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4讲 分解质因数(二)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4讲 分解质因数(二)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4讲 分解质因数(二)含答案

第24讲分解质因数(二)

一、专题简析:

许多题目,特别是一些竞赛题,初看起来很玄妙,但它们都与乘积有关,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解。因此,掌握并灵活应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能解答许多一般方法不能解答的与积有关的应用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三个质数的和是80,这三个数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练习一

1、有三个质数,它们的乘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各是多少?

2、张明是个初中生,有一次,他参加数学竞赛后,所得的名次、分数和他的岁数三者的积是2910。求张明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

例题2 长方形的面积是375平方米,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0米,长和宽的和是多少米?

练习二

1、237除以一个两位数,所得的余数是6,请写出适合于这个条件的所有两位数。

2、有4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例题3某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去种树,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如果师生每人种树一样多,一共种了1073棵,那么,平均每人种了多少棵?

练习三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240立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老师用216元买一种钢笔若干支,如果每支钢笔便宜1元钱,那么他就能多买3支。每支钢笔原价多少元?

例题4 把

186155和187

221约分。

练习四

请用上面的方法把下面的几个分数约分。

6946 117143 323247 253161

例题5小明用2.16元买了一种画片若干张,如果每张画片的价钱便宜1分钱,那么他还能多买3张。小明买了多少张画片?

练习五

1、求2310的约数中,除它本身以外最大的约数是多少?

2、自然数a乘以2376,所得的积正好是自然数b的平方,求a最小是多少?

三、课后作业

1、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们的积是15120。

2、有一块长方形的场地,它是由319块1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成的,求这块长方形场地的周长。

3、王老师带同学们擦玻璃,同学们恰好平均分成3组。如果师生每人擦的块数同样多,一共擦111块,那么,平均每人擦了多少块?

4、将750元奖金平均分给若干个获奖者,如果每人所得的钱数化成角为单位的数就正好是得钱人数的12倍,求获奖人数和每人分得的钱数。

第24周分解质因数(二)

专题简析:

许多题目,特别是一些竞赛题,初看起来很玄妙,但它们都与乘积有关,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解。因此,掌握并灵活应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能解答许多一般方法不能解答的与积有关的应用题。

例题1 三个质数的和是80,这三个数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分析三个质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必有一个质数是2。80-2=78,剩下两个质数的和是78,而且要使它的积最大,只能是41和37。因此,这三个质数是2、37和41。

最大积是2×37×41=3034

练习一

1,有三个质数,它们的乘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各是多少?

2,张明是个初中生,有一次,他参加数学竞赛后,所得的名次、分数和他的岁数三者的积是2910。求张明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

3,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们的积是15120。

【答案】1.1001=7×11×13

2.2910=2×3×5×97,所以成绩是97分,名词第2,年龄15岁

3.15120=2×2×2×2×3×3×3×5×7=5×6×7×8×9

例题2 长方形的面积是375平方米,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0米,长和宽的和是多少米?

分析这道题如果用方程来解会比较麻烦,我们可以把375分解质因数看一看。375=5×5×5×3,因为5×5比5×3正好多10,所以,此长方形的长是5×5=25米,宽是5×3=15米,它们的和是40米。

练习二

1,237除以一个两位数,所得的余数是6,请写出适合于这个条件的所有两位数。

2,有4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3,有一块长方形的场地,它是由319块1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成的,求这块长方形场地的周长。

【答案】1.237-6=231 231=3×7×11=21×11=33×7=3×77,两位数有21,33,77,11

2.3024=2×2×2×2×3×3×3×7=6×7×8×0,最大年龄是9岁

3.319=11×29 周长=(29+11)×2=80(分米)

例题3 某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去种树,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如果师生每人种树一样多,一共种了1073棵,那么,平均每人种了多少棵?

分析 根据每人种树棵数×参加人数=1073,把1073分解质因数:1073=29×37,再根据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可知:参加种树的人数是3的倍数多1,由于只有37比3的倍数多1,所以有37人,平均每人种29棵。

练习三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240立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老师用216元买一种钢笔若干支,如果每支钢笔便宜1元钱,那么他就能多买3支。每支钢笔原价多少元?

3,王老师带同学们擦玻璃,同学们恰好平均分成3组。如果师生每人擦的块数同样多,一共擦111块,那么,平均每人擦了多少块?

