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合集下载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课件(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PPT课件(人教版)

)
镜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 像。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 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 什么变化?
2024/9/29
2024/9/29
F F
f
实验拓展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 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 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定是( A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024/9/29
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 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
成像的情况是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分析: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
(1)把烛焰放在 C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D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 e
F
F
2024/9/29
f 2f
a b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C 点,屏上出现清楚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d e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2024/9/29
2、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 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 屏上视察到了蜡烛清楚的像,这个像一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等于2倍焦距
倒立、等大、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不成像
等于1倍焦距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以及如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测量尺、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物体,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的性质。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距和像距下的成像情况。

5.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公式。

2. 成像性质的分类:实像、虚像、放大、缩小等。

3.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物距和像距,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2)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2)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或者组织一次小研究活动,让学生探索凸透镜的其他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是基于光学原理的。

根据光学原理,当光线从物体发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或虚像。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参照距离,描述物距和像距以 32 30
实像 实像
2.1 2.3
倒立
13.5
倒立
14.2
及相应的成像特点。
u>282f
26
实实实像像像
缩2.小5
2.6
倒倒倒立立立
2f>14υ.5>f
15
24
实像
3
倒立
15.3
22
实像
3.4
倒立
16
一倍焦距分虚实,
u=202f
18
实实像像
物距
u>2f u=2f 2f>u>f u=f u<f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距
2f>υ>f υ=2f υ>2f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 像越大。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 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倒立
27
倒立
35.3
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正立的 10
像和倒立的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8
虚像
放大
正立
6
虚像
放大
正立
4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发光物体高度 h=4.5 cm,凸透镜的焦距 f=10 cm。
根据记录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32
实像
2.1
倒立
此时可能成的是虚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课件
A.20cm
B.30cm
C.60cm D.80㎝
课堂练习
2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 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A )
①蜡烛向上调节 或②光屏向上调节 或③凸透镜向下调节 (7)为了更好的研究凸透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可以把蜡 烛换成字母“F”的发光二极管。
新知讲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将蜡烛放在2 f之外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楚 的像为止,视察像的大小与倒正等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2f
F
O
F
2f
物距u / 像距v/
猜想: 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 离有关
实验
新知讲授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的 规 律
(1)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两个物理名词: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光具座
凸透镜
物距(u) 像距(v)
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 像距:像(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
新知讲授
⑦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
的像,此时成虚像,应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里视察蜡烛的像,视
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新知讲授
凸透镜焦距f=
探究实验记录表 cm
物距与 焦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 倒
像距v/cm
新知讲授
新知讲授
像的性质
应用
物距(u) 倒、 大、小 实、 像距( v)
cm cm
u>2f f<v<2f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同异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2)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虚实与物距有关.3、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图1(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1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4、实验计录及实验结论∣V∣表示像距的绝对值二、凸透镜成像的图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A、B为二倍焦距处,后同)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3、比较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实验数据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养成严谨认真的品质,认识科学的本质;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意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乐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引入】设置情境,提出疑问
课前学习任务:放大镜观察物体
通过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像呢?用放大镜观察最远的桌子,发现此时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观察近一些的光源,会出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离刻度很近时却会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这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习任务五】通过讲解u>2f时的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请学生根据示例绘制出u=2f、f<u<2f、u=f、u<f情况下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学习任务六】解决疑问,理解原理
在拍班级集体照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完全入镜,要怎么调整才能拍到所有人呢?
根据物远像近像会变小的规律,我们可以拿着照相机远离班级集体,这样就能拍到所有人。
(3)组装实验器材:
第一步,从左到右依次摆放光源、凸透镜和光屏;
第二步,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的中央,我们还需要调节使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学习任务二】如何进行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2)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学习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
1、会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证,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绘制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