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特征及钼靶X线表现
乳腺钼靶拍片体位及检查方法

定位片
钢丝插入后拍片 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癌
病理:腺纤维瘤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病例二
99734 细小钙化定位 病理:腺管型腺病伴 小叶增生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标本 病例三
89864 局限浸润结构扭曲 病理:小叶癌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乳腺X线立体定位检查技术的开展,为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准确率很高,误差在0.5mm以内。此两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为更早期的发现乳腺癌 ,提高诊断正确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乳后间隙
胸大肌
一个合格的乳腺斜片 (外侧斜)应包括乳 后间隙,及部分胸大 肌影。
侧位: 亦称内外位,X线架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房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与正位结合为定位片。
下方6点病变采用侧位拍片
上方12点病变采用侧位拍片
内侧斜位: 将胶片置于乳房内下方,X线束以45度角。自外 上方向内下方投射。包括内上象限病变较为理想。
乳导管造影术:利用40%-60%水溶性碘制剂,用细针经乳头注入导管内。立即拍片。
01
适用于任何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对于某些乳腺癌的患者,虽无乳头溢液亦可考虑做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但对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01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75%酒精常规消毒乳头乳晕区。用磨钝的细针插入溢液的导管内,回吸液体后注入造影剂,一般注入0.5-2ml左右,迅速拍片。
乳腺属软组织照像范畴,很特殊。许多人为因素直接影响照片质量,如:软组织可变性大、投照位置选择不当、组织包括不全、而误诊。甚至病变根本没有包括在照片内,出现假阴性诊断。总之,以上几种投照方法是乳腺摄影常用的位置,究竟以哪种位置最合适,应根据病变位置灵活应用,原则上是:病变部位应明确被包括在胶片内;病 变部位尽可能贴近胶片。
外科:乳腺导管扩张症

外科:乳腺导管扩张症外科:乳腺导管扩张症刘焕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硕士孙靖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乳腺导管扩张症( MDE)最初由,loodgood于1923年提出,文献报道中,MDE有许多名称,如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导管周围乳腺炎、乳腺分泌性疾病、乳腺静脉曲张样瘤等。
Dixon认为这些命名只是反映了该病不同阶段的表现,将其命名为导管周围乳腺炎(乳管扩张症)较为合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在乳腺疾病中所占比例国外为0.3%~2.0%,国内为4.0%~5.0%。
Geschickter对3107名非癌性乳腺疾病的女性患者进行分析,发现72例(2.3%)患有MDE,40岁以上占2/3,年龄最高为72岁。
宋希林报告273例(1971~1994年),年龄12~80岁,平均为38.5岁。
单吉贤等报告,该病好发于30~40岁经产、非哺乳期妇女,另一高发年龄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可能与先天性乳头畸形或发育不良、导管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无力、腺体萎缩退化导致分泌物淤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国内外文献报告,本病与细菌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怀孕及哺乳、吸烟有关。
有作者认为导管扩张是MDE的最初病理改变,炎症是继发的,随后出现导管内容物通过破坏受损的扩张导管壁渗出,刺激乳管周围组织,引起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浸润的剧烈炎症发应。
有报道认为导管周围炎症是主要改变,炎症引起导管弹力支持层的破坏,导致导管扩张。
临床上,年轻患者多以疼痛或炎性肿块等导管周围炎表现为主,而老年患者多以乳头回缩或无触痛肿块等导管扩张表现为主,这种临床特点也证实上述观点,但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待商榷。
