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三圈环流汇总.ppt
合集下载
三圈环流示意图 ppt课件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下沉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高纬
流向较低纬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流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三圈环流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示意图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三圈环流示意图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上升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上升
Hale Waihona Puke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下沉
信风带
低纬
流向较低纬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
流向较高纬
高纬
流向较低纬
三圈环流示意图
气流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海陆间---热量、水分交换。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三圈环流示意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相反。
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
1.如图2.12a和图2.12b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 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下列 两个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三圈环流》课件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极锋
③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因素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②
①
60°N
30°N
0°
①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 ③高纬环流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
(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 (2)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 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
开心听故事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 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 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 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 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 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 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 怪的名字—马纬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全球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大气的运动又有何规律呢?
大 气 环 流 概念 特性 成因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不考虑 地球自转,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 环流呢? 活动: 1、绘制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2、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的气压的高低。
南半球同样存在 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极地东风带 60°N 副极地低压带 西 风 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带
30°N 0° 30°S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带
副热带高压带
西 风 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30°N
0°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高 压
5
0°-30°N地区上空:
风向变化:北纬30°上空偏转成西风 成因: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90°N 60°N
南风高空平面图
西
北纬30°上空
风
西
南 风
南 风
30°N
赤道上空
0°
赤道低气压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0°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南风近地面平面图
北纬60°
西
南
南
风
风
北纬3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1
北极地区:
大气垂直流动方向:下沉
原因:北极及其附近接收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收 缩 下 沉
90°N 冷却
60°N
盛行西风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16
60°N地区:
形成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成因:副极地气流上升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
90°N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17
30°-90°N地区上空:
气流流动方向: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
低纬度环流圈:赤道到南北纬30°之间 中纬度环流圈:南北纬30°到南北纬60°之间 高纬度环流圈: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之间
通解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九三圈环流(30张ppt)

图解教材:单圈环流
假如地表均一,地球 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 上,赤道和极地之间就会 形成单圈环流。
图解教材:三圈环流
图解教材: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图解教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解教材:季风环流
整合教材:四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空气上升,热力因 素,气候湿热。 (2)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空气下沉, 动力因素,气候干热。 (3)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空气上升, 动力因素,气候温湿。 (4)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度附近,空气下沉, 热力因素,气候干冷。
典例探究:
【详解】 4.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气压分布,在 50°N 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 此时 60°S 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A。 5.结合上题分析,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亚洲高压,判断为北半 球的冬季。夏季夏威夷高压在海洋上势力强盛,A错;气压带、风带冬季南 移夏季北移,B错;此时北半球大陆气温较海洋上低,故等温线“凸高为低” ,即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C错;北半球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D正 确。故选D。
典例探究:
(3)⑤⑥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 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
【详解】⑤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大分水岭山脉的东部。此地 纬度较高,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但沿 海平地面积小,降水范围小,故热带雨林面积小;⑥地位于巴西 亚马孙平原。此地纬度低,在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降雨充沛,又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降水范围大,故热带 雨林面积较大。
答案提示:1.C 2.D 3.A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4.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5.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假如地表均一,地球 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 上,赤道和极地之间就会 形成单圈环流。
图解教材:三圈环流
图解教材: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图解教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解教材:季风环流
整合教材:四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空气上升,热力因 素,气候湿热。 (2)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空气下沉, 动力因素,气候干热。 (3)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空气上升, 动力因素,气候温湿。 (4)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度附近,空气下沉, 热力因素,气候干冷。
典例探究:
【详解】 4.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和气压分布,在 50°N 左右出现了一个高压中心, 此时 60°S 附近出现了气压最低值,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A。 5.结合上题分析,亚欧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应为亚洲高压,判断为北半 球的冬季。夏季夏威夷高压在海洋上势力强盛,A错;气压带、风带冬季南 移夏季北移,B错;此时北半球大陆气温较海洋上低,故等温线“凸高为低” ,即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C错;北半球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D正 确。故选D。
典例探究:
(3)⑤⑥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 流、地形两方面作简要解释。
【详解】⑤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大分水岭山脉的东部。此地 纬度较高,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但沿 海平地面积小,降水范围小,故热带雨林面积小;⑥地位于巴西 亚马孙平原。此地纬度低,在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降雨充沛,又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降水范围大,故热带 雨林面积较大。
答案提示:1.C 2.D 3.A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4.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5.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精选】14.11.27-三圈环流解析幻灯片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预备知识:气团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
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 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暖气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 冷气团
雨、大风等天气冷气团在Fra bibliotek,暖气团在上①锋面是如何形成? ②锋的结构? ③锋面特点? ④说出冷、暖气团的位置特点。 ⑤锋面附近的天气又将如何?
