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稳定性评价方法

产品稳定性评价方法
产品稳定性评价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从耐热性、耐寒性、耐冻融性、室内贮存稳定性、室外贮存稳定性、耐电解质、耐酸性、耐碱性等方面进行稳定性评价。

2耐热性评价

2.1仪器设备

2.1.1恒温箱。

2.1.2样品瓶:一般情况聚乙烯瓶,100mL无色透明瓶。

2.1.3固定的试样放置架。

2.2实验步骤

在100mL无色透明的聚乙烯瓶中,加入试样至所盛容器最大容量的80%,盖紧瓶盖、做好标识后放入(55±0.5)℃恒温箱内,恒温放置2周,2周内每隔24 h目测瓶内试样的外观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否油花、漂油、分层、外观颜色状态变化等现象,同时做平行样。若在2周内的第N天出现异常,即记录N天后出现异常的描述,对其中一个样进行检测对比,另一样继续跟踪至2周。根据产品性质选定理化指标项目,分别对N天后的异常样和2周后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数据记录。若2周内无异常,则只检测2周后样品。

3耐寒性评价

3.1仪器设备

3.1.1可调温冰箱或高低温恒温箱。

3.1.2样品瓶:一般情况聚乙烯瓶,100mL无色透明瓶。

3.1.3固定的试样放置架。

3.2实验步骤

在100 mL无色透明的聚乙烯瓶中,加入试样至所盛容器最大容量的80%,盖紧瓶盖、做好标识后放入(-5±0.5)℃冰箱或(-5±0.5)℃低温恒温箱内,恒温放置2周,2周内每隔24h观察瓶内试样的外观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否分层、结冻、外观颜色状态变化等现象,同时做平行样。若在2周内的第N天出现异常,即记录N天后出现异常的描述,对其中一个样进行检测,另一样继续跟踪至2周。根据产品性质选定理化指标项目,分别对N天后的异常样和2周后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做好数据记录。若2周内无异常,则只检测2周后样品。

4耐冻融性评价

4.1仪器设备

4.1.1可调温冰箱或高低温恒温箱。

4.1.2样品瓶:一般情况聚乙烯瓶,100mL无色透明瓶。

4.1.3固定的试样放置架。

4.2实验步骤

在100mL无色透明的聚乙烯瓶中,加入试样至所盛容器最大容量的80%,盖紧瓶盖、做好标识后放入(-12±0.5)℃冰箱或(-12±0.5)℃恒温箱内,恒温冷冻放置16h,然后取出置于25℃左右自然融化8h,为一次完整的冻融循环。冻融循环作用三次,每冻融循环一次观察冻融前后瓶内试样外观变化情况,是否有絮凝、硬块、分层、结冻等现象。记录样品外观变化,根据产品性质选定理化指标项目,三次冻融循环后进行检测,并做好数据记录。

5室内储存稳定性评价

5.1仪器设备

5.1.1固定的试样放置架。

5.1.2样品瓶:出口产品一般情况聚乙烯瓶,500mL无色透明瓶;国内产品一般情况聚乙烯瓶,100mL无色透明瓶。

5.2实验步骤

在样品瓶中,加入试样至所盛容器最大容量的80%,盖紧瓶盖、做好标识后放于室内试样放置架上,每月对试样进行开盖观察,记录外观变化。可借助玻璃棒确认样品是否有沉淀、絮凝等现象。

5.3放置期

5.3.1国内产品的试样放置观察期为3个月

5.3.2出口产品的试样放置观察期规定如下:

1)保质期〈12个月,放置时间为12个月;

2)保质期≥12个月,放置时间为(保质期+2个月)。

6室外储存稳定性评价

6.1仪器设备

6.1.1固定的试样放置架。

6.1.2样品瓶:一般情况聚乙烯瓶,100mL无色透明瓶。

6.2实验步骤

在100mL无色透明瓶中,加入试样至所盛容器最大容量的80%,盖紧瓶盖、做好标识后放于室外试样放置架上,每月对样品进行开盖观察,记录外观变化。可借助玻璃棒确认样品是否有沉淀、絮凝等现象。

6.3放置期

产品的试样放置观察期规定如下:

1)保质期〈12个月,放置时间为12个月;