【答案】1.9240=20×21×22 表面积=(20×21+20×22+21×22)×2=2644(平方厘米)

2.216=8×27=9×24 原价每支9元

3.111=3×37 每人擦3块

例题4 把155/186和221/187约分。

分析 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我们可以先求出分子与分母的差,如果差是质数,就直接用这个质数去约分;如果差是合数,就把这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然后用其中的一个质数去约分。

(1)186-155=31,31是质数,用31约分得:155/186=5/6;

(2)221-187=34,34=2×17,用17约分得:221/187=13/11。

练习四

请用上面的方法把下面的几个分数约分。

46/69 143/117 247/323 161/253 【答案】6946=32 921911117143== 1713323247= 11

7253161= 例题5 小明用2.16元买了一种画片若干张,如果每张画片的价钱便宜1分钱,那么他还能多买3张。小明买了多少张画片?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画片的单价×张数=216分,它们乘积的质因数和216的质因数相同。我们可以先把

216分解质因数,再写成两数相乘的形式分析:216=2^3×3^3=8×27=9×24,显然,216分可以买8分的画片27张,也可以买9分的画片24张。所以,小明买了24张画片,符合题意。

练习五

1,求2310的约数中,除它本身以外最大的约数是多少?

2,自然数a乘以2376,所得的积正好是自然数b的平方,求a最小是多少?

3,将750元奖金平均分给若干个获奖者,如果每人所得的钱数化成角为单位的数就正好是得钱人数的12倍,求获奖人数和每人分得的钱数。

【答案】1.2310=2×3×5×7×11 最大公约数是1155

2.2376=2×2×2×3×3×3×11 a最小是2×3×11=66

3.750=25×30 300÷25=12 有25人获奖,每人30元

五年级奥数第二讲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doc

第二讲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 1.质数与合数 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一个数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要特别记住: 1 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把 30 分解质因数。 解: 30=2×3×5。 其中 2、 3、 5 叫做 30 的质因数。 又如 12=2×2×3=22× 3, 2、 3 都叫做 12 的质因数。 二、例题 例1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 210,求这三个数 . 解:∵ 210=2×3×5×7 ∴可知这三个数是5、 6 和 7。 例2 两个质数的和是 4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把 40 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共有三种形式: 40=17+23=11+ 29=3+37。 ∵17×23=391> 11×29=319>3×37=111。 ∴所求的最大值是391。

答:这两个质数的最大乘积是391。 例3 自然数 123456789 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解: 123456789是合数。 因为它除了有约数 1 和它本身外,至少还有约数3,所以它是一个合数。 例 4 连续九个自然数中至多有几个质数?为什么? 解:如果这连续的九个自然数在 1 与 20 之间,那么显然其中最多有 4 个质数(如: 1~9 中有 4 个质数 2、3、5、7)。 如果这连续的九个自然中最小的不小于 3,那么其中的偶数显然为合数,而其中奇数的个数最多有 5 个.这 5 个奇数中必只有一个个位数是 5,因而 5 是这个奇数的一个因数,即这个奇数是合数 .这样,至多另 4 个奇数都是质数。 综上所述,连续九个自然数中至多有 4 个质数。 例5 把 5、6、 7、 14、15 这五个数分成两组,使每组数的乘积相等。解:∵ 5=5,7=7, 6=2×3,14=2×7,15=3×5, 这些数中质因数 2、3、5、7 各共有 2 个,所以如把 14 (=2×7)放在第一组,那么7 和 6(=2× 3)只能放在第二组,继而15(= 3×5)只能放在第一组,则 5 必须放在第二组。 这样 14×15=210=5×6×7。 这五个数可以分为14 和 15, 5、 6 和 7 两组。 例6 有三个自然数,最大的比最小的大 6,另一个是它们的平均数,且三数的乘积是 42560.求这三个自然数。 分析先大概估计一下, 30× 30×30=27000,远小于 42560.40×40×40=64000,远大于 42560.因此,要求的三个自然数在30~40 之间。 解: 42560=26×5×7×19 =25×( 5×7)×( 19×2) =32×35×38(合题意)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完整版

第一周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 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

