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2020年我县上报4镇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即红心镇红心社区、总铺镇总铺社区、大庙镇高陈村、大庙社区及板桥镇岗子社区和古城村,现将我县202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治实施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红心镇红心社区管网铺设2900米,投入资金295万元建成一座日处理500吨污水的常规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铺镇总铺社区投管网铺设8100米,投入资金 420万元建成一座日处理500吨污水的常规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庙镇高陈村管网铺设2800米,投入资金248万元建成一座日处理50吨污水的常规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座;大庙镇社区污水管网铺设6393米,投入资金640万元进入日处理1000吨大庙镇污水厂集中处理;板桥镇岗子社区和古城村建设污水管网约3公里投入资金260万元左右,污水进入凤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指标考核方面。按照环保部等11个国家部委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对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四项要求。各村污水处理站或污水管网都已建成投入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均已做到全覆盖,饮用水卫生合格,无规模化畜禽养殖,达到考核规定中4四项指标要求。

运行管理方面。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站交由建设方运行管理2年;垃圾收集通过招标由县城关执法局统一与第三方签订承包合同,统一购置户外垃圾箱、垃圾保洁车,每天清运送至我县光大城乡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集中处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促使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好转。

二、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制定目标,积极推进。县环保局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主抓,各股室负责人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制定了《XX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明确了整治工作目标、时间节点;督促指导各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建设规模、选址等提出指导意见,督促乡镇制订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确保提前完成整治任务。

强化督查考核。县环保局已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镇县域经济环保工作考核指标,同时,不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督查,对进展缓慢的镇村予以通报。

加大后期管理。为统筹县域污水处理工作,解决以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无序、建管脱节、资金匮乏、监管缺失等问题,切实发挥工程效益,我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城乡统筹、就近接管、相邻联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以PPP模式和EPC方式启动了县域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包括为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通过县域污水处理PPP的项目实施,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分期新建一批、扩建一批、修复完善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建立完善的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村的危房改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范文一: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是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住者有其居的德政措施,更是确保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黄平县审计局对11个乡镇政府开展了2014年危房改造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对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此项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基本现状 2014年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500户,其中:五保户一级危房12户,低保户共900户(一级100户、二级420户、三级380户),困难户共3,564户(一级400户、二级796户、三级2,368户),一般户24户。 由于黄平历史、地理等原因致使黄平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且位置较为分散,危改对象经济实力薄弱,危房改造工作开展难度大。

二、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成效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条件。农村危旧房数量逐步消减,困难群体人居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体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农村困难群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一项动态工程,通过长期的持续努力,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已初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与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危房改造资金支出进度不按危房改造工程完成进度发放(兑现),存在资金缺口。中央及州级财政2014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尚欠到位资金共计106.9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应为1,145.9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84.09万元,尚欠61.87万元(未兑现给危改户);州级补助资金应为45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04.96万元,尚欠45.04万元。 2.县财政困难没有及时配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截止2014年12月31日,2014年度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改造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全县11个乡镇仅发放(兑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311.52万元,截止2015年3月25日发放(兑现)3,266.80万元,为拨给全县11个乡镇危改资金3,334.09万元的97.98%。

