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欧洲革命(优秀版)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作者:王浩斌, WANG Hao-bin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1刊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年,卷(期):2009,13(4)1.列宁全集 19872.列宁全集 19883.金枫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期刊论文]-求是 2007(21)6.韩承文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史 198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1.李淑梅.杨郁卉.Li Shumei.Yang Yuhui意识形态的变化与人的认同方式——马克思对1848年欧洲革命中意识形态的研究[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2009(1)2.对1848年欧洲革命进行研究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实践观[期刊论文]-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3.王巍.WANG Wei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对《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解读[期刊论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4.张艳秋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7(32)5.杨勇.张利霞马克思的伟大转向--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探[期刊论文]-岭南学刊2001(2)6.何平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3(1)7.王浩斌.WANG Hao-bin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期刊论文]-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唐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2004(4)9.孙乐强.Sun Leqiang意识形态的魔力与主体的祛魅——哲学视域中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期刊论文]-学海2011(2)引用本文格式:王浩斌.WANG Hao-bin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期刊论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19)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阐述中国革命(即太平天国起义)性质和意义的文章。
写于1853年5月20日,原文以社论形式载于1853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3794号。
中译文曾收入1938年武汉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马恩论中国》,译者方乃宜,同年又收入上海珠林书店出版的杨克斋编的《中国问题评论集》。
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9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19世纪40—50年代,经历1848年革命后的欧洲进入发展期。
而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中国则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太平天国起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先后发表了10篇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揭露西方列强对华鸦片贸易的实质,评价中国社会变迁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客观的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强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深切同情、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科学评析中国农民起义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影响,预言了欧洲不远将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
其主要内容和观点有:第一,揭露英国鸦片输入对中国的祸害,谴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马克思指出,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将万恶的鸦片引入中国,不仅使英国迅速成为中英贸易的出超国,掠夺了大量白银,而且毒害了中国人民,腐蚀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时,鸦片输入也打破了中国的外界隔绝状态,促进了旧中国的解体。
第二,剖析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正确评价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坚持内外矛盾对立统一的视角,对中国的农民起义做了科学的分析评判,指出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欧洲列强的侵略是引起中国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为“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指出持续十多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发展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阐述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预言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1999年末,时逢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先后进行了两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
结果,马克思分别列为第一、第二位。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特别提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本巨著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与思想产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影响下,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程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资本主义在全球几乎独占统治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潮发展为社会运动,再发展为社会制度。
20世纪社会主义破土而出,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种局面是绝不会出现的。
殖民主义被埋葬。
有资本主义必然有殖民主义,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对内要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对外要无偿掠夺落后国家的财富,推行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附属品和派生物,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部分。
有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必然有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影响下,亚非拉90多个国家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斗争,宣告了民族独立,资本主义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了。
法西斯主义被消灭。
资本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都在寻找出路,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选择了法西斯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反法西斯主义的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两个最野蛮的产物——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是在20世纪猖獗一时而后崩溃的。
资本主义的寿命延长。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曲折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出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几乎走到了尽头。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
P72~74。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的重要理论概括:第一,公社不是乌托邦。
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制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48年欧洲革命陆续遭到失败,政治上的反动气焰笼罩整个大陆。
英、法、德、意等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到处与封建反动势力勾结,扼杀革命,压抑民主,阻碍进步。
因此,欧洲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工人阶级的处境是极其困难的。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地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制定今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方针,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各国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独立的政党,蓄积和组织革命力量,以迎接未来的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鼓舞者。
革命失败后,尽管他们遭到敌人的诬陷和迫害。
受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攻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革命信心和斗志,对未来充满革命胜利的希望,孜孜不息的奋斗着。
为了迎接未来的战斗,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于1850年1月至11月写成《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
这部书最初连载在德国汉堡出版的《新莱菌报·政治经济评论》上,1895年以单行本出版。
恩格斯曾为单行本写了导言,并阐述了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法国无产阶级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科学总结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透彻地分析了法国革命的性质、原因和动力,以及事变的过程,为我们分析和研究近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树立典范。
同时马克思精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对于无产阶级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以及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这部著作可以启发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观察现实,预见未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彻底革命的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LOGO
2.思想开始转变(1841年9月—1842年年中)
1841年8月以后,恩格斯阅读了费尔巴哈的 《基督教的本质》,一方面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在 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唯物主义。
LOGO