2)保质期≥12个月,放置时间为(保质期+2个月)。

7耐电解质的评价

7.1试剂

7.1.12%MgCl2·6H2O水溶液。

7.2仪器设备

7.2.1烧杯:150mL。

7.2.2电子天平:感量0.01g。

7.2实验步骤

在150mL烧杯里称取一定量试样,然后加入2%MgCl2.6H2O溶液至100g,搅拌均匀后静止放置4h和24h各观察一次,观察烧杯内试样溶液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烧杯内有否分层、漂油、浑浊等现象。

7.3结论

无分层、无漂油、不浑浊属耐电解质好;反之就不好。

8耐酸性的评价

8.1试剂

醋酸溶液: 10g冰醋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到200g,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2~3。

8.2仪器设备

8.2.1烧杯:150mL。

8.2.2电子天平:感量 0.01g。

8.3实验步骤

在150mL烧杯里称取一定量试样,然后加入醋酸溶液至100g,搅拌均匀后静止放置4h 和24h后各观察一次,观察烧杯内试样溶液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是否有漂油、分层、浑浊等现象。

8.4结论

不漂油、不分层,不浑浊属耐酸性好,允许有少量凝胶现象出现;反之就不好。

9耐碱性的评价

9.1试剂

碱液:50g/L碱液称取167g液碱定容至1000mL,用液碱调节pH值为12~13。

9.2仪器设备

9.2.1烧杯:150mL。

9.2.2电子天平:感量 0.01g。

9.3实验步骤

在150mL烧杯里称取一定量试样,然后加入液碱溶液100g,静止放置4h和24h后各观察一次,观察烧杯内试样溶液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是否有漂油、分层、浑浊等现象。

9.4结论

不漂油、不分层,不浑浊属耐碱性好,允许有少量凝胶现象出现;反之就不好。

稳定性方法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作者:张媛)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 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DDA法、流行元法、块体理论法、可靠度方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在概要地叙述了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了各自的适合条件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其中极限平衡法、块体理论法很多时候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快速拉格朗日法具有随意性,DDA法在数学收敛上的实 现有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需要定义合适的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全面、最优,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各个方法,其中的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适用性较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Zhang Yuan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Fuxin 123000 )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anifold Element Method, Block Theory, Reliabil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Grey system Evalu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summary about every method, the paper rel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points their suiting conditions and using state. In the outlin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Block Theory cannot agree with the fact at the most time.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is at its ease, There is a difficulty of math converge abou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eds to definite suitable coefficient,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cannot give a overall result, or often it is not the best, Expert System has a

淘宝可用性分析与评估报告

淘宝网网站 可用性分析与评估报告 编写:__张旭____ 2014年6月10日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淘宝网网站可用性分析与评估报告 一、网站分析评估 [淘宝网网站简介] 基本说明: 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10日投资创立。淘宝网现在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 淘宝网的客户群为网络客户 网站的栏目设计分析; 首先要进入淘宝网首页,开始对淘宝网进行评估。 登陆账号时,应直接在该页面进行登陆,而无需点击打开一个新的页面进行登陆账号,并且登陆账号时:新浪微博、邮箱帐号,手机号等应直接登录。 安全控件登录应以“人性化”默认方式选中。淘宝网大多以色彩艳丽的图片为主,辅助以文字说明,为的是吸引用户的眼球,使用户对商品产生兴趣,但是,大量的图片会影响网站的下载速度。购物框中的语音识别图标应用文字注明,让所有用户理解该功能的作用。 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买方无法看到商品实物,而卖方拥有商品的完全信息,(例如对于衣物等商品,通过描述和图片仍无法晓其质感、做工、穿着效果等)以及用户浏览商品,提高用户的便捷性(例如查看不同颜色,单击后自动转入该商品实物图片)。进入【我的淘宝】购物框没有提示购物类别(例:宝贝购物还是店铺搜所)。 淘宝首页内容太多,用户在该页面往下浏览的过程中,网站的产品列表【商品服务分类】应随着滚动条的滚动而滚动。如下图:用户注销淘宝网账户信息应询问用户是否删除本地账户信息 实验过程所发现的可用性问题及可用性问题严重性分析说明列表:

