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瓣膜病术后护理措施

瓣膜病术后护理措施

一、引言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瓣膜置换手术是目前治疗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瓣膜病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术后早期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呼吸道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3. 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等肺功能锻炼,预防肺部并发症。

4. 腹泻和便秘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有腹泻或便秘,应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和药物治疗,保持大便通畅。

5. 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患者需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治疗,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三、术后中期护理1. 心脏功能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音等,评估心脏功能。

2.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营养需求。

3. 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预防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

4.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感染等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四、术后晚期护理1. 心脏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3.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如心脏超声、凝血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继续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五、注意事项1. 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心脏负担加重。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3. 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5.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六、总结瓣膜病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概述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替换病损或功能不全的心脏瓣膜。

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且患者康复的重要步骤。

术后护理指南以下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指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伤口:定期观察手术切口伤口,注意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反应。

4. 液体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确保患者体液平衡。

5. 治疗性抗凝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管理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确保药物的恰当使用和监测凝血功能。

6. 呼吸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肺部清洁,并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等问题。

7. 营养支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术后各项营养需求的满足。

8.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等相关知识,促进患者的康复。

注意事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遵循医生嘱托的康复计划。

- 完全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可随意停止或更改用药。

-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其他必要检查。

-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咨询,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希望以上内容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护理
05
长期预后:瓣周漏对患者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效果分析
评估指标:瓣周漏程法: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患者自评
02
护理措施:抗凝治疗、预防感染、监测心功能
03
护理效果:降低瓣周漏程度、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4
持续护理建议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瓣周漏是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膜与瓣环之间的缝隙过大,导致血液从瓣膜与瓣环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形成瓣周漏。
瓣周漏的原因
手术操作不当
瓣膜安装位置不当
术后护理不当
瓣膜选择不合适
瓣膜质量问题
患者自身因素,如瓣膜钙化、瓣膜结构异常等
瓣周漏的临床表现
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
01
心律失常:心悸、头晕、乏力等
02
感染:发热、寒战、咳嗽等
03
出血:咯血、呕血、便血等
04
栓塞:肢体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等
05
心包炎:胸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等
06
2
瓣周漏的护理措施
术后监测
01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02
心电图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03
血常规监测:观察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评估出血风险
02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
03
适量饮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
04