3.“两个转变”的实现(1842年底—1844年2月) 1842年底,恩格斯到曼切斯特深入调查英国经济与政治状 况,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并参加各种工人集会。他 还经常同英国社会主义者与宪章运动活动家交往,同流亡 在英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密切联系。同时搜集资料 ,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著作。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 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LOGO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年)
1.思想初步形成(1838年—1841年8月)
1838年,无意经商,关心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主动了解工 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愿望,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 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 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与青 年黑格尔派交往。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的启 示》等小册子,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 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பைடு நூலகம்格斯全面论述唯物史观
对于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是这一时期马克 思恩格斯对理论工作的一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彻底清算了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了“物质生 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强调了人类实 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
王浩斌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3)4
【摘要】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体而
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总页数】6页(P80-84,88)
【作者】王浩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04
【相关文献】
1.论欧洲革命退潮时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 [J], 俞良早
2.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回顾——兼谈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J], 居阅时
3.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发展 [J], 张少华
4.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两种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J], 王庆五
5.马克思主义史上探讨东西方相互作用的首篇文献——研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J], 徐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教师版)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条件 (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根本原因)角度欧洲社会发展社会不平等加剧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欧洲各地普遍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1925年从英国开始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工人的政治权利极其有限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觉醒:自发→自觉;经济→政治)(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来源。
19世纪早期,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有识之士,无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如参加工人运动、开展建党活动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诞生标志: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2)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3)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公社革命
原因: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建立,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对内镇压巴黎人民的起义。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里昂工人起义 1836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
16、17世纪莫尔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30年代的诸多社会主义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英
英
国
法
共产主义者 1847 同盟
第一国际 1864
伦敦 马、恩建立的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同盟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 义的诞生
伦敦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 结合的产物,它推动国际 社运进入新阶段
第一国际建立的原因
1. 19世纪50、60年代工 人阶级队伍壮大;
2.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 机使社会矛盾激化;
经过:1871年3-5月 措施: 政权建设 (体现无产阶级的利益)
经济政策 (见 P.81) 意义: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她的实践丰富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 的财富;公社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 失败原因和教训:?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本主义剥削制度,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阶
级间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 尝试
国际工人组织
名称
创立时间 地点
影响
共产主义通 1846 讯委员会
布鲁 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备建 塞尔 党工作
3. 工人运动高涨并走上 国际联合;
4. 马、恩为建立第一国 际作理论准备。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 组织。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 丁教堂集会,声援1863年波兰起义。大会根据法国工人的建议,成立了 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应邀参加大会,并被选进领导机构,受大会委托 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第 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它组织各国 无产阶级,支援了各国工人的罢工和巴黎公社革命,推动国际工运进入 新阶段。国际先后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作斗争。1872年,第一国 际决定迁往美国。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宣告解散。
的
条
件
实践活动:马、恩为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所
作的努力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的发展
• 机器制造业发展
矛 盾
(
• 企业联系加强
资 本
主
义
• 生产资料掌握在 固
少数资本家手中
有 矛
盾
)
• 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
生 产
相
对
• 盲目扩大再生产
过
剩
• 工人受残酷剥削
经
济
• 购买力底下
危
机
(1825年)
阶级基础(工运需要理论指导, 工运实践为理论创立提
空
古
政
想
典
治
社
哲
经
会
学
济
主
学
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 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得到发展
国际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早期的工运:自发的经济斗争为主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运,矛头指向资
19世纪早期----70年代工人运动的特点
1、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斗争为主,自发性和分散性很强 的特点。如:欧洲三大工运和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2、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不断 胜利,19世纪中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 为: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不少国家 工人建立自己的组织,此外,工人运动还走上国际联合的 道路。
• 直接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 教训:没有乘胜追击,给敌人可乘之机 • 结果:欧洲工运中心移到德国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 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他与恩格斯在巴黎 会见,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 战斗终生。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吸收,创立 了科学共产主义。1846年,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 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加入并领导了共产 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同恩格斯起草了科学共产主 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欧洲1848~1849 年革命期间,同恩格斯一起回到德意志参加和领导革 命斗争。并在科伦创办《新莱茵报》。革命失败后, 定居伦敦。1864年,在伦敦创建“国际工人协会”, 即第一国际。在第一国际期间,和恩格斯一起反对蒲 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 卷,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1871年,积极支 持巴黎公社革命事业,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总 结了公社的经验。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的生活 困难,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他把毕生精力献 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9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工人组织 19世纪70年代以前工人运动的特点
马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的发展
克
思
主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义
诞
生
思想基础:欧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说)
意义: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规
律,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使 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
• 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 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重要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建 立工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