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防治指南

脂肪肝防治指南
脂肪肝防治指南

一、

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近几项基于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饮酒。目前,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体检中肝脏酶学指标异常的最常见原因,高达75%的血清转氨酶异常与脂肪肝有关。

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由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患病率高达15%

中大城市普通人群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患病率约为15%(6.3%~27%),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的患病率低于1%。

不容小觑的酒精性肝病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酒精(乙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营养不良

内分泌紊乱

药物性肝损伤

中毒性肝损伤

遗传性疾病

其他疾病

三、

脂肪肝常见的诱因

不良生活方式“催生”脂肪肝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酒精滥用

遗传易感性

四、

认识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以脂肪组织增多为特征的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主要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超重和肥胖,单位是千克/米2(kg/㎡)。

原发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体质指数大于25kg/㎡,或体质指数未达肥胖标准但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大于3厘米,或者腰围超标(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0厘米)。

内脏型肥胖更易和并糖、脂和激素代谢紊乱,以及肥胖相关疾病,典型的表现为腰围增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最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土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状态。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和高血糖。此外,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铁超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亦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五、

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症状轻,危害不小

据统计,48%~10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无肝病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因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或肝脏超声检查提示“明亮肝”而被偶然发现。约36%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乏力、右上腹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病进展缓慢,10~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比例很低,仅为0.6%~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5%~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其中40%~62%的人在5~7年内出现并发症,如肝细胞癌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癌的患病率为0.5%,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的患病率高达2.8%。肥胖症、代谢综合症和2型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细胞癌高发的“帮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肝癌、肝衰竭等,主要发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特别是并发肝硬化的患者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肝外表现

恶性肿瘤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都可显著增加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肺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21%~45%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42%。

心脑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比发生肝硬化更早、更多、更致命。

胆石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增加2.5倍,约55%的胆石症患者合并脂肪肝,且通常是先有脂肪肝,然后出现胆囊胆固醇结晶和胆囊结石。

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率增加,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增高。

六、

超声是诊断和随访脂肪肝的首选工具

诊断标准①肝实质点状高回声(肝脏的回声水平大于脾脏和肾脏);②肝脏远场回声衰减;③肝内脉管显示不清。凡具备第1项加2.3项之一者,可确诊;仅具备第一项者,可作为疑似诊断。

优势简便、廉价、无创,是目前诊断脂肪肝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同时也被应用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不足由于存在操作者影响因素,超声量化肝脂肪变性的重复性有待提高。

肝脏弹性检测:脂肪肝、肝硬化“一箭双雕”

在影响学检查中,目前最热门的是FibroScan和FibroTouch等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技术。瞬时弹性记录仪通过震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定肝脏硬度,来间接评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测定肝脏硬度瞬时弹性记录仪可以敏感判断慢性肝病患者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脏弹性值越大,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将来发生肝硬化并发症的风险越大。随访过程中,若肝脏弹性值下降,提示肝纤维化减轻,肝癌风险降低。

测定肝脂肪变程度瞬时弹性记录仪利用超声在脂肪组织中传播出现显著衰减的特征,通过受控衰减参数(CAP)来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程度。

CAP是一种新颖而有前途的脂肪肝无创检测技术,比B超和CT更敏感,可准确检测肝脂肪变>5%的脂肪肝。同时,CAP值反映的脂肪肝变,不受肝脏疾病病因的影响;与肝活检相比,CAP更少受到抽样误差的干扰,因为其检测面积比肝活检组织大100倍;CAP 值与脂肪肝及其基础疾病(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随访过程中CAP 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脂肪变和代谢紊乱的好转或进展。

优势与不足目前瞬时弹性检测技术已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快速、无创、定量、可重复、受操作者主观影响少等优点。当然,瞬时弹性检测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在肥胖(主要是皮肤至肝包膜距离大于2.5厘米者)、肋间隙狭窄、腹水等患者中,测量失败率高。

血液学检查

B超和FibroScan/FibroTouch等影响学检查提示脂肪肝者,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等血液学检查;血清转氨霉升高的脂肪肝患者,还需抽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丙肝抗体(抗-HCV)、抗核抗体、铜蓝蛋白等指标,以确定脂肪肝的病因和病变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疑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液学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血糖、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两者的比值(AST/ALT)通常小于1。

酒精性肝病

疑似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液学检查可发现血平均红细胞体积、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转氨酶升高,AST/ALT大于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特点

