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110324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110324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批准部门:重庆市规划局

施行日期:2011年X月X日

2011年重庆

前言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管理办法的编制要求,《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认真总结重庆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建设项目分类;5.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6.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7.交通需求分析;8.交通影响程度评价;9.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本导则由重庆市规划局制定,由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二村18号,邮编:400020)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 (1)

2 术语 (2)

3 一般规定 (4)

4 建设项目分类 (5)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7)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 (8)

6.1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8)

6.2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8)

6.3交通影响评价时段与评价日 (9)

7 交通需求分析 (10)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1)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13)

附录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4)

附录B 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 (16)

本导则用词说明 (19)

条文说明 (20)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5)

5 Thresholds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7)

6 Study Area Horizon year Peak Hour and Day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8)

6.1 Study Area (8)

6.2 Horizon Year (8)

6.3 Peak Hour and Day (9)

7 Traffic Demand Analysis (10)

8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11)

9 Mitigation Alternatives and Assessment (13)

Appendix A. Outline Template for a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Report (14)

Appendix B. Level of Service of Vehicle (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s (20)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 (21)

1总则

1.0.1为促进重庆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配合《重庆市主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的制定,落实和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结合重庆市具体情况,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1.0.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应层面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为依据。

1.0.4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通过适当的交通改善措施把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消减到可接受范围内。

2.0.3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从业人员、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ng Traffic Demand by Construction Project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生成的全部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项目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需求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2.0.7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Assessment Index of Traffic Impact Degree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

2.0.9长路段 Long Continuous Link

路段长度超过1.5千米,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2.0.10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 The Redundant Capacity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round Project

在一定的公交服务水平条件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富余运力。

2.0.11正常使用初年 The first year of formal operation

建设项目建成后基本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年份,一般以入住率达到或超过70%为评判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分类和区位,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第2年至第5年内某一年确定为正常使用初年。

3 一般规定

3.0.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并应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以及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评估意见及改善建议。

3.0.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所采用的基础资料应完整、准确、有效。

3.0.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

3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4分析项目影响评价范围内现状、各评价年限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

5分析交通需求;

6评价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

7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可行性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8提出评价结论。

3.0.4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报告内容应符合本导则附录A的规定。

3.0.5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在报建和(或)选址(包括选址或土地出让)阶段进行。

4 建设项目分类

4.0.1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使用性质、交通出行特征和出行强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

4.0.2大类应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确定,与国标一致,共划分11个类别,大类划分的名称和代码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表4.0.2 重庆市建设项目大类划分及代码

4.0.3中类在大类的基础上依据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出行特征、用地分类标准进行划分。重庆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的名称及代码应符合表4.0.3的规定。

表4.0.3 重庆市建设项目中类划分及代码

4.0.4建设项目可在中类的基础上划分至小类。每个小类的出行率应在分析汇总同类地区不少于2个样本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确定。

5 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5.0.1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应根据重庆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建设项目的分类、规模和区位进行确定。

5.0.2建设项目的规模或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定的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时,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5.0.3凡是满足表5.0.3任一款要求的建设项目均应开展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表5.0.3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5.0.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应在建设项目选址阶段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规模达到报建阶段启动阈值的5倍及以上;

2重要的交通类项目;

3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在选址阶段也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5.0.5当相邻建设项目开发建成时间接近,出入口相近或者共用时,可对多个相邻建设项目合并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6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与时段

6.1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6.1.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需求的影响程度以及评价年建设项目周边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确定。

6.1.2报建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评价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项目,其最小评价范围应按照表6.1.2划定;

表6.1.2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2单独报建的学校(T07)类建设项目、交通生成量大的交通(T08)类建设项目,其最小评价范围应参照表6.1.2中R≥5的要求执行;

3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业(T9)、其他(T11)类和其他建设项目,最小评价范围可参照表6.1.2中2≤R<5的要求执行。

6.1.3建设项目选址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在本标准第6.1.2条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6.1.4位于交通复杂地区或交通影响比较大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周边交通状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6.2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6.2.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年限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分类和规模确定。

6.2.2报建阶段进行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当有明确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评价

年限应符合表6.2.2要求;当无明确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评价年限应为正常使用初年和正常使用第5年。

表6.2.2 重庆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推荐值

划目标年限作为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6.2.3建设项目选址阶段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评价年限应为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初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年限。

