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说题实录优秀范文

高一数学说题实录优秀范文
高一数学说题实录优秀范文

高一数学教研—说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葫芦岛市教研中心,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今天我们把高一数学组的教研过程展示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参与进来,留下宝贵的意见。

必修1教材内容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必修2立体几何第一节的教学本周也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即将出一套周测卷。海盼盼老师已经把我们各个小组的题目进行整合并下发给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对各组所选题目进行说题,大家共同探讨题目的取舍和题目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从试题的来源,课标对知识点的要求,考察的目的,试题的解题思路,涉及到的思想方法,试题的拓展延伸,学情等方面进行说题。现在由第一小组开始进行说题:

第一小组:

主发言人(王颖楠老师):

我们小组所选题目主要围绕“集合与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表示方法”。课标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在高考中载体比较丰富。主要与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结合。单独的集合知识并不难。针对集合部分的特点,我们组选择了(1)、(2)两个小题。(1)题主要结合必修1中指对函数内容,主要考察简单指对不等式解法,及集合

的基本运算。第(2)小题要求学生能够由并集运算的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并依据该关系对含参不等式的两端取值进行讨论。教授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集合B可能为空集。当集合B非空时,想使含参不等式成立,不等式两端取值应满足相应条件。针对定义域值域表示方法,课标中要求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方法。(3)、(4)题把二次函数,对数函数与二次根式结合,分别考察了二次函数与具体函数和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求法。(5)、(6)、(7)题主要考察函数的最值与恒成立问题,(5)题可以由a值大小讨论单调性,从而分别得出最值,也可以直接分析函数解析式,发现无论a取何值函数必单调,所以最值必在区间两端点取得。所以直接加和即可。第(6)题是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复合问题,第一个问考察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第二问将具体的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复合,需要学生利用换元思想求解,第3个问在第2个问的基础上在复合函数中加入参数,需要学生在掌握“换元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求出给定区间含参二次函数最值。第(7)题第1,第2问分别考察待定系数法和简单不等式解法。第三个问需要先移项进行参数分离,将条件转化为m小于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小值,最后通过分析函数单调性求解。对于本题我们组设计了5个变式,通过条件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体会到一点儿小的改动都会影响到整个问题的求解。

(PPT展示):

一.集合与函数定义域,值域,表示方法:

{}{}(

)(][]()(]()[]221381,log ()1.1,4.1,4.,00,4.,10,4x A x B x x x A B A B C D =≤≤=+>=-∞-∞- 1.若集合则 {}

{}22.2150,121A x x x B x m x m A B A =--≤=+≤≤-= 已知。若,

求m 的取值范围.

(

)()()()(]

.1,.2,.,3.12.,2A B x D f C +∞+∞=-∞函数(

)4.(2)f x f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25.()log (01)1,31

1

.4..3.43

x a f x a x a a a a A B C D -=+>≠最大值与最小已知函数且在,则值

之和为的

值为()(

)(

)2223())2

()2()3.

()2()2()3()2()3123f x y f x bf x b R f x b y f x bf x y f x bf x =-+∈?==-+??=-+?6.已知是对数函数,并且它的图象过点, 函数,其中求函数的解析式.

时,求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在上的最小值.

()()()[]127.()log (10),(3)=-2

12()0,.1334()()2

x f x ax a f a f x x x f x m =-≥∈>+设为常数,若求值.

求使的的取值范围.

若对于任意的恒成立求的取,,不式值范围等

[][]212111:[3,4],()()2:3421()21:[3,4].

,()2x x x x f x g x m m x x f x m m x f x m m ??∈=+ ???

∈∈??>+ ???

??∈>+ ???

变式若对于任意的图像总在上方,求取值范围.

变式2若对于任意的,,任意的1,,

不等式恒成立,求取值范围.变式3若对于有解,求的任的取值范围意[][][][]22121121:3421()2:3421()=2x x x x f x m m x x f x m m ∈∈??>+ ???

