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基础1

合集下载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癌症)的起因、发展、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肿瘤学的基础知识1. 细胞生长与分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和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然而,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 癌症的发生机制癌症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和功能异常所引起的。

这些突变可能是遗传的,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

常见的突变包括致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

3. 肿瘤的分类与分级根据肿瘤组织起源的不同,肿瘤可以被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肿瘤还可以根据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来进行分类,这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4.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肿瘤的诊断常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一旦确诊,治疗的选择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针对特定类型的肿瘤,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的治疗手段。

二、肿瘤学的临床应用1. 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肿瘤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分子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作为肿瘤的标志物。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实现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

现在,许多肿瘤的治疗方案已经开始根据患者的分子标志物来进行个体化定制,以提高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的进展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通过选择性地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能力,靶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许多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如EGFR抑制剂和HER2抑制剂等。

3. 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肿瘤学(主治医学)基础知识部分及问题详解

肿瘤学(主治医学)基础知识部分及问题详解

基础知识一、A型题1.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A.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B.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C.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D.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E.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正确答案:C2.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气污染B.支气管炎C.吸烟D.哮喘E.肺气肿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85%的男性肺癌和46%的女性肺癌是由于吸烟引起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吸烟的人越来越多,肺癌患者也日益增多;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戒烟,肺癌的发生率已不再增高。

目前研究显示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

3.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按阶梯给药B.口服给药C.按时给药D.个体化给药E.不要随便调整剂量正确答案:E4.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A.肺癌B.胃癌C.乳腺癌D.结直肠癌E.肝癌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目前,由于吸烟和工业化的发展,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次为乳腺癌,第三为结直肠癌。

5.非复方吗啡口服剂量15mg q4h换算为非肠道用药的等效镇痛剂量为A.5mg q4hB.4mg q6hC.10mg q4hD.12mg q8hE.2mg q8h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全天吗啡口服药物总量的1/3为非肠道用药的剂量。

6.关于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正确的是A.手术+放疗+化疗B.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C.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D.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E.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治愈率正确答案:E7.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A.度冷丁B.芬太尼C.强痛定D.吗啡E.氢可酮正确答案:C8.环境致癌因素包括A.生物致癌因素B.物理致癌因素C.化学致癌因素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9.关于遗传因素和肿瘤发生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B.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而个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C.暴露于同一致癌物环境中的人群均会患癌D.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可致癌E.癌基因的激活可致癌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外,机体的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即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肿瘤是由于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的疾病,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梳理肿瘤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规律,并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同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肿瘤这一严峻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概括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让读者对后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目的部分将明确文章的目标,即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的综述,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文部分将具体介绍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发生机制以及生长和扩散的过程。

在肿瘤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介绍肿瘤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常见肿瘤的分类方法。

在肿瘤的发生机制部分,将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变异、突变和异常信号通路等。

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部分,将详细解释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在机体内如何扩散和侵袭其他组织。

结论部分将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对肿瘤学基础重要性的总结中,将强调肿瘤学基础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意义和作用。

在对未来肿瘤研究的展望中,将探讨目前肿瘤研究中的挑战和趋势,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

最后,用简短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1.3 目的肿瘤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肿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肿瘤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肿瘤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定期体检
鼓励人们参加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高发肿瘤的筛查项目,如乳 腺癌、宫颈癌等。
提高诊断技术
加强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采用先进的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学技 术,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患者教育与自我检查
教育患者了解肿瘤的早期症状,学会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就医。
三级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免疫逃逸机制在肿瘤中作用
肿瘤细胞抗原性减弱或丧失
01
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减少或改变其表面抗原的表达来逃避免疫系
统的识别和攻击。
免疫抑制因子的作用
02
肿瘤细胞可能分泌免疫抑制因子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从而降低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清除能力。
免疫细胞浸润和功能异常
03
肿瘤微环境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功能异常,使免疫系统
黑色素瘤
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 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
06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简述
常用诊断方法介绍及优缺点比较
01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手段,对肿瘤进行病理学分型,确定良恶
性及肿瘤的组织起源。优点是准确性高,缺点是创伤性较大。
02
肿瘤基本概念及分类
肿瘤定义及特点
肿瘤是一类细胞异常 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 块,常表现为组织结 构的异常。
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 、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涉及遗传、环境等 多种因素。
肿瘤具有自主性生长 、侵袭性和转移性等 特点。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组织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成熟,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分化差,异型性 大。
生长速度

