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0001

合集下载

肌筋膜炎ppt课件

肌筋膜炎ppt课件

筋 膜
触及小的痛性“结节”。
✓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可排出腰骶部 其它骨病。
炎 ✓ 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表现。
鉴别诊断
颈项部扭伤


前斜角肌综合征

落枕


腰背部劳损
有明确外伤史,病程短,局 部无结节,按摩效果较好。

臀部的骨性病变 如腰骶部骨关节结核、骨
髓炎、AS等


椎间盘突出症

腰骶部损伤
颈 ✓ 有急性发作或慢性疼痛急性发作史,及 项 感受风寒湿病史。
部 ✓ 颈项部疼痛、发僵。 肌
筋 ✓ 有特定的压痛点并可引起传导性疼痛。


✓ 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少数见脊柱有 先天畸形;实验室检查多无阳性表现。
腰 ✓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外伤后治疗不当、
背 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部 肌
✓ 腰部疼痛,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急 性发作时可有活动受限。
Up
病因病理
长期单一姿势下负重的应力劳损,
急慢性损伤
或由于某些先天性畸形在肌力失衡 下劳作。
急性损伤未能及时适当的治疗。
感受风、寒、湿邪 邪毒感染 如细菌感染、风湿热或寄生虫等感染。
以上几点均可致肌肉及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渗 出、水肿、痉挛,若日久不愈而持续,则出现纤维性 变及粘连持续疼痛。
临床表现及诊断
筋膜骨草正金外敷贴
• 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 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 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 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 中医黑膏药筋膜骨草正金贴作为传统名方,精选上等纯良 中药,严格遵古炮制而成,其效专力宏,渗透腠理,直达 病灶,药性持久,能有效缓解并消除筋膜炎引起的颈、腰、 足疼痛等各种症状,通过舒筋活血,修补筋膜组织,是中 医骨科治疗筋膜炎的中医瑰宝。

臀中肌筋膜炎的症状是什么

臀中肌筋膜炎的症状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臀中肌筋膜炎的症状是什么
导语:臀中肌筋膜炎是一种肌肉的炎症,对于人体来说这种疾病的危害是非常的严重的,会让患者的生活陷入困难,所以,治疗臀中肌筋膜炎是患者的最大
臀中肌筋膜炎是一种肌肉的炎症,对于人体来说这种疾病的危害是非常的严重的,会让患者的生活陷入困难,所以,治疗臀中肌筋膜炎是患者的最大的愿望,我们应该了解这个,生活中臀中肌筋膜炎是比较少见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那么,臀中肌筋膜炎的症状是什么呢?下面来看看讲解吧。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

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

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

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古愈方』在治疗筋膜炎上,一方面修复患处;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能达标本兼治之效。

臀中肌筋膜炎对人体是一种比较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疾病的态度一定要坚决的治疗,否则就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最后,希望人们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积极的治疗,让身体尽快恢复起来,尽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概述】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

臀中肌位于髂骨翼的外面,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为羽翼状,向外下走行,至大转子上形成短腱止于大转子的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后伸髋关节。

该肌在人体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的单足着地期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当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临床表现】臀中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之初皆感疼痛。

劳累、冷、湿时重。

疼痛半数可扩散至大腿外侧,少数可感小腿外侧不适,但无明确节段分布。

有时可有同侧下肢惧冷、发凉、麻木或蚁走感。

多数为慢性发病,约1/5可为急性发病。

体检时直腿抬高可有臀部疼痛,多无典型放射痛,加强试验阴性。

扪诊可发现臀中肌中的激痛点,或有痛性筋束。

激痛点可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

按压激痛点或痛性筋束可复制与平时相似的局部疼痛及下肢的扩散痛。

臀中肌综合征可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肌筋膜痛,报道的399例臀中肌综合征中,合并其他部位肌筋膜痛或慢性劳损者178例,常见为骶棘肌、腰方肌等,使症状、体征趋向复杂化。