河道治理小结

河道污染来源分类主要为两个方面:1外源污染;2内源污染。 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造成水质不同,选择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法与工艺。但总体来讲,处理方法分为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态-生物方法。 结合所查资料表明处理方法更多的采用生态-生物方法。以下会逐步分析其原因。 物理性污染为主,主要为漂浮物,悬浮物等。设置聚漂排,打捞。设打捞船。 生物性污染为主,由于高营养化造成的细菌、原生动物等污染。产生原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河道底泥不仅是河道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营养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主要聚集库。即是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生物或物理因子等作用促使沉积物释放仍有可能导致水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富营养化或水质继续恶化等不良状态。底泥疏浚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彻底去除,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而在解决由生物或物理等作用下内源释放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环保疏浚是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把富含营养盐。有毒化学品及毒素细菌的表层沉积物进行适当去除,来减少底泥内源负荷和污染风险的技术方法。 疏浚工程实施中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及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需要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技术指标 底泥疏浚深度是生态疏浚的核心参数,需根据河道水文水质特征、底泥分布状况、底泥营养盐含量和垂直分布特性以及水体水生态系统特性等诸多参数进行系统分析、评估、确定。据多年河道、湖库底泥疏浚经验,城市河道底泥生态疏浚深度宜以0.3—0.5m为好;且疏浚深度误差≤0.1m。 1 疏浚深度通常情况下,水域中污染沉淀物厚度不均,变化较大。疏挖中既要去除污染底泥,又要尽量减少非污染底泥的超挖,以避免破坏,同时要降低污染底泥的处理量和处理费用。因此,要求疏浚设备的疏挖精度大大高于一般航道疏浚或水利疏浚的疏挖精度。底泥结构由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部浮泥层、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上部浮泥层是底泥中最易污染上覆水体的主要因素,是环保疏浚的主要对象。开展疏浚时也应去除中部淤泥层。底部老土层属自然构造层,是疏浚时应该保留的部分。 在底泥分层结构及其污染特性分析基础上,常用“拐点法”确定底泥疏浚厚度,即从污染物沿底泥厚度方向上的垂向分布特征找出“拐点”(污染物浓度突然降低的点),以“拐点”以上的厚度作为疏浚厚度。疏挖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清除内源性污染、控制对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的影响以及有利于生态恢复等问题。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要预防疏浚破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 情况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6%。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10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现代设备和人工手段详细记录所发现的山民歌、民间文学,以及普查到的各种民间技艺,从而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这些资料,普查人员还各司其职,边普查,边整理。椐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涉及项目50个,确认县级名录30多个,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拍摄照片1400余张,刻录cd光盘40多张,dvd光盘20多张,登记民间艺人300余名,新收集民歌200余首,小调30支,民间故事、谚语100余条,新

村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总结

村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总结一 按照荔浦县开展“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动员会的要求和部署,我村及时向各屯村民传达全县动员会的精神和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将我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力配合镇党委、镇政府深入开展“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工作落实到位。 我工作村高度重视“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根据《杜莫镇实施“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方案》,通过宣传发动、积极参与、经费支持等措施,努力帮助各村积极推进“清洁乡村”活动。 首先通过各村村干部、部分党员中传达文件;协助镇政府通过学生“致家长一封信”;通过帮助定做标语、悬挂横幅、召开动员大会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把“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作为清洁活动的的重点内容,划分了保洁责任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大扫除活动,*年1月份至*年11月,全村共开展清洁大扫除活动11次。集中精力整治卫生死角和公路沿线、河边、池塘边垃圾堆,共出动村

干部50多人次,垃圾清运车20台次,清运清理了村公路沿线、屯主干道沿线、河边、池塘边、岭边垃圾堆等20多处卫生死角,全村“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经费支持抓落实投入到位。 活动开展以来,我村共投入工作经费2万多元支持“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政府经费又出一点。清理公路边、河边、池塘边垃圾堆投入1多万元,铁铲、扫把、小推车等环卫工具、设备投入共 0.5万,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不断补充和经常性管理维护,及时维修,确保硬件设施齐全完好。各村还落实了环境卫生监督员,由各屯干部担任卫生监督员,加强对群众乱丢垃圾现象的监督。目前我“清洁乡村”工程已深入人心并得到群众全面支持和响应,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年,随着“美丽荔浦,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下一步将帮助完善村规民约,努力助推实施“清洁乡村”工程,使村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形成长效机制。村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总结二 自*年6月27日召开“XX镇驻村干部到村指导清洁乡村工作”动员会后,我村党支部及两委高度重视,并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组织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积

