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发展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王一帆管科132 201310733064引言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一论述阐明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我国的经济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变逐步向混合所有制经济靠近。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国有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要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而是要巩固和壮大国有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
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我国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类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与外资联合而成的企业,如中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等;二是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同国内私营经济联合组成的企业。
(二)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以及集体经济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中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公有制内部国企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城市国有企业与农村乡镇企业或城市集体企业组成的联合体。
这是公有制企业之间的联合。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状况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有关所有制这一热点问题得到了不断的探索、突破、创新和发展。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指私人资本与公有制资本融合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
本篇文章将讨论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政府开始鼓励合资企业的建立,私人资本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也不断加速,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开始引入民间资本,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
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引进民间资本,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和民间企业的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将自己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二,民间企业与国有企业联合,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
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企业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民间企业可以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盈利。
其次,混合所有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可以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民间企业可以借助国有企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再者,混合所有制还可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通过不同企业的合作,可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供应链,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然而,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混合所有制模式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赢。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和合作;企业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优化自身管理和运营模式。
其次,混合所有制模式需要加强监管。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指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相结合的所有制形式。
在当代中国,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围绕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展开阐述。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了对经济的管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人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现代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
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扩大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混合所有制为各类所有制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有企业不断引进社会资本,利用市场化、法律化手段改革,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同时非公有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混合所有制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
引入社会资本后,国有企业不仅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提升,还在制度、产权等方面实现了改革和完善。
混合所有制扩大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混合所有制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整个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
混合所有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混合所有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
由于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特点不同,因此在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障国有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合法权益。
混合所有制需要加强创新和协同发展。
国有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混合所有制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在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混合所有制的推动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实现国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中国还将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引导和服务,推动混合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
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阶段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几个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混合所有制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混合所有制主要表现为农村公有财产和农户私有财产共同使用、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
2.持续探索阶段——中外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进入中国内地,“三资”企业开始在沿海地区快速涌现。
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就是混合所有制在国内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些混合所有制企业采用了当时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有效带动了内地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
3.成长阶段——股份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并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
此后十多年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迅速发展,以股份制改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意味着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成熟阶段。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做强国有资本的必由之路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基础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诺贝尔奖得主科斯(1937)的理论:在市场交易成本不为零的前提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将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建立以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组织架构,而公司制本身就应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混合所有制的深化能够给国有企业以产权交易的权利和自由选择合约的权力,使国企通过产权市场的交易活动,以较低的交易费用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
