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气体射流与扩散燃烧
合集下载
第6章 空气射流及燃料燃烧时的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教学课件

成。 油喷嘴:机械雾化油喷嘴、气流雾化油喷嘴、联合雾化油喷
嘴。 配风器:旋流式配风器、直流式配风器。
第四节 气体燃烧器
1).扩散式燃烧器 按照扩散式燃烧方法设计制作,一次空气系数=0。 分为自然引风式扩散燃烧(多为民用)、强制鼓风式扩散燃烧(多
用于工业)。 2).大气式燃烧器 按照部分预混式燃烧方法设计制作,一次空气系
侧送风口 散流器 孔板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 旋转送风口
双百叶风口
单百叶风口
散流器
球形风口
地板送风口
旋流风口
高效送风口
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和回风口形式 ➢ 回风口处流线向回风口集中形成点汇。 ➢ 回风口的构造比较简单,类型不多。 ➢ 回风口的形状和位置根据气流要求而定。
回风口
2、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 液面燃烧 ➢ 灯芯燃烧 ➢ 蒸发燃烧 ➢ 喷雾燃烧 雾化过程是喷雾燃烧的最初的重要阶段。通常采用的雾化方法有: ➢ 使液体燃料从喷嘴高速喷出 ➢ 使燃料做回转运动,然后从孔口以液膜状态喷出 ➢ 以空气或蒸汽等气体为喷雾的媒介将液体燃烧雾化 ➢ 从旋转的圆板或杯子的外围以离心力将液体燃料甩出和分散
第二节 燃料燃烧时的热质交换
燃料的种类通常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燃料的燃烧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燃烧。 1、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 容器内燃烧 ➢ 燃烧器燃烧 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次燃烧系数的不同,气体燃烧可分为三种: ➢ 扩散式燃烧 ➢ 部分预混式燃烧 ➢ 完全预混式燃烧
燃烧强化的几种途径: ➢ 改善气流相遇条件 ➢ 加强紊动 ➢ 预热燃气和空气 ➢ 烟气再循环 ➢ 应用旋转汽化
数介于0-1,又称引射式预混燃烧器。由头部和引射器组成。 按火孔数量分:单火孔、多火孔 按头部形状分:环形燃烧器、棒形燃烧器、星形燃烧器和管排燃烧
嘴。 配风器:旋流式配风器、直流式配风器。
第四节 气体燃烧器
1).扩散式燃烧器 按照扩散式燃烧方法设计制作,一次空气系数=0。 分为自然引风式扩散燃烧(多为民用)、强制鼓风式扩散燃烧(多
用于工业)。 2).大气式燃烧器 按照部分预混式燃烧方法设计制作,一次空气系
侧送风口 散流器 孔板送风口 喷射式送风口 旋转送风口
双百叶风口
单百叶风口
散流器
球形风口
地板送风口
旋流风口
高效送风口
回风口空气流动规律和回风口形式 ➢ 回风口处流线向回风口集中形成点汇。 ➢ 回风口的构造比较简单,类型不多。 ➢ 回风口的形状和位置根据气流要求而定。
回风口
2、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 液面燃烧 ➢ 灯芯燃烧 ➢ 蒸发燃烧 ➢ 喷雾燃烧 雾化过程是喷雾燃烧的最初的重要阶段。通常采用的雾化方法有: ➢ 使液体燃料从喷嘴高速喷出 ➢ 使燃料做回转运动,然后从孔口以液膜状态喷出 ➢ 以空气或蒸汽等气体为喷雾的媒介将液体燃烧雾化 ➢ 从旋转的圆板或杯子的外围以离心力将液体燃料甩出和分散
第二节 燃料燃烧时的热质交换
燃料的种类通常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燃料的燃烧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燃烧。 1、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 ➢ 容器内燃烧 ➢ 燃烧器燃烧 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次燃烧系数的不同,气体燃烧可分为三种: ➢ 扩散式燃烧 ➢ 部分预混式燃烧 ➢ 完全预混式燃烧
燃烧强化的几种途径: ➢ 改善气流相遇条件 ➢ 加强紊动 ➢ 预热燃气和空气 ➢ 烟气再循环 ➢ 应用旋转汽化
数介于0-1,又称引射式预混燃烧器。由头部和引射器组成。 按火孔数量分:单火孔、多火孔 按头部形状分:环形燃烧器、棒形燃烧器、星形燃烧器和管排燃烧