∈∈??+ ???变式4若对于任意的,,存在1,,

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变式5若对于任意的,,总存在-1,,

使方程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组内教师补充:

杜伟老师:我们组王老师讲的说的比较详细,我就个人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赵老师老师对7题设计了五个变式,相当精彩,当然此次周测卷不能出现这5个变式,但就数学这一学科来说合理的变式是一个题的精彩之处。我讲课的时候也喜欢进行变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赵新宇老师:针对第(5)小题,在讲解原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对底数a 进行讨论,说明学生对对数理解比较透彻。而且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适当变式,可以变换成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问题,这样必须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组外点评:

赵晶华老师:我觉得第一小组所选择的内容比较全面,前3个题都是考察指对函数不等式问题,第一题和第三题略有重复,不防把集

合B改成分式不等式;第(2)题是分类讨论问题,讲解时可以变式,把并集改成交集;第(6)题较好,考察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7)中变式一不错内容重复。但难度略大,比如第一题可以直接考察不等式的运算。

方亮老师:第7题变式比较精彩,但难度较大,变式2、4建议高二讲。考察了任意性问题,有点超出范围,可以放到以后用。

沈朝博老师:最后一个小题注重了对数学文化考察,中国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哲理性较强。有解、无解、恒成立,外国没有,外国只有yes和no。题的本身就是文化大考察,在讲这道题时可进行拓展,也可以专题专讲,“有解、无解、恒成立”设计变式6:任意的自变量在[3,4],|f(x1)- f(x2)|

第二小组:

主发言人(刘泽华老师):

依据新课标对函数性质的要求我们小组主要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有界性入手设计了如下习题:首先我们看第一题,这道题结合了必修1中所学的基本初等函数、绝对值函数、复合函数,全面多样的考察学生对具体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情况。第二道题是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的常见问题。根据复合函数“同增

异减”原则。求这个复合函数的减区间,实际是求内层函数的增区间。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单调区间为定义域的子集。因此保证真数大于0。第三题考察的事分段函数的单调性,除了保证函数在两个不同范围内单调递减之外,还要注意比较间断点处函数值的大小。第四题考察的是奇函数的性质及对数函数运算,第5题是比较新颖的题型,根据f (2-x )=f(x) 可知关于x=1对称,从而求得函数解析式,由函数的值域为[-3,1]且f(-1)-f(-3)=-3,f(1)=1,可知若a 取1时,则b 的取值范围为[1,3];若b 取3时,则a 的取值范围为[-1,1],a,b 分别表示右图中的横纵坐标,结合图象可知此题选B 。

(PPT 展示):

二、函数数性质:

()3212(0,)....,,log .x x A y e e B y x C y x D y x

-+∞=+===-1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上单调递增的是

()()()[)(]

2152.log 816.-4+.--4.-4+.--4y x x A B C D =++∞∞∞∞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

,,,,(),23232.,1.,1.,.,3,13.()4343,(23)1,1

x a x f x R a a x A B C D x ????????+∞ ?? ?????????>=?-+≤???

?是的减函数则上的取值范围是()2

4.()()ln ,

1(())11...ln 2.ln 2ln 2ln 2f x f x x f f x e A B C D =--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当的值>0时,则为

[][]

()5.,-31,

...()(),2).()(a b a b A AD BC B AD DC C AB f x x m x f x f x DC D AC BD =--=函数满足且在区间上

的值域是,,则坐标所表示的点在右图中的()线段和线段上

线段和线段上

线段和线段上

线段和线段满足

上 ()()()2226.(),213.,2.()[2,2],(2)(2)0..x

x b R f x a b a

a b f x R t f t t f t k k -=+∈--+-+<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用定义证明在是奇函数,为实数. 上是减函数.

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 求的值值范围.

组外点评:

骆静老师:第(5)题是定轴动区间问题,区间两个断点都是变量,学生处理起了较难,可以借助图象中矩形点的特征,进行选项验证。如AD 上的点,a=-1,b 在[1, 3]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检验成立。AB 上的点,b=3,a 在[-1,1]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检验不成立。经检验答案为 B.本题主要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寻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沈朝博老师:对于(3)小题,是非常好的题,既考察“数形结合”思想,又考察学生整合不等式组的能力,在讲卷的时,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也可设计变式,如:可以设计变式1,在R 上是增函数。变式2值域为(0,+∞),值域为[-1,+∞),值域为R 。关键是画出符合题意的图象,列出不等式组,注意要对a>1和0

第三小组:

主发言人(苗柏老师):