6.2.4分期开发的建设项目,项目整体的评价年限除应符合6.2.2、6.2.3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评价各分期投入正常使用的初年。

6.3 交通影响评价时段与评价日

6.3.1交通影响评价时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基本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2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不重合时,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高峰时段与背景交通高峰时段均应为交通影响评价时段。

6.3.2交通影响评价日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工作日、非工作日分别叠加评价时段的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选择对交通系统影响最不利日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

2当难以判断时,应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分别进行评价。

7 交通需求分析

7.0.1交通需求分析应与评价范围内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应层面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交通需求相衔接。

7.0.2交通需求预测应分别计算评价年限建设项目新生成的交通量和评价范围内的背景交通量,并进行叠加分析。

7.0.3背景交通量是指在评价年无该建设项目情况下评价范围内的交通量,主要由评价年过境交通量、评价范围内现状已建成项目评价年交通量和评价范围内其他新建项目评价年交通量组成。

7.0.4评价年评价范围内过境和现状已建成项目的交通量,可采用类比法、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四阶段交通预测法等进行预测。

7.0.5评价年评价范围内被评价建设项目和其他新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均应采用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交通生成量的预测。

7.0.6评价范围内被评价建设项目和其他新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方式划分比例应通过对与拟建项目区位相似、区位相同的既有项目的交通特征调查取得。

7.0.7交通调查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利用调查、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与交通运行状况调查等。交通运行状况调查应包括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和背景交通的高峰时段,各时段的连续调查时间不应少于2小时。

7.0.8交通需求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各种交通方式的动、静态新生成交通需求和背景交通需求;

2评价范围内现状及各评价年限的交通需求与运行状况。

7.0.9对于综合开发项目,应综合分析同一项目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内部交通出行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8.0.1应根据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前后道路上机动车服务水平的变化确定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使评价范围内机动车交通量增加,导致项目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任一进口道服务水平发生变化,背景交通服务水平和项目新生成交通加入后的服务水平符合下列任一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各类交叉口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导则附录B的规定。

1信号交叉口、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及无信号单环道环形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8.0.1-1的规定;

表8.0.1-1 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2除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外的无信号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8.0.1-2的规定;

表8.0.1-2 无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3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三级的无信号交叉口,应首先进行信号灯设计,并按照信号灯交叉口交通影响判定标准重新计算后判定;

4无信号多环道环形交叉口,其机动车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应符合表

8.0.1-3的规定。

表8.0.1-3 机动车交织区、长路段、匝道交通显著影响判定标准

8.0.2当建设项目机动车交通对评价范围内的长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的交通影响程度符合表8.0.1-3的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各类长路段、高速公路交织区、匝道机动车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本导则附录B 的规定。

8.0.3当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站点,在评价时段,停靠线路背景交通剩余载客容量为负值或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超过背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8.0.4步行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200米~500米之间取值,对于城市中心区等公共交通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宜取步行范围的下限;对于城市外围区,宜取步行范围的上限。

8.0.5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Pr应按下式确定:

[(S i-O i)×60/f i×C i] (8.0.5)

Pr=

i

S——线路i为可接受服务水平时的载客率(%),应取额定载客量的70%;式中:

i

f——线路i评价时段发车频率(车次/分钟);

i

C——线路i单车载客量(人);

i

O——线路i在项目最近公共交通站点的评价时段载客率(%)。

i

8.0.6当建设项目新生成停车需求超过其配建停车设施能力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8.0.7当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导致评价范围内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等交通设施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时,应判定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

9 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

9.0.1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时,必须对评价范围内相关交通设施提出改善措施建议。

9.0.2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程度,提出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系统、出入口以及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改善措施建议。改善措施应按本导则附录第A.0.8条的规定确定。

9.0.3当提出的交通改善措施可行且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下列规定时,应判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为可接受:

1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评价指标低于本导则表8.0.2-1、表8.0.2-2和表8.0.2-3规定的显著影响指标。当背景交通服务水平为F或四级时,经过改善后的交通运行指标不降低;

2建设项目出入口步行范围内的所有公共交通站点停靠线路背景交通剩余载客总容量大于或等于建设项目新生成公共交通出行量。当背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总容量是负数时,改善后剩余载客总容量不降低;

3建设项目新生成的停车需求能在项目内部平衡或解决方案可行、不会对评价范围内其它建筑的停车造成影响;

