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鼠害和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如何防治森林鼠害
危害型,即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类,分布于西北、东北等地,危害油松、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等树种。
林业害鼠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树木,通过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嫩芽、树根,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造林的种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严重时引起大面积的毁林现象。
防治方法:(1)挖掘防鼠阻隔沟、加植害鼠厌食树种。
(2)利用鼠类天敌来抑制害鼠种群密度。
通过封山育林,禁捕、禁猎、人工招引等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包括鹰、蛇、狐狸、黄鼬等食肉类动物)。
(3)幼树涂抹防啃剂驱避、使用新型抗凝血剂。
(4)利用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常用的物理器械有鼠铗、地箭、弓形铗等;还可以采取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林场的鼠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鼠害会对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林场鼠害防治中,积极预防、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预防鼠害预防鼠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莫让鼠害有生存的土壤为鼠类提供的温食两用的环境对于鼠类来说非常吸引人。
因此,在预防鼠害的过程中,必须对森林环境进行改变,创造出鼠类不喜欢和难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环境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森林管理。
及时对林分进行整理,清理掉枯落物、死树枝等垃圾,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开阔、乾燥、不易藏匿食物的环境。
•调整环境温度。
鼠类在温度较高时更易繁殖,因此,调低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减少鼠害。
•控制森林湿度。
鼠类在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中更易繁殖和生存,因此减少湿度有助于防止鼠害。
2. 防范漏洞林场内的水渠、电缆、钢管等都可能成为鼠类穿行的通道,如果这些通道存在漏洞,则是鼠类进入林区的机会。
因此,必须认真检查各种通道,并及时修补漏洞。
3. 排查食品储藏问题森林中有许多储存食品的地方,如露天储水器、饮水箱、垃圾箱等,如果这些地方没有经常进行清理,堆积杂物,就容易吸引鼠类前来觅食。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地方进行清理和封闭,严格控制食品储藏的环境。
二、综合鼠害治理在预防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对鼠害进行综合治理。
鼠害综合治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利用天敌对鼠类进行控制。
例如,大型猫科动物、毒蛇、鸟类等都是鼠类的天敌,可以利用这些天敌进行生物治理。
生物治理方法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并且可以长期控制鼠类数量,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天敌数量的不稳定性和长期控制效果难以保证。
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利用药物对鼠害进行控制。
可以通过药饵、毒炭、毒饲料等方式,投放鼠类死亡药物,达到鼠类数量控制的目的。
但化学药物对环境和人体也有一定的污染和伤害,因此应该在投放时注意剂量和投放位置,确保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过多的影响。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1. 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的重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在林业生产实践中,鼠害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鼠害对森林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噪音扰民、破坏林木以及传染疾病等,对于森林健康和长期管理来说,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 鼠害常见症状鼠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破坏林木•损毁林地设施•传染疾病•缺少食物3. 防治措施3.1 预防措施3.1.1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避免野外焚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鼠害天然栖息地。
3.1.2 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消毒病死动物、鼠类堆积物,密切观察鼠类迹象,及时发现疫情,封锁疫病传染的途径。
3.1.3 建设经济林在干燥地区,可以适当栽植防风林,减少鼠类无处可存的现象。
3.2 治理措施3.2.1 安排人员巡视安排人员巡视林场区域,密切注意鼠害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鼠害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3.2.2 灭鼠药剂施药在确定鼠害活动区域的情况下,可使用毒饵、药烟、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3.2.3 布鼠夹通过设置布鼠夹,有针对性地消灭有害鼠兽,捕杀鼠害群体,达到防治目的。
