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及同步及其应用前景_一_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及同步及其应用前景_一_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及同步及其应用前景_一_

第1 6 卷第1 期物理学进展o l.16, N o. 1

V

1996 年 3 月PRO GR E S S I N PH Y S I C S M ac r ch , 1996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

Ξ

及其应用前景(一)

方锦清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102413)

提要

全文系统地综述了非线性科学中一个富有挑战性及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重大课题——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的主要进展, 包括了作者关于超混沌同步及其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现有的各种混沌的控制方法和混沌的同步原理提出了分类和评述。概述了实验与应用的现状, 指出了发展前景, 全文分为( 一) ( 二) 两篇, 第( 一) 篇以混沌控制的机理和方法为主要论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第(二) 篇以混沌的同步、超混沌的同步及其控制为论题, 同时包括众多的实验应用的研究, 进行较详尽的综述和分析评论, 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迄今国内外该课题的发展现状和主要趋势。

总论

混沌, 当今举世瞩目的前沿课题及学术热点, 它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性, 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大大拓广了人们的视野, 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中, 覆盖面之大、跨学科之广、综合性之强, 发展前景及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国际上誉称混沌的发现, 乃是继本世纪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问世以来的第三次物理学大革命, 这场革命正在冲击和改变着几乎所有科学和技术领域, 向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ΞΞ。

混沌的发现已过而立之年。首要的问题是, 混沌究竟有什么应用和发展前景? 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及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振兴经济的大潮面前, 这类提问和呼声更为强烈, 这确实也是深入开展混沌研究的巨大推动力。由于混沌的奇异特性, 特别是对初始条件极其微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不稳定性, 所

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缘故, 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觉得混沌是不可控的、不可靠的, 因而

Ξ 本课题是国家留学回国人员重大科技资助项目、国家核科学工业基金资助项目及I A EA 科研合同课题。

ΞΞ 混沌发现的重要性论述请参阅: 詹姆斯·格莱克著,“混沌开创新科学”( 张淑誉译, 郝柏林校) , 1990, 上海译文出版社。

物理学进展16 卷

2

是无法应用的怪物, 在应用及工程领域中总被回避和抵制。前二次物理学革命所经历的惊人类似的历史, 使我们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但是,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混沌同步及混沌控制的突破性进展, 由此激发起来的理论与实验应用研究的蓬勃开展, 使混沌的可能应用出现了契机, 为人们展现了十分诱人的应用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1—6 ]。

混沌同步原理及混沌控制方法, 在1990 年先后提出, 前者是由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学者P eco ra 和C a r ro ll[ 4, 5 ] 提出, 他们在电子线路上首先实现了混沌同步, 后者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O t t、G rebo g i 和Yo rk e提出, 称为O GY 方法[ 6 ]。同年, 该校的D it t o 等人利用该法首次在一个物理系统上, 即磁弹性体上实现了对周期一的稳定控制[ 7 ]。随后, 国际上混沌控制方法及其实验的研究迅速发展, 混沌同步也获得进一步拓广, 大大推进了应用研究, 诸如在电子学、机密通讯、密码学、激光、化学、生物、脑科学及神经网络系统等众多领域中, 其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自然界及实验室里, 由于学科、领域和部门的不同, 非线性系统多种多样, 混沌行为千奇百怪, 相应的混沌控制及其应用也是多姿多彩。从混沌的类型上, 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只产生时间混沌, 第二类只产生空间混沌, 第三类同时产生时间与空间混沌, 第四类产生功能混沌。跟丰富多彩的混沌行为相比, 目前的混沌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只不过刚刚开始, 目前较多地集中在第一类混沌的控制与应用上, 时空混沌的控制问题也引起了注意, 其它类型的混沌控制尚待展开, 因此, 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领域。

迄今, 混沌控制的目标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在混沌奇怪吸引子内存在无穷多的周期轨道, 控制的目标是对其中某个不稳定周期轨道进行有效的稳定控制, 根据人们的意愿逐一控制所需的周期轨道, 该控制的特点是并不改变系统中原有的周期轨道。另一种控制目标则不要求必须稳定控制原系统中的周期轨道, 而只要通过可能的策略、方法及途径, 达到有效控制得到我们所需的周期轨道即可, 或抑制掉混沌行为, 即通过对系统的控制获得人们所需的新的动力学行为, 包括各种周期态及其它图样等。以上两种控制目标都各有妙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混沌控制方法, 适于各种情形下的混沌控制, 从非线性系统的类型上说, 有些方法适于离散非线性系统, 有些则适用于连续非线性系统, 从控制原理上可分为微扰反馈控制法及无反馈控制法。前者反馈的对象可以分别为系统参数、系统变量、外部参数(强度、相位等) , 等等, 对不同对象的微扰反馈, 则产生不同的控制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利用与时间有关的连续小微扰作为控制信号, 当微扰趋于零或变得很小时, 则将实现对特定所需的周期轨道或非周期轨道的稳定控制, 也就是达到前面的第一种控制目标。无反馈控制法用于实现第二种控制目标, 它与一些特定的所需轨道无关, 因而当系统达到控制时, 控制着的输入信号并不趋于零, 并且受控后的动力学行为可能与原系统的大不相同, 即产生了新的动力学行为。

混沌同步, 从总体上说, 属于混沌控制的范畴, 迄今已发现了几种类型的混沌同步。第一种类型就是P c eo ra 和C a r r o ll 提出的同步方案[ 4 ] , 其中存在驱动与被驱动( 响应) 关系,他们把混沌系统分成稳定部分和不稳定部分, 把具有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的稳定部分复制成一个响应系统, 然后把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用驱动系统中的驱动信号耦合起来, 由此

可达到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同步。近年来该类型同步已经拓广到非混沌同步(即周期、准周期同步等) [ 8, 9 ] 及高阶级联同步[ 10 ]。第二种类型的混沌同步则是两个不同混沌系统相互耦合, 由Gapo n o v2G r ek h o v及其合作者在研究流体湍流时提出的[ 11 ] , 后来W infn l 和R ahm an 从理论上研究了在半导体激光阵列系统中的混沌同步的可能性[ 12 ] , 1994 年美国R o y 和T ho rnbu ry 及日本S rgaw a ra、T ach ik aw a、T suk am o to 等人已分别独立地从实验上观察到两个混沌的激光系统达到完全同步, 他们就是利用激光光强相互耦合的结果, 前者用两个N d: YA G 混沌激光系统[ 13 ] , 后者用两个PQ S 混沌激光系统[ 14 ] , 达到异曲同工之妙。L iu 和L e ite 从数值上研究了两个CO 2 激光系统耦合, 也达到了混沌同步。第三种类型的混沌同步是通过与时间有关的小微扰的连续反馈方法, 该法首先由P y rugn s 提出[ 15 ] , 他又与T am a sev ic iu s 从实验上验证[ 16 ] , Y u 等人也用电子线路实现[ 17 ]。第四种类型的混沌同步是由M a r itan 和B anava r 发展的由噪声感应导致同步[ 88, 92 ]。他们证明了两个混沌系统在相同的噪声作用下, 只要噪声强度足够大, 则可能导致两个系统实现混沌同步, 混沌同步是混沌控制领域中一个极其诱人的课题, 由于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与兴趣。

我们知道, 表征非线性系统的混沌行为的主要特征量是所谓的李雅普诺夫指数Κ, 它刻划了系统对初条件的高度敏感性, 通常低维混沌系统只有一个Κ大于零, 上述混沌同步和混沌控制一般即指这种情形。但是, 实际上在自然界及社会经济等领域中广泛存在着高维非线性系统, 诸如在受控聚变托克马克装置中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混沌现象, 亦与无穷维有关, 由多路(多元) 激光器所构成的总体激光系统, 国家经济领域中自由市场、股市等复杂系统, 等等, 它们可能存在一个以上正的李雅普诺夫指数Κi ( i= 1, 2, ?) 的混沌行为, 人们称之为超混沌[ 19—20 ]。于是, 自然地提出二是个问题: 一是能否实现超混沌同步? 二如何实现超混沌控制? 这是两个令人感兴趣的挑战性课题。P ece ra 和C a r ro ll 特别强调指出[ 4, 5 ]: 只有当响应系统的条件李雅普夫指数都是负值时, 才能实现响应系统与驱动系统之间的同步, V ie ira 及其合作者更明确地指出[ 8 ]: 当出现超混沌运动时, 则从混沌同步转变到不同步或立即丧失同步, 这意味着超混沌同步是难以达到的。

果真超混沌难以实现同步吗? 混沌控制方法是否能拓广于超混沌控制? 超混沌同步及超混沌控制的应用发展前景如何? 等等, 这些都是混沌控制及其应用中的新课题。

我们的最新研究表明: [ 22—25 ] 对于某些非线性系统, 在一定条件和适当的同步方案下, 可以达到超混沌同步。我们已经用几种典型系统作为例子, 诸如: 复数L o renz2ltnk en 系统、R o ssle r系统、双耦合D uff ing 振荡器及双耦合V ande r D o l 振荡器等, 分别实现它们及其高阶级联系统的超混沌同步; 同时, 我们还把混沌同步的诸种类型拓广到超混沌同步中去, 并且采用一些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对超混沌系统及其高阶级联超混沌同步系统中的超混沌的稳定控制[ 22~25 ] , 为混沌控制的应用打开了新天地, 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为了统观全局, 我们在图1 中对迄今主要的混沌控制及混沌( 包括超混沌) 同步的各种方法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图解。从图可见混沌控制方法与同步的研究迅猛发展的势头。

