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

合集下载

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

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
度降低血压; • ⑨建立静脉通路,采取血样,在急救车上即完成相关POCT化验; • ⑩避免因院前干预而延误转运。
三、合理转运
1. 转运策略 • ①EMS急救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将疑似卒中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卒中中心或可以开展静
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医院; • ②有条件的区域可考虑发展MSU,可实现在院前进行静脉溶栓,并且减少血管内治疗
Dispatch (派遣)
Decision (临床决策)
Delivery (转运)
Drug (药物治疗)
Door (到院)
Disposition (安置)
一、卒中急救系统建设
1. 急救人员培训 • ①推荐急救人员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卒中评估量表(如CPSS、LAPSS和
FAST); • ②推荐急救人员掌握卒中的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 ③推荐对急救人员多途径持续强化实施卒中教育。 2. 卒中中心网络的建设 • ①在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内,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卒中中心网络; • ②制作溶栓地图。
者及家属同意;
四、院内急救
3. 急诊治疗
• ⑥若最初未进行无创血管影像学检查,静脉溶栓后进行无创血管影像学检查; • ⑦患者接受<6h机械取栓时,不建议在CT+CTA 或MRI+MRA 之外进行额外的影
像检查; • ⑧发病时间在6-24h之间,建议进行CTP、MRI弥散或灌注成像帮助筛选适合
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 • ⑨推荐急诊科常规自备溶栓药物、CT室就地溶栓。
包括: • 静脉溶栓:rt-PA、尿激酶(国内) • 机械取栓:支架取栓、抽吸取栓 • 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
概述
救治可以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诊、住院治疗
2013 年AHA/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管理指南》 中将卒中急ion (发现)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精品课件)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精品课件)
占本部分18%权 重;重点关注:相关科室的 设置、仪器设备和医生资
质,卒中中心标识配备
培训及会议举办、承办、 参与情况
重点关注:与脑防委相关会 议的会议举办、承办、参与 情况
2018年卒中防治中心评分指标体系(试行)
组织管理
占本部分26%权重;重点 关注:院领导牵头的组织 落实和多学科协作
区域卒中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急性脑卒中院内救治流程培训,要求相关科室严格 按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开展救治工作,保障各部门各环节无卡顿,尽量缩短 DNT时间,全力保障救治时间。
27
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技术部分
二级预防
重点关注:IS患者病因分型 和根据病因采取治疗的情况
一级预防
重点关注:针对脑卒中高 危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宣教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
1
1 卒中中心建设是提高卒中诊疗水平的关键 2 绿色通道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 3 绿色通道建设的要点
2
中国是全世界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 中国卒中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 与俄罗斯,蒙古等属于第一方阵
2010年按年龄调整后的卒中发生率(每100,000患者·年)
改善 卒中治疗
现状
14
绿色通道的建设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
(二)组织管理 ➢ 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脑血管病
专业)、急诊科骨干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 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 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三)建设要求 ➢ 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和急诊值班(24小
中国:患病率>336.3/10万每人
该研究来自119项研究的汇总,其中58项来自高收入国家,61项来自低收入国家

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

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

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这是一种急性的疾病,需要迅速应对和治疗。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许多地方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

下面就以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为标题,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在绿色通道中的救治过程。

一、绿色通道的建立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速度和效果,许多医院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

这是一种特殊的通道,旨在加快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使其能够尽快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绿色通道的建立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放射科、神经外科等。

这些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全面的救治。

二、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流程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救治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急诊科接诊当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时,首先由急诊科医生进行接诊。

急诊科医生会进行初步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是否为脑卒中。

如果怀疑为脑卒中,急诊科医生会迅速联系神经内科医生,并启动绿色通道。

2. 神经内科医生评估神经内科医生接到急诊科的通知后,会立即前往急诊科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神经内科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CT或MRI 等。

根据评估结果,神经内科医生会判断脑卒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3. 快速通知放射科在神经内科医生评估的同时,急诊科会迅速通知放射科医生。

放射科医生会准备好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设备,如CT机或MRI机。

这些设备对于确认脑卒中的诊断以及判断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至关重要。

4. 快速影像学检查一旦放射科医生准备好设备,患者会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

通常情况下,CT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出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MRI检查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会对后续的治疗方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5. 神经内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在获得影像学检查结果后,神经内科医生会根据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经验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经验总结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经验总结一、引言脑卒中作为我国重大疾病之一,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国在近年来大力推进脑卒中防治中心的建设。