肿瘤学基础知识题库

肿瘤学基础知识题库

肿瘤学基础知识题库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对于从事肿瘤学研究或临床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肿瘤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肿瘤学基础知识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肿瘤学。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增加患肺癌的风险?A. 饮食中摄入大量新鲜蔬菜和水果B. 长期接触含氯气体和化学品C.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D. 定期接受体检并重视个人健康2. 什么是恶性肿瘤?A. 细胞异常增生,无侵袭性和转移性B. 细胞以正常速度增生,有侵袭性但无转移性C. 细胞异常增生,有侵袭性和转移性D. 细胞以正常速度增生,无侵袭性但有转移性3.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常见的诱因之一?A. 遗传因素B. 吸烟、酗酒C. 高血压、糖尿病D.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4. 肿瘤的早期症状常常是什么?A. 持续发热、咳嗽B. 明显的疼痛和肿块C. 消瘦、乏力D. 头晕、恶心5. 下列哪种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A. X线检查B. 超声波检查C. CT扫描D. 血液检查二、判断题1. 良性肿瘤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侵袭性和转移性。

(√)2. 化疗是应用药物杀灭体内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3. 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有无转移情况来确定的。

(√)4. 放疗是使用精确的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杀灭肿瘤细胞。

(√)5. 食物中的人工添加剂和防腐剂对肿瘤的发生并无影响。

(×)三、填空题1. 肿瘤的鉴别诊断包括临床表现、_____、病理组织学等多种方法。

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患者常出现乳房肿块、_____等症状。

3. 肿瘤可按照其组织的起源分为_____,_____和混合性肿瘤。

4. 化疗的药物选择应根据肿瘤的_____、_____和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

5. 肿瘤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和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肿瘤的分类和分期。

