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英语试

2019-2020学年(下)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英语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请将第I卷各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部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Lisa do next?A.Give a performance.B.Go to the park.C.Watch TV.2.What will the man bring the woman?A.Diet pills.B.A lettuce salad.C.Some apples.3.Where was Peggy Annette Whitson born?A.In a town.B.In a big city.C.In a small village.4.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in total?A.$12.B.$20.C.$30.5.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What Americans have for breakfast.B.Some different kinds of cakes.C.Tips to make cak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两个小题。
6.What does the woman plan to do this weekend?A.Ride in a national park.B.Hike in the mountains.C.Climb red rocks.7.Where will the woman stay?A.At a hotel.B.At a friend's house.C.At a relative's home.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和第9两个小题。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南通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南通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0分)1. (2分) (2020高一下·余姚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zhuó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
B . 做买卖都“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zǐ)”“杀青”。
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C .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xu甓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但是,这提炼的工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D . 玫瑰飘香,蔓màn生植物爬向屋顶。
在架子上有仙人掌和兰花,还种着几盆青蒜。
墙上有鸟笼,小鸟争相鸣叫,好像要超过汽车声和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
2. (4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积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________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曰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________,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________: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________到了近代。
3500年来,(),不断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1)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 . 分布大同小异证明保留B . 蔓延大同小异阐明保留C . 分布大相径庭证明沿袭D . 蔓延大相径庭阐明沿袭(2)下列对画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是独特的一个建筑体系。
江苏省通州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通州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19高三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
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
(乙)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丙)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你也会乐此不疲。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
而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虽然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丁)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搅扰B . 顾影自怜C . 乐此不疲D . 虽然(2)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B . 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C . 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你也会乐此不疲。
