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集约化育苗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2019年贫困户种植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

2019年贫困户种植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

2019年贫困户种植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蔬菜产业稳步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必要的产业支撑,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蔬菜集约化育苗项目,通过采取集中统一育苗,对全县2019年春季有发展蔬菜产业意愿的贫困户无偿提供蔬菜种苗,现结合县域蔬菜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际,特制订如下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总体目标、任务1.总体目标按照贫困户自愿种植,经各乡镇调查摸底统计上报,贫困户种植早春大棚蔬菜及春季地膜辣椒所需种苗由县蔬菜办组织采取集约化育苗方式进行统一繁育。

项目实施中,通过招标,由县内具有育苗资质和技术力量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进行繁育,无偿提供贫困户种植。

2.项目育苗承担方(蔬菜育苗专业合作社)确定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承担育苗的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招标方式进行确定。

基本要求:具有相应的育苗资质和技术力量,有足够承担该项目育苗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并有相应的育苗经验。

3.项目主要内容采取集约化育苗方式繁育蔬菜种苗192万株,其中设施辣椒21.5万株,露地辣椒160.4万株,番茄5.6万株、绿芦笋4.5万株。

二、资金概算及来源1.资金概算项目概算总需资金46.898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户种植蔬菜所需蔬菜种苗的采购。

2.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式项目资金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解决,采取财政报账制方式支付。

三、项目实施效益通过项目实施,集中统一繁育辣椒、番茄等蔬菜种苗192万株,带动中台、新开、邵寨、西屯、什字、朝那、百里、蒲窝八乡镇361个贫困户种植蔬菜298.5亩(其中番茄18.5亩,设施辣椒30亩,露地辣椒230亩,绿芦笋20亩),大棚蔬菜亩均实现产值7000元,露地蔬菜亩均实现收入3000元,总实现收入108.95万元以上,户均收入3018元。

四、保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

项目建设中,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安排、协调调度、监督检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内容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内容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蔬菜生长发育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规范蔬菜育苗管理工作,提高蔬菜育苗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蔬菜育苗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育苗设施、育苗土壤、育苗水源、育苗温度、育苗湿度、育苗出圃时间等方面。

三、育苗设施管理1. 育苗设施应选择合理,有透光、通风、保温等功能。

定期进行设施的清洁和维护,以确保设施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2. 对育苗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设施正常运转。

四、育苗土壤管理1. 选择优质的育苗土壤,保证育苗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定期对育苗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2. 育苗土壤的调理应根据蔬菜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调配,满足不同蔬菜对土壤营养的需求。

五、育苗水源管理1. 育苗水源应选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定期清洁水管和水箱,防止水质污染影响蔬菜育苗生长。

2. 对育苗水源进行定期的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合格,保证蔬菜育苗的健康生长。

六、育苗温度管理1. 育苗温度是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应根据蔬菜的不同需求,合理调控育苗温度,以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

2. 对育苗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温度,保持适宜的育苗环境,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

七、育苗湿度管理1. 育苗湿度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蔬菜的不同需求,合理调控育苗湿度,以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

2. 定期测量育苗湿度,及时调整湿度,保持适宜的育苗环境,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

八、育苗出圃管理1. 根据蔬菜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确定育苗出圃时间,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

2. 出圃前进行育苗苗期调查,对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蔬菜出圃后能够正常生长。

九、育苗质量监控1. 对蔬菜育苗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育苗质量的可控性。

2. 对蔬菜育苗过程进行定期的抽检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十、相关记录和报告1. 对蔬菜育苗过程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包括育苗设施的维护记录、育苗土壤的采样检测记录、育苗水源的水质检测记录等。

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育苗作为蔬菜生产中的首要环节,是提高蔬菜生产综合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据统计,我市蔬菜生产约2/3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每年育苗移栽面积超过200万亩。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种苗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但我市集约化育苗中心多、规模小、装备水平不高,技术体系亟待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蔬菜集约化育苗水平和能力,促进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提升项目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根据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和结构调整需求,提升集约化育苗中心5个。

通过项目实施,育苗中心软硬件配套、育苗能力、技术水平及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苗床净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年育苗能力达1500万株以上,育苗日光温室达到20栋以上,育苗中心形成行业或企业标准,规范集约化育苗各个环节管理制度。

二、实施主体遴选(一)申报主体。

各县(区)可新建集约化育苗中心,也可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集约化育苗中心进行改造提升。

申报实施主体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须取得“蔬菜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范围内。

(二)遴选程序。

项目采取申报制,由实施主体向属地县(区)农业农村局申报,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评审、筛选,公示无异议后确定项目实施主体。

三、实施内容1(一)提升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水平在我市打造5个建设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集约化育苗中心。