(完整)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二年级奥数1-40周 第三周:《按规律填数》 (1)15,5,12,5,9,5,( 6 ),( 5 )。 (2)5,9,10,8,15,7,(20 ),( 6 )。 (3)0,1,2,3,6,7,(14 ),(15 )。 (4)3,6,5,10,9,(18 ),(17 )。 (5)30,15,14,7,6,(),()。 (6)4,6,9,13,(18 )。 (7)5,9,15,23,(33 )。 (8)(8,13,18),(12,□,24),(16,23,30)。 (9)0,1,4,9,(),(),36。 (10)2,4,(),()32,64。 (11)1,3,7,(15 )31。 第六周:《趣味数学一》 1、盒子里有红球和黄球各8个,最多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 2、小口袋里混合放着红、黄两种玻璃球各4粒,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如果不用眼睛看,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粒颜色不同的玻璃球,至少必须摸出几粒? 3、在367个七岁小朋友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是同月同日生的? 4、一只小兔5分钟吃一棵菜,5只小兔同时吃5棵同样大的菜需几分钟? 5、4个小朋友同时削4枝同样的铅笔需要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7个小朋友同时削7枝铅笔需要几分钟? 6、5只猫5天能捉5只老鼠,照这样计算,要在100天里捉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 7、5点放学,雨还在不停地下,大家都盼着睛天,小林对小李说:“已经连续两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0小时太阳会出来吗?” 8、甜甜小朋友将30颗珠子排成数量不等的五堆,每堆的颗数恰好是双数,你知道每堆各有多少颗? 9、兔妈妈把12根萝卜分成数量各不相等的4堆,问最多的一堆有几根萝卜? 10、小红把13根小棒分成数量不等的4堆,问最多的一堆中有几根小棒? 11、如果要把18枚棋子分成数量不等的5堆,最多的一堆中有几枚棋子? 第十周:《趣味数学二》 1、25个人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坐5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2、19名战士要过河,只有一条船,每只船上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3、51个人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载6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4、33个小朋友要坐船过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至少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5、25人要去参观展览,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3人,可怎样派车?哪种方案最好? 6、一个旅游团共有62人,现在有两种车,面包车每辆最多坐10人,小轿车每辆最多坐3人,问应派几辆面包车几辆小轿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7、一个人用一只小船过河,他带了三样东西,一只狗、一只鸡、一篮青菜。他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没人的时候狗会吃鸡、鸡会吃菜,这个人应该怎样过河才能保证三样东西都完整? 8、一个大和尚带着两个小和尚去河对岸的寺院,河上没有桥,他们又都不会游泳,为了过河,他们找来一只空船,船最多载重50千克,而大和尚正好重50千克,两个小和尚各重25千克,

奥数举一反三二年级简单推理二

简单推理二 一、考点,难点回顾 1、符号算式的等量关系 2、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 3、把符号同时增加或减少 4、使用推算法求解 二、知识点回顾 我们常见的算式题都是由运算符号和数组成的,如:3+6=9,2×5=10,17-8=9,12÷ 3=4,可是,还有一种图形算式呢!就是在算式中用图形来代表不同的数,要我们通过计算把图形所代表的数求出来. 解答图形算式题,要根据加、减、乘的意义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来解答,通常要用分析法、代入法、推算法,等等,最后得出结论. 三、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 王牌例题1 ☆△○各代表什么数字? ☆+☆+☆=18 ☆=( ) △+☆=14 △=( ) △+○+○+○=20 ○=( ) 【思路导航】根据三个☆的和是18,可知1个☆是18÷3=6;1个△加1个☆是14,而1个☆=6○那么1个△就是14-6=8;一个△加3个○是20,△=8,那么3个○就是20-8-12,一个○是12÷3=4. ☆=( 6 ) △=( 8 ) ○=( 4 )

举一反三1 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字. 1.○+○+○=15 ☆+☆+☆=12 △+△+△=18 ○+☆+△=( ) 2.△+○=24 ○=△+△+△ △= ○= 3.○=△+△+△+△+△○×△=20 ○= △= 王牌例题2 找出下式中△和☆各代表什么数字? ☆+☆+☆+△+△=22 △+△+☆+☆+☆+☆+☆=30 ☆=( ) △=( ) 【思路导航】22里面有3个☆和2个△,30里面有2个△和5个☆,由此可见第二个式子比第一个式子多2个☆,也就是30-22=8,8就是2个☆的和.那么1个☆就是8÷2=4,3个☆就是4×3=12,1个△=(22-12) ÷2=5. ☆=(4) △=(5) 举一反三2 1.写出下列图形所表示的数字.