2. 请简述肿瘤的预防措施。

肿瘤学基础知识-1_真题-无答案

肿瘤学基础知识-1_真题-无答案

肿瘤学基础知识-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1. 我国目前居恶性肿瘤死亡前四位的恶性肿瘤是A.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B. 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C. 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D. 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E. 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2. 肿瘤目前成为多发病、常见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以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控制B. 环境致癌物愈来愈多C. 人类平均寿命延长D. 肿瘤诊断率提高E. 世界经济一体化3. 八种常见恶性肿瘤不包括A. 肺癌B. 乳腺癌C. 大肠癌D. 胰腺癌E. 食管癌4. 恶性肿瘤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A. 第一位B. 第二位C. 第三位D. 第四位E. 第五位5. 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A. 肺癌B. 胃癌C. 乳腺癌D. 结直肠癌E. 肝癌6. 环境致癌因素包括A. 生物致癌因素B. 物理致癌因素C. 化学致癌因素D. 以上均是E. 以上均不是7.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 大气污染B. 支气管炎C. 吸烟D. 哮喘E. 肺气肿8. 下面关于吸烟和肿瘤的关系错误的是A. 吸烟是肺癌的公认病因B. 吸烟仅仅与肺癌有关,与其他肿瘤无关C. 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低于20%D. 吸烟与口腔癌有关E. 在发达国家,由于宣传戒烟,肺癌的发生率已不再增高9. 目前患病率明显增加的肿瘤是A. 乳腺癌B. 宫颈癌C. 食管癌D. 胃癌E. 膀胱癌10. 目前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的肿瘤是A. 乳腺癌B. 肺癌C. 大肠癌D. 宫颈癌E. 肝癌11. 关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一种致癌因素可诱发多种肿瘤B. 一种肿瘤可能有多种病因C. 大多数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D. 一种肿瘤对应一种致癌因素E.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12. 以下不是肿瘤诱发原因的是A. 电离辐射和紫外线B. 遗传因素C. 免疫抑制D. 微生物感染E. 工作压力过大13. 电离辐射最可能引起的肿瘤是A. 甲状腺癌B. 胃癌C. 肾癌D. 肝癌E. 宫颈癌14. 过多的热量和肥胖会导致A. 肝癌B. 脑胶质瘤C. 乳腺癌D. 前列腺癌E. 膀胱癌15. 关于遗传因素和肿瘤发生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 有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B. 环境因素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而个人的遗传特征决定肿瘤的易感性C. 暴露于同一致癌物环境中的人群均会患癌D. 抑癌基因的变异或丢失可致癌E. 癌基因的激活可致癌16. 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最易发生的肿瘤是A. Kaposi肉瘤B. 非霍奇金淋巴瘤C. 肝癌D. 肾癌E. 黑色素瘤17. 肿瘤发生发展的5个阶段不包括A. 癌前病变B. 原位癌C. 早期浸润癌D. 浸润癌E. 远处转移18. 确诊肿瘤的主要依据是A. CTB. MRIC. PET-CTD. 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E. 超声19. TNM分期中的N是指A. 原发病灶的数日B. 转移病灶的数目C. 区域淋巴结受侵D. 转移淋巴结的数日E. 肿瘤复发次数20. TNM分期的意义不包括A. 预测患者预后B. 提高肿瘤治愈率C. 有助于评价疗效D. 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E. 有利于各治疗中心进行信息交流21. 关于TNM分期说法正确的是A. TNM分期适合所有肿瘤B. TNM分期的N均包括N0~N3C. Mx是指转移病灶过多,难以计数D. Nx是指对区域淋巴结的情况难以做出估计E. Tx是指原发肿瘤巨大22. 关于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正确的是A. 手术+放疗+化疗B. 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C.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D. 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E.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更好地提高治愈率23. 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患者经济状况差B. 局部复发C. 远处转移D.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E. 手术切除不彻底24. 下列肿瘤不首选手术治疗的是A. 大肠癌B. 乳腺癌C. 软组织肿瘤D. 鼻咽癌E. 睾丸肿瘤25. 下列肿瘤适合“本不能手术,先化疗或放疗,后手术”的治疗模式的是A. 淋巴瘤B. 卵巢癌C. 肝细胞癌D. 宫颈癌E. 前列腺癌26. 下列情况下,不考虑首选放疗的是A. 颅内转移B. 上腔静脉压迫C. 骨转移D. 脊髓压迫E. 双肺多发转移27. 靶向治疗的分类不包括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B. 趋化因子C. 针对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抗D. 针对某些癌基因和肿瘤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E. 抗血管生成药物28. 关于癌性疼痛,不正确的描述是A.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B. 癌性疼痛可由肿瘤本身、抗肿瘤治疗等多种原因导致C.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D. 为了避免患者夸大症状,癌性疼痛的评分应由主要医护人员进行E. 通过三阶梯治疗方法,约有80%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得到控制29. 下列止痛治疗药物中,没有剂量限制的药物是A. 可待因B. 芬太尼C. 双水杨酯D. 舒林酸E. 非诺洛芬30. 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呼吸抑制B. 嗜睡C. 便秘D. 眩晕E. 腹泻31.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麻醉药品的是A. 度冷丁B. 芬太尼C. 强痛定D. 吗啡E. 氢可酮32. 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属于临床难治性疼痛B. 吗啡类药物无效C. 应当合理使用辅助用药D.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与吗啡合用于烧灼样疼痛患者E. 电击样疼痛最好辅助选用抗惊厥类药物33. 在对吗啡中毒的抢救处理中,首先应A. 注射纳曲酮以拮抗吗啡作用B. 注射纳洛酮以拮抗吗啡作用C. 给安定类药物使患者镇静D. 停止使用吗啡,等待吗啡从患者体内排出E. 对于口服药物的患者应当立即洗胃处理34. 对慢性癌痛患者止痛首选给药途径是A. 口服B. 肌注或皮下注射C. 直肠给药D. 静脉输注E. 透皮贴剂35. 姑息治疗的首要目的是A. 提高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B. 维持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C. 根治肿瘤D. 延长患者生命E. 回归社会36. 布洛芬每日的最高限量为A. 4.5gB. 3.2gC. 5.4gD. 2.3gE. 5.0g37. 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按阶梯给药B. 口服给药C. 按时给药D. 个体化给药E. 不要随便调整剂量38. 非复方吗啡口服剂量15mg,每4小时1次换算为非肠道用药的等效镇痛剂量为A. 5mg,每4小时1次B. 4mg,每6小时1次C. 10mg,每4小时1次D. 12mg,每8小时1次E. 2mg,每8小时1次39. 生活质量的概念性定义是A. 指一个患者将他(她)目前的健康状况与他(她)认为理想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后得出评价B. 患者的心理方面或偏爱程度,患者的基本生活或生活状况恢复,或患者的目前现实状况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C. 某个人在社会方面、心理及精神方面、职业方面和躯体方面均获得满意的功能状态D.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在生活中所处位置的感受以及对与他们的目的、期望、标准及所关注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E. 由患者自行评价后确定的生活状态40. 非复方美沙酮口服剂量10mg,每6~8小时1次换算为非肠道用药的等效镇痛剂量为A. 5mg,每6小时1次B. 3mg,每6小时1次C. 1mg,每6小时1次D. 12mg,每12小时1次E. 12mg,每24小时1次41. 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是A.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B. 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C.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D. 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E. 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42. 下列关于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慢性癌痛治疗时不正确的观念是A. 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B. 度冷丁的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C.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D. 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内注射给药E. 度冷丁不推荐用于癌性患者的长期镇痛43. 姑息治疗中使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作用机制是A. 抑制成骨细胞活性B.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C. 促进成骨细胞活性D. 促进钙质沉积E. 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