我们小组负责整理“函数与方程及图象”部分习题。题目主要来源于书后习题及历年高考题,并略加改动。课标中对函数与方程部分要求会结合函数图象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并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因此构造恰当的函数选取适当的方程并结合函数图象,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下面我就我们小组所选内容进行一下总体介绍:第(1)题,主要把指对函数和不等式结合,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后,在通过对数的运算整理对数式,并换元把f(x)整理成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内求最值。此题涉及到了“换元”思想,在函数问题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讲解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换元后新元的取值范围,即内层函数的值域是外层函数的定义域。第(2)、(3)、(4)题主要考察函数的零点和方程根的内容,函数的零点或方程根的求法大体分两种,一种是代数法解方程,第二种是图象法画函数图象找到两个函数交点的横坐标。针对第(2)小题,用代数法解决存在难度,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图象法,把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图象画出来就能得出根的个数。第(3)小题是把绝对值函数和一次函数结合应用图象法也比较简单。第(4)小题考察反函数及零点问题,以同底的指对函数这样一对特殊的反函数为例,把指对函数与一次函数结合,利用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找到零点坐标,代人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两根之和。第(5)题考察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特征,从图象中可以感受对称的美。第(6)题是比大小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比大小方法的灵活应用,如:单调性比,图象比,同0比,同1比。第7题,考察指对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发现通过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基本运算,得出g (x )为增函数,并过特殊点。此题作为一道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从而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函数与方程及图象:

(

)22212256,log .log 2x x x f x ≤≥=?3.已知:求函数.

2.2.

42x x =-+确定方程的根的个数 ()22,,.

x f x b b =--5.若函数有两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12126.ln 3,()3+=.2.3.6

.1x f x x x x g x e x x x x A B C D =-+=-+函数的零点为的零点为,则 7.如图所示的曲线是幂函数n y x =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已知n 取12,2

±± 四个值,则相应于曲线1234,,,C C C C 的n 值依次为( )

11.2,,,222

A -- 2,2,21,21.--

B 2,2,2

1,21.--C 2,21,21,2.--D

1.1 3.138.log 7,2,0.8,....a b c A b a c B c a b C c b a D a c b ===<<<<<<<<设则:

()1

19.()(0,1)()log 1

x a f x a a a g x x =>≠=+若函数为增函数,那么的图像是

方亮老师:针对我们小组所选的第(6)题,2009年高考题改变,体现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讲解时可以把自变量x 变成x-1,更深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此题选择的时候,就存在了争议,高考中对反函数的知识点已经弱化了,但这个题如果对于那些对函数图象掌握比较好的同学来说不难,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有很好的作用。把此题拿出来呢主要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组外讨论:

杜伟老师:我觉得这个题不错,教材中提到了反函数的简单性质,同底的指对函数互为反函数,且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这个题也恰恰反应了这个知识点,可以保留。

齐世民老师:我也认为(6)题可以保留,但是我觉得这部分确实了“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和“方程根的分部”问题。

第四小组:

主发言人(骆静老师):

前三道题是正三棱锥、正四棱锥、正方体与球的组合体相关习题,

通过观察找到几何体之间的共性与特征,找出椎体、正方体的棱长与外接球半径之间的关系,再类比推理出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与球的组合都可以借助长方体转换,一个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椎体都可以借助直棱柱转换,求体积。便于找到球心。这样与球相关的组合体习题,都迎刃而解。通过这三道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从而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并能举一反三。通过组合体之间的结构让学生们感觉到数学的美,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4)、(5)题是三视图还原成立体模型,考查学生通过三视图中的数据还原出原来的几何图体中相关数据的能力,这是本类习题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特别是第五题是以主视图为底的四棱锥还原过程,有一定难度,可以借助正方体或直接还原均可,还原后可分割求体积,也可直接求体积,主要考察学生对几何体本身的把握承兑,找到几何体本质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找到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6)题主要应用切割等体积的转换方法解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PT 展示):

四.三视图,表面积,体积:

2

D.2 4 C. B.2 2A.)

(,34 D , B C,A,,D C B A -ABCD 1. 111111则正方体的棱长为的全面积为为顶点的正三棱锥以顶点中正方体ππππ D.6 33 C. B.4 A.3)

(

,,22.则此球的表面积为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都是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

3

6D. 33C. 23B. 3A. )

(ABC , PC PB,PA,,3 C B,A,P,,3.的距离为则球心到截面垂直两两互相若的球面上都在半径为点已知正三棱锥ABC P -.

ABCD -P (2) .

(1) .

,ABCD,PA ,PBC ,ABCD -P ,.4的体积求四棱锥求主视图的面积俯视图是直角梯形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底面为正三角形中在四棱锥如图⊥

?3

333cm 3

40D. cm 332C. B.12cm A.8cm )

(cm),:()5.(2015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单位所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

浙江理?