4. 防治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林场鼠害防治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数量,减少鼠类繁殖,降低鼠害对于林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5. 总结林场鼠害是影响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森林保护、卫生管理,合理建设经济林和对鼠害进行治理,是有效控制林场鼠害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鼠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并且在实施防治的时候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

林地鼠害的治理对策森林鼠害是黑龙江省人工林的主要灾害之一。
被危害的树木轻者啃皮不能正常生长,重者树木死亡,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
特别对新植林地,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造林成果将毁之一旦。
1主要害鼠生活的习性1.1红背平。
红背平是我省林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喜栖于低洼潮湿的地方,常在枯枝落叶层下或倒木旁筑造洞穴,经常昼夜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
喜食植物的嫩枝、嫩叶,有亦食植物的花及果实,更食树木的种子。
红背平在4月开始繁殖,5月~7月为繁殖盛期,约10月结束。
每年产3胎~4胎,每胎4只~9只,平均5只~6只。
1.2棕背平。
棕背平栖息于林区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在针阔叶疏林以及台地森林和坡地林缘中都有一定数量。
穴洞多筑在枯枝落叶层下及树根下或倒木旁。
有时利用腐朽树根的空洞作为洞穴。
冬季在雪下活动,雪面有洞口,雪下有纵横的洞道。
昼夜均活动,夜间活动更频繁,有时白天也外出觅食。
棕背平的食性随自然界植物成长阶段而有变化,在夏季喜食植物茎的韧皮部。
棕背平每年4月~5月份开始繁殖,5月~7月份为繁殖高峰期。
一年繁殖2胎,每胎4只~13只,平均6只~8只。
1.3沼泽田鼠。
沼泽田鼠喜栖于低洼潮湿多水环境中,有潜水的本领。
夏天在塔头甸子,苔草根丛活动,当洪水季节来临时,它会成群迁移到农田及渠堤上。
有春季迁移习性,夏季喜栖息于苔草甸子中,秋季迁至山坡越冬。
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嗜食苔草和大叶章,也啃食杨、柳枝条嫩皮和人工林的枝干。
一年繁殖3胎4胎,每胎5只~13只。
1.4大林姬鼠。
大林姬鼠活动范围广,栖息于混交林、阔叶疏林中,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也出入洞穴。
4月开始繁殖,以5月~6月最盛,每胎产4只~9只。
喜食种子,也啃食树皮。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莫氏田鼠和黑线姬鼠,它们也危害树木,但数量较少。
2原因分析在受到鼠害的林区鼠口密度达每亩(667平方米)2~3只,害鼠不仅存在于退耕还林地,在此外的荒山、草地、农田也大量分布。
耕种制度发生变化。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方案林场鼠害是指发生在森林、林场、苗圃等种植区域的鼠害情况,造成了林业生产、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
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将对林场鼠害防治方案进行讨论。
鼠害危害鼠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木材生长影响:鼠害降低了森林的生产能力,影响了木材的生长周期、质量和数量。
2.生态环境损失:鼠害对森林冠菌和干枯枯萎病的侵害严重,同时也会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生产造成影响。
3.经济损失:因森林鼠害而引发的损失主要体现在木材的减产、质量下降和森林洪水发生率的提高等等。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鼠害在森林里疯长,而产生严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并且要时刻做好预防工作。
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对鼠害进行控制,比如地面覆盖和深埋垃圾等等。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常用的物理防治措施有:1.土壤覆盖:在森林土壤表面铺上透明的地膜或者其他类型的防虫毯。
这些原料非常便宜,可以在森林管理过程中随时添加。
2.垃圾深埋:鼠害经常从人类的垃圾箱中寻找食物,特别是他们喜欢吃肉制品。
因此,深埋垃圾就是一项非常好的方法来防止鼠害侵扰你的森林。
3.树皮保持清洁:鼠害往往是藏身在树皮下面的,保持树皮的清洁度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学防治方法生物学防治方法是一种通过培养鼠害天敌来控制鼠害的方法。
这些天敌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动物或者昆虫,例如猫、鸟、黄蜂等等。
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并且效果长期。
常用的生物学防治措施有:1.利用天敌:人工引进天敌来对付鼠害,例如斑猫、貂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控制鼠害,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方法。
2.人工养殖:对肉食类天敌进行养殖,通过增长数量,可以有效的防治鼠害。
3.投放烟雾剂:通过投放毒性不大的烟雾剂,让鼠类禁止此地生存。
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添加化学物质来对鼠害进行控制。
森林鼠害防治方案

森林鼠害防治方案
背景
在森林中,鼠害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
鼠害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森林管理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鼠害。
鼠害种类
在森林中,常见的鼠害种类包括:
•松鼠
•老鼠
•田鼠
•鼩鼹
这些鼠类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破坏坚果和植物、影响土壤质量、损坏基础设施、传播疾病等。
防治方案
为了预防和控制森林鼠害,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预防和控制鼠害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天敌或天敌的天然捕食者来吃掉鼠类。
