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体光纤模式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光子晶体光纤的导波模式与色散特性

光子晶体光纤的导波模式与色散特性

{
虑到石英介质的材料色散, # 3646;+ 可由 D244E2627 方程
[#)] 来计算 , 而由 (<) 式可得 % % % #$% ($)![ # % ($) ( ] ,(##) $ $’ /& $) 3646;+ # 所以光纤包层的有效折射率为 ($)! # ($) (#%) # 2FF ’ $$ 0
图 # ( +) 光子晶体光纤截面设计图, ( ,) 光纤包 层六角形单元胞与等效圆形单元胞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对于基模, 方程 (#) 转化为零阶 123324 方 % ! &,
(
)
和 (#%) 式可得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的有效折 根据 (##) 射率随波长变化的关系, 我们就可以根据阶跃折射 率光纤的原理计算其导波模式特性和色散关系, 如 果纤芯是由中心去掉一个空气穴的实芯而形成, 则 # & 确 % [#C] 定 光纤的波导参数或 0 与阶跃折射率光纤类比, [#),#*] 归一化频率’ 为 光子晶 体 光 纤 的 纤 芯 半 径 可 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在元胞内石英A 空气界面 =, ? 为 123324 函数, 上有! 和 " 即 !$" " 连续的条件,
}
!# ( ( ," & )! ! &) # $, % $, !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导纤维,由于其具备优秀的光学性能,已经在光通信、传感器、激光器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明确其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调制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偏振耦合,物理机制,调制和控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传输、处理和存储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带宽的通信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电信技术。

其中,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具备很多优秀性能的新型光导纤维,在光通信、传感器、激光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对其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双折射会引起信号的偏移和扩散,偏振耦合会导致信号的损失和交叉干扰。

因此,深入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明确其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调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明确其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调制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目的:1.探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现象及其物理机制。

2.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耦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调制和控制方法。

意义:1.为光子晶体光纤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提高光子晶体光纤在光通信、传感器、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效率和性能。

3.对于新型光导纤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及其光学特性。

2.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现象及其物理机制的分析。

3.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耦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4.光子晶体光纤的调制和控制方法的研究。

研究方法:1.基于光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和光学特性。

2.采用双折射和偏振分析技术,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和偏振耦合特性。

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

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

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光子晶体光纤是一种由光子晶体材料制成的光纤结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和传输特性。

它相比传统的光纤,具有更低的损耗和更大的带宽,适用于光通信、光传感、光声学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本文将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原理。

光子晶体是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光学材料,其周期往往与入射光的波长相当。

通过精确设计和控制光子晶体的结构参数,比如晶格常数、填充率等,可以实现对光的传输和控制。

在光子晶体光纤中,光的传输是通过光子晶体的周期性折射率变化引导的,从而实现低损耗和大带宽的特性。

其次,我们将重点介绍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光子晶体光纤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备,包括体外法、孔蚀法和结合法等。

其中,体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步骤是将光子晶体材料制备成光纤的预制坯料,然后通过拉伸和微调制得到所需的光纤结构。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子晶体的晶格参数和填充率对光纤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精确控制和调节。

然后,我们将介绍光子晶体光纤的光学特性。

光子晶体光纤的光学特性主要是由光子晶体的结构和材料的选取所决定的。

光子晶体的周期结构可以实现对光的波长选择性传输,从而实现对光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控制。

此外,光子晶体材料的选择也决定了光纤的损耗和带宽,常用的材料包括硅、玻璃、聚合物等。

通过设计和优化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实现对光纤的性能的控制和调节。

最后,我们将讨论光子晶体光纤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研究进展和挑战。

光子晶体光纤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例如高速通信、传感和光声学等领域。

在高速通信中,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从而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传感方面,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的高灵敏度测量。

在光声学中,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实现对声波的传输和控制,为光声成像、光声治疗等提供新的可能性。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光子晶体光纤在电子通信技术中的广泛使用,对其特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优化结构的光纤,由于其具有更低的表面波损耗、更强的耐久性、更大的弯曲半径及更宽的带宽,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和传感器技术领域。

本文将对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其表面波损耗方面的研究结果,其次讨论了其耐久性方面的研究,随后对其与常规圆形光子晶体光纤的弯曲半径比较,并重点讨论了其传输带宽的性能。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波损耗是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在相同的光斑尺寸下,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波损耗比圆形光子晶体光纤低6 dB/公里,这表明八边形形状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波损耗。