本文档旨在总结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经验,为未来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目标1. 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2. 加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管理工作;3. 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水平;4. 推广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三、建设成果1. 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科专家,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3. 优化诊疗流程: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实现了急性期患者的快速识别、诊断和治疗。

4. 完善设备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脑卒中诊断和治疗设备,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5. 开展科研项目:申报了多项脑卒中相关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6. 加强宣传教育:举办了多场脑卒中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

7. 建立协作网络: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了脑卒中防治协作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建设经验1.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领导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2. 注重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设备设施、科研项目的投入。

4.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脑卒中防治中心建设的规范运行。

5.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诊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6. 推广宣传教育:加大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7. 深化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身实力。

五、展望与建议1.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又称为脑卒中快速诊疗通道,是一种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紧急诊疗的措施。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恢复非常重要。

因此,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治愈率。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

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能出现中风、瘫痪、失语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病变严重,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诊疗尤为关键。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旨在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加速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脑卒中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和医务人员更加了解脑卒中的症状、紧急处理和救治措施。

二是建立脑卒中救治网络,将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放射科、血管外科等在内的相关科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协同救治的体系。

三是制定脑卒中救治的快速诊疗流程和指南,明确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步骤,确保每位患者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接受诊疗。

四是建立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优先就诊和治疗的机会,缩短等候时间,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救治措施。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率和治愈率。

由于急性脑卒中病情严重,时间是生命的关键。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可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使患者能够更早地接受诊疗和治疗,提高救治率。

其次,它可以减少延误治疗的风险。

脑卒中需要尽早干预,如果患者无法及时就诊,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或者发生并发症。

通过绿色通道,可以尽量避免因为就医时间延误而导致的患者病情加重。

再次,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提高其康复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及实践

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及实践

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及实践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建立及实践。

方法对15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指导规范院前急救措施、现场救治、合理用药、病情监测、安全转运等急救流程。

结果本组1520例患者,其中1424例患者成功转运回医院治疗,死亡96例。

结论急诊绿色通道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后,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标签: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院前急救;措施脑卒中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亦称脑中风。

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塞。

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急,严重者表现为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点,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针对这类患者的救治早期关键在于血管再通,即早期判断适时溶栓治疗使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得到救治;极大地缩短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并恢复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120急救中心承担”120”急救的任务以来,开展了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为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 临床资料本组1520例,男1100例,女420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岁。

均因突然出现头晕、呕吐、偏瘫、感觉障碍、失语、抽搐、昏迷等症状呼救,呼救者为患者或其家属。

到院后经神经内科医生检查有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及MRI等辅助检查确诊。

其中脑出血960例,脑梗塞464例,死亡96例。

2 院前急救措施2.1快速反应医护人员、司机、救护队员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出诊。

白天应控制在3min内,夜间应在5min内出车。

出车途中随时与家属及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正确的指导,并迅速做出初步判断;合理安排抢救的措施。

2.2迅速准确评估病情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通过简单询问家属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既往史,迅速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有无呕吐及肢体的活动情况;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以便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处置预案

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特制定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处置预案,旨在迅速、高效地开展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卒中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

2. 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3. 提高我院卒中救治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2. 成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工作。

3. 各相关科室成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协作小组,负责配合救治工作。

五、预案内容(一)卒中患者的识别与报告1. 医院工作人员、家属及患者本人应熟悉卒中症状,如:突然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2. 一旦发现疑似卒中患者,应立即报告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领导小组。

3. 确诊为卒中患者后,立即启动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二)卒中患者的快速评估与救治1. 立即对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意识、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言语等。

2. 根据评估结果,立即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等。

3. 立即通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工作小组,启动卒中救治流程。

(三)卒中患者的转运与接诊1. 卒中患者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平稳,避免颠簸。

2. 转运途中,保持与接诊科室的沟通,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接诊科室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救治方案。

(四)卒中患者的救治流程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 确诊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b. 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c. 溶栓治疗结束后,根据病情进行后续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糖等。