育苗设施以日光温室、智能温室、轻简化装配式日光温室等设施为主,集成配套可移动育苗床架、精量播种、自动浇水喷灌、基质处理、拌种催芽、水质处理、加温降温、嫁接、植保、物联网等设施设备,大幅提升育苗中心设施装备水平。

(二)集成示范集约化育苗技术应用和示范优新品种、优新设备,集成示范设施标准化建造、环境调控、嫁接育苗、水肥促控、绿色防控等集约化育苗技术,结合育苗前品种推介、育苗中现场实训、生产中售后服务等环节,以集约化育苗为纽带做好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在全面示范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同时,提高种植户科技水平。

番茄、辣椒、茄子、瓜类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番茄、辣椒、茄子、瓜类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番茄、辣椒、茄子、瓜类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番茄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一、穴盘和基质选择、消毒72孔塑料穴盘,番茄专用型育苗基质。

提前7-10天进行消毒。

穴盘消毒: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40%甲醛100倍液放入容器,将洗净晾干的穴盘及用具浸入,浸泡30分钟,取出晾干备用。

苗床消毒: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次。

基质消毒:每立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与基质拌匀,覆膜堆闷2-3天,摊晾,药味挥发后用。

二、播种依据市场消费习惯或客户要求选择适宜品种,5月初主要为露地生产提供种苗,可选择金棚、金冠等品种。

4月12-13日播种。

选择发芽率大于95%以上的子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

播前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60℃的恒温水中,不断搅拌种子,浸泡15分钟;然后在常温条件下清水浸泡3-4小时,晾干后播种。

装满基质的穴盘整齐码放至一定高度,最上面放置一张空穴盘,人工适当用力压穴,使穴坑深达2cm左右。

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深度 1.0cm~1.5cm。

播种后,覆盖一层基质并将多余基质用刮板刮去,使基质与穴盘格室相平。

覆土后用细孔喷头浇透水,以穴盘底部渗出水为宜,然后放入催芽室内催芽。

三、催芽催芽室白天28-30℃,夜间20℃左右。

当种子开始拱土时,将苗盘摆放进育苗温室。

控制基质中水分,保持在饱和持水量的70%左右。

四、苗期管理温度:苗期的生长适温以白天25℃左右,夜间16~18℃为宜。

三叶一心后适当降低温度,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

光照:及时揭开草苫,定期冲刷膜上灰尘,以保证秧苗对光照的需求。

水分:要求上午浇水,在幼苗顶出基质时,轻浇一次水。

子叶展开后,控制基质水分,使根系向下生长。

最好用细雾喷头,避免冲倒幼苗。

心叶伸出后,采用“一轻一重”的浇水方法:即在基质表面完全干燥后,先浇一次透水,等到穴盘边缘或某些因基质装填量不均或浇水不均而出现局部地方变干后,补充性的轻浇一次水,使基质各处的湿度相当,再等到基质水分整体干燥后,重复上述步骤。

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方案

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方案

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方案英文回答:Intensive Vegetable Seedl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Introdu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nsive vegetable seedling base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This plan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stablishing such a base.1. Site Selection:The location of the seedling base should be chosen carefull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factors such as access to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land.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a site that is close to the target market to reduce transportation costs and ensure freshness of the produce.2. Infrastructure:The base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necessary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efficient seedling production. This includes greenhouses, irrigation system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and lighting facilities. The greenhouses should be designed to provide optimal growing conditionsfor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bles.3.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ques:The base should adopt modern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ques to ensure high-quality and uniform seedlings. This includes using high-quality seeds, proper soil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fertilization and pest control measures. Additionally,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hydroponics or aeroponics can be considered to maximize production efficiency.4. Automation and Technology:The use of automation and technology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eedling production. Automated systems for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and lighting can reduce labor costs and improve accuracy.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sensors and data analytics can provid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llowing for timely adjustments and optimization.5. Staf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A well-trained and efficient staff is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the seedling base. 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seedling production techniques, pest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equipment. 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 should also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smooth operations and maximize productivity.6.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edling bas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Measures such asrainwater harvesting,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proper waste manag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base. This will not only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but als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and reputation of the base.中文回答: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方案。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

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各种管理制度。

其中,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集中育苗,可以提高蔬菜的适应性和抗性,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二、蔬菜集中育苗的优势1. 提高育苗效率:蔬菜集中育苗可以有效地提高育苗的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2. 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通过集中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3. 保持一致性:集中育苗可以保持蔬菜生长的一致性,使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均衡状态。

4. 节约土地资源:集中育苗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5. 减少施肥量:通过集中育苗,可以减少施肥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的实施1. 选择适宜的育苗场地:选择适宜的育苗场地是蔬菜集中育苗管理的第一步。