【诊断】本症的诊断依靠局限于臀中肌内的压痛点或激痛点,无神经根性刺激症状,无真正的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局限于臀部痛,小腿的神经系检查阴性。

本症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区别。

前者已在诊断中提及;梨状肌综合征的压痛点较低,梨状肌牵拉试验阳性。

至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两者不易区别,有人认为是一个病征。

但严格说来应是两种俱存。

臀上皮神经的末梢常自臀中肌表面的臀筋膜穿出至皮下脂肪中,穿出点易受卡压,虽产生相似的疼痛,但后者较浅在。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的肌筋膜炎又称臀中肌综合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臀中肌造成的腰臀部疼痛以酸痛为主, 活动及静止时都觉疼痛, 疲劳或受凉可加重疼痛, 有些患者疼痛可向大腿后侧扩散(有资料说是大腿外侧痛), 少数有小腿不适, 或伴有肢体发麻, 发凉或蚁走感.在臀中肌的前,中,后部都可有压痛点并向局部及扩散区放射, 直腿抬高时出现臀部及大腿痛.可以推拿按摩针灸或理疗.臀中肌筋膜炎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症状(梨状肌综合征也是这样),可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应当注意的是,臀中肌综合征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肌筋膜炎,临床症状变得较复杂,诊断时应加以判别。

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

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从病理机制、诊断以及推拿、针灸、注射、小针刀等方面了解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

病程短、病情轻首选推拿、针灸治疗,病程长、病情重、局部出现硬结首选注射及小针刀治疗。

【关键词】臀中肌综合征;病理;诊断;推拿;针灸;注射;小针刀;综述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0-02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1-3],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80%以上为慢性发病,多无明显的病史,以劳损或感受风寒湿为多见,单纯发病者较少,很多继发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等疾病[5]。

临床表现为腰臀部疼痛,深夜、晨起、活动时皆感疼痛,劳累、阴凉时加重,有一半有到大腿的扩散痛,少数可感小腿不适,有的感同侧肢体麻、冷、蚁行感,症状为慢性发作,但有1/5可出现急性发作。

臀中肌有激痛点,可有痛性筋束,激痛点可有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压激痛点可出现局部及扩散区痛[3],临床较为常见。

由于缺乏特异性体征,诊断不清,造成漏诊、误诊[4],以延误治疗。

笔者对臀中肌综合征的病理及推拿、针灸、小针刀等非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病理臀中肌起于髂骨翼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为羽翼状,向外下走行,至大转子的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后伸髋关节。

由于臀部的深筋膜不甚发达,但其上外侧部即遮盖臀中肌的部分较致密,具有腱膜性质,与肌肉结合非常牢固,其止点与梨状肌紧密相邻。

臀中肌所处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往往在某些动作,尤其是当人们在以髋关节为顶点的躯干侧方摆动或以髋部为轴心的腰臀部扭动下肢外展时,臀中肌不协调地急剧收缩,或受外力过度牵伸[6],都有可能使该肌和筋膜破裂而产生局限性肌束隆起,臀部可有紧缩样疼痛。

臀中肌的急性和慢性积累性损伤,使其在髂嵴附着区及臀大肌、梨状肌的结合部发生粘连,引起该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产生相应疼痛症状,久之组织结疤、黏连、挛缩,臀中肌、梨状肌等肌肉的运失调,反过来成为新的致伤因素,形成恶性循环[2,7]。