混沌控制及混沌同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正在与日俱增, 国际上学术交流极为活跃和频繁, 1991 及1993 年已在美国分别开过两次实验混沌方面的国际会议, 每年在美国和欧

洲分别召开的非线性动力学会议(D y n am ics D ay s) , 以及很多非线性科学的学术讨论会等, 都把混沌控制作为热门的论题。国际上这一研究热潮, 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且各种研究正在开展之中。

本文将分成四部分比较系统地综述和评论混沌控制、混沌同步、超混沌同步及其控制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第一部分描述各种混沌控制方法, 按图1 中的分类逐一评述。第二部分综述各种混沌同步的类型; 第三部分概述超混沌同步及其控制, 最后概述它们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由于篇幅较长, 我们把上述内容分成上、下两篇, 上篇以第一部分内容为中心论题, 下篇以同步及应用为论题。

第一部分混沌控制的原理及方法

一、引言

混沌现象是非线性系统的共同属性, 而非线性系统比比皆是, 不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地理的、经济的、工程的, 医学的以及社会的系统, 概不例外。迄今, 从理论和实验都证实, 即使是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能产生十分复杂的行为特性。一些典型的数学物理模型可以概括一大类非线性系统的演化特性。例如, 对单摆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 已经发现它囊括了从激光现象到超导的约瑟夫森结的高科技领域, 并拓展到上述众多学科领域, 诸如生理学、心脏动力学、精神病学、生态学及经济计量学、社会人口学, 等等。

混沌现象包含极其丰富的信息, 诸如各种周期态与非周期态, 图样丰富多彩, 巧夺天工, 不是艺术, 胜似艺术, 引起了人们极其广泛的浓厚兴趣。于是, 从应用的角度人们不难设想, 只用很简单的非线性元器件, 就能产生复杂而有用的功能。例如, 我们可以利用混沌现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功能上的多样性作为特殊的信息源, 用于信息存储及通讯等目的, 也可作为特殊信号发生器产生有用的周期信号。但是混沌奇怪吸引子内的轨线(或信息) 是高度不稳定的, 瞬息万变, 难以捕捉, 因此即使信息存储下来, 也很快会改变, 往往难以重复识别, 如不加以控制, 根本无法应用。因此, 长期以来在国际电子工业中, 尽量回避混沌行为, 设法抑制混沌的出现, 其它领域中对混沌也取类似的态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应用呼声的高涨, 人们不得不考虑, 在深入认识混沌现象的同时, 能否采用人工方法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先想到的是, 通过适当地从外部控制调节实际系统的某些参数条件, 以改善和提高系统工作性能, 如各种电子仪器设备、物理装置(包括粒子加速器、原子反应堆、热核聚变装置及激光系统等)。人们力图通过混沌控制, 使之成为当今研制新器件、新装置及高新技术的有力手段的途径。

因此, 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控制的主要任务, 我们可以归结为: 根据不同学科及领域中人们的实际需要,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 研究如何从多种多样的非线性系统所产生的混沌奇怪吸引子中, 按照人们的意愿, 获取所需的各种周期态( 或各种信息等) 或非周期态, 并能实现其稳定的有效的控制。或者说, 利用非线性系统, 通过某种策略、方法及途径, 获得人们所需的新的动力学行为。从而为众多领域提供应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基础。

迄今, 国内外已经提出各种混沌控制方法, 本部分将概述其中一些主要混沌控制方法及其有关的实验进展。

物理学进展16 卷

6

二、参数微扰法—O GY 方法

1990 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奥特(o t t)、格里博古(G rebo g i) 及约克(Yo rk e)三人首先从理论上提出控制混沌的方法[ 6 ] , 后来简称为O GY 方法。同年, 该校的迪托(D it to )、劳西(R o u seo ) 及斯帕内(Sp ano ) 三人从实验上验证了O GY 方法的有效性[ 7 ]。他们选择了带状磁弹体在磁场作用下的微扰实验, 观察其刚性变化。实验表明, 当磁场强度较弱时, 磁弹体直立着(刚性较强) ; 当磁场强度逐渐增强时, 刚性减小, 弹性增大, 带状磁弹体开始软缩; 磁场继续加大时, 磁弹体便进入混沌起舞状态。如何使这条磁弹带进行规则的周期振动? 他们选择了一条特定的周期轨道, 当这条磁弹带的振动接近该轨道时, 就给磁场一个小的扰动, 并适当地调节这个微扰量, 则可看到磁弹带驯服地进入所需的周期态下振动; 一旦微扰撤消, 混沌再次产生。

O GY 方法是基于混沌奇怪吸子有着极其稠密的不稳定周期轨道。混沌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设法把其中任一条所需的周期轨道挑选出来, 并加以稳定的控制。为此, 他们选择非线性系统中实际上易于测得和可调节的一个参数, 并认为所有的周期轨道都是该参数的函数, 而与其它的参数无关。为了实现对某个特定的周期轨道(也称为不动点) 的稳定控制, 必须在系统靠近不动点时, 对参数值进行微扰, 随时间适当调整微扰量, 迫使所选的轨道向不动点移动, 利用对参数所允许的最大扰动量, 经过多次反复调整, 最终使所需的周期轨道稳定住。如同上述对磁弹体的振动周期所作的控制那样, 此法在实验上是适用的有效的。

为了阐明上述基本思想及做法, 我们举一个二维离散映象来讨论, 即考虑:

Νi+ 1 = F (Νi, P ) (1)

Νi∈?R2 , P ∈(P o-o P m ax , P o+o P m ax )

其中P 为一个系统可得的参数, o P m ax 为最大微扰量, 假设P = P o 时系统处于一种混沌吸引子状态, 令ΝF = F (ΝF , P o)为该混沌吸引子上要被稳定控制的不稳定不动点。O GY 方法的控制策略就是, 从实验上探测该系统, 等待着, 一旦轨线靠近所期望的那个不动点时, 则开始对P o 参数进行小微扰o P , 使得o P ≤1 o P m ax 1 , 经过若干次迭代微扰后, 逼得下一个状态落入该不动点的稳定方向上, 如此反复直到最后稳定在该不动点上, 图 2 示出了

1 期 方锦清: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前景 (一) 7

u O GY 方法实现对鞍型不动点控制的物理图象。其中 (a ) 为第 n 次迭代的 Νn 落在不动点 ΝF 附近; (b ) 为经对 P o 微扰后接近不动点; (c ) 使下一步迭代到达 ΝF (P o ) 的稳定流型上去, 一 旦达到之后便撤消微扰。

该法的关键点是, 利用 (1) 式在不动点 ΝF 及参数 P o 附近的一阶线性近似, 即 Νi + 1 = F (Νi , P i ) ? ΝF + A (Νi - ΝF ) + w (P i - P o )

(2)

或者 ?Νi + 1 ? A ?Νi + w ?1 i

(3) 其 中, ?Νi + 1 = Νi + 1 - Νi 及 ?P i = P i - P o , 而 A = D ΝF ( ΝF , P o ) 是一个 n

×2 的矩阵, w = ( 5F / 5P ) (ΝF , P o ) 是一个二维矢量。 由于不稳定不动点 ΝF 被嵌套在一个混沌吸引子内, 所以 A

的线性化将具有一个特征值1 Κs 1 < 1 ( 相应特征矢量为 e s ) , 及一个特征值1 Κu 1 > 1 ( 相应特 征矢量为 e u ) , e s 及 e u 分别表示不动点的局域稳定流形的方向和不稳定流形的方向。令 f s 及 f u 是互为正交的基矢, 即有 f s ·e u = f u ·e s = 0 及 f s ·e s = f u ·e u = 1, 故 A = Κu e u f u +

Κs e s f s 。 于是, 使 Νi + 1 落到不动点 ΝF 的局域稳定方向上的条件为 f u ·?Νi + 1 = 0

(4) 只要 Νi + 1 接近 ΝF , 则线性化

( 3) 式成立, 且可应用 ( 4) 控制条件, 不能导出 O GY 方法在 P i = P o + ?P i 时的线性控制定律

Κu ?P i = - f ·w

f u ?Νi (5) 只有当 ?P i < 1 ?P m ax 1 时, 控制才起作用, 否则要令 ?P i = 0。 通常假设 (5) 式中的分母不为 零。 当 Νi + 1 已经落入局域稳定流形方向之后, 虽然可置微扰 ?P i = 0, 但是由于线性化所产 生的误差、系统测量的误差及小噪声诸因素的影响, 系统一般还会再次跑出稳定流形方 向, 于是, 在每次迭代中控制律 ( 5) 都在起作用, 以使逐次迭代点 Νi + 1 都在不动点附近, 直 止最终落在不动点上, 即获得对周期态的稳定有效控制。

上述导出的 O GY 方法的控制律 ( 5) 式与文献 [ 5 ] 中所导的公式似乎略有不同, 实质 上是等价的, 在文献[ 5 ]中采用下列线性近似:

ΝF (P ) = ΝF (P o + ?P ) ? ΝF (P o ) + g ?P (6) 可以证明: w 与 g 有下列关系:

g = [ 1- D ΝF (ΝF , P o ) ]- 1w

(7) 以上方法可以拓广到 n 维非线性映象, 或可以由庞加莱映象描述的连续非线性系统。 该法无须知道系统全局的动力学模型, 非线性映象可以利用时间延迟座标法, 从实验测得 的时间序列中构造出来, 然后通过考察所期望轨道附近的映象迭代, 由该映象在所需的周 期轨道附近的线性控制律来达到稳定控制。

混沌控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是关于实现所需周期态的控制时间, 即达到所需 周期态所花的平均寿命〈T 〉。显然, 从实用角度看, 实现对混沌的稳定控制所花的时间不能 无限长, 只能是有限长才是有意义的。 由于混沌转变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 对于随机选 择的初始条件, 存在一个指数型的概率分布, 对于大 T 情形, 则有概率:

P (T )~ exp [ - (T /〈T 〉

) ] (8) 控制所需的平均寿命〈T 〉将随 ?P m ax 的减少而增加, 并且对于 ?P m ax 小值情形,〈T 〉遵循幕律

物 理 学 进 展 16 卷

8 i

关系:〈T 〉~ (?P m ax ) - ?。O GY 方法已经导出指数 Χ的表达式:

Χ= 1+ 1 ln 1 Κu 1 /ln 1 Κs 1 - 1 (9) 2 显然, 随机选择一批初始条件可以算出〈T 〉与 ?P m ax 之间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 ?P m ax 增加, 平均寿命〈T 〉成线性减少, 这就是说, 增加微扰限制量, 有利于减少控制所需的时间,

另一个关注的问题是噪声的影响, 研究噪声影响只需在线性化方程 ( 2) 或 ( 3) 的右边 加上一个随机项 Ε?i , 然后求解朗之万方程。这里 ?i 为随机变量, Ε为噪声强度。?i 具有下 列特性:〈?i 〉= 0 及〈?i ?j 〉= 0 当 i ≠j 时, 并且具有与 i 无关的概率密度, 从局域稳定性条 件 (4) 可知, 噪声与 f u 的点积将包括在 ?Νi + 1 中, 故得 Νu 1 = Ε?u , 这里 ?u = f u ·?i 。 于是, 倘

i + i i 若噪声是有界的, 即1 ?u 1 < ?m ax , 则受控的不动点的稳定性将不受影响。只要这个有界足够 的小即可, 使得 Ε?m ax < Νm ax 倘若该条件不被满足, 则噪声可以把一条轨道撞出不动点附近 的平行四边形以外, 在概率密度分布的尾部, 低概率所引起的越轨现象尤其令人关注。 不 过, 这种越轨现象通常很少发生。 要是经常发生那 O GY 方法就不灵了, 事实证明, O GY 方法对混沌的控制是有效的, 基本上不受噪声的影响。 因此, 该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非线 性动力学系统, 包括力学、光学、化学、生物、环境等学科领域中。

O GY 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一, 无须预先知道所研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庞加莱映象可 由实验测量的时间序列用延迟座标法来获得, 二, 是每次映象迭代所需的计算量最少, 三, 所需的参数变化很少。四, 必须估算所需的不稳定不动点的某些性质, 但是可以粗估即可。 在特征值及特征矢量测量不精确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混沌控制。五, 在延迟座标下达到控 制后嵌套在混沌吸引子中的不稳定轨道只有微小变化, 基本上不变。 六, 该法不限于有周 期外力驱动的力学系统, 可以拓广到由非线性映象表征的任何系统。 也就是说, 它只适用 于离散动力学系统及可用庞加莱映象表征的连续动力学系统, 通常只能控制低周期的轨 道。 针对 O GY 方法的不足之处, 已经提出了一些改进的 O GY 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

三、O GY 方法的改进

在实验中发现 O GY 方法存在一个主要问题是: 在控制过程中我们要在 t i 时刻开始, 把参数从 P i - 1 变化到 P i , 这里 t i 为轨线第 i 次贯穿庞加莱截面的时间。倘若应用时间延迟 座标法, 则可证明: 由实验截面所得到的映象 F , 不仅取决于新的参数 P i (O GY 方法隐含 了 该 假 设) , 而 且 还 依 赖 于 前 面 的 参 数 P i - 1。 因 此, 为 了 更 好 地 实 现 控 制, N it s ch e 及

D re s sle r 对 O GY 方法的控制律进行了改进[ 26 ]。

我们仍讨论尚不知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假设系统的唯一信息来自实验测量的时间 序列。 测量结果从数学上用态空间M 上某个标量函数 Z 来表示, 即 Z ∶M →/I R 。若 y ( t ) ∈M 为 t 时刻系统的某个态, 则实验所得的时间序列 z ( t ) = Z (y ( t ) )。再假设已产生的吸 引子就在某个流形M Χ< M 上。利用具有延迟 T 的时间座标及嵌套维数 d , 则构成 d - 维延

迟座标矢量 x ( t ) = (z ( t ) , z ( t - T ) , ?, z ( t - (d - 1) T ) ) ∈I /I R d , 适当选择 d 和 T , 则存在一

个从流形M Χ 到子流形M x < /I R d 的光滑的逆映象 5 , 使得下式成立:

x ( t ) = 5 (y ( t ) ) , y ( t ) ∈M Χ

(10)

1 期 方锦清: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前景 (一) 9

i P i - 1 ( 值, 由 Υt i + 1- t i P i

( u 令用一个流 Υ表示原来相空间内的动力学, 使得 y ( t + T ) = ΥT (y ( t ) ) 成立。在恰当选择的

实 验截面内, 这个连续动力学系统可退化为一个离散的动力学映象, 通常选择 x ( t i ) ≡

z ( t i ) 为常数作为庞加莱截面即可做到, 从而在截面上得到一系列的交点 Νi ?

= (z ( t i - T ) , ?, z ( t i - (d - 1) T ) ) ∈/I R d - 1。于是, 我们得到感兴趣的庞加莱映象: Νi + 1 = F ( Νi )。

简单起 见, 假设要稳定控制 F 中的某条不稳定周期轨道。F 由返回点技术所确定

[ 5, 24, 25 ]。应用 O GY 方法表示: 在 t i 时立即把参数 P 从 P i - 1 变到线性控制律 ( 5) 式所确定的参数 P i 。 今假定: 在两次相继穿过截面之间时间间隔大于迟滞窗口 (la g w in d o w ) , 即 t i - 1 - t i > (d - 1) T 。

我们之所以希望能通过考察 x ( t ) 来控制原来系统的 y ( t ) , 原因是所引入的嵌套 c 给 出 x ( t ) 与 y ( t ) 之间的双向单射关系, 映象 c 与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有密切关系, 并且一般 依赖于参数 P i 的实际值。基于该事实, 用 c P 取代 c , 则 Νi 在 t i 时刻在截面内与原状态的

关系为: y ( t i ) = c - 1 = c - 1 c , z

( t i - T ) , ?, z ( t i - (d - 1) T ) P i - 1 x ( t i ) (11)

此处已利用了 (d - 1) T < ( t i - t i - 1 ) 的假设, 即 P i - 1 是在整个时间间隔 ( t i - 1 , t i ) 内 P 的实际

p i

给出在控制时原来态空间内的流, 它描述了从 t i 到 t i + 1 时刻系统的演化。于 是, 可得即在 t i + 1 时刻系统状态:

y ( t i + 1 ) = Υt i + 1- t i y 以及在嵌套空间内相应的态为:

( t i ) ) ( 12) x ( t i + 1 ) = c P i (y ( t i + 1 ) )

(13) 利用 (11) — (13) 式, 我们得到: t i + 1- t i - 1 x ( t i + 1 ) = c P i ‘ΥP i ‘c P i - 1 ) (x ( t i ) (14)

这就得到我们开头的论断: 在控制起作用的情况下, 即在 t i 时刻把参数从 P i - 1 变到 P i 时, 实验截面映象确实不仅取决于新的实际值 P i , 而且取决于前一个值 P i - 1 , 即

Νi + 1 = F (Νi , P i - 1 , P i )

(15) 请 注意, 倘若对所有的 i , ( t i - t i - 1 ) > (d - 1) T 的条件被破坏, 例如只有2 ( t i - t i - 1 ) > (d - 1) T , 则 (15) 式直截了当地被推广为:

Νi + 1 = F (Νi , P i - 2 , P i - 1 , P i )

(16) 即这时还必须考虑进前面一个参数值 P i - 2 的依赖性, 自然可以按此类推。不过, 我们的讨 论限于对于所有 i 存在 ( t i - t i - 1 ) > (d - 1) T m 情形

。 从 (15) 式出发, 我们可对 O GY 方法的算法进行修正, 这时有下列线性近似:

?Νi + 1 ? A Νi + v ?P i - 1 + u ?P i

(17) 其中, A = D Νi F (ΝF , P o , P o ) , v = (5F /5P i - 1 ) (ΝF , P o , P o ) 及 u = (5F /5P i ) (ΝF , P o , P o )。

由于稳定控制要求 f u ‘?Νi + 1 = 0, 则导出新的控制律:

?P i = - Κu f ‘u f u ‘?Νi -

f u ‘v f ‘u ?P i - 1 (18) 当不考虑前次参数微扰 ?P i - 1 对映象的影响时, 即 v = 0, 则上式退化为 O GY 方法的

1 期方锦清: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前景(一)9 线性控制律(5)。

物 理 学 进 展 16 卷

10 u 改进的 O GY 方法的控制律 ( 18) , 从原理上说, 应该再次适用于没有测量误差或噪声 的所有情形, 在控制起作用的时候, ?P i ≠0, 控制要求的 f u ‘?Νi + 1 = 0并不确保 Νi + 2 也将落 入该稳定流形, 其原因是 ΝF 是 F (‘, P o , P o ) 的不动点, 但不是 F (‘, P o + ?P i , P i + 1 ) 的不动 点。倘若不加进一步微扰 ?P i + 1 , 则 F (‘, P o + ?P i , P o ) 就确定了 Νi + 2。

倘若根据改进的控制 律 (18) 来选择微扰 ?P i + 2 , 则 Νi + 2 就将只呆在 ΝF 的局域稳定流形 ( 即 f u ‘?Νi + 2 ) = 0) 上, 这 点利用 (17) 式则易于验证。

他们已经将这种改进的 O GY 方法的控制律应用于杜芬振荡器中的混沌控制, 纠正 了原先 O GY 方法无法控制的情形。但是, 它并非对所有情形都是充分有效的。当考虑

1 (f u ‘v ) /(f u ‘u ) 1 ≥1 情形时亦如此。若把偏差零的 ?Νi 的差值视为随机的, 则

( 18) 式等价 于一个非稳的自回归序数1的过程[ 27 ] , 即 (?P i ) 2 的期望值将随 i 的增长一直发散到某个 i ,

?1 i 将超过所允许的最大微扰 ?P m ax , 因而控制范围也失去了。

为了避免 ?P i 增长所致的 不稳定性, 文献 [ 25 ] 提出了一种变通的办法, 即试图寻求 ?P i 的一种控制律使得 ?P i + 1 将 自动地变为零。为此, 要求系统只稳定下一个 i + 2, 但 要一步到位, 且使得 ?P i + 1 = 0, 即要 求:

f u ‘?Νi + 2 = 0及 ?P i + 1 = 0

(19) 只要利用两次 (17) 式, 则由 (19) 要求导出了新的控制律为: Κ2 ?P i = - Κf ‘u + f ‘v f u ‘?Νi - Κu f u ‘v ?P i - 1 (20) 其中分母不为零:

u u u Κu f u

‘u + f u ‘v 新的 O GY 方法的控制律要求可以达到控制过程自洽, 由于假设了理想的线性化, 原 则上在无噪声及测量误差时, 可以在 Νi + 3 迭代时停止微扰, 即 Νi + 3 迭代会自动落入稳定流 形。但是, 由于对 (17) 应用了二次线性化所导致的误差, 实际上不象那么理想, 这就总要几 经微扰使控制律在每 i 次迭代都发挥作用才好。

四、O GY 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如何实现对混沌奇怪吸引子中的高周期态及高维动力学系统的混沌控制, 是O GY 方法进一步改进的主要方向, 混沌控制的物理实质就在于把具有正值的李雅普诺夫指数 如何变成负值, 从而把不稳定轨道稳定住, 根据这种分析, O t t 、G rebo g i 又与 R om e ira s 、

D ayw an sa 合作, 采用系统控制中的所谓

“极点移动技术”, 对 O GY 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 改进[ 28 ]。

让我们来讨论离散动力学系统

Νi + 1 = F (Νi , P ) (21)

其中 Νi ∈1 /I R n , P ∈1 /I R , F 映象对两个变量都是充分光滑的, P 为外部可调的实参数,

在 某个时间内要求:

1 P - P o 1 < ? (22) P o 为额定值 (n o m in a l v a l u e ) , 假设在 P = P o 下系统有一个混沌吸引子, 现在的目标是: 以 这样一种方式随时间 i 改变参数 P 使得混沌吸引子的流域中涉及几乎所有的初始条件,

1 期方锦清: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前景(一)11

从而系统的动力学都收敛到该吸引子中所期望的时间周期轨道上。如O GY 方法已述, 由于混沌动力学的遍历特性可以确保态轨线最终能进入所要稳定的U PO 的邻近, 一旦进入, 我们即加上稳定反馈控制律, 以控制轨线朝所期望的U PO 运动, 并稳定住。

令ΝF (P ) 表示该混沌吸引子上的一个不稳定不动点, 对于P 接近于P o 及在不动点ΝF (P o)附近情形, 可用下列线性映象近似映象(21) :

Νi+ 1 - ΝF (P o) = A [ Νi- ΝF (P o)]+ B (P - P o)(23)

这里A为雅可比矩阵(n×n) , B 为n 维列矢量, 即

A = D ΝF (Ν, P ) 及

B = D P F (Ν, P )

且在Ν- ΝF (P o) 及P = P o 处计算这些偏导数, 并假设参数P 对时间的依赖性是变量Νi 的如下线性函数形式

P - P o=- K T [ Νi- ΝF (P o)] (24)

这里K T 是一个1×n 矩阵, 主要的问题是想法确定K T 使得不动点ΝF (P o)变成稳定的。把(24) 代入(23) , 得

Νi+ 1 - ΝF (P o)= (A - B K T ) [ Νi- ΝF (P o)] (25)

此式表明: 只要矩阵A- B K T 是渐近稳定的, 即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模小于1, 则不动点将是稳定的。

实际上, 如何确定K T 使得矩阵A - B K T 具有特定值的问题是系统控制论中所熟知的“极点移动技术”, 我们下面对此项技术给予简介。

矩阵A- B K T 的特征值称为“调节器极点”( r eg u la tor P oles)。把这些极点通过选择具有给定的A和B 的K T 置于所期望的位置上的问题就是“极点移动问题”。

4. 1极点移动问题。

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确定矩阵K T 使得矩阵A - B K T 的特征值具有特定( 复数) 值{p., ?, p n}。

我们给出存在极点移动问题的唯一解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并介绍一种求解的方法

(A ck e r m a n n′s 方法) [ 29 ]。

(1) 极点移动问题具有一个唯一解, 如果且仅仅如果n×n 矩阵

C = (B ?AB ?A 2B ???A n- 1B ) ,

的秩为n,C 称为可控制矩阵。

(2) 极点移动问题的解由下式给出

k T = (Αn - a n?Α1 - a1) T - 1

这里T=C W 以及

W =a n- 1 a n- 2 ?a1 1 a n- 2 a n- 3 ? 1 0????a1 1 ?0 0 1 0 ?0 0

这里{a1, ?, a n}是A 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

物理学进展16 卷12

1S I-A 1 = s n + a1s n- 1 + ?+ a n

及{Α1 , ?, Αn }是A -B K T 所期望的特征多项式的系数。

n

7

j= 1

(s- p j) = s n + Α1 s n- 1 + ?+ Αn

4. 2关于控制参数

迄今我们的讨论都是建立在线性方程( 25) 之上, 因而只应用于在ΝF ( P o ) 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 参数微扰大小的限制由(22) 给出, 当与(24) 合并时, 得出

1 K T [ Νi- ΝF (P o) ]1 < ?(26)

此式定义了宽度为2?/1K T 1 的条域, 我们只有在这个条域内根据(24) 来选择Νi才能起控制作用。当Νi 在这个条域外面时, 我们选择使控制参数留在它的额定值即P = P o 上。也有

其它选择的可能。

总之, 对于任意的Νi [ 不必接近ΝF (P o)], 由下式确定控制

P - P o=- K T [ Νi- ΝF (P o)]- u (?- 1 K T [ Νi- ΝF (P o)]1 ) (27)

这里u 是单位阶跃函数(u n it s t ep f u n c t i on), 其定义为

0, Α< 0

u(Α) =

1, Α> 0

应当指出: K T 可以有许多不同方式来选择, 原则上, 只要选择在单位园内调节极点都满足控制目的即可。

4. 3达到控制的时间

只有当Νi 落下狭窄的条域(26) 之内, 控制才起作用(即P ≠P o)。这样, 对于小?, 一条典型的初始条件将产生一条混沌轨线, 只要无控情形不变, 轨线就会直到Νi 落入这个条域, 即使如此, 因为非线性并不包括在线性方程( 25) 中, 该控制可能不会把轨线驱入不动点。在此情形下轨线将离开条域, 继续作混沌地游荡, 就象轨线不受控制一样, 由于在无控混沌吸引子上的轨线是遍历的, 所以在某时刻轨线最终会满足(26) 式, 且充分地接近所期望的不动点, 而起控制稳定作用。

如在最前面讨论O GY 方法时已提到的那样, 在实现这种稳定控制过程中, 这种混沌转变的平均寿命〈T〉敏感地取决于特殊轨线的初始条件。对于在吸引子流域中随机地选择的初始条件混沌转变寿命的分布是指数型的[ 28—29 ]:

Υ(T) ? 1 exp - T (

28)