《流体力学》第六章气体射流ppt课件

1
6.8
as r0
11.56
as r0 as r0
2
1 0 .4 3 a s
v1 v0
1
b0 2 .4 4 a s
b0
段
质量平均 v 2
流速
v2 v0
10.76as r0
1
2
1.32
as r0
v2 v0
1
1 0.43 as
b0
ppt精选版
27
段名 参数名称 符号 圆断面射流
ppt精选版
14
Bn和Cn值
n
1
1.5
2
2.5
3
Bn 0.0985 0.064 0.0464 0.0359 0.0286
Cn 0.3845 0.3065 0.2585 0.2256 0.2015
Bn
1
(
v
)nd
0 vm
Cn
1
(
v
)n d
0 vm
rR02vvm 0 22B220.0464
v 3.28 r m
ppt精选版
17
射流参数的计算
段 名
参数名称
符号
圆断面射流
平面射流
主 扩散角 α tg3.4a tg2.44a
体
段 射流直径 或半高度
D b
D d0
6.8
as d0
0.147
b b0
2.44
as b0
0.41
ppt精选版
18
段名 参数名称 轴心速度
主
流量
体 断面平均 流速
段 质量平均 流速
符号
vm
Q
圆断面射流
热动燃烧学第06章 扩散火焰

7
• 层流射流扩散火焰任意横断面的火焰结构(即 断面速度\浓度\温度分布)
– 射流轴线上燃料浓度最大,沿径向逐渐下降,至火 焰前沿面处燃料浓度为0 – 环境处氧化剂浓度最大沿着轴向逐渐下降,至火焰 前沿处氧化剂浓度为0 – 火焰前沿是反应中心,温度最高,为燃料的理论燃 烧温度
u
YF
T
YOX
d0
8
• 实际射流扩散火焰:
3 2 2 u0 d 0 2
(17)
(18)
umb 2 x 12
• 层流的运动粘性系数 可以忽略不计
• 根据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湍流运动粘度为: T =l2u/r • 这里u/r = - um /b,假定混合长度l与射流宽度2b成正 比,则: T = c um b (19) • 对于圆柱形射流有c=0.0128 1 8 u u d • (17)(18)之间消去b得: x • 将上式积分,利用初始条件,x =0, um =u0, 整理后得到 1 轴向最大速度为: u m 3 x
燃料侧不存在氧气,在氧气侧不存在燃料
d0
– 火焰前沿表面对燃料和氧化剂都是不可渗透的,在
5
u
T YF
YOX
u
YF
T
YOX
d0
d0
自由射流
自由射流扩散火焰
6
• 层流扩散火焰前沿位臵必定在化学当量比处:
• 理想情况下,火焰面上不可能有过剩空气,也不可能
有过剩燃料,否则火焰前沿位臵将不可能稳定
– 假定在火焰前沿有过剩燃料:
15
f
1.0
(TT )/(T mT ) u/um YF/YFm
e
0.5 0
• 层流射流扩散火焰任意横断面的火焰结构(即 断面速度\浓度\温度分布)
– 射流轴线上燃料浓度最大,沿径向逐渐下降,至火 焰前沿面处燃料浓度为0 – 环境处氧化剂浓度最大沿着轴向逐渐下降,至火焰 前沿处氧化剂浓度为0 – 火焰前沿是反应中心,温度最高,为燃料的理论燃 烧温度
u
YF
T
YOX
d0
8
• 实际射流扩散火焰:
3 2 2 u0 d 0 2
(17)
(18)
umb 2 x 12
• 层流的运动粘性系数 可以忽略不计
• 根据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湍流运动粘度为: T =l2u/r • 这里u/r = - um /b,假定混合长度l与射流宽度2b成正 比,则: T = c um b (19) • 对于圆柱形射流有c=0.0128 1 8 u u d • (17)(18)之间消去b得: x • 将上式积分,利用初始条件,x =0, um =u0, 整理后得到 1 轴向最大速度为: u m 3 x
燃料侧不存在氧气,在氧气侧不存在燃料
d0
– 火焰前沿表面对燃料和氧化剂都是不可渗透的,在
5
u
T YF
YOX
u
YF
T
YOX
d0
d0
自由射流
自由射流扩散火焰
6
• 层流扩散火焰前沿位臵必定在化学当量比处:
• 理想情况下,火焰面上不可能有过剩空气,也不可能
有过剩燃料,否则火焰前沿位臵将不可能稳定
– 假定在火焰前沿有过剩燃料:
15
f
1.0
(TT )/(T mT ) u/um YF/YFm
e
0.5 0
第六章 气体射流要点

(1) 夏天向热车间吹送冷空气以降温;冬天向工作 区吹送热空气以取暖等属于温差射流的例子。
(2) 向含尘浓度高的车间吹送清洁空气以改善工作
环境;向高温火焰炉内喷吹燃料和助燃空气等属于浓 差射流的例子。