网站的布局设计分析; 布局合理,有序,整体化好。页面简洁淘宝网的商品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显得有条理性,多而不乱,没有设置悬浮的窗口,整个页面看起来比较舒服。 网站的色彩运用分析; 色彩鲜明,引人注目,有与众不同的色彩,色彩的色调和所表达的内容气氛相适合,给人温馨的感觉。色彩搭配好,底色柔和,配上深色文字,读起来自然,流畅。 网站的字体运用分析 文字太多,已转移浏览者的注意力。文字颜色适合,字体和整个界面融为一体,合理设置页面边框,行间距使web界面产生丰富的变化的外观和感觉。 网站的图片和动画运用分析; 淘宝网特别注意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不断丰富网站内容,资讯、展会、产品、企业等信息。网站内容更新快,内容丰富,可以增加用户对网站的黏性和依赖性。 网站的总体特色; 淘宝网的页面设计符合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统一原则:淘宝网整个网站的风格都保持了一致性。每个同类页面的界面风格、视觉要素都是统一的,方便用户寻找对比信息; 2)、主次原则:把握主次,突出主要内容。淘宝网的页面会将用户可能重点关注的要素突出显示,并将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一个页面突出一个中心,在每一个页面上建立清楚的视觉层次,因此,使页面主次突出,便于浏览; 网站的导航设计; 一个网站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在网站页面布局、内容安排上都会体现出来。淘宝网的服务和功能按钮,一般均置于页面顶部或页面第一屏的其他显眼位置,服务项目清晰明了。淘宝网在功能和服务日趋丰富之后,开始注重细节的体现。

可用性评估的方法

一、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测试者邀请用户使用设计原型或产品完成操作任务,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用户行为和相关数据,对界面可用性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可用性测试能够对界面的可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产品界面和界面设计中后期界面原型的评估。可用性测试通常在一个备有摄像和监视装置的专门实验室内进行。 可用性测试中,测试者无法也毋需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以免改变测试性质,降低测试效度。 可用性测试主要包括5个步骤:确定测试计划;准备评估对象和测试设备;招募用户;正式测试;分析结果并撰写报告。 测试过程中,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收集用户的行为反应数据,其中包括:直接观察法;大声思维法;访谈法;问卷法;录像记录法。 可用性测试的参与人员包括多名测试人员和用户。测试人员中,一人为主测试者,负责引导用户完成测试并直接观察用户操作,其它为观察者,仅通过监视装置观察和记录用户的行为反应。用户通常分别单独完成测试。 参与可用性测试的用户应当具有代表性,是产品的目标用户或具有相同性质,以免影响测试准确性和效度。 可用性测试的评估对象是产品或设计原型。 二、启发式评估 启发式评估,它是一种邀请可用性评估专家或软件工程师了解或使用交互界面,并根据人机界面的设计原则,对交互界面进行评估的方法。启发式评估简便易行,但缺乏精度,适用于交互界面设计的中前期。 启发试评估过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观察者解释评估对象;评估者了解或使用评估对象;评估者评估;集体讨论。 启发式评估的参与人员包括一名观察者和3~5名评估者。 启发式评估的对象可以是产品界面或原型,甚至纸上原型。 三、认知过程浏览 认知过程浏览是指当设计者具备了原型或设计的详细说明后,邀请其它设计者和用户共同浏览并分析典型任务的完成步骤,从而发现可用性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界面设计的早期阶段。 认知浏览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准备阶段;评估阶段。 认知过程浏览的评估对象是产品界面、原型或界面设计的详细说明。 四、行为分析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学 读书报告 题目: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学号:20111002833 班级:01211 姓名:李海亮 指导老师:熊承仁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斜坡是地壳表面所有拥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在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其坡角坡高不断变化,从而坡体中的作用位置也随之改变,若形成坡体的岩土体不适应这种应力分布时,就造成了坡体的变形破坏。斜坡稳定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对斜坡稳定性的研究及评价有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斜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稳定。第一方面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第二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第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压力﹑堆载和人工爆破等。他们的负影响表现在增大下滑力而降低抗滑力,促使斜坡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上述诸因素中,岩土的类型性质﹑岩土体结构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它才能起作用。根据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因素,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有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另一类为外部因素,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有地震﹑洪水﹑暴雨﹑堆载﹑人工爆破等。下面分述各主要因素。 1﹑岩土类型和性质 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在坡高和坡角相同时,显然岩土体越坚硬,抗变形能力越强,则斜坡的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同时,岩体的节理﹑断层及软弱夹层的存在会减弱其稳定性。 2﹑岩体结构面的性质 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多数是受岩体中结构面的控制。所以结构面的成因、性质、岩性特征、密度以及不同方向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是非常重要的。按结构面的产状与临空面的关系,可分为: (1) 平迭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但厚层软弱相间的岩层会形成崩塌破坏,厚层软弱岩会发生滑坡。 (2) 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相反。这种斜坡是最稳定的,有时有崩塌发生,而滑坡的可能性很小。 (3) 顺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的倾向一致。其稳定性与倾角和坡角的相对大小有关。 当坡角β〉弱面倾角α时,斜坡稳定性最差,极易发生顺层滑坡。 当α<β时,稳定性较好,但还有其他结构面的存在,特别是向坡外缓倾的结构面组合,还可能发生滑坡。 (4) 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就越差。 (5) 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1.介绍 1.1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如何使用根据ICH指南Q1A(R)里详述的“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原则(以后提到即作为总指导原则)而产生的稳定性数据的介绍来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该指南描述了何时及如何使用有限外推法来建议关于原料药的再试验期或超出来自长期储存条件的数据的观测范围的原料药货架期。 1.2 背景 总指导原则提供的关于稳定性数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指南是性质上简要和范围上有限制。尽管总指导原则指出回归分析是可接收的方法来分析关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定量稳定性数据,并建议用0.25显著性水平操作合并批的统计测试,它很少包括细节。另外,总指导原则不包括当复合因素包含在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的情况。当到该方针的第4步,总指导原则的评价部分将会重复,因此删去。 1.3 指南的范围 该指南,总指导原则的附件,目的是当基于定量和定性测试性质的稳定性数据评价而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贮存条件时提供预期值的清晰解释。该指南概括了基于单个或复合因素和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得出的稳定性数据以确定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介绍。ICH Q6A 和Q6B提供了关于调整和证实认可标准的指南。 2. 指南 2.1 一般原则 正规稳定性调查的设计和实行应符合总指导原则列出的原则。稳

