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
3年级上册英语练习一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英语堂上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听力部分一、请选出你所听到的内容,将答案编号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0分)1-5 BBACA 6-10 AACBA二、听短语,根据听到的内容,给相应的图写上英文大写字母编号。
(10分)11-15 BEACD三、听句子,判断所读内容是否与图意相符,如相符,在括号里写 “T”,否则写 “F”。
(10分)16-20 FTFTF四、听句子,选出句子所缺的单词,并把其字母编号写在题前括号里。
(10分)21-25 AABBC 26-30 BCBBA五、听句子,选出相应的答句,并把其字母编号写在题前的括号里。
(10分)31-35 ABAAA 36-40 AABBB六、听对话,根据所读的顺序,在相应图的括号里写出英文大写字母编号。
(10分)41-45 CABED笔试部分(40分)七、(一)找出划线字母发音不一样的单词。
(4分)46-49 CACC(二)找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词。
(6分)50-55 BCBCB A八、根据图片把下面的单词补充完整。
(共15题,每个单词1分,写对10个的满分10分)56. hello57. mo rni ng58.gra n dpa59. good by e60. afte r noon 61. ev e ning 62. go o d63. M s 64. da d65. b y e66 .grandm a 67.mu m68.hi 69. ni ght70. M r九、情景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答案的编号写在题前的括号里。
(6分)71-76 AACBA B十、阅读理解:选择正确答案,并把答案编号写在题前括号里。
(5分)77-81 ACBBA十一、写作(9分)(一)请按照正确的格式把下面单词、词组或句子抄在四线三格上。
(5分)82.m orning 83. afternoon 84.g randpa85.f riend 86.What’s your name?(二)看图和读句子,请在四线格上写出句子所缺的单词。
成都大学_大学物理(2)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振动波光近代)

.一质点同时参与了两 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它们的振动 9 0.05 cos(t 1 )( SI ),x2 0.05 cos(t )( SI ), 方程分别为 x1 4 12 其合成运动的运动方程 为x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
8
解法三: 旋转矢量法
由旋转矢量图知, A1 A2 ,
A A1 A2 0.05 2 (m)
2 2
0
4
4
2
合振动方程x A cos(t 0 ) 即x 0.05 2 cos(t )( SI ) 2
光学
一、选择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上的P点处是明纹.若将缝S 2盖住, 并在S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高折射率介质反射面M,如图所示, 则此时( ).
2 2 3 C. x2 A cos(t ) D. x2 A cos(t ) 2
由题意作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如下 解:
要写出质点2的振动方程, 应先求出其初相 2
2 ( )
2
x2 A cos(t 2 ) A cos[t ( )] A cos(t ) 2 2 (选B)
t , 解: 由图可知, 2s时 x 0
2 2 v A A 6 3 (cm s 1 ) T 4
答案: 3cm.s 0;
1
7
.一弹簧振子系统具有 1.0 J的振动能量、 0.10 m的振幅和
×1的最大速率,则弹簧的 劲度系数为 _____ ,振子的振动 1.0 m s 频率为 _______ . 1 2 E 2 1.0 解: E kA2 , 得k 2 由 200( N .m 1 ), 2 A 0.12
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综合Ⅰ参考答案