群艺馆2019年非遗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群艺馆2019年非遗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正确领导和全馆作人员努力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以下工作成绩: 一、加强绩效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省、州、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绩效考核,我馆于1月份认真组织开展了2019年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考评会议暨传承人座谈会,将在册的63名省、州、县级传承人进行集中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传承补助经费(省级8000元/人/年,州级2000元/人/年,县级1000元/人/年)共12.7万元,并签订下一年目标责任书。 二、加快田野调查,完善资料收集。 截至2019年6月30日,我馆共组织业务人员分赴阿猛镇石板房村、阿猛镇顶丘村、者腊乡那夺村、**乡响水龙村、干河乡沙松冲村、干河乡红舍克村、江那镇邑勒村、江那镇脚侧竜村、稼依镇小石桥村等20余个村寨,走访50余人,开展田野调查,挖掘调查了10项非遗资源,完成调查报告10篇,图片100余张,音视频资料10余G。 三、加强法制宣传,扩大对外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我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普及,一是在墨山广场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录音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二是深入阿舍乡斗南村、平远镇大新村、者腊乡批洒村、维摩乡白沙坡村、江那镇窑上村等6个省、州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发放有关宣传资料,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省州县级非遗项目储备,下半年我馆将积极整理相关资料,按时立项申报。一是继续做好省级项目《棒棒灯》、《彝族弦子舞》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的相关后续工作;二是将整理遴选出的6项非遗资源即传统医药:付氏草药热敷疗法;传统体育:砚山民间传统武术;传统技艺:青砖瓦制作;传统民俗:回族圣诞节;传统音乐:唢呐演奏、洞泾音乐,拟申报为2019年县级保护项目; 三是将报批州文化和旅游局同意的壮族尝新节、彝族草马节、砚山民间武术、苗族膼芦笙、回族牛干巴制作共5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继续申报为2019年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砚山县群艺馆 2019年6月30日

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5篇

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5篇 Summary document of rural dilapidated house renovati on in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5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2、篇章2: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3、篇章3: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4、篇章4: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5、篇章5: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下面是小泰给大家分享的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章1: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文档 20X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的正确指导下,切实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坚持“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公开公正、分批实施”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根本改善了部分农民的居住条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村镇位于平陆县西25公里处,辖28个村,全镇总户 数6654户,总人口2.7万余人,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人均不足一亩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元, 苹果为主导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风平公路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由于耕地较少,部分农户收入偏低,目前,仍有部分农户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土窑洞和土坯房中。 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 20XX年,按照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我镇共实 施农村危房改造户200户,涉及全镇28个村,已完工200户,完工率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各级职责。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 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办、国土资源所、会计核算中心等有

乡镇河道整治工作总结

乡镇河道整治工作总结 钱王铺村由一条潘溪贯穿而过,自然环境优美,村庄主题建设围绕河道进行,近几年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和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指下,根据“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创建特色村的总体方案要求,对(潘溪)河道进行了整治,今年根据杭州市中心村的建设要求,对河道生态建设进行再加工。历年来我村根据分段整治的原则,逐步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整治,从而全面实现河道生态化。全村河道疏公里,完成疏浚方量3.6万方,共计投资45万元;重修堰坝7处,新建堰坝一处,共计20万元;整修生态堤坝与护岸2.5公里,新建护岸2公里,共计投资60万元;河道沿线绿化8500平方米,共计投资65万元;建设集休闲、健身、景观为一体的河岸景观带2处,共计投资50万元;完成增值放流5个鱼种,共计2万尾的鱼苗投放。这些工作使农村河道更畅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为此我村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计划,做好宣传。 年初制定整治计划,及早招标,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任务,在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领导支持下,针对我村实际情况(河道长、工程量大),首先召开村班会议,统一思想,同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组长会议,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村报进行宣传,动员村民积极配合。其次向村民宣传好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知道河道整治是利国利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广大村民是直接的受益者。 二、落实责任,各方面配合领导重视,上下协调。