·仅10%~20%的患者有转氨酶升高,多为轻度升高且很少超过200单位/升;

·持续时间长且无明显波动,除非同时有体重或腰围变化;

·无发热、纳差、厌油等肝炎症状;

·以ALT升高为主,AST与ALT的比值(AST/ALT)通常小于1;

·AST/ALT大于1.3时,提示并发进展性肝纤维化;

·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血清转氨酶水平可以缓慢下降

·发展至肝硬化时,转氨酶往往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转氨酶升高不是判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预后的良好指标。

七、

脂肪肝的诊断原则

酒精性肝病

有持续5年以上的过量饮酒史(男性平均每天摄入酒精大于40克,女性为20克),或连续2周每天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量大于80克),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肝病的存在,并能排除其他病因,克明确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活检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标准,或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典型改变;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小于140克/周(女性<70克/周);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可导致脂肪肝的其他疾病,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八、

脂肪肝的防治原则

脂肪肝可以预防

·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少饮酒或戒酒

·中等量的有氧运动

·谨慎使用各种中西药物

·定期健康检查

特别提醒

脂肪性肝炎患者应用抗炎保肝药物的疗程通常需要1~2年,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的药物治疗需长期应用,而防止体重反弹和坚持戒酒的良好生活方式则需终身坚持。

九、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包括:通过戒酒和抗炎保肝、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营养支持,改善业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和肝细胞癌);肝移植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其中,戒酒最为重要,并需终身坚持。

·戒酒

·何时戒酒都不晚

·摆脱酒精依赖

·杜绝戒酒后复饮

·营养支持

·应用抗炎保肝药物

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体重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限制饮酒

·防治糖尿病

·调整血脂

·控制血压

·保肝抗炎

·防治其他肝病和并发症

十一、

脂肪肝营养处方

饮食治疗是绝大多数慢性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肝病进展及肝外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饮食治疗的目标

尽可能使体重、腰围、血脂、血糖、血尿酸等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减轻或逆转肝脏脂肪沉积,尽可能使血清转氨霉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降至正常水平;防止低血糖、酮症酸中毒、肝性脑病等急性并发症;防止或改善肝脏、心血管、肾脏等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尽可能保持重要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社会活动的需要。

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

1.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2.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低脂)、瘦肉、鱼、鸡蛋等;

3.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摄入糖类(碳水化合物);

4.主食“粗细搭配”,多吃粗粮,如红薯、玉米、荞麦、燕麦、薏苡仁、芸豆、红豆、绿豆等;

5.多吃蔬菜,适量吃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6.避免过量饮酒和不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常喝含糖饮料,贪食甜点、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以及经常外出就餐等。

计算理想体重的方法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身高(厘米)—100]×0.9;身高160厘米以下人群,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2~12岁儿童,标准体重(千克)=年龄×2+8。

评估肥胖的方法

判断体重是否理想,通常以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为依据。肥胖度在±10%范围,属正常,肥胖度大于10%为超重;肥胖度大于20%,为肥胖,肥胖度小于-10%,为消瘦(营养不良)。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不同体型、不同劳动强度人群对热量的需求量不同见下表:

不同体形/劳动强度热量需求表(千卡/千克/天)

在总热量一定的情况下,脂肪肝患者应坚持高蛋白、低脂肪和适量糖类(碳水化合物)饮食

蛋白质提供的热量一般占总热量的10%~20%,动物蛋白质与植物蛋白质各占50%,正常的成年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1.0~1.5克,其中1/3以上应为优质蛋白质。

脂肪所提供的热量一般应小于总热量的30%。成年人每日每千克体重的脂肪摄入量为0.4~0.8克,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一般控制在300毫克左右(高胆固醇血症者为150毫克)

糖类(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成年人每日可进食糖类(碳水化合物)200~350克或更多。