定性调查的目的是,在测试最少三批原料药或制剂基础上,确立适用于将来在相似环境下生产和包装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标签贮存说明。 在稳定性资料的说明和评价里应采用系统性方法,其中应包括,视情况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包括从那些与剂型有关的特定性质(例如,固体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的结果。如果合适,应注意回顾质量平衡的合适性。应该考虑能引起质量平衡明显不足的因素,例如,降解机理和稳定性-显示能力和分析方法内在可变性。单批的变化程度作用以后生产批次在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间仍保留在其认可标准内的信心。 该指南里关于统计法的介绍不意味着当统计计算被证明是多余时,用统计计算仍可取。但在一些情况下统计分析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里是有用的且在其它情况可能提倡将次用于核实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稳定性数据测定的基本原则同于单个-与多个-因素调查和全面-与折合-设计调查。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的数据测定,并视情况而定,使用支持数据来确定可能作用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质量性质。应各自评估每个性质和为了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由调查结果构成的全面评估。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任何单个性质的预测。 附录A里提供的流程图和附录B里提供的关于如何分析和评价从多因素或折合设计得到的关于适当的定量试验性质的长期稳定性数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该考虑稳定性调查为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提供有效统计结论。附录B也应该提供关于如何使用再试验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摘要] 水资源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本文介绍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特征,为合理评价利用水资源做了铺垫。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特征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indispensable.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guid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o twist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1.引言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 2.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简介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经验估算法、综合指标法和复杂系统分析法,而且后面两种更为常见。 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指操作主体应用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此提出一个近似的数字,它虽然可以满足决策者概念上的感性认识,但从估算精度来看,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经验估算法主要包括背景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和趋势预测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评价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评价 目前,国内外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例如:浸水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后的马歇尔试验、真空饱水冻融后劈裂强调试验和浸水抗压强度试验等,我国目前常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评价。如表5-1所示为用浸水马歇尔试验评价AC-12I型沥青砼的水稳定性结果。表5-2为用冰融劈裂试验方法评价的结果。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表5-1 表中:S 1——60℃水中浸泡30min的稳定度(KN) S 1——60℃水中浸泡48h的稳定度(KN) S r——残留稳定度(%) 表4-6表明,石料性质或不同岩石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最好,不同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80%~90%之间。片麻岩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25%~74%之间。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在0~64%之间。此结果与前述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评价是一致的。此外,不同品种的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有明显影响。就石灰岩碎石而言,各种沥青的残留稳定度都能满足要求。片麻岩和花岗岩则没有一种沥青制成的沥