〈T〉〈T〉

对于大T,〈T〉是混沌转变的特征寿命, 现在的情况下称为达到控制的平均时间( 或平均寿命)。对于小?情形, 可以对〈T〉随?的变化标度进行估算[ 28 ]。

4. 4高周期的控制

上述对O GY 方法的进一步完善的讨论, 目的是推广到对混沌吸引子中的高周期轨线的控制。假设我们要稳定的周期轨道的周期为T , 最直接拓广用法是取所研究映象T

物理学进展16 卷12

次迭代, 因为T 次迭代映象, 所以在周期轨线上的任何点都是一个不动点, 这样我们就可

i 以应用上述控制方法。不过, 此法对噪声过度敏感, 特别是对所期望的周期轨线的周期较 长的情形。讨论此法之后, 我们将指出已有更好的另一种做法。

假设周期轨线用 ΝiF (P ) 表示, 这里 Ν( i + T ) F (P ) = ΝiF (P )。同时引进具有 n ×n 的 T 矩阵 A i 的集及 T 列矢量 B i 的集 (维数为 n ) , 这里

A i = A i + T = D ΝF (Ν, P )

B i = B i + T = D P F (Ν, P )

且在 Ν= ΝiF (P ) 上计算偏导数, 下标 F 表示不动点, 下同

。 如同 (23) 那样进行线性化, 我们有

Νi + 1 - Ν( i + 1) F (P o ) = A i [ Νi - ΝiF (P o ) ]+ B i (P i - P o )

(29) 假设周期轨线具有 u 个不稳定特征值 ( 即具有量级大于1的 u 特征值) 及 s 个稳定特 征值, 且 u + s = n 。在 P = P o 周期轨线上的每一点 ΝiF (P o ) 确定了矢量 (v i , 1 , v v , 2 , ?, v i , s ) , 此

矢量支起线性的稳定子空间, 今令

4i , j = A i + u - 1A i + u - 2 ?A i + j + 1A i + j

( j = 1, 2, ?, u - 1)

一旦选择了矢量 (v i , 1 , v i , 2 , ?, v i , s ) 为稳定特征关系, 则

C = (4i , j B i ? 4i , 2B i + 1 ? ?? 4i , u - 1B i + u - 2 ? B i + u - 1 ?

v i + u , 1 ? v i + u , 2 ? ?? v i + u , s )

于是, 可控性条件为: C 是非奇异的, 则所控制的期望结果为

P i - P o = - K T [ Νi - Νi Α(P o ) ],

(30a ) 其中

K T = k C - 1 4i , 0

(30b )

i i k 表示一个 n 维列矢量, 它的第一项为1, 其余项目为0。

为了导出方程 (30) , 我们对 (29) 迭代 u 次,

Νi + u - Ν( i + u ) F (P o ) = 4i , 0 [ Νi - ΝiF (P o ) ]+ 4i , 1B i (P i - P o ) + 4i, 2B i + 1 (P i + 1 - P o ) + ?+ B i + u - 1 (P i + u - 1 - P o ) (31a )

然后我们要求 Νi + u

落在通过 Ν( i + u ) F (P o ) 点的周期轨线的线性化的稳定流型上。也就是, 我 们这么来选择 P , 使得满足:

Νi + u - Ν( i + u ) F (P o ) = Α1 v i + u , 1 + Α2 v i + u , 2 + ?+ Αs v i + u , 3 (31b ) 把 ( 31a , b ) 视为 n 个未知量的 n = u + s 方程, 则可对 P i 求解而得到 ( 30) , 即我们导出了 (30)。

从上可见: 在时间 i 我们能够算出欲加在下一个 u 中的控制参数值, P i , P i + 1 , ?, P i + u - 1。

但是, 在有噪声的情形下, 这么做并不是好办法 (假定 u > 1) , 因为它并不能在每次 迭代时对噪声的影响进行修正。因此, 我们指出: 在有噪声影响的情形下, 最好的办法是在

每次迭代时通过 (30) 两式来计算控制参数 P i 。

4. 5 延迟座标的应用

在实验研究混沌动力学中, 经常应用延迟座标来表示系统的状态。这种做法有时十分有用。因为它仅仅要求实验上测出一个单标量态变量的时间序列, 如这个单变量就用y ( t)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李嗣福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一、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发展简介 1. 控制理论及应用发展概况 2. 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理论 以单容水槽水位控制和电加热器温度控制为例说明什么是自动控制、控制律(或控制策略)、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自动控制理论所研究的内容。 2.1自动控制:利用自动化仪表实现人的预期控制目标。 2.2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组成结构 自动控制系统:指为实现自动控制目标由自动化仪表与被控对象所联接成闭环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是由被控对象、测量代表、控制器或调节器和执行器构成反馈闭环结构,其形式有单回路形式和串级双回路形式。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定性的有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控制律(或控制策略、控制算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或调节器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即用系统偏差量如何确定控制量的数学表示式。 2.3自动控制系统类型主要有:按系统参数输入信号形式分:定值控制系统或调节系统和随动系统。 按系统结构形式分:前馈控制系统(即开环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以及复合控制系统; 按系统中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量数目和被控输出量数目分:单变量控制系统和多变量控制系统; 按被控对象特性分: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按系统中的信号形式分:模拟(或时间连续)控制系统、数字(或时间离散)控制系统以及混合控制系统。 2.4自动控制理论: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 古典(传统)控制理论: 采用数学变换方法(即拉普拉斯变换和富里叶变换)按照系统输出量

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即系统外部特性)研究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问题。具体方法有: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 主要特点:理论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易于理解;设计出控制律一般较简单,易于仪表实现 主要缺点: ① 设计需要凭经验试凑,设计结果与设计经验关系很大; ② 系统分析和设计只着眼于系统外部特性; ③一般只能处理单变量系统分析和设计问题,而不能处理复杂的多变量系统分析和设计。 4.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狭义的是指60年代发展起来的采用状态空间方法研究实现最优控制目标的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理论。广义的是指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所有新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设计理论: (1) 用一阶微方程组表征系统动态特性,一般形式(连续系统)为 )()()(t BU t AX t X +=——状态方程(连续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t CX t Y =——输出方程 离散系统: )()()1(t BU t AX k X +=+——状态方程(离散的一阶差分方程组) )()(k CX k Y = k ——为大于等于零整数,表示离散时间序号; ?????? ??? ???=)() ()()(21k x k x k x k X n ——状态向量,其中)(k x i ,()n i ,,1 =为状态变量; ????? ???? ???=)() ()()(21k u k u k u k U m ——输入向量,其中)(k u i , ()m i ,,1 =为各路输入;

混沌与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研究及其电路仿真

混沌与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研究及其电路仿真 文章来源:伟智论文服务中心 [打印] 【摘要】混沌作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运动行为,在物理学、化学、信息技术以及工程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混沌对初值的极端敏感性、内在的随机性、连续宽谱等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保密通信、信号处理、图象加密等领域,因此,混沌同步成为混沌应用的关键技术。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理论证明,数值模拟以及电路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沌系统同步、分数阶超混沌系统同步、以及非自治超混沌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以不确定单模激光Lorenz系统作为驱动系统,将不确定单涡旋混沌系统作为响应系统,设计了非线性反馈控制器及参数识别器,使响应系统的所有状态变量严格地按函数比例跟踪驱动系统的混沌轨迹,并辨识出包括非线性项在内的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不确定参数,利用四阶龙格库塔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应用驱动-响应方法、反馈线性化方法以及基于Lyapunov方程的Backstepping 控制方法,研究了分数阶超混沌L(u|¨)系统同步问题。其次,针对上述分数阶混沌系统同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理论,提出了分数 阶超混沌系...更多统的自适应同步方法,用两个控制器与两个驱动变量实现 了不确定分数阶超混沌L(u|¨)系统的自适应同步,给出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率,辨识出系统的不确定参数。最后,结合Active控制技术,实现了异结构分数阶超混沌系统的同步。理论证明、数值模拟以及电路仿真证实了上述同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采用调节连续信号频率的方法,将外界控制信号引入到超混沌系统中,设计了一个新四维非自治超混沌系统。通过精确地调节模拟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和验证新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具体为 周期轨、二维环面、混沌和超混沌现象。通过Lyapunov指数图,分岔图来解释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且给出了设计的实验电路及其观测的结果,进一步从物 理实现上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利用单变量耦合反馈控制方法,通过电路实验实现了非自治超混沌系统的同步。还原 【Abstract】 Chaotic system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s, and have been intensively studi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hysics, chemi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virtu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chaos such as hyper sensitivity to initial conditions, high randomicity and board spectra for its Fourier transform, chaos can be especially applied to secure communications, signal processing and image encryption and so on. Thus chaos synchroniz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proc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aos. The research has studied the relative problems of chaos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hyper-chaotic systems and analysis of a new four-dimensional non-autonomous hyper-chaotic system, using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混沌理论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给出了混沌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论述了混沌应用的巨大潜力,并指明混沌在电力系统中的可能应用方向。对前人将其运用到电力系统方面所得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混沌理论;混沌应用;电力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know the depth, chaos theory is increasingly being seen a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complex systems, it also gradually by people of all ages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chaos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discusses the enormous application potential chaos, and chaos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the power system. Predecessors applying it to respect the results of power system studies summarized. Keywords:Chaos theory;Application of ChaosElectric ;power systems 1 前言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Kellert,1993)。混沌是非线性系统所独有且广泛存在的一种非周期运动形式,其覆盖面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几乎每一个分支。近二三十年来,近似方法、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人们对混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混沌理论研究取得的可喜成果也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透彻地认识、理解和应用混沌。 2 混沌理论概念 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中国及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2.1 混沌理论的发展 混沌运动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Lorenz对两无限平面间的大气湍流的模拟。在用计算机求解的过程中, Lorenz发现当方程中的参数取适当值时解是非周期的且具有随机性,即由确定性方程可得出随机性的结果,这与几百年来统治人们思想的拉普拉斯确定论相违背(确定性方程得出确定性结果)。随后, Henon和Rossler等也得到类似结论Ruelle,May, Feigenbaum 等对这类随机运动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而开创了混沌这一新的研究方向。 混沌理论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理论的最大的贡献是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在气象、航空及航天等领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在没