这些天敌通常是由自然而来的,如猫、鸟、蛇等。
通过增加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化学物质来杀死鼠类。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毒饵、杀虫剂、有机化合物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时候,需要注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其他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
3. 思维防治
思维防治是一个微型管理的概念,认为这些动物的存在反映了森林管理问题,往往是缺少适当的森林管理引起的。
通过管理森林栖息地,包括草木覆盖率和水源等,以及加强监测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害。
结论
鼠害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个重要威胁。
通过生物、化学和思维防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鼠害。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以便选取最合适的方法。
浅谈森林鼠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森林 鼠害是林业 鼠害的主要灾 害之一 ,被危 害的树木 轻者 啃皮不能正 常生长 ,重者树木死 亡 ,使森林 资源遭受 严重损 失。特别对新植 林地 ,如果不 及时采取对 策 ,造林 成果将毁于一旦 。
1 主要 害 鼠生 活 习性 1 . 1 红 背 平
红 背平是我省林 区 的主要 鼠种之一 ,喜栖 于低 洼潮湿 的地方 ,常在枯枝落 叶层下或倒 木旁筑造洞穴 ,经常昼夜 活动 ,以夜间活动 为主。喜食植 物的嫩枝 ,嫩 叶 ,有亦食 植物的花及果实 ,更食树木的种子 。
1 . 3沼 泽 田 鼠
沼泽 田鼠喜栖 于低洼潮湿多水环境 中, 有潜水 的本领 。 夏 天在塔头甸 子 ,苔草根丛 活动 ,当洪水 季节来临时 ,它 会成群迁移到农 田及渠堤上。 有春季迁移 习性 ,夏季喜栖 息于苔草 甸子 中,秋季迁 至 山坡越冬 。主要 以植物 的绿 色部分为食 ,嗜食苔草 和大 叶章 ,也啃食杨 、柳 枝条嫩皮 和人工林 的枝 干。一年繁殖 3胎 一 4胎 ,每胎 5只 ~ 1 3只 。
2 综 合 防治 对 策 2 . 1 生 态 控 制 措 施 2 . 1 . 1 造林 设计 时,首先考虑 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 丰
产林 ,要加 植害 鼠厌食树种 ( 如沙棘 、柠条 等 ) 、优化林分 及树种结构 ,并合理密植 以早 日密闭成林 。 2 . 1 . 2造林前 ,要结合鱼鳞坑 整地进行深翻 ,破坏 害鼠 栖 境 ;将造林 地内 的枝桠 、梢头 、倒木等 清理干净 ,以改 善造林地 的卫生条件 。 2 . 1 . 3造林时 ,要对幼苗用树 木保 护剂进行预 防性处理 ( 可 以用 防啃剂 、驱避剂浸蘸根 、茎 ) ;对 于有地下鼢 鼠活 动 的地 区 ,要实行深坑栽植 ,挖掘防 鼠阻隔沟。 2 . 1 . 4造林 后 ,在 抚育 时及 时 清除林 内灌 木 和藤 蔓植 物, 搞好林 内环境 卫生 , 破坏害 鼠的栖息 场所 和食物资 溉
林场鼠害防治措施方案

林场鼠害防治措施方案1. 引言林场鼠害是指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由鼠类群体带来的损害。
鼠害不仅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还会对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适当的鼠害防治措施方案对于保护林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鼠害调查与监测鼠害调查与监测是防治鼠害的基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定期巡视:定期对林场进行巡视,观察鼠害痕迹、鼠洞、鼠穴等。
- 安装监测器具:使用电子捕鼠器、摄像机等设备,监测鼠类活动情况。
- 采集标本样品:采集鼠类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分析鼠种和数量。
3. 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指通过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达到抑制鼠害发生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 多样化林分结构:降低林场的单一林龄结构,提高林分的复杂度,增加降解鼠类栖息地的难度。
- 增加天敌数量: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增加天敌如猫科动物、猛禽等的数量,调节鼠类种群。
- 建设生态廊道:修建树冠连通的生态廊道,促进天敌迁移,阻断鼠类迁徙路径。
4.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是针对林场内具体区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 建立阻隔措施:根据鼠类活动特点,设置护栏、铁丝网等障碍物,阻止鼠类进入林场。
- 修复鼠害地:对受鼠类破坏的林地进行修复和再造,减少鼠类栖息地。
- 使用除鼠剂:合理选择环境友好型的除鼠剂,如引诱剂、毒饵等,对鼠类进行防治。
5. 教育宣传与培训教育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林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鼠害防治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鼠害防治意识。
- 组织培训班:组织针对林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鼠害防治培训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鼠害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对于解决鼠害问题至关重要:-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国际鼠害防治组织,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方法。
