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

合集下载

古代笑话——明朝一集【50则】

古代笑话——明朝一集【50则】

第1则:识字苦恼梅询担任翰林学上。

一天,诏书很多,他构思很苦,便走出书房,在庭院散心,忽然看见一个老卫兵,睡在太阳底下,四肢舒展很是舒服。

梅询羡慕他说:“多畅快啊!”又问他:“你识字吗?”回答道:“不识字。

”梅询长叹一声,说:“更快活了!”第2则:诗送小偷吴中(今苏州)有个老儒生叫沈文卿,家里很清寒。

一天,他专心读书至半夜,忽而瞥见小偷进屋偷东西,又没偷到什么,就慢吞吞招呼道:“承蒙光临,送你一首诗怎么样?”于是朗诵道:“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君来此一遭。

只有古书三四束,也堪将去教儿曹(子女幼辈们)。

”小偷听了,含笑离去。

第3则:装假招灾东城有个人家境贫困,可是偏喜穿华丽的衣服,吃精美的饭菜,还要向人夸耀自己家境的厚实。

小偷们都认为他是富翁,就将他箱囊里的东西全部偷光。

于是,他陷入赤贫而不能自拔。

西邻有个人很是富裕,一次携带了重金,跟别人同乘一条船出行,而假装穷苦人的样子。

船到中流忽然碰到风浪的袭击,船老大认为他是穷人便不去救援他。

唉!冒充富人诱惑了小偷,装作贫苦招惹了灾祸,这都是自己害自己,弄虚作假的危害确是很大啊!第4则:讥刺道士有个工匠,很懂得一点经书的道理,有些文才。

一天,道观请他去做工,他自称儒匠。

道士道:“你既然自称儒匠,那么弄一副对联让你对对怎么样?”工匠说:“好。

”道士说:“匠名儒名:君子儒,小人儒?”工匠应声对道:“人号道人:饿鬼道,畜牲道?”第5则:没有运气过去,一个乡下先生参加科举考试,考题是《明月》。

那先生即吟诗一首:“团团离海角,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考官说:“意思很好,可就是没韵。

”乡下先生回答道:“就是因为没运(运气的“运”与“韵”谐音),才只能教书;倘若有运,早就做官了。

”第6则:刀锯和尚有个和尚劝诫人们,“只要慷慨接济寺庙,敬奉佛祖,死后就能免遭打入地狱和刀砍锯断的灾祸。

”不久,那和尚与施主一齐死去。

和尚由于罪孽深重,在阴问遭受了刀砍锯断的惩罚。

施主便问他是什么原故,和尚辩解道:“你不知内里情由,阎罗王见人世间寺庙废坏、和尚稀少,要将我们一个和尚锯开派两个和尚的用场啊。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

查阅文献, 谈谈我国明朝时期( 1 368 年―1644年)起源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

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郭子兴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

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

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

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1363年,陈友谅败亡。

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江中溺死。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明朝的建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洪武之治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胡惟庸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朝的统治 (1)
答: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
P69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 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 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 统治埋下了危机。
晋商贸易路 线
徽商
• 徽商,得名于古地名徽州,我国历史 上的三大商帮之一,因为在我国商品经 济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朱元 璋拿下南京之后,因为缺乏资金运作, 而在这个时候,徽州商人雪中送炭,给 予朱元璋大量帮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 出工出力,而明朝建立后,徽商自然也 得到了很多实际利益。成化年间,徽商 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 主的晋商和其它商帮因此受到严重打击, 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 国商界。
(二)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设立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爪牙。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五年(公 元1382年),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皇帝的侍卫 与耳目与明王朝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 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法司,让其互相 制约,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这枚木印是三法 司会同刻置的。明代实行特务统治,建立厂卫制度以强化 专制独裁统治,锦衣卫就是厂卫特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锦衣卫原本只是皇帝亲军侍卫,初名仪鸾司,是替皇 帝掌理仪仗的机构。朱元璋时(1382年),改称“锦衣卫 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 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奉皇帝命令查办的案 件)。锦衣卫审讯犯人往往采用严刑逼供,设有酷刑十八 种,结果许多常被屈打成招,造成无数冤狱,锦衣卫因此 被人称为“冤窖”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276年,共经历了16位皇帝。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帝王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

1.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朱允炆(明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3.朱棣(明成祖):永乐(1403年-1424年)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称帝。

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5年)朱高炽,朱棣长子,明成祖朱棣的皇位继承人。

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

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即位。

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

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朱祐樘,朱见深之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朱厚熜,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朱载垕,朱厚熜之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14.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朱常洛,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朱由校,朱常洛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一

