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和变阻器物理评课稿范文

电阻和变阻器物理评课稿范文
电阻和变阻器物理评课稿范文

电阻和变阻器物理评课稿范文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很典型的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课,对这一节课做剖析,对我和大家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现今把我对这堂课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首先从教学任务分析来看,张老师熟悉教材内容,并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已具备的知识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张老师在备课过

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中的要点作了充分的准备。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适当的拓展新知识,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有一定的作用,并能

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在组织教学前,张老师对三维目标还是深刻领悟的,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在教学中还不

忘进行“两纲”教育。

在本堂课中,我个人觉得有几个亮点值得学习,供大家讨论。

亮点一:课堂情景的引入。一般教师在上课时,以调节收音机响度或调节可调光灯的亮度作为引入,其复杂的电路工作原理会干扰

学生的正常思维。而自制的音频线,结构简单,一目了然,对引入

课题真正起到了作用,这个电位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引起了学生的

深思,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

欲望。

亮点二:初三学生对物理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一个物理现象中控制两个变量是一个新的问题,张老师展开充

分的讨论,将学生的猜想转变到实验讨论中,这说明张老师说课的

演绎很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亮点三:积极团结教研组,进行自制教具。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学校提高少量经费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为教学的需要而设计或改造

实验器材的精神是可贵的,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自制器材,让学生

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

亮点四:每堂课中,增加一些科技的前沿知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促进,并能结合事实进行“两纲”教育,是教师上课的一种功力。

当然,本堂课可能也有问题,存在有不同的看法,我也想与张老师商讨一个教法,当提问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有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这个问题的问法,因为对这种知识学生是没有生活经验的,我倒提议是否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出发,先建立出电阻的模型,再进行探究活动。

上面是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多包涵。

1、准备相当充分,语言少而精。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自己连接电路实物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实验开展很成功,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了。

3、能充分体现出小组的合作意识,遇到问题能及时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并解决问题。

4、能将实验的数据完整的让学生展现在黑板上。

1、在展示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时做得很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通过动画展示实物图的连线顺序。

2、在整个课堂上,安排了两次学生帮助老师检查电路图连接及实物连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进来。

建议:该实验可以利用定值电阻来代替小灯泡,做起来可能会更好些。

1、这是一堂很好的实验研究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语言都很精练,学生积极性相当高。

2、能及时对课堂进行评价,并交先完成的组去帮助老师检查其他组。

3、老师和学生的优势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1、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能很好的应用DJP的教学模式进行

教学。

2、从教学设计和学生参与情况可以看出对教材挖掘较深,针对

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案。

王老师所讲的《变阻器》一课,在整体设计上,理解贯彻了义务教育课改新标准,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用自制的可变亮度灯引入新课,简单明了,有效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教学中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采用"情景-探究-应用"的

模式,通过四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制变阻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提高了实验技能,使学生亲身体验了自制仪器的成就感,培

养了学生运用观察、自学、讨论、交流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在对比自制仪器与实验室变阻器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又能及时发现不足。在改进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开发了学

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敏锐发现问题并指导其转

换思想,这是种思想方法教学的渗透。

本课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演示的实验仪器--测风仪。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这种思想去发明、去创新,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设计一个能显示压力或温度变化的

仪器,从而使所学知识及思维方式得到极大拓展。在学习、研究过

程中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本课出彩点多在后半段,前半段相对平淡,应平衡使用教学资源,形成合理的教学高潮与低谷。二是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偏多,师生互动有待提高。第三,在现

代教育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教师对如何设计利用板书应当有更多的

思考。

李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基本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思路新,教学目标设计能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能够

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实施有条理,台阶设置合理,学生参与面较广,能够设计较新的物理实验,创设

物理情境,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次知识技能。教师的语言平和,但逻辑性与艺术性欠佳。实验操作较为熟练,对教学过程的把握有

一定的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但课堂组织能力一般。

建议:一、要完整地实施探究的过程,既要对实施探究实验的过程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又要指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二、要加强语言的训练。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上课的语言过于平淡,没有节奏感,缺乏感染力。三、应在物理文化与学科交叉之间再下功夫。

