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以及预防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一、结核病的流行趋势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间,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全球范围内仍然有大量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大约有140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关病因。

此外,结核病还对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尽管全球人口中大部分人都被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在感染后发展成患病状态。

这种现象被归因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差异性,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如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

二、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新进展为了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减少其对全球健康的威胁,各国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1. 结核菌素试验的改进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方法,但是传统的结核菌素试验在对结核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结核菌素试验的准确性,一些新的试验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如量子点结核菌素试验和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这些新方法在检测结核感染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新型疫苗的研发结核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目前,卡介苗是最常用的结核疫苗,但其对于成人患者的保护效果较低。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疫苗,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开发新型结核疫苗,如BCG疫苗的改良剂和新一代疫苗候选品。

3. 抗结核药物的创新针对结核病的治疗,抗结核药物一直是关键。

然而,由于抗药性菌株的出现,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药耐药和极耐药结核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正在开发新型的抗结核药物,以应对多药耐药和极耐药结核病的挑战。

4. 综合干预策略的推行结核病的控制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

为了提高结核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水平,许多国家正在推行综合干预策略,包括加强监测和报告系统、提高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能力等。

肺结核患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肺结核患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肺结核患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研究进展完整版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等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报告显示,MTB也是2022年位列世界第二的单一传染性病原体死亡原因,仅次于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虽然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加大对结核病诊疗的投入,但我国结核病患者基数大、分布广,结核病仍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巨大的社会医疗负担。

近年来,随着检测培养技术的发展,结核病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不断增高,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混合感染即宿主体内同一脏器同时或相继受到两种及以上病原体的侵袭,这造成感染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可能导致感染症状加重及病程延长。

研究发现,混合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密切相关,并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导致临床治疗挑战性及负担增加。

笔者对国内外肺结核与相关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实践中对肺结核混合感染的认识,为结核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策略。

一、MTB混合感染其他致病菌继发其他致病菌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MTB感染导致肺实质损伤、肺部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不佳,抗菌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进而促使结核病耐药率上升,加之疾病的慢性消耗性特点,使得肺结核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受其他致病菌的侵袭,后者又可进一步加重肺结核的感染,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肺结核起病隐匿,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恶化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且由于呼吸道细菌感染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极易增加临床诊疗中漏诊与误诊的风险。

因此,清晰准确地识别活动性肺结核继发感染细菌的病原学特征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及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MTB混合感染的细菌病原谱,现有文献报道间存在差异(表1)。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究与指导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究与指导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 式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给周围人群。
03 易感人群
人群对结核病普遍易感,但婴幼儿、青春期、老 年人和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发病率 较高。
临床表现及危害程度
临床表现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咳嗽 、咯血等。不同部位的结核病还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
个性化治疗策略制定原则
01 个性化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原体 特点、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制定。
02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制 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02 个性化治疗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 良反应和降低耐药风险。
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药物选择
药物敏感性试验是评估结核病 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 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方法。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新进展研究与指导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 结核病概述 • 诊断方法新进展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 新型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 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与推广 • 总结与展望
01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定义与分类
结核病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营养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
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 ,确定心理干预需求。
心理治疗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采用 专业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干 预。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建立积极心态。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介绍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 行辨证分型,确定证型特 点。

肺结核治疗新进展

肺结核治疗新进展

肺结核治疗新进展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肺结核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新型抗结核药物:近年来,新型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和康替普等已经上市。

这些药物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愈率,同时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结核病菌的耐药性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基于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耐药性进行快速检测,从而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也成为了肺结核治疗的新进展。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例如,利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可以降低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炎症和纤维化。

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不仅涉及到药物治疗,也包括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

例如,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住房改善患者的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心理干预来降低患者的压力和焦虑。

总的来说,肺结核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包括新型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等。

这些新进展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治疗费用。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

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新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结核病的诊断与抗结核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一、结核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咯血、低热、乏力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纳差、肺部啰音等。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了解病情,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

2.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结核病辅助诊断方法。

该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PPD),根据注射部位出现的硬结或红斑的大小和硬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然而,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BCG疫苗接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3. 结核病病原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更加准确和迅速。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传统的培养方法。

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和鉴别。

4.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和CT扫描是常用的结核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检查肺部的阴影、空洞、结节等变化,可以辅助诊断结核病。

此外,还可以利用PET-CT技术评估病变活动性,判断治疗效果。

二、抗结核治疗的新进展1. 药物疗法目前,抗结核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然而,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治疗方案逐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近年来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利福昔明、贝达替尼等药物,对多药耐药结核病和极耐药结核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2. 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抗结核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根据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将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治疗失败和耐药的风险。

此外,联合抗病毒治疗也被用于治疗HIV与结核病共感染的患者,以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复发。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目前,现代医学已经发现许多能够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已经研究出来,并且在临床中使用的抗结核药物,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传统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异烟肼是一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胞壁合成而发挥药效。