- 加强信息交流:通过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分享和获取鼠害防治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鼠害和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森林鼠害的发生原因,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重在预防,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鼠量与生态的相互约束性动态平衡,从根本上根除鼠患。
关键词综合防治措施;鼠害防治
1森林鼠害的发生原因
1.1森林鼠害发生的原因
森林鼠类是森林生物链中基础性的一环,生态位置极其重要。
正常情况下,在其它生物种类及自然因子的控制下,林鼠的种群数量保持着一个平稳的状态并对林木植被生长不构成危害;只有在数量突然急遽上升、食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它们才会对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
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如:由于食物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林鼠会大量地以树木为食,危害森林。
2)食物供应发生变化,如:大面积、单一地营造林鼠喜食的树种,其种群数量也会因食物的充足而迅速上升。
3)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如:人为地大量捕捉林鼠天敌,林鼠因失去制约而数量发生大的变化。
4)退耕还林地以前是农田,食物充足、鼠类很多,栽种庄稼改为种树后,植被稀少、食物短缺,林鼠被迫以树木为食,危害新植林。
1.2森林鼠害的发生季节与危害规律
有鼠害发生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一般从秋季到翌年春季青草发芽前,是为害林木最严重的时期。
其为害规律是:幼树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郁闭度小的疏林受害重,郁闭度大的密林受害轻;林缘的树木受害严重,林内的树木受害轻;阳坡、缓坡的树木受害严重阴坡、陡坡的树木受害轻;灌木杂草丛生、乱石多、卫生条件差的林地受害严重,否则就轻。
2森林鼠害的危害及种类
森林鼠类的危害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地上鼠,主要是环啃食树干基部、树干、种籽、幼树嫩枝嫩叶和南方竹区的竹笋,主要危害树种有胡杨、红柳、沙棘、拧条、沙拐枣、樟子松、落叶松、红松、油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杨树和杉树等。
另一类为地下鼠,主要啃食树木的根系,在地下掘洞摄取
树木的根茎,致使幼苗、枝条、树皮环剥,使树木枯死。
有的把整株幼树咬断后拖入洞中啃食。
鼠类不但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3森林鼠害防治的指导思想
森林鼠害防治要遵循森林生态理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出发,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完整性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搞好森林鼠害的监测调查工作,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重在预防,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实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4森林鼠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鼠害的防治应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防治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秋季防治在10月上旬以后,霜降上冻或降雪后进行。
其主要预防措施为加强预测预报和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具体防治方法有:生态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影响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续控制的生态林业。
森林鼠害防治必须从营造林工作开始,要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4.1造林设计
1)营造混交林。
在造林设计时考虑合理的树种搭配,以速生丰产林为主,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合理搭配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阔叶、灌木树种,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同时,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如果造林前将灌木连根清除,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
在鼢鼠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先栽植灌木,灌木定植后再栽植乔木,实行先后灌乔混交造林方法,阻止地下害鼠危害。
2)加植厌食树种。
加植厌食树种是指在造林设计时要栽种一些害鼠不喜欢啃食的、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以减少害鼠对林木的啃食。
如某林场2008年营造的4hm2樟子松林,鼠害率为98.17%,死亡率为88.6%;而同一立地条件下栽植的红皮云杉,被害率仅为12.3%,没有一株
死亡。
3)选择驱鼠植物构成驱鼠混交林。
如接骨木、稠李、柠条、缬草等野生植物能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鼠作用。
在人工林的株行间适当栽种这些被称为植物猫的植物,可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
4)调节造林密度。
要在营造混交林、改造纯林的同时增加造林密度,提早郁闭成林。
据调查,樟子松人工林造林密度6000株/hm2,郁闭度达0.8~1.0,
鼠害率为12.19%;樟子松人工林造林密度3000株/hm2~4000株/hm2,郁闭度达0.4~0.5,鼠害率为28%~96.1%,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加大造林密度也是减轻鼠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4.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