猜你感兴趣的: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讲解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磁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 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 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 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 2、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 (2)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 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 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 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到,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小,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导体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电阻和变阻器》 本节包括三部分: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电阻”是通过学生已有的“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出“电荷在导体中移动也会受到阻力”,导出电阻的概念,给出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生活用电中导线的选择不同来导出实验探究,探究结论的得出也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变阻器通过展示实物来重点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在电路中的符号,并引导学生领会滑动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 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有效连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订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研究物体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作用,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用滑动变阻器改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目标

人教版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合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合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合集大全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 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质心,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 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

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 本的知识,学习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 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样的。 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评课稿

高中物理评课稿 听了隋老师讲解《电势差》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重力场中的重力、高度差、重力势、重力势能同抽象的电场力、电势差、电势、电势能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2 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教程。通过类比手段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行扩展抽象上升理性认识,最后把这些认识和知识加以巩固。 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概念理解,还是方法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必要之处作适当设疑点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概念电势差,电势突出,祥略得当。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更接近实际生活,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如跨步电压触电的现象等。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

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并联电路

1.将两个电阻R1、R2并联后,再与电池组和开关串联成回路.如图所示,已知干路电流为I=2A,通过R1的电流为I1=1.2A,电源电压为U=24V,求R1和R2的阻值是多少?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且保持不变,R1=R3=4Ω,R2=6Ω.试求:(1)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3.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7.5 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求: (1)泡L2的电阻 (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3)干路电流 4.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为2.4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6欧 姆,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为0.75安培,求: (1)L2的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 (4)干路总电流 5.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20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干路总电流为0.5安培,求: (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6.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15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灯 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2安培,求: (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 (4)干路总电流

7.如图所示电路,当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电流表的示数为1A;?K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5安,?求: (1)R1的电阻 (2)R2的电阻 8.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0.8安的电路中,应怎样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9.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电键S,电流表A l 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 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电阻R2的阻值. S R2 R1 A

电阻与变阻器

////////////////////////////////////////////////////////////////////////////////////////////////////////////////////////////////////////////////////////////////////////////////////////////////////////////////////////////////////////////////////////////////////////////////////////////////////////////////////////////////////////////// ---- 1 ---- 电阻与变阻器(解析版) 电阻与变阻器 总分:100 答题时间:30分钟 日期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8题,共40分) 1 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某段金属导体,对于其电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B.当导体被均匀拉长至原来的二倍时,他的电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温度无论如何变化,电阻也不可能变为零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 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不一定越小 D.两个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则两电阻一定是串联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 V 时,导体的电阻为0 Ω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4 (2013福建龙岩中考)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 5 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速度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光线用于描述光传播的方向和路径 C.温度用于描述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 D.电阻用于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6 (多选)在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将如图所示的三根镍铬合金线(ab 与ef 长度相同,ab 与cd 粗细横截面积相同)分别接入电路中,则小明仅利用该实验装置不能探究的是( ) A.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7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发现灯泡L 1亮、L 2不亮,调节电阻器滑片P ,灯泡L 1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灯泡L 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泡L 2的灯丝断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了 C.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D.灯泡L 2短路了 8 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小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题,共18分) 9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__________,当人体的电流接近30mA 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以推断,人体的电阻约为__________Ω。 10 如图是一自动测定油量的装置,请观察图形; (1)写出本装置利用的三条物理知识(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装置中R 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油量表即是一个__________,R 1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11 收音机上调节音量的旋钮实际上是一个旋钮型变阻器如图所示,若接线片A 、B 已接入了电路,则顺时针转 动旋钮触片时,收音机的音量将 .(选填:“ 不变”、“变大”或“变小”)

初中物理最全说课稿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一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 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⑴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⑵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⑶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⑷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 怎样学好物理。 ⑴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关于高级高中物理评课稿

