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__痈

合集下载

痈丹毒疽疔疖急性蜂窝组织炎的含义和区别

痈丹毒疽疔疖急性蜂窝组织炎的含义和区别

痈\丹毒\疽\疔\疖\急性蜂窝组织炎的含义和区别!本贴收到4朵鲜花痈痈是一种较严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皮肤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侵入几个邻近毛囊和皮脂腺所造成。

痈好发于颈项和背部,中医称为“落头疸”,“搭背”等。

老年人和糖尿病人易患痈。

起病初期局部皮肤肿胀、紫红、疼痛X围扩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在中央部表面有多全黄白色的脓头(此为痈的特点),破溃后呈蜂窝状。

以后,中央部皮肤、皮下组织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内有脓液及大量坏死组织。

痈形状比疖严重,病人多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患痈以后应适当休息,加强营养。

面部及唇部痈应减少说话和咀嚼动作。

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等)。

也可服用中药五味消毒饮或黄连解毒汤。

痈初起时局部可用鱼石脂软膏或金黄散等外敷。

如红肿继续扩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引流不通畅时,应及时作手术治疗(但唇痈不宜手术),采用“+”或“”字切口,以清除坏死组织,并作局部减压和引流。

痈的X围散在,创口愈合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才能愈合丹毒的概述概述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病因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

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表现为红斑,色泽鲜红,中心较淡边界清晰并略隆起,局部有烧灼样痛,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疼痛。

处理不当可导致淋巴水肿,严重时发展为象皮肿,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必要的。

症状 1.丹毒多发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白细胞增高。

3.局部出现肿状红疹,色呈玫瑰,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略隆起,时有水泡,压可褪色,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落屑。

4.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血白细胞增高。

痈疽疔疖痈、疽、疔、疖,是四种发生于体表各有不同病理变化和形状特征的外科疾患。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细菌性毛囊炎、疖、痈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一、概述及流行病学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皮肤黏膜的常驻菌群之一,约30%健康人群携带该菌,在干燥物体表面生存期较长,如在干燥的脓液、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大部分急诊科中化脓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化脓性链球菌短暂或长期定居于上呼吸道,在干燥物体表面或尘埃中可生存数月,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飞沫传播感染。

毛囊炎、疖为特别常见的皮肤病,常在基层诊治;痈为重度炎症反应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诊疗涉及皮肤科、外科、急诊科等。

二、毛囊炎(一)定义毛囊炎(folliculitis)是由于感染、物理损伤或化学刺激而引起的毛囊炎症。

细菌性毛囊炎最常见,由细菌感染毛囊浅表或深部引起。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性毛囊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在长期口服抗菌药物的痤疮患者中偶尔有革兰阴性菌毛囊炎。

易感因素包括皮肤的浸渍、剃须、拔毛、天气炎热、糖尿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等。

痤疮皮损亦包括毛囊炎,主要由痤疮丙酸杆菌引起,参见《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三)临床表现1. 典型表现为面部、头皮、颈部、胸背部、臀部等部位丘疹或脓疱,皮损常呈现为小的毛囊性丘疹或针尖大小脓疱,毛孔呈红色隆起,上覆痂皮,四周绕以红晕(图1A、1B)(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有轻微触痛或瘙痒,7~10 d愈合。

2. 头皮部位复发性或慢性葡萄球菌毛囊炎融合后常形成瘢痕和秃发。

3. MRSA可能引起深在毛囊炎或脓肿,并向严重感染发展。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以毛囊为中心的丘疹、脓疱,周围绕以红晕即可诊断。

严重的、复发性、治疗抵抗的患者,可行皮损部脓液涂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 鉴别诊断:主要与马拉色菌毛囊炎鉴别,后者常发生于青年人,诱发因素包括皮脂分泌多和天气炎热、抗菌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等。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

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

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

4.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

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

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

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诊断1.局部红、肿、热、痛及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2.全身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表现。