实验报告:混沌同步控制与图像加密

混沌同步控制与图像加密 ――― 《混沌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期期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李军学生:王龙杰、张丹伟、杨土炎)摘要:基于混沌系统的某些独特性质,如初值敏感性,本文讨论了混沌理论的两个重要运用,即基于Lorenz 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和基于Logistic 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在讨论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 TLAB 软件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得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Lorenz 混沌系统;同步控制;Logistic 混沌映射;图像加密;MATLAB 基于Lorenz 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 一.引言 混沌是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至今为止,在学术界对“混沌”还没有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混沌运动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对立统一, 即它具有确定性和随机性, 所谓确定性是指混沌运动是在确定性系统中发生的,可以用动力学方程形式表述, 这与完全随机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运动具有随机性, 是指不能像经典力学中的机械运动那样由某时刻状态可以预言以后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 混沌运动倒是像其他随机运动或噪声那样, 其运动状态是不可预言的, 换言之, 混沌运动在相空间中没有确定的轨道。混沌运动对初始状态(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 只要对系统施加非常微小的扰动,就可能把系统从一个不稳定的周期运动转变到另一个不稳定的周期运动上去,也可能转变到另一稳定的运动状态上, 通 过这个特性, 我们可以利用混沌有意义的一面, 而避其有害的一面。Lorenz 系统作为第一个混沌模型,是混沌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Lorenz 系统的深入研究无疑已经极大地推动了混沌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混沌控制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在电子学、电力系统、保密 通信和振荡发生器设计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因此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由于混沌行为对初始状态的敏感依赖性, 受到噪声、干扰以及系统不稳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混沌同步中, 实 际系统中很难观测到混沌同步。自从1990 年, Pecora 和Carroll 提出了混沌同步的概念和 方法以后,随着混沌同步研究的不断深入, 混沌控制与同步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 逐渐成为混沌与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对于相近的混沌轨道, 通过相同的非线性系统控制, 最终可能导致完全不相关的状态。但在实际应用中, 往往要求控制得到相关的状态或所需要的同步结果, 本文采用了加入反馈控制量的方法使其耦合, 最终达到所要求的同步。在计算机上的仿真结果显示, 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耦合同步控制。

混沌的脉冲控制、滤波及其应用

混沌的脉冲控制、滤波及其应用 混沌作为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运动形式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混沌具有很多特有性质,如非周期、长期不可测性等。研究混沌系统的控制 和应用这些性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混沌脉冲控制、混沌成型滤波、匹配滤波、混沌扩频技术、混沌探测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针对混沌符号动力学通信中缺乏有 效的调制方法,分别采用了一种脉冲微扰控制调制方案和一种混沌成 型滤波器方案,其中微扰控制方案可以对任意二进制序列有效调制而 无需添加冗余码,一次脉冲微扰控制可以调制若干位比特信息。接收 端匹配滤波器由简单的电阻-电容滤波器构成,不但可以最大化接收 信号信噪比,而且设计简单,易于实现。采用一个特定的混沌基函数设计了一种混沌成型滤波器,二进制符号序列通过此混沌成型滤波器即 可得到连续的混沌信号。接收端的匹配滤波器由混沌基函数的时间逆与接收信号的卷积实现,使接收端信噪比最大,提高了通信系统性能。针对脉冲微扰控制方案,利用MSP430单片机设计了相应的微扰电路, 用电路实验验证了所提调制、解调方法。针对混沌成型滤波器方案, 采用TMS320C6713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实现了所提调制、解调方案。所提方案在高斯信道下获得了与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相近的误码率。同时,利用该混沌信号李亚普诺夫指 数谱不变特性设计了多径抑制方案,所提方案配合多径抑制算法比BPSK加上最小均方差(MMSE)均衡算法在多径衰减信道中获得了更好 的性能表现。(2)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系统和对应匹配滤波器的差分

混沌键控(DCSK)方案。该方案采用(1)中产生的混沌信号替代传统DCSK方案中的逻辑映射混沌信号,并在接收端增加了对应的匹配滤波器以最大化接收端信噪比。所提方案不但继承了传统DCSK优点,可以有效抑制多径传输带来的码间干扰,而且由于匹配滤波器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误码率,同时匹配滤波器具有低通滤波特性可以有效抑制加性高频干扰信号。此外,由于所采用的混沌系统可使用(1)中的调制方案,可以提供一路额外的比特流进行传输。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高斯信道和多径衰减信道下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3)针对DCSK系统低速率和延迟功能实现难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混杂系统的相位分离DCSK通 信系统。此方案利用相互正交的正弦信号对分别传送参考信号和信息信号,不但获得了传统DCSK两倍的通信速率,而且避免使用延迟模块,便于实现。同时,混沌信号的调制提供了一路额外的信息比特流传输。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通信速率,且实现设备与传统方案通信设备完全兼容,适用于复杂信道下的高可靠性通信。(4)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滤波器的双比特流多元DCSK通信方案,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提供了两种传 输质量,其中高优先级(High Priority,HP)比特流用于传输重要的信息,其将多位比特映射为一个符号并由正交Walsh码矩阵的一行表示;低优先级(Low Priority,LP)比特流可用于传输具有较高容错率的信息,与之前的方案相同,由调制的混沌信号构成。该方案在接收端使用匹配滤波器和极大似然判决规则显著减小了通信方案的误码率。仿真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及同步及其应用前景_一_

第1 6 卷第1 期物理学进展o l.16, N o. 1 V 1996 年 3 月PRO GR E S S I N PH Y S I C S M ac r ch , 1996 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 Ξ 及其应用前景(一) 方锦清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102413) 提要 全文系统地综述了非线性科学中一个富有挑战性及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重大课题——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的主要进展, 包括了作者关于超混沌同步及其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对现有的各种混沌的控制方法和混沌的同步原理提出了分类和评述。概述了实验与应用的现状, 指出了发展前景, 全文分为( 一) ( 二) 两篇, 第( 一) 篇以混沌控制的机理和方法为主要论题展开广泛的讨论; 第(二) 篇以混沌的同步、超混沌的同步及其控制为论题, 同时包括众多的实验应用的研究, 进行较详尽的综述和分析评论, 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迄今国内外该课题的发展现状和主要趋势。 总论 混沌, 当今举世瞩目的前沿课题及学术热点, 它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复杂性, 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大大拓广了人们的视野, 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中, 覆盖面之大、跨学科之广、综合性之强, 发展前景及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国际上誉称混沌的发现, 乃是继本世纪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问世以来的第三次物理学大革命, 这场革命正在冲击和改变着几乎所有科学和技术领域, 向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ΞΞ。 混沌的发现已过而立之年。首要的问题是, 混沌究竟有什么应用和发展前景? 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及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振兴经济的大潮面前, 这类提问和呼声更为强烈, 这确实也是深入开展混沌研究的巨大推动力。由于混沌的奇异特性, 特别是对初始条件极其微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及不稳定性, 所 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缘故, 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觉得混沌是不可控的、不可靠的, 因而 Ξ 本课题是国家留学回国人员重大科技资助项目、国家核科学工业基金资助项目及I A EA 科研合同课题。 ΞΞ 混沌发现的重要性论述请参阅: 詹姆斯·格莱克著,“混沌开创新科学”( 张淑誉译, 郝柏林校) , 1990,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典型混沌系统和混沌同步的简介

2典型混沌系统和混沌同步的简介 2.1典型混沌系统的介绍 混沌从表述形式上大体包括两大类:以微分方程表述的时间连续函数和以状态方程表述的时间离散函数。时间离散系统多用于扩频通信,而时间连续函数多见于保密通信之中。介于本文主要考虑连续系统在保密通信之中的应用,这里就重点介绍连续时间混沌系统中的典型模型:Lorenz 系统、蔡氏电路、统一混沌系统。 2.1.1 Lorenz 系统 混沌的最早实例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研究大气运动时描述的。他提出了著名的Lorenz 方程组: () ??? ????----cz xy y xz bx y x y a x =z==。。 。 (2-1) 这是一个三阶常微分方程组。它以无限平板间流体热对流运动的简化模型为基础,由于它的变量不显含时间t ,一般称作自治方程。式中x 表示对流强度,y 表示向上流和向下流在单位元之间的温度差,z 表示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的非线性强度,-xz 和xy 为非线性项,b 是瑞利数,它表示引起对流和湍流的驱动因素 (如贝纳对流上下板的温度差△T)和抑制对流因素 (如(Prandtl)数粘性)之比,是系统 (2-1)的主要控制参数。k v a =是普朗特数(v 和k 分别为分子粘性系数和热传导系数),c 代表与对流纵横比有关的外形比,且a 和c 为无量纲常数。在参数范围为)1/()3(--++?>c a c a a b 时,Lorenz 系统均处于混沌态。 在混沌区域内选择系统参数a=10, b=28,c=8/3,取系统的初始状态为[x(0), y(0), z(0)]=[10, 10, 10],此时,系统为一混沌系统,系统的三维吸引子如图2.1所示,二维吸引子如图2.3所示,图2.2所示分别为分量x 、y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 图2.1 Lorenz 系统的吸引子