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能满足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5-2 马歇尔试验方法总体是一致的,虽略有差异但不影响大局。例如,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评价结果,按水稳性大小来区分沥青为:克—沥青﹥单—沥青﹥兰—沥青﹥辽—沥青﹥欢—沥青﹥胜—沥青﹥茂—沥青﹥,而用冰融劈裂试验方法评价结果,按水稳性大小排列沥青的顺序为:克—沥青﹥兰—沥青﹥单—沥青﹥辽—沥青﹥欢—沥青﹥胜—沥青﹥茂—沥青﹥,从实际出发,显然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要简单方便的多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产品可用性评估的方法

的视角对产品进行认知模式的走查,然后不断的根据每一步操作提出假想(如用户是否能通过主页了解这个app是做什么的),通过不断的任务走查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成本小,时间快,可在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缺点是设计师本人不是用户,所提出观点难免有疏漏或偏颇。 用户测试 用户测试顾名思义就是让用户真正的来操作界面,通常又被称为产品可用性测试,给用户设置任务,纪录人员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进行记录,记录产品评估优先级为是否可用易用满意度。并依此发现产品设计中的问题。用户测试方法又分为如下几个细分的方法。 发声思考法 1.发声思考法 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用户一边说出内心的思考想法一边进行操作。例如用户在操作过程中陷入瓶颈时说:“我现在要进行下单,可是我找不到下单按钮在哪…”这时,纪录人员不仅能够知道用户在哪个页面出现了问题,同时也了解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因此该方法是使用最普遍的可用性测试方法。 2.回顾法 回顾法是让用户独立完成操作之后再对用户进行提问,所以不必担心记录人员会给用户在操作时带来提示,但是该方法缺点也很多,如若用户未能完成任务不能发现根本原因,而且改方法操作时间

也较长,故使用频率较小。 3.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针对产品可用性三要素(有效性效率满意度)对相关数据进行定量测试。因此性能测试的样本需要20人以上,同时对这20人进行测试,并纪录他们操作时的任务完成率(有效性)和完成时间(效率),任务完成后邀请用户对产品进行主观评价(满意度)。该方法能够对产品设计完成定性的评价,但是也会给产品设计带来困扰,由于满意度是主观评价,所以有时候产品设计人员并不清楚为什么用户对产品不满意,所以只能进行揣测。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可用性评估的方法,每个产品的特性和阶段都不一样,没有一种通用设计方法论,所以选择最合适多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行。感谢您的阅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s://www.360docs.net/doc/899287486.html,)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 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 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 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 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湖泊水质?)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

热氧稳定性常用的三种评价方法

热氧稳定性常用的三种评价方法长期处于热氧环境中,塑料易发生降解,从而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材料热氧稳定性的常规表征方法主要有热失重分析(TGA)、氧化诱导时间(OIT)、加速热老化实验、热滞留实验、流变等。小编简单总结了OIT、TGA和加速热老化实验三种评价方法。 1.氧化诱导时间(OIT)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聚烯烃材料。 测试设备:DSC 原理:在氧气或者空气气氛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等温OIT,如图1)或者以恒定的速率升温(动态OIT,如图2)时,测定试样抑制其氧化所需的时间与温度。 5.6min 0.8min a.5001-T的氧化诱导时间 b.国产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时间 图1 两种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时间测试结果 231℃218℃ c.5001-T的氧化诱导温度 d.国产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温度 图2 两种相容剂的氧化诱导温度(动态OIT)测试结果

