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中考物理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与压强和浮力有关的压轴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其中有些考题要求通过计算或文字表述对物体的浮沉情况做出判断(如,2012年海南卷第20题、2011年福建莆田卷第30题、2011年江苏宿迁卷第23题,等等).这类考题对解题者的逻辑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要求较高.下面,我就以2011年福建省莆田卷第30题为例,和同学们共同赏析一下这类考题。
向上的浮力,则此时孙悟空对棒所做的功并不是克服棒的重力做功,而是克服棒的重力与浮力之差做功.
第三步,铁棒如意记分清
一个小铁钉放入水中也会下沉,因此对一个大铁棒能“自动”上浮,很多同学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其实,在故事中,这根铁棒名为“如意金箍棒”,是指它的体积可随人心意而任意变化,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棒所受重力不变.由此可推理出,当棒的体积变得足够大,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铁棒就会自动上浮了。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
推荐中考物理有关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有关浮力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压轴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关于浮力的考查,更是灵活多样(如,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20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第17题、2012年山东东营卷第20题、2012年湖南岳阳卷第31题、2011年四川达州卷第39题、2011年浙江宁波卷第38题、2011年广西崇左卷第28题、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卷第21题,等等).这些压轴题往往结合图形或图象,把一些关键信息隐藏起来,由于比较明确的已知条件较少,所以导致解题困难.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我就以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为例,对这类考题略加剖析,希望对同学们今后顺利解答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从开始吊起桥墩到桥墩刚离开水时桥墩在水中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距离,故河底深度可由公式s- vt求出.
第三步,离开水面受力清
第(2)小题中,结合桥墩浸没在水中和离开水面后拉力对它做功的功率,由公式P=Fv求出桥墩在这两种状态下所受的力F.分析桥墩受力情况可知,桥墩浸没在水中时受重力、浮力和拉力,离开水面后只受重力和拉力.由此可知,两种状态下受力之差即为桥墩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中考物理压轴题之浮力类问题(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1.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 、B 两点处液体压强p A =p B ,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 )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
突破点是要明确液体压强公式中h 的意义,从而得到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另外在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时,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来考虑,上部分压强相等,下部分h 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中,h 表示待测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因此A B h h <,而A B =p p ,所以A B ρρ>。
由于两容器容积相等,根据公式mVρ=,两液体的质量A B m m >,两容器底所受的液体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所以A B F F >;A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B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而两容器中上部分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A B p p >。
故选A2.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 ,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N ,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和该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 水=1×310kg/3m ,g =10N/kg )( )A .9N ,0.75×103kg/m 3B .9N ,0.8×103kg/m 3C .8N ,0.75×103kg/m 3D .8N ,0.8×103kg/m 3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物体的体积为V ,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则有F G F '=-浮拉即15N 3g V G ρ⨯=-水 ①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则有F G F '''=-浮拉即13N 2g V G ρ⨯=-水 ②联立①②解得12N gV ρ=水 ③即物体浸没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12N F =浮则物体的体积为333312N 12N 1.210m 1.010kg m 10N kgV g ρ-===⨯⨯⨯水 将③代入①得9N G =因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故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物体静止时,物体漂浮于水面。
专题13 浮力压强计算公式法问题-决战中考物理压轴题、高频题、高分值题解题技巧(解析版)

考点扫描☆名师点拨一、考点解析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浮力压强的计算问题所占比例较高,试题分值也很高,作为压轴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此类题目结合实际,还经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和物体沉浮相结合,难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浮力应用与计算方面。
近三年来在中考中分值保持在12—20分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压强和浮力在中考中所占比例高,也是考查重点。
压强和浮力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根据生活实例辨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用有关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利用浮力知识设计实验,实例辨识连通器(出现概率较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等。
对本部分的考查,一是考查应用技能,如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浮力的计算等,二是对探究式实验的考查。
浮力与压强的计算有填空题、选择题和综合计算题,综合计算题以压轴题出现较多,分值也高。
浮力与压强是教材的重点,也是考题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抽象,题型复杂,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因此很多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出现问题,现就解答技巧做如下分析。
利用公式直接进行计算在选择题、填空题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直接利用浮力与压强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类型。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计算能力,只要具备牢记公式并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力,此类考题一般不难解答。
例如:(2017•郴州)如图所示,一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底面积为20cm2。
杯中水深10cm,杯和水的总重力为3 N,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
(g=10N/kg,茶杯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500、2。
考点复习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Sp F=。
其中,压强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符号是Pa ;压力F 的单位是牛,符号是N ;S 是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的接触部分),单位是米2,符号是m 2。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