EBC -M V,ABCD -E ,AE M 3CD,AB//CD,2AB ,ABCD ,ABCD -E .6的体积为多少那么三棱锥的体积为设的中点为为梯形底面中在四棱锥=组内补充:

王惠良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三视图的还原是学生的弱项,所以此处我们设计了两个习题,目的在于强化训练。讲解时可以对三视图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可以由俯视图入手进行“砌墙式”还原。也可以根据三视图定义,把立体图形放到长方体或正方体里进行切割得到。

沈朝博老师:(2)(3)题是特殊的三棱锥问题,可以把正三棱锥放到正方体进行分析,更直观。把特殊转化为一般。

组外讨论:

戴梅老师:我们刚学完立体,学生掌握不是太好,多出几个三视图问题很好,但第(6)题应该加上图形。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画难度较大。打消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所以我觉得应该加上图形。

主持人总结:

前面经过大家的讨论,每组老师所选题目都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符合学生的学情,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全面,下面我总结一下这组题中需要改动的地方:第一组第(1)小题直接给出集合A、B中元素的取值范围,考察单一的集合概念及运算,降低难度。第(7)题中的变式作为课堂讲解时的拓展延伸。第三组的第(2)题改成填空题,第(3)题改成解答题,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需要补充的知识点:1、分段函数求解析式。2、抽象函数对称性。3、零点分布、零点存在性定理问题。本次说题到此结束。感谢给位领导老师聆听,欢迎大家给予点评。谢谢!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221 ,2,,y y x y x x y x ===+=,幂函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15- B 、15 C 、150 D 、 1 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高中数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2 1 1 高中数学必修2综合测试题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直线1=x 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 .0 B.3 π C .2π D .π 2.已知直线1l 经过两点)2,1(--、)4,1(-,直线2l 经过两点)1,2(、)6,(x ,且21//l l ,则=x ( ). A .2 B .-2 C .4 D .1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π25 B .π50 C .π125 D .π200 4.若方程02 2 =++++k y x y x 表示一个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21> k B.21≤k C. 2 1 0<

(完整版)高一数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集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1,2,2,|,M N y y x x M =--==∈,则M N ?是 A M B {}1,4 C {}1 D Φ 2. 设全集U =R ,集合2{|1}A x x =≠,则U C A = A. 1 B. -1,1 C. {1} D. {1,1}- 3. 已知集合U ={|0}x x >,{|02}U C A x x =<<,那么集合A = A. {|02}x x x ≤≥或 B. {|02}x x x <>或 C. {|2}x x ≥ D. {|2}x x > 4. 设全集{}0,1,2,3,4I =----,集合{}0,1,2M =--,{}0,3,4N =--,则()I M N =I e A .{0} B .{}3,4-- C .{}1,2-- D .? 5.已知集合M={x N|4-x N}∈∈,则集合M 中元素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6. 已知集合{}1,0,1-=A ,则如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 A A ∈ B 0A C A ∈}0{ D ?A 7.集合}22{<<-=x x A ,}31{<≤-=x x B ,那么=?B A A.}32{<<-x x B.}21{<≤x x C.}12{≤<-x x D.}32{<}a ≤-,若M N ≠?I ,则有 A .1a <- B .1a >- C . 1a ≤- D .1a ≥-

人教版高一数学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2测试题 一、 选择题(12×5分=60分) 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与某一平面成等角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α⊥β,那么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 ⊥γ. 3、右图的正方体ABCD-A ’B ’C ’D ’ 中,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是( ) A. 300 B.450 C. 600 D. 900 4、右图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二面角D ’-AB-D 的大小是( ) A. 300 B.450 C. 600 D. 900 5、直线5x-2y-10=0在x 轴上的截距为a,在y 轴上的截距为b,则( ) A.a=2,b=5; B.a=2,b=5-; C.a=2-,b=5; D.a=2-,b=5-. 6、直线2x-y=7与直线3x+2y-7=0的交点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7、过点P(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4x+3y-13=0 B 4x-3y-19=0 C 3x-4y-16=0 D 3x+4y-8=0 8、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3a π; B.2 a π; C.a π2; D.a π3 . A B A ’

高中数学必修2测试题附答案

数学必修2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B.与某一平面成等角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D.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α⊥β,那么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D.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 ⊥γ. 3、右图的正方体ABCD-A ’B ’C ’D ’ 中,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是( ) A. 300 B.450 C. 600 D. 900 4、右图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 中, 二面角D ’-AB-D 的大小是( ) A. 300 B.450 C. 600 D. 900 5、直线5x-2y-10=0在x 轴上的截距为a,在y 轴上的截距为b,则( ) A.a=2,b=5; B.a=2,b=-5; C.a=-2,b=5 D.a=-2,b=-5 6、直线2x-y=7与直线3x+2y-7=0的交点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7、过点P(4,-1)且与直线3x-4y+6=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4x+3y-13=0 B 4x-3y-19=0 C 3x-4y-16=0 D 3x+4y-8=0 8、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3 a π; B. 2 a π; C.a π2; D.a π3. A B D A ’ B ’ D ’ C C ’