温差或浓差射流分析,主要 是研究温差或浓差场的分布规律, 同时讨论由温差或浓差引起的射 流弯曲的轴心轨迹。
第六章
气体射流
气体自孔口﹑管嘴或条缝向外喷射所形成的 流动,称为气体淹没射流,简称气体射流。当出
口速度较大,流动呈现紊流状态时,叫做紊流射
流。 射流在水泵、蒸汽泵、通风机、化工设备和 喷气式飞机等许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章
气体射流
射流与孔口管嘴出流的研究对象不同,射流
主要研究的是出流后的流速场、温度场和浓度场。 后者仅讨论出口断面的流速和流量。 出流空间大小,对射流的流动影响很大。出
流到无限大空间中,流动不受固体边壁的限制,
为无限空间射流,又自由射流。反之为有限空间 射流
射流的分类方法:
1.按射流流体的流动状态不同,可分为层流射流 和紊流射流。一般按喷口直径和出口流速计算的雷诺 数大于30以后即为紊流射流。 2.按射流流体的流动速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亚音 速射流和超音速射流。
3.按射流流体在充满静止流体的空间内扩散流动
—湍流系数,由实验决定,是表示射流 流动结构的特征系数。 湍流系数与喷口断面的湍流强度 和速度分 布均匀性有关。
a
(三) 射流边界层的运动特征
图6-2 主体段速度分布图
图6-3 起始段速度分布
y 1 m R
1.5 2
1
(三)、射流轴线的弯曲
温差射流或浓差射流的密度与周围流体介质的密度不同, 致使作用于射流质点上的重力与浮力不平衡,造成整个射流 向上或向下弯曲,如图9-6所示。但这时整个射流仍可看作是 对称于轴线的,因此,只要了解射流轴线的弯曲情况,便可知 道整个射流的弯曲情况。一般热射流和含轻密度物质的射流 向上弯曲;而冷射流和含重密度物质的射流向下弯曲。
(2) 向含尘浓度高的车间吹送清洁空气以改善工作
环境;向高温火焰炉内喷吹燃料和助燃空气等属于浓 差射流的例子。
温差或浓差射流分析,主要 是研究温差或浓差场的分布规律, 同时讨论由温差或浓差引起的射 流弯曲的轴心轨迹。
第六章
气体射流
气体自孔口﹑管嘴或条缝向外喷射所形成的 流动,称为气体淹没射流,简称气体射流。当出
口速度较大,流动呈现紊流状态时,叫做紊流射
流。 射流在水泵、蒸汽泵、通风机、化工设备和 喷气式飞机等许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章
气体射流
射流与孔口管嘴出流的研究对象不同,射流
主要研究的是出流后的流速场、温度场和浓度场。 后者仅讨论出口断面的流速和流量。 出流空间大小,对射流的流动影响很大。出
流到无限大空间中,流动不受固体边壁的限制,
为无限空间射流,又自由射流。反之为有限空间 射流
射流的分类方法:
1.按射流流体的流动状态不同,可分为层流射流 和紊流射流。一般按喷口直径和出口流速计算的雷诺 数大于30以后即为紊流射流。 2.按射流流体的流动速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亚音 速射流和超音速射流。
3.按射流流体在充满静止流体的空间内扩散流动
—湍流系数,由实验决定,是表示射流 流动结构的特征系数。 湍流系数与喷口断面的湍流强度 和速度分 布均匀性有关。
a
(三) 射流边界层的运动特征
图6-2 主体段速度分布图
图6-3 起始段速度分布
y 1 m R
1.5 2
1
(三)、射流轴线的弯曲
温差射流或浓差射流的密度与周围流体介质的密度不同, 致使作用于射流质点上的重力与浮力不平衡,造成整个射流 向上或向下弯曲,如图9-6所示。但这时整个射流仍可看作是 对称于轴线的,因此,只要了解射流轴线的弯曲情况,便可知 道整个射流的弯曲情况。一般热射流和含轻密度物质的射流 向上弯曲;而冷射流和含重密度物质的射流向下弯曲。
第六章 气体射流PPT课件

概述
横向动量交换,旋 涡的出现,使之质量交换, 热量交换,浓度交换。而 在这些交换中,由于热量 扩散比动量扩散要快些, 因此温度边界层比速度边 界层发展要快些厚些,如 图 6 一 6a 所示。实线 为速度边界层,虚线为温 度边界层的内外界线。
研究内容
浓度扩散与温度相似。在实 际应用中,为了简化起见,可以 认为,温度、浓度内外的边界与 速度内外的边界相同。于是参数 R 、 Q 、 vm 、 v1、 v2等可 使用前两节所述公式,仅对轴心 温差 △ Tm ,平均温差等沿射程 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r0
r0
2、运动特征
轴心速度 最大,从轴心 向边界层边缘, 速度逐渐减小 至零。
距喷嘴距 离越远边界层 厚度越大,而 轴心速度则越 小,也就是速 度分布曲线不 断地扁平化了。