避免烟酒: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5
3
瓣周漏的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01
瓣周漏程度:瓣周漏的严重程度
02
手术效果:手术后瓣周漏的改善程度
03
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效 果 越好
1 4
统计学分析
参 考 文 献
本次实验研 究数据采用 S P S S t 5 . 0 进行分析计算 , 以计量资料的方式 , 采 用均数
2 结 果
[ 1 ] 安春梅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 护理 中的应用及体会 [ J ] 大众健康 ,
方 面 应 用科 学 有规 律 的护 理 措 施 。
脑梗 死患者大部分会 出现偏瘫 , 行 动能力和语 能力的减遐或障碍。这不仅会 给病患的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不便还会给患者的精神上带来较为沉重地打击 , 患者
注: 护 理 前 后 实 验组 与对 照组 对 比 , 表示 P< 0 0 5 ; 与对 照 组 相 比 , “t ’ <0 0 5 ” 表 示 差 异 具 有统 计 学 意义 3 讨 论
容易产生较为悲观的情绪 , 而且还患有高 压 , 情绪 的不稳定极有 可能造成病情 的 长期患有高血压 的患者 由于血压久居高 而不下会 导致脑 血管壁发牛性 状上的 急剧恶化。因此, 这时做好患者 的心 理护理是 非常重 要和必 要的 。在 饮食调 节方 改变。如果 心脏或一些其他因素造成了血压出现波 动或者 血压急剧 下降 , 将 会引起 面: 嘱咐患者细嚼慢咽 , 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 干燥 、 粗糙 的食物 , 选择具有 高蛋 脑血管内氧含量 缺失 , 脑供血 、 供氧严重不足 、 代谢失常 , 进而就会 出现脑缺 血血氧 白、 高维生素的食物 , 每天定量食用半流质或糊状的食物 。若患者可以 自主活动 , 饭 的临床症状。此外 , 还会由于一些其他 的因素促使脑血栓 的形成 。严 重者 , 脑部民 后应保 持坐立姿势 3 O~ 6 0 m i n , 防止食 物反流 。如果患 者不 能 自主吞咽或 吞 咽困 期缺血缺氧机会 出现脑梗死等症状 。因此 , 对 于脑梗死伴 高血压患者 来说 , 控制I 虹 难, 则考虑实施鼻饲术并进行 营养支持, 在 留置 胃管期 间应做好 留置 胃管 的护理 1 压就成了主要的治疗措施 。控制好血压就可以保证脑 灌注压及血 流量维持 在一个 作。另外 在受损 神经系统的恢复方面 : 早期 的康 复训练要尽早 实施 , 护理人员 不仅 稳定的状态 上然后可 以进一步的进行恢复训练 , 早期的训练可以避免对神 经系统的 要陪同安慰鼓励 患者还要有条理有节奏地安排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 不 可操之过 进一步损伤。这对 于患者 的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循证 护理正是基于这一点 , 护理人 急。对 于语 言功 能障碍 的患者 , 可 以从最简单的发音来练习, 刺激大脑皮层 , 促 进患 员利用 自身的临床经验 、 护理治疗 手段 、 准确的观察力 、 判断 力, 给与患者最需 要的 者语言功能的恢 复 对 于肢体行动障碍的患者来说 , 应每相 隔 4 h按摩或运 动 一次 最适合的治疗护理方案 , 结合有 限的医疗设备发 挥 出最 大效益 并对患 者进行 实施 肢体, 每次运动按摩不超过 2 0 m i n , 运动幅度逐 渐变大 , 肢体维持在功 能位 。然后 可 府用[ 3 以进行 翻身的训练 , 翻身训练可 以帮 助肌力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直到患 者可能够 于 实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实验组 2 5例 病 患 于 住 院 日 1 】 问明显缩 短 , 其 结果刑 比, 明 自己坐稳 , 这时需要进行行走训练 , 首先是平衡 能力 , 然后慢慢地走路 由慢 到快的一 显小于对照组的 2 5例病患 的实验数 据。经对 比 , 其 结果 具有 统 计学差异 ( P<0 个过程 , 循序渐进。 0 5 ) 。脑梗死伴高 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方案 明显优于传统 的治疗方式 , 取 实验对象在恢复 的过程 中, 应该着重从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恢 复治疗 等方面考 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 , 促 进了疾病 的康复 , 缩短 r临床 治疗时间 , 同时加快 r受损神 虑。大多数的脑梗死患者均是 由于没有医学常识 , 对慢性病 的认知不够 准确 , 不能 经系统 的恢 复, 是一种值得 采用并且广泛推广的护理临床方案。经过循 证护理的实 够做到即时就医, 即便做到了及时就医也不 能保证 长期按 医嘱服药 , 这也是 导致患 验组病患其康复能力 、 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性均较护理前的治疗有 r明显 地差异性 者病情 急剧恶化 的原因 。恢复治疗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 应让患者坚持不懈地 完成每 的提高。 个疾病阶段的康 复计划 , 才能达到较 为理想健康的状态。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

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修复或替换心脏瓣膜的功能。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以及身体活动的限制。

一、伤口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通常会有一个切口伤口。

保持伤口干净和干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

其次,注意伤口的观察,如发现伤口红肿、渗血或有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此外,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根据医生的指示,可能需要进行淋浴或洗澡时的保护措施,如避免用力擦拭伤口,以免刺激伤口。

二、用药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医生通常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患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患者需要按时服用这些药物,并且在服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凝血药、抗心绞痛药等。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抗凝血药则帮助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需要依照医生的嘱咐和药物说明来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饮食控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食物应富含营养但不过量。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其次,限制食用高盐食物,以防止过多的钠摄入导致水肿。

此外,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助于康复。

最后,定期检查体重,避免过量进食。

若出现体重迅速增加或水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身体活动的限制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以促进康复但又不过度用力。