肿瘤学基础知识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其机制的学科,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在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细胞群,它们不受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控制,无法维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程度,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蔓延至其他部位。

大多数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且不会复发或转移到远处器官。

-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细胞分化程度低,有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的倾向。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局部扩散侵犯周围组织,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远处器官,导致转移性肿瘤。

2. 肿瘤的分类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和组织特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类。

- 上皮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 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如肉瘤、淋巴瘤等。

- 神经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脑胶质瘤等。

- 结缔组织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结缔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 血管源性肿瘤:这类肿瘤起源于血管组织,如血管瘤、血管肉瘤等。

3. 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但一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遗传因素:遗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遗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异常,从而使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癌细胞。

-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放射线等,可以引起DNA损伤和细胞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 免疫因素: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异常细胞可能逃避免疫监视,继而导致肿瘤的发展。

4. 常见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通常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放射治疗(目录)
• 概述 • 放射线的步骤 • 放射治疗的机制
• 放射治疗的种类
•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52
放射疗法 概述
放疗的原则
• 最大程度消灭肿瘤,同时又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
适应症
• 某些肿瘤不宜手术或者有保留器官的要求 • 某些肿瘤引起的急症处理 • 某些肿瘤转移灶的局部处理
禁忌症
• 不适合一些与重要器官较近的肿瘤 • 病人基础条件差,不适合放疗
适合病人的特定肿瘤,激素治疗能有效减少 肿瘤且比其它治疗形式有更小的毒副作用
激素治疗
生物治疗
用生物活性药物激活免疫系统来抗癌
综合 治疗
48
49
外科手术 概述
治疗原则
必须以确切的病理诊断为依据,并结合临床表现选择手术类型。
手术适应症要慎重选择,正确估计肿瘤发展阶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适应症
绝大多数早期及中期的癌症,较少侵犯邻近组织和发生转移 大块的肿瘤细胞用手术可全部切除的可用手术治疗
M:转移
MX M0 M1 没有评定的转移 无已知的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的存在
M有时加上字母下标指示转移的位置,如:MPUL肺转移
42
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 活检或刷片,大大的提高了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可进行某些治疗。
食管癌
43
五、肿瘤的治疗
44
四、肿瘤的诊断
28
内容(目录)
• 常见肿瘤的早期预警信号 • 肿瘤诊断途径
a) b) 临床评估 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磁共振(MRI)、超声波检查和造影 检查) c) 病理学检查
•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 内窥镜检查
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征兆
肺癌?
肠癌?