我村河道整治已连续实施三年,社会舆论氛围浓烈、群众参与意识增强、建设成效广泛认同。取得这一成绩,首先得益于我村始终把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摆在先决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一是市里高度重视、领导有力,求得了领导资源。 二是村两委积极工作,不怕辛劳,迎难而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构建“清洁河道”的重要举措,更加突出了该项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统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 三是部门支持配合,机制协调,保证了行政资源。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委办、市政府办、农工办、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农林局、国土局等部门对河道整治工作中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各负其责、注重实效。 三、坚持质量,建设群众放心工程、德政工程。 标准质量是河道整治的生命线,是群众关切的焦点,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切实体现。在质量控制上,着力把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科学制定工程规划。我村调遣水务、林业等技术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到河道,实地规划测算,准确客观地编报了每一轮河道疏浚规划,严格按年度规划项目实施。 二是坚持标准不走样。坚持“三无一清”的标准,做到河底无淤泥、河面无水草、漂浮物,河坡无杂物,水质变清。在实施过程中确保三个不走样,即:确保清障巩固不走样。由于一到汛期排涝,上游带来了大量“客草”,我们做到草来随清,汛过河净;确保疏浚标准不走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 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__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 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 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 的工作:⑴ 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 故事,录入成电子文档。⑵ 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 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 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 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

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 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 上报文山日报。⑹ 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县政府始终把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全民保护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以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二是通过举办展览、开展专题演出等形式,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加强宣传和 展示,增强全民抢救保护意识,达成社会共识。 (二)加强保护,重视逐级申报工作。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县积极组织申报工作。经项目的精心包装和推荐,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

清洁工作总结4篇

清洁工作总结4篇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县迅速动员,全县上下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各项工作,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我县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就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分别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乡镇、各单位也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保障到位,按要求层层明确活动范围、任务、时间和标准,落实责任主体、落实工作分工、落实奖惩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扶绥县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方案》、《扶绥县“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扶绥县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扶绥县开展“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扶绥县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部门包片包村工作方案》、《扶绥县创建卫生文明村(屯)活动实施方案》、《扶绥县“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方案》等各项方案;各乡镇、各村(社区)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详细的各项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了清洁乡村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为了使“清洁乡村”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县印发了《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通过县电视台、《今日扶

绥》、扶绥政府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对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驻乡镇工作分队、新农村指导员和各乡镇都深入村屯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政策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利用板报、广播、横幅、宣传单、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举办文娱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动,让广大乡村群众充分了解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活动目标、时间安排,力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县级132工作组5996人次深入村屯开展走访和调研活动,组织召开学习宣传会议1689次,悬挂宣传横幅588条,张贴标语万条,发放多学习宣传资料万份,出动宣传车60辆次,举办专题文艺晚会66场。 我县“早”当头,迅速行动部署,掀起活动高潮。4月28日,我县组织县城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清洁活动。5月3日,在全县11个乡镇同时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大行动活动。5月4日,县委书记蓝大煌、县长罗彪分别率队前往渠黎镇渠凤村和渠旧镇濑滤村指导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开展了清扫垃圾等清洁卫生活动。同时,其他县四家班子领导也深入挂点乡镇、村屯,现场指导,亲自参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各乡镇、村屯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单位和村屯共开展活动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2018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股室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村镇建设工作任务。现将2018年度村镇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实绩 (一)集镇六个一建设 今年,全县集镇六个一建设总投入20.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5.51亿元。 1、建设一条街道建设规模21.8万平方米,总投入2.87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22亿元。其中:道路长11.6公里,投入0.37亿元。 2、建设和完善一批标准居住区建设规模45.2万平方米,总投资8.9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2.15亿元。 3、建设一批公益设施①增加绿地规模320亩,总投资0.4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12亿元;②公厕新建公厕37座,总投资0.07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02亿元;③停车场占地156亩(10个),总投资0.3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1亿元;④广场占地152亩(11个),总投资0.92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11亿元。

4、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新(扩)建,日处理能力计1.4万吨,总投资1.14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26亿元。 5、建设(改造)一个专业市场占地86亩,总投资0.87亿元,已完成投资0.22亿元。 6、整治一个中心村庄占地1621亩,总投资4.87亿元,已完成投资1.31亿元。 (二)危房改造今年,上级下达我县危房改造指标2200户,中央及省财政已到位资金2635.8万元,实际共完成本年度已通过验收3863户,实际完成175.6%;发放资金5893.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49,占比97%;县财政追加补助671户发放补助资金807.3万元,分别占比17.37%和13.70%。县财政投入资金达3257.7万元。 今年3月份,我县在省住建厅尚未下达危改计划就率先启动实施第一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6月底打卡2381户,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534.4万元。其中,县财政追加补助特困户375户440.6万元。7月份,根据县扶贫领导组要求,本着应改尽改,一户不漏的原则,各乡镇对2018年度已经脱贫但仍居住在危房中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以及2018年度计划脱贫仍然居住在危房中尚未实施危房改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律纳入2018年度第二批危房改造。9月下旬,完成第二批危改户逐户验收1316户,10月初打卡发放补助资金2003万元,其