204发展汉语(第二版)高级综合Ⅰ参考答案第一课 享受旅行字词准备一、抱 打 推 摊捆 搂 揍 提搭 指 摘 接二、(拥)抱 打(扫) 搀(扶) (扔)掉 (找)寻 支(持)三、1.珍藏 2.变化 3. 小费 4.变迁综合注释1. 复句简介(1) a.如果你不告诉我,那我就去问李兰。
(假设)b.因为你不告诉我,所以我去问李兰。
(因果)(2) a.要是星期天回来,我就可以按时上课。
(假设)b.只要星期天回来,我就可以按时上课。
(条件)(3) a.他不但学会了汉语,还学好了日语。
(递进)b.他虽然学会了汉语,但是没学好日语。
(转折)(4) a.你既然相信我,就按我说的做吧。
(推论)b.你如果相信我,就按我说的做吧。
(假设)2. 不亚于(1)这里的风景不亚于泰山的风景。
(2)这部电影的水平不亚于世界一流的电影水平。
(3)他的设计能力不亚于大学生。
3. 索性(1)这双袜子洗也洗不干净了,索性不要了/扔了吧。
(2)我躺在床上半天也睡不着,索性起来了/不睡了。
(3)我解释了很久都解释不清楚,索性不说话了。
(4)这两车又旧又破,索性买一辆新的。
(1)我们到王府井书店看看吧,或许在那儿能买到吧。
(2)他今天没有来,或许生病了吧。
(3)或许他忘了吧,咱们别等他了。
5. 恰巧(1)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些内容,今天考试恰巧就有这些题!(2)我上网要买一台旧电脑时,恰巧他在网上要卖他的电脑。
(3)我刚刚走出大门,恰巧一辆出租车过来了。
综合练习一、1. 恋恋不舍 2. 擦肩而过 3. 笨鸟先飞 4. 筋疲力尽 5. 顺其自然二、1. bèi bēi bēi 2. dīfáng 3. nìngyuàn 4. kōngtiáo三、1. 乙:我觉得我的汉语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2. 乙:我会努力寻找快乐的源泉。
3. 乙:我觉得这是个很形象的比喻。
4. 乙:别提了,我已经疲劳不堪了。
5. 乙:索性不要了,去买新的吧。
商品编码综合练习1-8套及答案

商品编码综合练习一1、硫酸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制成的化肥,袋装50千克答案:3105.2000解释:硫酸铵属于氮肥、过磷酸钙属于磷肥、硫酸钾属于钾肥,因此属于含三种肥效元素的矿物肥料,应次归入3105.2000。
2、牙刷答案:9603.21003、冻的墨鱼答案:0307.4900解释:不能归入0307.4190,0307.4190是冷的,题目要查的是冻的。
4、鲜的牛肝菌答案:0709.5990解释:牛肝菌属于蘑菇(从0712的子目可得知),没有具体列名,归入其他。
5、液态的丙烷答案:2711.12006、蓝色三线斜纹布,含棉50%、涤纶短纤 50%,200克/平方米答案:5514.22007、“六神”沐浴露答案:3307.30008、塑料制的公文箱答案:4202.129009、由45%的乙烯、35%丙烯和20%异丁烯的单体单元组成的共聚物答案:3902.3090解释:丙烯和异丁烯的四位数品目都是3902,因此重量可以相加,因此归入3902,按丙烯共聚物来归类。
10、用煮熟的猪肉(占10%)、牛肉(占10%)、绞碎的鱼肉(占40%)、蔬菜(占40%)及调味汁混合在一起制成的配制食品,罐头装答案:1604.201911、截面为矩形的非合金钢钢材,除轧制外未经进一步加工,钢材宽度60毫米,厚度8毫米,热成形不规则盘卷状报验答案:7213.990012、输液器13、25座的小客车车身答案:8707.901014、压花的面巾纸,规格为20×10厘米答案:4818.200015、银制的表链答案:7113.1190解释:银制的表带归入9113.1000。
16、“步步高”DVD播放机答案:8521.901217、条码阅读机答案:8471.900018、溶于松节油(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的丙烯酸聚合物, 松节油占溶液的60% 答案:3208.201019、瓷制的可用于多种机床操作的手柄答案:6914.1000解释:不能归入84章。
2020年江苏淮安中考音乐美术综合练习(一) 附参考答案

