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教材)精选全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教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很多因素的工作。

一是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二是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三是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是对初步设计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是要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一、配合比设计流程和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使用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单位的工艺条件,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要求,做好配比委托内容的准备;第二阶段是选用材料、选用设计参数,这是整个设计的基础。

材料和参数的选择决定配合比设计效果以及设计是否合理;第三阶段是计算用料,可用重量法或体积法计算;第四阶段是对配合比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并加以确定。

配合比确定后,应签发配合比通知书或者配合设计报告单。

搅拌站在进行搅拌前,根据仓存砂、石的含水率作必要的调整,并根据搅拌机的规格确定每拌的投料量。

搅拌后应留置试块并将试件强度反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1)绝对体积法: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mc0+mg0+ms0+mw0= mcp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其值可取2400~2450kg 。

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报告

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报告

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报告1. 引言搅拌站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设备,它负责对原材料进行配比混合,以获得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混凝土。

而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则是指根据工程需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确定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比例。

本报告旨在对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为工程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提供依据。

2. 配合比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因工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配合比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抗压、抗拉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进而确定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

- 流动性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影响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和料砂比。

- 耐久性要求: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耐久性,要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矿渣粉、粉煤灰或其他活性掺合料的掺量。

3. 配合比设计步骤搅拌站出配合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原材料性能测试为了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对原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

常见的测试包括水泥标号、砂浆流动度、骨料质量等。

通过这些测试数据,可以初步确定配合比中各组分的比例范围。

3.2 配合比初选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初步的配合比初选。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流动性要求和耐久性要求,确定配合比中水、水泥、砂、骨料等各组分的初步比例。

3.3 配合比试验根据配合比初选结果,进行配合比试验。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细观结构。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配合比,使其更加符合工程要求。

3.4 配合比评定根据配合比试验结果和工程需求,对配合比进行评定。

评定的主要依据是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其成本和施工性能。

4. 配合比设计实例为了更好地说明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以下是一个配合比设计实例:4.1 工程要求某高层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如下: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S10,流动度等级为F4。

搅拌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程序

搅拌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程序

搅拌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调整程序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砂石含水率和碎石的实测筛分结果进行调整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具体步骤如下:
1、试验员每天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当雨天或含水率有明显变化时,加大粗细骨料含水率检测频率),粗骨料的颗粒分析。

2、根据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检测结果,计算施工配合比;根据粗骨料的颗粒分析结果,计算各规格的比例。

3、混凝土搅拌前,由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审批《混凝土浇灌申请书》,试验人员接到申请单后,根据申请单内容填写《混凝土开盘鉴定》通知单。

4、试验人员将《混凝土开盘鉴定》,递交搅拌站搅拌机操作手,操作手根据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参数输入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器,经试验员复核确认。

5、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配料单的每盘施工用量,将各项材料的每盘施工用量储存在搅拌机电脑中。

6、混凝土混合料拌制2~3分钟后,试验人员立即对此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性能检测。

当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都达到规范、设计及施工要求后,严格按照此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执行;若当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达不到规范、设计及施工要求时,试验人员立即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分析、调整,直到拌合物性能满足上述要求后,严格按照调整后
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执行,并且试验人员按照调整后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重新出具混凝土施工配料单。

上述《混凝土开盘鉴定》一式三份,工程部门、试验室、搅拌站各存档一份。

7、混凝土开始搅拌到浇筑完成期间,试验人员全过程进行监控,搅拌机司机禁止擅自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更改。

年产3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

年产3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

年产3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工艺设计目录第一章设计条件 .................................................................................................................................................. 11.1原始材料参数 . (1)1.2 自然条件 (1)1.3 设计范围 (1)1.4技术指标 .......................................................................................................................................................... 1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 22.1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22.2 确定水胶比 .. (2)2.3 确定用水量...................................................................................................................................................... 42.4确定胶凝材料用量. (4)2.5 确定合适的砂率 (4)2.6 确定配合比 (5)第三章物料平衡计算 (6)3.1生产能力计算 (6)3.2干物料 ........................................................................................................................................................... 63.3湿物料. (7)3.4物料平衡表 (7)第四章设备选型计算 (2)4.1 搅拌机............................................................................................................................................................... 84.2输送设备 . (9)4.3储仓及堆场 (12)4.4 骨料配料机 (14)4.5 计量系统 .......................................................................................................................................................... 154.6砂石仓 ........................................................................................................................................................ 17参考文献 ................................................................................................................................................................ 18第一章设计条件1.1原始材料参数:(1)水泥:P.O52.5级,水泥强度等级值得富裕系数为1.10;(2)砂:中砂,堆积密度为1.5g/cm3;(3)石:碎石,堆积密度1.6 g/cm3,石子最大粒径5~20mm;(4)水:自来水;(5)减水剂:FDN,减水率17%,掺入量0.8%。