河道清障工作汇报

河道清障工作汇报 篇一:南马庄乡河道清障工作总结 南马庄乡 根据涞源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河道清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要求,我乡迅速召开河道清障工作专题会议,并成立河道清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清障计划和行动方案。结合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实际,分段落实、责任到人。自 6月29日至7月10日开展了为期12天河道清障专项整治工作,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搭建、违章开采、阻水沙滩、土堆、高秆作物等行洪障碍进行了清理。现就河道清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到位是关键。我乡召开了辖区唐河支流西河流域内河道整治工作专题工作会议,重点对我乡沿河的狼牙口村、范台村、谢台村、南马庄村、向阳会村河道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由于河道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武装部长任副组长,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河道清障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全乡河道整治工作的组织发动、督查验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小组,联系处理清障工作的相关事宜。 二、宣传到位是前提。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河道清障专

项整治行动通知,张贴公告,发放1000余份宣传材料,确保河道清障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同时,各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入户、黑板报、喇叭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以上措施对全乡河道清障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督查到位是保障。为确保我乡河道清障工作按时推进,我乡采取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的办法,深入进行清障工作检查和督导。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手抓防洪预案编制,确保预案的科学、合理、操作方便;一手抓河道清障,确保水流畅通。通过这两项工作的结合,督促各村防汛责任制的健全和完善,确保防汛系统高效运转。 截至目前,我乡共出动乡、村两级干部50余人次,挖掘机1台,铲车1辆,清理河道淤泥、砂堆、垃圾2500立方,违章搭建房屋5处,砍伐河道内树木40余课,检查向阳会采沙场一处,清理河道总长度约3公里。河道清障工作取得了实效。 根据涞源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乡迅速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武装部长任副组长,由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河道清障工作组,认真制定南马庄乡辖区内的河道清障计划。对全乡辖区河道情况进行调研梳理,落实下达河道清障任务,严格按照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要求狠抓时间节点。7月10日前,我乡对影响河道通畅

非物质文化活动总结

东关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教育总结 为了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我校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了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了学校特色,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我校积极开展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非遗文化上档梆子进入校园”,采取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积极了解“非遗文化上档梆子进入校园”这个活动中去,引导孩子在传承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校还开展了“晋城传统彩塑、面塑”欣赏、“九头十八匠”的故事传说讲解、古书院“手工豆腐”制作技艺了解、打铁花习俗、水陆院庙会、编笆、泥皮画、晋城十大碗制作技艺、“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伏姜制作技艺、“白马脱缰”的传说等等非遗文化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做到“了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活动开展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

结合;活动开展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活动开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我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教育的重要范本和载体,是在全区各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和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本次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爱家乡热情,在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承、弘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

乡镇清洁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清洁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清洁乡村工作总结 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 今年1月份以来,我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完善制度,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四乱一占”,实行门前三包,“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我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近年来,我镇在集镇规划方面措施得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中心镇建设日臻完善,同时,我镇也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因此,我镇各级均高度重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市召开动员会后,我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提高了班子对“城乡清洁工程”的认识,并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的副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在规划建设办公室,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经费开支、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还专门请有关领导到我镇指导业务,并向其他乡镇学习先进经验,经综合收集整理后,再次开班子会议,结合本镇的实际,高起点地按照中心镇、文明镇及“城乡清洁工程”的要求研究讨论修订实施方案。

