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精)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一、简答题1.什么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①在短期内价格有完全伸缩性。

②在短期内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在短期也成立,即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③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影响了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它会引起产出与就业的波动。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

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2.试说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传导机制。

答:传导机制指某种干扰扩散到整个经济的过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劳动的跨期替代来说明为什么某种冲击的发生使人们在某个时期工作较多而在另一个时期工作较少。

例如,假定经济经历一个正向技术冲击,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从而工资暂时上升,直至市场出清。

由于技术冲击的正面影响逐步递减,工人知道将来的工资比现在将有所降低,因此他们现在宁愿多工作,加班加点,而将来多休息,这会导致产量发生一个先高后低的波动。

虽然技术冲击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通过劳动的跨期替代,产量的波动就会较大。

3.新凯恩斯主义怎样用菜单成本说明价格粘性?答:菜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中的厂商具有一定垄断地位,能够选择价格,是价格决定者。

当调整价格存在一定成本时(如需重新印菜单,需向客户解释等),发生某种变动时,厂商是否调整价格就要取决于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变动与调整价格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比较,只有调价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厂商才会调价。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

世界
1987
1987
1988
1988
1989
1989
美国
英国
1990
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日本
意大利
1993
1993
1994
1994
1995
1995
德国
1996
1996
加拿大
1997
1997
1998
1998
法国
1999
1999
澳大利亚
2000
2000
2001
2001
英国
2002
2002
在二战之后,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1)战后总体上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衰退; (2)繁荣的时间延长了,而衰退的时间缩短了; (3)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没有以前那样严重, 因此,总体波动程度变小了; (4)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联系更为密切。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 苏阶段。两个大阶段:上升(扩张)阶段与下降(收缩)阶段。两个转折 点:顶峰和谷底。图4-1是—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曲线图。
图4-1 经济周期曲线及其阶段划分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按照周期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发生时间的长短,将 经济周期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 并以创新为标志,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200年划分为三个长周 期。将上面几种经济周期类型简单归纳如下表4-1。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政府干预往往会 扭曲市场信号,降低经济效率。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场经济 运行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 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能 力,对于倡导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干预具有积极 意义。同时,该理论也指出了政府在某些情况下 进行适当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PART 03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 研究
技术冲击的度量与识别
1 2
技术进步率的度量
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等方法,对技术进步率进行准 确度量,以反映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技术冲击的识别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向量自回归(VAR)模 型等,识别出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分析技术冲击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讨技术冲击引发经济周期波动的机制。
技术冲击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01
02
03
数据来源与处理
收集并处理相关宏观经济 数据,如GDP、就业、投 资等,为实证分析提供数 据支持。
实证分析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面板 数据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 的影响。
实证结果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释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解释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 响程度及作用机制。
难以解释经济持续萧条
该理论认为,经济萧条是由负向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引起 的,但这难以解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会持续萧条。
缺乏经验支持
尽管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 在经验验证方面却遇到了困难,许多实证研究并不支持该 理论的观点。
关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议焦点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高级宏观经济学)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高级宏观经济学)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大量的经济周期并没有 像大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从美国和 欧洲二战以后的历史来看,并没有出现引起经 济发生像1929-1933年大萧条时代那样的产 出减少的衰退。因此,我们有理由要问,是否 普通的经济周期出现的原因与引发像1929- 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是一样的。凯恩斯主 义的回答是一样的。 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则认为像经济大萧条这样 的现象显然与普通的经济周期不是一回事,它 只是特殊现象,通常的经济周期应该是一个有 效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冲击作出的最优反应的 27 外在表现。

在真实的世界里,实体经济当然每时每 刻都会受到大量的外生或内生的冲击与 扰动,但真正引起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 经济学家关注的波动却也不多,下面罗 列的是一些较受关注的冲击。
13
各种冲击的具体类型
技术冲击 真实世界的生产函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像计算机、机器人等这些新技术会改变生产流 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有时候,其他非技 术因素也会影响到技术变化的表现,例如:生 产设备损坏了,或者失业率提高了,这些当然 会降低生产率。一句话,技术变化并不是平稳 发生的,而是经常以波动的面貌出现!
10
7、货币学派观点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经 济周期归因于货币和信贷的扩张和收缩。 该理论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 因此,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引起总需求的变 化从而导致短期经济运行出现波动。