2.混合所有制改革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厉以宁(2014)认为混合所有制有几大好处,第一是法人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下更容易健全、完善和发挥作用;第二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第三是资本量不断增加、扩大,民间资本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混合所有制里面来。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成效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成效与展望一、本文概述1、简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为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源于对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中心环节的改革。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中心环节的改革中,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等问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因此,需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现产权多元化,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也可以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革和内在要求的推动下,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规律,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阐述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性与意义不言而喻。
这一改革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改革还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经济转型中的混合所有制形成与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过去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产权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机制不灵活等。这些问题导 致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 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混合 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相互融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发 展的协同效应。其次,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和管理的高效化, 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最后,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 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多元性:混合所有制经济涉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集体、外 资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2、互利性:不同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可以相互合作、相 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
3、灵活性: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具有更 强的市场应变能力。
4、优化资源配置:民间资本和 外资的引入可以优化国有商业银 行的资源配置
总之,新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通过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可以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需要解决好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以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有助于提升我 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感谢观看
1、股权结构单一: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框 架,但股权结构相对单一,仍以国有股为主导,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参与程度有待 提高。
2、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董事会职能不够完善、监事会作用有限等,制约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发展 混合所有制是新 形势下坚持 公有 制主 体 地 位 ,增 强 国有 经 济 活 力 、控 制 力 、影 响 力 的一 个 有 效 途 径 和 必然 选 择 。
高质 量 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 改革 开放 4O年 ,在 巩 固和 发展 基本 经济
制 度 的 指 引 下 , 民营 经 济 获 得 了快 速 发 展 。截 至 2O17年 底 ,我 国 民 企 数量 达 2726.3万 家 ,个 体 工 商 户6579.3万 户 ,注 册 资 本 超 过 165万 亿 元 。 民 营经 济 对 国 家 财 政 收 入 的贡 献 占 比超 过 50%: GDP、 吲 定 资 产 投 资 和 对 外直 接 投 资 占 比 均 超 过 60%:技 术 创 新 和 新产 品 占比 超 过 70%: 吸 纳 城 镇 就 业 超 过 了 80%: 对 新 增 就 业 贡 献 的 占 比 超 过 90%。这 两 年 在 中 央 的 引 导 下 有 ~大 批 实 力 雄 厚 的 民营 企 业 , 已经 成 为 发 展 混 合 所 有 制 经 济 的 重 要 参 与 者 和 实 践 者 , 并 创 造 出 了 形 式 多样 的混 合 发 展 模 式 。
中国混合经济的表现及发展过程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这些一度被当作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混合经济”。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融合1.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78 年改革开放开始,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农村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城市以全民所有制为主。
国家只允许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同时强调要引导他们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在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只能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在牧区可以有少量的自留畜。
股份制企业连同其他任何非公有制企业一律都被取缔。
2.“十三大”(1987)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确定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中共“十五大”(1997)则进一步把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纳入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之中,而不再被视为公有制的对立面。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4.中共“十六大”(2002)在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强调“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并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上述思想和主张在2004 年的《宪法》修正案和2007 年通过的《物权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012 年底:①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部税收比例已达73.1%②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已达6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实践中的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 G: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主要表现为大量 公有财产和农户私有财产共同使用、 共同受益的合作经济。此时 的合作经济主要包括: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联营、乡镇企业与 个体农户的联营以及乡村集体企业与农户私营企业的联营等几 种主要形式。 这几种联合形式都主要是一些乡村集体企业或农户 及农户私营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 ( 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优 势,来吸引国有企业搞联合,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较为先进的技 术和雄厚的资金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而国有企业则利用乡村企 业土地资源多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特点,两者之间取长补短,实 现双赢。 这种合作经济, 实际上是两种所有制的联合, 也便是农村 中最早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典型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出现了 新的形式。 一大批农民在自己独立的财产权利基础上自发组织形 成了超越家庭范围而又截然不同于原有集体模式的新的经济联 合体。农村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即是最典型的形式。这类新型的合 作社, 实现了农户之间的联营, 克服了单家独户经营的局限性, 扩 大了经营规模,实现了有限生产要素的合理搭配和组合,形成了 较高的生产力。从今天的眼光来看, 这即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表 现形式。与此同时, 农村原有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也实现了新的发 展。乡镇企业在 CF 世纪 HF 年代大发展的实践中, 很快遇到了需 要上规模、 上水平的问题, 迫切要求突破血、 地缘关系纽带, 打破
CKC
特区经济 !"#$%&’ ()*# +$)*),- CFFK 年 K 月