No张丽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

漳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地同步The Synchroni zati on of Fracti on alorder Un ifiedSystem 姓名:张丽 学号:070401326 系别: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07级 指导教师:蔡建平教授 2018年05月22日

本文运用耦合同步控制法,研究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地同步问题?首先,分别在分数阶统一系统地每个方程上加耦合控制变量使得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达到同步;然后,在每个方程同时加耦合控制变量使得驱动系统响应系统达到同步?并运用 Laplace变换理论证明,最后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进一步验证本文所用地方法地有效性.b5E2RGbCAP 关键词: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同步控制;耦合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couple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method to research the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 order unified chaotic system. First of all, the coupled control variables are added to each equation of fractional unified system makes the drive system and response system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Then, the control variablesare added to each equation at the same time makes the drive system and response system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Furthermore, detailed proofsare given by us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ation theory. Finally, numericalsimulations based on Matlab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 methods EanqFDPw Key words: fractional order。unified system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coupling COntro DXDiTa9E3d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发展现状

●专家论谈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发展现状 杭州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研究所 (310027) 许晓鸣 孙优贤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0030) 熊 刚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人们常常涉及到传感器、执行器、通信系统、计算机以及控制策略和具体算法。它们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比拟成一个人,如图1。传感器用来采集反映被控对象特性的信息,它就象人的五官;执行器用来把控制决策命令施加于被控对象,它好比人的四肢;通信技术把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及时送到控制器,就象人们的神经系统;计算机是控制器的硬件环境,就象人的脑袋。这四部分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占去人们大部分精力, 但是控制策略和具体算法就好象人的大脑一样,是控制系统的“指挥中心”。设计尽量“聪明”和适用的控制算法是控制理论发展的动力和内容。 图1 控制系统的构成框图 1 智能控制的兴起 111 自动控制的发展与挫折 本世纪40~50年代,以频率法为代表的单变量系统控制理论逐步发展起来,并且成功地用在雷达及火力控制系统上,形成了今天所说的“古典控制理论”。60~70年代,数学家们在控制理论发展中占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状态空间法为代表的“现代控制理论”。他们引入了能控、能观、满秩等概念,使得控制理论建立在严密精确的数学模型之上,从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分歧。70年代后,又出现了“大系统理论”。但是,由于这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弱,它很快被人们放到了一边。112 人工智能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N ilsson 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科学——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M IT 的W in ston 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做的智能性工作”。 1956年以前是人工智能的萌芽期。英国数学家图灵(A 1M 1T u ring 1912 ~1954)为现代人工智能作了大量开拓性的贡献;1956年~1961年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期,人们重点研究了诸如用机器解决数学定义,通用问题求解程序等。1961年以后人工智能进入了飞跃期,主要内容涉及知识工程、自然语言理解等。 人们研究人工智能方法也分为结构模拟派和功能模拟派,分别从脑的结构和脑的功能入手进行研究。113 智能控制的兴起 建立于严密的数学理论上的控制理论发展受到挫折,而模拟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却迅速发展起来。 控制理论从人工智能中吸取营养求发展成为必然。 工业系统往往呈现高维、非线性、分布参数、时变、不确定性等复杂特征。特别是非线性对控制结果的影响复杂,控制工程人员很难深入理解,更谈不上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算法。不确定性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导致大系统理论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对这些问题用工程控制专家经验来解决则往往是成功的。人是最聪明的控制器,模仿人是一种途径。 萨里迪斯(Saridis )于1977年提出了智能控制的三元结构定义,即把智能控制看作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的交点。在智能控制发展初期,美国普渡大学的傅京孙(K 1S 1Fu )教授首先提出了学习控制的概念,引入了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后来在人工智能的概念模拟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智能控制方法,如自整定、参数调整P I D 等。再后来则以发展实用的智能控制算法为主,尤以专家系统和神经元网络最为突出。 2 智能控制的发展框架 图2 智能控制的发展框架 现在有关智能控制方面的论文很多,我们可以把

分数阶混沌系统的仿真程序

分数阶混沌仿真程序,以chen系统为例,其他系统只需修改相应的外部函数。 ------------------------------------------------------------------------------------ function fra_chaos_pro(x,t,q)%x为初值,t为运行时间,q为分数阶数 h=0.01;%步长 N=t/h;%运行步数 l=length(x);%变量维数 y=zeros(l,N+1); y1=zeros(l,N+1); M1=zeros(l,1); N1=zeros(l,1); %预估校正法,fra_chaos_fun外部函数 y1(:,1)=x'+h.^q'.*fra_chaos_fun(t,x)'./(gamma([q']).*q'); y(:,1)=x'+h.^q'.*(fra_chaos_fun(t,y1(:,1))+q'.*fra_chaos_fun(t,x)')./gamma(q'+2); for n=1:N; M1=(n.^(q'+1)-(n-q').*(n+1).^q').*fra_chaos_fun(t,x)'; N1=((n+1).^q'-n.^q').*fra_chaos_fun(t,x)'; for j=1:n; M1=M1+ ((n-j+2).^(q'+1)+(n-j).^(q'+1)-2*(n- j+1).^(q'+1)).*fra_chaos_fun(t,y(:,j));N1=N1+((n-j+1).^q'-(n- j).^q').*fra_chaos_fun(t,y(:,j)); end

混沌原理与应用

课程论文课程系统科学概论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二O一五年月日

混沌理论与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混沌理论的产生与背景。接着由混沌理论的产生引出了理解混沌系统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概念,并就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本文对混沌系统的几个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而且详细解释了每个具体特征含义。在结尾部分本文简要叙述了混沌理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混沌理论;混沌系统;基本特征;应用 1混沌理论的产生与背景 混沌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在世界的几个较为发达的古代文明中基本上都用自己的方式对混沌进行过描述,混沌基本就等同于未知。同时这些文明有一个对混沌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宇宙起源于混沌[1],这种观点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与现代的理论不谋而合。虽然古人的这些观点大部分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而且其含义也局限于哲学方面,但是可以说这是人类早期对混沌状态的一种探索。 在此后的上千年中,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们探索了无数未知的领域。以至于在混沌理论之前,没有人怀疑过精确预测的能力是可以实现的,一般认为只要收集够足够的信息就可以实现。十八世纪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甚至宣称,如果已知宇宙中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与速度,他就能预测宇宙在整个未来的状态。然而混沌现象的发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假设。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使得系统在其运动轨迹上几乎处处不稳定,初始条件的极小误差都会随着系统的演化而呈现指数形式的增长,迅速达到系统所在空间的大小,使得预测能力完全消失[2]。例如,著名的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3],可以说对天气的精准预测一直是人类未曾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科学家们又用到了混沌这个词,看似又回到了起点,实际上今天的混沌理论与过去的说法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1903年,美国数学家J.H.Poincare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提到Poincare猜想,他把动力系统和拓扑学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指出了混沌存在的可能性[4]。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洛伦茨提出混沌理论(Chaos),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混沌理论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5]。混沌也被认为是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20世纪物理学界第三次重大革命,混沌也一样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教规。从此,混沌系统理论开始飞速发展,气象学、生理学、经济学中都发现了一种关于混沌的有序性。混沌理论正式诞生。