2.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a. 确诊后,立即给予止血、降颅压等治疗。

b. 根据病情,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径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径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径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定义是一种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快速、高效、优质 的医疗服务的路径。
绿色通道路径中的医疗服务和应用
病例评估
通过从病史采集、神经影像学检查到临床评估 等多方面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急性期治疗
提供24小时机动服务,提高患者获得早期溶栓 治疗和其他急性期治疗的机会。
1
协调合作
各相关科室和医疗机构之间密切协调合
规范化管理
2
作,确保通畅的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 径。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培训,确保
医护人信息化支持
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各环节的数据共 享和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径实现的 影响和成果
1 治疗效果改善
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2 医疗资源优化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3 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获得了更快速、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绿色通道路径中各参与方的角色和职责
急诊科
负责病例评估和初步 治疗,迅速启动绿色 通道路径。
放射科
治疗决策
基于评估结果和最新的临床指南,制定最佳的 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
早期恢复
提供早期康复评估和指导,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和重新融入社会。
绿色通道路径的重要性
绿色通道路径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溶栓治疗的机会, 减少患者的后遗症和死亡率。
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路径的实施方式
信息化建设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 共享和工作效率。
负责快速完成脑血管 影像学检查,为治疗 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院内延误情况较为严重
rtPA溶栓比例
150
入院-溶栓(DTN)
指南建议DTN 时间≤60分钟 116
仅2.4%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
中位时间(分钟) 100 68 50
80
90
未采用rtPA治疗的患者68.13%是 因为院内延误
0
全球 加拿大 美国 中国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 CNSR)纳入14702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2514 例在发病 3h内入院。
建立卒中中心可显著增加溶栓治疗率
P<0.001
14
12 未建立卒中中心
建立卒中中心
12.5 10.1
患者比例(%)
10 8 6 4 2 0
P<0.001
4.8
1.7
溶栓治疗率
30天死亡率
一项来自纽约州的观察性研究,纳入309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5297例在卒中 中心接受治疗,评价在卒中中心治疗和死亡率的相关性
研究显示:急诊尽快分诊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在急诊接受非卒中专科治疗的时间越长,住院患者的不良预后及死亡率越高
1
回顾性研究共分析了13934542例急诊患者,评估急诊患者转诊前的等待时间与患者不良预防之间的 关系2
1. 中国卒中杂志. 2015;10(6):488-93. 2. BMJ, 2011, 342:d298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卒中中心能助力实现以下功能
01 02 03 04 05 06 07 维持生命体征
满足基本监护条件
提供早期诊断检查 有卒中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特别是rt-PA溶栓治疗 实施一般的诊断和治疗性干预 规范的二级预防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国卒中杂志. 2015;10(6):499-507.
JAMA. 2011;305(4): 373–380
建立卒中中心可显著减少死亡等不良预后比例
卒中单元试验协作组综述:
纳入21项研究共3994例卒中患者,评估卒中中心vs.普通病房,结果 显示卒中中心显著减少死亡/不能独立生活/需要机构照料的患者比例 死亡
死亡/不能独立生活 死亡/需要机构照料
19%
患者到院就诊45min内,应该拿到CT检查和所有血液学检查结果,评估 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完善的卒中急诊绿色通道需要……
医政部门积极协调 多学科紧密合作 科学的流程管理 合理的岗位设置
构建完善的 急诊绿色通道
明确的岗位职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护士
分诊急性卒中高危患者;给 患者佩戴“绿色通道”标 识;开放静脉通道;备药溶 栓;为无法正常缴费者办理 欠费;日常管理、定期检查 溶栓药物
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 经功能,填写“绿色通道” 辅助人员 路径;协助疏导患者快速完 善溶栓前各项检查,特别是 头颅影像检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绿色通道中溶栓团队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溶栓团队
初筛、纳入“绿色通道”患 者;通知溶栓二线医生;通 急诊 知护士开放静脉通道;开具 一线医生 头颅影像、实验室化验检 查;完成心电图 评估溶栓指征、获取知情同 意;指导低年资住院医生动 溶栓 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 二线医生 功能;溶栓后协评估
10分钟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 为重要 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采集
1 2
诊断评估
3 4
体格检查
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 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 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开具化验检查
标注有“绿色通道 /抢救” 字样的处 方和检查申请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卒中中心中绿色通道相关的标识配备
设置醒目的指引标志 方便引导120及患者
设置卒中患者 优先标识
设置卒中患者和绿 色通道医护人员的 专属标识
卒中中心中绿色通道提倡多学科协作模式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需打 破原有分科治疗的壁垒,整合 神经内外科资源,联合急诊科, 影像科,介入科,检验科的力 量,实现学科间无缝对接,真 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保障急 诊救治时间的服务理念。
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急性脑卒中院内救治流程培训,要求相关科室严格 按照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开展救治工作,保障各部门各环节无卡顿,尽量缩短 DNT时间,全力保障救治时间。
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技术部分
二级预防
重点关注:IS患者病因分型 和根据病因采取治疗的情况
15
一级预防
重点关注:针对脑卒中高 危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宣教
卒中救治关键时间点:“黄金1小时”
由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窄,医院建立健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尤为重要,以 便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并能够做到早诊断、早评估、早治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急诊绿色通道的流程设置
分诊护士评价 “FAST院前筛检表”
获取知情同意
2010年按年龄调整后的卒中发生率(每100,000患者·年)
中国:患病率>336.3/10万每人
该研究来自119项研究的汇总,其中58项来自高收入国家,61项来自低收入国家
Lancet. 2014; 383(9913): 245-255
卒中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现有卒中患者1
每年死亡卒中患者1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
SACN.CLO.18.06.6259,有效期:2020.01.02
1 2 3
卒中中心建设是提高卒中诊疗水平的关键 绿色通道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 绿色通道建设的要点
中国是全世界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卒中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与俄罗斯,蒙古等属于第一方阵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 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 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
胸痛中心
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 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 率 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 症医疗救治体系
开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是提高卒中诊疗水平的关键
• 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解决之道:开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 关于印发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各地要加大对医院卒中中心建设管理 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指导完善医 院卒中中心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 程,落实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 范和临床路径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 会办公室要指导专家组对各地医院卒 中中心的建设、评估和管理进行技术 支持和指导
DNT时间:
77分钟(新模式前)