①降低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进行灭鼠,降低鼠密度后再进行造林;②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③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
在退耕还林新植林地可设置鼠类“诱捕井”、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的捕鼠工具捕(灭)鼠。
4.3营林措施
4.3.1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技术措施。
例如,用驱避剂、多效抗旱剂等林木保护剂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的处理,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子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
对地下鼠活动的地区,要实行苗木深坑栽植并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破坏鼢鼠的洞道,防止鼢鼠啃食苗木。
4.3.2林地抚育措施
造林后加强营林措施,减少害鼠危害。
对地上鼠类危害的地块应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减少其安全活动空间和食物资源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促进中幼林早日郁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让害鼠取食。
4.3.3替代性食物
为减少害鼠对林木的危害,可以在特定时期采用一些替代性的食物喂饲害鼠。
例如,利用幼龄林抚育采伐下来的树头、枝桠、灌木等剩余物,作为替代食物。
随着害鼠替代食物的充足,以鼠类为主要食物的天敌的食物也丰富了,刺激了天敌的增殖,从而控制了鼠害的发生。
此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防鼠措施。
4.3.4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1)在幼林地要选择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因为化学除草剂中如草甘膦和威尔柏等对害鼠有驱避作用,化学除草一次施药可维持2a~3a相对成本较低,对压低林地内害鼠数量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解决杂草与幼树争肥、争水、争光照的问题,并能够促进林木生长,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学原理制成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或不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形铗等物理器械,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也可以采取挖掘防鼠阻隔沟或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使用有毒的化合物对害鼠进行杀灭的方法,适用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
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g/袋~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包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投饵灭鼠。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鼠类天敌和致病病原微生物抑制害鼠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鼠类不育剂防治技术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可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密度状态,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
②林木保护剂防治技术是对造林前后的苗木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技术措施,实施预防性的处理,可保护林木不被啃咬,属于树木保护技术的一种。
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防止鼠啃咬。
③天敌保护与利用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猫头鹰、鸢、隼、雕、黄鼬、艾虎、青鼬、银鼬狐狸、豹猫、家猫等。
为了保护天敌应实行封山育林,禁捕、禁猎鼠类天敌;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可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害鼠的主要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压制害鼠种群密度,达到长期、有效控制林业鼠害的作用。
5)综合配套、系统防治。
鼠害是严重的生态学问题,以生态学观点,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讲求整体效益,是解决当前森林鼠害问题的基本对策,实行综合防治,各种防治手段和措施要配套成型。
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重在预防,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植物杀鼠技术、林木保护技术及抗生育技术等的应用,实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5结束语
鼠害是严重的生态学问题,以生态学观点,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讲求整体效益,是解决当前森林鼠害问题的基本对策,要彻底摈弃使用单一防治措施的模式,实行综合防治,各种防治手段和措施要配套成型。
参考文献
[1]胡惠娥.林地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1.
[2]于海龙,于润兰,吕英.浅谈森林鼠害及其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04,06.
[3]何国印.浅谈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0,01.
鲍志刚(1968—),男,江西婺源人,函授专科,助理工程师,林学专业,主要从事营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