按照视频交换份来安排每日膳食

一份谷薯类可以是馒头30克、土豆100克、挂面25克,也可以是面包35克、窝头35克、大米饭130克。

一份蔬菜可以使黄瓜500克、请教350克、蒜苗250克、有才500克,也可以是胡萝卜500克、西红柿500克、圆白菜500克。

一份水果可以是苹果200克、橘子200克、梨200克,也可以是西瓜500克、香蕉150克。

一份豆制品可以是腐竹20克、大豆25克、豆腐干50克,也可以是北豆腐100克、南豆腐150克、豆浆400克。

一份奶制品可以使奶粉20克、奶酪25克,也可以是牛奶160克、无糖酸奶130克。

一份肉蛋类可以是带壳鸡蛋60克、瘦肉(猪、牛、羊)50克、兔肉100克,也可以是鱼肉80克、虾100克、火腿20克。

一份油脂类可以使植物油10克,也可以是猪油10克、黄油10克。

一份坚硬果类可以是核桃15克、花生仁15克,也可以是杏仁25克、葵花籽25克、南瓜子40克。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在每日总热量明确的情况下,早餐、午餐和晚餐可按30%、40%、3%的比例分配。

糖类摄入应适量

蛋白质摄入应充足

脂肪摄入应限量

科学选择食用油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主要为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茶油、各种坚果油(除核桃油外)等,这些油脂一般不会升高血胆固醇水平。

健康成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伴有这些疾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150毫克。

水果并非多多益善

饮料不能当水喝

饮茶第一脂肪肝患者有益

减少应酬,常回家吃饭

节食减肥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十二、

脂肪肝的运动处方

运动疗法是脂肪肝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合并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治疗中,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仅次于饮食控制。

运动是集体消耗热量的最佳方法

运动是消耗多余热量的重要途径。比如卧床休息每小时消耗60千卡热量,坐着休息每小时消耗140千卡热量,做家务每小时消耗150~250千卡热量,散步每小时消耗210千卡热量,中等速度行走每小时消耗300千卡热量,中等速度骑自行车每小时消耗660千卡热量。

体育运动的七大好处

1.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

2.促进体内脂肪分解,减轻体重。

3.改善葡萄糖代谢,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患者的

血糖水平。

4.调节血脂

5.缓解轻中度高血压

6.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适应性和劳动能力

7.减轻精神紧张,消除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五类脂肪肝患者不宜运动

1.合并严重疾病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

2.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室壁瘤、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应

用洋地黄或β手提阻滞剂等药物的脂肪肝患者,应尽量减少运动。及时可以运动,也必须严格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持续时间,并在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

3.因恶性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等全身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4.因药物、酒精和毒物导致肝脂肪变者不宜运动。

5.急性脂肪肝患者,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个体化

·以体力为基础

·确定运动强度

·持之以恒

脂肪肝患者宜选择有氧运动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治疗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宜选择全身性、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适当配以短时间、能承受的无氧运动。

脂肪肝患者最适用的两种有氧运动

“快步走”步行自始至终都是有氧运动,且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也不需要特定的器械,利用计步器,达到一日规定步数即可,简单易行,容易坚持。同时,步行运动强度较小,比较安全,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

脂肪肝患者宜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直到达到每分钟115~125步。开始时,克每日步行5000步,以后逐渐增至7000~10000步,进而快步行走,逐渐增加运动量。可遵循“3、5、7”原则,即每日步行3000米(半小时内),每周5次,每次步行后的心率与年龄之和应为170。

游泳在所有的有氧运动中,游泳是减脂效果最好的一项运动。即使是在水中慢步,也能起到较好的减脂效果。

合理调控运动强度

运动过程中要监测心率

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反映运动强度可靠而简易的生理指标。目标心率可以用(170—年龄)次/分钟来预估,最高不超过(200—年龄)次/分钟。脂肪肝患者在运动时,心率至少应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若锻炼后,心率和预估值差不多,说明运动量合适;若低于预估值5次,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小;超过预估值5次,说明运动量可能过大。

运动时间有讲究

持续时间不宜过短想要过的满意的降脂减肥效果,一次运动持续的时间至少应在20分钟以上。在有氧运动过程中,脂肪供能比例存在时间依赖性,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比例逐渐上升。

运动时段无特别要求需注意,进食后不要立即运动,运动后不要立即进食。

运动频率应合适脂肪肝患者应坚持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运动治疗贵在坚持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装备要合适

·准备活动要充分

·注意保暖

·严格遵循运动处方运动

·注意补水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

·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

·随身携带医疗卡

·出现不适,逐渐停止运动

·防范低血糖

十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访与监测

每1~3个月测量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每3~6个月检测全血胞计数(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肝功能、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上腹部B超,有条件者,可同时做肝脏瞬时弹性检测(FibroScan或FibroTouch),定量检测肝纤维化和脂肪变程度。常规检查和诊断性治疗未能明确脂肪肝或肝酶异常的原因,以及疑似存在脂肪性肝炎,特别是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