必要时可绕行急诊直接进入CT室
快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并报告 如果必需,迅速进行实验室检查 为疑似卒中患者提前配备预混的tPA
p<0.001


可在急诊室或影像科迅速给予静脉tPA
团队合作 数据的及时反馈
67分钟
(新模式 后)
Target:Stroke Campaign Manual JAMA. 2014 Apr 23‐30;311(16):1632‐40.
1 2 3
卒中中心建设是提高卒中诊疗水平的关键 绿色通道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 绿色通道建设的要点
卒中防治中心评审标准——管理部分
信息化建设
重点关注:随访管理等系 统和平台的信息化
基本条件
60
30
随访管理和宣教
重点关注:完善的随访 管理和院内院外的宣教
占本部分18%权重;重点 关注:相关科室的设置、仪 器设备和医生资质,卒中
1110万
每年新发卒中患者1
110万
每年直接经济负担2
240万
1031.25亿
1. 基于NESS-China研究 2. 基于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1. Circulation. 2017 Feb 21;135(8):759-771. 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11): 1263-1266
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
再灌注时间每延误45min 良好预后可能性下降10%
通过分析IMS Ⅲ研究中240例经过血管内治疗达到再灌注的卒中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估患者 良好预后(3个月mRS评分为0-2分)与再灌注时间之间的关系
Lancet Neurol. 2014 Jun;13(6):567-74.
Stroke. 2011;42:1658-166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Target:Stroke计划,如何减少患者延误
美国1030所加入Target:Stroke计划的医院,DNT时间自77分钟下降至67分钟(p<0.001)
Target:Stroke计划


急救系统提前通知医院
配备卒中工具包 迅速识别并通知卒中小组成员 为整个卒中小组成员配备独立呼叫系统
绿色通道的建设是卒中中心建设的核心
(二)组织管理 成立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脑血管病 专业)、急诊科骨干医师为主体、卒中诊疗相关 专业骨干医师为依托的救治小组。设立脑血管病 急诊窗口,保证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畅通。 (三)建设要求 设置脑血管病急诊绿色通道和急诊值班(24小 时/7天)的卒中救治小组。 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 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 业小组,从患者急诊入院评估及多学科专家会诊 至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不应超过60分钟;与本 地区急救中心及卒中防治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具 有对于转运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有效接 收、及时分诊和处置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