4交通系统改善后能满足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运行要求。

9.0.4当无法通过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使得评价范围内改善后的交通系统运行指标均符合本导则第9.0.3条1-4款的规定时,应判定其交通影响为不可接受。

9.0.5对交通影响不可接受的建设项目,应对其选址或建设项目报审方案提出调整建议。

附录A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A.0.1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应包括:

1建设项目概况

2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

3评价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情况分析

4 现状交通特征分析

5交通需求预测

6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7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8结论与建议

A.0.2建设项目概况应包括建设项目主要规划设计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营业态、建筑设计方案、建设计划等内容。

A.0.3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应按照本导则第6章的规定确定评价范围与评价年限。

A.0.4评价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情况分析应重点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现状用地特征、规划用地特征及交通规划方案。

A.0.5现状交通特征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调查方案说明;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对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流特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政策及措施进行说明。

2)应对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A.0.6交通需求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出行率、出行方式、高峰小时系数等参数说明;

2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量预测;

3项目新生成交通量预测;

4项目交通量空间分布预测;

5评价范围内交通量分配。

A.0.7交通影响程度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价范围内主要交通问题分析。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A.0.8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设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内容宜包括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自行车、行人和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6)停车设施改善,内容宜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货车装卸点,出租车、社会车辆停靠点等。

3改善措施评价。

A.0.9结论及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及建议应包括: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2评价结论应明确建设项目建成后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明确交通改善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是否可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或)报审方案进行调整。

3必要性措施是保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可接受的前提条件。建议性措施包括对建设项目内部或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推荐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为显著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必要性措施。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4.0.3条和6.1.2-2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路、×路、×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年和××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 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交通需求预测

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渝环…2010?341号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市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我局制定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列入《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不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免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 二、列入《豁免名录》的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及我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三、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废气、 —1—

噪声等可能扰民的建设项目,不予以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 四、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验收管理。 五、《豁免名录》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特此通知。 附件: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建设项目豁免名录△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建委、 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中小企业局,重庆市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各环评单位。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26日印发—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 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 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1 —

1.0.6 建设项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1.0.7 出行率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 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1.0.8 新生成交通需求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 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 交通需求。 1.0.9 背景交通需求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 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 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1.0.10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1.0.11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Indicators of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 的指标。 —2 —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程序。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新建建设工程以及各类改、扩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即构成本导则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 号)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人的城市。 小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 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体系,广泛连接城市各区,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 支路:是住宅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型地区的交通路径,为连接次干路与街坊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交通流量:也称项目生成交通量,是建设工程生成或吸引的交通负荷增量。 非项目交通量:也称背景交通量。除建设工程自身和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建设工程生成的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会产生影响。非项目交通包含两部分:(1)过境交通,即所有通过研究区域且起止点均在研究区域外的交通出行;(2)其他项目交通,即研究区域内其他项目产生的交通,起点或终点在研究区域内。 交通量预测四阶段法:包括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阶段。 4 总则 4.1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Evaluate 简称TIE)是通过定量分析预测建设工程开发后对周围相关交通设施及路网的影响度,定性或定量评价建设工程开发并投入使用后对交通通行、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的影响效应,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减小建设工程对周边交通负荷的影响,评价建设工程出入口、基地总平面

济南市道路交通拥堵调查报告共16页文档

齐鲁工业大学 实习报告 院系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第 1 页

实习情况一览表 第 2 页

济南市道路交通拥堵调查报告 一、实习目的 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济南市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攀升,随着济南市的不断发展,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给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切实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次实践,我们就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调研。我们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我们在重要路段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各3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对象主要为青年人和中年人,其中包括司机和路人。 对问卷进行总结和分析,抽样调查的对象中有91%的人在济南市居住,年龄在20—50岁的占86%,有9人属于职业司机,有35%的人对济南市的交通状况不满意,有55%的人表示济南市经常堵车。 二、实习内容 1.你遇到过堵车现象吗 由图表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经常遇到堵车现象。

2.你认为济南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 由图表可以看出人们认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乱闯红灯,乱穿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 3.您认为济南市的道路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哪些方面的问题 分析得出49%的人认为起分流作用的支流数量不够使济南市道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4.假如您拥有私家车,您是否会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由图表可以看出超过50%的人表示会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但不会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工具的人仍占多数。 5.您认为济南的BRT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图为人们对济南市BRT的意见和看法,多数人认为济南市BRT应降低票价并且到站准时 6.您认为济南市主要存在哪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 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 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2.0.7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Indicators of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 的指标。 2.0.9 长路段 Long Continuous Road Link长度超过1.5km,交通