益的 !"% &’ ! 。 这部分国有独资企业中的一部分将改组成为股份 制企业。而我国实施的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 改革改组的政策,必将促进国有资本和各类非国有资本的联合, 促进个体、 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促进混 合所有制经济的更快发展。据有的经济学家估计, 以股份制为主 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已占我国总体经济的 ("’ 左右,再经 混合所有制经济可能达到 ,"’ 左右 " 。 过 ) * +" 年的改革, 近 $" 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实践中的发 展是令人瞩目的, 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实现形 式, 它也必将继续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二、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理论中的发展 首先, 自改革开放以来, 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不断提 升,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的客观必然 性,为多种经济形式的联合即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存在打下了基 础。 +&#,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教训, 开始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将社员自留 地、 家庭副业、 集市贸易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补充部分; 中 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 十二大报告又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认为我国的 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商投资的发展都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 有益 的补充; 十三大报告在十二大基础上, 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了 积极的肯定, 扩大了作为补充地位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十四 大报告不仅肯定了要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 体,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外, 同时 指出不同经济成分还可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这就为混 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开了方便之门; 十四届三中全会摒弃了将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补充的观点, 提出坚持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指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 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可 见, 随着实践的深入,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非公 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各种经济形 式的联合与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 其次, 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 为混合所有制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十三大报告中,我党即提出了 “ 公有制经济本身也有多种形式 ” 的观点, 提出, 除了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以外, 还应发展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联合建立的 公有制企业, 以及各地区、 部门、 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的公有制企 业。可见, 此时, 已经初步开始了公有制内部两种所有制实现形 式的联合, 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初步发展; 之后, 将公有制实 现形式的标准定义为 “ 三个有利于 ” , 提出一切符合 “ 三个有利于 ” 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为选 择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制定了一个标准, 也进一步肯定了股份 制是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公有制将 作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主导力量这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 由于我
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及生产力的不发达, 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应 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前提下, 我党认识 到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在实践中, 便开始了国 有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合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使混合 所有制经济能够融入到公有制经济之中,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 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由此可知, 十五大报告中 “ 混合所有制 ” 概念的提出, 是理论 认识的必然。十五大报告将 “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 并且更加全面地认识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指出了 “ 公有制经济 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 , 同时, 把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严格区分 开来, 指出: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 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 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自此之后, 我 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仍然在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五届三 中全会上, 进一步提出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提出通过规范上 市、 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 将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 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 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会 《 决定 》 更为明确 的指出, 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 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综上所述,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理论 与实践中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也证明,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 展, 是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加快经济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大机遇, 是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 有效形式和途径, 它必将在国民经济中快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 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除了极少数的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 要积极推 形式, 一定范围的劳动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之后, 调指出,
注: 本文是作者所承担的导师张作云教授主持的安徽省哲学 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 》 中的子课题的阶 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 -./01"$—"(2$"。
近几年, 国有企业的改革, 促进了国有控股、 参股企业发展迅 速, 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CFFC 年国有控股企 业占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 KK: KN ,较 GIIK 年增长了 国有控股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值约占 OP= 的 GCN 。 C: DE 倍, 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要求, 我国现存的 国有独资企业、 公司, 特别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仍将进行多种形 式的股份制改造。据统计表明, 目前, 我国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 独资企业、公司仍高达 GF: H 万户,占全部国有企业的 JH: CN 及 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JC: GN ; 竞争性行业有国有企业 GC: D 万 户, 占全部国有企业的 KK: JN 及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LC: CN , 小型企业 GL: I 万户, 占全部国有企业的 IL: GN 和年末所有者权
原来的社区范围局限的问题, 类似问题的解决更显 IF 年代以来, 迫切,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在实践中便应运而生了,为混合所有 制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与外国资本联合逐渐增多, 以外商 C: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 投资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迅速发展 “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外资的进入, 三资 ” 企业开始在沿海地 “ 区大量涌现, 初时的外商主要指港、 澳和东南亚的华侨, 三资 ” 企 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外商与内地国有、集体企业创办的中 “ 外合资企业、 合作企业。而 “ 合资 ” 、 合作 ” 企业, 无疑是一种混合 所有制。它既有外商投资与国有经济合办的企业, 也有外商与集 “ “ 体经济、 甚至是私人合办的企业。 到 GIIG 年, 合资 ” 、 合作 ” 企业 已经达到 HEFF 家, 总产值 GIJ: G 亿元, 固定资产原值 KE: E 亿元, 利润 I: H 亿元, 税金 C: HJ 亿元 ! 。这些混合所有制企业采用了较 为先进的技术及设备, 产品档次高, 出口率高, 带动了内地企业的 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度不断加大, 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逐年增 加, 范围也逐渐扩大。 外商投资数量的增加, 增大了外资经济与我 国现存各种经济形式的联合,必然使得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壮 大。 截至 CFFC 年 K 月底, 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 LF: HE 万个,合同外资金额 KIIJ: LE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中国已连续 I 年成为吸收外资最 LCLK: JE 亿美元。自 GIID 年起, 多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 全世界最大的 EFF 家跨国公司中, 已有近 LFF 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中国进 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 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约占中国非农 业劳动人口的 G M GF " 。 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D: 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
经济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及其发展
!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