二、临床表现乳痛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尤其多见于年轻患者,可为唯一症状或在炎性肿块出现之前发生。
据相关报道,乳痛与导管扩张的程度呈正比。
本病的首诊表现主要为乳房肿块,占82.4%。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

这是由于肾前、后筋膜的阻挡,使外渗尿液局限于肾周间隙的缘故。
本组所有病例均是肾周间隙内,与文献相仿。
(2)大小:文献报告的梗阻性尿瘤一般较巨大。
CT片上,其最大载面常常在十几厘米以上,这可能与发现尿瘤时较晚有关。
早期尿瘤,体积较小,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引起患者的重视,未做检查而遗漏。
(3)形态:圆形、椭圆形多见,大的尿瘤几乎占据肾周筋膜大部,呈肾周间隙“铸形”或大小不等“静脉曲张状”。
(4)囊液密度:与水密度相仿但与病肾肾盂肾盏内尿液相比,尿瘤内的囊液密度略高,这与内含有少量细胞或少量纤维蛋白成分等有关。
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液的 CT值增加更明显。
增强扫描,囊液一般不强化,这与尿瘤内压较大有关。
有文献报告,增强可见尿液渗漏的直接征象,即造影剂进入尿瘤内。
本组病例均未见囊液有强化表现。
(5)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分隔,平扫囊壁及分隔密度一般较囊液高,容易分辨。
强化不明显,强化强度低于肾实质 (即使重度积水之肾实质),且各部囊壁及分隔强化强度可不一。
(6)病肾表现:必有肾积水表现,且多为中、重度积水。
本病的影像检查中,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只能显示病肾积水及受压移位情况,对其定位、定性困难,不能明确诊断;而CT则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CT检查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
2.3 鉴别诊断肾区的其它囊性病变种类较多,肾周尿瘤需要与不典型肾囊肿、肾周血肿、肾周脓肿、肾空洞型结核、囊性肾癌、肾积水、肾淋巴管瘤、中肾管源性囊肿、重复肾等鉴别。
在鉴别时,首先要明确病变发生部位,即发生于肾实质还是肾周间隙。
病变与肾实质交界面呈“杯口状” ,常提示病变发生于肾质实内。
囊壁与肾质实在 CT增强时强化不一致,也可以提供鉴别依据。
对于发生于肾周间隙的肾周血肿、肾周脓肿、中肾管源性囊肿等病变,其与肾积水没有必然联系,而梗阻性肾周尿瘤必然伴有肾积水表现,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浏阳市人民医院陶庆林,罗永超,陈双【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特征,回顾性分析误诊原因,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MDE),多为无菌性炎症,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经产女性,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其发生可能与乳头内陷、乳管开口畸形异常、外伤性脂肪坏死、大乳管阻塞和扩张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导管内脂肪性物质堆积及外溢,在导管周围产生化学性刺激、免疫性反应等,导致浆细胞浸润,进而引发浆细胞性乳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
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仅可触及乳腺肿块,容易与乳腺癌混淆。
左乳PCM,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缘可见分叶与毛刺,靠近乳头部位低回声区延伸至皮下并形成脓肿↑左乳PCM,可见低回声区由腺体内延伸至皮下,呈“V”字,CDFI显示内部血流较为丰富↑左乳PCM,腺体内低回声肿块,内部可见脓肿形成区,不结合病史与乳腺Ca并不好区分↑PCM分期、分型及超声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其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相对较易诊断,慢性期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超声图像不典型,血流信号较弱,甚至检测不到血流信号,误诊率较高。