鉴别诊断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

2.根据不同病变而与皮脂腺囊肿、气性坏疽、急性静脉炎、淋巴结核等鉴别。

进一步检查1.血、尿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上升、核左移;尿糖是否阳性等。

2.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测定等。

颜面部疖痈的科普知识

颜面部疖痈的科普知识

什么是颜面部疖痈? 成因
常见病因包括皮肤损伤、毛囊炎及免疫力低下等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什么是颜面部疖痈? 症状
表现为红肿热痛、脓液分泌、发热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引发血液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为什么会发生颜面部疖痈?
为什么会发生颜面部疖痈? 风险因素
包括皮肤破损、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颜面部疖痈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颜面部疖痈? 2. 为什么会发生颜面部疖痈?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颜面部疖痈? 5. 如何治疗颜面部疖痈?
什么是颜面部疖痈?
什么是颜面部疖痈?
定义
颜面部疖痈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 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的脓包。
多见于脸部、颈部和耳部,尤其是青春期和成年 男性更易受到影响。
定期复查以确保康复。
谢谢观看
不良卫生习惯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为什么会发生颜面部疖痈? 生活方式
过度疲劳、压力大、饮食不当等均可能导致 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发生颜面部疖痈? 季节变化
夏季高温潮湿天气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发病 率。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尤为重要。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加重
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液增多,应及时 就医。
及早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就医?
反复发作
如果疖痈频繁复发,需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这可能是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
何时就医?
特殊人群
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一 旦发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这些人群感染风险更高,需格外谨慎。

疖

疖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随处可生,发于暑天者又称“暑疖”。

主要表现:最初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逐渐肿大,数日后结疖,中央变软,出现红白色小脓栓,肿的范围扩大,一般无全身症状。

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厌食等不适表现。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一)、暑疖:多发于夏秋季节治法:清暑利湿方药:六一散加味滑石10g 甘草6g 藿香10g 佩兰10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土茯苓12g 丹皮12g 生地20g(二)、疖病:疖肿较多,反复发病,此愈彼起,日久不愈,若发生于发际部称为“发际疮”,发于臂部称为“坐板疮”。

治法:祛风清热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6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栀子10g 石膏20g 黄芩10g 大黄10g 生地15g 元参15g 白花蛇舌草15g 蒲公英10g二、外治法1、扩创手术:将相互贯通的空壳呈“十”字型剪开,内撒九一丹,外贴太乙膏。

2、脓尽:鲜红肉芽起改用玉红生肌膏。

三、其他治疗方法1、内服梅花点舌丹、三黄丸、三黄片等。

2、黄柏、大黄各5g研面,白酒调敷疖内。

3、黄芪30g 蒲公英20g 紫花地丁30g 白花蛇舌草30g野菊花10g 天花粉10g 大青叶15g 赤芍15g水煎服,结合外治法,10~20付治愈。

按语:1、疖病较痈更多冗,而且治一批来一批,此愈彼起,反复无常,因此在手术治疗中要彻底,“十”字切开后,有粘厚连内脓苔者可用五五丹甚至红升丹给予腐化托毒,但必须注意,若微见嫩红色新肉则立即停药。

全身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即便是已痊愈仍需3~7天地内服药治疗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疖肿周围更要保持清洁,以免发生湿疹或皮炎。

3、发生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肿,尽量少用刀剪解决,以消为贵,如发热,头痛,急送医院。

4、饮食方面参照《痈》篇,疖的反复发作,无论年龄多大,均应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

疖 疔、有头疽、发、丹毒、瘰疬、走陷[专家专业]

疖 疔、有头疽、发、丹毒、瘰疬、走陷[专家专业]
泻火;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
专家资料
34
面疔治疗
二、外治法 初起:箍毒消肿,用玉露散, 脓成则提脓去腐, 脓出不畅,用药线引流; 若脓熟中软,有波动感,应切开排脓。 脓尽宜生肌收口,用生肌散、
专家资料
35
面疔治疗
【常用西药】抗菌素、支持疗法 【转诊原则】
颜面疔疮,面肿走黄 即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需及时转诊。
专家资料
8

