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文化介绍共29页文档
苏州历史文化介绍

阖闾,政治家伍子胥、军事家孙武;铸剑大师干将,莫邪;
•
汉代文学家严忌、吴国大将陆逊及其子陆抗,三国天文学家陆绩,南北朝书画家
张僧繇、陆探微,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两晋文学家陆机;
•
唐代诗人陆龟蒙,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草圣”张旭、孙过庭,雕塑
家杨惠之,后晋商业家窦禹钧(五子登科典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军事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出版家毛晋传奇名妓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散文家归有光清代诗人吴梅村钱谦益娄东画派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沈德潜明晚期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明末清初光学家孙云球经学家惠栋医学家叶桂薛雪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大澄赵古泥清代帝师政治家翁同和外交家洪钧赛金花中国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近现代?近代民主人士柳亚子苏州七君子沈钧儒李公仆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史学家顾颉刚现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刺绣大师沈寿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
•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 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 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 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 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经 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 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 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 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 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 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 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 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 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 迁富民赴临濠(凤阳)。宣德年间,周忱、 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 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明以吴县、 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 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 有三县。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 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 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 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 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尤盛于文艺。明代 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为代表。晚明清初评点小说蔚成风 气,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为长洲人,
关于苏州的史记

关于苏州的史记苏州,古称吴,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它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苏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4年,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史记》中对苏州的记载不多,但足以展示其繁荣和地位。
关于苏州的史记记载主要集中在吴地的历史上。
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统一了吴地,成为当时的霸主。
这段历史对苏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艺术而享誉全球。
其中最著名的园林有拙政园、留园、寒山寺、报恩寺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精湛的园艺技术,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园林,苏州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苏州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刺绣、扇子、剪纸等,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
苏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虎丘、北寺塔、寒山寺塔等,这些古迹见证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苏州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著名的苏菜有松鼠鳜鱼、鲈鱼糊塌、红烧狮子头等。
这些菜肴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的赞誉。
苏州的人文环境也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的人民淳朴友善,他们热情好客,乐于与游客交流。
在苏州的街头巷尾,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和历史文化的沉淀。
总的来说,苏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
它拥有独特的园林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美味的食物和友善的人民。
这些都使得苏州成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欣赏园林、品尝美食、感受人文环境还是领略历史文化,苏州都能给予游客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感受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苏州常考历史人文知识

苏州常考历史人文知识归纳苏州民俗风情(一)戏曲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
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
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
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
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
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坛二百余年。
在昆剧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以及很多的著名作家,为后人留下许多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
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不过现已遍布大江南北。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其时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州婚纱苏州的婚纱也是一绝。
苏州虎丘婚纱位于苏州城北,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虎丘是苏州专业从事婚纱制造、批发的生产基地,为中国两大婚纱生产基地之一。
(三)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
民间传说在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
吴地有一种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曰“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之一。
此外,当地人还会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篇

第二篇 传承与发展
第一篇 历史与文化
城市简介
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 单位538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成功加入 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苏州位于富庶的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 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 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 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 境,交通发达。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 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 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 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 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 与南通、泰州隔江相望。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 有苏杭。”这里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从古至今繁荣 发达、长盛不衰,素有 “丝绸之都”、“园林之 城”的美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 典雅而闻名天下,因其小桥 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 有“东方威尼斯” 之称。现 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 园”、“园中有城”,山、 水、城、林、园、镇为一体, 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 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 都市。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三.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远期为185万人, 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 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四. 总体布局 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 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 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 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苏州的城
明清苏州城
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纂辑的书中,才为后人留下了一张《苏 州府城内水道图》。这幅刊于公元1639年的地图,分为四 幅。是苏州历史上对水道、桥梁绘注最为详细的地图。 明清时期的《苏州府城内水道四隅分治图 》是历史上表示 苏州城内河道最详细的一幅图,对研究城市内部水网分布 及太湖沿海地区水文地理和水利发展史有重要价值,现藏 于苏州市水利局。
苏州历史文化介绍共29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பைடு நூலகம்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文化传统
江苏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这
座古老城市的发展和演变。
苏州文化传统以“吴文化”为代表,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注重家庭和谐、孝道敬老。
苏州人崇尚礼仪,注重教育,尊重传统,重视文学艺术。
苏州园林、苏绣、苏剧、苏州评弹等都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是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都”。
苏州园林以其精
致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园林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
苏绣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刺绣而著称。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享誉世界。
苏绣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苏州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之一。
苏州评弹和苏州昆曲都是苏州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们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戏剧形式,传承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的丰富内涵,成为苏州文化传统的瑰宝。
苏州文化传统是苏州人民的精神家园,是苏州城市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苏州
文化传统仍然在苏州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苏州城市的文化符号,更是苏州人民的精神支柱。
苏州文化传统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为苏州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苏州史前文化概述