判断病情好转的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接受健康宣教,加强自我监督意识,养成撰写图表化的饮食和运动日记的习惯,在图表中详细记录饮食、运动、体重、腰围的变化,以及与进食和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以供患者之间交流,完善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处方,并有效纠正不良行为。肝脏相关指标

心脏和代谢相关指标

1体重和腰围

2血脂

3血糖

4血压

李景华主任医师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

李景华主任医师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12-27T10:01:32.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蔡丽威[导读] 李景华医师在长期从事内科工作中,总结出了“痰瘀内阻、百病由生”的观点,这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蔡丽威(松原市中医院 138001) 李景华,男,53岁,大学学历,主任中医师,松原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任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医30年,一直从事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在临证中中药使用率达90%以上,在许多疾病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景华主任医师在多年内科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中医肝病的治疗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上尤为突出。现将李景华主任医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一痰瘀交阻是中医学阐述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的关键[1] 李景华医师在长期从事内科工作中,总结出了“痰瘀内阻、百病由生”的观点,这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他认为痰饮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二者成因不同,但形成之后,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如血瘀日久,气机不行,可致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液停蓄,形成痰饮;反之,若水液代谢严重受阻,痰湿内生,水饮停滞,则气机不畅,亦可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2]。且痰随气血无处不到,具有易行性;痰性黏滞,易阻塞成块,具有易聚性,一旦痰浊形成,注于血脉,即会阻塞脉道,影响血流,使脉络瘀阻。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古今医鉴》也说:“胁痛者……或痰瘀流注于血,与血相搏。”《景岳全书》中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认为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发病原因,现在常见的脂肪肝,充分可以证明李景华主任医师的这一观点。中医学痰瘀理论为中医防治脂肪肝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亦随之改变,过食肥甘,贪于饮酒,以车代步,多卧少动,这些不利因素致使体内痰湿内生,久而影响脾胃,运化失司,痰浊停留于肝内而成脂肪肝。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痰和瘀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痰浊和瘀血留滞肝脏,久而形成肝硬化、肝癌。所以李景华主任医师治疗时通常会采取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的方法,阻止病程的进展,在他多年肝病临床实践中证明,痰阻淤滞学说对于指导肝病治疗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二体质学说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 李景华主任医师也非常善于把中医体质学说应用到临床。在肝病治疗过程中他通过引入中医体质学说,根据体质选方用药,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如在治疗脂肪肝时,李景华主任医师通过研究发现,凡属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的人群患脂肪肝的发病几率较其他体质人群高很多,这与体内脏腑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脂肪肝的病位虽在肝,但其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肝气以升发为顺,属木之性,宜条达而恶抑郁,气机通畅与否,与肝之疏泄关系密切,如肝之疏泄正常,精微、情志得以疏通,自然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反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布化失施,痰浊郁阻于肝脏而成脂肪肝。