各参数定义
射流各截面上速度分布的 相似性。
3、动力特征
射流中任意点上的静压强均等于 周围气体的压强,即p=0。
各面上所受静压强均相等,x 轴 向外力之和为零。
为②边界层。 显然,射流边界层一方面不断地
向外扩散,带动周围介质进人边界层, 另一方面向射流中心扩展。
只有轴心点上速度为 u0的射流断
面 称为③ 过渡断面或转折断面。
以过渡断面分界,出口断面至 过渡断面称为射流④ 起始段。过 渡断面以后称为射流⑤ 主体段。
起始段射流轴心上速度都为
u0 ,而主体段轴心速度沿 x 方
三、紊流射流的特征
1、几何特征
射流半径和从极点起算的距离成正比, 即 BO =Kx。
扩散角α为一定值,其正切值
式中 K ― 试验系数,对圆断面射流 K=3.4a。
a ― 紊流系数,由实验决定,是表 示射流流动结构的特征系数。
流体力学课件6气体射流

状态方程
总结词
描述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属性。
详细描述
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在不同压力、温度和密 度下的物理属性的关系式。在气体射流中, 状态方程可以用于计算气体的密度、压力和 温度等物理量,进而用于求解其他方程。
04
气体射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的数值方法,通过将连续的 物理量离散化为有限个离散点上的数值,并建立差分方程 来求解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特性
气体射流具有方向性、扩散性和扰动 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气体射流 的运动规律和作用效果。
分类与形式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气体射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流 动形态可分为自由射流、受限射流和冲击射流等;按气体性 质可分为可压缩气体射流和不可压缩气体射流等。
形式
气体射流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喷嘴射流、燃烧室射流、透 平射流等,这些形式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效果各不相同。
随着气体射流远离喷口,压力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气体流动过程中能量损失导致 的。
温度分布与变化
温度分布
气体射流中的温度分布与压力分布类 似,中心区域温度较高,边缘区域温 度较低。
温度变化
射流过程中,由于气体与周围介质之 间的热量交换,温度会发生变化。通 常情况下,射流会逐渐冷却。
密度分布与变化
密度分布
射流的基本方程
01
02
03
连续性方程
描述了气体射流中质量守 恒的规律,即流入和流出 射流区域的质量流量相等 。
动量方程
描述了气体射流中动量守 恒的规律,即流入和流出 射流区域的动量流量相等 。
能量方程
描述了气体射流中能量守 恒的规律,即流入和流出 射流区域的能量流量相等 。
燃烧理论第六讲燃烧方法知识讲解

显然,当燃烧过程在动力区进行时,燃烧速度将受化学动 力学因素的控制,例如反应物的活化能、温度和压力等。 若燃烧过程在扩散区进行,则燃烧速度将取决于流体动力 学的一些因素,例如气流速度和气体流动过程中所遇到的 物体的尺寸、形状等。
在中间区,τph≈τch。情况较为复杂。
为此,将燃烧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部分预混和全预混) 燃烧。
本生燃烧器示意图
层流时,沿管道横截面上气体的速 度按抛物线分布。截面上任一点的 气流法向分速度均等于法向火焰传 播速度,故火焰能稳定在该点。另 一方面,该点还有一个切向分速度, 在焰面上不断进行着下面质点对上 面质点的点火。
在火焰根部,靠近壁面处气流速度 逐渐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因管壁散 热也减小了。可以肯定,必定存在
为了增加燃气火焰的辐射能力,曾有人试验过在气体燃料 中加入一些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图示为国际火焰基金会 的研究结果。
加入重油对辐射率的影响
A—重油100% B—重油40% C—重油20% D—重油10% E—重油0%
三、部分预混层流火焰