有学者将PCM分为单纯导管扩张型、肿块型、脓肿型及囊实混合型4种类型;①导管扩张型为PCM早期阶段,表现为乳晕处扩张导管,管壁增厚,回声减低,内部透声差,管腔内可见点状低回声或絮状低回声,局部血流无改变或较丰富;②肿块型病理表现为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形态不规则,可呈分叶状、哑铃状或梭形等,内部可见虫蚀状低回声区,肿块与正常腺体组织分界尚清,但边缘可见角状突起,常可见向体表延伸至皮下,急性期血流丰富;③脓肿型可表现为囊壁增厚,内部透声差,其内充满点状低回声,加压探头可见脓液流动,病理检查为存大片液化坏死病灶,周边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④囊实混合型内部回声不均匀,呈混合回声肿块,边界不清晰、囊壁不整齐,肿块内部出现,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中出现部分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大多数为Ⅰ~Ⅱ级不等。
乳腺导管扩张分级标准

乳腺导管扩张分级标准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导管扩张则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导管扩张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乳腺导管造影(ductography)。
然而,不同医院和医生对乳腺导管扩张的分级标准并不一致,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较为通用的乳腺导管扩张分级标准,以供临床参考。
一、乳腺导管扩张的定义乳腺导管扩张是指乳腺内导管的扩张和变形,主要是由于导管内部的病理变化所致。
乳腺导管扩张通常是乳头溢液的原因,而乳头溢液是指单侧或双侧乳头分泌物的异常增多或改变。
乳头溢液的颜色和性质不一,可能是清澈的、黄色的、绿色的、棕色的、血性的、脓性的等等。
二、乳腺导管扩张的分级标准根据乳腺导管扩张的程度和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1.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0:无乳头溢液,无导管扩张。
2.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1:有乳头溢液,但导管未扩张。
3.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2:有乳头溢液,导管扩张但未超过3毫米。
4.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3:有乳头溢液,导管扩张超过3毫米。
三、不同级别的乳腺导管扩张的临床意义1.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0:无乳头溢液,无导管扩张。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
2.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1:有乳头溢液,但导管未扩张。
这种情况可能是乳头炎、乳头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
3.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2:有乳头溢液,导管扩张但未超过3毫米。
这种情况可能是导管内部有病理变化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造影等。
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如果为恶性,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个人意愿决定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
4. 乳腺导管扩张级别3:有乳头溢液,导管扩张超过3毫米。
这种情况一般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造影、乳腺核磁共振等。
催乳师教你如何应对乳房乳腺导管扩张问题

催乳师教你如何应对乳房乳腺导管扩张问题催乳师教你应对乳房乳腺导管扩张问题乳房乳腺导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问题,它会给女性带来一系列不适与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了解乳房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和症状,同时提供一些催乳师推荐的方法,帮助你应对这个问题,提高你的乳房健康。
1. 了解乳房乳腺导管扩张的原因乳房乳腺导管扩张是由于导管壁的松弛和扩张导致的。
这个问题通常与雌激素的不平衡有关,包括雌激素过多或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调。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妊娠、服用某些药物以及一些遗传因素。
2. 乳房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乳房乳腺导管扩张的常见症状包括:2.1 乳房胀痛:扩张的乳腺导管会导致乳房胀痛,尤其在月经前后这个时期症状更为明显。
2.2 乳房肿胀和胀硬:乳房内的导管扩张会引起乳房肿胀和胀硬,乳房触摸区域可能会有一块块不规则突起物。
2.3 乳头溢液:导管扩张可能会导致乳头溢液,液体的颜色可能是透明的,也可能是黄色或者绿色。