11
二\ 冲击和内在传导机制

尽管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有很多,但这些理论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都要探究引发经济波动背后的推动力。 总是因某种外生的或内生的冲击与扰动才导致宏观经 济出现非均衡状态,从而引发经济的波动。另外,大 多数理论都要建立一个能具有逻辑自恰性的放大初始 冲击的内在传导机制(internal propagation mechanism)。除非初始的冲击与扰动已经足够大了, 以至于通过它们自身就能解释经济的波动,否则,都 需要建构一个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从而使我们能从 理论上阐释清楚经济是在如何受到一个初始的、短期 的、幅度小的冲击与扰动以后,经由这一内在传导机 制的放大而成为一个幅度大的、时间相对持久的经济12 波动。

宏观经济学全部

宏观经济学全部

下一讲预习提示: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核算 索洛模型:资本、人口、技术与经济
增长
第二讲 长期经济增长
真实GDP水平是判断经济繁荣与否的 良好标准;
真实GDP增长是判断经济进步与否的 良好标准。
2007,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
经济增长的一般原理 经济增长源泉的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6、依通胀率调整经济数据 关注货币价值的变化 经济中的指数化:社保、工资、 实际和名义利率
三、失业的概念及其衡量
1、失业的概念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就是一定年龄
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 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就是就业 的对称,即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 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社会现象。 失业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正在寻找工作
的增长、劳动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相互作用, 以及他们如何影响一国产品与服务的总产出。
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1、资本、储蓄与经济增长
基本结论: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 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 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 产出水平也越高。
分析过程:从基本模型开始
一些数据: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核算
∆Y/Y =α ∆K/K+(1- α) )∆L/L+ ∆A/A
1950-1999 3.6
1.2

1950-1960
3.3
1.0

1960-1970
4.4
1.4
1970-1980 3.6
1.4
1980-1990 3.4
1.2
1990-1999 3.7
1.2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高鸿业版_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出口(X):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 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 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 2003 行购买。 2002 进口(M):本国居民、企业或政 2001 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 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 贸易磨擦增大。 贸易磨擦增大。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 GDP增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 速居高不下。 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容易造成经 济大起大落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 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 ),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 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资 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 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 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 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 - AS模型)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9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20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第21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3.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多选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随机游走
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径 随机游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1
3.1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语言表述 公式表述 图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2
3.1.1 语言表述
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都把 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衡状态调整的 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平滑的 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但很 快又会回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9
7.2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
劳动跨期替代 模型推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0
7.2.1 劳动跨期替代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为基础,解释了劳动就 业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 理性的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一个自然 的反应就是进行 “劳动跨时替代”。假定人们 可以随时间改变其劳动供给,当真实工资暂时 较高时,他们更愿意工作,当真实工资暂时较 低时,他们减少工作时间。行为人可以通过劳 动的跨时替代来达到效用最大化
第 五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理论和经验上的冲击 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区别与联系 随机游走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求显式解析解 校准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波动的解释 货币中性 理论意义 政策含义 遭受的质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4
五、求显式解析解
Kydland & Prescott (1982)模型 基本模型 特殊情况 结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5
5.1 基本模型(1)
经济是一个鲁滨逊式的Ramsey模型 效用函数是跨时替代弹性为1/r的效用函数,生 产函数也作了简化
C 1 U (Ct ) 1 r Yt At K t
支持货币中性主张的证据并不有力,相 反,真实产出变化的实际数据表明产出、 失业等的变化具有惯性,在不同时期具 有很强的正值的序列相关性,变动具有 持久性 1970s两次石油危机也使得宏观经济学家 认识到供给因素,尤其是一些真实因素 在解释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很重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5
1.3 理论的冲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7
七、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 波动的解释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 结论 质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8
7.1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了简化模型假 设劳动供给是固定的 但这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不符。经济周期的 特征事实是:真实工资只是轻微的顺周期变动, 就业则比较明显的顺周期变动,即劳动供给对 真实工资变动弹性较大
at at 1 t yt ( ) yt 1 yt 2 t Ct (1 )Yt I t K t 1 Yt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0
5.3 结论
在t时刻一个真实冲击将给产出、投资和消费带 来一系列序列相关的变动 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产出就具 有二阶自回归的性质 而消费和投资与产出一道同时变动 验证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结论,即各种传播 机制会使最初的真实冲击的影响扩散开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4
3.1.3 图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5
3.2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 径
Nelson和Plosser经研究发现,ρ是一个接 近于1的常数,即
yt gt yt 1 t (3 2)
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 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 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6
6.5 质疑
参数设定。有些参数是根据经验研究设定的, 有些是根据理论推导得来的,有些则来自经济 在稳态的表现。由于依据不一,设定方法值得 推敲 主观模拟,客观性存在问题 通过校准方法,有些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同样能 很好地模拟现实经济周期。所以,就拟合度而 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并没有明显地优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3
3.1.2 公式表述
gt a t
yt gt yt 1 t (3 1)
表示第t期的长期数据, 是长期平均增长率, 表示意外冲击 t 只要 0 1 ,产出在受到冲击后都会逐渐回 越小,产出恢复得越 到长期增长趋势上来, 快。特别的, 0 时,冲击仅影响当期的产 出水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8

