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腔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答案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亲属方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 ) 和(不平衡性 )。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 )、(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 )、(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 )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学生样学生腔

学生样学生腔同学们:大家好!学校是树德育人的地方,我们学校也一直在不断加强德育工作。
近期,我们学校即将开展“学生样、学生腔”主题教育活动,在此,我结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同学们如何培养正确的学生样、养成良好的学生腔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一、养成良好的学生样学生样,就是要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到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一是同学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精神上有学生样。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同学们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同学们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同学们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二是同学们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行动上要有学习样。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同学们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同学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同学们的。
中国梦终将在同学们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培育正确的学生腔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过一篇文章《怎样丢掉学生腔》,他指的学生腔是写文章的一种习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训练(含答案)——辛弃疾

综合训练----辛弃疾一、语用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____的政治家。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____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感情的浇铸,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翻腾激荡,并一股脑地注入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叙事主题:学生腔、作家腔、教师腔

叙事主题:学生腔、作家腔、教师腔学生每有好作,我总是如获至宝。
敲出印出,收起。
因为,这也是我的杰作。
为了整理“作中的底层世界”写作专题,我把前几年的学生习作翻出。
其中有四年前为学生修改的作。
现在读仍很有兴味。
就把这作为一次作指导吧。
我希望这次活动能增加它的附加值: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记叙一定要抓住感人的细节;写作要自然,像小说家一样处理材料,千万不要一路学生腔。
前后两篇作是这样的。
●作一老车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无论眼前的事物何等渺小,即使是一辆老车,都会让人感动,感动它的背后。
那真的是一辆老车了,老得连刹车也断了,连踏脚也脱落了,骑上去也还要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然而父亲仍然骑着它,而且骑着它已有了十几年。
父亲骑了车接我,我坐了上去,这个时候我都双脚早已可以够到地面了,便便当当就坐了上去。
忽然想起了儿时上车的情景:面对这辆车时,它可是显得高大咧,高大得我必须由父亲抱着才能好不容易爬上了后座——就好象当我还是个毛丫头时,爬上当年父亲高大而坚实的后背,骑在他的颈脖(脖颈)上一般“费力”。
坐在父亲老车的后头,那真是一快乐而幸福的事:老车载着我不知跑遍了苏城里多少地方,跑过了多少路程,他曾载着我去公园,曾载着我去石路,去观前,去虎丘……他载着我上学,又接我回家,往返学校与家十几个年头,历经十几个春夏秋冬,都似乎不知疲倦。
可那个时候呀,我就是这样成天坐在父亲老车的后头,人父亲载着“走南闯北”,好不快乐!老车很高,父亲的后背也很高,高而坚实的后背,挡住了小毛丫头的的前方视线,于是我便只能看看两旁的景,看着悬空的双脚下飞过的路面,哼着小曲。
而到了下雨的时候,罩在雨衣下,便只能看到父亲的后背了,而这时,后背也就显得愈加高大而坚实了。
曾经尝试了好多回,却终无法让目光越过父亲宽阔的肩膀。
它就一直这样为他的女儿挡了十几年的风和雨,而我当时却不知道,父亲也从不提起。
如今,我坐上了老车,虽然双脚能及地,却觉得不稳当了,父亲每踏一脚,车都会左右摇晃,老车吱吱呀呀响了一路,累得连背也弯了,可他终究不提。
应届生必读:简历要避免语言做作和学生腔

