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在剖析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未来我国改革的思路及原则,给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二次分配一、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贫富分化十分严重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22年的3.13:1。
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2.既得利益群体阻挠改革进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产,最大原因在于它牵涉到了各种利益的博弈。
而在这些利益群体中,收入分配改革利剑所指的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群体这三大公认既得利益群体拥有着巨大的政治活动能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阻挠改革的推进,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3.分配不公危及国家发展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处于900至1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
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阶段。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层平飞状态。
二、未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原则1.基本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根本性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完善市场,转型政府,促进参与,补低、拓中、调高”为基本思路,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提高人力资本参与率;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由于发展战略的不同选择导致城镇化与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的阶段性变化。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城镇化的进程会更快一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趋于合理化;重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会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是改善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保障。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居民收入;发展战略;城镇化;收入分配;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
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却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特征,形成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重由1998年的53.1%快速下降至2007年的39.7%,其后有所上升,到2016年达到47.5%。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中国最终消费率(消费/GDP)由2000年的63.3%急剧下降到2009年的49.5%,到2010年下降到48.5%,其后有所上升,到2016年上升到53.6%。
与这种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相伴随出现的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滞后性,2009年,中国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为9.80%,但城乡人口结构中乡村人口占比却达到51.66%,到2016年,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为8.6%,但乡村人口比重仍高达42.65%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原因何在?为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与城镇化滞后的关系是什么?进入新世纪,许多学者开始对引起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展开研究,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1](p99-115)认为:结构转型和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李稻葵等(2009)[2](p54-68)认为: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动趋势是基本符合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的;龚刚和杨光(2010)[3](p70-82认为: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无限劳动力供给是工资性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第一阶段:开放初期的试点阶段(1978年-1992年)在开放初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旨在探索新的收入分配方式。
1979年,我国推出了“责任田”试点,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量获取相应的收入,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加。
1984年,我国进行了城市企业的“形势与任务调查”,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为后续的企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1992年-2005年)1992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经济体制工作会议,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村集体经济适度扩大,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进一步巩固了农民的经营权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997年,我国出台了《国有企业工资制度试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方向,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经营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的。
第三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今)2005年,中共中央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重要讨论,并提出了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其中包括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2024年,我国再次进行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纳入家庭收入,并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加大了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增加了高收入人群的税负。
同时,通过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经历了试点、全面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三个阶段。
在中,我国着重解决了农民和职工的收入问题,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缩小了收入差距,不断朝着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迈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彭红利2011年5月23日正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始终不断地在深化。
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仍是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并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本文认为,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来进行。
主题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公平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
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向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应该说,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已经明确,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差距。
但从各方面透露出来的有限信息来看,目前改革的推动步履维艰。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2009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的世界银行报告数据,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1990年代为0.37~0.40,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
二是城乡差距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持续扩大四个阶段,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09年《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报告,2007年,城乡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64.45%。