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4741U/2020- 20577 [ 发文字 号 ] 渝环〔2020〕57 号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 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 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0-06-19 [ 发布日 期 ] 2020-06-19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万盛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减缓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庆市实际,研究形成了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一、列入《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属于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项目(仅包括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坪塘、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基本医疗用房项目(仅包括20张床位以下的卫生院、所、站)、住房安全保障项目,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

关手续,以上项目均不免除业主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项目,按相应要求执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56号)执行。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主动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宣传,主动指导、服务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告知,加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市生态环境局。 五、本通知自2020年6月27日起实施。 附件:《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定位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国经济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交通战略优先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系统认真践行“坚持以富民兴渝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的“三个坚持”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预计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约占全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1/4,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内外通道网络逐步完善。“十二五”以来,相继建成渝利铁路、南涪铁路等7个项目,新增里程402公里,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774公里,路网密度2.1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兴隆场站、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等先后建成投用,形成了“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网络格局。开通“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和重庆至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实现铁海联运、国际直达。成渝客专、渝黔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在建里程约1000公里,重庆西站、北站、沙坪坝站等枢纽工程建设顺利。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在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了新千公里和第四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并采取“BOT+EPC”模式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超过700亿元,沿江高速、九龙坡至永川等20余个项目、1200公里顺利开工,其中已建成530公里。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41公里,路网密度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对外出口通道12个,通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地方干线公路通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双百”目标顺利实现。新改建区县联网公路3000多公里,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300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大规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1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达率达100%。全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民生实事,在西部率先启动撤并村通达工程建设,全市2606个未通公路的撤并村中,已有1510个实现公路连通。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具雏形,水运竞争优势有效增强。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船舶总运力62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居全国内河第一。全国最大的内河港—果园港投用,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7亿吨、集装箱370万标箱。成立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水运影响力和辐射聚集度不断提升,周边地区货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目录 一、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方案简述 (1) 1.3项目依据 (2) 1.4研究方法 (3) 二、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的界定 (4) 三、区域道路交通及用地条件分析 (5) 3.1现状道路条件 (5) 3.2项目区域公共交通现状 (6) 3.3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6) 3.4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 (7) 四、设计方案交通评价 (9) 4.1项目建筑总平面交通评价 (9) 4.2项目停车设施交通评价 (11) 五、项目生成交通量预测 (12) 5.1 项目评价时段和评价对象的确定 (12) 5.2 背景交通量预测 (12) 5.3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16) 5.4 交通分配 (18)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 (20) 6.1 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 (20) 6.2 对邻近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影响 (21) 6.3 对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 (22) 6.4 对公共交通的影响 (24) 6.5 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七、小区交通组织设计 (24) 7.1 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 (24) 7.2 小区外部交通组织设计 (25) 7.3 停车交通组织设计 (25) 7.4 交通标志设置 (25) 八、结论与建议 (25)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西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浪琴湾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项目小区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西距未央路(迎宾大道) 约1350m,东距太华北路850m,距离市中心(钟楼)约9.5km,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323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2.0.7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 2.0.9 长路段 长度超过1.5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2.0.10 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容量 在一定服务水平下,建设项目周围的公共交通设施可以为建设项目提供服务的富余运力。 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