5.2 特殊情况(2)
对(5-1)和(5-2)式同时取对数并 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常数项,用小写字母 表示变量的对数形式,可得
kt 1 kt at yt yt 1 at ct ct 1 at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9
5.2 特殊情况(3)
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即
二、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区 别与联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因为它们继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几项传统 有别于宏观经济学I的地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8
2.1 继承的新古典传统
经济当事人是理性人,追求行为最优化* 理性预期,信息对称且完全 价格灵活,保证市场出清 就业波动反映人们工作时间的自愿变化, 工资可以灵活变动 以上传统使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能够在微 观基础上建立宏观模型,并且这一分析 框架能够有效抵挡卢卡斯批评
Nelson、Plosser等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 率呈现随即游走的状态,相对于货币扰 动而言,由真实因素造成的随机变化对 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6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
以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A. Prescott) 、 芬恩· 基德兰德(F. Kydland) 、查尔斯· 普洛瑟(C. Plosser)、约翰· 朗(J. Long)和罗伯特· 金(R. King)等为代表 的一批经济学家将意外的技术冲击等真 实因素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 济周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 解释 这些理论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7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一、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理论和经 验上的冲击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经验的冲击 理论的冲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
1.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主要论点是长期货币政策无效,只有未 预期到的政策意外才会在短期内起作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
1.2 经验的冲击
t

1 t 1
(1 )

27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5.2 特殊情况(1)
进一步加以特殊化处理,设r=1,δ=1
At K t Ct K t 1 C
1 t

Et C
1 t 1
A

t 1
K t 1
1

Ct At K t , 1 (5 1) K t 1 At K t (5 2)
简介 模型 特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8
4.1 简介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模型是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以此在连续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上,考察追求目 标函数最优、具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各 种随机的真实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劳动供 给等行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1
六、校准
背景 主要步骤 举例 意义 质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2
6.1 背景
大量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非常复杂,难以得到 解析解 理论需要检验 为此,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等发展了校 准(Calibration)的方法,进行模拟定量研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6
3.3随机游走
(3-1)式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受随机 扰动影响的随机游走的过程 Campell和Mankiw等的计量研究进一步 表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 本等国的ρ>1,意味着随机扰动冲击不仅 具有持久性,而且还会扩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17
四、 Ramsey-Cass-Koopmans模 型
u(Ct ) Et u(Ct 1 ) f ( Kt 1 ) (1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2
4.2 模型(4)
一阶条件和以下的横截性条件构成最优 规划的解的充要条件* lim Et t i u(Ct i ) K t i 1 0
i
19
4.2 模型( 1 ) 假设一个经济由大量同质的、无限寿命的行为人构成,
每个人都在t时刻都试图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其中总效用是将各期的效用(来自消费)以主观贴现 率β(0< β <1)贴现到当期的加总 行为人面临的约束是将各期的产出用于消费和投资, 劳动供给固定,假定为1,各期资本存量为投资与经 折旧后的资本净值之和 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都满足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导 数小于0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3
6.2 主要步骤
先构造一个总量经济模型 设置具体的参数,以形成模型中具体函数式 用一个随机的技术冲击序列(计算机随机生成) 对模型进行模拟并记录结果 将模拟结果与现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比较, 改进模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34
6.3 举例
汉森和赖特(1992)设定α=0.36,δ=2.5%, 每季度ρ=1%,发现总量经济波动与竞争性的 新古典模型一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41
7.2.2 模型推导(1)
下面的最优规划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代表性经 济行为人所面临的决策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