高一数学必修二练习题精编版

高一数学必修二练习题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三视图、直观图、公里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 B.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C.如果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棱锥可能为六棱锥 D.有两个相邻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O1分别为底面ABCD和A1B1C1D1的中心,以OO1所在直线为轴旋转线段BC1形成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已知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 △A′B′C′(斜二测画法)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则原△ABC的面积为( ) 、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后,得到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一个正方体被过其中三个顶点的平面割去一个角余下的几何 体如图所示,则它的正视图应为() 6、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的平面直观图的面积为() 3366 、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则其对应的实物是() 、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N和顶点A、D、C1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9、如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三棱柱的顶点在轴上,平行于轴,侧棱平行于轴.当顶点在轴正半轴上运动时,以下关于此直三棱柱三视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三棱柱主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B.该三棱柱左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C.该三棱柱俯视图的投影不发生变化;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 学校:宝鸡石油中学 命题人:张新会 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0,1}的子集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已知集合2{|10}M x x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1}M -∈ B.1 M ? C . 1 M ∈- D. 1 M ?- 3.已知集合M={},0a N={}1,2且M {2}N =,那么=N M A .{},0,1,2a B .{}1,0,1,2 C .{}2,0,1,2 D .{}0,1,2 4.已知集合 A 、B 、C 满足A ?B ?C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A B C ? B .()A B C ? C .()A C B ? D .()A C B ? 5.设集合{(,)|46},{(,)|53}A x y y x B x y y x ==-+==-,则B A = A .{x =1,y =2} B .{(1,2)} C .{1,2} D .(1,2) 6.设全集I={16,}x x x N ≤<∈,则满足{1,3,5}∩I B ={1,3,5}的所有集合B 的个数是 A. 1 B. 4 C. 5 D. 8 7.设{012},{}B A x x 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A B ? B .B A ? C .A ∈B D .B ∈A 8.31{|},{|},2 m A n Z B m Z A B n +=∈=∈=则 A .B B .A C .φ D .Z 9.已知全集I={0,1,2}则满足(){2}I A B =的集合A 、B 共有 A .5组 B .7组 C .9组 D .11组 10.设集合2{|1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不同值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11.若2{|10}p m mx mx x R =--<∈,对恒成立,则p = A .空集 B .{|0}m m < C .{|40}m m -<< D.{|40}m m -<≤ 12. 非空集合M 、P 的差集{,}M P x x M x P -=∈?且,则()M M P --= A .P B .M ∩P C .M ∪P D .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已知{}2|2,A y y x x ==+∈R ,则 R A = .【答案】{|2}x x < 14.数集2{2,}a a a +,则a 不可取值的集合为 . 【答案】{0,1} 15.集合A 、B 各含12个元素,A ∩B 含4个元素,则A ∪B 含有 个元素.【答案】20 16.满足2 {1,3,}{1,1}a a a ?-+的元素a 构成集合 .【答案】{-1,2} 17.已知全集{1,3,},,I a A I B I =??,且2{1,1}B a a =-+,I B A =,则A = . 【答案】}2{}1{=-=A A 或 18.符合条件{a ,b ,c }?P ?{a ,b ,c ,d ,e }的集合P 有 个.【答案】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19.(15分)若集合2 {|210}A x ax x =++=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1,2,3,4,5,1,2,3,2,5U A B ===,则()U A C B =I ( ) A 、{}2 B 、{}2,3 C 、{}3 D 、{}1,3 2、已知集合{}{}0,1,2,2,M N x x a a M ===∈,则集合 M N I ( ) A 、{}0 B 、{}0,1 C 、{}1,2 D 、{}0,2 3、函数()21log ,4y x x =+≥的值域是 ( ) A 、[)2,+∞ B 、()3,+∞ C 、[)3,+∞ D 、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 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 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 221,2,,y y x y x x y x = ==+=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函数()213f x x x +=-+,那么()1f x -的表达式是 ( ) A 、 259x x -+ B 、23x x -- C 、259x x +- D 、21x x -+ 7、若方程0x a x a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C 、()0,1 D 、? 8、若21025x =,则10x -等于 ( ) A 、 15- B 、15 C 、150 D 、1625 9、若()2log 1log 20a a 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1a << B 、112a << C 、102 a << D 、1a >