五年级奥数之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例1:判断269、439是质数还是合数? 例2:两个质数的和是40,求这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 例3:36的全部因数有多少个?216的全部因数有多少个? 例4:36的因数和是多少?216的因数和是多少? 例5: 李聪是个中学生,他参加了全市的数学竞赛(满分100分)。

他说:“我的名次、分数和我的年龄乘起来是3738。”李聪得了多少分,获得了第几名? 例6: 小亚、小美和小欧是三个好朋友,他们三人的年龄依次相差2岁,已知他们三人的年龄之积是1680,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上了初中,小亚和小欧在同一学校学习,小亚不是年龄最小的,那么三个好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例7: 连续九个自然数中至多有几个质数?为什么? 例8:把14、33、35、30、75、39、143、169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每组数的乘积相等。

例9:一个整数a与1080的乘积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求a的最小值与这个平方数。 例10:有3个自然数a、b、c.已知a×b=6,b×c=15,a×c=10.求a×b×c是多少? 应用与拓展 1. 两个质数和是45,这两个质数的积是多少?

2.一个两位质数,将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后仍是一个两位质数,这样的数共有几个,求它们的和是多少? 3.求100以内所有只有三个因数的自然数的和是多少? 4.把1008分解质因数,并求出它们因数的个数及因数和。 5.冬冬参加小学数学竞赛,满分是100分。他说:“我的分数、我的岁数和我竞赛得的名次乘起来,积是2134。”你能否求出冬冬的年龄、考试成绩和名次分别是多少?

6.a、b、c、d都是不同的质数,a+b+c=d,那么a×b×c×d的最小值是多少? 7. 1,2,3,4,5,6,7,8,9九张卡片,甲、乙、丙各拿了三张。甲拿的三张卡片上的数字乘积是24,乙拿的三张卡片上的数字乘积是48,丙拿的三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21,丙拿的是哪三张卡? 8.在射箭运动中,运动员每射一箭的环数只能是下列数之一:0、

小学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完整版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

(完整版)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

第二十三周分解质因数 专题简析: 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为质数的因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24=2×2×2×3,75=3×5×5。 我们数学课本上介绍的分解质因数,是为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服务的。其实,把一个数分解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启发我们寻找解答许多难题的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例题1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于1个,小于18个。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练习一 1,有60个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去慰问解放军叔叔,每组不少于6人,不多于15人。有哪几种分法? 2,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队伍做早操,行数和列数都大于1,共有几种排法? 3,甲数比乙数大9,两个数的积是792,求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 例题2有168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10颗,也不能多于50颗。共有多少种分法? 练习二 1,把462名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去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每小组人数在10至25人之间,求每组的人数及分成的组数。 2,四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9305,这个四奇数分别是多少?3,把1、2、3、4、5、6、7、8、9九张卡片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各3张。甲说:“我的三

个数的积是48。”乙说:“我的三个数的和是16。”丙说:“我的三个数的积是63。”甲、乙、丙各拿了哪几张卡片? 例题3将下面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 2、5、14、24、27、55、56、99 练习三 1,把40、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分成两组,使两组四个数的乘积相等。 2,把39、45、49、56、60、70、78、84、91这八个数平分成三组,使两组四个数的乘积相等。 3,有三个自然数a、b、c,已知a×b=30,b×c=35,c×a=42,求a×b×c的积是多少? 例题4王老师带领一班同学去植树,学生恰好分成4组。如果王老师和学生每人植树一样多,那么他们一共植了539棵。这个班有多少个学生?每人植树多少棵? 练习四 1、3月12日是植树节,李老师带领同学们排成两路人数相等的纵队去植树。已知李老师和同学们每人植树的棵数相等,一共植了111棵树,求有多少个学生。 2,小青去看电影,他买的票的排数与座位号数的积是391,而且排数比座位号数大6。小青买的电影票是几排几座? 3,把一篮苹果分给4人,使四人的苹果数一个比一个多2,且他们的苹果个数之积是1920。这篮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5下面的算式里,□里数字各不相同,求这四个数字的和。 □□×□□=1995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研究目标】 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要在一列数后面再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列数中已出现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找准了规律,就能按规律下去填数了。 按规律填数不是很容易就能填对的,要运用数的顺序和加、减、乘、除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根据同组数列的顺序和前后、上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出数及数之间的排列规律。 例题1:按规律填数 (1)2、3、5、8、13、()、() (2)2、3、5、8、12、()、() 例题2:找出下面数的规律,按规律在()里填数。 (1)1、2、4、8、()、() (2)30、8、25、9、20、10、()、() (3)1、2、3、5、8、()、() 例题3: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填数。 (1)1 7 4 6 (2)7 1 2 5 2 6 5 5 4 6 9 8 8 1 () 2 15 13 ()21 例题4: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4 6 9 13 5 9 15 23 例题5:找规律,在空白()里填数