臀中小肌解剖与痛点分析

臀中小肌解剖与痛点分析
患者站立时,对姿势进行评估,通常骨盆会向健侧倾斜。臀中肌激痛点通常伴 有阔筋膜张肌肌筋膜紧张。 患者健侧卧位躺在床上,患侧屈髋90度,屈膝90度,患者大腿用力,向床面按压 患侧膝部。如果膝盖不能碰到床面,则对臀中肌的评估结果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扳机点处理方法
评估后,开始在臀部寻找臀中肌激痛点。连接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通常 可以发现激痛点,在中点附近,可以发现其他激痛点。一般可以找到三个。找到激痛点后 ,向下压。同时让患者调整呼吸,吸气时按压,呼气时放松。
臀中小肌功能
髋屈(前部)
髋内旋(前部)
前部单侧收缩时近 固定使大腿屈和内 旋。
髋伸(后部)
髋外旋(后部)
远固定时双侧收缩使 骨盆前倾
臀中小肌功能
一、维持骨盆侧向(冠状面)的稳定
远固定时,臀中、小肌单侧收缩能够下拉髂骨 ,使骨盆向同侧倾斜。这个功能正好和同侧的 腰方肌相反(单侧腰方肌收缩,有上提髂骨, 使骨盆向对侧倾斜的功能)。当双侧的臀、中 小肌和腰方肌的肌张力和肌力量平衡时,可以 维持骨盆冠状面的稳定。当我们遇到骨盆侧倾 的客人时,这两组肌肉也是首先要考虑的。
4、鉴别诊断 转子滑囊炎 管肌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 坐骨神经痛
6、扳机点位置 近髂嵴处 起点及靠近起点附近
臀中肌损伤激痛点
激痛点】 源于英文的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的中文译名,它是指骨骼肌肉能够激发疼
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的肌纤维痉挛带, 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肌肉局部颤搐,可能引起远端的牵涉痛。 激痛点是很小的,属于局部的肌肉痉挛或者挛缩,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负重、 直接的受伤、反复持久的肌肉收缩。 【臀中肌评估】
臀肌中扳机点(痛点、触发点)

臀肌挛缩症ppt课件

臀肌挛缩症ppt课件
• 8、严重的可有驼背、身体歪斜。
#7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六、诊断
• 诊断中同时应具备以下体征:外八字步 态、跑步不快、行走划圈,双下肢交膝, 并拢下蹲试验(+),Obers征(+);臀部可 触及条索状包块物。
• 8 感染因素
#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三、病理变化
•1 见红色的肌肉纤维被灰白色的纤维组织所替代,股骨大粗隆上更 为明显,增厚之筋膜挛缩,深入臀大肌、臀中肌部分肌纤维,成 灰黄色,可夹杂于正常肌纤维中,严重者较少有正常肌纤维。臀 大肌外上部分可见有纤维挛缩带,宽度不一致,一般为2~7厘米, 累及臀大肌全层,色泽苍白 2 围性,越接近纤维化部位萎缩越明显。肌细胞横纹消失,核皱缩 溶解,部分形成均质无结构物质。肌细胞间及肌束间纤维间隔增 大,形成纤维束,其内可见许多成纤维细胞。肌间血管数目减少, 管壁增厚,管腔小而不规则,有的闭塞,管周可见中性粒细胞及 淋巴细胞浸润。
# 12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九、术后康复锻炼
• 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康复训练 能牵伸松解挛缩组织,防止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复发。 术后除一般功能锻炼措施外,需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方式。关于开 始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存在差异,有人认为术后2天即可在床上行 屈髋屈膝锻炼,4天即可下地行并膝下蹲和走一字步练习。