明朝那些事儿一

空印案(1382)
• 起因:明朝时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 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 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 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 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 经过: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 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其中郑士利像朱元璋解释此 行的原因,朱元璋大怒将郑士利诛杀。
明朝那些事儿(壹)
——洪武大帝
11国贸2班 洪飘林
大纲
作者简介
书本内容简介
著名战役详解 重大历史事件分析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在 宜昌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 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 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2011年 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 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 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 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北伐元朝(1367)
战争部署: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 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 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讨伐口号: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 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 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 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ADD YOUR TITLE
战争过程: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 进占通州。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北 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 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 都。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 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 全部逃跑。
胡惟庸:洪武六年,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任相七年,权势显赫,遇事 专断,并毒害御史中丞刘基(即刘伯温) 起因:胡惟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威胁皇权。而且 胡惟庸日益骄横,懈怠政事。于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 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 经过: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 三万余人。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 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 是受胡惟庸指使。 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 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 结果: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以后不再设丞相。颁布《昭示奸党录》。

明朝法律制度(1)—立法

明朝法律制度(1)—立法

明大诰
先秦时代,已出现了以君主命令形式发布单行法。 诰,是对其他臣民所发,如《大诰》为周公东征平叛所发, 《酒诰》)是诰康叔诫谕禁酒, 《康诰》为分封康叔时的诰谕, 《洛诰》记洛邑建成后周公告诫成王。
明代,大诰和榜文是以皇帝命令形式发布特别法的主要形式。 大诰是明太祖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发布的特别文告的汇编,包 括案例、新的重刑法令和对吏民的训导。其中第二种性质的内容 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典型的特别法。 明代大诰包括四编,即 《御制大诰》七十四条, 《御制大诰续编》八十七条, 《御制大诰三编》四十三条, 《大诰武臣》三十二条,共二百三十六条,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368年——公元 公元1644年) 公元 年 公元 年
立法思想 明 朝 法 律 制 度 立 法 活动 刑事立法 民法、经济立法 行政法规 司法制度
重典治吏 立 法 思 想 重典治国 重典治民
明刑弼教
明初注重礼的重要性。朱元 璋以“明礼以导民,定律以 绳顽”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盐法
明王朝对食盐专卖管理甚严,洪武初年制定 《盐引条例》,其中规定犯私盐者绞,有军 器者斩。 《大明律》在《户律》中设有“盐法”专条, 处罚减轻。“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 若有军器者,加一等;” “凡买食私盐者,杖一百,因而货卖者,杖 一百,徒三年。 ”
货币法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货币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 突出地位,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明朝货币有铜钱、纸钞 和银钱三种。 明初,用钞不用钱,禁用金银交易,后为钱钞并行,钞 主钱辅,后来随着纸钞的贬值,一切以银钱支付。 明政府力图通过立法对货币的统一管理,货币立法成为 明朝经济法制中富有时代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在内容上,《大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即“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 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 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一般而言,对于不直接成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处 刑较轻;而对于严重威胁专制统治和政权安定的行为, 如贼盗等恶性犯罪,《大明律》的处刑大都较重。在 《吏律》中,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还特设奸党等罪 名,以图整饬吏治。《明史·刑法志》则认为:“大抵 明律视唐简核,而宽厚不如宋”。简核指条文数量减 少,而宋代对士大夫的百般优礼,则是明律所不取的。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本土农民领导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建立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和崇祯时期。

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发展和成就。

明朝的建立与农民起义有密切关系。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农民的将领。

1356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在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

1368年,朱元璋在蒲城称帝,正式建立明朝。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明朝初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废除了蒙古时期的行省制度,建立了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

为了加强集权,他设立了六部,实施了新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此外,朱元璋还试图削弱军队的实力,限制将领们的权力,以避免类似于红巾军的农民起义再次发生。

明朝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洪武时期(1368年-1398年)。

洪武时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革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他建立了北京作为新的首都,修建了明朝的重要建筑,如紫禁城和天坛。

他尊崇儒学,并推行农耕来发展农业。

洪武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推动了明朝的疆域扩张。

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被认为是明朝的全盛时期。

永乐皇帝朱棣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声望。

他进行了七次的西征,巩固了西部边疆,并扩大了明朝的领土。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兴盛时期,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带领大船队到达了印度洋、东非、阿拉伯和东南亚地区。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科技和文化的繁荣时期,明朝的瓷器、织锦和木雕等工艺品被广泛传播。