1855年本生创造出一种燃烧器,燃烧 前预先混入一部分燃烧所需空气,火 焰变得清洁,燃烧得以强化。习惯上 又称大气式燃烧。
层流扩散火焰结构
1—外侧混合区;2—内侧混合区;Cg—燃气 浓度;Ccp—燃烧产物浓度;CO2—氧气浓度
层流扩散火焰的相似
利用相似关系来讨论层流扩散火焰的基本规律
管l和管2两个相似的扩散燃烧装置 ,燃气和空气之间的扩 散率(即单位时间从空气中扩散到燃气中去的氧气量)应当 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碳粒燃烧经历吸附——反应——解析的过程xC ຫໍສະໝຸດ 1 2yO2
CxOy
CxOy mCO+nCO2
在中间区,τph≈τch。情况较为复杂。
为此,将燃烧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部分预混和全预混) 燃烧。
本生燃烧器示意图
层流时,沿管道横截面上气体的速 度按抛物线分布。截面上任一点的 气流法向分速度均等于法向火焰传 播速度,故火焰能稳定在该点。另 一方面,该点还有一个切向分速度, 在焰面上不断进行着下面质点对上 面质点的点火。
在火焰根部,靠近壁面处气流速度 逐渐减小,火焰传播速度因管壁散 热也减小了。可以肯定,必定存在
为了增加燃气火焰的辐射能力,曾有人试验过在气体燃料 中加入一些液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图示为国际火焰基金会 的研究结果。
加入重油对辐射率的影响
A—重油100% B—重油40% C—重油20% D—重油10% E—重油0%
三、部分预混层流火焰
1855年本生创造出一种燃烧器,燃烧 前预先混入一部分燃烧所需空气,火 焰变得清洁,燃烧得以强化。习惯上 又称大气式燃烧。
层流扩散火焰结构
1—外侧混合区;2—内侧混合区;Cg—燃气 浓度;Ccp—燃烧产物浓度;CO2—氧气浓度
层流扩散火焰的相似
利用相似关系来讨论层流扩散火焰的基本规律
管l和管2两个相似的扩散燃烧装置 ,燃气和空气之间的扩 散率(即单位时间从空气中扩散到燃气中去的氧气量)应当 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碳粒燃烧经历吸附——反应——解析的过程xC ຫໍສະໝຸດ 1 2yO2
CxOy
CxOy mCO+nCO2
6章 传热及气体射流基本知识

射流与周围介质的湍流动量交换, 射流与周围介质的湍流动量交换, 周围空气不断地被入, 周围空气不断地被卷入, 射流断面不断扩大, 射流断面不断扩大, 因而射流速度场向边界、 因而射流速度场向边界、沿射程不断衰减 流量沿程增加,射流直径加大, 流量沿程增加,射流直径加大, 但各断面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但各断面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将射流轴心速度保持不变的一段长度称为起始段, 将射流轴心速度保持不变的一段长度称为起始段, 起始段 其后称为主体段 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主体段, 其后称为主体段,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射流段为主体段。
T 2 T 2 q = C 1 − 2 12 100 100
W 2 /m
是相当辐射系数。一般在0 5.67之间。 是相当辐射系数。一般在0-5.67之间。 之间
C 12
§6.2 传热过程 工程中,当辐射换热不是主要因素时,一般都 工程中,当辐射换热不是主要因素时, 把辐射换热量折算成对流换热量, 把辐射换热量折算成对流换热量,相应地加大 换热系数来考虑辐射的因素。称为总换热系数。 换热系数来考虑辐射的因素。称为总换热系数。 传热量: 传热量:
固体和液体可以认为: 固体和液体可以认为:
τ = 0, α + ρ = 1
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黑体。 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黑体。 黑体表面的辐射能力为: 黑体表面的辐射能力为:
E0 =C T4 0 C =5.67×108 W 2 ⋅ K4 /m 0
上式称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又称四次方定律。 上式称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又称四次方定律。 一般物体表面的辐射能力: 一般物体表面的辐射能力:
T E =C 100
4
T E =εC =εE0 0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 s 0.32 m0 d0
纯燃料质量 S面上的流体的 — 流量m (m ) 质量流量mS F 0 = S面上净卷吸的 质量流量mA
湍流射流的扩散火焰长度
等温,常密度和湍流条件下,卷吸质量:
mA m ms m0 s 0.32 1 m0 m0 m0 d0
不等温条件下卷吸质量:
T T r f f x, r Tm T R
• 平面射流的无因次关系
C C y f f x, y Cm C b
T T y f f x, y Tm T b
圆形射流的守恒方程组及通解(1)
气体燃料
1 2
lT C 1 L0 d0
A 0 lT C 1 V d0 F
湍流射流的扩散火焰长度经验公式
• 谢米金和冈瑟经验公式
A 0 lT 11 1 V d0 F
lT 6 1 L0 d0
0 P
射流自模化段 射流过渡段
两个区间的过渡段,无因次参数与x/d0无关
射流主体段: 过渡段+自模段 射流扩散混合边界层: 初始段的射流核心~射流外边界区域
圆形自由射流速度和流量的变化
• M-射流的极点
• X小,截面小,u分布陡峭 • X↑,u平均值↓
x=0.6m x=0.8m x=1.0m x=1.2m x=1.6m
C0 Ck Ck 1 1 1 C0 C0 1 1
•无量纲内部换热率φ2
2
C p (T T0 ) qC0
CpE qRC0
0
RT E
无量纲温度
扩散燃烧分析模型
, 1
q , 2
•稳定工况 φ1 =φ2= φ
q Cp qC0 R T
mA 0 (理论空气量) 令 L m F 湍流火焰长度lT mA s lT 0.32 1 C 1 L0 m0 d0 d0
0
1 2
非等温引射过程
S mA 0.32 1 mF d 0 0
第六章 气体射流和扩散燃烧
刘雪玲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
射流概念及分类
• 射流:气体从喷孔、管嘴或条缝向外喷射形成气流,
进入燃烧室。
• 射流形式: 直流射流
旋转射流
• 工程中常见的射流形式
圆孔自由射流 同轴射流 交叉射流 环状射流 受限射流
2
平行射流 旋转射流
逆向射流 扩散燃烧器(非预混) 部分预混器
• 燃烧器分类:
质量扩散作用 射流燃烧 燃料、空气混合 (扩散燃烧)
• 层流扩散-质量扩散以分子扩散的方式实现 • 湍流扩散-质量扩散不但以分子扩散的方式实 现,也依靠气团的无规则脉动(对流扩散)实 现的。
流出速度(雷诺数)对扩散火焰的影响
层流区 火 焰 的 长 度 过渡区 1 湍流区
2
喷孔流出速度u0
扩散火焰的结构(浓度分布)
• 在喷口的端面上(x=0,0≤r≤d0/2)
u u0 , T T T0 T , CF CF ,O , COX COX , CO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圆形射流的守恒方程组及通解(4)
边界条件和物理条件
• 在远离喷口的截面上
u T T CF COX COX , 0
扩散燃烧模型分析
• 燃烧室内燃料的平均扩散速度
浓度位差 Ck-0 W扩= = 扩散时间 3
• 燃烧室内燃料的平均燃烧速度
浓度减少量 C0-Ck W燃= = 停留时间 1
1 令 = 3
Ck 1 1 C0 1 1 1
3
扩散燃烧分析模型
• 无量纲发热率(燃烧完全系数)
u (T T ) CF (COX COX , ) 0 r r r r
• 无因次参数的相似解
COX COX , u T T CF f x, r u0 T0 T CF ,O COX ,
圆形射流的守恒方程组及通解
1 1 r 8 x 1 2 1 d 0 Re 0 d 0
f d ,Re 0 , 0
与Re 0有关
x
圆形射流的守恒方程组及通解
• 湍流圆形自由射流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布无因次 参数ψ
u T T CF u0 T0 T CF ,O
1 2
lT 仅取决于燃料的性质 d0
层流射流的扩散火焰长度经验公式
层流自由射流扩散火焰长度
um Cm C 8 x 1 u0 C0 C Re 0 d 0
1
lL 1 0 L Re 0 d0 8 1 0 l L L Re 0 d 0 8
lL 1 0 L Re 0 d0 8 1 0 l L L Re 0 d 0 8
A 0 lT 11 1 V d0 F
lT 6 1 L0 d0
CFm=C化学恰当比,火焰面
• 层流圆形射流在轴心线上的燃料浓度
湍流射流的扩散火焰长度
整个过程动量守恒 m u const, x u
• 喷口流出流量: m0
.