它通常与其它药物一起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虽然异烟肼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极易导致肝脏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提高了患者的风险。

利福平利福平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它通过抑制蛋白质的生长,来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并且可以减少病菌的复制。

另外,利福平还可以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但是,长期使用利福平也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比如肝功能受损,耳鸣等。

利福喷丁利福喷丁是一种能够抑制DNA合成的药物,也常常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它和异烟肼一样,通常用于结核病的复合治疗。

但是,使用利福喷丁一样会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失眠等。

新型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尼索韦利福平-尼索韦是一种新型抗结核药物,是结构独特的螺旋体抑制剂。

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效果良好。

与传统药物相比,它对人体内其他酶的抑制较小,从而减少了其不良反应。

贝德福韦贝德福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最近被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

该药物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它可以与DNA结构亲和力较高,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类的致病体起竞争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

贝德福韦治疗结核病的剂量并不高,副作用较少,但是对应的药费相对较贵。

司睿匹林司睿匹林是一种能够杀死结核分枝杆菌的新型抗结核药物。

它的作用是通过干扰细胞内的ATP酶活性来诱导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死亡。

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司睿匹林具有更高的亲合力,因此其剂量要低很多,而且不易耐药。

研究进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抗药性时代”,或者说“抗菌素耐药时代”。

已知能够治疗结核病的抗生素数量有限,而且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度变异性,使得结核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

2024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新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全文)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传统病原学对其诊断效率较低,易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文中对近年来出现的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主要分为核酸检测方法、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脑脊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结核病中最致命的肺外结核病型。

尽管接受了抗结核治疗,TBM患者的病死率仍超过30%[1]o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TBM患者中病死率接近40%,而合并HIV感染的耐药TBM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2]。

TBM患者能否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3]。

但TBM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常规、生化等参数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进行鉴别[4,5]。

此外,TBM患者脑脊液中Mtb的载量通常较低,这对TBM的病原学诊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6,7]。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和普及快速有效、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Mtb及其耐药性检测方法,对TBM诊疗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8]。

在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抗酸染色廉价、快速、简单易实施,但敏感度欠佳,无法检出低菌载量样本中的病原体[9, 10];尽管后来提出的改良抗酸染色能够使细胞内外的Mtb同时在镜下呈现,增加了对脑脊液样本中Mtb的检出率,但通过染色镜检无法区别M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且无法提供病原菌的耐药信息[10,11, 12]o脑脊液Mtb培养仍然是目前诊断TBM的“金标准”,但耗时至少2周,这限制了TBM的早期诊断[13,14]o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以Xpert Ultra (GeneXpert MTB/RIF Ultra)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方法被用于 TBM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缺陷;此外,一些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如犬尿氨酸、乳酸、肉碱、色氨酸、载脂蛋白B(ApoB)、类神经表皮生长因子2(neu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like2,NELL2)、月旨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等,也被证明与TBM的发病相关,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肺结核的新疗法研究

肺结核的新疗法研究

肺结核的新疗法研究肺结核,作为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

随着细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疗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肺结核的新疗法研究,包括免疫疗法、基因编辑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疗法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肺结核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免疫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结核分枝杆菌。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依赖于药物,可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问题。

疫苗研究是免疫疗法的一部分,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新的结核疫苗,以提高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

目前,BCG疫苗是最常见的结核疫苗,但其效力有限。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疫苗,如MTBVAC,以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此外,免疫疗法还包括了免疫调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反应,科学家们试图加强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清除感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可以阻止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免疫系统的抑制机制来逃避清除。

二、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肺结核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使科学家们能够直接修改人体细胞的基因,从而增强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

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精确地定位和修复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缺陷。

一项关键的基因编辑疗法是针对T细胞的改造。

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并攻击感染的细胞。

通过修改T细胞的受体基因,使其更容易识别和攻击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人员试图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清除感染。

基因编辑还可以用于研发新型药物。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编辑细菌自身的基因,使其变得更容易受到现有药物的攻击。