较小 在锋前,雨区宽
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
主 夏季:暴雨 要 是 春季和冬季:沙尘暴 冷 冬季:寒潮 锋
• 思考:为什么会一场春雨一场暖?
•
为什么会一场秋雨一场寒?
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北方夏季的暴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本章学习目标:
Photoshop CS3图像处理案例教程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1)掌握利用“选框工具”和“套索工具”等创建选区的各种方法和 技巧。 2)掌握利用“渐变工具”和“油漆桶工具”填充选区的方法。 3)掌握“魔棒工具”和“快速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填充选区”、“修改选区”等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 5)学会“自定形状工具”和“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 带风带的移动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三圈环流》课件(共17张PPT)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全球的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大气的运动又有何规律呢?
大 概念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气 环
特性
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流 成因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单圈环流
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不考虑地 球自转,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 流呢? 活动: 1、绘制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2、比较赤道和极地近地面的气压的高低。
2、单圈环流
北极
热力因素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赤道
赤道
南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这个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不能,因为地球的表面是不均匀 的而且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又是如何 运动的呢?
在赤道与极地间,形成低纬、中纬、 高纬三个环流圈——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4、气流与天气
低压带:上升气流,多雨天 高压带:下沉气流,多晴天 西风带:低纬来的气流,暖湿 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高纬来的气流,干冷
4、气流与天气
900S 极 600S 西 300S
东
00Biblioteka 东 300N西 600N 极 900N
极地 高压 带
地 东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风 带
南
副热带高 信
压带
风
2.2 气压带和风带
(一)三圈环流
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特性、成因及作用。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制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 单圈环流模式。 3.绘制低、中、高纬三圈环流模式图,简要描述三圈环 流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归纳全球气压带和风 带的名称、位置及分布规律。(重点)
嘉兴市高一地理教研活动课件——三圈环流 (共18张PPT)

B
A
课堂留疑
1.如果只从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考虑,请在下图中完成海盐城 区与郊区的热岛环流。
2. ①的风向是从 郊区 到 城区 (城区、郊区)。
3.城郊之间的风向应是怎样的?
①
西
城区
热
东
郊区
冷
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公转,不自转
三圈环流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0
30
60 90°N
谢谢大家,再见! 祝快乐学习, 开心生活!
三圈环流—气压带
赤 道
副 热
副 极
低带地
气 压 带
高 气 压 带
低
气极
压 带
地 高 气
压
带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三圈环流—风带 极锋
90°极N 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 极 地 低60气° 压 带
盛行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30气°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0气° 压 带
动力 因素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30°
完成南半球
的气压带风
60°
带分布图。
90°S
找规律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找规律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为什么A和B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请运用今 天所学习的气压带风带解释其成因。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A
课堂留疑
1.如果只从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考虑,请在下图中完成海盐城 区与郊区的热岛环流。
2. ①的风向是从 郊区 到 城区 (城区、郊区)。
3.城郊之间的风向应是怎样的?
①
西
城区
热
东
郊区
冷
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公转,不自转
三圈环流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0
30
60 90°N
谢谢大家,再见! 祝快乐学习, 开心生活!
三圈环流—气压带
赤 道
副 热
副 极
低带地
气 压 带
高 气 压 带
低
气极
压 带
地 高 气
压
带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三圈环流—风带 极锋
90°极N 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 极 地 低60气° 压 带
盛行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30气° 压 带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0气° 压 带
动力 因素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30°
完成南半球
的气压带风
60°
带分布图。
90°S
找规律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找规律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球不自转
为什么A和B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请运用今 天所学习的气压带风带解释其成因。
假设
地表性质均一 地球不公转
(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三圈环流课件

9A0°的点C依次是E
G
、 、___、____。
(2)A处为__上__升 (上升、下沉)气流;B是_东__北__信_风带, 低纬
它是________环流圈的组成部分。
(3)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_西__北____风。
(4)在极点上空观察F风带,其风向呈_顺___时针方向运动。
8.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获取 图示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 解读 布,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 信息 ~70°N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 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 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9 -10题。 10.热带辐合带( )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代表的半球和季节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C.南半球、夏 季 D.南半球、冬季12.图中②、⑥代表的气压带、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完整的气压带及风带,读图完 成5-6题。 5.该气压带可能是(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高气压带 6.该风带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 东北风 D.西北风
7.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
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纬度为0°、30°、60°、
干冷 极地少雨带
温湿 温带多雨带
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干热 干燥
副热带少雨带
湿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精品课件.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21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
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
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
全球性大气环流
.精品课件.