7 6 () 7 |||| 4 3 4 () /\ /\ /\ /\ 5 2 4 1 4 4 6 8 课堂练习: 练习一:(1)5、10、20、()、()、160 (2)1、4、5、9、()、()、() (3)47、29、18、11、()、()、()、() (4)99、()、()、()、15、8、7、1 练习二: 1.找规律填数 (1)1、50、2、45、3、40、()、()、() (2)13、7、11、6、9、5、()、() 2.找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4、7、11、()、() (2)40、16、20、8、10、4、()、() 练习三:找规律填数 1. 4 1 3 6 5 7 1 1 () 2 8 2 2.

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一)学生版

1.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一)学生 版 2.整数唯一分解定理:让学生自己初步领悟“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表示为...???☆☆☆△△△的结构,而且表达形式唯一”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2).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30235=??.其中2、3、5叫做30的质因数.又如21222323=??=?,2、3都叫做12的质因数,其中后一个式子叫做分解质因数的标准式,在求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和约数的和的时候都要用到这个标准式.分解质因数往往是解数论题目的突破口,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字的特征.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 例如:212263 ,(┖是短除法的符号) 所以12223=??; 二、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 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312123k a a a a k n p p p p =????其中为质数,12k a a a << <为自然数,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该式称为n 的质因子分解式. 例如: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210,求这三个数. 分析:∵210=2×3×5×7,∴可知这三个数是5、6和7. 三、部分特殊数的分解 111337=?;100171113=??;1111141271=?;1000173137=?;199535719=???;1998233337=????;200733223=??;2008222251=???;10101371337=???.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3-4.分解质因数(一)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一

解决问题一 一、考点,难点回顾 1、读题、审题 2、找出隐藏条件 二、知识点回顾 我们已经会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了,如果改变条件的说法, 由直接告诉的条件变为需要计算才知道的条件,或者改变问题的问法,或者再增加一个条件,那么一步应用题就变为两步应用题了。 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先要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已知的 条件,找到隐蔽的条件,最后解决问题中的问题。两个量进行比较时,一定要弄清谁多谁少,是求多的问题,还是求少的数量,再确定正确的算法。 三、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 王牌例题1 二(1)班有59个同学,二(2)班有25个女生,26个男生,比二(1)班比二(2)班多几个同学? 【思路导航】二(2)班有女生25个女生,有26个男生,可以求 出二(2)班一共有25+26=51(个)同学;而二(1)班有59个同学, 59-51=8(个),这就是二(1)班比二(2)班的同学的个数。列式如下: 59-(25+26) =59-51 =8(个)

举一反三1 1.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第一天跑40千米,第二天上午跑8千米,下 午跑15干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跑多少千米? 2.城中小学五月份用电1530度,六月份上半月用电780度,下半 月用电660度.城中小学五月份比六月份多用多少度电? 3.红星农场去年栽果树350棵,今年又栽了200棵杨树和170棵 柳树,今年栽的树时比去年栽的树多多少棵? 王牌例题2 一辆公交犁上原有30人,到新世纪车站有7人下车,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这辆公交车上原有30人,到新世纪车站有7人下车,如果没有人上车,车上应还剩30一7=23(人).由于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就应该有23+9=32(人),这是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聪明的同学应该想到有7人下车,又有9人上车,上车的比下车的多2人,就相当于公交车上原有30人,到新世纪车站又上来2人,现在车上有30+2=32(人). 解法一:30-7+9=23+9=32(人)

小学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题

第二十七讲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数学竞赛中,有许多问题涉及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这些问题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解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能掌握一此致解题的思路的技巧。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将从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悟出一些道理,从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例题与方法 例1.一个长方体,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209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厘米为单位的数都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例2.在一个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有10分米深的小。如果在水中沉入一个棱长为3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那么,水箱中水深多少分米? 例3.一个长方体容器内装满水,现在有大、中、小三个铁球。每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已知每次从容器中溢出的水量的情况: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第三次是第一次的2.5倍。问:大球的体积是小球的多少倍? 例4.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是一个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容器里直立着一个高1米,底面边长1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这时容器里的水深0.5米。如果把铁块取出,容器里水深多少厘米? 练习与思考