育苗场地应该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避免积水和病虫害的发生。

2. 选用优质的育苗基质:选择优质的育苗基质是提高蔬菜育苗效率的关键。

育苗基质应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够为蔬菜提供充足的营养。

3. 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在蔬菜育苗过程中,要控制适宜的温湿度,保持育苗环境的稳定性,避免极端温度和湿度对蔬菜的影响。

4. 积极管理病虫害:在蔬菜育苗过程中,要积极管理病虫害,定期检查蔬菜的状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合理施肥浇水:在蔬菜育苗过程中,要合理施肥浇水,按照蔬菜的需求给予适量的养分和水分,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

6. 规范管理程序:在蔬菜集中育苗管理中,要建立规范的管理程序,明确各项操作的步骤和标准,保证蔬菜育苗的质量和效率。

四、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的成效通过蔬菜集中育苗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适应性和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集中育苗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益,促进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1篇)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1篇)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1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我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全力打造北方重要的蔬菜集散地。

二、发展目标全旗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其中保护地生产15000亩,裸地蔬菜5000亩。

新增日光温室4000亩,新增塑料大棚8000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2.4亿斤,实现产值3.6亿元,纯收入达到2.4亿元。

同时,启动建设沙日浩来果菜批发市场,组建蔬菜经营公司。

三、产业布局以国道111线、省道大阜线和县道大库线三条公路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以内为重点,按照区域发展、集中连片的原则,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

四、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旗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全旗蔬菜产业发展。

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明确目标,成立组织机构专项推进。

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各地要按照20xx-20xx年全旗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将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适宜耕地全部纳入规划范围。

按照每个设施农业小区不少于100亩的标准,对小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逐步实现小区品种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基地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

(三)普及科技,强化服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要大力引进、培育优良种苗,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广节水、节能等新技术。

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

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

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子处理:选择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并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整齐度。

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育苗床,并施足底肥。

同时,苗床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苗期病害。

播种技术:根据蔬菜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和播种密度。

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种子均匀分布,提高出苗率。

苗期管理: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促进幼苗生长。

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营养管理:根据幼苗生长阶段和生长需求,合理配置营养液或施肥,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同时,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浓度,避免烧苗或影响幼苗生长。

壮苗培育:通过选择适宜的苗龄、合理调控环境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培育壮苗。

壮苗标准一般为株高适中、茎粗壮、叶片浓绿、根系发达等。

移栽技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和季节特点,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和移栽方式。

移栽前要对幼苗进行筛选和处理,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幼苗生长质量。

总之,蔬菜集约化育苗提质增效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技术、苗期管理、营养管理、壮苗培育和移栽技术等
措施,提高蔬菜育苗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技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蔬菜集约化育苗实施方案
1、总体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优良品种种苗供应为目标,积极创建育苗设施,开展集约化育苗,为全县新建日光温室提供优质种苗100万株,推动我县高效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

2、主要内容
(1)2009年2月底5月初培育各类蔬菜种苗60万株,其中西甜瓜种苗5万株,茄果类种苗55万株,保证全县新建温室、塑料大棚蔬菜种苗需求。

(2)2009年5月-9月培育各类优质蔬菜种苗30万株,其中西甜瓜种苗5万株,茄果类种苗20万株,芹菜等种苗5万株,满足全县温室种植需求。

(3)2009年11月-2010年2月育成辣椒、番茄、葫芦共10万株,满足早春茬温室及塑料大棚蔬菜种苗需求。

(4)开展黄瓜、西瓜、甜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芹菜等7种作物32个品种筛选试验和辣椒、西瓜嫁接育苗实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瓜菜品种和总结出嫁接技术。

(5)进一步试验总结不同瓜菜作物标准化集约化育苗技术。

(6)维修改建7座温室,配套育苗床、穴盘及自动化播种喷灌等设施。

3、投资计划
计划总投资30万元,主要用于育苗技术的研究、品种
筛选、温室改建维修及配套设施购置等。

4、保障措施
成立集约化育苗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业务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通过定人、定责、定任务、定考核办法,强化责任、明确目标,确保基地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重点进行优良品种的筛选试验和推广基质栽培技术、农作物秸秆和废渣加工利用、粪便再利用等适用新技术,提高育苗基地的生产技术水平。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五
2010年蔬菜集约化育苗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设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挥种苗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010年,金塔县农技中心在2010年育成各类优质蔬菜种苗130万株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育苗设施、培训技术人员;根据全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生产状况,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二、主要内容
1、土建工程内容
完成原有8座日光温室的改建扫尾、新建塑料大棚5座的基础上新建2座日光温室和2座塑料大棚,达到10个日光温室,7座塑料大棚;建成占地面积600m2的基质配料场地一个;建设室外供水管道375m,室外低压电路450m及其它配套附属工程。