(二)广泛动员,统一思想。为了广泛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城乡清洁工程”,使该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领导小组多次邀请机关单位、村委会、居民住户、个体工商业主等代表开座谈会,听取收集代表们意见和建议,再经过反复研究修改,最后才形成了切实可行的《**镇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还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全体镇村干部、圩镇机关单位正副职领导150多人参加。动员会上,**书记部署了我镇的“城乡清洁工程”,与员会人员进一步意识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后,“城乡清洁工程”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镇迅速掀起了镇、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高潮。 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我镇党委充分认识到搞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是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美化全镇人民生活环境、营造清洁美丽和谐**的重要工作任务。因此,镇党委以“全面营造清洁干净宜居环境”为目标,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我镇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深入开展。 (一)抓宣传,提高认识。开展清洁卫生活动不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让全镇干部群众自觉讲卫生、爱清洁,进而改善全镇的卫生状况,优化城乡环境。而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之前,我镇的环境状况较差,“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报告模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汇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情况 咸丰地处鄂西南边陲,位于鄂、渝、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素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全县版图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这里有唐崖土司墓地群,有奇景通幽的黄金洞,有县级深林公园的青灵山之美,有国家级原始深林公园坪坝营之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南剧、民间歌舞地盘子、干栏吊脚楼建造技艺、刺绣等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县各民族的骄傲,而且成为激励支撑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县上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传承夯实了物质基础。 XX年6月,我县正式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由文体局领导、文化馆为责任主体牵头成立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管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力参与、配合。为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文体局召集乡镇文体中心、文化馆、剧团、文管所等单位职工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省、州各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通知,详细介绍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普查任务、要求,并就普查业务进行了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指示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抽调精干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文字等)组成专班,首先从清坪镇展开普查工作。截止20XX年春,完成清坪、忠堡、活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洞、高乐山、丁寨、甲马池、丁寨等11个乡镇的田野普查,普查工作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和所有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专班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的作风,克服经费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难度大、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走村串户,遍寻民间艺人。尤其对重点项目、重点传承人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乡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现将我镇今年农村危改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危改实施情况 2013年,县分配给我镇农村危房改造的任务指标为154户(第1、2批),全部为重建户,其中五保户28户,低保户51户,其他困难户75户。截止2013年12月中旬,全镇154户危改户全部已完成主体工程,其中68户已入住,余下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门窗安装及室内装修。在上级拨付的危改补助资金到达乡镇后,镇危改办严格按照五保户2万元/户、低保户1.8万元/户、其他困难户1.6万元/户的标准,协助镇财政所和金融机构及时做好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到目前为止拨付的241万元(即全镇危改补助资金总额的90%)已全部按规定发放到各危改户银行账户。 二、主要做法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好事。为了做好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我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 我镇党委、政府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办实事、惠民生、得民心的主要工作来统筹安排。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会议后,我镇马上召开班子会议对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部署。首先调整充实了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度。其次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抽调得力负责的干部作为农村危改专员,引导包片驻村干部入户宣传、督促。第三,镇政府与各行政村、各包村组长签订责任状,对包片驻村干部督促未到位、导致所负责行政村没有按时间和任务完成危改工作的,实行责任追究,与年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二)强化宣传,择需选困,认真做好危改发动工作。 根据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我镇通过多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工作,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村屯宣讲危改政策,确保农村危改政策家喻户晓,发动符合危改条件的农户及时申报。 1.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准确掌握我镇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年度工作总结

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年度工作总结 连云区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整体验收 连云区农林水利局 二〇一〇年x月x日 立足跨越发展统筹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城市防洪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连云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情况汇报 连云区农林水利局 (20xx年x月x日)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的相关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工作,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8年来共疏浚县乡河道68条829万方。其中县级河道19条,长96.7公里,土方399万方,完成计划的115%;乡级河道49条,长132.9公里,土方377万方,完成计划的106%;完成村庄河塘45条(座),土方29万方,完成计划的102%。八年累计总投资3304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1048万元,市、区财政投入408万元,其他资金投入1848万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1万亩,植树造林结合农田林网绿化植树11万株,复垦土地980亩,增加蓄水330万方。境内农村河道已基本达