综合疗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臀中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T D P局部 照射及 中频 电治疗臀 中肌 筋膜 炎效 果显 著 , 是 治 疗本病 的较佳 疗法 。 关键 词 : 臀 中肌 筋膜 炎 ; 以痛 为腧 ; T D P局 部 照射 ; 中频 电治疗 ; 综 合 治疗 中图分类 号 : R 2 4 6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0 7 7 9 ( 2 0 1 3 ) 0 0 7— 0 0 1 4— 0 2
疗组 8 0例采用 “ 以痛 为腧 ” 针 刺 疗法 为主 , 辅以T D P局 部 照 射 及 中频 电进 行 治 疗 , 对照组 8 O例 采 用 药
物 疗法进 行 治疗 。结果 : 治疗 组有 效 率 1 0 0 %, 对照组有效率 8 1 . 2 5 %, 治 疗组 优 于对 照 组 ( P< 0 . 0 5 ) 。 治 疗组在 改善 压痛 、 疼 痛 方 面与对 照组 比较 , 其评 分 明显 降低 ( P< 0 . 0 1 ) 。结论 : “ 以痛为腧 ” 为主 , 辅 以
Co mp r e h e ns i v e Th e r a p y i n t he Tr e a t me n t o f Gl u t e a l My o f a s c i t i s
HUANG Yi —q u a n . F ANG Mi n g—x i a
g r o u p wa s s up e r i o r t o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P<0 . 0 5 )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i n i mp r o v e m e n t o f p r e s s u r e p a i n a n d

臀中肌试验名词解释

臀中肌试验名词解释

臀中肌试验名词解释
臀中肌试验是一种检测臀大肌群力量和柔韧性的测试,其最初是由Andreas Ròssler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的。

它是用来评估关节、肌肉和肌腱功能的诊断工具,也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臀中肌试验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试验者向前伸展,然后向后蹲下,将体重转移到前腿上,最后重心转移到后腿;第二步是让试验者站立,以便测量臀中肌和蹲跳力。

在这个过程中,测量者比被测试者腰部变化的范围,以确定臀中肌及其周围肌肉的动态发放效果,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臀大肌群力量和柔韧性。

通过臀中肌试验,可以发现被测试者臀大肌群力量是否足够,以及被测试者受损臀大肌群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是否正常;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诊断腰腹部肌肉损伤,从而更好地评估关节和肌肉功能。

此外,由于该试验可以精确测量臀大肌群力量,因此也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改善被测试者的运动表现。

臀中肌试验的执行方法十分简单,因此也可以作为训练时的常规试验。

在实施这项测试时,应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检查被测试者的行为表现,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最好请专业的运动健康医生或治疗师进行诊断和指导,确保执行该试验的安全性以及最准确的测量结果。

总之,臀中肌试验是一种检测臀大肌群力量和柔韧性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判断臀大肌群力量,以及检测关节、肌肉和肌腱功能。

此外,它也可以作为训练时的常规试验,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从而制定
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被测试者的运动表现。

因此,臀中肌试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身的运动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
【概述】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

臀中肌位于髂骨翼的外面,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为羽翼 状,向外下走行,至大转子上形成短腱止于大转子的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 及后伸髋关节。

该肌在人体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的单足着地期尤为重要。

日常 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当突 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Gluteal Muscles
【临床表现】
臀中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之初皆感疼痛。

劳累、冷、湿时重。

疼痛半数可扩散 至大腿外侧,少数可感小腿外侧不适,但无明确节段分布。

有时可有同侧下肢惧冷、发凉、麻木或
蚁走感。

多数为慢性发病,约 1/5可为急性发病。

体检时直腿抬高可有臀部疼痛,多无典型放射痛,加强试 验阴性。

扪诊可发现臀中肌中的激痛点,或有痛性筋束。

激痛点可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
部。

按压激痛点或痛性筋束可复制与平时相似的局部疼痛及下肢的扩散痛。

臀中肌综合征可同时合并其他部 位的肌Gluteus medius
Gluteus maximus
筋膜痛,贵阳报道的399例臀中肌综合征中,合并其他部位肌筋膜痛或慢性劳损者178例,常见为骶棘肌、腰方肌等,使症状、体征趋向复杂化。

【诊断】
本症的诊断依靠局限于臀中肌内的压痛点或激痛点,无神经根性刺激症状,无真正的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局限于臀部痛,小腿的神经系检查阴性。