D .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2. (2分) (2018高一上·天水期末)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扫描版)

1.A 2.B 3.D 4.C 5.C 6.C 7.B 8.D 9.D 10.A11.C 12.B 13.B 14.A 15.C 16.B 17.C 18.B 19.D 20.C21.A 22.D 23.D 24.A 25.A 26.C 27.A 28.B 29.A 30.C31.(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通过召开此次会议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召开此次会议体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分)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六保"保就业等基本民生问题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2分)(2)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就业问题和调整有关就业政策;(2分)联系具有普遍性和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就业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调整就业政策;(2分)矛盾具有特殊性,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特点,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就业中出现的新问题。
(2分)32.(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2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2分)因此必须重视生物安全的科技攻关体系,发挥其国之重器的作用,从而推动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和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提高。
(2分)(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分)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需要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为生物安全提供法治基础;(2分)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加强对生物安全的司法保护;(1分)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生物安全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1分)还要形成全社会生物安全的法治文化,全民遵守和捍卫相关法律法规。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A. 注重统一手工产品规范
B。 官营作坊生产不能自主
C. 官营作坊资金来源广泛
D。 手工产品基本投放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非岁功及无命书,敢为它器,工师及丞赀(罚)各二甲”,是指不是按照官府的计划而擅自制作器物,手工业者和管理者均要受到惩罚,说明官营作坊生产不能自主.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产品规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资金来源,排除C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排除D项。
10。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12。朱熹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
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点睛】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下)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3分)B(A项不能少了“熟悉的社会”这一条件,人们也不能为所欲为;C项文本没有比较规矩和法律的效力谁大谁小;D项子女做到自己的心安。
)2. (3分)D(“完全复制”错误,原文说的是“基本上复制”。
)3.(3分)B(B项强调批评的自由,没有强调舆论的力量。
)4. (4分)①论证思路清晰。
先论述人们从熟悉的社会中习得出规矩,再论述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接着论述乡土社会中相处求得心安的特性,最后指出乡土社会的习俗不适应现代社会,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②论证手法多样。
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评分建议:第①点要大致理出论证思路加以说明,2分;第②点举一例说明即可,2分。
5. (6分)①舆论失灵;②“面子”贬值;③社会资本流散。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 (3分)A(A项“三分钟”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间点,没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7. (3分)C(C项小说末尾的回忆有对过去“眷恋”之意,但没钱买东西做鞋的回忆并不是“眷恋”。