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的疏泄离不开脾胃,同时湿邪与脾还存在“同气相求”的关系。脾胃运化失调,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反成痰浊,或因饮食所伤,脾胃运化受损;或因脾胃素虚,气虚不运。其结果是造成体内气滞、积生、痰阻,而脂肪肝自生。“肥人多痰”、“体胖多痰”患者多舌苔白腻、舌质暗,脉多沉滑。均属湿热痰凝,痰湿阻络之证。治疗上多采用草决明、荷叶、醋柴胡、郁金、泽泻、山楂、泽兰等药物;如脾虚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等药物。 三行气化湿法在脂肪肝的应用 《金匮要略》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李景华主任医师在肝病的治疗过程也非常重视调护脾胃。他认为肝病病位虽在肝,但与脾胃关系密切,因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健运,则湿邪得化,津液输布,自然身体健康;脾胃不运,运化失司,湿邪变成痰浊,成为各种致病因素。本病的病机是气滞、积生、痰阻的特点,我们把健脾、行气、消滞、化湿作为脂肪肝治疗的基本方法。处方使用我院的自拟协定方化浊消脂汤,方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青皮、苍术、荷叶、葛花、扁豆花、厚朴花、泽泻、山楂、绿茶、甘草等。同时根据病情而随证加减药物,湿热偏盛加用车前草、草果、大豆卷;乏力便溏加用黄芪、白术、薏苡仁;肝区疼痛加用延胡索、泽兰;纳呆腹胀加用鸡内金、莱菔子。 四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男,40岁。患者于两月前自觉肝区不适,在医院检查B超示:重度脂肪肝;血脂升高,肝功能ALT120U/L,CHE 12940U/L.服用辛乏他汀,效果不佳,于2011年2月10日就诊于我院。主诉肝区不适,时有隐痛,无恶心呕吐,二便调。体格检查:神清语利,营养过盛,体形肥胖,嗜食肥肉,偶有饮酒,量中等。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缓。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检测、丙肝(一)。实验室检查:AST:109u/L,血脂检查各项指标明显升高,血糖:8.56mmol/L。B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西医诊断为脂肪肝,中医诊断为肝痞,气滞湿阻型,以行气化湿为治法。以协定处方化浊消脂汤口服。处方:半夏10g、陈皮15g、枳实15g、茯苓15g、青皮10g、苍术15g、荷叶15g、葛花15g、扁豆花5g、厚朴花5g、泽泻10g、山楂15g、甘草10g。每日一剂,一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继服一月,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复检B超脂肪肝明显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玉佩,杨钦河,孔怡琳,程少冰.从痰瘀角度探讨脂肪肝“二次打击”学说[J].《新中医》2010年10期. [2]杨钦河,刘菊妍,陈孝银,等.祛湿活血法为主治疗脂肪肝56例[J].新中医,2002,34(2):60-61.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中的过渡沉积, 即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或者光镜下30%以上的肝细胞含脂肪滴。在大体上可分为均匀型与不均匀型,显微镜下可分为大泡型与小泡型两类。 一、脂肪肝的病因 长期大量饮酒是造成脂肪肝的最重要原因。一般认为每日饮酒在50-80克以上,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较大。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中,肥胖是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有关,75%的重度肥胖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也十分重要。脂肪肝在肥胖的II型糖尿病人中十分常见,约为50-80%。有研究表明有21-78%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有4%-46%发生糖耐量减退或显性糖尿病[1]。高脂血症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危险因素。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工业毒物及药物如CCL4、四环素、胺碘酮、考的松、氨甲喋呤等,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减肥过快,实行肠旷置术后,长期静脉内营养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二、诊断 脂肪肝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轻微且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适或肝区不适,体检可发现患者肝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对于酒精性脂肪肝可发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r-谷氨酰转肽酶(r-GT)及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平均细胞体积(MCV)升高,乏唾液酸转铁蛋白/唾液酸转铁蛋白比值升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转氨酶轻度升高,可有血糖和/或血脂升高。