2.4 乳房敏感:乳房乳腺导管扩张还可能导致乳房的敏感度增加,触摸时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3. 应对乳房乳腺导管扩张的方法针对乳房乳腺导管扩张问题,催乳师推荐以下方法帮助你应对它,提高乳房健康。
3.1 饮食调整:适当调整饮食,减少摄入雌激素的食物。
雌激素较高的食物包括豆制品、肉类、奶制品等。
增加摄入水果、蔬菜、整粮食品等健康食物,有助于维持荷尔蒙平衡。
3.2 穿戴合适的乳罩:选择合适尺寸和款式的乳罩,可以提供乳房的支撑和保护,减轻乳房的不适。
3.3 热敷:使用热敷的方法,有助于舒缓乳房乳腺导管扩张引起的胀痛。
可以用热毛巾或温水袋进行热敷,每次大约15到20分钟。
3.4 抚搓按摩:轻柔抚搓乳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房肿胀和胀硬的症状。
按摩手法要轻柔、有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按摩过于剧烈。
3.5 寻求专业咨询: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寻求催乳师或医生的专业咨询。
根据个人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一些适当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

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诊断解读(全文)乳腺钼靶成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逐渐成为乳腺癌的普查工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使接受普查人群的乳腺癌病死率下降,其价值已被肯定。
研究表明,乳腺X线普查虽然不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率,但是却可以使很多早期乳腺癌得到诊断,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普查3-4年后,乳腺癌死亡率就开始下降,7年后可下降40%;50岁以下的妇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在逐渐下降。
乳腺钼靶检查已成为乳腺疾病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其应用较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更为广泛,且与其他乳房检查方法互为补充。
1、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乳腺X线检查1)女性乳腺疾病普查,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2)乳腺皮肤增厚、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皮肤炎症性表现和腋窝淋巴结肿大时,需进行钼靶检查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潜在病变;3)乳腺出现肿块时,需明确肿块的性质;4)新发现的乳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需全面检查乳腺,以明确有无隐匿性的病灶和确定病变的范围、性质等;5)乳腺癌保乳术后,需定期进行乳房钼靶检查以监测乳腺癌有无复发。
6)其他情况,乳腺专科医生认为需要。
一、检查方法(一)检查前的准备:为了获得符合乳腺疾病诊断需要和筛查要求的高质量图像,乳腺摄影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技人员与被检查者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技人员应该耐心的向被检查者解释检查过程、体位及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
在检查过程中得到被检查者充分合作。
正确摆位是获得高质量乳腺X线图像的关键环节。
投照技师应了解病人本次检查目的。
并对症状、病程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既往病史,婚育史,月经周期,家族史,其他影像学检测结果等进行补充记录。
乳腺X线摄影检查应尽量在月经后期进行,但对病变明显、触诊显著的患者,则不受时间限制。
(二)投照体位:乳腺X线摄影常规投照体位包括头尾位(The craniocaudal projection, CC)及内外侧斜位(The mediolateral oblique projection, MLO)。
乳腺导管扩张症30例临床诊治

30 例患者中 28 例术后Ⅰ期痊愈,2 例经换药、大剂量抗生素 及局部理疗后愈合。随访 2~20 个月 ,术 后 有 1 例复 发 ,经 再次 手 术后痊愈。术后病理可见部分导管扩张,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浸润。
3讨 论