混凝土搅拌方案设计及搅拌站

混凝土搅拌方案设计及搅拌站

混凝土搅拌方案设计及搅拌站《篇一》混凝土搅拌方案设计及搅拌站一、搅拌站选址及布局1.1 搅拌站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原材料供应充足,且不影响城市规划、环保、安全等的前提下进行。

1.2 搅拌站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进度、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合理规划,确保搅拌站的正常运行和混凝土的及时供应。

1.3 搅拌站内应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原材料仓库、混凝土存放区、废料处理区等功能区域。

二、混凝土搅拌方案设计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需求,结合原材料质量、强度、耐久性等因素,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2.2 搅拌设备选型及配置根据混凝土产量、混凝土种类、工程进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并进行合理配置。

2.3 搅拌工艺及操作规程制定合理的搅拌工艺流程,明确各岗位操作规程,确保混凝土质量。

2.4 搅拌站环境保护及安全措施制定搅拌站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搅拌站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搅拌站运营管理3.1 人员配置及培训合理配置搅拌站工作人员,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3.2 原材料采购及管理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加强原材料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

3.3 混凝土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混凝土质量检测体系,加强混凝土质量检测,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3.4 客户服务及售后保障优质的客户服务,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完善的售后保障。

四、搅拌站信息化建设4.1 建立搅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混凝土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4.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搅拌站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3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化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本施工方案旨在为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和运营一套全面、细致的指导,以保证混凝土搅拌站的正常运行,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篇二》混凝土搅拌站施工方案的细化与实施一、搅拌站的建设与布局1.1 搅拌站的建设应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与施工地点的便捷连接,确保混凝土的运输效率。

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精心整理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文献综述一、自密实混凝土简介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如水泥)和各种矿物掺合料、骨料(如砂石)及水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合形成混合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形成具有力学性能的人造石材。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nsolidating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

工作奠定了基础。

1、国内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国内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90年代初期。

1987年冯乃谦教授提出了流态混凝土概念,奠定了这一研究的基础。

1993年,北京城建集团构件厂在研制出C60-C80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于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于1996年获得了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家专利。

之后,中建一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及深圳、济南、天津、宁夏等地陆续有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报道。

2003年广州西卡建筑材料公司天津分公司先后在天津和北京举办“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研讨会”,推动了津京地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此外,清化大学的廉慧珍教授、覃维祖教授、武汉工业大学的马保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巴恒静教授、福州大学的郑建岚教授、中南大学的谢友均教授、山东建工学院的李志明教授以及江苏建材研究院、天津3、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现状目前,自密实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及水下工程、预制构件中,国内也已有自密实混凝土用于特殊结构施工报道,如大型爆炸洞、水工建筑物、窄径深孔井桩、钢管混凝土等。

加拿大、英国有报道通过高掺量粉煤灰生产出28天强度为28-46MPa和30-35MPa的自密实混凝土;世界上跨度最大(主跨1990m)的悬索桥一明石海峡大桥工程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用的典范。

明石桥的2个锚锭分别使用了24万m3m和15万m3m强度为25MPa的自密实混凝土。

搅拌站配比实验报告

搅拌站配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配制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验证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配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水泥:P·O 42.5级水泥,密度为3.1g/cm³。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8,密度为2.6g/cm³。

3. 石子:粒径为5~25mm的碎石,密度为2.7g/cm³。

4. 水:自来水。

5. 外加剂:萘系减水剂。

三、实验设备1. 混凝土搅拌机:JS2000型。

2. 水泥净浆搅拌机:JS2000型。

3. 电子天平:最大称量1000g,精确度0.01g。

4. 砂石筛分机:标准筛。

5. 混凝土试模:150mm×150mm×150mm。

6. 混凝土养护箱: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上。

四、实验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具体如下:(1)C20混凝土:水泥:砂:石子:水=1:2.5:4.5:0.4。

(2)C30混凝土:水泥:砂:石子:水=1:1.5:3:0.3。

(3)C40混凝土:水泥:砂:石子:水=1:1:2:0.2。

2. 混凝土制备: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取水泥、砂、石子、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拌5分钟。

3. 混凝土试件制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150mm×150mm×150mm的试模中,捣实,脱模后放入养护箱中养护。