影像学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而实用的手段。脂肪肝在超声声像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为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肝静脉和门静脉分之变细变窄,显示不清,肝深部的回声衰减加重。诊断脂肪肝首先应判定肝回声的强度,对比肝、脾、肾三者以确定回声水平正常与否。根据超声特征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目前一般认为CT是诊断脂肪肝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优于B超和MRI。CT显示脂肪肝的肝实质弥漫性密度降低。脾的CT值较恒定,取肝与脾比值衡量肝密度正常与否。习惯以肝脾CT比值小于1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认为MRI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较小,且价格昂贵,但其对于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变程度,了解病因,估计预后均十分重要。在组织学上将脂肪肝分为大泡性和小泡性两类。又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在轻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NASH的组织学诊断标准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气球样变,炎性细胞浸润,有或无Mallory小体[3]。 脂肪肝的诊断原则:首先应根据B超,CT或MRI等影像学结果判断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据实验室检查及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判断是单纯脂肪肝还是脂肪性肝炎;第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有无饮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药物或毒物接触史,体重如何,从而明确病因;第四,脂肪肝的诊断应排除其他疾病,如HCV感染、Wilson病、血色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匀型脂肪肝还应与占位性病变项鉴别。 四、治疗

陈福来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

陈福来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 标签:名医经验;陈福来;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等多种因素引起、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脂肪性肝病现已取代病毒性肝炎而成为全球性第一大肝病[1],目前现代医学对脂肪肝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在脂肪肝的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不少进展,临床治疗脂肪肝也获得满意疗效[2]。 陈福来主任医师是江苏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载。陈老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对脂肪肝中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抄方学习,受益颇多。现将陈老临床诊疗脂肪肝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1 临床经验 1.1 辨证思路 根据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肝积”“肝癖”“胁痛”“肥气”“痞满”等范畴。陈老认为,脂肪肝的病位在肝,脾虚肝郁是其发病基础,痰、湿、瘀是其病理因素,但脾虚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前人多有论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张氏医通》云:“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湿热伤脾。”《温热经纬》云:“盖太饱则脾困,过逸则脾滞,脾气滞而少健运,则饮停湿聚矣。”《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有“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之说,《医方论》更提出“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的观点。因此,陈老认为,脂肪肝多为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或劳逸失常等,损伤脾胃,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脂浊痰湿内生,相互交结,留滞于肝;同时,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肝病传脾,进一步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两者互为因果,进一步加重病情的进展。 1.2 治疗原则 张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强调肝病治脾的重要性,告诫切勿“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近代医家张锡纯亦主张“欲治肝病,原当升降脾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进一步指出从脾论治肝病的观点。根据脂肪肝的“肝脾同病、脾虚为本”辨证思路,陈老临证强调“从脾论治、治脾为先”原则,确立以健脾疏肝、祛痰化湿为治疗大法。多以健脾助运为先,配伍疏肝理气、化痰泄浊,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等,从而达到脾气健运、肝木得疏、痰湿化、积滞消,脂肪代谢恢复正常的目的,即张元素所谓“养正则积自除,脾健则四旁皆运,运则气血流通,其积自消”。

脂肪肝日常饮食指南

?脂肪肝患者的营养原则 ?能量 脂肪肝患者要控制能量的摄入,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控制能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食物成分表上给出的监测数据,计算高中食物中的能量,并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方法比较繁琐,需要一些初步的专业知识、计算能力和营养工具。另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控制体重,因为体重的变化反映了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体重合适通常表明能量摄入合适,体重超标则表明能量摄入过多。 ?蛋白质 因为适量的蛋白质并不增加脂肪代谢的负担,良好的蛋白质营养有利于脂肪的代谢,缺乏蛋白质反倒可能导致脂肪肝,所以脂肪肝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不要给减少,如果从比例上讲反倒应该略有增加。因此那种认为脂肪肝患者不能吃肉的说法是错误的。刚好相反,脂肪肝患者应该保证适量高蛋白食品,如鱼、肉、奶和豆制品的摄入。 ?脂肪 1克脂肪含有9千卡的能量,远远超过另两种能源。因此,脂肪肝患者首先要控制脂肪富人摄入,减少脂肪在能源物质中的比例(20%~25%或更低),这意味着要选着低脂肪食品,此外,对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也要加以控制。要多摄入磷脂、EPA

(二十碳五烯酸,是鱼油的主要成分)和DHA(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鱼、海鲜和海藻类)等,这些物质有助于改善脂肪代谢。亦可以服用含有该两种成分的保健食品。 ?糖类 在体内糖类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尤其以甜食中的单糖和双糖更容易转化成脂肪,所以脂肪肝患者在控制脂肪的摄入的同时,还要留在糖类的摄入,避免摄入大量主食,少吃甜食和糖。 ?维生素 对脂肪代谢和脂肪肝的发生来说,有两类维生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类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V C、V E和β-胡萝卜素。另一类是直接参与能量代谢与其调节的维生素,如:V B1、V B2、V B6等。 ?膳食纤维 脂肪肝患者摄入较多的纤维(如每天30克),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脂肪的代谢,减轻肝脏的负担。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粗杂粮、豆类、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蘑菇、木耳、海带、紫菜、裙带菜等。 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表(g/100g食部) 食品名称水分(%)总膳食纤维可溶纤维不可溶纤维 谷类 玉米面10.89.5 2.18.7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