生在大腿部和小 腿部的有头疖, 若挤压或碰撞可 以转变成发。
专家资料
9
疖-诊断
2、无头疖; 皮肤红色肿块, 无脓头 或有簇生, 破流脓水,潮红胀痛。 生面部者--挤压或碰撞--疔疮。
专家资料
10

生在头顶者:如脓成未切, 或切口过小,引流不畅— 头皮窜空— 蝼蛄疖。
专家资料
11
疖:诊断
手足疔疮、
一般性感染
红丝疔
烂疔(气性坏疽) 特异性感染
疫疔(皮肤炭疽)
专家资料
19
颜面部疔疮
一、概述: 1、定义:指颜面部的急性 化脓性疾病。 西医:面疖、痈。
专家资料
20
颜面疔疮
2.特点: 来势急、变化快、病情重。 疮形如粟,坚硬根深,
如钉之状,易成走黄危证。同,名称各异。 如眉心疔、眼胞疔、鼻疔、 迎香疔、人中疔、承浆疔等。
27

现代:金葡菌、 溶血性链球菌 经外伤等感染。
专家资料
28
颜面疔疮
三、诊断: 1、初起:粟米脓头,或麻痒,渐红肿热痛,
范围 3~6cm,根深坚硬。 约5~7天,肿势增大,浸润痛剧,脓头破溃。 约7~10天,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
出,肿消痛止,身热减退。

外科学经典病例:疖

外科学经典病例:疖

一、病历资料1.现病史患者,男性,20岁,因“左侧肩背部硬结伴疼痛1d”来院就诊。

患者3d前发现左侧肩背部一硬结,触碰硬结时自觉疼痛明显。

患者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肌肉酸痛等不适主诉。

2.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3.体格检查左肩胛区见一直径0.8cm的圆锥形隆起硬结,硬结及周围皮肤可见红肿,中央区可见黄白色脓点形成,未溃破,局部皮温稍增高,可及压痛,无明显波动感。

4.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血液分析和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诊治经过(1)初步诊断:左肩胛区疖。

(2)诊治经过:来院后在其脓头顶部涂抹石炭酸,配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金黄散等。

嘱患者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告知患者定期换药;若局部治疗效果欠佳或自觉症状加重,应即来院就诊,必要时不排除手术引流的可能。

经1周治疗后,患者来院复诊,病灶已无明显红肿及压痛。

三、病例分析1.病史特点(1)男性,20岁,因发现左侧肩背部一硬结,自觉疼痛1d后来院就诊。

(2)体检阳性发现:左肩胛区一直径0.8cm硬结伴红肿,中央区脓点形成,局部皮温稍增高,有压痛,无波动感。

(3)实验室检查:脓液细菌学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

2.诊断及诊断依据(1)、诊断:左肩胛区疖。

(2)诊断依据:①发现硬结3d,疼痛1d;②硬结及周围皮肤可见红肿伴有压痛,中央区脓点形成,局部皮温稍增高。

3.鉴别诊断(1)皮脂腺囊肿。

(2)痈。

(3)过敏性皮疹。

四、处理方案及理由1.局部治疗局部早期外敷鱼石脂软膏等;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抹石炭酸;辅以物理疗法减轻疼痛和促进吸收;有波动感时,应及早切开引流。

2.全身治疗一般无须全身治疗,但对疖病患者,应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全身治疗。

五、要点与讨论1.诊断要点疖是一种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周围皮下组织,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大腿及臀部,上肢及腰背部也较为常见。