通常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轻度的步行和伸展运动是非常推荐的。

然而,需要避免进行过度激烈的体育活动或重负荷的力量训练。

此外,正确的体位转换和姿势维持也是重要的,避免过度用力或伤及手术部位。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力活动检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运动强度。

总结: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院心血管外科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常规一、按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换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早期心功能不全或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换瓣病人术前心功能多较差,加之术中心脏的创伤和缺血、缺氧,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或低心排,应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左房压在12~15mm/小时/g,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遵医嘱补充血容量并给予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准备记录出入量,术后早期每天的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2000ml为宜。

补液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严重低心排者可考虑IABP治疗。

2.术后心律失常:换瓣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较多;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

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电解质紊乱:换瓣病人往往因术前禁食、长期利尿、术后尿多等因素,导致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者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

因此术后应勤查电解质,以便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血清钾一般维持在4.5~5.0mmol/L。

4.术后出血:换瓣术后3小时内病人的渗血较多,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必要时要进行ACT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试验)。

若ACT时间接近生理值,胸液持续3小时大于200ml/小时,则考虑二次开胸止血。

在观察出血变化和等待二次开胸期间,要及时输血,补充血量。

5.辨周漏:当所替换的瓣膜又出现新的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病人突然发生心衰时,应高度警惕瓣周漏,做床旁心电图进一步确诊。

瓣周漏需二次手术治疗,病人等待手术期间要遵医嘱积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6.溶血:术后早期若发生溶血,则应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并注意利尿。

如果溶血未见减轻,则可能是瓣周漏或瓣膜机械破坏导致的严重溶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7.瓣膜失灵:术后早期较早见,一旦发生立即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严重失调,常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手术,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在术前准备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

而在术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障患者安全。

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

护士还需要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结论中,我们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更加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护理体会、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发展方向、未来、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影响心脏的血液流动。

这种疾病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心脏瓣膜置换术通过手术的方式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液流动,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

这种手术在医学界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良好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2 阐述为什么需要更加重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工作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脏瓣膜病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正在逐渐增加。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1. 引言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这种手术在恢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和建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常见问题2.1 术后感染由于心脏瓣膜置换术需要进行切口,术后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护士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和切口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和伤口护理。

2.2 凝血问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能存在凝血问题,如血栓形成或出血。

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抗凝和止血药物,并确保患者的伤口不出现渗血或肿胀。

2.3 不适和疼痛术后的患者经常会感到胸痛、不适或疼痛。

护士应通过适当的镇痛和药物管理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4 呼吸问题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或其他呼吸支持设备。

术后,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情况。

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3.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是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3.2 伤口护理对于手术切口和胸骨切口,护士应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

3.3 药物管理术后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预防感染、减轻疼痛、抗凝和控制血压。

护士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4 安全指导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行为和活动限制,以确保伤口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护士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安全指导,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重物提拿和长时间站立等。

4.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的观点和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广泛的临床知识和专业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方法:对5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58例病人有57例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1例因突发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严密的术后监测和护理以及健全的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实施瓣膜置换术58例,术后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其中男22例,女36例,年龄35~58岁,平均42岁。

病程8~22年,术前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33例,Ⅳ级7例,均行机械瓣膜置换,二尖瓣置换34例,主动脉置换6例,双瓣置换18例。

术前房颤心律46例,窦性心律12例。

术中转机62~158 min,平均96.34 min,心肌阻断时间34~106 min,平均66 min。

术后临时起搏器应用的6例。

术后均回ICU病房监护治疗。

1.2 治疗效果:本组57例康复出院,术后心功能Ⅰ~Ⅱ级,自觉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1例术后3天转普通病房,术后第八天夜间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2 术后监测及护理
病人从手术室返回ICU即刻进入监测阶段,临床护士要详细向麻醉师询问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以及CVP、ACT等手术情况。

术后密切的监测和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呼吸、循环及内环境的的稳定,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注意患者的尿量意识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1 呼吸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立即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使用容量控制(VC)加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1],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全麻清醒后改用同步间歇指令加压力支持(SIMV+PS)模式。

术后立即摄床边胸片,掌握气管导管位置及术后胸部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纯氧通气2~3分钟,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吸痰时要充分解释,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每小时进行肺部及心脏听诊,监测动脉血气,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