苏州史前文化概述苏州史前文化概述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部,为湖积平原。
境内陆势平坦,湖荡棋布,河流纵横。
长江流经北缘,太湖位于西隅。
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条件。
苏州境内经考古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
可分为环太湖区、苏南沿江区两个文化区。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吴县草鞋山、张陵山,昆山赵陵山、绰墩山、少卿山,常熟罗墩,吴江梅堰袁家埭、龙南、广福村,张家港东山村、徐家湾等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
马家浜文化,主要类型有东山村和草鞋山。
东山村类型以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为典型,属苏南沿江文化区。
草鞋山类型,苏州境内主要有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昆山绰墩山等遗址,地处太湖流域腹地。
马家浜文化实行氏族公共墓地,流行俯身葬。
文化特点:以腰沿圜底釜、牛鼻耳罐、三足平底鬶、红衣或外红内黑的喇叭形圈座豆等器形为代表。
崧泽文化,主要以张家港徐家湾类型为代表。
崧泽类型有吴县草鞋山、吴江同里、昆山绰墩等遗址。
其文化特征明显,陶器种类多,马家浜时期主要流行器形釜,到了崧泽文化时期逐渐被鼎所取代;罐、壶等器形以折肩、折腹为特征以及豆把上出现折阶;盛行矮圈足器;刻划纹与镂空组合纹饰丰富多彩以及彩绘的出现。
崧泽文化虽然像马家浜文化一样,仍流行氏族公共墓地,然而,氏族成员之间已出现分化,初级王权已经产生。
良渚文化,主要以吴江梅堰龙南类型为代表。
该遗址所揭示的以河道为中轴,居住址分布在两岸的聚落形态,是苏州最早的水乡村落。
这一时期的遗址苏州境内还有苏州越城、独墅湖,吴县草鞋山、张陵山、澄湖,常熟罗墩、黄土山,昆山赵陵、少卿山、绰墩山等。
良渚时期盛行土筑的高台墓地,埋葬一些氏族首领、贵族,并以随葬玉琮、玉璧为特征的墓葬。
其中,草鞋山遗址首次在国内墓葬出土玉琮、玉璧,解决了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琮、璧年代问题,在考古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赵陵山遗址在埋葬大墓的高台外围发现19座墓,其墓主尸骨被砍掉下肢、双脚,或身首异处。
东方水城,天堂苏州八年级主题班会通用课件

3. 苏州的园林艺术
园林的设计原则
苏州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园林的设计原则 包括景观的层次感、布局的对称性、空间的流动性和景物的组 合。景观的层次感通过巧妙的高低起伏和绿色植物的运用来表 现;布局的对称性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空间的 流动性则通过曲折的走廊和连续的景观串联起来;景物的组合 则通过不同的植物、建筑和装饰物的搭配来创造出独特的景观 效果。
2. 苏州的自然风光
运河水乡
苏州的运河水乡是中国最著名的水乡之一,被誉为“东方威尼 斯”。游览运河水乡,你可以乘坐古老的木船穿行在曲折的运 河上,欣赏到两岸的古老建筑和各种传统的运河文化。在水乡 的小巷里漫步,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江南风情,品尝到地道的江 南美食,体验到悠闲的水乡生活。
3. 苏州的园林艺术
PART · 3
3. 苏州的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的特点
园林的设计原则
园林的景点欣赏
3. 苏州的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的特点
苏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艺术独具特色。古 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注重营造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布局。 其中,苏州园林以小巧精致、布局巧妙、景物变化丰富而闻名。 在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假山、水池、廊亭、曲桥等,通过精 心的设计和布局,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 谐之美。
1. 苏州的历史与文化
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园林, 如拙政园、留园等。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 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
1. 苏州的历史与文化
苏州的传统手工艺
苏州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苏绣、苏锦、苏州剪纸等。这 些手工艺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融入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元素。 苏绣是苏州的代表性传统手工艺之一,以绣工精细、色彩鲜艳、 图案独特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