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轼人物分析讲解
苏轼形象总结

苏轼形象总结导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文学体裁,且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苏轼不仅是一位具有才华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丰富多才的人物,他对政治、教育、养生、书画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本文将对苏轼的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
苏轼的文学才华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词、散文深受后人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诗创作既有婉约清丽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直抒胸臆的豪放诗。
例如他的《浪淘沙·北国风光》一词,通过描绘北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他的散文作品也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如《赤壁赋》就是他最著名的散文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感受,展现了他娓娓道来的叙事才华。
苏轼的政治成就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苏轼在政治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
他曾任官于徽宗朝,先后担任过主簿、知州等职位。
他在官场上以正直公正的形象著称,与权贵势力保持独立。
苏轼十分重视农民的生活和权益,他提出了农田水利的改革方案,为农民谋福利。
然而,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性格以及与官场上的一些权贵发生冲突,苏轼多次被贬谪,最终被贬到岭南地区。
苏轼的教育观念苏轼对教育非常重视,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以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才华和品德。
他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任官期间,他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持续推动教育改革。
他提倡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才华。
苏轼的养生观念苏轼十分重视健康和养生。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养生的方法和理念。
他主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的稳定。
苏轼还非常享受茶文化,他饮茶几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相信饮茶可以提神醒脑,有利于健康和修身养性。
苏轼的书画成就苏轼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总结苏轼形象

总结苏轼形象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官员。
他的诗文风格豪放洒脱,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成就。
在历史上,苏轼以他优美的词章和丰富的才华被誉为文坛巨擘。
他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苏轼的文学才华苏轼的文学才华是他形象的重要方面。
他的诗文作品自成一体,充满着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苏轼的作品大多取材自自然和人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他能通过诗文表达出人类情感的细腻和深邃,打动读者的心灵。
苏轼的文学才华卓越,为后世文学家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2. 苏轼的豪放个性苏轼的豪放个性也是他形象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敢于直言不讳,不拘一格的处世态度使他在文人圈中独树一帜。
他的文章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对于社会不公与政治腐败不畏惧,以豁达的胸怀和独立的见解对抗不合理。
他不仅在文学上赋予了豪放的个性,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坚定的原则和勇气。
3. 苏轼的政治才干苏轼的政治才干是他形象的另一亮点。
他曾在南宋政权中担任要职,负有重要的治理使命。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聪明才智和务实精神。
他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力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即使在遭受降职和贬谪的艰难时刻,苏轼仍然不放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努力。
4. 苏轼的坚韧精神苏轼的坚韧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后人。
他历经人生坎坷,但从未放弃他的文学追求。
无论是政治生涯中的挫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磨难,苏轼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坚韧精神是他形象中最有魅力的一面,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继续前行。
5. 苏轼的艺术追求苏轼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他形象的又一特点。
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热爱书画艺术。
他的书法潇洒自如,墨香四溢;他的绘画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轼追求艺术的极致,他崇尚自然和真实,从而使他的艺术作品融入了无限的情感和个性。
总结苏轼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的形象在历史中屹立不倒。
高考作文古代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古代人物素材: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是由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苏轼人物特点及事例范文

苏轼人物特点及事例范文1. 引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成就而被后世称为文学巨擘。
2. 苏轼的人物特点苏轼的人物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反叛精神苏轼一直以来都展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
他对传统的束缚和框架不满,积极创新,并以此塑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态度,使他在当时的文学界独树一帜。
2.2 激情与痛苦并存苏轼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激情和痛苦并存的情感。
他深情痛忆故国和前妻,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充满了愤懑和不满。
这种情感的交织使他的作品更富有力量和思考。
2.3 坚持真实与自我苏轼坚持真实和自我,他在写作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受世俗观念和权威的束缚。
他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将写作视为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2.4 人文关怀苏轼对人性和人生深表关怀,他关注社会底层的人民疾苦,并积极为他们发声。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他的人文情怀。
3. 苏轼人物特点的事例分析3.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描绘了苏轼通过观察滚滚长江的东逝水,表达对岁月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词中充满了对光阴易逝的痛苦和无奈,体现了苏轼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3.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绘明月的出没和变化,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他以明月为喻,唤起读者对时间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
3.3 《黄州快哉亭记》这篇散文是苏轼在举目无亲、身处黄州快哉亭时的写照。
他通过描绘具体的环境和情境,展现了他前半生坎坷的经历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散文中融入了对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批判,体现了苏轼坚持真实和自我表达的精神。
4. 结论通过对苏轼的人物特点和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激情与痛苦并存、坚持真实与自我以及人文关怀的特点。
简评苏轼形象