意义:(1)等温OIT测试结果的OIT时间越长,表明材料热氧稳定性越好,这结合长期热氧老化实验结果更能说明这一点; (2)动态OIT测试结果氧化诱导温度越高,表明材料在氧气环境下耐热性越好。动态OIT测试与氧气环境的TGA比较类似,同样反映了材料的热氧稳定性。 (3)对于相容剂而言,相容剂的单体和引发剂的残留率越高,其OIT越长,氧化诱导温度会越低,加入到基体中后对材料热稳定性负面影响越大。 2. 氧稳定性更好。材料热氧稳定性越好,其加速老化实验后外观变化程度越低、物性保持率越高,氧化诱导期越长。 对于相容剂而言,在相同的基体中,相容剂的引发剂、单体残留高,最终产品的热氧稳定性差。如图3,结合氧化诱导时间可知,国产相容剂OIT较短(图1),对应耐热氧老化性能较差,而CMG5001-T的热氧稳定性更好。

网站可用性分析与评价报告

Steam酱App可用性分析与评价报告 网站名称:Steam酱 班级:1430101 姓名:郑菲 时间:2017-10-23

网站可用性分析与评价报告 一、调查网站名称:Steam酱 二、调查时间:2017 / 10 / 23 三、网站整体情况介绍:Steam酱是一款适用于所有Steam平台爱好者寻找、收藏并下载自己喜爱的游戏内外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小说和漫画等。用户可以相当容易的进入Steam酱的核心资源站中,在不同分区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操作,使Steam平台的各类游戏爱好者都能在一个集合平台上找到资源,不需要用各类其他软件一个个搜集。 四、可用性指标分析 1.绩效度量: TASK1:寻找自己喜欢的一张壁纸并进行收藏和保存。 TASK2:进行创建者/普通会员身份认证。 TASK3:浏览当日热门并进入热门帖子进行留言评论。 TASK4:找到相关微信公众账号。 (1)任务成功: 二分式成功

成功等级 从上表可以看出,TASK2和TASK3,即进行个人身份认证以及进入热门帖的任务中无人失败,且有80%以上的人没有遇到问题,说明这两个任务较容易被用户学习和完成。其他的两个个任务或多或少有失败的情况出现,说明它的操作还需要进行改进。 (2)任务时间

任务2和4花费时间较长,前者是因为任务本身稍微比其他两个复杂一点,后者是因为相对不明显。其余两项任务大部分用户都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操作,说明操作较为便捷。 (3)错误 TASK1:有测试者习惯了长摁图片保存,于是没有下拉看到保存键和收藏键,操作了半天也没有将图片保存下来。这说明可以设置多种方法与用户交互,尽量符合用户日常习惯。 TASK2:有测试者认为如果是正式用户使用这个功能会觉得功能繁琐,并且不明白创建者和普通会员的区别。 TASK4:有测试者觉得这个功能很难找到,告知后觉得与我的账户关联不大,因此没有找到。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水资源研究》第25卷第2期(总第91期)2004年6月-------------------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刘予伟金栋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全面阐述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参数的获得和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评价其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综述 平原区包括一般沿江、沿湖、沿海平原和山间盆地平原两类。就长江流域而言,前者有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中下游沿江平原和江苏、浙江沿海平原。后者有成都盆地、汉中盆地和南阳盆地。地下水评价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一般仅评价矿化度小于2 g/L的多年平均淡水资源,以现状条件为评价基础,以水均衡法为主评价出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 1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含水层参数是定量描述含水层物理特性的指标或系数,是评价含水层的主要依据。在计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时都要根据准确的参数来计算。主要参数有: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α) ,潜水蒸发系数 (c)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m)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β) 和水稻田渗漏率 (φ) 等。 现将上述几种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分述如下。 1.1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 (μ) 给水度 (μ) 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相应体积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大于零而小于1的数值。可通过简易测筒或地中渗透仪试验、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剖面含水率测量和抽水试验等方法求得。 1.1.1 简易测筒和地中渗透仪法 用一个金属圆筒,将被测给水度的原状土(即保持天然结构的土层)装入筒内,使土层充水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在上部加盖,但不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筒的下部留有排水孔,在重力作用下,筒中的水会自由地从排水孔中流出,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水体积和筒内土体积之比即为给水度。此种测筒,制作和操作都甚简便,曾在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中广为使用。 另一种类似于测筒的是地中渗透仪,图1(略)是地中渗透仪的示意图。利用潜水位控制,可将左边测筒内土体积饱和到任意位置,然后将连通管控制进水,测量由连通管自由流出水的体积,使之与其土体体积相比,即得给水度。 地中渗透仪虽造价较高,但由于它可进行多项参数的观测试验,故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区有多处此种实验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