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究

合集下载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指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开拓眼界、积累知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而读写结合教学中,通过提供大量的书面材料,如课外阅读、报刊文章等,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魅力,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文字的结构、语言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读写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而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可以模仿优秀的文章,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运用,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组织文章,如何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进行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字的结构、语言的运用等,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读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写结合教学中,通过提供大量的优秀读物、有趣的题材和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深度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了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浅析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通过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写作水平进行良好的锻炼以及培训,教师从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入手,为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堂学习内容,从而不断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热情,保证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有序进行。

一、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应当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教材中的内容入手,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豐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教材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阅读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阅读《济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这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写景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取较为丰富的描写语句以及景色词汇的运用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写作思路。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边阅读边标注出在这篇文章中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结构在课文旁边进行标注,帮助学生后续的写作更加的严谨。

在学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另外,在每天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让学生至少阅读一篇文章,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和摘抄,这样一来学生在后续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有较为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灵感,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会在无形之中得以提高。

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应当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进行相关素材的积累,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所写的文章内容也会更加的充实和丰富。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一、读写结合模式的概念及意义读写结合模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倡学生读书写作,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再只是侧重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者变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

读写结合模式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会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读写结合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1.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美好,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创设语文写作情境,促进学生写作。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写作情境,如写信、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融入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素材,并通过写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教师可以在课后或课外布置一些创意写作的作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5. 配备必要的写作素材和工具。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和工具,如作文题库、范文、写作指导书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效果如何评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1. 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学生的日常作文、课堂表现等来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看学生在读写结合模式下所写的作品质量如何。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而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和重要意义。

一、实践方法1.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通过选择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阅读指导在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

3.写作训练在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写作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写出符合文学作品主题和风格的作文。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批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二、重要意义1.培养语文素养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理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鉴赏和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就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进行探究。

一、合理设置读写任务读写任务的设置要合理,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让学生能够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可以通过编写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将所读所思所想写出来。

还可以通过辩论赛、写作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拓展读写形式除了传统的阅读和写作外,还可以拓展其他的读写形式,例如口头表达、朗读、表演等形式。

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够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而朗读和表演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演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读写,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写作过程的培养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过程。

可以通过写作小组讨论、写作指导等方式,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四、鼓励学生读写结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所读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进行思考、分析,再进行写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晰地写出来。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应用语言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

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文|王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到: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从当前初中记叙文、诗歌类文章、散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的状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材料,并将其转换成创作内容,仅传授给学生一些含糊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等,造成学生写作时只会写套话、空话,无法真正地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无法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课程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利用读与写同步发展、相互迁移的规律,帮助学生从字词、语句、段落等多个方面掌握文章意蕴和写作技巧,深刻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读与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学科考试的重点来看,阅读与写作占据的比例较大。

读与写结合就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巧妙的整合,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

并且通过写作训练完成内化与升华。

因此,教师应把握读与写的内涵,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组织开展读与写的训练活动,从而构建起读与写的共生课堂,将其教学效果最大化。

站在阅读的层面上讲,新课标中提到“多读书、广泛读书、读好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而如何开展有效阅读,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读与写的训练活动,如精读、选读、细读,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为之后的写作提供帮助。

站在写作的角度,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读与写训练活动,如仿写、续写、补写、比较分析训练,利用阅读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重构,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语文读与写结合的有效策略(一)以读引路,为写作提供助力1.文本细读,培养情感文本细读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文本情感、故事结构等进行深思、探讨,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细节,精准、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摘要:初中阶段是行为、思想、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故教师需要贯彻“提质增效”的教学原则,通过细化教学重点,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过程中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审美体验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为了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尽可能地凸显语文阅读及写作教学的价值,通过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见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引言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不仅在升学考试中占据较大比重,同时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发展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关联、密不可分的。

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而写作练习则能锻炼学生对信息素材的提炼及应用能力,是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阅读和写作结合的重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但是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阅读和写作脱节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影响了阅读及写作教学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路径,推动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1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现状虽然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备受一线教师关注,但调查当下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情况,读写结合实践仍有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范围局限在教材内,缺少对语文的持续阅读,通过阅读形成的有效积累不足,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缺少灵感。

再比如,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缺乏将阅读所得应用在写作活动中的意识,形成了模式化思维,导致作文缺少新意与可读性。

而深究以上现象的本质原因,读写结合不当是主要影响因素。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只注重二者在表层的相互渗透,忽略了深层融合,以至于学生没有在阅读中建立夯实写作基础、探寻写作思路的意识,没有形成在写作中迁移阅读经验的习惯,最终影响了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体实践效果。

初中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作者:马艳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年第03期多文本读写结合是一种以多样化的文本为基础,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和写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学习场景应有尽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因此,将初中多篇课文的读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优势(一)确保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引入多个文本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采用多篇课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不同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一)确定教学目标要将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第一位的。

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阅读和写作目标。

(二)策划教学活动教师在确定授课目标后,还需对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策划。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设计不同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写作练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合作的同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提供指导和反馈在学生开展多文本读写结合活动时,教师应该适时提供指导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14T17:00:12.6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作者:程国荣
[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中学442500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探讨了一些初中语文读写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现与同仁们一起分享,共同切磋。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常是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常常在阅读时难以把握作者的思想,在阅读中吸收不到语言知识,以至于在写作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下笔。

读写结合教学的出现给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它是新课改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倡导学生在赏析名家名作中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完美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在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并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一、注重对阅读素材的选择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但是就目前的写作状况来看,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生活气息,也就是说写作与现实生活脱节,在作品中很难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枯燥的文字堆积。

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对写作有帮助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生写“我的爸爸妈妈”类的作文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描述方式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文章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读是语文学习的开始,以读促写是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理解和感受阅读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并就作者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还原,从而逐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为写作做好铺垫。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阅读材料,学习不同作品中作者不同的写作方式,逐渐积累语言知识。

如教学课文《孔乙己》时,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将作者的描述方法全方位地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然后在其他的课文中进行练习,逐渐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自行分析作者写景的方式,然后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会逐渐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参照仿写
仿写是写作的开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锻炼写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经过千挑万选才最终确定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优秀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仿写不是彻头彻尾的模仿,要抓住课文中的每个细节而进行,明确仿写的重点可以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技能,比如结尾的写法、段落的结构等等,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仿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故事情景和对话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要求学生仿写文章中“我”和叔叔的对话。

这样学生在准确把握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仿写,训练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四、多进行积累,不断夯实写作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应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完成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将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和精彩语句抄录下来,时常进行阅读和翻看。

在不断的复习中学生会逐渐将这些语言加以记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写作时可以将这些优美的语言和写作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教材之外的阅读书籍,如《读者》《意林》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并把看到的写作技巧记录下来。

学生也可以将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进行背诵,如《紫藤萝瀑布》《生命与和平相爱》等课文都有很多可以摘抄的词句。

这样,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在写作中就不会再言之无物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以写促读,或以读促写,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