到灌溉、除涝兼顾防洪相配套的排洪排水体系,疏浚整治后的河道“水清、河净、岸绿”,河道功能得到恢复,水体环境得到改观,为全区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到位。20xx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进度、资金落实、工作协调等问题。区政府专门下发了区农村水利工作意见,明确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街的目标考核中,区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多次作出批示督促进度和质量。农水局把这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手,分管领导全力推进。同时,我区建立健全了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工作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我区为了彻底改变农村河道面貌,为群众生活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编制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时,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农村河道现状与存在问题,同时我们把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涧沟整治和城市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先后编制完成了《连云区20xx—20xx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连云区20xx—20xx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连云区十一五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XX 年一年来,××县文化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 一、所开展的工作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承活动的开展,我馆在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⑴收集、整理民间壮剧田野调查资料和各乡镇上报民间故事,录入成电子

文档。⑵为使我县的非遗工作顺利申报成功。今年4月有幸邀请到我省非遗专家组一行3人。到我县剥隘坡芽村、归朝后周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会上专家组的几位老专家,对我县即将申报的4个省级非遗项目及非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⑶在非遗的申报工作中,我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乡走村串寨,收集资料,认真反复修改“坡芽歌书”、“××瑶族度戒”“××彝族跳宫节”“××壮族珑端节”四个申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坡芽四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并制作好文本申报光碟、照片申报光碟、装档、录入电子文档。同时,得到广电局领导的大力协助,制作一系列非遗申报光碟。⑷配合中央10套《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到坡芽拍摄《情爱密码》专题片,配合广电局拍摄坡芽歌书宣传片。⑸撰写“××民族概况”的调研报告上交宣传部并上报文山日报。⑹今年3月剥隘陇端街、归朝孟村陇端街;5月板仑龙迈、里达里地的彝族跳宫节活动,我馆分别抽派辅导人员前往辅导节目、并做好收集资料等工作。⑺整理、修改3个已获得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材料:《跳宫节》、《坡芽情歌》、《珑端节》,报送到文山州文化局,并逐级申报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取得的成效

河面保洁总结

第一篇河面保洁总结 《2016河道保洁工作总结》 ##第1河道保洁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局河道保洁工作根据省厅统一部署,结合我市新一轮清水工程建设和“四边三化”、“双清”、“三改一拆”等工作要求,继续创新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河道保洁深入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责任管理,河道保洁工作进一步强化 作为平原河网地区,我市一直十分重视河道保洁工作。2002年4月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绍虞平原河网清草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区域,201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清水工程建设,河道保洁作为长效管理重要内容专门列入。今年,我们根据省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经深入工作调研,编制完成《绍兴市区河道保洁实施方案》,7月5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7月18日市政府还专题召开绍兴市区河道保洁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落实。新实施的《方案》

对保洁责任划分、经费保障、工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和明确落实。一是优化了责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兼顾“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原先市区河道保洁10家责任单位减少为市水利局、市旅游集团、绍兴高新开发区管委会、镜湖新区管委会、袍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滨海新城管委会和越城区政府7家,同时在总结实际保洁经验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保洁责任区域,从而更加有力于减少交界区域保洁责任争端现象的发生、提高保洁成效。二是加大了投入力度。市财政新增5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洁补助,明确了市级补助按保洁中标价50%的标准,结合年终考核情况进行补助,其余经费由区级及以下承担。经费投入渠道的明确和力度的加大使得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保洁工作开展不均衡现象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市区972公里河道,折合75210亩河道水面,已全部落实保洁,每年投入保洁资金共1226万元。三是强化了监督考核。明确由市水利局、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开展,相关保洁责任单位配合开展考核,考核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经费保障、管理效果、台账制度和安全生产等五方面内容,采用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日常检查由市水利局负责,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检查由市水利局会同市财政局开展,半年组织一次,最终考核结果与考核结果与市财政补助资金相挂钩。更加完善的监管考核体系将更有力地促进河道保洁成效的提升。 (二)突出专项整治,河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省部署开展“四边三化”、河道“双清”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河道沿线洁化、绿化、美化和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全面深入开展调查,认真拟定工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