高一数学必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1.与32?-角终边相同的角为( ) A . 36032k k Z ???+∈, B. 360212k k Z ???+∈, C . 360328k k Z ???+∈, D. 360328k k Z ???-∈, 2. 半径为1cm ,中心角为150o 的弧长为( ) A .cm 3 2 B . cm 32π C .cm 6 5 D . cm 6 5π 3.点A(x,y)是30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 y x 值为( ) A.3 B. - 3 C. 33 D. -3 3 4.下列函数中属于奇函数的是( ) A. y=cos(x )2π+ B. sin()2 y x π =- C. sin 1y x =+ D.cos 1y x =- 5.要得到函数x y sin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 ? -=3sin πx y 的图象 ( ) ` A. 向左平移 3π B. 向右平移3 π C. 向左平移32π D. 向右平移32π 6. 已知点(sin cos tan )P ααα-,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 内α的取值范围是( ) A.π3π5ππ244???? ? ????? ,, B.ππ5ππ424???? ? ????? ,, C.π3π53ππ2442???? ? ????? ,, D.ππ3ππ424 ???? ? ?? ?? ? ,, 7. 函数2sin(2)6 y x π =+的一条对称轴是( ) A. x = 3π B. x = 4π C. x = 2π D. x = 6π 8. 函数)3 2sin(π -=x y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1(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1,1}A =-,{|1}B x mx ==,且A B A =U ,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D 2.已知集合1 {|ln ,1},{|(),1},2 x A y y x x B y y x A B ==>==>I 则=( ) A .{|01}y y << B .1{|0}2y y << C .1 {|1}2 y y << D .? B 3.下列函数中,在R 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y x = B .2log y x = C .13 y x = D .tan y x = C 4.如图所示,U 是全集,A 、B 是U 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A B I B .()U B C A I C .A B U D .()U A C B I B 5.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0,1)A -、(3,1)B 是图象上两点, 那么(1)1f x +<的解集是( ) A .(1,2)- B .(1,4) C .(,1][4,)-∞-+∞U D .(,1][2,)-∞-+∞U A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11 B .余弦函数当且仅当2(Z)x k k π=∈时,取得最大值1

C .正弦函数在3[2,2](Z)2 2 k k k π π ππ+ + ∈上都是减函数 D .余弦函数在[2,2](Z)k k k πππ-∈上都是减函数 D 7.若sin cos αα-=,则1tan tan αα +=( ) A .4- B .4 C .8- D .8 C 8.若sin 46,cos 46,cos36a b c ===o o o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 c a b >> B .a b c >> C .a c b >> D .b c a >> A 9.函数sin(2)(0)y x ??π=+≤≤的图象关于直线8 x π = 对称,则?的值是( ) A .0 B .4π C .2 π D .π B 10.已知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 分钟的电话费由)1][5.0(06.1)(+=m m f 元给出,其中0>m ,[m ]表示不超过m 的最大整数,(如[3]=3,[]=3),则从甲地到乙地通话时间为分钟的话费为( ) A . B .3.97 C . D . A 11.函数2 ()ln f x x x =-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 .(,2)1 B .(2,3) C .1(1,)e 和(3,4) D .(),e +∞ B 12.已知()y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2f x x =-,那么不等式1()2 f x <的解集是( ) A .5|02x x ??<

高一数学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C D A 1 D 1 B 1 C 1 A 命题人:吴汉卫 审核人:金文化 时间:120分钟 №: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2,且过点),3(),2,1(m B A --,则m 的值为 ( ) A .6 B .10 C .2 D .0 2 .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 A .3∶1 B .3∶2 C . 1∶3 D .2∶3 3 .平行线0943=-+y x 和0286=++y x 的距离是 ( ) A . 5 8 B .2 C . 5 11 D . 5 7 4 .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C .若l α//,m α?,则l m // D .若l α//,m α//,则l m // 5 .若直线l 过点3(3,)2 --且被圆22 25x y +=截得的弦长为8,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 A .3x =- B .332 x =-=- 或y C .34150x y ++= D .34150x y ++=x=-3或 6 .已知直线02)1(:1=-++y x a l 与直线01)22(:2=+++y a ax l 互相垂直,则实数a 的 值为 ( ) A .-1或2 B .-1或-2 C .1或2 D .1或-2 7 .无论m,n 取何实数值,直线 (3m-n)x+(m+2n)y-n=0都过定点P ,则P 点坐标为 ( ) A .(-1,3) B .)2 3,21(- C .)5 3,51(- D .)7 3,71(- 8 .已知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 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等于 ( ) A .23 B .3 C .223 D .23 9.圆1C :2 2 2880x y x y +++-=与圆2C :2 2 4420 x y x y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10.若使得方程 0162=---m x x 有实数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2424.≤≤-m A 244.≤≤-m B 44.≤≤-m C 244.≤≤m D 11.如图,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4,2AB BC CC ===,则直线1BC 和平面11DBB D 所成 的正弦值等于 ( ) A . 32 B .52 C . 105 D .10 10 12.若直线4=+by ax 与圆4:22=+y x C 有两个不同交点,则点),(b a P 与圆C 的位置关 系是 ( ) A .在圆外 B .在圆内 C .在圆上 D .不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经过点A(-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 14.若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____cm 3. 15.以点(-3,4)为圆心且与直线5x y +=相切的圆的标准方 程是________. 16.已知m 、n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 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β,n ∥β,m 、n ?α,则α∥β; ②若α⊥γ,β⊥γ,α∩β=m ,n ?γ,则m ⊥n ; ③若m ⊥α,α⊥β,m ∥n ,则n ∥β; ④若n ∥α,n ∥β,α∩β=m ,那么m ∥n ;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共74分) 17.已知直线l 经过直线3420x y +-=与直线220x y ++=的交点P ,且垂直于直线 正视 俯视 1 3