1.一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48厘米,已知长是宽的1.5倍,宽是高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用2100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实心的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高是10厘米,并且长和宽都大于高。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3.在一个长20分米,宽15分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有20分米深的水。现在在水中沉入一个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这时容器中水深多少分米? 4.把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块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高。 5.有大、中、小三个长方体水池,它们的池口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6分米、3分米、2分米。现在把堆碎石分别沉入水中、小水池内,这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如果把这两堆碎石都沉入大水池内,那么,大水池的水面将升高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6.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30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1)求这个盒子的容积。 (2)做这个盒子用了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7.有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32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剪下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容积是768厘米,求原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8.把一根长 6.4米粗铁丝截成几段,焊成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再用铁皮包上各个面。要使做成的带盖的长方形铁皮箱尽量能多装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铁丝架所占的空间不计),做这个长方体铁皮箱需多少面积的铁皮?(焊接处不计。) 9.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和上面的面积之和是156平方厘米,并且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B

平均数(一) 1、期中考试中,李玲同学语、数的平均成绩为91分,语、英的平均成绩为88分,数、英的平均成绩为93分.李玲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 2、奶糖和水果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已知奶糖有35千克.每千克10.3元;水果糖每千克8.5元,有多少千克水果糖? 3、7位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48下,由于记录失误,李强的成绩被错记成121下,因此他们的平均成绩变成145下,问:李强跳了多少下? 4、几位裁判员为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成绩为8.82分:如果记人最高分,平均成绩为9.04分。已知这位运动员的最高分是9.70分,问:共有几位裁判员? 5、小明一星期看完一本书,平均每天看75 页,前3天平均每天看70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78页,他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6、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提高卷 1、四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4,其中三个大数的平均数是15,三个小数的平均数是12,如果第二个大数是奇数,可能是多少? 2、五(2)班7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每人得90分,其中女生有4人,平均每人得88.5分:男生有3人,平均每人得多少分? 3、小芳踢毽子,已经踢了几次,如果下一次踢38个,那么这几次的平均成绩就是46个:如果下 一次踢58个,那么这几次的平均成绩就是50个。问:小芳已经踢了几次? 4、25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000,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5、甲、乙两数之和加甲数为220,甲、乙两数之和加乙数为170,求甲、乙的平均数。 6、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完成一项工程,每人预收了相等的劳动报酬,可是丁工作一天后就病倒了,结果是甲工作6天.乙工作5天,丙工作4天后把工程完成了。丁退回48元补偿给其他三人。最后四人各得报酬多少元? 平均数(二) 1、有52个数,其平均数为38,现在去其中4个数,且划去的4个数的和恰好是200,则剩下的这些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小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的平均分是88分,数学比五门的平均分高8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3、李英前四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6分,要使平均成绩达到92分,他要连续考多少次100分? 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5、有甲、乙、丙、丁四个数,已知甲、乙的平均数是87,乙、丙的平均数是90,丙、丁的平均数是88,甲比丁小10,求这个数。 6、一袋糖分给幼儿园大、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6颗,如果只分给大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10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得几颗? 提高卷 1、以15为首位数的连续67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共加工97个,第四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比这四天的平均数还 多11个,第四天加工多少个? 3、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一艘客轮从甲地顺水行驶1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船速为每小明20千米,问:客轮从乙地逆水返回甲地时要用多少小时? 4、甲乙丙三人共买了9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4个面包的钱,丙没有带钱,经计算,丙应付4.5元,甲应收回多少钱? 5、有四个数,每次选取其中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这样计算了四次,得到了下面四个数:8 6、92、100、106,求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 6、有若干个大于0的自然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0,如果去掉最大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是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余下数的平均数是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最大的是多少?

小学奥数 分解质因数(二) 精选例题练习习题(含知识点拨)

1. 能够利用短除法分解 2. 整数唯一分解定理:让学生自己初步领悟“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以表示为...???☆☆☆△△△的结构,而且 表达形式唯一”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1).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就说这个质数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2).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30235=??.其中2、3、5叫做30的质因数.又如21222323=??=?,2、3都叫做12的质因数,其中后一个式子叫做分解质因数的标准式,在求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和约数的和的时候都要用到这个标准式.分解质因数往往是解数论题目的突破口,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数字的特征.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 例如:212 263 ,(┖是短除法的符号) 所以12223=??; 二、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 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312123k a a a a k n p p p p =????其中为质数,12k a a a <<<为自然数,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该式称为n 的质因子分解式. 例如: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210,求这三个数. 分析:∵210=2×3×5×7,∴可知这三个数是5、6和7. 三、部分特殊数的分解 111337=?;100171113=??;1111141271=?;1000173137=?;199535719=???;1998233337=????;200733223=??;2008222251=???;10101371337=??? . 模块一、分数的拆分 【例 1】 算式“ 1希+1望+1杯 =1”中,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则“希+望+杯”= 。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3-4.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一)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8周行程问题 (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