此外,有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反射系数条件下,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波损耗甚至可以低至4 dB/公里。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耐久性也是重要的性能特点。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检测,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可以耐受得更好的重复拉伸、对撞及慢速搓曲,并具有更高的抗冲击和抗冻结能力。

由于耐久性好,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可以用于需要大量拉扯或受撞击的应用,比如地下分布系统、电力系统以及人造卫星系统。

此外,与常规圆形光子晶体光纤相比,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弯曲半径更大。

根据相关研究,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可达到30 mm,而圆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只有10 mm。

因此,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在任何弯曲条件下总是能够更好地保护信号,而不会受到紫外线和热等影响。

最后,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带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实践中,圆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最大传输带宽一般为10 GHz,而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最大传输带宽可达20 GHz,甚至更高。

由于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殊结构,其传输带宽可以大大提高,从而满足更高速率、更高可靠性和更低延迟的大容量传输要求。

综上所述,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具有较低的表面波损耗、较高的耐久性、更大的弯曲半径和更宽的带宽,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通信技术的性能。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新的传感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该技术利用特殊的“光子晶体”结构,将光纤中的光束束缚在其中,使得光纤在传输光信号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高精度、高速度、远距离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光子晶体光纤是一种具有周期性折射率分布的光纤,其折射率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光子晶体光纤能够将光束束缚在晶体中,从而产生共振效应。

光谱传输及调制、耦合、消光、波导、微操纵、分波器、波长选择性过滤等功能性能极强。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光子晶体结构对光场的调制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和控制。

根据传感器中被测量物理量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光子晶体结构和传感器方案。

例如,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在光子晶体光纤中制造微小的缺陷,可以实现对温度、压力、湿度、光强度等参数的测量。

利用光纤连接器、光栅反射器等元器件,可以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和传输。

通过光纤尺寸、光纤材料的选择和光子晶体结构的调制等手段,可以实现对传感器性能的优化和提升。

二、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的性能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子晶体结构束缚光束,使得光的传输与物理量的变化产生共振,从而提高了光信号的灵敏度。

传统的光纤传感技术只能通过光强的变化来检测被测物理量的变化,灵敏度有限。

而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不仅可以探测光强的变化,还能够探测光场的相位、振幅等信息,灵敏度更高。

2. 快速响应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高灵敏度共振效应,能够快速响应被测量的变化。

与传统的光纤传感技术相比,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响应时间更短、反应更迅速。

3. 高精度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利用微纳加工技术精确制造光子晶体结构,实现高精度传感器的制造。

具有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与研究

具有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与研究

具有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与研究具有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与研究摘要: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新兴的光纤传输技术,在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与分析,从光纤的制备过程、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的偏振相关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探讨。

1. 引言在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输介质,以其带宽大、传输损耗小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传统的光纤具有单折射特性,然而在某些应用中,需要一种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纤来满足特定的传输需求。

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纤结构,在光传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更是引人注目。

2. 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过程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通常采用光纤拉制技术。

首先,通过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材料制备光纤的芯杆材料,然后通过拉伸和熔融等工艺形成一种具有周期性微结构的光子晶体结构。

制备过程中的参数调控直接影响光子晶体光纤的性能,例如芯杆材料的纯度、拉伸速度、拉伸温度等。

3. 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与传统的单模光纤相比,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在传输中表现出独特的特性。

首先,光子晶体光纤具有较大的模场面积,可以实现更低的非线性效应和更低的色散效应。

其次,光子晶体光纤具有高度的模式选择性,可以实现光波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选择性传输。

此外,光子晶体光纤还具有较低的损耗和高的带宽等优点。

4. 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相关特性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相关特性是其独特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能够实现偏振保持和调控等功能。

通过调节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偏振模式的选择传输,实现偏振编码和解码等应用。

5. 应用前景与展望在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具有高双折射特性的光子晶体光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高度的模式选择性和低损耗特性使其在多通道传输、色散补偿等方面具备重要的应用潜力。