)8. (4分)刚刚收到红布鞋时的惊讶和感动;被阿妈发现没穿红布鞋时的尴尬和自责;穿上红布鞋没有等到阿妈的失望和庆幸;对俊俏少妇解释红布鞋时的坦然和感慨。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9. (6分)过去缺衣少食与现在的富足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新面貌;城市与农村穿着的对比(红布鞋与高跟鞋对比),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统一;青年一代与老一辈的思想认识对比,弘扬了母爱和感恩的传统美德。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0.(3分)B11. (3分)D(本文中科条是整理成条款、纲目之意,指救灾的具体条规,办法。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0年南通市高二年级调研测试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画兰:赖有微风递远馨华宇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语境中,高洁坚贞、清雅淡泊是松、竹、梅、兰共通的文化内涵。
那么,兰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宋代学者王贵学在《王氏兰谱》中对此有一说法:“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青竹有节,却极少开花;梅花鲜艳,叶子却很少被人关注;松树枝叶繁茂,却无半点香味;而兰蕙则集花叶于一体,更兼有一种若有若无的芬芳,所谓“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王氏兰谱》对于兰花与“岁寒三友”的这一比较可谓细致而恰切,也从侧面体现了兰花在绘画上的特点和难度。
中国画素有“书画同源”的传统,书法是学习中国画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因此,绘画中很多笔法、章法都借鉴了书法之妙,这点在兰画创作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郑板桥等画兰名家都是功底深厚且有着独特造诣的书法家。
在不少画论中,画兰常常被称作“写兰”,画家时常借舒展的兰叶展现书法的笔意。
“”写兰”的例子当以郑板桥为典型,清代文学家蒋士铨曾评价郑板桥“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
郑板桥自己的解释是,书法要讲究行款、浓淡、疏密,那么画兰时用笔也应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一2020学年〈下〉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摩擦中陶炼出来的亲密感。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元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平寄出的抱歉话。
一一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国人而异的答复了他的学生。
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
做子女的得在日1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
在我们社会的?我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元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城市这种来自乡村的熟人社会重建,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圈子的建立这样简单,也有着物理空间聚集的趋势,典型的就是各地涌现的温州城、河南村等标志性聚居区,其空间可能不像乡村那样紧密,但基本上复制了乡村的熟人社会模式,依然按乡村的血缘关系、地域风俗文化等因素在运转。
甚至这种模式也复制到了国外,有媒体报道说,纽约的唐人街,那些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大妈,可能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但依然生活得很好,因为有一个可以依赖的熟人社会和几乎像中国国内一样的乡土性街区。
当然,城市本身也是有熟人社会的,典型的就是单位,一个单位的工作区有一个熟人社会,一个单位的生活区同样有熟人社会,而且后者的规模远远大于前者,家属、亲戚、朋友交汇一起,也是一个蔚为大观的熟人社区,同样也具有乡土熟人社会的天然亲近感、.心理安全感和交往信任感等。
只是这些年在政策上不鼓励单位办社会以后,这种单位生活区的熟人社会也如同乡村熟人社会一样开始逐步解体。
而且,单位熟人社会与乡土熟人社会也是有极大差别的,乡土社会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道德文化约束等方面的特点,而单位熟人社会没有这些特征,或者说并不明显。
(选自魏延安《熟人社会的解体与重建》)材料三: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首先有赖于道德舆论压力。
我们知道,舆论压力的形成,又有赖一定数量的生活共同体成员与口头传播中的舆论放大效应,只有“一传十,十传百”,才会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
在“元主体熟人社会”里,由于农村社会的主体成员大量缺席,自然村落范围的道德舆论便难以形成众人评论的压力。
于是,在“元主体熟人社会”里,出现了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在家种地的媳妇苛待年迈的公婆,老两口在忍无可忍之际向远在他乡的儿子诉苦,而年关临近,儿子与其他青壮年一道回家过年,媳妇又一反常态,中规中矩地奉敬行孝,儿子一头雾水,往往责怪起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行为的4道德’含量与行为主体面临的道德舆论压力成正比”,其所预设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是要“面子”的。
可以说,“熟人社会”里的人群越是众多,一个有“面子”的人所缔结的有效人际关系网络就越是宽广,“面子”就越是具有扩张和增值的能力。
但“元主体熟人社会”里,由于构成社会主体的中青年大量地长期不在村,农村社区成员锐减,在留村的村民看来,“面子”的效能难以扩展,其“含金量”明显偏低。
因此鼓励了只顾眼前利益的“不要脸”的“一锤子买卖”,所谓“树没皮必死无疑,人没脸天下元敌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元主体熟人社会”里的社会边界是流动而模糊的,青年人已经与外部世界建立了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朋友”网络。