三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
从城镇内部来看,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这三个因素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与推进策略

共同富裕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与推进策略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制度概述 (2)1. 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意义 (3)2. 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概念 (4)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分析 (6)1. 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情况 (7)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7)3. 影响因素分析 (8)四、共同富裕视角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 (10)1. 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基本原则 (11)2. 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保障体系 (12)3.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整 (14)4. 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 (15)五、推进策略与实施路径 (16)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8)2. 加强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引导作用 (19)3.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2)5. 加强教育公平,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23)六、案例分析 (23)1. 先进地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案例 (24)2. 典型企业的收入分配实践经验 (25)七、总结与展望 (26)1. 当前工作的总结 (28)2. 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29)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与推进策略。
我们将对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包括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劳动报酬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剖析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如收入差距扩大、贫富悬殊加剧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共同富裕的理念出发,提出一系列完善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包括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我们将对这些政策建议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证,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制度概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以确保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

工资的同时 , 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 实施 绩 效工 资对 事 业 单位 收入 分 配 制度 改革 具 有 重要 意义 。 激励 公 共 事业服务部 门的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态度, 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产 品 ; 事业 单 位 的管 理 体 制 , 范事 业 单位 本 身 的经 费使 用 , 改变 规 使其 更 专注 于“ 提高 公 益服 务 水平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我国事 业单位绩效 工资改革 回顾与现 状
建 国 以来 , 国机 关 、 我 事业 单 位 工资 制 度主 要 经历 了 15 年 、 9 5 、 96 18年 19 年 、 06 四次 工 资制 度 改革 。 9 6 的工 资制 度 改革 , 立 了职 务 9 3 20 年 15 年 建 等级 工资 制度 , 定 了我 国工 资制 度 的基 础 。9 5 的工 资 制度 改革 包括 国 奠 18年 营企业 工 资 制度改 革和 机 关 、 事业 单 位工 资 制度 改革 两个 方面 。93 的工 19年 资制度 改革 旨在贯彻 按 劳分 配 原则 , 分 配 中的平 均 主义 , 步使 工作 人 克服 逐 员的 报酬 与其 实 际贡献 相一 致 , 立起 符合 机 关 、 建 事业 单位 各 自特 点 的工资 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06 20 年工资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公务员实行职务 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完善机关事业 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 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四个方面的内容 实施绩效工资, 目的在于规范事业单位创收收入, 清理整顿事业单位自 行发 放的津贴补贴, 缩小不合理收 ^ 、 差距。 绩效工资总量如何确定, 财政能否承受, 这些 都是亟 待解决 的问题 , 我国事 业单位 绩效工资 改革 的任 务任 重而道远
《2021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大全五篇]》
![《2021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9514ab8e9951e79a8927c6.png)
《202x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202x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202x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202x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
《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202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
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2x〕22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58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56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59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2x〕88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前瞻中国2014年大事件

前瞻中国2014年2014年,从今日开启。
这一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履职次年,也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当下,改革已成中国各界共识。
在新的一年里,诸如收入分配改革细则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将面世,养老金并轨等“硬骨头”有望获得积极进展。
改革为年满65岁的中国注入动力的同时,将为世界带来什么,各界期待。
1、建国65周年:中国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年,中国将迎来建国65周年。
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改革,再成各界共识。
刚刚过去的一年,被视为中国改革的新起点。
这一年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这次“关键性会议”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
不日后,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以公布。
这份2万余字的纲领性文件,共计137次提到“改革”一词。
中共改革的决心,还体现在专设机构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013年岁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即决定成立上述机构,由习近平任组长。
这被解读为“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对深化改革的障碍”。
蓝图绘就,中国改革大幕旋即掀开。
分析称,在全会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被视作上述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
这一年里,“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有望揭开,养老金并轨有望破题,此外,国防和军队等领域改革也或有新进展,各界期待。
2、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将出台养老金并轨可期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历经1年之后,有望在2014年出台。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
(注意延伸:社会消费总水平与居民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大,社会
消费总水平就低,要提高社会消费总水平,就要缩小收入差距,这就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
)
迟福林委员:收入倍增要提低、扩中,尤其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更快些,到2020年中等收入者比例提高到40%以上
贾康委员:转移支付体现再分配“抽肥补瘦”,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健全个人收入双
向申报制度
1.中低收入能否倍增?