青少年等皮脂腺代谢旺盛者及个人卫生状况欠佳者易发。

疖

坚硬型:疮形小而硬,反复发作。 多发型:疮形大三五相连,脓腔窜生,经
久不愈。
蝼蛄疖(坚硬型)
蝼 蛄 疖
(多发型)
蝼蛄疖
鉴别诊断
颜面疔疮:发颜面,初起有粟粒样脓头,根深
坚硬, 初起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痈:红肿范围大,无脓头。 囊肿型痤疮:坚实丘疹,可挤出白色粉样
物质。一般不化脓。
辨证论治
内治:
溃后期:
脓未尽可用九一散、太乙膏。 脓已尽可用生肌散外敷。 合并湿疮的可用青黛散以麻油调敷。 利凡诺湿敷/(炉甘石面3、黄柏面2、青 黛面1)
调护与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少食辛辣助火之品。 积极治疗和控制诱发因素。 禁忌挤压/碰伤疖肿,以免引起其他并发 症。
(初期分四型)
热毒蕴结:(有头疖)可见实热证。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暑(湿)热浸淫:(无头/暑疖)多伴有暑湿证。 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体虚邪恋,阴虚内热:(疖病)(多伴有糖尿病)
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体虚邪恋,脾胃虚弱: (疖病/蝼蛄疖)。
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参苓白术汤合五神汤。

定义: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部位、范
围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西医:疖、疖病、急性化脓性汗腺炎
、头皮穿凿性脓肿。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命名:
季节---暑疖,又称热疖。 形态---蝼蛄疖、珠疖。 部位---坐板疮、发际疮。 特点---疖病。
病因病理
内郁湿火,外感风热或暑热之邪 疖 卫外不固 + 外感温热 疖病 阴虚内热 头部疖肿引流不畅 蝼蛄疖
成脓期:溃后脓出者前方加托里透脓药:生芪、 山甲、皂刺、白芷。 溃后期:脓尽一般不需内服药。 成药:连翘败毒丸、清热解毒片、肿节风片等。 西医:严重的配合抗生素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疖 痈
定义

疖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 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多个 疖同时或反复在身体不同部位,称为疖病。常见于 小儿和青年,糖尿病患者尤为易发。
痈 是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 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染或由多个疖 融合而成。常见于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尤为易发。




局部症状 初起时局部迅速形成稍隆起的暗红色质地坚韧和 界限不清的疼痛肿胀浸润区,以后中心部出现多个脓头,逐 渐中心部发生组织坏死、化脓、溃烂、塌陷、形成火山口样 改变。同时感染引起周围的皮下组织坏死并产生大量脓液, 形成明显的浸润性水肿。还经常伴有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且有压痛。 全身症状 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 痛、食欲不振和身体乏力等,严重时可并发全身性感染。如 唇痈可通过面部静脉扩散到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危险 性极大。
治疗原则疖ຫໍສະໝຸດ 局部用药 局部消毒后涂石炭酸,鱼石脂等 热敷 理疗 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70%酒精湿 敷,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疗,并发全身症状时 需全身治疗。

痈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输液,加强营养,用止痛 及镇静剂,有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2.抗生素治疗。 3.局部治疗: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70%酒精湿 敷。面部痈应减少说话和咬嚼动作。 4.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炎症不能控制时应及时切 开引流,并将炎症坏死组织彻底切除。常用“+” 或“++”形切口,应深达筋膜下,去除所有坏死组织, 然后生理盐水纱布填塞。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饮食 病室空气,病人的自身卫生

谢谢

发生部位及诱因
疖 多发生在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 颈背部、腋窝、腹股沟、会阴及小腿等处。 痈 为多头疖,常发生于皮肤厚而韧的部位,如颈 项、背、腰等处,因而有颈痈、背痈、腰痈之称。 颈后痈俗称“对口疮”,背部痈为“搭背”。 皮肤不洁或经常受到摩擦、刺激以及全身或局部抵 抗力下降时,毛囊内的细菌即生长繁殖,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初起时皮肤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 节,皮肤紧张发亮,以后肿胀逐渐肿大成锥形隆起, 结节的中心因组织坏死化脓,形成黄白色的脓栓。 结节表面破溃,脓栓逐渐脱落,脓液流出后慢慢自 愈。 全身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 液丰富的部位,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出现全身中 毒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等。 如发生在危险三角区的疖,如被挤压可引起颅内感 染,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威胁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