本症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区别。

前者已在诊断中提及;梨状肌综合征的压痛点较低,梨状肌牵拉试验阳性。

至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两者不易区别,有人认为是一个病征。

但严格说来应是两种俱存。

臀上皮神经的末梢常自臀中肌表面的臀筋膜穿出至皮下脂肪中,穿出点易受卡压,虽产生相似的疼痛,但后者较浅在。

【治疗】
本症属肌筋膜痛的一种,其治疗方法亦相同。

除止痛抗炎药物及理疗、针灸,按摩等措施外,局部封
闭有极好的疗效。

用0.5%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5-10ml,加泼尼松龙25mg,局部浸润,每周1次,可连用3次。

长效的曲安奈德类只用1次,如属必须,应在1个月后重复1次。

【参考文献】周秉文主编《腰背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P153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的肌筋膜炎又称臀中肌综合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臀中肌造成的腰臀部疼痛以酸痛为主,活动及静止时都觉疼痛,疲劳或受凉可加重疼痛,有些患者疼痛可向大腿后侧扩散(有资料说是大腿外侧痛),少数有小腿不适,或伴有肢体发麻,发凉或蚁走感■在臀中肌的前,中,后部都可有压痛点并向局部及扩散区放射,直腿抬高时出现臀部及大腿痛■可以推拿按摩针灸或理疗■臀中肌筋膜炎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症状(梨状肌综合征也是这样),可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应当注意的是,臀中肌综合征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肌筋膜炎,临床症状变得较复杂,诊断时应加以判别。

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也可采用镇痛药及针刺、按摩、理疗等方法,效果较明显。

经久不愈者可行手术切除痛性筋膜束或作剥离松解术。

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炎,臀中肌位于髂骨翼外侧,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
翼状,在下端集中成短健止于大转子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伸髋关节。


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单是着地期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临床表现为腰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时皆痛,劳累、阴凉时加重,有一半的患者感到大腿扩散痛,少数可
感小腿不适,有的患者感到肢体麻、冷和蚁走感,症状为慢性发作。

体检时,可发现臀中肌有压痛点,可有痛性筋束,压痛点可为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

按压激痛点时可出现局部及扩散区痛,直腿抬高时患侧可出现臀部及大腿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本症诊断依据:
1、病人主诉腰腿痛的部位在臀部。

2、在臀中肌可找到激痛点。

3、无神经根受刺激征。

治疗方法:
首选在压痛点注射0.5%的利多卡因5 一10m1,加强的松龙10-1.5mg作局部病灶注射,5-7天一次,3-5次为一疗程,多数可愈。

对5次以上仍不愈者,特别是有痛性筋膜束者,亦可切除或作局限性臀中肌剥离松解。

按摩、理疗也有一定效果臂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炎是因为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称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臀部可触摸到条索状物,认为系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故此也称为“筋出槽” 。

临床表现: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样,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放射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
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病理: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3腰椎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当背部肌肉长期紧张,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分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充血肿胀,因而造成疼痛。

治疗方法:一般采取保守疗法,急性期可采用痛点注射或局部手法治疗,以0.5%利多卡因4-5ml、强的松
龙5-10mg局部注射,每周1 一2次,3 一4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勿做腰部剧烈旋转活动。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解剖
(2009-04-26 20:31:19)
臀中肌和臀小肌
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

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谓中肌
股方肌
整申腕、股方肌及梵起止点
聲小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及其起止点
病情描述:
3年前小孩打篮球时受到肢体碰撞或激励运动后坐在比较冰冷的地板上,后来臀部至腿部逐渐开始疼痛,后经解放军43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CT、、X光、核磁共振等检查腰椎、盆骨、股骨头没有病变,医生先认为是“梨状肌综合症”决议针灸治疗,经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来经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检查认为是“ 中肌综合症”再次决议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以有一定疗效,9月份开学后现在又疼痛,并且臀部的硬块一直
没有消散。

建议过来采用冲击波治疗,对这种疾病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姚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周一、三门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