长久咳嗽或嘶哑 肝癌? 胃癌? 大便或排尿习惯改变
• •
a) b) c) d) e)
化疗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
分类 给药方式 疗效评价 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适应征和禁忌征
58
化学疗法 概述
化疗分类 及目标
• 根治性化疗:治愈癌症 • 姑息性化疗:延迟癌症的扩散,减速轻癌症的症状 • 辅助化疗:杀灭由于瘤体脱落形成的微小转移病灶
• 新辅助化疗:缩小手术或放疗的范围,减少手术或放疗损伤
病理分级依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肿瘤的类 型等来判断
表示方法
由于肿瘤形态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进行病理分级
例如,鳞状细胞癌的BRODER化四级法:以未分化的癌细胞所 占比例为准, Ⅰ级:<25%;
Ⅱ级:25% ~50%;
Ⅲ级: 50% ~75%; Ⅳ级: >75% 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只在已分化的肿瘤中进行,完全未分 化的肿瘤分为未分化癌或未分化肉瘤,其分化程度属于最低级, 恶性程度最高。
基因突变
过度增生
异常分化
促癌因素
恶性肿瘤发生机制
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物 电离辐射 致癌病毒
干细胞DNA 的某些突变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
激活促进增 长的癌基因
灭活肿瘤抑 制基因
改变基因产物的表达 丧失了调节性基因产物
恶性肿瘤
6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肿瘤细胞的增生不受机体的控制,表现为持续性,与 机体不协调的生长
• 减小肿块的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种类
称为“细胞减量手术”或“减块手术”,减小肿瘤块,以使未切除部分 对其它的治疗更敏感
• 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切除残存的转移癌的病灶,在治疗缓慢生长的转移灶且转移灶对放疗和 化疗效果不好时尤其有价值
• 姑息性手术外科治疗:
减轻症状和提高进展期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为控制和预防症状而非 意在治愈癌症的外科手术
22.9 15.3
9.7 24.8 7 1.5 1.8 4.2
49 40
15 - - 4 3.8 5.9 2000-2005
肿瘤病因是指引起肿瘤发生的原始因素
肿瘤病因
外源性 因素
外环境可能的致病因素
内源性 因素
机体抗肿瘤能力下降,有利于外界 致病因素发挥作用的机体内部因素
化学 因素
物理 因素
生物 因素
局限性生长
浸润和转移
18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很快
生长速率
较恶性细胞慢; 较正常细胞快 很少有浸润性,大多为局限 性生长;有包膜 无 分化好 细胞可正常发挥功能 如有可能手术,转归一般较 好
对其它组织的浸润 全身转移 分化 预后
一般有浸润性,边界模糊