2、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内容
购置育苗穴盘1万套,安装自动卷帘机及棉帘购置2套;购置遮阳网、棚膜等附属设备4套;加工制作苗床2套;配套自动化喷灌系统4套;购置成品基质400袋;抽水泵2套;机动喷雾器4台及农膜、化肥、种子等部分农用物资;购置全自动智能化点播机一套,以提高集约化化育苗效率,更好服务于设施产业的发展。

3、生产内容
(1)、计划完成技术培训2期,培训技术骨干60人次,
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宣传10场次,培训农户800人次。

(2)、继续开展各项试验,包括筛选适宜不同蔬菜育苗的基质配方试验;辣椒、番茄、芹菜等5种作物的品种筛选试验;进行一季两茬西甜瓜试验和麦收后复种菜花的实验;月季、银杏穴盘扦插试验;西瓜嫁接试验和芹菜最佳播种方法的筛选试验。

4、计划全年育成300万株优质蔬菜种苗,具体如下
(1)2010年2月底5月初培育各类蔬菜种苗150万株,其中西甜瓜种苗15万株,茄果类种苗120万株,大田瓜菜种苗15万株,保证全县温室塑料大棚及部分大田蔬菜种苗需求。

(2)2010年5月-9月培育越冬一大茬瓜菜种苗100万株,包括黄瓜、茄子嫁接苗5万株,西甜瓜种苗5万株,茄果类种苗80万株,芹菜等种苗10万株,满足全县温室种苗需求.
(3)2010年11月底-2011年2月育成辣椒、番茄、葫芦共50万株,满足早春茬温室及塑料大棚蔬菜种苗需求。

三、投资计划
计划总投资50万元,主要用于育苗技术的研究、品种筛选、温室建造及配套设施购置等。

四、保障措施
成立集约化化育苗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业务培训、试验示范、技术推
广等,通过定人、定责、定任务、定考核办法,强化责任、明确目标,确保方案任务落到实处。

二○一〇年一月十五
2011年蔬菜集约化育苗实施方案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特四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建设集约化蔬菜育苗中心,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蔬菜良种普及率和良种种苗的供应能力。

2011年金塔县集约化育苗中心继续扩建和完善育苗设施,来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改善蔬菜品质,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推动农业发展后劲、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一、总体目标
根据我县“十二五”制定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集约化育苗规模,提高设施蔬菜育苗质量标准,为温室产业发展强基添力。

今年在县农技中心试验场继续扩建集约化育苗中心,争取在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00亩以上,年培育蔬菜种苗15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中心1个。

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向设施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目标发展。

同时健全完善产销运行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化育苗队伍,带动全县蔬菜育苗技术全面推广。

二、主要内容
在县农技中心试验场现有高标准日光温室10座和塑料拱棚7座的基础上,计划投资100万元进行下列建设内容:
1、新建加固型钢架结构大棚11座,并将三合开发区现有1座连栋温室和6座温室进行维修和改进,完善配套育苗设施。

2、新建1200平方米双连跨(含育苗、催芽车间及增温、降温设施)育苗温室1座。

3、新建三连跨大棚1座。

4、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集约化播种车间、恒温催芽车间等现代育苗基础设施800m2。

5、配套购置移动苗床、穴盘、喷滴管、保温帘等育苗设施80台套,购置育苗基质5000袋。

三、实施地点及隶属关系
我县的集约化育苗中心主要在县农技中心试验场建设,辅助建设地点在三合农业生态开发区。

为规范和探索集约化育苗中心的市场运营机制,我们在年初注册成立了“金塔县禾丰种苗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县农技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管理,通过合作社加强与村级专业合作社的联系,吸纳种植农户、运销商贩、加工企业广泛参与,培育队伍,建设基地,拓展市场,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民”的集技术服务和产前、产中、产后相连接的保育苗、保供应、保服务、联销售的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协调工作。

为保证金塔县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设质量和资金的正确使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二是强化技术力量进行试验推广。

为推广集约化育苗新技术,解决传统育苗成本高、秧苗成活率低、生长不整齐等问题,实现种苗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满足种植农户种苗
生产需要,县农技中心专门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集约化育苗的技术专业团队,积极实践总结穴盘基质育苗新技术,加大了适宜本地种植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力度,集中进行标准化育苗。

三是依托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产销体系。

为有效解决种苗销售问题,我们依托县上成立的日光温室协会和我们新注册的禾丰种苗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联系衔接进行订单化生产,逐步拓宽集约化育苗的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信息联动,为农产品找销路,有效解决“卖难”问题,起到连接农户和市场之间的纽带,增强了农民抵御农业经营风险的能力,最终使我县集约化育苗逐步形成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

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设施蔬菜产出效益。

首先在集约化育苗过程中,从品种筛选、基质配方、穴盘育苗、嫁接栽培、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种苗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所育种苗的质量。

另外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大力示范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设施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格控制肥药剂量,所生产的产品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保障人民群众都能吃上放心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