少数在外闯荡而终有所获的村人,他们根据人生成功程度的高低,未确定“家”的所在,挣够50万元者把“家”安在大城市,挣够20万元者把“家”安在县城,而挣够10万元者也要把“家”迁到距真正的家乡仅一步之遥的镇区中心所在地。
这样,乡村社区的社会资本开始外向运作,难以在社区内累积,本土的民间权威日渐没落,黑恶势力反而有了市场。
(选自吴重庆《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法律也保障这样的自由。
B.“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中这么说是因熟悉和规矩而信任对方。
C.乡土社会的规矩和现代社会的法律所起作用差不多,但是规矩更可靠。
D.乡土社会中,子女了解父母的性格,做事让父母心安。
熟人相处也是这样。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中,熟悉的人们之间存在亲密感,但形成亲密感的过程是有摩擦的,未必都是令人愉快的。
B.西洋的商人对中国人的信用十分赞赏。
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信用源于谨守规矩,而不是因为重视契约。
C.在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中,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处处显出弊端而被人嘲笑,“乡”也不再完全让人重视。
D.现代城市中的熟人社会完全复制了乡村的熟人社会模式,按乡村的血缘关系、地域风俗文化等因素运转。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言可畏,唾沫星子能淹死人。
B.没有批评的自由,任何事物都不值得赞美。
C.君予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众心成城,众口锋金。
4.材料一在论述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5.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突出变化。
(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站停靠三分钟彭荆风这小小的火车站设在山谷间的一座隧道旁,一边是老藤古树杂处的郁郁葱葱的大山,一边是深邃的峡谷,谷底有股水银般的溪水冲击着岩石向东流去,白包的云雾从水面腾起……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客车从小站驶过,但只有一列客货混合列车会在这里停留三分钟。
来到这小站,梅梅总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情。
每次关好车门,梅梅总会透过玻璃窗,深情望着那开满了紫红杜鹊花的山峰,那里有一条桂树林遮掩了的山间小道,沿着小道翻过山去走一天半路,就是自己的家呢!阿妈托人带过好几次信来了,说家里人想念她,盼她回去住几天。
铁路上客运这么繁忙,怎么好请假?就是只在家里住一晚上,来回也要三天呢!这天,火车驶进小站,梅梅打开车门跳下车。
突然人丛后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梅梅、梅梅……”她一抬头。
天哪!是阿妈!“阿妈!你怎么来了?”梅梅想扑过去,但,挤过来的旅客隔断了她们。
两分钟后客人都上车了,阿妈也挤到了她跟前。
但是,离开车也只有一分钟了。
“阿妈,你怎么来了?”她抱住阿妈。
阿妈仔细打量她,轻轻抚摸着她那细长的眉毛。
这时候,火车松了一下刹车,向前滑动了一步。
这是开车的前奏。
梅梅赶紧推开阿妈:“阿妈,要开车了。
”火车又沉重地动了一下,梅梅忙往车上跳,同时喊着:“阿妈,路这么远,以后不要再来了!”“想你呀!”阿妈还是那句话,同时把一包东西塞给了她。
不容她再说一句,车子已飞快地奔驰开了,她只能把头伸出车门,大声喊着:“阿妈,你放心,我一切都好!都好!”“好,好!”时妈点着头,但,满脸都是眼泪。
她打开了那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里边有炒花生、葵花子,还有一双用金钱绣着两条盘龙的红布鞋,这是山里姑娘爱穿的一种鞋。
拿着这双鞋,梅梅的手颤抖了,忍不住哭着喊了声:“阿妈!”十三岁那年过春节,好多人家的姑娘都买了金丝线、红灯芯绒布来做鞋。
梅梅也想做一双,可是那时候,家里日子正艰难,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钱来买东西。
阿妈叹着气说:“过两年再说吧!”不懂事的梅梅觉得这会在女伴当中丢脸,却呜呜咽咽地哭了,哭得真是伤心!阿妈如今还紧紧记在心里,来回翻山越岭走三天路,就只为看一眼女儿,送一双这样的鞋来……季节从夏末到秋天,又由凉秋到了初冬。
这高寒山区冷得平,才农历十月,已降了一场初雪,杨花似的细雪飘飘扬扬撒满了山野,树梢上、草丛上、茅屋顶上寒光闷闷。
这天,梅梅刚在车门站定,就看见了阿妈穿着一件蓝灯芯绒棉袄靠在站台的一根柱子上,肩头上全是碎雪,闷闷烁烁。
她忘了车门还未打开,就大喊了起来:“阿妈!”天冷,这小站的旅客比从前少,她也就多有一分钟时间和阿妈说话。
她赶紧把买了好久的东西递给阿妈,阿妈高兴得只是笑,说:“怎么还买这么多东西。
你两次寄回来的钱,一头八十元,都收到了。
家里这两年生活好,用不了什么钱……”阿妈给她带来了糯米粑粑、腊肉,还有蜂蜜,都是山里特产。
“阿妈,我们在外边有吃的,你带回去吧!”梅梅说。
阿妈摇摇头说:“外边吃的再好,会有家里的合口味吗?”她只好点头。
是这样,是这样。
阿妈知道快开车了,又上下打量着梅梅。
从她的娇柔脸孔看起,又摸摸她的衣裤,当看到她脚下那双黑皮鞋时,阿妈突然问:“那双红鞋呢?怎么不穿?”梅梅这才想起来,那双绣着金龙的红鞋已放在宿舍床底下,半年没有动了。
在列车上和城市里,还穿这种古老样式的绣花鞋,不怕人家笑话?可是,如今一看见时妈那失望的眼神,就忙说:“在家里呢!做得太好了,我怕弄脏了!”阿妈欣慰地,笑了笑:“我晓得你会喜欢,我忙了十几个晚上,好多姑娘都说做得好,你穿上,会叫城里姑娘都羡慕……梅梅流着泪答应:“是的,是的,我喜欢、喜欢……”以后,每当这趟列车来到这小站时,还离得很远,梅梅总是穿着那双绣着全龙的红布鞋仔细向外张望,阿妈是不是在站台上?一次,两次都不见,她有些失望,但,又有些高兴。
梅梅穿着这绣着金龙的红布鞋走过硬卧车厢,一位俊俏少妇正懒懒地把脚下那双桔黄色高跟鞋脱下来,踢向卧铺下边。
突然见她穿着这么一双古老的红布鞋,脸上不禁露出了诧异神包,那薄薄的鲜红嘴唇动了一下,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梅梅注意到了这少妇的神色。
就说道:“这是我妈妈给我做的,我想穿了让她……”美丽的少妇脸上也立即显出了感动而又崇敬的神情:“哦,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