(完整)二年级奥数A版《举一反三》

精心整理二年级奥数1-40周 第三周:《按规律填数》 (1)15,5,12,5,9,5,(),()。 (2)5,9,10,8,15,7,(),()。 (3)0,1,2,3,6,7,(),()。 (4)3,6,5,10,9,(),()。 (5)30,15,14,7,6,(),()。 (6)4,6,9,13,()。 (7)5,9,15,23,()。 (8)( (9)0 (10)2 (11)1 1 2 3、在 4 5、4 6、5 7、5 再过30 8 颗? 9 10 11 1、25 2、19 河? 3、51个人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载6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4、33个小朋友要坐船过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至少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5、25人要去参观展览,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3人,可怎样派车?哪种方案最好? 6、一个旅游团共有62人,现在有两种车,面包车每辆最多坐10人,小轿车每辆最多坐3人,问应派几辆面包车几辆小轿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7、一个人用一只小船过河,他带了三样东西,一只狗、一只鸡、一篮青菜。他每次只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而且没人的时候狗会吃鸡、鸡会吃菜,这个人应该怎样过河才能保证三样东西都完整? 8、一个大和尚带着两个小和尚去河对岸的寺院,河上没有桥,他们又都不会游泳,为了过河,他们找来一只空船,船最多载重50千克,而大和尚正好重50千克,两个小和尚各重25千克,问:

他们怎样才能全部过河? 9、食堂李师傅洗碗,王师傅问他:“今天你洗了多少个碗:”李师傅说:“20人吃饭4,每人用1个饭碗,平均2个人共用1个菜碗,4个人共用1个汤碗,”你说他洗了多少个碗? 10、6个人吃饭,每人1个饭碗,两人1个菜碗,3个人1个汤碗,一共需要几个碗? 11、小朋友吃饭,每人1个饭碗,2人1个菜碗,3人1个汤碗,一共需要11个碗,请你算一算,吃饭的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 12、一个大信封里面放5个中等的信封,每个中等的信封里又放6个小信封,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信封? 13、1个大盒子里装4个中盒子,每个中盒里又有6个小盒子,请请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盒子? 14、有4只大盒子,每只大盒子内装有4只中盒子,每个中盒子内装有4只小盒子,大、中、小盒共有多少只? 1 2 3 4 5、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 6、下图中有多少个小方少块? ()()()()() 第八周:《连一连,剪一剪》

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

天一教育暑期班《奥数》第九期 巧用质因数(一) 【课前准备】 1、有150个同学排成长队做操,行数和列数都不能为1,共有多少种排法 2、甲比乙多2个苹果,两人苹果数的积是24,问:甲、乙各有几个苹果 3、公园内有三只小熊猫,恰好一只比一只大一岁,它们的年龄之积是60,问:最小的熊猫几岁 4、三个连续偶数的积是192,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5、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体积是210立方米,求长方体的表面 积。 【例题分析】 例1:有180名学生排成几队进行花样体操表演,表演时有不同的队形变换,但因场地有限,要求每队人数控制在15至45人之间。问共有几种队形变换

例2: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们的积是15120。 例3:将下面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各自的乘积相等。 14、33、35、30、75、39、143、169. 例4:540乘自然数a,得到一个平方数(即等于某自然数的平方),求a的最小值和这个平方数。 例5:小聪的妹妹参加中学数学竞赛,小聪问妹妹:“你得了多少分是第几名”妹妹告诉他:“我得的名次和我的岁数及我的分数乘起来是2910,你看我的名次和成绩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 1、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队列,行数和列数都大于1,共有多少种排法 2、筐里装有100个苹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出,但每次拿出的个数都要相等,并 且最后一次正好拿完,共有几种拿法

3、用12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4、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体积是39270立方厘米,求这个长方体 的表面积。 5、有4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问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6、四个连续奇数的积是19305,这四个奇数各是多少 7、有四个连续奇数连乘的积是326025,这四个数的和是多少 8、把40、44、45、63、65、78、99、105这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两组中四个数的乘积相等。 9、把39、45、49、56、60、70、78、84、91这九个数平均分成三组,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的乘积相 等。