4
d 02 0u0
• 轴向距离s处截面流量: ms
0
u 2rdr
x/d0>6
等温,常密度和湍流条件下 Re0>2.5×104
τ↑ q↑ 扩散燃烧室的φ-θ θ φ φ2
φ1
T
扩散燃烧分析
• 提高扩散燃烧稳定工作点的温度水平
燃料性质与初始浓度 一定 加强扩散混合的强度 减少混合扩散时间 关键: 提高完全燃烧 系数 旋转射流燃烧 分区分段燃烧 减小流速 增加燃料停留时间 横截面大的燃烧室 回流区或环流区
层流射流燃烧和湍流射流燃烧
• 基本守恒方程
连续方程
ru rv 0 x r
动量守恒方程
u u u ru rv ( T ) r x r r r
质量组分守恒方程 ru Ci rv Ci ( D D ) r Ci T
u/um
• X大,截面大,u分布平缓
• u/um∝r/r0.5
圆形自由射流速度和流量的变化
• 圆形自由射流无因次关系
u u u r f f x, r u m u u m R
C C r f f x, r Cm C R
• 对湍流圆形自由射流
1
x f d , 与Re无关 0
x r x 1 0.1254d 1 0.8165d 1 0.1254d 0 0 0
• 对层流圆形自由射流
8 x 1 Re d 0 0
扩散火焰的结构
• 浓度分布 扩散火焰的焰形和长度
α=1 α>1 α<1 火焰面最稳定 火焰面向轴心迁移 火焰面外移
有必要研究射流扩散混合过程的浓度分布规律
圆形自由射流的结构特征
• 三个特征分区
射流初始段
O-C-O射流核心,核心 内速度、浓度与出口相 同xp=(3.2~6.2) xT>(8~10)d0,无因次参数与x/d0无关
(COX COX , ) u (T T ) CF 0 r r r r
• 在射流轴心线上(r=0, 0≤x≤∞)
u um , T T Tm T , CF CFm , COX COX , COX ,m COX ,
u (T T ) CF (COX COX , ) 0 r r r r
1
x r x 1 0 . 1254 1 0 . 8165 1 0 . 1254 d0 d0 d 0
r=0 ,轴心线上的关系 衰减分布规律
x um Tm T C Fm x f 1 0.1254 u0 T0 T C F ,O d d 0 0
u,T,C在喷口处最大 X↑ u,T,C↓
1
圆形射流的守恒方程组及通解
• 层流圆形自由射流的速度、温度和浓度无因次参数ψ
u T T CF u0 T0 T CF ,O
8 x 1 Re d 0 0
1
1 r 8 x 1 2 1 d 0 Re 0 d 0
射流核心:射流核心内为燃 料气体,核心内速度、浓 度与出口相同 外边界:外边界外为空气, 燃料浓度为0 内、外边界之间:具有一定浓度的燃料气
扩散火焰的结构(浓度分布)
A-A截面
CO2: 外边界以外最大, 火焰面最小 Cp : 火焰面最大, 核心区为0
CF: 内边界最大, 火焰面最小 CN2: 外边界以外最大, 内边界面最小
CFm 1 CF ,O 1 L0
Re 0
VF , O
u0 d 0
4 层流圆形射流: lL=f(L0,d0,Re0)
燃料种类确定: lL=f(VF,O)
d 02u0
1 lL 2
L0 VF ,O
lL=f(L0/v,VF,O)
作业2: 圆形喷口向大气喷射出CO气体射流,喷口 直径d0=65mm,喷射速度u0=1.7m/s, CO 动力粘度为1.748×10-5kg/(m.s),密度 3 0 1.25kg / m ,估算点燃以后喷口轴心线 上火焰长度为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