此外,光子晶体光纤还可以应用于光传感领域,通过光纤中的微小结构变化实现对环境参数的高灵敏度检测。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孔 间距. 由内到外 , 中最 内层空气孔直径为 d , 其 。第二层空气
总色散与波导色散的计 算 , 如下 : ”
D( ) = D ( )+D ( A A A)

() 1
孔 直径为 d , 2其余六 层空气孔 直径为 d. 论了 四个 自由变 ,讨 量 d ,2d 和 以分别变化 时 , d ,, 光纤的色散和模场 面积 的变化
J OURNAL OF CH ANGSHA UNI VERSI TY
八 边 形光 子 晶体 光 纤 的特 性研 究
李红 兵 , 宋关 强 , 范抗 抗 金艳 云 ,
( .南通大学理学 院 , 1 江苏 南通 2 6 0 ; 20 7
2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 院, 甘肃 兰州 7 0 5 ) 30 0
引起 了人们很大 的关 注. 光通信 中, 响光纤传 输 的关 键 在 影
因素之一是色散 , 合理地 控制色散 , 对于 处理光通 信 中的线
性 和 非线 性 问 题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目前 对 色 散 的研 究 也 比 较
在模拟计算 中, 波长 从 14 . 5~1 6 u 扫描 , . 5m 扫描 的步长 为 00 u 从而得到离散波 长的 n 并 拟合 出关于波 长的 n . 2 m, , 曲线 , 这样就 可 以由式 ( ) 导 出波 导 色散 , 据 Sl e r 2推 根 em i l e
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空气孔孔径d和相邻不同层空气孔间距a可以使正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曲线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保持色散平坦并具有较低的色散值选取合适的结构参数可以在145165urn波长范围内构造超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
第2 5卷 第 2期 2011年 3月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应用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应用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应用【摘要】光子晶体光纤以其特殊的传输机理和优异的性能,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本文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的概念、原理和分类,说明两种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并讨论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相应的应用。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微结构光纤;光子带隙1 概述光子晶体可以认为是一种由折射率周期性变化而产生光子能带和带隙的物质。

频率处于禁带范围内的光子不能在这种物质中传播,如在光子晶体中引入缺陷以破坏其周期性结构时,光子带隙就会形成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缺陷区,与其对于的特定频率的光波可以在其中传播。

这就是光子晶体概念的来源。

光子晶体光纤又称为微结构光纤是一种二维光子晶体,通常的结构为光纤的横截面内存在着很多按一定规律周期性排列的空气孔,这些孔的尺寸和光波的波长相当。

如在周期性的结构中引入线缺陷,如改变孔径的大小,或以玻璃代替空气孔,便形成了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光可以沿着缺陷在光纤中传输。

缺陷构成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缺陷外的周期性结构便是光子晶体光纤的包层,光在缺陷内传播。

光子晶体光纤是具有空洞的微列阵结构的光纤,被称为多孔光纤或微结构光纤。

光子晶体光纤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例如,可以在很宽的带宽范围内只支持一个模式传输;包层区气孔的排列方式能够极大地影响模式性质;排列不对称的气孔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双折射效应。

2 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根据传光机制,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分为两大类,全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和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

2.1全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

全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和传统光纤的传光原理相似,利用光纤内部全反射(TIR)原理,使被传送的光能量在高折射率实体的“芯”中传播,周围规则排列的微结构做为低折射率的光学皮层,如图1和图2所示。

2.2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结构。

这种类型的光纤不是光的全反射原理,而是利用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效应(PBG),被传送的光被光子带隙限定在“芯”中,沿微结构方向传输。

如图3和图4所示,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中间空的部分是“芯”,周围规则排列的微结构区域是光纤的包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子晶体光纤模式特性研究
摘要:利用有限元法对PCF进行经过简化的矢量波动方程模拟计算,获得了所需要的模场分布、有效折射率、色散等参数,并与实验数据相参照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对将来设计和拉制微结构光纤很有帮助,并且这种方法在设计不规则的微结构光纤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关键词:光电子学光子晶体光纤微结构光纤有限元法
光子晶体光纤(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的概念,最早是由J.Russell等人于1992年提出的。

在外观上PCF和传统光纤极为相似,但是横截面结构十分独特,是由石英棒或是石英毛细管排列而成的,在中心形成缺陷。

PCF可分为两种。

一种称为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TIR-PCF),其纤心“缺陷”为石英的实心光纤。

