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知识:酸雨的防治语文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
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
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
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
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酸雨的防治

04
酸雨防治的政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量,从源头上减少酸雨的 形成。
实施环保税制度
对排放污染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环保税,以经济手段激励大家减少排放,降低 污染。
强化监管执法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汽车尾气排放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也是酸雨形成的重 要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大量 的酸性物质。
某些化工产业,如硫酸、硝酸、有色金属冶炼等,会产生 大量的酸性气体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02
酸雨的危害
水体污染
1 2
河流污染
酸雨会使河流中的水质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 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神经系统疾病
02
酸雨中的某些物质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神经衰
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疾病
03
酸雨中的某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高血
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03
酸雨的防治措施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采用低硫燃料
减少高硫煤的使用,提倡使用 低硫或不含硫燃料,如天然气
、清洁煤等。
酸雨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态系统的 失衡。
大气污染
大气中颗粒物增加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加,影响空气质量 和人类健康。
大气臭氧层破坏
酸雨中的某些物质会与大气臭氧发生反应,加速臭氧层的破 坏。
人体健康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
01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和损伤,增加
酸雨形成危害与防治

提高公众对酸雨 危害的认识,加 强环保教育,增 强公众的环保意 识。
倡导绿色出行、 低碳生活等环保 行为,减少汽车 尾气、工业废气 等污染物的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 洁能源、环保技 术等措施,减少 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污染物。
建立健全酸雨防 治法律法规,加 强监管力度,对 违法排污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
鼓励电动汽车的 研发和使用,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清洁能源技术 的研发和推广,提 高清洁能源的普及 率和利用率
建立和完善酸雨监测网络,实时监 测酸雨污染状况。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企 业进行严厉打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预警系统,预测酸雨发展趋势,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联合开展酸雨防治科研项 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酸雨挑战
酸雨防治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酸雨防治政策与措施的借鉴 酸雨防治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酸雨防治国际合作的成功案例与推广价值
分享防治酸雨的 技术和经验,共 同提高防治水平
共同制定和执行酸 雨防治政策,加强 国际监管合作
促进酸雨防治领域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动科研成果共享
未知型酸雨:指尚未明确成因的酸雨。
酸雨主要分布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酸雨的形成与工业排放、能源消耗等因素密切相关 酸雨的分布受到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酸雨的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PART THREE
酸雨会使河流、湖 泊酸化,影响鱼类 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酸雨会腐蚀水体中 的桥梁、船题愈发严重,防治难度加大 挑战:现有的防治技术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创新 机遇:随着科技发展,新能源和环保技术逐渐普及,为酸雨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机遇:政策支持和公众意识提高,为酸雨防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动力
浅析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酸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湖北省正好处在我国的酸雨分布区的范围内,因此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全世界人类应该采取共同行动,共同治理酸雨污染。
推进蓝天工程建设,治理酸雨污染,对湖北省在全省进行的率先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标签:酸雨环境危害防治措施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大气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家族,那就是——酸雨。
在20多年前,酸雨还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局部问题,所以造成的危害也仅局限在个别国家和地区。
但随着工业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入大气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于是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酸雨,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酸雨的概念及近20年湖北酸雨记录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2酸雨的形成来自火力发电厂、工业过程、交通运输、民用污染(主要来自燃烧矿物燃料)等排出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是大气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污染物进入雨水的过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将污染物吸收到云内的过程,称作冲洗,污染物经长距离输送后即可被大量冲洗。
另一种是降雨初期,云下的大气污染物被雨除去的过程,稱为洗净。
3酸雨的危害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3.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酸雨的危害和防治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一、酸雨的形成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二、酸雨的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彼彼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
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
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
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
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三、酸雨的防治使得降水酸化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目前人类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对策,限制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酸雨。
酸雨的防治措施

酸雨的防治措施
酸雨是指降水中的酸度大于等于5.6的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重要结果,它对水体、植物、动物、土壤、建筑物及人类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针对酸雨的防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控制和减少污染源。
要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源,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各界和企业的作用,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切实防止污染源的污染排放。
二是科学规划经济发展。
要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放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框架内,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双赢的格局。
三是推动清洁生产。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逐步形成清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严格实施清洁生产要求,把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要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把生态农业开发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减少污染排放,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五是积极改善有害气体排放技术。
要加强有害气体排放技术研究,积极改进排放技术,发展低污染、低耗能的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防止酸雨污染。
六是提高环境意识。
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关心环境保护,注重环境质量,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融入社会发展规划。
以上是关于酸雨的防治措施,预防酸雨污染,一定要控制和减少污染源,科学规划经济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改善有害气体排放技术,提高环境意识,以便有效防止酸雨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控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控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控1.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关于酸雨的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酸性气体的排放,二是酸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氧化,三是湿沉降(酸雨的沉降) 。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酸雨,经多年的观测和实验分析,现已确认,大气中的SO和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据美国测定的酸雨成份: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的是碳酸和少量有机物。
除自然原因,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地震、雷电,以及海陆生物尸体的分解,海水的溅散和蒸发外,主要就是人为原因了。
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等,它们排放出的烟中含有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特别是煤,每年排放的SO中约有66.7,来自煤的燃烧。
对于我国这样的产煤大国,以煤为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情况就更严重了;二是有色金属冶炼时逸出大量的SO气体;三是化工生产,特别是硫酸和硝酸的生产制备时产生的气体;五是工业生产,土壤中的某些有机体(化肥等)释放分解产生的NO等。
总之酸性物质主要是人类工业污染的产物。
大气环境中有了酸性物质,是产生酸雨的先决条件。
但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环境的条件和形成过程有关。
防范酸雨的措施

防治酸雨措施
酸雨是指降雨中含有酸性物质的一种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排放酸雨源:包括降低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行业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6. 宣传教育:加强酸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上措施可以综合采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知识:酸雨的防治
高中化学知识:酸雨的防治
防治酸雨的方法应该从它产生的根源上去寻找。
燃烧含硫的石油和煤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那么,能不能在燃烧前先除去石油和煤中的硫呢?
石油中的硫,大多数以含硫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在有适宜的催化剂时通入氢气,使硫转化成硫化氢而被除去。
煤中的含硫量通常在2%左右,通过磁选、浮选等工序,含硫量可以降低到0.5%以下。
防治酸雨的另一个方法是在工厂排放烟道气以前除去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被碱液吸收。
不少工厂用价廉的石灰水洗涤烟道气,以除去二氧化硫。
Ca(OH)2+SO2=CaSO3+H2O
但是,用这种方法生成的亚硫酸钙难以处理,堆积多了容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二氧化硫中的硫呈+4价,它可以被氧化成+6价,又可以被还原成0价。
所以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较强的还原剂作用下,二氧化硫能被还原成硫。
硫化氢是还原性很强的气体,它可以把二氧化硫还原成硫。
2H2S+SO2=3S+2H2O
根据这个反应原理,可以设计除去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装
置。
一个以煤为燃料,发电量达750MW的发电厂,每小时产生的废气达上亿立方米。
处理这些废气要有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空间场地,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但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