1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低
高
冷却 南B极
低
受热 赤A道
高 冷却 北C极
想一思想考::赤从道全与球极太地阳之辐间射的分这布种来热看力,环地流球是上否的存热在源?和
冷源分别是为什什么么地?区?
.精品课件.
2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18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精—品—课件终. 年严寒
19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精品课件.
20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精品课件.
13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
.精品课件.
夏季风 14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高纬环流
10
5
极锋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1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精品课件.
5
第二步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洲 南 部
差异和气压带、 自 高 纬 干燥
风带的季节移 大 陆 的
动。
东北季
风
.精品课件.
南半球的东南信 风受吸收越过赤 道,向右偏转而 成西南季风。
湿润
16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精品课件.
11
二、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精品课件.
12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24
.精品课件.
25
C A D
.精品课件.
26
2.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 西北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
.精品课件.
15
三、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成因 性质
Hale Waihona Puke 成因性质亚 海陆热力性 受 亚 洲 寒冷 受 夏 威 夷 高 温暖
洲 质的差异 东 部
高压控 制,盛 行偏北 季风。
干燥
压 控 制 , 盛 湿润 行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
亚 海陆热力性质 盛 行 来 温暖 赤道低压带北移, 温暖
30
1、实线为冬季气压场,虚线为夏季气压场。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精品课件.
31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精裂品课成件.块状,形成季风
3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精品课件.
4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
.精品课件.
6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精气品压课带件.
7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风,D
地盛行
东北
风,我国的天气以 寒冷干燥
为主要特征。 (4)D地7月盛行
西南
风,其形成原因是
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精因品除课件.
外,27还
有
等。
.精品课件.
28
B
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力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合影响的结果。
.精品课件.
22
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
确的是
A.a
B.b
C.c
(C) D.d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哪一幅图中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A.a
B.b C.c D.d
(A )
.精品课件.
23
B D
.精品课件.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精品课件.
66°34´S
8
二、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精品课件.
9
二、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精品课件.
10
二、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精品课件.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21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
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
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
全球性大气环流
.精品课件.
1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低
高
冷却 南B极
低
受热 赤A道
高 冷却 北C极
想一思想考::赤从道全与球极太地阳之辐间射的分这布种来热看力,环地流球是上否的存热在源?和
冷源分别是为什什么么地?区?
.精品课件.
2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18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精—品—课件终. 年严寒
19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精品课件.
20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精品课件.
13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
.精品课件.
夏季风 14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太
亚欧大陆
平
夏
高纬环流
10
5
极锋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1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精品课件.
5
第二步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洲 南 部
差异和气压带、 自 高 纬 干燥
风带的季节移 大 陆 的
动。
东北季
风
.精品课件.
南半球的东南信 风受吸收越过赤 道,向右偏转而 成西南季风。
湿润
16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精品课件.
11
二、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精品课件.
12
1、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24
.精品课件.
25
C A D
.精品课件.
26
2.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 西北
洋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
.精品课件.
15
三、季风环流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成因 性质
Hale Waihona Puke 成因性质亚 海陆热力性 受 亚 洲 寒冷 受 夏 威 夷 高 温暖
洲 质的差异 东 部
高压控 制,盛 行偏北 季风。
干燥
压 控 制 , 盛 湿润 行来自海洋 的东南季风。
亚 海陆热力性质 盛 行 来 温暖 赤道低压带北移, 温暖
30
1、实线为冬季气压场,虚线为夏季气压场。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精品课件.
31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精裂品课成件.块状,形成季风
3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精品课件.
4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
.精品课件.
6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精气品压课带件.
7
(3)考虑A、B、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风,D
地盛行
东北
风,我国的天气以 寒冷干燥
为主要特征。 (4)D地7月盛行
西南
风,其形成原因是
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精因品除课件.
外,27还
有
等。
.精品课件.
28
B
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力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合影响的结果。
.精品课件.
22
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
确的是
A.a
B.b
C.c
(C) D.d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哪一幅图中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A.a
B.b C.c D.d
(A )
.精品课件.
23
B D
.精品课件.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精品课件.
66°34´S
8
二、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精品课件.
9
二、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精品课件.
10
二、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