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十个生字,读写“规模、需求、翻山越岭、泥泞、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保证、满怀深情”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淮海战役资料、图片教学流程一、导言: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四《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了解一下支前大军都做了哪些贡献。
(板题)二、自读自悟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轮读课文,互相检验一下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4.指名回答思考题。
5.师:解放区人民在运物资、弹药、转运伤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选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做出批注,写出你的感受。
6.指名读感受深刻的部分,并说出各自的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7.生评价读文情况,看是否读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8.这些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支援前线的解放区人民,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
对此,陈毅曾深情地说(齐读最后一句)9.指导朗读这一句。
10.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11.朗读全文12.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三大战役的资料。
13.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三、识字教学跋、涉、输、超、昼、胶、肿、疮、拄、誉指名读字、组词、造句。
集体订正。
四、总结解放区的人民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你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一下他们。
正是这些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才会使中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教科版【五语】《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语】《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教学难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或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在课前进行设计的时候,是想通过学生们的分组讨论来解决,从而也使这节课出现一个高潮。
但事实上的效果并不好,不但没有形成高潮,就本课的难点也没有很好地突破。
课后老师们进行研讨的时候,他们都提到了老师的引导不是很到位。
其实一上完这节课,我就进行了教学反思,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如我在提示学生的时候,用的是下列词语:战争性质、集团利益、国家职能、历史趋势。
这些词的专业性太强了,不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就这几个
词就已经使学生晕头转向了。
尽管自己在课上给了学生很多的提示,学生们讨论还是不热烈,这节课的高潮还是没形成。
如果课前准备工作做的够充分的话,就应该想到这个问题,老师的提示完全可以选用学生更为熟悉的词语,如:士气民心、战略战术、阶级立场等,这样学生能够觉得自己有话说,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也就会更热烈,讨论后的学生发言就会更积极,这样预期的课堂高潮就会形成,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会更好地得以解决。
这个问题的出现说明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课前准备上,而对于课堂的调控准备不到位。
这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认真,备学生,备教材,备过程,做反思。
我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相关资料)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整体把握
1、“支前大军”指的是什么人? 这支大军在淮海战役中主要做 了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 的? 2、用简要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 括出来,写在课本上。
讨论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请联系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 料,谈体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 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 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 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 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 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 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 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 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初读感知
课后拓展
1、写一写。把读完课文后的感 受写下来。 2、编一编。根据课文所提供的 材料,把印象最深的人物和事 件编成小故事,讲给别人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生字学习
跋 bá 跋涉 昼 zhòu 白昼 胶水
涉 shè 涉及 胶 jiāo
输 shū 输液 肿 zhǒng 肿胀 超 chāo 超市 疮 chuāng疮疤
拄 zhǔ 拄拐 誉 yù 名誉
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 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 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 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 战略性战役。
初中历史淮海战役教案

初中历史淮海战役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淮海战役的重要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淮海战役的过程和结果。
3. 思考淮海战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淮海战役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
2. 淮海战役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1. 淮海战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淮海战役中涌现出的优秀将领和战略战术。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或教材,进行相关讲解。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了解战役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淮海战役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材讲解淮海战役的发生原因和过程。
2. 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答。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淮海战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淮海战役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强调重要观点和结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阅读,增进对淮海战役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淮海战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其他重要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2)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教科版五年上-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浓河中心校“三二一”教学法导学案
1我能查找有关淮海战役和陈毅元帅的资料。
2我会依据导学案中的目标要求,重难点提示,确定自我学习目标。
3我能找出学习中自己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问题,在
书中做好标记。
一、自我学习汇报
1、我能和大家共享有关淮海战役和陈毅元帅的资料
2、我能真确流利读文,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共赏
夯实基础:
运输超载
2、
貌,用点上的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这就是“点面结合”的方法。
要准确确定好“点”和“面”。
初中历史_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⑴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基本历史事实⑵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2. 过程与方法:⑴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⑵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⑶活动探究:讨论、列举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北平和平解放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及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⑵通过分析课本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决定历史的发展,进而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教学难点对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的分析。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并用课件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 蒋介石1946年6月发动内战,第一年,双方攻守情况为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2. 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攻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板书课题)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首先让学生归纳战略大决战的背景(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二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二)情境创设:播放《三大战役》视频(三)自主探究:1、出示幻灯片《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统计表》(布置学生阅读92——95页全课内容,列举出三大战役的简要情况,同桌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第一排自学辽沈战役,第二排自学淮海战役,第三、四排自学平津战役)2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根据93页《三大战役示意图》,与学生一起归纳三大战役经过,填全表格,自学相关战役的小组与教师共同填表,另外两组补充完整,教师板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读写“规模、需求、翻山越岭、泥泞、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保证、满怀深情”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所起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认识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淮海战役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四《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了解一下支前大军都做了哪些贡献。
(板题)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轮读课文,互相检验一下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思考题。
5.师:解放区人民在运物资、弹药、转运伤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选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做出批注,写出你的感受。
6.指名读感受深刻的部分,并说出各自的感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7.生评价读文情况,看是否读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8.这些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支援前线的解放区人民,是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障。
对此,陈毅曾深情地说(齐读最后一句)
9.指导朗读这一句。
10.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11.朗读全文
12.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三大战役的资料。
13.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
三、识字教学
跋、涉、输、超、昼、胶、肿、疮、拄、誉
指名读字、组词、造句。
集体订正。
四、总结
解放区的人民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你用真诚的话语去称赞一下他们。
正是这些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才会使中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拓展阅读
《狱中联欢》
六、作业
将此文讲或读给家长听
板书:
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
运物资运弹药
↓
转运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