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单纯性脂肪肝(S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 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 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重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代谢紊乱有关;NAFLD是血清HBV DNA低载量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转氨 酶增高的常见原因[3,4,16]。 2自然转归 NAF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简称肝活检)组织学类型。NAFL 进展很慢,随访10~20年肝硬化发生率低(0.6%~3%),而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1,2]。年龄>50岁、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脂肪肝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尽管不好治疗,但并不是一种要命的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及正确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希望可以对大家认识脂肪肝有帮助。 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轻度脂肪肝,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糖尿病性脂肪肝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戒酒,肥胖性脂肪肝要控制体重。同时要避免各种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药物治疗 脂肪肝与心血管病、血脂血糖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后半年无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减肥药或二甲双胍辅助减肥。有转氨酶升高的病人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等药物,阻止肝内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的几率。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病人要根据高脂血症的类型、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脂药。 脂肪肝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看了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脂肪肝这种病已经不陌生了,它会在我们生活习惯不好时出现。医生经常会说药补不如自己补,像脂肪肝这种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并且是可逆的疾病,患者一定要在平时生活中从饮食、运动、心理上调节自己,并到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做适当的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的治疗和饮食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而患脂肪肝者,总脂量可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脂肪肝的分类:脂肪肝按自身体素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导致脂肪肝的发病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肥胖、过食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按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已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只需服用1-2疗程的肝旨清并在饮食上调整好即可痊愈。中度患者一般需要2-3疗程,重度脂肪肝患者则需要服用3-4疗程即可痊愈。 如何早期发现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显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再经肝穿刺活检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临床诊断。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而肝穿刺活检又有创伤性,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现已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如何对付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一旦患了脂肪肝,应如何处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 发表时间:2010-08-08发表者:倪卫兵(访问人次:3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倪卫兵simple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Ⅰ随机对照试验 Ⅱ-1 非随机对照试验 Ⅱ-2 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3 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 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 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1-2,12]。肥胖症患者NAFL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患病率分别为28%~55%和27%~92%[1-2,12-13]。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的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在15%左右[3]。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IR、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3,12-13]。尽管酒精滥用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脂肪变关系密切,但是全球脂肪肝的流行主要与肥胖症患病率迅速增长密切相关[3,12,14]。即使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标准诊断肥胖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或)腰围正常的NAFLD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3,12-13]。近期体质量和腰围的增加与NAFLD发病有关,腰围比BMI更能准确预测脂肪肝[3,12-13]。在非基因3型HCV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脂肪变主要与IR和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全球首部《脂肪肝防治指南》10大关键词(一)

全球首部《脂肪肝防治指南》10大关键词(一)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肝脏疾病。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非消化肝病专科医生,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对脂肪肝的危害,以及防治策略缺乏足够认识。而要真正提高我国脂肪肝的防治水平,必须走“群众路线”,全民普及脂肪肝的防治知识。 经过长达9个月的精心准备,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以及《大众医学》编辑部共同编制的全球首部“科普版”《脂肪肝防治指南》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 为帮助大家充分认识脂肪肝的“真相”,提高脂肪肝防治意识,维护自身健康,《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主编庄辉院士和范建高教授以及大众医学杂志社黄薏副主编,就“科普版指南”中的关键点,作了详细解读,本刊将分3期连载。 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 庄辉(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士) 黄薏(《大众医学》杂志社副主编)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丑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主持制定了我国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参与亚太地区及欧洲脂肪肝诊疗指南相关文件的制定。 庄辉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感染病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控制乙肝专家组成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学专家、亚太地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和《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主编等。 关键词1:成因 专家解读:当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肝细胞内的脂类主要以脂滴的形式存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雷陵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经验

雷陵以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经验标签:名医经验;雷陵;脂肪肝;中医疗法 本院雷陵主任医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十堰市名中医,从事中医肝病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应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肝病,尤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脏肿瘤的诊治造诣颇深。脂肪肝属中医“肝癖”、“积聚”范畴,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临床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近年来,雷师运用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1.1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 1.1.1 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证见胁肋胀痛,头身困重,乏力,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口黏不渴,便溏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以疏肝活血、健脾化湿。基本方:柴胡12 g,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白术15 g,薏苡仁25 g。 1.1.2 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证见胁肋胀痛,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干口苦,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基本方: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白术15 g,虎杖20 g,茵陈25 g。 1.1.3 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证见肝区不适,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两目干涩,头晕目眩,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舌苔腻,脉弦细数。治以祛湿化瘀、活血滋阴。基本方:丹参20 g,泽泻15 g,海藻15 g,山楂10 g,三七粉(冲服)6 g,枸杞子15 g,女贞子30 g。 1.2 应用神农肝脂宁丸 本品为雷师研制的中药制剂(批准文号:鄂药制字Z20111456号)。主要成分为何首乌、虎杖、绞股蓝、荷叶、决明子等。用法:口服,每次8 g,每日3次。 1.3 运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脱脂 该仪器由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提供。治疗包括:①穴位治疗。常用穴位有肝俞、胆俞、期门、章门、脾俞、胃俞、肾俞、天枢、中脘、气海、关元、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阳陵泉、阴陵泉、太冲、血海等;②中药离子导入。导入液含丹参10 g、泽泻20 g、荷叶25 g、何首乌10 g、赤芍10 g、郁金15 g、法半夏10 g、柴胡12 g,加水1000 mL,诸药共煎浓缩至300 mL备用;