的语言,“大学毕业,我毅然走上岗位”,“几年 来勇挑重担,为了企业发展大计披星戴月,周末 的深夜,常常还能看到办公室明亮的灯光。功夫 不负有心人„„”, 虽然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
但领导无中生有的指责日甚一日,令我愤懑不
已,心灰意冷,终挂印而去”,结尾还忘不了加
上一句“我热切期待着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展鸿图、共创辉煌
纸黑字应是个人简历的最佳载体,花哨的个人简
历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还有,个人简历一两页即
可,不必太厚重,简历的格式应便于阅读,有吸
引力,并使用人单位对自己有良好的印象。另外,
适当的“个性”反映可以充实内容,个人简历的 包装要适度,简洁、美观、大方,不宜过于华丽、 累赘。如果包装过度,就会给人轻浮、华而不实 的感觉。可以来优简历网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历模
的成果,尽可能客观陈述。
第三,不要把简历包装的过于华丽。个人简 历是求职者自荐的敲门砖,多花点心思包装下简
然后,她推理出来他应该叫袁慕野,这时,木子心里有点庆幸自己喜欢看柯南
历,尽显求职者的个性这无可厚非。但有的个人 简历过于华丽花哨,彩色纸张、鲜花朵朵,再配 上极其妩媚的个人艺术照片„„。把简历包装的 过于华丽,这也是典型的学生腔。一般而言,白
他们认为此类语言还会显得很虚伪,“贵单位” 是哪个“贵单位”?用人单位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另外,用人单位凭啥要给你机会,你凭什么让用 人单位给及机会,你怎样还给用人单位一个惊
喜?,优简历网专家认为这些语句完全是空话,
没必要出现在简历上那写简历时如何避免语言
做作和学生腔呢?首先,不要用过多的文学性的
修饰语。有的毕业生在简历或求职信中常有类似
未来的良机!”之类的口号。这样的简历,只能
7基础等级-语言通顺

第七讲基础等级语言通顺炼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通顺”“语言通顺”是作文语言的最基本要求。
要做到语言通顺,实际上就是做到语言的规范、连贯、得体。
即:①语言的运用符合汉民族的习惯,不用或尽量少用欧化的句法;②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法则;③要以普通话为准则,尽量少用一般人不懂的方言俚语;④避免文白夹杂的现象;⑤上下文不脱节,表述有条理;⑥有一定的词语衔接和呼应;⑦语言符合各种人物的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需要,符合各种文体的要求。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语言要流畅。
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
其次,语言要有文采。
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
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
“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
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
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
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第三、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干部腔和官腔语言学

