行为,例如在公共场所随意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秩序,也反映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为薄弱。
3. 缺乏社会参与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和参与,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社会责任感受外部压力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多是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非内在的自觉,这种责任感缺乏持久性和深度。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1. 教育环境问题当前的教育环境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特别是形成一种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的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家庭教育问题一些家庭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过度溺爱,对其要求过低,导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认同和承担,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心态。
3. 社会环境问题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种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四、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教育体系应当从教育体系本身入手,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将社会责任感纳入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逐渐显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体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In today's society, the issu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gradually emerging, which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social atten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n individual'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s society and others,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a person's moral qualities. However, in reality, some college students lack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ir comprehensive pers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has anegative impact o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 effectiv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for society.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大学生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言论以及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义务和责任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負有重要的社会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1000字说明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将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关注自己的个人发展而忽视了与社会的关系。
他们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太关心社会问题。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体系往往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缺乏担当精神。
很多大學生对待问题较为消极,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不愿意承担责任。
他们容易推卸责任,不愿和他人合作,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
这种现象的产生部分原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为他们解决问题,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过高,大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导致他们对问题回避和逃避。
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缺乏道德观念。
在现代社会,道德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许多大学生的观念模糊,对于道德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
这主要得归因于目前的社会风气向功利主义倾斜,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和家庭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要鼓励学生独立做决策,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己。
社会要加强道德教育,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宣传和倡导,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养策略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养策略
大学生作为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
任感,但现实情况却往往出现了缺失的情况。
有以下原因:
1. 教育不到位。
大学教育过多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风气不良,缺乏社会正义感,使大学生
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价值观的变异。
3. 自身价值观缺失。
部分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忽
视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
4. 机会缺失。
大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无法深刻
地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大学教育中社会责任的教育力度,在校方、老师、学生
之间形成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和志愿活动。
2. 加强社会正义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将社会责任融入到日常学习及实践活动中去。
3. 提供更多的社会公益机会,如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让大
学生深入到社区,了解社会现状,并体验自己对社会利益的贡献。
4. 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术交流会议、社会学科研及创新创业,提
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实现对社会的回报。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关注与呵护,此外,大学生本身也
要有意识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意识、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足、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缺乏相关实践和经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包括建设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对策、意识、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实践、经验、培养、建设、环境、结合、培养、文章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许多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意识,表现出缺乏责任心、缺乏社会情怀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意识。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认识不清,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和责任心,容易出现消极态度和漠视社会责任的情况。
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足。
在大学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往往被边缘化,很少成为教学的重点。
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在社会责任问题上产生困惑和犹豫,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缺乏相关实践和经验。
在实际社会中,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体验,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导致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局限和表现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建设更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关注社会责任的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加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学校应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实践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94浅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连惠芗 廖 宇 谢志鸣 纪 英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发展和腾飞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与否不仅与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也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成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094-2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1]。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实现理想、价值的根本,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当代大学生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
然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大学生失德失范、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因此,提高大学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每个公民都对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本着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根本目的,其个人行为才可能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身心尚未成熟,往往缺乏对是非问题的合理把握与判断,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发挥社会责任感特殊的引导和自律作用,才能确保其在步入社会的交叉口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健康地成长成才。
事实证明,大学生们一旦树立了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严以律己、提升自我,获得全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
(三)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成才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素质的任务,其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本质上讲都是建立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同时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如何强化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两者有效结合,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3]。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状 近年来,在抗洪抢险、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斗争、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面前,当代大学生都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自觉担当、奋通勇向前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群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然而,同样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泼熊事件”、“虐猫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大学生骂父殴母事件”等也让人在扼腕痛心的同时幡然醒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
(一)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重功利轻理想,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仅仅以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现实条件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对援边援教等拒不考虑,个人理想仅限于“金钱崇拜”,忽视对事业、学习、做人的追求[4],没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统一认识[5];第二,重索取而轻奉献,许多在校大学生在涉及具体利益时,首先考虑个人得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集体牺牲的精神,例如,学校每学年以综合测评对学生进行评定,其中德育分以学生工作及参与活动为主要依据,因此,不少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以是否加德育奖励分以及分值作为是否参与的标准,与服务他人、锻炼自我的活动初衷背道而弛;第三,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不少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想方设法地逃避集体劳动、晨点、军训等活动,贪图安逸,盲目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出现超前消费,不理性消费等现象。
(二)集体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换位思考能力,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缺乏群体责任感,只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往往忽略了个人之外的所应承担的对他人和社会作者简介:连惠芗,(1983-10),女,汉族,福建泉州,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常规课题“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JCGGJ11-028)研究论文。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072.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95整体利益的责任。
(三)自我责任感缺失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高校中仍有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厌学逃学、缺乏规划,对自身要求降低,依赖、“啃老”思想严重,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成因(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形态的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潮交汇中,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分流状态[5]。
社会意识层面的多样化,使正处于身心成长转折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不免沾染某些陋习、恶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急功近利,重个人轻社会的功利思想,一旦个人利益、愿望无法实现,就会简单偏激地批判、甚至不负责任地一味否定。
(二)高校教育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偏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引导和教育。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使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树立甚至扭曲了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容易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易为当代大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接受,教育实效较差。
(三)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社会责任感强弱与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往往会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关爱乃至溺爱,性格上容易形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抗挫能力差、公德意识淡薄等弊端,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形成。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局限,对社会现实缺乏理性与明确的认识,是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
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经验浅,对问题的看法往往较为片面与狭隘,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发展与阵痛、光明面与阴暗面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理解,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
目前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与其自身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四、对策 (一)学校教育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应以思政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依托,强化大学生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思政工作者要深入班级,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碰撞,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民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讨论甚至争辩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意识[6];第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效。
高校思政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克服单一、枯燥的理论说教模式,将情感教育引入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在课堂上引入观影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化其社会现任感;第四,强化社会实践,注重知行统一。
高校应以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为载体,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活动,结合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性,在亲身实践中,加强学生“从我做起”的意识,丰富其自身的道德体验,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社会及人类负有的道义上的责任[7]。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作为家庭的教育者,父母首先要转变片面追求智育的教育观,应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升至全新的高度,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性格特点,因势利导。
其次,父母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德行、事业心以及对社会负责任行为的榜样作用,是影响孩子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8]。
为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工作、履行责任义务时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使子女在观察与模仿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自身品质[9]。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相衔接、相协调的合力教育体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齐抓共管,通力合作。
父母应当首先做出表率,在思想和行动上通过点滴、细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做有责任感的人,尤其是涉及道德规范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甚至配合参加;学校应当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形成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与实现自我相结合的意识,通过有关实践加以塑造,同时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与家庭、与社会相联系,共同增强教育合力;社会作为大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应积极配合构建教育平台,发挥传事迹、树榜样、扬正气的优势,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与家庭、学校共同配合,特别是与大学生形成价值共识,有效构建合力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