这一方法有望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耐药性的问题。

三、药物研发传统的药物治疗仍然是肺结核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急需研发新型药物来对抗这一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杆菌基因组学:耐药基因研究
在结核菌耐药基因研究中,近来发现 : 约90%~95%的耐利福平菌株有rpoB基因突变; 约47%~58%耐药异烟肼菌株有katG基因突变,
其余则inhA基因或ahpC基因突变; 耐乙胺丁醇菌株与embA、embB基因突变有关; 约72%耐吡嗪酰胺菌株与编码PZA酶的pncA基因
结核病时巨噬细胞适度凋亡是一种免疫保护机制, 可使结核杆菌丧失原有生存环境,导致细菌活力 降低,也可清除炎症部位的感染细胞。
吞噬结核杆菌的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后,细菌被包 埋在凋亡小体内,又被循环单核细胞吞噬,这样 可能会触发更为有效的细胞内杀菌机制。
细胞凋亡还可抑制结核杆菌繁殖,防止结核感染 播散。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由此可见 :
Th1型CK主要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菌能力, 从而在结核感染中发挥保护性免疫作用。
Th2型CK则抑制Th1型CK和IFN-γ的产生,降低 巨噬细胞杀灭结核菌的能力,从而削弱结核免疫 应答,与结核感染的进展、持续化和慢性化有关。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基础研究:Th1型/Th2细胞因子失衡
Condos等发现,涂片阴性非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局 部免疫反应以Th1优势为特征,BALF中IFN-γ分 泌明显增高;而涂片阳性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局部则 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IFN-γ产生减少, 但 随着抗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IFN-γ分泌细胞 重新聚集到肺部。
突变有关。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Jumy等对有毒结核菌株与无毒BCG进行比 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有两种蛋白质仅 在有毒菌株中高度表达,菌种内变异非常 小,有可能成为结核病早期诊断的分子标 志。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Bahk等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现有两种 蛋白质RRV369和RRV3874在结核杆菌中含量较 高。然后采用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肺结核 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各100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RRV369和RRV3874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 74%和60%,特异性为97%和96%,有望成为肺 结核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Th1型/Th2型CK的动态平衡是机体有效控 制结核感染的根本保证,这种平衡一旦被 打破,将导致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基因组学
结核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完成,共含441 万个碱基对,约4000个基因,3924个开放阅读框 架。其中大部分用于编码脂类代谢酶;10%编码 两类不相关的酸性蛋白,可能与产生抗原变异和 逃逸免疫有关。约40%有功能,44%可能有功能, 16%称为孤儿蛋白。
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国外研究发现: 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即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PT)
稳定,caspase激活降低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 减少是巨噬细胞发生凋亡的标志,也是有效控制 结核杆菌感染的特征。 线粒体膜完整性受损(MPT降低),caspase激 活增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是细胞坏死
与某些非结核分枝杆菌有交叉反应。 敏感度仍不够高,一般在75~95%之间,且与痰菌含量有
关,痰涂阳+为63.9%,++为71.97%,+++为88.2%。 操作影响因素多:需设立多种对照,以保证可靠性,且反
应时间、温度、噬菌体活性含量及特异性、杀毒剂的浓度 及混匀情况等均可影响检测结果。 蛭弧菌感染:蛭弧菌是一种与噬菌体极其相似的寄生微 生物,可在活菌和死菌中增殖,裂解细菌后可产生菌斑, 可造成假阳性,在操作中须避免污染。
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仅次于爱滋病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
由于许多爱滋病死于结核,故在单一感染死因中, 结核病仍居首位。自从在全球范围内开展DOTS 以来,结核病的感染率、病死率及细菌耐药情况 均有降低,但因各国具体实施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改善的速度十分缓慢,与预期目标相距甚远。 对于全球结核病防治前景,许多专家并不表示乐 观。
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系统目前平均9天可判定结果,缺点是 放射污染率稍高。近来研制出一种快速变色培养基,敏 感性与培养速度与之相当,且污染率低。
6
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⑵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分枝杆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只
能感染相应的活分枝杆菌。噬菌体增殖周 期速度快,在几分钟~几十分钟不等,利 用这些特性可用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测及 药敏测定。
的表现,并造成无法控制的结核杆菌生长与繁殖。
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Hirsch等研究发现: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CD4+和非CD4+T细胞自发凋
亡以及结核杆菌诱导的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 者,T细胞凋亡发生率与T细胞反应呈负相关,即 凋亡率越高则IFN-γ、IL-2水平越低。
经有效抗痨治疗后,自发的与结核杆菌诱导的凋 亡发生率均下降50%,IFN-γ、IL-2水平升高3~ 8倍, 这表明T细胞过度凋亡削弱了机体的抗结核 免疫机制,与结核病发生和发展有关。
病原学诊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此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有 以下优点: 简便快速,操作简单,不含特殊仪器,检测标本 仅需48小时可得到结果。 灵敏特异,敏感度为200~300条/毫升。 安全可靠,该法将活体菌裂解杀灭,传染性小 价廉
病原学诊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
但此种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
基础研究: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
Tuny等比对耐异烟肼菌株和敏感株的蛋白质组学 差异,检测出了与异烟肼抗药性有关的蛋白。
现在国际上已建立结核杆菌蛋白质组学跨国合作 研究体系,计划在5年内阐明结核杆菌相关蛋白的 结构和功能,这将大大促进结核发病机制、抗痨 治疗新靶点及新型疫苗的研究。
基础研究: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实验室诊断:病原学
⑴抗酸染色和培养:
痰涂片检出率(抗酸染色)约30%~40%,痰中菌量必 须多于5×106/L才能检出;集菌法敏感性可达 60%~ 70%,与标本质量、检测者技术与责任心有关,但无法 区分结核杆菌和非结核杆菌。
国外报道,在痰标本中加入特殊荧光素作标记,可在荧 光显微镜下进行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