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及测试题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一般,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 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 R| x-3>2} ,{x| x-3>2} 3)Venn图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本文适合复习评估,借以评价学习成效。 一、选择题 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1,2),则直线AB的斜率为() A.3 B.-2 C. 2 D. 不存在 2.过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 A. B.C.D.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已知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A. B. C. D. 5. 研究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与的关系 6. 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

A.一定是异面 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D.不可能相交 7.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若,,,则 ③若,,则④若,,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8.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 9. 两圆相交于点A(1,3)、B(m,-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y+c=0上,则m+c的值为() A.-1 B.2 C.3 D.0 10. 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相交于点P,那么( ) A.点P必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 C.点P必在平面DBC内 D.点P必在平面ABC外 11. 若M、N分别是△ABC边AB、AC的中点,MN与过直线BC的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C ) A.MN∥β B.MN与β相交或MNβ C. MN∥β或MNβ D. MN∥β或MN与β相交或MN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测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二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个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4∶9,则此棱锥的侧棱被分成上下长度两部分之比为( ) A .4∶9 B .2∶1 C .2∶3 D .2∶5 2 、 如果实数x ,y 满足22 (2)3x y -+=,那么y x 的最大值是( ) A 、3 B 、3- C 、33 D 、33 - 3 、已知点(1,2),(3,1)A 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4 、 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8:27 B. 2:3 C.4:9 D. 2:9 5 、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为( ) 俯视图 主视图 侧视图 A.24πcm 2,12πcm 3 B.15πcm 2,12πcm 3 C.24πcm 2,36πcm 3 D.以上都不正确 6 、棱台的一条侧棱所在的直线与不含这条侧棱的侧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平行或相交 D .不相交

7 、直线13kx y k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 .(0,0) B .(0,1) C .(3,1) D .(2,1) 8 、 两直线330x y +-=与610x my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A .4 B C D 9、 直线3x-4y-4=0被圆(x-3)2+y 2=9截得的弦长为( ) (A)2 2 (B)4 (C)2 4 (D)2 10、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角 D 、11AC 与1B C 成60角 11 、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2 、点4)()()1,1(22=++-a y a x 在圆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a (B) 10<-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集合M={}x|x £2 ,N={}2 |30x x x -= ,则M N= ( ) A . {}3 B .{}0 C .{}0,2 D .{}0,3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eU (A ∪C)] B.(A ∪B) ∪(B ∪C) C.(A ∪C)∩(eU B) D.[eU (A ∩C)]∪B 3.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1,x y y x == B .y y = = C . |x|x x |x|y ,y == D . 2||,y x y == 4.f(x )=x 2+2(a-1)x+2在区间(],4- 上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 B . (],3-? C . (],5- D .[)3,+ 5 .设函数9 2y x = -的定义域为 ( ) A .{x |12x ,x ? 且} B .{x | x <2,且x ≠-2} C .{x |x ≠2} D .{x |x <-1, 且x ≠-2}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距离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600251505035t,(t .)t,(t .)ì#??í ?->?? D .x =60025150253515050353565t,(t .),(.t .)(t .),(.t .) ì#??? < í??--< ??? 7.已知g (x )=1-2x, ,f [g (x )]=2 2 10x (x )x -1,则f (21)等于 (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函数y ==x 2-6x +10在区间(2,4)上是( ) A .递减函数 B .递增函数 C .先递减再递增 D .选递增再递减. 2.方程组20{=+=-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4.下列图形中,表示N M ?的是 (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6、设集合A ={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B ={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对于“既参 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 ( ) A.A∩B B.A ?B C.A ∪B D.A ?B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又,,B b A a ∈∈则有(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8.函数f (x )=-x 2+2(a -1)x +2在(-∞,4)上是增函数,则a 的范围是( ) A .a ≥5 B .a ≥3 C .a ≤3 D .a ≤-5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7 C. 6 D. 5 10.全集U = {1 ,2 ,3 ,4 ,5 ,6 ,7 ,8 }, A= {3 ,4 ,5 }, B= {1 ,3 ,6 },那么集合 { 2 ,7 ,8}是 ( ) A. A B Y B. B A I C. B C A C U U I D. B C A C U U Y 1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12. 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f (x )=2×2-3|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___. 14.函数y =1 1+x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 1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1,,{a b a ,又可表示成}0,,{2b a a +,则M N A M N B N M C M N D