分数阶统一混沌系统matlab程序

function dy=united-fra-chaos q1=0.9;q2=0.9;q3=0.8; h=0.01;N=2000; a=1; x0=2;y0=1;z0=3; %x0=-3.5;y0=4.2;z0=2.5; M1=0;M2=0;M3=0; x(N+1)=[0];y(N+1)=[0];z(N+1)=[0]; x1(N+1)=[0];y1(N+1)=[0];z1(N+1)=[0]; x1(1)=x0+h^q1*(25*a+10)*(y0-x0)/(gamma(q1)*q1); y1(1)=y0+h^q2*((28-35*a)*x0-x0*z0+(29*a-1)*y0)/(gamma(q2)*q2); z1(1)=z0+h^q3*(x0*y0-(8+a)*z0/3)/(gamma(q3)*q3); x(1)=x0+h^q1*((25*a+10)*(y1(1)-x1(1))+q1*(25*a+10) *(y0-x0))/gamma(q1+2); y(1)=y0+h^q2*((28-35*a)*x1(1)-x1(1)*z1(1)+(29*a-1)*y1(1)+q2*((28-35*a)*x0-x0*z0+(29*a-1 )*y0))/gamma(q2+2); z(1)=z0+h^q3*(x1(1)*y1(1)-(8+a)*z1(1)/3+q3*(x0*y0-(8+a)*z0/3))/gamma(q3+2); for n=1:N M1=(n^(q1+1)-(n-q1)*(n+1)^q1)*(25*a+10)*(y0-x0); M2=(n^(q2+1)-(n-q2)*(n+1)^q2)*((28-35*a)*x0-x0*z0+(29*a-1)*y0); M3=(n^(q3+1)-(n-q3)*(n+1)^q3)*(x0*y0-(8+a)*z0/3); N1=((n+1)^q1-n^q1)*(25*a+10)*(y0-x0); N2=((n+1)^q2-n^q2)*((28-35*a)*x0-x0*z0+(29*a-1)*y0); N3=((n+1)^q3-n^q3)*(x0*y0-(8+a)*z0/3); for j=1:n M1=M1+((n-j+2)^(q1+1)+(n-j)^(q1+1)-2*(n-j+1)^(q1+1))*(25*a+10)*(y(j)-x(j)); M2=M2+((n-j+2)^(q2+1)+(n-j)^(q2+1)-2*(n-j+1)^(q2+1))*((28-35*a)*x(j)-x(j)*z(j)+(29*a-1)*y(j )); M3=M3+((n-j+2)^(q3+1)+(n-j)^(q3+1)-2*(n-j+1)^(q3+1))*(x(j)*y(j)-(8+a)*z(j)/3); N1=N1+((n-j+1)^q1-(n-j)^q1)*(25*a+10)*(y(j)-x(j)); N2=N2+((n-j+1)^q2-(n-j)^q2)*((28-35*a)*x(j)-x(j)*z(j)+(29*a-1)*y(j)); N3=N3+((n-j+1)^q3-(n-j)^q3)*(x(j)*y(j)-(8+a)*z(j)/3); end x1(n+1)=x0+h^q1*N1/(gamma(q1)*q1); y1(n+1)=y0+h^q2*N2/(gamma(q2)*q2); z1(n+1)=z0+h^q3*N3/(gamma(q3)*q3); x(n+1)=x0+h^q1*((25*a+10)*(y1(n+1)-x1(n+1))+M1)/gamma(q1+2); y(n+1)=y0+h^q2*((28-35*a)*x1(n+1)-x1(n+1)*z1(n+1)+(29*a-1)*y1(n+1)+M2)/gamma(q2+2);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 简介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 混沌理论的主导思想是,宇宙本身处于混沌状态,在其中某一部分中似乎并无关联的事件间的冲突,会给宇宙的另一部分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这意味着,系统具有放大作用。一个微小的运动经过系统的放大,最终影响会远远超过该运动的本身。所以,当有人说,因为英国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中国可能会遭受一场台风时,他的观点里就包含着混沌理论的思想。 两个基本的概念: 第一,未来无法确定。如果你某一天确定了,那是你撞上了。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相似的规律来实现的。看见云彩,知道他是云彩,看见一座山,就知道是一座山,凭什么?就是自我相似。 有三个原则: 1、能量永远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 2、始终存在着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阻力最小的途径。 3、这种始终存在而通常不可见的根本结构,不仅可以被发现,而且可以被改变。 起因 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此一现象的最佳批注。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 混沌理论的特性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 第34卷第5期2017年5月 目次 综述与评论 果蝇优化算法研究进展·························································王凌,郑晓龙(557) 论文与报告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速预测及整车控制策略·············································连静,刘爽,李琳辉,周雅夫,杨帆,袁鲁山(564)通讯信息约束下具有全局稳定性的分布式系统预测控制(英文)··············郑毅,李少远,魏永松(575)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组的多重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符方舟,王大轶,李文博(586)考虑作动器动态补偿的飞机增量滤波非线性控制··················周池军,朱纪洪,袁夏明,雷虎民(594)不确定时滞关联大系统的全局稳定模糊容错控制··································郭涛,陈为胜(601)带相关噪声、随机观测滞后和丢失的随机不确定系统的最优线性估值器·············王欣,孙书利(609)高通量筛选系统的双子代数建模·························································李丹菁(619) N连接糖基化过程的动态图建模·························杨岱巍,王晶,周靖林,吴海燕,靳其兵(627)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自适应无源控制···························杨博,黄琳妮,张孝顺,余涛(637)模型参数失配有界下的扩展集员估计方法·································宋莎莎,赵忠盖,刘飞(648)卫星姿态的状态转移控制································································谭天乐(655) 短文 控制饱和约束下的自主水面船编队·······························付明玉,余玲玲,焦建芳,徐玉杰(663)融合概率分布和单调性的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张青,颜学峰(671)三类不动点与一类随机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王春生,李永明(677)一类3阶非线性系统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蒲明,蒋涛,刘鹏(683)带有非线性扰动的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准则·····················武斌,王长龙,徐锦法,胡永江(692) 期刊基本参数:CN44–1240/TP*1984*m*A4*144*zh*P*¥15.00*1300*17*2017–05

混沌理论及其在密码学的应用

混沌理论及其在密码学的应用 摘要: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非常敏感以及生成的混沌序列具有非周期性和伪随机性的特性,近年来混沌系统在密码学领域中得到了较多的 研究。介绍了混沌学理论和现代密码学的具体内客,通过对混沌和密码学 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把混沌用于密码学之中的具体方法和混沌密码系 统的框架结构,给出了数字加密中选择混沌系统的原则。 关键词:密码学;混沌;混沌加密 正文: 计算机从出现到现在,已经从用于计算机转到主要用于信息处理。Internet 每天为用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由于Internet的基础协议不是完全安全的协议。未经特别加密的信息在网络上传送时,会直接暴露在整个网络上。现代高性能的计算机、自动分析和截获程序每秒可以搜索数百万个底码,对传统的加密算法构成严重的压力。信息领域急切希望拥有更安全、方便、有效的信息保护手段。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对混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混沌理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混沌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成了热门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大量的混沌加密算法。大多数模拟混沌的密码使用混沌同步技术通过有噪信道实现秘密通信。许多研究者都已提出混沌和密码学的密切联系。混沌的许多基本特征,例如:混频(nlixi 峭)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都与好的密码的属性——混乱和扩散相联系。由于混沌理论近几十年得到了极大发展,无数混沌系统都可应用在密码学中,所阻混沌应当成为密码学中的新的丰富资源。 1、现代密码学 密码学包含两个互相对立的分支,即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前者寻求保证消息保密性或真实性的方法,而后者则研究加密消息的破译或消息的伪造。一个保密系统由下述几个部分组成:明文消息空间M,密文消息空间C,密钥空间K1和K2,在单钥体制下KI=K2=K.此时密钥K需经安全的密钥信道由发方传给收方;加密变换Ek1∈E,M—C,其中kl∈K1,由加密器完成;解密变换Dk2∈D,C∈M,其中k2∈K2,由解密器实现。称总体(M,C,K1,K2,Ekl,Dk2)为一保密系统。对于给定明文消息m∈M,密钥kl∈Kl,加密变换把明文m变换为密文c,即 c=f(m,k1)=Ekl(m) (1)

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社会控制系统

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社会控制系统 摘要:在工程上为了对某个机械系统进行控制常常会对其建立模型,然后利用一些控制算法对其进行控制,从而使输出跟随输入。而对于社会管理来说,我们可以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种政策法令便是控制算法,对社会进行控制,从而使社会和谐。本文将先介绍控制论的基本定义以及常用的控制算法,接着介绍控制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介绍对社会这个大系统的控制模型的建立即各种政策法令。 关键词:控制论,机械系统,社会系统,政策,法令,道德 1、概述 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误差来调控被控系统,从而消除误差。在我们生活中控制理论随处可见,它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空调,空调会根据室内的温度来实时调控温度,当室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空调便会开启,通过压缩机来制冷,使得温度降低,当室内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相同时,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时,空调便会停止工作,这样既能节能减排,又可以实时的监控室内的温度,使人们处于一个较舒适的温度下。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将会在第三部分进行介绍。 而当把社会比作一个大的控制系统时,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建模,然后按照控制论的思想对其进行反馈控制,即根据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即社会的实际状况与我

们期望的状况之间的差别,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以及运用道德来对其进行调整,从而消除差别,实现我们希望的社会状况。典型的例子如房地产的调控便是如此。房子作为人们日常社会的必需品,是每个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然后,如今的房子却成了最最奢侈的奢侈品,它的价格已经完完全全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来说,买房子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由于房价的过快增长已经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解决,房子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这个系统的误差已经大到了不可不调整的地步了,此时便需要政府出面来对其进行调控,使得房子的价格回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于是乎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政策来调控房价,这些政策便像是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算法,本文将会在第四部分阐述社会系统中的控制算法。 2、机械控制理论 2.1 机械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发展 机械控制理论是在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在生产和军事需求的刺激下,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发展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科学家维纳在研究火炮的自动控制时把火炮自动打飞机的动作与人狩猎的行为做了对比,并且提炼出了控制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馈概念。他提出,准确控制的方法可以把运动的结果所决定的量,作为信息再反馈回控制仪器中,这就是著名的负反馈概念。维纳等在1943年发表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同时火炮自动控制的研制获得了成功,这是控制论萌芽的重要实物标志。1948年,维纳所著《控制论》的出版,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正式诞生。[1] 2.2 负反馈系统简介 如图所示,负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引回来与给定输入相比较,计算出输出与输入的误差,通过控制算法,使控制器的输出作为被控对象的输入,从而使被控对象的误差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