干部腔和官腔语言学
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和工农群众称他们自己说的是“大白话”、知识分子说的是“字儿话”等,都是人们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在某一个社会人群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交际比较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点,久而久之,这些特点就会成为这一人群的一种标志,形成上述的“腔”那样的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变异表现在一部分特殊的、使用范围较窄的词,语方面。
初三作文之初中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篇一: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8篇)2011-09-03 09:21:08| 分类:作文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转引8篇)第一篇文章: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审题不深,思索欠谨。
审题不细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开写,致使写作内容最容易偏离了题旨。
还有些学生对题目往往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总是想当然或以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走题,也得不了高分。
审题时,虽然不可能字字斟酌,但也一定得字字细细推敲,并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这样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
②、沉于想象,个性张扬。
写文章固然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少作文中就多天方夜潭般的故事,如电视电影的情节一样等,甚至写虚拟的生活和无聊的游戏,这类“无根据”文,完全没有现实针对性,躲进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只配自娱自乐。
③、选材陈旧,积累肤浅。
作文代表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实、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心声。
从作文上看,有很多地方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涵养,阅读广而体悟深,积累厚重而又充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可许多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
极少数可能由于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应变”,致使材料选择失当。
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
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自然打折了。
所以,材料的选择就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让你那特色靓丽的材料,带着早晨晶莹的露珠,映到读者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放出异彩:这个学生读书一定多!④、字数贫血,书写糊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腔
作者:老舍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4年第10期
何谓学生腔?尚无一定的说法。
在这里,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
不管怎么说,学生腔总是个贬词。
那么,就我所能见到的来谈一谈,或不无好处。
最容易看出来的是学生腔里爱转文,有意或无意地表示作者是秀才。
古时的秀才爱转诗云、子曰,与之乎者也。
戏曲里、旧小说里,往往讽刺秀才们的这个酸溜溜的劲儿。
今之“秀才”爱用“众所周知”“愤怒的葡萄”等等书本上的话语。
不过,这还不算大毛病,因为转文若转对了,就对文章有利。
问题就在转得对不对。
若是只贪转文,有现成、生动的话不用,偏找些陈词滥调来敷衍,便成了毛病。
为避免此病,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必须多想。
想每个字合适与否,万不可信笔一挥,开特别快车。
写文章是极细致的工作,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看用的恰当与否。
连着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使文章伟大。
一个很俗的字,正如一个很雅的字,用在恰当的地方便起好作用。
不要以为“众所周知”是每篇文章不可缺少的,非用不可的。
每一篇的内容不同,它所需要的话语也就不同;生活不同,用语亦异;若是以一套固定的话语应付一切,便篇篇如此,一道汤了。
要想,多想,字字想,句句想。
想过了,便有了选择;经过选择,才能恰当。
多想,便能去掉学生腔的另一毛病——松懈。
文章最忌不疼不痒,可有可无。
文章不是信口开河,随便瞎扯,而是事先想好,要说什么,无须说什么,什么多说点,什么一语带过,无须多说。
文章是妥善安排,细心组织成的。
说值得说的,不说那可有可无的。
学生腔总是不经心地泛泛叙述,说的多,而不着边际。
这种文字对谁也没有好处。
写文章要对读者负责,必须有层次,清清楚楚,必须叫读者有所得。
幼稚,也是学生腔的一病。
这有两样:一样是不肯割舍人云亦云的东西。
举例说:形容一个爱修饰的人,往往说他的头发光滑得连苍蝇都落不住。
这是人人知道的一个说法,顶好省去不用。
用上,不算错误;但是不新颖,没力量,人云亦云。
第二样是故弄聪明,而不合逻辑,也该删去或修改。
举例说:有一篇游记里,开篇就说:“这一回,总算到了西北,到了古代人生活过的环境里了。
”这一句也许是用心写的,可是心还没用够,不合逻辑,因为古人生活过的地方不止西北。
写文章应出奇制胜,所以要避免泛泛的陈述。
不能出奇,则规规矩矩地述说,把事情说明白了,犹胜于东借一句,西抄一句。
头一个说头发光滑得连苍蝇都落不住的是有独创能力的,第二个人借用此语,便不新鲜了,及至大家全晓得了此语,我们还把它当作新
鲜话儿来用,就会招人摇头了。
要出奇,可也得留神是否合乎逻辑。
逻辑性是治幼稚病的好药。
所谓学生腔者,并不一定是学生写的。
有的中学生、大学生,能够写出很好的文字。
一位四五十岁的人,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好地去想,也会写出学生腔来。
写文章是费脑子的事。
用学生腔写成的文章往往冗长,因为作者信口开河,不知剪裁。
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长要精,短也要精。
长不等于拖泥带水,扯上没完。
有的文章,写了一二百字,还找不着一个句号。
这必是学生腔。
好的文章一句是一句,所以全篇尽管共有几百字,却能解决问题。
不能解决问题,越长越糟,白耽误了读者的许多时间。
人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
年轻,意见当然往往不成熟,不容易一写就写出解决问题的文章来。
正因为如此,所以青年才该养成多思索的习惯。
不管思索的结果如何,思索总比不思索强得多。
养成这个好习惯,不管思想水平如何,总会写出清清楚楚、有条有理的文字来。
这很重要。
赶到年岁大了些,生活经验多起来,思想水平也提高了,便能叫文字既清楚又深刻。
反之,不及早抛弃学生腔,或者就会叫我们积重难返,总甩不掉它,吃亏不小。
思路清楚,说得明白,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勤学苦练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此为止,不一定都对。
★赞:
老舍先生这篇杂文虽短,但却一针见血指出学生腔的坏处。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看书的时候,每当看到一些好词好句便死捉住不放,妄想以后写文章时能用上这些词句,只要有机会就把这些词全都放进文章里,不管对与否。
放着生动的词句不用,偏找些陈词滥调来敷衍文章,把好词好句拼成一句话,一段话就完事儿。
老舍先生说,这是对读者不负责。
我们写文章是不是也有以上这些毛病,从今天开始努力修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