评课 延吉市第二高级中学:韩昌国 11月2日在延吉市2中召开的2011年延边州高考总结分析暨备考会中,延吉市2中洪龙官老师和延边一中郑林虎老师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为题做了公开课。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阐述我对这次公开课的评价。 这2节课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洛伦兹力;理解了洛伦兹力与做功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如何采用类比的手段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具体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首先,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其次,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再则,展示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中洛伦兹力突出,祥略得当。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再提几个思考建议:1、课堂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完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本教师讲得太多,导致小结流于形式,更没有留时间学生消化思考巩固。2、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过程,本课堂师生互动不很明显,生生互动几乎没有体现,可在一些环节上设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中物理评课稿 听了隋老师讲解《电势差》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重力场中的重力、高度差、重力势、重力势能同抽象的电场力、电势差、电势、电势能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初中物理说课稿怎么写

初中物理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只说“怎样教”,初中物理说课稿怎么写?请参考! 初中物理说课稿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压强”的知识有更丰富的解,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且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

理性的研究。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这节课综合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学法: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秋天树叶散落在马路边上,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路面时,树叶将()(从路边飞向路两旁 / 从路旁飞向汽车) 2、为什么我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3、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流体概念的教学 直接引出流体的概念──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 先由液体和气体静止时内部压强的特点轻松过渡到液体和气体流动时的压强。再利用简单的小实验“吹纸条”为猜想提供事实依据。最后利用三个小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1:对着两张自然下垂平行拿着的纸向中间吹气,看见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2:将一枚轻铝质硬币放在离桌边3cm~5cm处,在硬币前10cm 处用直尺或钢笔架高约2cm,使嘴巴靠在桌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不准吹硬币)。看硬币会如何运动?

高中物理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说课的题目是 "机械能守恒定律 ",选自高一物理必修 2的第7章第 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 "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 "机械能 "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 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好学教育: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物理九年《电阻和变阻器》word同步测试3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变阻器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知识点一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铭牌标志含义 1、(05·重庆市)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一个标有"10Ω2A"的滑动变阻器,它的阻值变化范围是Ω。 2、(05·福州课改区)根据右表中数据回答:安装家庭电路取用导线时,应从铜线和铁线中,选用______________线。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选择电阻线材料时,应从锰铜合金和镍铬合金中,选用______________。 3、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2A,”字样,表示的意思是,将此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当滑片P分别为下列情况时,确定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中的电阻值R AB(如图图14—1—23所示). (1)滑片P在最左端时,R AB= . (2)滑片P在中点时,R AB= . (3)滑片P在最右端时,R AB= . 图14—1—23 图14—1—24 知识点二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与使用 4、(05·贵阳实验区)如图14—1—24所示,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使用时只需接入其中2个,因此有几种接法,在这些接法中,不能改变电阻大小并且可能损坏仪器的接法是( ) A、接A和D B.、接B和C C、接A和B D.、接C和D 5、(04·呼和浩特)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在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这时滑片P的位置在如图14—1—25所示图中,正确的是() 图14—1—25 6、(05·苏州市)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14—1—26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图14—1—26

高一年级物理说课稿范例

高一年级物理说课稿范例 【篇一】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

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

高中物理评课

评课 延吉市第二高级中学:韩昌国11月2日在延吉市2中召开的2011年延边州高考总结分析暨备考会中,延吉市2中洪龙官老师和延边一中郑林虎老师以《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为题做了公开课。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阐述我对这次公开课的评价。 这2节课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及洛伦兹力;理解了洛伦兹力与做功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还学会了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我认为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是一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如何采用类比的手段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具体化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东西。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首先,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其次,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再则,展示了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中洛伦兹力突出,祥略得当。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再提几个思考建议:1、课堂时间分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完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讲授一堂课时要控制好各个环节时间分配,本教师讲得太多,导致小结流于形式,更没有留时间学生消化思考巩固。2、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过程,本课堂师生互动不很明显,生生互动几乎没有体现,可在一些环节上设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共同提高学习效益。3、新课程理论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 公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 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

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物理评课稿范文(共11篇)

篇一: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xx-03-05 好评度:1610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 陈红灵老师评课: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 篇二: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 (4)规范化。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 垂直和表面。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⑷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从发电厂输送到市里的电力经过变压器后就是三相四线电.你可以发现电杆上并排挂着四根电线,其中有一根是零线,术语叫中性线(N),其余三根线叫火线.两根火线间电压是380V,一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