重庆交通现状及解决措施小论

重庆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苗子哥 (建筑工程学院建环091 200944XXXX) 摘要:通过三周以来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渐渐的城市这个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城市应倡导低碳、节能、便利;倡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每位市民、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因此我通过实地和查阅资料,针对重庆的交通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关键词:重庆交通现状重庆交通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目前大城市发展的现实是要解决好人们的工作,休息,居住和交通等问题,大城市的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速度提高了,但是目前最让人烦心的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 一,重庆交通现状 根据我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水、陆运输行业管理的要求,全市交通科技工作面临两大方面的课题,一方面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问题。 1.1高速公路建成“二环八射” “二环八射”高速路网建成,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2010年八大“民心工程”任务,在国庆前实现渝湘高速酉黔、洪酉,渝宜高速云奉、奉巫4 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实现提前十年全面建成“二环八射”2000 公里高速路网的宏伟目标。 1.2地方公路发展齐头并进 重点公路建设进展顺利。2010 年地方重点公路建设有10个项目,总里程225公里,总投资90亿元,1-10月完成投资近9.6亿元。 1.3 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今年以来,市交委抓住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机遇,进一步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水运又好又快发展。 1.4道路运输发展服务民生 服务民生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公交营运体制改革,主城区到期的748 台班车终止运营,新增和调整公交线路30 条,主城公交覆盖外环以内区域工作有序推进。已有19 个远郊区县发展了公交。 1.5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2017年重庆公需科目重庆十三五规划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重庆公需科目重庆十三五规划解读考试题及答案 课后测试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A 重要阶段 B 决胜阶段 C 关键阶段 D 规划阶段 2. “十二五”末,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A 5924美元 B 6924美元 C 7924美元 D 8924美元 3.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4. “十二五”时期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A 11.8% B 12.5% C 12.8% D 13.5% 5.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为主线?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改革开放创新 C 全面依法治国 D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设置了个主要指标。 A 30 B 25 C 20 D 15 7. 国家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GDP增长预期目标为。 A 6% B 6.5% C 7% D 7.5% 8.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把重庆定位为。 A 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 B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C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9. 2015年10月,中央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启动。 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八届四中全会 C 十八届五中全会 D 十八届六中全会 10. 当前,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

A 美国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11. “十二五”末重庆市非公经济占比超过。 A 40% B 50% C 60% D 70% 12. 全球经济史上,最早的“世界工厂”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中国 13. 目前全球的“世界工厂”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中国 14. 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领域。 A 农业 B 建筑业 C 商业 D 制造业

重庆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0678777.html, 重庆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 作者:刘幼昕陈五四郭婕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2年第12期 【摘要】重庆主城区的交通畅通状况与全国其他同等城市相比处于较好水平,但随着机 动化的普及以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主城区的交通需求量将会迅速增长,使得主城区所面临的畅通状况越来越严峻。根据调查,重庆市主城区容易发生周期性拥堵的区域主要在五大商圈和各组团的连接路段,针对这一调查分析结果,对拥堵点及拥挤路段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缓解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这对主城区的交通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重庆的宜居品质也有着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交通拥堵;拥堵点;拥堵路段;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坪坝商圈、南坪商圈[9]。 2 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交通拥堵是由于的道路的通行需求大于道路的通行供给能力而形成的道路交通运行速度低,排队缓行的一种交通运行现象。交通拥堵是动态发展的,随着交通需求增长而不断加剧和扩散,随着交通瓶颈的改善而转移。交通拥堵的改善也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需要交通需求调整和交通供给增加等多方面措施,才能缓解交通拥堵。 (一)私人小汽车增加迅猛 2009年,由于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措施降低了车辆购置相关税费,私人小汽车增加迅猛,2010年重庆主城区机动车拥有量66.7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29.5万辆,较2009年增长26.3%[10]。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增加严重地冲击了公交分担率,使道路资源有从公交这一高效率利用向私家车这一低效率利用的发展的趋势。 (二)路网功能级配不合理 从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要求来讲,道路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必须具有合理的功能等级结构与布局。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应由城市出入走廊、市区内的跨区长距离出行走廊、集散交通干道、街坊性支路和其他特殊功能道路按适当的级配比例和衔接方式构成,各类道路应各司其责,有机结合,实现道路功能等级的协调统一。然而长期以来,在道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一味扩充道路网的空间尺度,而忽视道路网的功能结构改善。例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 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就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与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与建议。 1、2 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教程和经验分享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教程和经验分享 交评总的大纲 根据个人经验,本人将交评的制作主要分为六部分:调查前准备工作、交评调查、调查资料分析、交通预测、交通影响评价及改善、项目分工安排。 一、调查前准备工作 首先,当我们接到一个项目的时候,第一步是对接收到项目的总平图和地库图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有: ①地面:检查项目出入口与最近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看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②地面:量出项目出入口的宽度,判断是否满足单双向的最小宽度要求; ③地面:量出项目内部地面上各个车道的宽度,看其是否满足单双向的最小宽度要求; ④地面:弄清地面地库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以及不同地库出入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判断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⑤对技术指标表进行核查:根据记住表中不同的建筑面积,按照国家和当地建筑相关规范对机动车位和非机动车位的数量进行计算; ⑥地库:对地下所有的车库坡道数量的宽度进行核查; ⑦地库:对地下所有的车库内部通道宽度以及转弯半径进行核查; ⑧地库:对地下所有车库的车位数进行人工数,检查其是否与技术指标表中表明的车位数相等。 上面这些检查头目均需要一一核查,不管哪一条款不满足要求,均需要一一写出来做一个审图文档反馈给甲方,让设计院根据我们的审图建议进行修改。