2020年江苏淮安中考音乐美术综合练习(一)一、音乐学科选择题(1-16 题每题2分,17-22 题每题3分,共计5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其词曲作者是( )A.乔羽作词,刘炽作曲B.何占豪作词,陈刚作曲C.田汉作词,吕其明作曲D.田汉作词,聂耳作曲2.以下不属于西北民歌类型的是( )A.号子B.小调C.花儿D.秧歌3.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鳟鱼”是一首曲( )A.钢琴独奏B.弦乐合奏C.弦乐重奏D.钢琴五重奏4.我国的国粹是( )A.黄梅戏B.京剧C.越剧D.淮海戏5.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每一个调式都相对应一个唱名,宫商角徵羽中徵的对应的唱名是()A.do(1)B. mi(3)C. lCa( 6)D. sol (5)6.京剧的四大名旦是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和()A.盖叫天B.梅兰芳C.朱世慧D.于魁智7.都节调式是的传统调式。
( )A.印度B.德国C.日本D.中国8.歌曲开始的第一个音起于小节的弱拍叫()A.休止符号B.弱起小节C.切分音D.反复小节9.单簧管属于( )A.铜管乐器B.木管乐器C.弹拨乐器D.打击乐器10.民歌《五月栽秧》的主音是“la”,那它的调式是五声( )A.羽调式B.商调式C.宫调式D.角调式11.流行于古代瑞士和奥地利山民之间,运用真假声迅速交替的唱法,形成分有趣的效果的是( )A.约德尔唱法B.民族唱法C.美声唱法D.流行唱法12.许多人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A.合唱B.重唱C.齐唱D.对唱13. 4/4 拍的强弱规律是()A.强弱弱弱B.强弱强弱C.强弱次强弱D.强弱弱强14.音符的左上方标有“b”记号的表示该音符()A.降低半音B.升高半音C.还原记号D.波音记号15.对于拍号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A.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B.3/4以三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C.3/8以八分音符为半拍,每小节三拍D.4/4以四分音符为二拍,每小节四拍16.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综合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形以唱歌为主的戏剧形式。
语文版中考语文语法∶短语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

语文版中考语文语法:短语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1、风俗习惯()2、变化规律()3、历史悠久()4、整修一新()5、交头接耳()6、思维敏捷()7、废寝忘食()8、前程远大()9、全神贯注()10、襟怀坦白()11、挥手之间()12、愚公移山()13、竞选州长()14、销售计划()15、色彩缤纷()16、交通规则()17、风和日丽()18、激动不已()19、禁止吸烟()20、辛勤耕耘()21、巍峨挺立()22、不断发生()23、气氛热烈()24、继往开来()二、短语的常见类型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如:从北京来。
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
如:鲁迅先生。
例1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征服沙漠为沙漠所并吞变成荒漠非常荒凉B.地中海沿岸自然敌人之一充足的水分西方文明的摇篮C.古代的传说主要作用狂风肆虐垦荒伐木D.特别强烈空气干燥地势平坦风力很强解析A项中“变成荒漠”是动宾短语,“为沙漠所并吞”是偏正短语;C项中“狂风肆虐”是主谓短语,“垦荒伐木”是并列短语;D项中“特别强烈”是偏正短语,其它三个是主谓短语。
微积分(二)综合练习题1答案

故条件收敛。
5.判断级数 的敛散性。
解: 且 ∴交错级数收敛。
6.设D由x = 2, y = x, 及x y = 1围成,求。 解:
7.计算二重积分计算二重积分 ,其中 。
解:
8.求方程满足初始条件的特解。 解:特征方程为 ,所以特征根为,是两个相等实根,所以通解为
,满足初始条件的特解为。
四、应用题(本题8分): 某公司通过电视和报纸作广告.已知销售收入(万元)与电视广告费
五、证明题:(本题6分) 已知 (,求证: (1) 若收敛,则收敛。 (2) 若发散,则发散。 证明:(1) 若收敛,则也收敛, 由已知,得 即 由比较判别法知: 若收敛, 则也收敛,即收敛。 (大收则小收)
(2)由(1)得 由比较判别法知:若发散,则发散。(小发则大发)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函数与分别为与的可微函数,且,则(D).