简评苏轼形象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
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
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
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
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
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
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
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
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最有体会。
他说:“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
”①可谓一语中的。
王先生没有详细论述苏轼的真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本文试详述之。
早在少年时代,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注意到了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格的不同。
他在《名二子》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也矣!”曾枣庄先生对此言的解释很有见地:“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因此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
结果一生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
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善处乎祸福之间’。
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在以后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
”②青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贬越远。
去世前两个月,苏轼在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上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真是沉痛之极。
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但苏轼并没有苟容取合。
苏轼形象总结分析

苏轼形象总结分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学、美术领域的泰斗。
苏轼的文学作品广泛而丰富,覆盖诗、文、词等多种体裁,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见长,给人以豪放不羁、志向远大的印象。
本文将对苏轼的形象进行总结分析,从他的才华、情感表达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才华横溢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具备了多重才能,包括诗歌、散文、词曲、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以及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抒情写意为主要特点,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此外,苏轼还以其出色的书法和绘画技巧著称。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与黄庭坚、米芾、范仲淹并称为“宋四家”。
他的书法作品融汇了楷、隶、行、草等多种字体,展示了他的独特风格和广泛的艺术造诣。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作品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具象的表现,极富创意和想象力。
情感表达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热爱。
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喜欢山水和江河的壮丽景色,常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例如,他在《赤壁赋》中运用写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长江的奔流和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苏轼的作品中,情感表达也常常与个人经历相结合。
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多变,经历了政治风云和困境,但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逆境的坚持。
社会影响苏轼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公务方面表现出才华出众和勤政爱民的一面。
他曾任过多个官职,包括提举大都水监、参知政事等,虽然在政治上有过争议,但他十分关心民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出了不少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建议。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学评论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医学家。
其文学成就卓著,被尊称为“文学之神”。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赋等多个文体,广泛流传至今。
苏轼的文学才华非凡,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
苏轼的词作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古代词的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词作中常常融入了对爱情的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散文作品也是其文学成就中的亮点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真实感人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通过对生活琐事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
苏轼的书法造诣非常高,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感。
他的书法作品以气韵生动、笔势遒劲而著称。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度的欣赏价值,也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政治主张以“变法”为核心,主张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他的军事才华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曾参与多次战役,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苏轼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对科学、医学等领域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他对科学有着广泛的知识和深入的了解,他对医学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科学和医学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是一位具有极高文学造诣和多方面才华的人物。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政治、军事、科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也令人钦佩。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 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 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 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 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 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 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 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 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 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 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 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 发扬光大!
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
五月份,春与夏交接的季节。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迎春花与玉兰花刚 刚开败,月季冒出了小小的蕾,一串串粉嘟嘟的桃花,绿草如茵,这一切, 都像人们说得那样,是的,这我也同意,春天确实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嫩嫩的绿,淡淡的绿,无边无尽的绿,而夏天,绿得更 深了,那是翠绿,绿得更加得深沉。
师生之间酿就经典(第一课时)
悲催哥的乐生活----苏轼
学习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课程引入
啥事是你急不可耐想实现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 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 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 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 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 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 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 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 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 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 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 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 霸业。
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 冷漠无情。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 不知道什么叫母爱。”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 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 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单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 风嗖嗖。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 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 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 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 续工作连续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 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
若是能重来,不要做李白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 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李白本以 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 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他开始远离长安。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 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孤鸿自喻 品性坚贞 坚持操守
内容讲解-象征、托物言志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 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 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 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 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 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 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托物言志在作文里的应用
然而,冬天,这四季中最没有生气的一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无边无垠的白,雪花铺 天盖地,席卷而来,仅仅能为这枯萎的冬天增添几分绿色的松柏,此时也被盖上了厚厚的 雪被。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内容讲解-知识梳理
Content explanation
缺月 疏桐 漏断 人静
孤独
幽人 孤鸿
不安
恨无人省 枝不肯栖
象征---托物言志
Content explanation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 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 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 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 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 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 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 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 识基础。
常见象征积累
1. 杨柳----依依惜别 2. 月亮----思亲怀乡 3.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4. 梧桐----凄苦愁思 5.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6. 梅兰竹菊----品性高洁,坚贞不屈 7.草木----物是人非、兴亡盛衰之感
方法总结
诗词鉴赏法
景+境+情 三位一体
一个擅长突围挫折的坡----苏东坡
有的人只是自己厉害 东坡家厉害的是一窝 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
课程引入 内容讲解 课后总结 诊断反馈
一个擅长突围挫折的坡----苏东坡
有的人只是自己厉害 东坡家厉害的是一窝 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皇帝老儿搞变法 作诗被诬下大狱 虽说捡回一条命 离京遭遇连环贬 黄州---惠州---儋州
这个时候,你会选啥子嘛
挫折是个球,你踢它就跑
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 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 历史巨著《史记》。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 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 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 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 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 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 大学请去工作。
考题链接
Content explanation
画面
• 请你描述一下词中所写的画面
环境 情感
人物
• 从本词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作者 什么性格特点?
• 本词中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环 境》有什么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 本词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象征、托物言志在作文里的应用
梅花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 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