“提低”、“扩中”要转移支付,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析
“收入倍增,不是贫富差距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下的倍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院长迟福林表示,尤其要盯住中低收入群体,
通过“提低”“扩中”,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整体扩大。
新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出,“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这是一个
可喜的信号。
迟福林分析,目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只占23%左右,如果能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提高至40%以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从3亿扩大到6亿人左右,这将奠定“橄榄型”社会基础,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会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
有人认为,收入倍增就是工资翻番,事实上居民收入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等货币收入,也包括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
迟福林认为,从现实情况看,中低收入者之所以当期收入、财富水平偏低,主要原因
是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实际税负水平比较重、财产权未
得到有效保障等等。
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必须正视这些难题。
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和生态环境差异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差异、产业集群的差异、基础设施的差异、城市化水平和工
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等,我国明显存在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绝对差距反而在加速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是收入分配水平的基础,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大了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的
差距。
解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多予少取”成为共识。
“多予,就是要做好转移支付。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委员强调,转移支付体现的是财政取之于民时侧重“抽肥”,用之于民时侧重“补瘦”的再分配,既有对欠发达地区的扶助和支持,也有对一部分低收入和困难人群的直接扶助与支持。
贾康建议,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力支持,加大教育、就业、扶贫开发等支出;还要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健全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等。
“少取,是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
”迟福林建议,实施大规模的国家减税计划。
一方面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等方式,减轻中等收入人群的税负;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减税,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更多人就业,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他表示,未来7年,尤其要有效控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有效控制行政成本过快增加,使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上述人员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毕业生执行1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9级薪级工资标准。
2. 高收入如何控得住?
“控高”重点是合法不合理收入,关键是打破垄断
析
收入倍增,会不会高收入群体增收更快更多?与“提低”“扩中”相对应的是“控高”。
贾康认为,“控高”的调节对象有两类:一是合法合理的高收入,这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予以调整。
二是合法但不合理的高收入,比如垄断行业和某些国有企业高管的过高薪酬,
一些地区公职人员过高的福利待遇等。
目前合法但不合理的收入应成为“控高”的重点。
迟福林认为,这类不合理收入所带来的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公平合理收入分配秩序的实现,影响着社会和谐,必须尽快提出务实的行动计划。
贾康认为,我国现阶段直接税比重仅为30%左右,其中又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个税收
入占比不高,财产税占比更低,遗产和赠与税更完全付诸阙如。
这种现实状况,已不适应
当前经济发展、收入提升、财富积累的新阶段新特点。
解
早在2020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
明确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
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控高的关键是打破垄断”。
迟福林表示,收入分配改革不仅仅着眼于收入本身,而
要联动推进国有资本配置和垄断行业改革。
以公益性为目标调整国有资本配置,将国有资
本用于最急需投入的公共服务领域。
这样既有利于国企改革,也可以为民企发展创造空间。
贾康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完善财产税,形成有利
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这点非常重要。
贾康建议,今后应完善高收入者的个税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
征收范围;改革完善房地产税,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细化住房交易差别化税
收政策,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资源税税负水平;将部分
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3.财富“蛋糕”怎么切?
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
析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提出要“推动形成公开透明的收入分配秩序”。
有人说,“合理
合法的高收入,咱羡慕但不妒嫉,就是那些说不清的灰色收入,最让人生气”。
“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必须有公开透明的制度为前提。
”迟福林说。
他认为,
当前灰色收入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果不能构建起公开透明的
基础制度,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就难以有效落实,也会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
认同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此外,如果收入情况不摸底,财富分布不清楚,数据体
系不完善,都会影响改革的方向及相应政策。
“公共资源公平、合理配置,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迟福林强调,有些人无偿或低价
占有公共资源,轻易“一夜暴富”,会极大地造成社会不公。
今后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资源
出让收益分享机制。
应注重完善制度,避免这类表面合法合规,实际上不合理并加剧收入
差距的现象出现。
解
(十一)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
法的通知》(川办发〔2002〕40号)规定,连续工龄满一年及以上的人员受聘到事业单位,2020年7月1日仍在试用期的,按单位拟聘的岗位套改薪级工资和岗位工资。
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
迟福林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完善
的基础数据信息体系。
首先要加快居民个人收入记录和统计,争取尽快覆盖所有的城乡居民。
其次是加快建
立规范的现金管理制度,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
包括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完
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等。
此外,还要推进阳光政府,约束政府三公经费,同时有效约束某些地区公务员过高的福利待遇。
贾康认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在通盘规划协调下先形成
框架性的顶层规划,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在税收环节,贾康表示,应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即法人单位作为扣缴义
务人和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均作申报,探索实施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并考虑与
居民身份证号码和社会保障号码同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