(A)+
(B) +
(C)++ (D) +
2.若为区域,则=( C ).
(A) 4
(B) 15
(C) 60
(D) 84
3.在下列级数中,唯有( A )是发散的。
(A)
(B)
(C)
(D)
概率统计综合练习及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概率统计》综合练习(一)参考答案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填空1、A 、B 、C 是三个事件,用A 、B 、C 的运算表示A 、B 、C 中至少发生两个的事件 AC BC AB ,用文字叙述C AB C B A BC A 表示的事件 三个事件中恰好发生两个事件 。
2、A 是试验E 的一个事件,每次试验A 出现的概率为p=0.25,独立重复做试验E 四次, A 是否必定出现一次? 否3、A ⊆B ,P (A )=0.2,P (B )=0.6则 P (B -A ) = 0.4 ,P (A -B ) = 0 。
4、P (A )>0,P (B )>0,A 、B 相互独立与A 、B 互不相容能否同时成立? 否 。
5、事件A 、B 独立,则A 、B 独立 。
6、P (A ∪B ∪C )的计算公式为)()()()()()()(ABC P AC P BC P AB P C P B P A P +---++ 。
7、每次试验A 出现的概率为p ,独立重复做n 次试验,在n 次试验中,A 出现次数k 的可能取值为 0,1,3,…,n ,A 出现k 次的概率为 kn k k n q p C - 。
二、 以A ,B ,C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
试用A ,B ,C 表示 以下事件:(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 (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 (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 (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 (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解:(1)C B A ,(2)C AB ,(3)C B A C B A C B A ,(4)C B A BC A C AB , (5)C B A ,(6)C B A ,(7)C B A C B A C B A C B A ,(8)ABC , (9)C B A三、 从0,1,2,…,9中任意选出4个不同的数字,试求它们能组成一个4位偶 数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C 3.C 4.D 5.D 6.C 7.C 8.B 9.D 10.D 11.C 12.B 13.B 14.D 15.B 16.C 17.A 18.C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CD 2.AB 3.AB 4.ABCD 5.ABD 6.ABCD 7.ACD 8.BCD 9.AD 10.BCD 11.ABCD 12.BD 13.BD 14.ABC 15.ABC 16.ABC 17.AD 18.ABCD 19.ABC20.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就需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以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作为人们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认识被证实了,就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4.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自身在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3)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5.(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同作用。
(2)内容: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
不变资本是以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量不会增殖;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3)划分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四、论述题(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共性即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首先,社会主义是共性。
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其次,中国特色是个性,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第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如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等;二是要反对脱离我国的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倾向。
五、材料分析题1.人的认识活动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又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欲望、动机、习惯、信念、意志等意识形式,以及直觉、灵感、顿悟、想象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也是可能的。
2.理性与非理性都是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理性包含着抽象力、综合力、批判力、记忆力等,是主体认知定势中的条理化、规范化、逻辑化的方面,规定着认识活动的目的与目标,制约着认识活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是认识活动中的主要方面。
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正常的认识活动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内在渗透的过程。
科学创新更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有科学的自信心、大胆的怀疑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才有可能打破常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综合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C5.C6.B7.C8.D9.A10.C11.A12.D13.B14.C15.C 16.C17.B18.B19.A20.D 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3.ABCD4.ABD5.ABCD6.BD7.AC8.AD9.BD10.ABC11.AC 12.ABCD 13.ABC 14.ABC 15.AC16.BCD 17.ABCD 18.ABCD 19.ABCD20.ABCD三、简答题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区别:(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具体性、直接性的特点。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其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历史条件的制约。
5.商品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
四、论述题(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在内容上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形式上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的统一。
(2)我们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中会产生各种缺点和失误;另外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颠覆,国内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等等必然会使社会主义难以一帆风顺。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坚定自己的信念。
五、材料分析题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实践(科学实验)是真理性认识获得的基础。
科学实验为真理性认识的获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着真理性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的大胆怀疑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