明朝在嘉靖和万历时期(1522年-1620年)面临了许多内外的挑战。

明朝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内部统治问题,官僚主义和贪污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明朝还面临着蒙古人、倭寇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明朝统治者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采取的对策不一,有时有成功的反抗,有时则遭遇挫折。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

明朝那些事儿1-12章节概括第一章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生于1328年,死于1398年。

朱重八出身于贫民家庭,他的父亲朱五四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家境贫寒的朱重八不得不给给地主家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此要是朱元璋后来做自我介绍,他会这么说“我的童年都在放牛中度过”。

第二章朱重八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生活着,想着在16岁的时候娶个当地的姑娘做媳妇,生下自己的儿女,然后然让他们也去给地主家放牛。

是儿时艰难的生活才让朱重八早早地成熟,在16岁就规划好了人生的方向,环境让他只能被迫地选择当时能够选择的路。

不像现在的我们,世界上通往幸福的路有很多条以至于我们很多人20多岁还在迷茫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第三章1344这一年,黄河泛滥,爆发瘟疫,面临旱灾。

老百姓们真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除了这些天灾,他们还得接受人祸的折磨。

当时元朝政府腐败,不仅治灾行动不及时,连赈灾物资都遭到官员的层层盘剥克扣,老百姓那会饿的饿,死的死,出现了伏尸处处,饿殍遍野的悲惨局面。

朱重八的父母,大哥和大哥长子也是在这场天灾人祸中饿死的。

第四章父母亲人走后他孤身一人,面临着人生里最大的问题——吃饭问题。

为了有饭吃,朱重八决定去当和尚。

在皇觉寺里,朱重八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因为是新来的,他受其他和尚的欺负和使唤,做最重最累最脏的活。

在朱重八讨饭的这三年,他不仅没有浑浑噩噩意志消沉,反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研究了地理山脉开阔视野,认识他人积累人脉丰富见识。

果然困难是可以磨练人意志的,成大器者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

内心强大起来的朱重八即将踏上新的征途。

第五章1351年,爆发了第一个抗元起义。

果然那句话没错,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暴动。

继他们之后,数百万农民参与了起义。

而此时的朱重八还在寺庙里撞钟呢,他还没有参加起义,后来,朱重八收到一封来自他幼年时期的朋友汤和的信。

信的内容就是邀请他参加起义。

1351年,朱重八和汤和一起参与了起义。

第六章1352年,有一个叫郭子兴的人把前去投军的朱重八当成元朝的奸细抓了起来,两人这样结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手谕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 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 一万零九百四里。 自成祖弃大 宁, 徙东胜, 宣宗迁开平于独 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 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 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 南北万里。
《明史》卷40《地理志一》
京师(北直 隶),治顺 天府(今北 京),辖地 相当今河北 省、内蒙古 东南端及诃 南北端。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 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 爵封,分镇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51
明初分封北方出镇诸王图
朱标 朱樉 朱棡 朱棣
1 2 3
太子 秦王 晋王
4
燕王
朱 元 璋
朱橚 …… 朱桂 朱极 …… 朱权 ……
5
周王
13 代王 14 肃王
明 太 祖 部 分 皇 子 姓 名 、 排 行 、 封 爵 示 意 图
废 宰 相
昔秦皇„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 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 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 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 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 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 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朱元璋
南京(南直 隶),治应 天府(今江 苏南京), 辖地包括今 江苏、安徽 二省。
明朝帝系
太祖
洪武惠帝建文 Nhomakorabea成祖永乐
仁宗
洪熙
英宗
天顺
代宗
景泰
英宗
正统
宣宗
宣德
宪宗
成化
孝宗
弘治
武宗
正德
世宗
嘉靖
熹宗
天启
光宗
泰昌
神宗
万历
穆宗
隆庆
思宗
崇祯
明 朝 历 史 分 期 线 索
明前期 ——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专 制强化 内部斗争激烈 统治中心变化 经济恢复 国势强盛 明特征形成
明皇陵 安徽凤阳
1344年17岁 1352年25岁 1356年29岁 1361年34岁
父母长兄死于疾疫。出家 投入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 占领集庆(今南京),受龙 被封为吴国公
为僧,游方乞讨
凤大宋政权官爵,任江南行省平章
1364年37岁
1368年41岁
自立为吴王
称帝,建立明朝
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
《明史纪事本末·北伐中 原》
吴元年(1367)冬十月丙寅,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曰: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 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 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 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于是 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 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 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 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 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 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 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尔民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 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明太祖实录》卷二一
皇权空前强化的明王朝
教学目的:了解明朝前期专制皇权得到加强,经
济恢复发展很快,社会相对安定,对外交往活跃;明 英宗正统以后,明朝开始走向衰落;此时商品经济有 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党 争激烈,市民斗争开始出现,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教学重点:明初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社会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明朝的对外关系;张居正改革;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灭亡。
8.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一、元明嬗代
《醉太平小令》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渎山大玉海 元代酒器。现置于北海公园团城 玉瓮亭,高 0.7 米,直径 1.35 米, 重 3.5吨。用整块黑玉雕成,是我国
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
都 督 府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 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 府, 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 都督府所管仅 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 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 打仗 时, 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 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 来卫所。 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 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 每卫下辖五个千户 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 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 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 名兵士。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 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
明中期 ——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 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 政治败坏 “南倭北虏” 国库困窘 流民剧增 内部改革 雇佣劳动的大 量出现 文化与社会风气变化 明后期 —— 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政治黑暗 满族的兴起 大兼并 大起义
二、 明朝开国制度
明 初 南 京
洪武元年(1368)
以应天府为南京 开封府为北京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现存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中书省奏:“„建宁等处有妻室孩 儿每的一枝儿白莲道人名字的人,盖
阿弥陀佛光明明丽 快甚,绝殊无极,胜 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而为诸佛光明之
着寺,多聚着男子妇人,夜聚明散,
佯修善事,扇惑人众,作闹行有。因 着这般,别生事端去也。又他每都是 有妻子的人有,他每的身已不清净, 与上位祝寿呵,怎生中?将这的每合 革罢了。 „” 奉圣旨:“那般者!”钦此。 1308年元政府禁令
布政使司 (省)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军政