脂肪肝自我疗养18条措施

下面介绍的18条措施,在脂肪肝的自疗自养中是非常重要的: 1、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货)、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10、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日吃一个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 15、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16、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7、每天用山楂30克、草决明子15克,加水1000毫升代茶饮。 18、如果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和鱼油类保健品,但不宜过多服用。

脂肪肝患者适合吃什么?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在正常情况下 ,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 ,约占肝脏重量的 4%~ 7% ,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 ,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情况下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 ,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 (湿重 )的 10%时即是脂肪肝 ,超过 10%~ 25%为中度脂肪肝 ,超过 25%~ 50%为重度脂肪肝。早期的脂肪肝病人 ,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只要注意治疗 ,多半可以恢复正常。治疗脂肪肝 ,可服用降脂药物 ,如有肝脏损害和转氨酶增高时可同时服保肝药 ,并服用多种维生素 ,当然服药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除药物治疗外 ,如果身体肥胖、热量摄入过多 ,则要控制饮食 ,以素食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平时宜食用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少食油腻及含热量高的食品 ,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促使体内多余的脂肪氧化消耗。长期饮烈性酒也可能直接造成肝损伤 ,导致肝内脂肪蓄积或肝细胞纤维化 ,故脂肪肝病人应绝对忌酒。另外 ,脂肪肝病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因为这样能够促进肝脏代谢 ,有利于血液循环 ,消耗肝脏内的过剩物质 ,对肥胖及脂肪肝病人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运动治疗对脂肪肝的消退尤其重要,且可防治其并存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卒中的发生。 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宜参加体育运动,其适应证主要为单纯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但如果脂肪肝患者合并下列疾病时应禁止运动:1.急性心肌梗塞;2.不稳定性心绞痛;3.充血性心力衰竭;4.严重的心律失常;5.重度高血压;6.严重糖尿病;7.肾功能不全;8.严重脑血管疾病;9.肝功明显损害或已发展至肝硬化失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脂肪肝防治指南

一、 脂肪肝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最近几项基于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2.5%~35.4%。与过量饮酒相比,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达80%~9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饮酒。目前,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体检中肝脏酶学指标异常的最常见原因,高达75%的血清转氨酶异常与脂肪肝有关。 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由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患病率高达15% 中大城市普通人群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患病率约为15%(6.3%~27%),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的患病率低于1%。 不容小觑的酒精性肝病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酒精(乙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营养不良 内分泌紊乱 药物性肝损伤 中毒性肝损伤 遗传性疾病 其他疾病 三、 脂肪肝常见的诱因 不良生活方式“催生”脂肪肝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不良的饮食习惯 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酒精滥用 遗传易感性 四、 认识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引起的、以脂肪组织增多为特征的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主要以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判断超重和肥胖,单位是千克/米2(kg/㎡)。 原发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体质指数大于25kg/㎡,或体质指数未达肥胖标准但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大于3厘米,或者腰围超标(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0厘米)。 内脏型肥胖更易和并糖、脂和激素代谢紊乱,以及肥胖相关疾病,典型的表现为腰围增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脂肪肝指南解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了人民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针对该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概论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召开了脂肪性肝病的命名研讨会,根据组织学命名,将脂肪性肝病分为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和脂肪性肝炎,后者根据坏死炎症活动度分为三级,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四期;根据临床病因命名,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又包括胰岛素抵抗、药物、脂质紊乱、毒物中毒、减重(快速减重/消瘦)以及原因不明的隐源性脂肪肝。因此,广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既有原发的,也有继发的。原发性多为胰岛素抵抗、多源性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所导致的脂肪肝,继发性多为营养不良、药物和遗传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脂肪肝。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为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NAFLD为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系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常见病理表现,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从疾病谱发展来看,临床上最为广泛的NAFLD,即单纯性脂肪肝,部分会发生脂肪性肝炎,进而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