二、交评调查 当设计院按照我们的审图意见将项目进行修改完以后,我们需要按照修改后版本的文件进行资料调查,其具体的步骤如下: ①根据总平图的总建筑面积,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区域进行围合,看其是围合一圈还是两圈,并以什么样的等级道路仅进行围合; ②结合该城市未来年的用地规划图和路网规划图对围合道路进行选择,使其按照相应等级的路围合诚闭合的圈; ③根据围合的影响范围和项目地理位置,在百度地图或者谷歌地图进行截图,在截图上找到相应的项目位置和围合影响范围。 确定前提资料,然后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勘察的内容有: ④车流量:对每条道路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对每个交叉口各个方向的直行、左转、右转车流量进行记录,同时大概记录一下单位时间内每条道路的非机动车流量和人流量; ⑤拍照:对每一条路的基本路段进行拍照,每条路至少拍照一次,对每个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进口道那里进行拍照; ⑥对于有信号交叉口,需要对其信号配时进行记录,同时对各个进口道的车道数以及有无加宽和渠化方式进行记录; ⑦路段:对每条道路的标准横断面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以及路边是否有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并进行拍照记录; ⑧对每条道路上的公交站点、公交线路、公交乘客等进行调查记录,对影响范围内的地铁站点等进行调查。 以下四部分主要是内业资料的整理和交评报告的编辑。 三、调查资料分析、 交通调查资料分析主要对应文本你的第1~4章的内容,本节主要针对这四章具体怎么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经验分享。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3.1建设项目概述 建设项目概述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内容: 1、项目来源的介绍,主要讲项目位于什么位置,以及主要用途和性质说明清楚。 2、项目区位,主要对项目临近的城市道路进行分析,以及其余飞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的距离,这里需要1~2张区位图。 3、项目规划指标,这里首先是对总平图中的技术指标表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对交通的影响做一些简要的说明即可。 4、编制依据,主要对文本和附图制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规范进行说明。 5、评价内容和技术路线,这里主要是对交评文本主要分为哪几部分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并制作一个技术路线图,这里的内容均不需要更改,直接用模板的内容即可。 3.2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和时段 此章节主要包括影响项目的交通评价范围、评价年份、交通分析的评价日以及交通量评价时段,具体分析如下: 1、项目的基本条件介绍,主要建筑限制、具体位置、建成时间和投入使用时间。 2、项目启动阈值的选取,阈值的取值决定了项目是围合几圈,其主要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的规定,阈值范围如下,然后根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咨询技术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交通影响评价,项目地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双方平等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执行。 第一条本合同签订依据 1.1《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和规章。 1.2项目地点相关的城市区域的有效规划文件。 第二条评估分析依据 2.1 甲方的委托书 2.2 甲方提交的项目基础资料 2.3国家、省、市的相关技术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长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库)规划设置规则(长政办发[2005]3号)》,望城县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长沙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长规发[2006]49号)。 第三条甲方向乙方提交的项目基础资料、文件 3.1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电子文件1套 3.2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该项目的相关议纪要材料 第四条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及时间规定 4.1乙方运用交通规划相关理论,对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进行研究,依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减小建设项目对周围路网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包括外部、内部交通系统的改进措施),提出达到望城县规划管理局对该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要求的评价报告。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渝环〔2020〕57号)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万盛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减缓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庆市实际,研究形成了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一、列入《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属于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项目(仅包括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坪塘、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基本医疗用房项目(仅包括20张床位以下的卫生院、所、站)、住房安全保障项目,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手续,以上项目均不免除业主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项目,按相应要求执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56号)执行。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主动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宣传,主动指导、服务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告知,加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市生态环境局。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

.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 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2.0.3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2.0.4 出行率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2.0.5 新生成交通需求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交通需求。 2.0.6 背景交通需求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 需求。 2.0.7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2.0.8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的指标。 2.0.9 长路段 长度超过1.5km,交通几乎不受交叉口影响的道路区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