3.1 病因 乳 头内 陷 或 分 泌物 不 畅 造成 管 口 阻 塞 ,分 泌 物 淤 积 引起乳腺导管扩张,积聚物进一步刺激管壁,使管壁大量炎性细 胞 浸 润 及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2],进 一 步 破 坏 管 壁 渗 入 间 质 ,引 起 剧 烈 的 无菌性炎症反应。由于本病独特的基本病变是乳腺导管潴留性扩 张 ,而 大 量 浆 细 胞 浸 润 系 继 发 性 改 变 且 又 非 本 病 所 特 有 。目 前 国 内 多 数 学 者 赞 同 命 名 为 乳 腺 导 管 扩 张 症 [3]。 3.2 临 床 表 现 与 分 期 MDE 多 发 生 于 30~40 岁 左 右 的 非 哺 乳 期妇女,常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为首次就诊症状,不同病期的临 床表现有所不同。根据病期 MDE 可分为 3 期:(1)急性期。表现为 乳晕周围肿块伴有疼痛、皮肤红肿等,可伴有发热和腋下可触及 肿 大 的 淋 巴 结 、压 痛 。部 分 患 者 可 发 展 为 乳 腺 脓 肿 。(2) 亚 急 性 期 。 表现为急性炎性症状消失,发生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乳房肿块
缩小,并与皮肤粘连,压痛减轻,乳头可向肿块方向内陷、偏斜。 (3)慢性期。乳房肿块可缩小成 硬结 、边界不清与乳管走行一致 , 多位于乳晕区内,与周围组织固着、粘连,与皮肤粘连则局部皮肤 呈橘皮样改变,乳头回缩,需与乳癌鉴别。 3.3 诊断 MDE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下特点有助于本病的 诊 断:(1) 30~50 岁非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 红肿 热 痛 等炎 症 表 现 ; (2)肿块多位于乳晕边缘或乳晕深部 ,生长缓慢 ,反复发作 。本病 初期可有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但随病程进展,淋巴结可缩小或消 退 ;(3)乳 头 溢 液 以 多 孔 、透 明 或 浑 浊 黄 色 浆 液 性 为 主 , 少 见 血 性 , 有 时 伴 有 乳 头 凹 陷 畸 形 ;(4)经 诊 断 性 治 疗 ,炎 症 减 退 、 乳 管 疏 通 、 肿块缩 小 软 化 者 ,多 考 虑 MDE。辅 助 检 查 有 助 于 本 病 诊 断 ,该 30 例患者均行乳腺彩超检查。 3.4 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很少不治自 愈 ,目 前治 疗 该 病 最 有 效 且 彻 底 的 方 法 是 手 术 切 除 病 灶[4]。手 术 时 机 和 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分期及病变范围来决定,急性期应先行抗感 染治疗,形成脓肿则予切开引流,待肿块缩小或切口愈合后尽早 切除病变导管。对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行包括肿块在内的区段切除 或象限切除。必须完整切除受累导管及导管下区段和周围部分正 常 组 织 ,否 则 极 易 复 发 。对 形 成 瘘 管 窦 道 者 ,伴 反 复 感 染 病 人 ,保 留乳头乳晕有困难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可行乳房单纯切 除。术中应行快速冰冻病理,在未取得组织学证实之前,不应行扩 大性切除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
钼 靶 x 线 检
di1 . 99 j i n 10 —6 4 . 00 o:0 36 /. s . 0 7 s 1x 2 1 .
1 12 2. 4
1 首 诊症 状均 为胀 痛 或刺 痛 , 2例 均 为非妊娠 或哺 乳期 妇女 ,0例扪 及乳 房 l 肿块或片状 质韧 区, 常伴 触痛 , 乳头 或乳 晕下有 时 触及 增粗 呈 条索状 的大 导 管。 肿块 多 位 于 乳 晕 周 围 , 径 06~1c 直 . 1m。 8例 乳头 溢 液 , 3例 为棕 色 , 2例为 奶 油 色 , 例浆液为脓性 , 1 2例为浆液血性伴乳 管瘘 ; 8例乳头 回缩 ; 5例近乳晕 区域 的皮 肤 橘 皮样 改变 。 l 0例为乳晕后 区腺体密度 不均匀增 高块影 、 邻近乳 腺结构紊 乱 , 中伴 有索 其 条状 及迂 曲的管状 透亮 影 , 5例乳 晕 区周 围皮肤增厚 , 例乳头 回缩 , 同侧腋下 8 7例 淋巴结肿 大, 散在小点状 钙化。 以上 2例 x线征象可 同时存 在也可 交替 出现 。本 组 4例 被 误 诊 为乳 腺 癌 x 线 表 现 为 其 中 2例 肿 块 密 度 明 显 增 高 , 缘 不 规 则 , 边 有 细小毛刺 征象 , 散在 的小点状 钙化 灶。2 例误 诊为慢性乳腺炎 。
2 沈铭晶 , 郭慕依. 实用外科病 理学. 上海 : 上 海 医科 大学 出版 社 ,97:9 . 19 5 0 3 杨 彩仙 , 戴苏华 , 赵宏光. 细胞性乳 腺炎 浆 的 x线诊断及I 特征分 析. 临床 实用 医学影 像 杂 志 ,0 7 8 6 :9 3 4 20 , ( )3 3— 9 . 4 吴秀蓉 , 山, 钟 林玉斌 , 浆 细胞性 乳腺炎 等. 的临床及钼靶 X线特征. 中华放射学杂志 4 3— 6 .