三 司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法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合称“三法司”
三 法 司
都察院是明代的监察机构。洪武初年,监 察机构仍称御史台。1380年,罢黜御史台,设 谏院官。1382年改为都察院。官长为左、右都 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职 权是监察、弹劾中央及地方官员的行动。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官阶 虽低,但由于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故御史威权甚重。 凡刑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的断事官所 审理的重大案件都需经过三法司的会审,当各 部门意见一致时,则可定案,当意见不一致时, 则上奏,请皇帝裁决。三法司互相合作,又彼 此牵制,极有利于皇帝集权和皇权的巩固。
乃资亳众;武王伐纣,爰赖西师。至于汉
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 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 斯寒微之至极也!
所载,未之有也„„
朱元璋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北伐战略:
先取山东 ,撤其屏蔽; 旋师河南 ,断其羽翼; 拔潼关而守之,据其 户槛。天下形势,入 我掌握。然后进兵元 都,则彼势孤援绝, 不战可克 。既克元都 , 鼓行而西,云中、九 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 下„
设 厂 卫
厂卫是明代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特务机 关的统称。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 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 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 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 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 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 爪牙。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闻国初严驭,夜无群饮, 村无宵行,凡饮会口语细故 辄流戍,即吾邑充伍四方至 六千余人。诚使人凛凛,言 之至今壮陲也。”
参考书目:
1.《明史》[清] 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版。 2.《明纪》[清] 陈鹤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明通鉴》[清] 夏燮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明会典》原称《大明会典》,明代官修。 5. 《明史》(上、下),汤纲、南炳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6.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 版社1993年版。 7. 《南明史》,顾诚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洪武十一年(1378)
更名南京为京师 北京仍为开封府
明 皇 城 三 彩 琉 璃 砖
南 京 中 华 门 明 聚 宝 门 遗 址
洪武二年 定临濠 府为中都
七年 更名凤阳府
1.
复“华夏衣冠”与分封诸王
洪武二年下诏:“其辫发椎髻、 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 悉令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 顶。” ——《明太祖实录·洪武元 年二月诏》
立 卫 所
明初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 各卫所。„中叶以后卫军废弛,又募民为兵。军和 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 军是一种特殊的制度,自有军籍,„不受普通 行政官吏的管辖,在身份、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 和民不同。军和民是截然地分开的。兵恰好相反, 任何人都可应募,在户籍上也无特殊的区别。 军是世袭的、家族的、固定的,一经为军,他 的一家系便永远世代充军。„兵则只是本身自愿充 当,与家族及子孙无关。 军是国家经制的、永久的组织,有一定的额数, 一定的戍地。兵则只是临时召募的、非经制的,无 一定的额数,也不永远屯驻在同一地 点。 —— 吴晗《明代的军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