另一种称为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PBG-PCF),其纤心“缺陷”为空气孔的空心光纤。

由于PCF这种带孔的包层结构可以人工改变和拉制它的一些参数,因而也可以改变和控制光子晶体光纤的一些性质。

PCF的这些新奇的性质在很多领域中广泛地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近年来,微结构光纤的制造技术、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内也在这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 分析方法的选择
PCF问世后,人们先后提出了多种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如:
有效折射率法、平面波法、边界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法等.这些方法对于PCF的模拟分析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主要分两大类数值方法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第一类是已有的用于分析光波导的通用的数值方法。

这类方法通用性强、结果可靠等特点,很快被应用于研究光子晶体光纤,其主要缺点是由于未考虑光子晶体光纤的特点,因而计算量较大,精度方面一般也稍差一些。

第二类是专门针对光子晶体光纤或光子晶体提出来的新方法,针对性强,在计算方面有其优势,如平面波展开法在计算光子带隙,周期孔包层模的有效折射率效果好、计算量小;多极法可以获得很高精度的模式有效折射率和损耗值等。

在后期采用的第二类分析方法中,平面波展开法运用比较广泛,但计算量较大,与平面波数量成立方关系;并且当光子晶体结构复杂或在处理有缺陷的体系时,需要大量的平面波,可能因为计算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计算或难以准确计算;由于使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不规则分布结构无法处理;而且如果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就没有确定的本征方程形式,从而无法求解。

多极子法主要是将电场或磁场的纵向分量展开为多极坐标下的傅立叶一贝塞尔函数,应用边界条件求解特征方程可得到相应的传播常数和模场分布。

这种方法适合于计算由圆形空气孔构成的PCF,可以同时计算模式传播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实部可以计算色散,而虚部可以计算有限包层空气孔情况下的限制损耗。

多极子法是一种对PCF
特性进行p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以差分原理为基础,直接把带有时间变化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在Yee氏网格中转化为差分方程,在一定体积内和一段时间上对连续电磁场数据取样。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数值空间中模拟电磁波的传播以及它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能够直接给出非常丰富的电磁场问题的时域信息,物理过程清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电磁结构。

目前,FDTD已被成功应用于光子晶体和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一般而言,FDTD中不便于考虑材料色散,通常是由传播常数得到相应的波长。

如果设置不当,在FDTD中容易出现数值色散和收敛不稳定等情况。

而利用有限元法,以变分法为基础,将所要求解的边值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变分问题,并通过单元离散,将其变为普通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最终得到一组多元的代数方程组。

FEM能够能够对具有任意大小,形状,以及分布的空气孔的PCF进行求解。

十分适合于在设计中对空气孔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调整;通过细化网格剖分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同时,其相关的矩阵为稀疏矩阵,有利于节约内存。

最近的全矢量有限元法更是能更加精确地分析PCF的多种性质,从而避免伪解。

FEM不仅适用于TIR型微结构光纤,而且也适用于PBG型微结构光纤。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改善,其运算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FEM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而准确的微结构光纤仿真算法。

2 建立有限元模型
因为有限元法的诸多优点以及强大功能,所以决定采用有限元法
进行分析。

有限元法将其表征的连续函数所在的封闭场划分成有限个小区域,这些小区域通常为三角形,每个小区域用一个待定的近似函数来代替,于是整个场域的函数被离散化,由此获得一组近似的代数方程,并联立求解,以获得该场域中函数的近似数值。

利用这种p本文阐述了PCF提出以及目前发展和展望,通过比较几种数值分析方法的优劣,选择了有限元分析法。

利用有限元法对微结构光纤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为精确的解,为实验研究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且矢量有限元法又是分析二维微结构光纤中光场分布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然后建立了模场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法精确性以及可行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延彪.光纤光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8.
[2] Birks T A,Knight J C,Russell P.St.J,et al.Endless single-mode photonic crystal fiber[J].Opt.Lett,1997,22(13):961~963.
[3] J.C.Knight,T.A.Birks,P.S.J.Russell, and D.M.Atkin,All-silica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with photonic crystal cladding[J].1996,21(19):1547~1549.
[4] 金建铭[著],王建国[译],葛得彪校.电磁场有限元方法[M].西
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