转移到肝 , 其组织学 特征 与原发癌 相似 ,
转移灶可发生坏死 、 囊性 变 , 灶 内出血 病 及钙化等 0 。肝 转移 瘤 多 为少 血供 , 少 数血 供 丰 富 , 灶 周 围 一 般 无 假 性 包 病
1 陈中 , 周毅 , 马丽华 , 浆细胞 性乳腺炎的 等. x线 诊 断 分 析 .中华 医 学 影 像 技 术 杂 志 ,
2 0 ,6 3 : l 0 0 1 ( ) 2 6—2 7 1.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0年 6月 ~ 0 9年 8月 收治 MD 20 E 患者 l 2例 , 为女 性 , 龄 3 6 均 年 1~ 6岁 , 中
表现 为 :) 扫 : 内多 发 圆形 、 圆 形 、 Q平 肝 类
密度改变 , 缘更 清楚 。2 边 O例 患者 均未 见有门脉癌栓形成 , l例左肝弥 漫侵润转 移患者门脉左支不显影 , 可疑门脉左支癌 栓形成。 鉴别诊断主要 与多 中心原发肝癌 、 多 发 性 肝 血 管 瘤 、 发 性 肝 囊 肿 、 发 性 肝 多 多 脓 肿 等 相 鉴 别 。 主 要 根 据 各 病 种 不 同生 物学 、 血液动力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而有不 同的 C T表 现 , 其 是 增 强 表 现 不 同 而 易 尤 于界定 , 本篇不再赘述。当发现肝转移瘤 的同时应注意查找原发病灶 , 有时略加扩 大扫描范围或细 心寻找 即可发 现。检查 方法的科学性 、 范性是提高本病检 出率 规 和诊 断 的关 键 。
乳头先天发育异常可能是 MD E易感 原 因 之一 , 组 8例 为 先 天 性 乳 头 异 常 。 本 据相关报 道 , 乳痛与导管扩 张的程度呈正 比。本组病 例首诊 表现主要 为乳腺 肿块 (24 , 块 多位 于乳 晕后 方 区域 其 8. %) 肿 他象限不 对称 性 密度 增高 块 影 , 界不 边 清, 边缘模 糊。MD E体 征 和 x线表 现与 乳腺癌十分相 似, 容易造成误诊 。大多数 病例在病理诊断前 已将肿块或全 乳切 除。 本组 1 2例中 , x线诊 断可疑乳腺 癌 4例 , 有此 可见 MD E缺 乏 典 型 的 临床 症 状 及 x
部分呈囊样或不规则低密度影 , 边缘清楚 或不清楚 ; 增强 : ② 动脉 期病灶边 缘或 实 质可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 门脉期病灶强化 般较动脉期 明显 , 边缘更 趋 向清楚 , 个 别富血供强化明显 , 延迟期扫描病灶呈低
一
l 2中国社 区医师 ・ 2 医学专 业半月刊 2 1 年 第 1 00 2期 ( 2 总第2 7 第1 卷 3 期 一
位年龄 3 5岁。使用钼靶 x线 机 , 对患者 常规拍摄 乳腺 侧斜 位 ( O) 乳 腺 头尾 ML 、 位 ( C) C 。必 要 时 加摄 局 部 点 压 片 。重 新 读片依次 观察 皮 肤 、 下脂 肪 、 体 、 皮 腺 乳 晕 、 头。借助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分析 乳 细微病灶。对 影像 征象判断不 一致 的少 数 x线经 阅 片医生 共 同讨论 确定 , 得 取 共 识 。本 组 中 4例 被 误 诊 为 乳 腺 癌 , 2例 被 误 诊 为 慢性 乳 腺 炎 。 个真正的断面图像 , 这些 图像既无不 同器 官病灶互 相重叠 的影像 , 以致干 扰观察 , 又能提供受检层面器官和病灶的细节 , 使 定位准确性达到很高 的水平 。C T检查操 作简单 、 全 , 与 x线平 片 、 素 和超 安 它 核 声 检 查一 样 , 受 检 者 无痛 苦 情 况 下 完 成 对 检 查 , 之 谓 无 创 伤性 诊 断方 法 , 称 经测 量 , 病人在 C T检 查 过 程 中所 接 受 的 照 射 量 均在安全允许 范围以内。 不同的肿瘤 分别经 肝动脉 或肝静 脉
讨 论