4. 混凝土性能测试:在养护期满后,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C20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1)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为21.2MPa。

(2)和易性:坍落度为18mm。

(3)耐久性:抗渗等级为P6。

2. C30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1)抗压强度:28d抗压强度为30.5MPa。

(2)和易性:坍落度为22mm。

(3)耐久性:抗渗等级为P8。

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预拌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或工地上将水泥、石子、砂子、水和必要的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进行搅拌、运输、倒入模具或施工现场的混凝土。

它具有质量稳定、强度高、施工方便、工期短等优点。

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果,制定了以下技术规程。

二、原材料的选择和储存2.1 水泥2.1.1 选择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选择不同标号的水泥。

同时,应注意水泥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优先选用新鲜水泥。

2.1.2 储存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库房中,不得与有机物质接触,避免受潮和结块。

水泥应按照生产日期和品种分类储存,先进先出原则使用。

2.2 石子和砂子2.2.1 选择石子和砂子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用石子和砂子。

同时,应根据不同工程要求,选择不同粒径的石子和砂子。

2.2.2 储存石子和砂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石子和砂子应按照不同规格和品种分类储存,在使用前应进行筛分。

2.3 水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水应清洁、无色、无臭、无味,PH值应在6~8之间。

2.4 添加剂应根据不同工程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

添加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三、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3.1 配合比设计原则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和经济性为原则。

3.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3.2.1 等级法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工作性能确定石子、砂子用量,再根据配合比的设计原则确定水的用量。

3.2.2 设计法根据预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确定各种原材料的用量,然后进行混合试验,优化设计配合比。

四、预拌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4.1 搅拌4.1.1 搅拌设备预拌混凝土的搅拌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机的容量应根据工程施工量和搅拌周期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试拌调整(略)
生产用配合比调整
• 有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水泥:270,粉煤灰:72,矿粉108, 水175,砂:694,石子:1131.砂中5mm以上颗粒含量25%,含 水5%,石子含水均小于0.2%,石子最大粒径40mm,5-20 mm占 40%,20-40mm占60%,试计算生产用配合比。 • 1、计算砂用量:694/(1-25%)=925(干燥状态砂) 925/(1-5%)=974 2、计算水重量:175-(974-925)=126 3、计算石子重量:5-20mm石子=1131*0.4-(925-694)=221 20-40mm石子=1131*0.6=679 得生产用配合比为:水泥270,粉煤灰72,矿粉108,水126, 砂974,5-20mm石子221,20-40mm石子679.
•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 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
•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 定。
• 3.0.8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 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 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 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ordinary concrete (征求意见稿)
•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 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1、前期准备
• 所用原材料尽量一次备齐。 • 对所用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测。 • 试验环境,试验设备要满足相关要求。 • 人员素质要满足所检项目的要求。 • 根据试验目地,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 • 制定各类相应的图表以利汇总分析。 1、原材料检测表格 2、粉煤灰、矿粉不同掺量数据 3、外加剂不同掺量减水率数据
一、设计基本步骤
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计算
1、采用实际数据法,查试验数据直接代入计算。 • 查值:当普通42.5水泥28天抗压强度值为49.2,掺粉煤灰12%、 矿粉18%时28天抗压强度值为46.3。
• 2、采用计算公式法: • fb=1.1*0.9*0.95*49.2=46.3 用Excel计算


二0一一年三月
2、设计举例
• 基本参数设定: • 采用天山P.C32.5水泥、乌鲁木齐地区常用天然砂、卵石,最大 粒径40mm,八道湾电厂F类Ⅲ级粉煤灰,八钢矿粉S75级,自配 泵送剂,掺量0.8-2.5%减水率10.5-33.8%。 • 掺粉煤灰泵送普通混凝土。 • 强度等级C15-C35。 • 混凝土重量每立方2450 • 采用固法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
试拌
• 将计算的配合比填入试拌表格 • 试拌记录表格 • 试拌计算小条
调整
• 根据试拌的情况现象和数据进行调整 • 再行验证后,符合要求可进行生产。
成本分析
• 成本分析表格
• 向表格内输入相应材料单价和配合比数 据。
正在修订的配合比设计简介
混凝土搅拌站配合比设计步骤
王军
新疆恒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概述
• 混凝土公司是专业生产混凝土的单位,这就要求公司要有相当 数量的配合比储备且要有系统性,那么怎么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系 统的配合比呢,下面就本人的设计习惯与大家进行交流,因为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只要遵寻相关的规程标准每个人都有个人习惯, 如有不到不处请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