二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数数图形第二讲(一)

第二讲数数图形 专题简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当这些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就需要仔细地观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掌握数图形的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要准确、迅速地计数图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答: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3条:AB、AC、AD;从B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2条:BC、BD;从C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1条:CD。因此,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练习一:数出下列图中有多少条线段。答 (1)

(2) (3) 例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锐角。 分析与解答:数角的方法和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图中的五条射线相当于线段上的五个点,因此,要求图中有多少个锐角,可根据公式 1+2+3……(总射线数-1)求得:1+2+3+4=10(个) .练习二: 下列各图中各有多少个锐角答 ???

.例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答:图中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与顶点O构成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AD边上有几条线段,就构成了几个三角形,因为AD上有4个点,共有1+2+3=6条线段,所以图中有6个三角形。 .练习三: 数一数下面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答 ? 例4: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答:与前一个例子相比,图中多了一条线段EF,因此三角形的个数应是AD和EF上面的线段与点O所围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和。显然,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 6×2=12个三角形。

五年级奥数---分解质因数

第二十四周分解质因数(二) 专题简析: 许多题目,特别是一些竞赛题,初看起来很玄妙,但它们都与乘积有关,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解。因此,掌握并灵活应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能解答许多一般方法不能解答的与积有关的应用题。 例题1 三个质数的和是80,这三个数的积最大可以是多少? 分析三个质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必有一个质数是2。80-2=78,剩下两个质数的和是78,而且要使它的积最大,只能是41和37。因此,这三个质数是2、37和41。 最大积是2×37×41=3034 练习一 1,有三个质数,它们的乘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各是多少? 2,张明是个初中生,有一次,他参加数学竞赛后,所得的名次、分数和他的岁数三者的积是2910。求张明的成绩、名次和年龄分别是多少?

3,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们的积是15120。 例题2 长方形的面积是375平方米,已知它的宽比长少10米,长和宽的和是多少米? 分析这道题如果用方程来解会比较麻烦,我们可以把375分解质因数看一看。375=5×5×5×3,因为5×5比5×3正好多10,所以,此长方形的长是5×5=25米,宽是5×3=15米,它们的和是40米。 练习二 1,237除以一个两位数,所得的余数是6,请写出适合于这个条件的所有两位数。 2,有4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1岁,4人的年龄积是3024,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几岁?

3,有一块长方形的场地,它是由319块1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成的,求这块长方形场地的周长。 例题3 某班同学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去种树,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如果师生每人种树一样多,一共种了1073棵,那么,平均每人种了多少棵? 分析根据每人种树棵数×参加人数=1073,把1073分解质因数:1073=29×37,再根据学生恰好平均分成三组可知:参加种树的人数是3的倍数多1,由于只有37比3的倍数多1,所以有37人,平均每人种29棵。 练习三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240立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 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奥数分解质 因数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50297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天一教育暑期班《奥数》第九期 巧用质因数(一) 【课前准备】 1、有150个同学排成长队做操,行数和列数都不能为1,共有多少种排法? 2、甲比乙多2个苹果,两人苹果数的积是24,问:甲、乙各有几个苹果? 3、公园内有三只小熊猫,恰好一只比一只大一岁,它们的年龄之积是60,问:最小的熊猫几岁? 4、三个连续偶数的积是192,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5、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且体积是210立方米,求长方体的表面 积。 【例题分析】 例1:有180名学生排成几队进行花样体操表演,表演时有不同的队形变换,但因场地有限,要求每队人数控制在15至45人之间。问共有几种队形变换?

例2:写出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它们的积是15120。 例3:将下面八个数平均分成两组,使这两组数各自的乘积相等。 14、33、35、30、75、39、143、169. 例4:540乘自然数a,得到一个平方数(即等于某自然数的平方),求a的最小值和这个平方数。 例5:小聪的妹妹参加中学数学竞赛,小聪问妹妹:“你得了多少分?是第几名”妹妹告诉他:“我得的名次和我的岁数及我的分数乘起来是2910,你看我的名次和成绩各是多少 【巩固练习】 1、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队列,行数和列数都大于1,共有多少种排法? 2、筐里装有100个苹果,如果不一次拿出,也不一个一个地拿出,但每次拿出的个数都要相等, 并且最后一次正好拿完,共有几种拿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