分化差 细胞一般无正常功能 多样; 绝大多数难以完全根治
41
肿瘤的分期
TNM系统
T:原发肿瘤
TX T0 T1-4 TIS 临床上不能评定的肿瘤 有恶性病变的迹象,无原发损伤的迹象 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的进行性增加 原位癌(癌症局限于原发的组织)
N:淋巴结受累程度
NX N0 临床上不能评定的局部淋巴结 局部淋巴结无明显异常
*N1-4 局部淋巴结的异常程度不断增加
细胞去分化,分化不全或未分化,形态功能异常
可能扩散到机体的其它组织中去
正常细胞增生受机体的控制,符合机体的需要 形态和功能表现正常 不可能扩散到机体的其它组织中去
7
肿瘤的发展阶段
正常
癌前病变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浸润性癌
转移癌
8
癌症已占城市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因的第二位
近年死亡变化较大的肿瘤 年死亡率变化(%) 肿瘤
禁忌症
肿块难以接近的,手术难以做到 病人不能耐受 肿瘤转移的范围较大,肿瘤侵犯了重要的脏器
危险
引起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死亡 手术创伤,如:乳房切除术/面部手术 引起功能丧失,如:丧失生殖功能、性功能、大便功能
• 原发肿瘤的外科切除术:
试图切除整个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的淋巴管称为根治术。扩大肿瘤周围 正常组织的切除边缘,减少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放射治疗步骤
1.确定病期和治疗目的 2.治疗设计
3.定位
4.治疗计划
5.核准
6.执行治疗
54
放疗的机制
放射线进入人体能产生次级电子,引起电离效应
直接作用:作用于DNA分 子链
间接作用:射线电离水分子 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DNA链
DNA分子链断裂,细胞失去分裂增值能力
55
体外放疗
• 外用放射线由发送放射线离子束的机器发射,集中于特定的身体部位
游走出血管
适应小环境
转移 转移发生
肿瘤细胞增生和 血管生成
26
肿瘤的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
淋巴系统是组织到血流的单向引流系统。恶性细 胞一旦进入淋巴,便迅速扩散至整个淋巴系统, 最终进人血流。
淋巴结 经淋巴管 进入血液
血道转移
癌细胞通过穿越毛细血管壁上的微孔进人血流, 又称血源性扩散

种植性转移
在体腔中生长或穿越体腔的肿瘤,其细胞可脱落 在体腔中,在体腔中游走,并种植在其它器官的 表面。
内容(目录)
• 肿瘤治疗概述 • 肿瘤治疗目的 • 肿瘤治疗方法
a) 外科手术 b) 放射疗法 c) 化学治疗 d) 激素治疗 e) 生物治疗 f) 综合治疗
肿瘤的治疗
象医学很多领域一样,癌症治疗在二十世纪里有了稳步的提高。几代人以 前,癌症被看作是死亡宣判。现在,约有50%以上的癌症病人能治愈。 一些癌症如早期发现容易治愈,早期探查能提高治愈成功的比率。 有些类型的癌症对治疗有抵抗力,但是不断改良的治疗方法已经提高了治愈和 生存时间,这些疗法只产生较小的创伤和毒性。 癌症治疗的挑战是选择一个能提供具有最大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城市
宫颈癌 肺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膀胱癌 -27.52 +29.38 +13.04 +31.18 +38.91 +23.50
农村
-17.32 +47.73 +17.12 +17.51 +39.73 +19.87
1991-2000
近年来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国内肿瘤发病率 女性 2000年 胃癌 食道癌 肺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宫颈癌 膀胱癌 鼻咽癌 白血病 19.5 12.1 19.1 14.5 9.5 19.9 6.8 1.4 1.8 4.2 2005年 17.4 9.7 2000年 41.9 27.6 43 38.9 14 - - 3.9 4 5.7 男性 2005年 37.1 24
放射治疗 的种类
体内放疗
• 放射物质放入体内,依据肿瘤类型的不同,置入物可以放到一到两处 • 放射性材料可以暂时或永久置入体内,或它可与恶性肿瘤直接接触
56
放射治疗的 副作用
脱发、疲劳 放射部位 上皮组织溃疡
恶心、呕吐
放射部位 皮肤灼伤/溃疡
骨髓抑制Hale Waihona Puke 57化学治疗(目录)
• 概述
a) b) 化疗目的 化疗应用
肿瘤学基础知识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崔彦芝 肿瘤内科

肿瘤概述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肿瘤生物学行为 肿瘤的诊断 肿瘤的治疗



一、 肿瘤的概述
3
内容(目录)
• 肿瘤的定义 • 肿瘤的发生机制 •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 肿瘤的发展阶段 • 肿瘤的流行病学 • 肿瘤的病因
4
肿瘤的定义
致癌因素
肿瘤是机体已经发育成熟或正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组织细胞在致癌因 素和促癌因素的长期刺激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过度增生或异常 分化而形成的机体新生物
癌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