2013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题--专题三密度压强浮力专题一.中考考点1.理解压强概念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比较和计算压强的大小.2.记住并理解液体、大气压强的决定因素.3.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计算浮力.5.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备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适用于知道压力的题目中)三.例题1.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实验时,砝码盒中共有100克、50克、10克、5克砝码和一个,20克砝码两个。
⑴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后,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可以调节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端旋动,使天平横梁水平。
在判断天平横梁是否水平时,眼睛应注意观察_________________。
⑵当调节天平平衡后,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______盘里,按________的顺序在______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__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2.有一只广口瓶,它的质量是0.1千克。
⑴当瓶内结满冰时,瓶和冰的总质量是0.37千克。
此瓶的容积是多少?⑵若冰块吸热后,有0.2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⑶若用此瓶来装煤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煤油?⑷若有2千克煤油,用这样的瓶来装,至少需要用几个瓶子?⑸若此瓶内有0.2千克水,若向瓶内投入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20颗,水面上升到瓶口,这种小石子的密度是多少?⑹若用此瓶装金属颗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千克。
规则容器中液面变化中涉及“压强、浮力”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规则容器中液面变化中涉及“压强、浮力”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摘要:在初中物理试题中,常常将“浮力”与“压强”这两部分知识综合起来,求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它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物理素养的能力型的一种综合题。
这类习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对同学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浮力和液体压强是初中物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常考题型。
因此同学解这些习题感到很困难,无从下手。
同学在解这类习题的过程中,主要思维障碍是液面高度的变化Δh的判断,即两个位置液面的变化,而Δh的判断是它们的连接点,也恰恰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首先要解决这类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原理。
放入物体或注入液体后,液面升高致使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增大,增大的压强是由于增加的Δh导致的,所以压强变化的理论依据是ΔP = ρg△h。
笔者在中考专题复习时,将这种习题分为两种类型,运用图形语言进行归类剖析,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学生易理解、接受,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将这类题目进行归类剖析。
关键词:浮力压强变化量压强液面变化量作者简介:李丽坤,女,云南昆明市寻甸县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第一类:规则容器中的液体的质量没有变化。
=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例1、底面积S容面上。
现将体积为500cm3,重为3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将一体积为400cm3,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求:水对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增大了多少?(g取10N/kg)解析:因为容器中的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没有变化,液体变化是由于放入(或拿出)物体后引起的,所以物体放入前后,液面下的体积变化△V甲图中:V水 =S容h1- V排1乙图中:V水=S容h2- V排2因为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有S容h1- V排1= S容h2- V排2通过移项即有S容(h2-h1)= V排2- V排1=△V所以液面变化量 =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量为:△p =ρg△h解法1:因为A漂浮在水中,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知F浮=GA=3N,根据F浮=ρ水gV排得V排1== 3×10-4m3乙图因为浸没,所以V排2=VA+VB=900 cm3=9×10-4 m3△V= V排2- V排1=6×10-4 m3所以代入数值解得△h=0.06m所以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p =ρg△h代入数据解得△p=600Pa解法2:本题我们还可从以上原始公式来得出另一种方法:△p =ρg△h=ρg = = =所以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是由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力变化引起的。
浮力压强难题解题技巧

浮力压强难题解题技巧
浮力压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理解浮力原理: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乘以液体密度。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则会浮在液体表面上;如果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则会沉入液体中。
2. 确定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根据浮力原理,可以根据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3. 计算物体所受的压强大小:物体所受的压强等于物体所受的力除以物体表面积。
在浮力问题中,物体所受的力就是浮力,因此可以将浮力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到物体所受的压强。
4. 考虑其他因素:有时候在浮力问题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流体的速度、粘度、表面张力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压强。
总之,要解决浮力压强问题,需要理解浮力原理并运用公式计算。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问题的影响。
专题09 计算浮力问题的多种方法-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一、计算浮力的方法方法一: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方法二: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ρ液gV排,这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计算时已知ρ液和V排方法三:称量法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这三个力平衡:即F浮=G物-F拉方法四:平衡法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的浮力。
注意:用二力平衡的思想解决浮力问题(1)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2)有一个重物压在物体上,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这时物体的重力加上重物的压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N(3)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等于弹簧秤读数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F=G(4)物体在液体里,物体下端用绳拴住挂,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加上绳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G+F二、计算浮力问题的基本思路(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力的示意图,在图中标出已知力的符号、量值和未知力的符号。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比如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用线吊在液体中时:F浮=G-G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注意:在解决比较难的浮力问题时,经常用到二力平衡的思想。
(1)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2)有一个重物压在物体上,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这时物体的重力加上重物的压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N(3)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等于弹簧秤读数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F=G(4)物体在液体里,物体下端用绳拴住挂,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加上绳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例题1】(2020苏州模拟)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则长方体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浮力表达式为.(液体密度ρ液和g为已知量)【答案】ρ液gh2S;ρ液g(h2﹣h1)S.【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及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得:F1=p1S=ρ液gh1S;F2=p2S=ρ液gh2S,F浮=F2﹣F1=ρ液gh2S﹣ρ液gh1S=ρ液g(h2﹣h1)S.【点拨】这是用浮力产生原因即压力差法求解浮力问题的典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与压强和浮力有关的压轴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其中有些考题要求通过计算或文字表述对物体的浮沉情况做出判断(如,2012年海南卷第20题、2011年福建莆田卷第30题、2011年江苏宿迁卷第23题,等等).这类考题对解题者的逻辑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要求较高.下面,我就以2011年福建省莆田卷第30题为例,和同学们共同赏析一下这类考题。
向上的浮力,则此时孙悟空对棒所做的功并不是克服棒的重力做功,而是克服棒的重力与浮力之差做功.
第三步,铁棒如意记分清
一个小铁钉放入水中也会下沉,因此对一个大铁棒能“自动”上浮,很多同学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其实,在故事中,这根铁棒名为“如意金箍棒”,是指它的体积可随人心意而任意变化,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棒所受重力不变.由此可推理出,当棒的体积变得足够大,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铁棒就会自动上浮了。
三、解后反思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