本组患者术后6~20小时顺利拔管,拔管后予4 L/min双鼻吸氧,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SpO2,沐舒坦15 mg雾化吸入4小时1次,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鼓励咳痰,协助翻身叩背等胸部物理治疗。

鼓励他们早期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术后2~3天转出ICU,经定期胸片观察,双肺膨胀良好,无呼吸系统并发症。

2.2 循环功能监测及护理:本组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加之手术对心肌的损伤,体外循环后液体普遍不足,循环很不稳定,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尤为重要。

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左侧桡动脉有创测压和锁骨下有创静脉测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

以微量泵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入,一般用量为多巴胺5~10 ?滋g/(kg·min),多巴酚5~10 ?滋g/(kg·min),以增加心肌收缩力,硝普钠0.5
~4 ?滋g/(kg·min),以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保证MAP维持在基础MAP 上下20%,CVP维持在0.49~1.18 kPa,保证尿量大于1 ml/(kg·h)。

持续的心电监测,术后做12导连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及心电波形,采用波形清晰的Ⅱ导联,并固定电极位置,以便于动态观察T波、ST段的变化,有16例患者术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有9例因低钾引起,及时补钾和镁,其余病例医嘱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并静脉点滴维持24 h,1例应用可达龙静脉推注,有效地控制了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温湿度及末梢循环肢体活动情况。

2.3 肾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由于体外循环对血细胞的破坏,术中低血压对肾脏造成低灌注的损伤,必须密切观察尿液的变化,术后接精密尿袋,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颜色及性状,尿量大于1 ml/(kg·min),手术当天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血红蛋白尿,医嘱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小剂量速尿多次静脉注射,术后第二天尿液基本正常。

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所有患者肾功能维护良好。

2.4 引流量的监测及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定时挤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并准确记录,1例患者术后持续4小时引流量大与300 ml,常规处理后引流量未减,行二次开胸止血后病情稳定,有13例术后2小时引流量大于200 ml,立即抽血查ACT,为160~200 s,医嘱予鱼精蛋白25 mg静脉注射,输血浆,止血药静脉输注,复查ACT,为102~108 s,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第二至三天拔除心包及纵膈引流管。

2.5 血钾的监测及护理:患者术前心衰,长时间的强心利尿使细胞内外钾丢失较多,瓣膜置换的患者血钾要维持在4.0~5.0 mmol/L,术后定期进行血钾的监测,并根据尿量进行补钾,52例患者术后血钾
3.0~3.6 mmol/L,医嘱予30‰的钾20 ml/h微量泵注入,同时补充镁以利于钾的吸收,1~2 h监测1次血清电解质,了解血清钾水平和继续丢失钾的含量,并根据血钾提高的程度来调整补钾的
速度,患者未因低血钾而发生心律失常。

2.6 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术后1~2天胸液小于200 ml,开始服用华法令2.5~3 mg,每日晨抽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不可在有创测压管上采血,以免肝素液影响其结果,根据结果再调整其用量,药量个体化,使凝血酶原时间保持在正常的1.5倍,活动度维持在40%左右[2]。

达到既能维持不形成血栓,又不会因抗凝治疗而引起出血,用药期间密切注意有无牙龈、口腔黏膜、鼻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

本组无出血并发症。

2.7 神经系统的监测和护理:本组患者46例术前均为房颤心律,虽经系统抗凝治疗,术后仍需警惕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体外循环转机后易并发脑血栓、气栓、脑血肿、脑缺氧,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的活动情况。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胸痛、咯血、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等脑、肺、肾下肢静脉血栓前驱症状,每30~60分钟呼唤患者1次并观察瞳孔反射情况。

3 术后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肺功能锻炼做深呼吸;合理的营养,少食维生素K1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华法令效果,术后3个月内要适当控制饮水量;患者需要终生抗凝,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充分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教会患者自测体温脉搏;学会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定期到医院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如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应及时就诊和治疗等。

参考文献:
[1] 张玲,周剑云.ICU患者呼吸机撤离时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6.6.
[2] 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