线特 征性 表 现 易 被 误 诊 为 乳 腺 肿 瘤 。王 嵩等将 4 6例浆 细胞性乳腺 炎的 C T表现 分为炎症 型、 肿型 、 道瘘管 型及混 合 脓 窦 型及吴 秀蓉等将 2 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分 为 炎性 样 型 、 管 扩 张性 、 限浸 润 型 、 导 局 结 节肿块型。这 2种分型方法 反映 了 M E D 的 整 个病 理 过 程 , 有 效 反 映 了临床 各 期 也 的 表 现特 征 。 综上所述 , E的 临床表 现及 x线 MD 诊断特点 可归 纳 为: 病 缓 慢 , 房红 、 起 乳 肿 、 、 不明显 , 热 痛 全身炎性反应轻微 。反 复发作 , 患处 多有疼痛症 状 , 头或乳 晕 乳 下可触及增粗 呈条索状 的大导 管。乳 头 溢液 , 病变肿块多位于乳晕 区。x线表现
参 考 文 献
1 周康荣 , 腹 部 c 著. T诊 断学. 上海 : 海医 上 科 大 学 出版 社 ,93:2—5 . 19 1 3 2 鲍润 贤, 体 部肿瘤 c 著. T诊 断学. 津 : 天 天 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0 5 22— 8 . 20 :8 2 3
表现 : 消瘦 , 乏力 , 区痛 , 胀 , 块 等 , 肝 腹 睃 晚期出现 黄疸 , 腹水 , 低热 和恶液 质。而 临床相当一 部分病 例可能始 终未能 查到 原发癌。早期无 明显症状和体征, 或被原 发肿瘤所掩 盖 , 旦 出现 临床症状 , 灶 一 病
论 蔷 ・临 床 辅 助 检 查
乳 腺导 管 扩张 症 临床 特征 及钼 靶 X线表 现
王 立 结 果
2 70 7 12山东 枣 庄 市 妇幼 保 健 院 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心
摘 要 目 的 : 讨 乳 腺 导 管 扩 张 症 探 ( E 的钼 靶 x线表 现及 临床特征 , MD ) 并 分 析 其误 诊 误 治 的原 因。 方 法 : 回顾 性 分 析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 MD 患 者 1 E 2例 的 钼靶 x线表 现及 临床 特 征。结 果: 本组 1 2例 中 x 线正确诊 断 6例 , 断正确 率 诊 5 . % , 中 4例 被 误 诊 为 乳 腺 癌 , 00 其 2例 被误 诊 为慢 性 乳腺 炎, 诊 率 5.%。 误 00 结论 : 熟悉 MD E钼靶 x线表现及 临床特 征 , 能提 高诊 断 正 确 率 , 利 于指 导 临 方 有
膜 J 。肝 转 移 瘤 临 床 表 现 可 有 原 发 癌 的
常已较大或较多 , 所选病例均有不 同程度 的消化道 症状 和 全身症 状 , 9 % 的病 约 5 人 A P可轻度升 高。半 数 以上 病例 一 F G T和碱性磷 酸酶增 高 , 起源 于 胃肠 道癌 的患者 C A可增高 。 E 肝多 发 转 移 瘤 的 C T表 现 多 种 多 样 , 缺 乏 特异 性 , 原 发性 和 良性 肿 瘤 均 有 许 与 多相 似之处 。相 同组织来 源 的肝 转移 病灶 可有 不 同 的表 现 , 一 患 者 , 漫 多 同 弥 发的转移癌各个病灶亦可大小不 等 , 密度 不同 , 边缘有强化 或不强化 等不 同表现 , 因此对肝 转移 瘤难 以仅 根据 C T表 现 推 测其 组 织 来 源 。 分析总结本研 究 2 例 肝转 移瘤 . 1 C T
为乳晕后区局限性 密度增高 , 内条囊状 其 密度减低区 , 体结构紊 乱 , 块边 界不 腺 肿 清, 与正常腺体 组织无 明显界 限 , 化出 钙
现 少 。皮 肤增 厚 多 在 乳 晕 周 围 , 下 脂 肪 皮 间隙模糊 , 血运增加及腋前或乳 内淋 巴结 肿 大 , 头 先 天 性 畸 形 或继 发 性 回缩 。将 乳 临床表现 与 x线所 见密 切结 合 , 有助 于 与乳腺癌鉴别并提 高 MD E诊断准确率。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