高中数学必修1和必修2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和必修2测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B . :— 5,+ a ) C . (— 5, 0) D . (— 2, 0) 6.已知A (1,2), B (3,1),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4x 2y 5 B.4x 2y 5 C.x 2y 5 D.x 2y 5 7.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A 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 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 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8. 如图,在 Rt △ ABC 中,/ ABC=90 0 , P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PA 丄平面ABC ,则四面体 P-ABC 中共有( )个直角三角形。 A 4 B 3 C 2 D 1 9. 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 4 ,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A B 2 C 4 D 8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 A {x| 3 0},B={x|-1 3测 A n B=( C . :0,3] ) A . :-1,0] B . : -3,3] 2.下列图像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y ) D ? [ -3,-1] 「X X 3.函数 f (X )x 5 lg (2X 1)的定义域为 ( 4. 已知a b 0,则3a ,3b ,4a 的大小关系是( ) A . 3a 3 b 4a B . 3b 4 a 3a C . 3b 3 a 4a 5. 函数f (x ) X 3 x 3的实数解落在的区间是( ) D . 3a 4a A 0,1 B. 1,2 C. 2,3 D. 3,4 A . (— 5,+ a) C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1所示,空心圆柱体的主视图是() 2.过点()4,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3.如图2,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的中点,设α为二面角D AE D- - 1 的平面角,则α sin=() (A) 3 2 (B) 3 5 (C) 3 2 (D) 3 2 2 4.点(,) P x y是直线l:30 x y ++=上的动点,点(2,1) A,则AP的长的最小值是( ) (B) (C) (D) 5.一束光线从点(1,1) A-出发,经x轴反射到圆22 :(2)(3)1 C x y -+-=上的最短路径长度是() (A)4 (B)5 (C )1(D )6.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图2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l =βα ,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7.设直线过点(0,),a 其斜率为1,且与圆2 2 2x y +=相切,则a 的值为( ) (A )4± (B )2± (C ) ± (D ) 8.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一次,使得点)2,0(A 与点B(4,0)重合.若此时点)3,7(C 与点),(n m D 重合,则n m +的值为( ) (A)5 31 (B) 532 (C) 533 (D) 5 34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5,2,2(P 、),4,5(z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则z =_______. 10.如图,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容器内灌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 固定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四个说法: ①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状; ②水面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不改变; ③棱11D A 始终与水面EFGH 平行; ④当1AA E ∈时,BF AE +是定值. 其中正确说法是 . 11.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x ,其它各棱长均为1,若把四面体的体积V 表示成关于x 的 函数)(x V ,则函数)(x V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12.已知两圆2210x y +=和22 (1)(3)20x y -+-=相交于A B ,两点,则公共弦AB 所在直线的直线方程是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033=-+y x 的倾斜角是 .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1]word版本

高中数学必修1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7,5,3,1{},6,4,2{},7.6,5,4,3,2,1{ A B A U 则 B C U )等于 ( ) A .{2,4,6} B .{1,3,5} C .{2,4,5} D .{2,5} 2.已知集合 }01|{2 x x A ,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A 1 ②A }1{ ③A ④A }1,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若 :f A B 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A 中的任一元素在B 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 中有相同的像; (3)B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 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函数 2()2(1)2f x x a x 在区间 ,4 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a ≤5 D 、a ≥5 5、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 ①()f x ()g x ②()f x x 与()g x ③ 0()f x x 与0 1 ()g x x ; ④ 2()21f x x x 与2()21g t t t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02 x e x 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A .(-1,0) B .(0,1) C .(1,2) D .(2,3) 7.若 33)2lg()2lg(,lg lg y x a y x 则 ( ) A .a 3 B .a 2 3 C .a D . 2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